CN211882373U - 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及其防护服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及其防护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82373U
CN211882373U CN202020315862.4U CN202020315862U CN211882373U CN 211882373 U CN211882373 U CN 211882373U CN 202020315862 U CN202020315862 U CN 202020315862U CN 211882373 U CN211882373 U CN 211882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clothing
air
electric
ventilation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158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勤
李泉
肖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3158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82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82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823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包括防菌换气装置和防菌透气卡扣,防菌换气装置包括电动换气装置、进气连接管、输气软管;所述电动换气装置通过进气连接管与输气软管连接;所述输气软管上设置有单向气阀;防菌透气卡扣包括第一外扣壳体、第一内扣壳体和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外扣壳体与所述第一内扣壳体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一外扣壳体与第一内扣壳体中间均设置有用于气体进出的通孔,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通孔处。以及公布一种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和电动换气调温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防护服内部气体流通,减少水蒸气的产生,还能及时排走热量,保证防护服的舒适度,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优质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及其防护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防护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及其防护服。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HBV(肝炎B病毒)、HCV(肝炎C病毒)和HIV(艾滋病毒)等血载病原体的传播,医护人员在治疗、手术中因为要面对可能含有病毒的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随时存在受感染的危险。而且,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和确认的新发传染病几乎每年都在递增。
目前普遍使用的医用防护服是按照医疗、医药行业常温工作环境下而设计的,现有的医用防护服面料一般在基布的外表面涂覆一层聚氨酯防水层以达到拒液和阻隔的效果,但这种防护服由于要实现全封闭式的效果所以医务人员穿上后会感觉非常闷热,因而给医务人员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且长时间身体处于闷热状态就会产生很多水蒸气在防护服内并排不出来,而水蒸气到达防护服上就会冷凝成水珠,所以经常会看到医务人员脱掉防护服后出现“汗流浃背”的形象,这不仅使得医务人员使用感受不好,还可能增加生病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及其防护服,其不仅能够实现防护服内部气体流通,减少水蒸气的产生,还能及时排走热量,保证防护服的舒适度,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优质的体验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包括:
防菌换气装置,所述防菌换气装置包括电动换气装置(4)、进气连接管(5)、主输气软管(7);所述电动换气装置(4)可拆卸安装在防护服外侧,所述主输气软管(7)位于防护服内侧,所述电动换气装置(4)通过进气连接管(5)与主输气软管(7)连接;所述主输气软管(7)上设置有单向气阀(71);
防菌透气卡扣(2),所述防菌透气卡扣(2)包括设置在防护服外侧的第一外扣壳体(21)、设置在防护服内侧的第一内扣壳体(23)和第一过滤网(22);所述第一外扣壳体(21)与所述第一内扣壳体(23)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一外扣壳体(21)与第一内扣壳体(23)中间均设置有用于气体进出的通孔,所述第一过滤网(22)设置在通孔处。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连接管(5)包括设置在防护服外侧的第二外扣壳体(51)和设置在防护服内侧的第二内扣壳体(53),所述第二外扣壳体(51)与所述第二内扣壳体(53)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二外扣壳体(51)中间设置有气体进出的通孔,所述第二内扣壳体(53)中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一端与通孔配合,所述空腔的另一端与主输气软管(7)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换气装置(4)包括主机(41)、过滤器(43)和主机壳(44);所述过滤器(43)设置在主机(41)的一侧,并通过主机壳(44)密封于主机(41)内,所述主机壳(44)上设置有多个换气孔;所述主机(41)内部设置有风扇(42)和电池(415)。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41)上开设有风道出口(410),所述风道出口(410)处设置有导气管(417),所述导气管(417)的一端与风道出口(410)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气管(417)的另一端与进气连接管(5)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41)上开设有风道出口(410),所述风道出口(410)为可任意弯折的软管,所述风道出口(410)与进气连接管(5)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输气软管(7)上设置有三通阀管道(11),所述三通阀管道(11)的一端与主输气软管(7)连接,所述三通阀管道(11)另外两端分别连接位于裤子(6)两裤腿内的副输气软管(72)。
进一步的,所述主机(41)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风扇(42)风速的调节按钮(413)、用于给电池(415)充电的充电接口(412)以及用于显示电量的指示灯(411);所述主机(41)的外部设置有连接耳(414)。
一种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和上述任一所述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所述防护服本体为由上衣(3)、裤子(6)、头套(1)组成的防护服;所述上衣(3)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位于上衣(3)处的透气孔上安装有防菌透气卡扣(2);所述上衣(3)或裤子(6)腰部位置上还设置有多个可拆卸的防菌换气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设置在上衣(3)肩部位置,所述裤子(6)腰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位于裤子(6)腰部处的透气孔上安装有进气连接管(5)。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服本体和/或主机壳(44)上设置有名牌贴(9);所述电动换气装置(4)通过腰带或者自粘条可拆卸安装在防护服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其可以直接应用于现有防护服,从而实现防护服内部气体流通,减少水蒸气产生的同时排走热量,不仅节约制造成本,还能保证防护服的舒适度,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优质的体验感。
2、搭配灵活,应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所有装置都可以实现可拆卸,同时还设计出多个零部件配合使用,不仅适应各种外形的防护服,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安装位置,进行合理搭配,进而实现高效的换气效果。
3、防菌、密封效果好,更具有实用价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不仅限定了防菌换气装置和防菌透气卡扣科学的安装位置,还设置有多层过滤装置,有效地阻止了细菌、病毒的进入,且所有的安装孔都采用完全密封的安装方式,进一步有效地阻止了细菌、病毒的进入,在增加通风、散热的功能时,还保证了防护服防菌、防病毒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护服,采用电动换气设备,实现风速可调节,可从裤腿进气从上衣排气,从而实现防护服内部气体流通,减少水蒸气的产生,带走防护服内的热量,保证穿着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服正面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服正面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服背面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菌透气卡扣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菌透气卡扣一实施例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进气连接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换气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换气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头套;2、防菌透气卡扣;3、上衣;4、电动换气装置;5、进气连接管;6、裤子;7、输气软管;8、松紧带;9、名牌贴;10、腰带;11、三通阀管道;71、单向气阀;72、副输气软管;
21、第一外扣壳体;211、第一环形压块;22、第一过滤网;23、第一内扣壳体;231、第一环形凹槽;24、第一提手;
41、主机;42、风扇;43、过滤器;44、主机壳;410、风道出口;411、指示灯;412、充电接口;413、调节按钮;414、连接耳;415、电池;417、导气管;
51、第二外扣壳体;511、第二环形压块;52、第二提手;53、第二内扣壳体;531、第二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参看图1-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包括:防菌换气装置和防菌透气卡扣2。防菌换气装置包括电动换气装置4、进气连接管5、主输气软管7;电动换气装置4可拆卸安装在防护服外侧,主输气软管7位于防护服内侧,电动换气装置4通过进气连接管5与主输气软管7连接;主输气软管7上设置有单向气阀71。
参看图4-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防菌透气卡扣2包括设置在防护服外侧的第一外扣壳体21、设置在防护服内侧的第一内扣壳体23和第一过滤网22;第一外扣壳体21与第一内扣壳体23可拆卸固定,第一外扣壳体21与第一内扣壳体23中间均设置有用于气体进出的通孔,第一过滤网22设置在通孔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扣壳体21与第一内扣壳体23的可拆卸方式有很多种,只要能实现拆装和密封效果即可。而在本实施例中给出一种可拆卸方式,即第一外扣壳体2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环形压块211,第一内扣壳体23上设置有与第一环形压块211相配合的第一环形凹槽231;第一外扣壳体21与第一内扣壳体23上均设置有第一提手24。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在现有防护服的上衣肩部开设透气孔,将防菌透气卡扣2设置在透气孔上,即第一外扣壳体21位于上衣3外侧,第一内扣壳体23位于上衣3内侧,通过第一环形压块211将透气孔周围的布料压入第一环形凹槽231,从而实现透气孔密封处理,这样空气只能通过第一过滤网22,在第一过滤网22的作用下,既可以实现防护服内部的气体排出衣外,又可以阻隔外部病毒、细菌进入防护服内部。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22由多层熔喷布组成,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0.5-10微米,这些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了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空气过滤性。
参看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进气连接管5包括设置在防护服外侧的第二外扣壳体51和设置在防护服内侧的第二内扣壳体53,第二外扣壳体51与第二内扣壳体53可拆卸固定,第二外扣壳体51中间设置有气体进出的通孔,第二内扣壳体53中间设置有空腔,空腔一端与通孔配合,空腔的另一端与主输气软管7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外扣壳体51与第二内扣壳体53的可拆卸方式有很多种,只要能实现拆装和密封效果即可。而在本实施例中给出一种可拆卸方式:第二外扣壳体51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压块511;第二内扣壳体53上设置有与第二环形压块511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凹槽531;第二外扣壳体51与第二内扣壳体53上均设置有第二提手52。将进气连接管5设置在透气孔上,通过第二环形压块511将透气孔周围的布料压入第二环形凹槽531,从而实现透气孔密封处理。
参看图7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电动换气装置4包括主机41、过滤器43和主机壳44;过滤器43设置在主机41的一侧,并通过主机壳44密封于主机41上,主机壳44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主机41内部设置有风扇42和电池415。主机41上的风道出口410为可任意弯折的软管,风道出口410与进气连接管5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进气连接管5与风道出口410可以为螺纹连接,也可以为卡扣式连接,如果为螺纹连接,那么风道出口410上需设置有螺纹,进气连接管5的第二外扣壳体51远离第二内扣壳体53的一端设置有相应螺纹,从而实现与风道出口410的配合。此连接方式适用于风道出口410与防护服距离较近的情况。
参看图3所示,电动换气装置4安装在防护服背面,此时风道出口410与防护服距离较近,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主输气软管7上设置有三通阀管道11,三通阀管道11的一端与主输气软管7连接,三通阀管道11另外两端分别连接位于裤子6两裤腿内的副输气软管72。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换气装置4统一将气体送入主输气软管7中,通过三通阀管道11将气体分成两路,分别进入到裤子6的两裤腿内,由副输气软管72将气体输出。
参看图8所示,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主机41上的风道出口410处设置有导气管417,导气管417的一端与风道出口410可拆卸连接,导气管417的另一端与进气连接管5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风道出口410与导气管417、导气管417与进气连接管5之间可以为螺纹连接,也可以为卡扣式连接,如果均为螺纹连接,那么风道出口410上需设置有螺纹,进气连接管5的第二外扣壳体51上远离第二内扣壳体53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导气管417两端也设置有相应的螺纹,从而实现两两之间的密封安装。此连接方式适用于风道出口410与防护服距离较远的情况,需要导气管417增加连接长度。
参看图7、图8所示,主机41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风扇风速的调节按钮413、用于给电池415充电的充电接口以及用于显示电量的指示灯411;主机41的外部设置有连接耳414。
需要说明的是,主机41可以通过腰带穿过连接耳414实现对主机的固定,也可以采用自粘条的固定当时安装在防护服上。
参看图1-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一种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和上述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防护服本体为由上衣3、裤子6、头套1组成的防护服;上衣3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位于上衣3处的透气孔上安装有防菌透气卡扣2;上衣3或裤子6腰部位置上还设置有多个可拆卸的防菌换气装置。
参看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例中,透气孔设置在上衣3肩部位置,上衣3的正面上还设置有2个可拆卸的防菌换气装置。
参看图2所示,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透气孔设置在上衣3肩部位置,裤子6腰部设置有2个透气孔,位于裤子6腰部处的透气孔上安装有进气连接管5,即裤子6腰部处设置有2个防菌换气装置。
参看图3所示,在第三具体实施例中,透气孔设置在上衣3肩部位置,上衣3的背面上还设置有1个可拆卸的防菌换气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防菌透气卡扣2可以位于衣袖、肩膀、胸部、后背等属于上衣3的所有部位,防菌换气装置也可以位于上衣任何一位置或者裤子腰部位置,原因在于:位于人体腰部以上的空气所含细菌、病毒相对腰部以下要少很多,所以进气口最好是安装在腰部以上位置,可以为裤子的腰线处,也可以为上衣处。防菌换气装置可以设置1个或者多个,如果为1个,可以采用三通阀管道11将气体分流。防菌换气装置可以使风道出口410朝上安装,也可以使风道出口410朝下安装,均不会影响进气效果。一般的防护服为连体服,要实现防护服整体的透气、散热的效果,则较好的选择是将输气口设置在裤子腰部以下位置,即主输气软管7的输气口位于裤子腰部以下位置,出气口要设置在上衣肩部位置,这样可以使防护服由下至上形成气体流通,实现透气的效果,并带走防护服内大部分热量,有效地散热。
参看图1-图3,防护服本体上设置有名牌贴9;参看图7所示,主机壳44上设置有名牌贴9。在具体使用状态下,由于身穿防护服还需佩戴口罩和防护镜,医护人员只有眼睛露在外面,所以经常出现医护人员相互之间认不出对方的尴尬情况,而名牌贴的设计可以用于粘贴医护人员的姓名、岗位等信息,加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联系。
参看图1、图3所示,电动换气装置4通过自粘条可拆卸安装在防护服本体的上衣3上;参看图2所示,电动换气装置4通过腰带10可拆卸安装在防护服本体的裤子6腰部上。
在具体操作中,启动电动换气装置4,根据需要选择调节按钮413的风速档位,空气依次通过主机壳44的通气孔和过滤器43,从主机41的风道出口410流进进气连接管5,从而进入到防护服内,在空气动力和衣服内部压强的作用下,位于上衣3内的气体和热量穿过防菌透气卡扣2被排出防护服外。由于电动换气装置4和防菌透气卡扣2均设置有过滤装置,可以有效阻隔外部病毒、细菌随气体进入防护服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菌换气装置,所述防菌换气装置包括电动换气装置(4)、进气连接管(5)、主输气软管(7);所述电动换气装置(4)可拆卸安装在防护服外侧,所述主输气软管(7)位于防护服内侧,所述电动换气装置(4)通过进气连接管(5)与主输气软管(7)连接;所述主输气软管(7)上设置有单向气阀(71);
防菌透气卡扣(2),防菌透气卡扣(2)包括设置在防护服外侧的第一外扣壳体(21)、设置在防护服内侧的第一内扣壳体(23)和第一过滤网(22);所述第一外扣壳体(21)与所述第一内扣壳体(23)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一外扣壳体(21)与第一内扣壳体(23)中间均设置有用于气体进出的通孔,所述第一过滤网(22)设置在通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连接管(5)包括设置在防护服外侧的第二外扣壳体(51)和设置在防护服内侧的第二内扣壳体(53),所述第二外扣壳体(51)与所述第二内扣壳体(53)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二外扣壳体(51)中间设置有气体进出的通孔,所述第二内扣壳体(53)中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一端与通孔配合,所述空腔的另一端与主输气软管(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换气装置(4)包括主机(41)、过滤器(43)和主机壳(44);所述过滤器(43)设置在主机(41)的一侧,并通过主机壳(44)密封于主机(41)内,所述主机壳(44)上设置有多个换气孔;所述主机(41)内部设置有风扇(42)和电池(4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41)上开设有风道出口(410),所述风道出口(410)处设置有导气管(417),所述导气管(417)的一端与风道出口(410)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气管(417)的另一端与进气连接管(5)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41)上开设有风道出口(410),所述风道出口(410)为可任意弯折的软管,所述风道出口(410)与进气连接管(5)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输气软管(7)上设置有三通阀管道(11),所述三通阀管道(11)的一端与主输气软管(7)连接,所述三通阀管道(11)另外两端分别连接位于裤子(6)两裤腿内的副输气软管(7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41)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风扇(42)风速的调节按钮(413)、用于给电池(415)充电的充电接口(412)以及用于显示电量的指示灯(411);所述主机(41)的外部设置有连接耳(414)。
8.一种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服本体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所述防护服本体为由上衣(3)、裤子(6)、头套(1)组成的防护服;所述上衣(3)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位于上衣(3)处的透气孔上安装有防菌透气卡扣(2);所述上衣(3)或裤子(6)腰部位置上还设置有多个可拆卸的防菌换气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设置在上衣(3)肩部位置,所述裤子(6)腰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位于裤子(6)腰部处的透气孔上安装有进气连接管(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本体和/或主机壳(44)上设置有名牌贴(9);所述电动换气装置(4)通过腰带或者自粘条可拆卸安装在防护服本体上。
CN202020315862.4U 2020-03-14 2020-03-14 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及其防护服 Active CN211882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5862.4U CN211882373U (zh) 2020-03-14 2020-03-14 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及其防护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15862.4U CN211882373U (zh) 2020-03-14 2020-03-14 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及其防护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82373U true CN211882373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323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15862.4U Active CN211882373U (zh) 2020-03-14 2020-03-14 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及其防护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823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8885A (zh) * 2021-03-20 2021-07-06 宏昌生物医疗科技(平湖)有限公司 高强度防渗透一次性防护服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8885A (zh) * 2021-03-20 2021-07-06 宏昌生物医疗科技(平湖)有限公司 高强度防渗透一次性防护服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03897B2 (en) Disposable mask and suction catheter
US7255627B2 (en) Garment device convertible to one or more facemasks
JP2005002545A (ja) 感染防護服
CN211861857U (zh) 一种医用可换气调温装置及其防护服
CN112773014A (zh) 一种医用双层隔离正压防护服
CN211882373U (zh) 一种用于医用防护服的电动换气调温装置及其防护服
CN205337726U (zh) 一种传染病临床治疗隔离服
CN213188171U (zh) 一种通风散热防护服
CN111972733A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抗病毒处理防护服
CN111228670A (zh) 一种正压防护头套
CN213819930U (zh) 一种能够改善呼吸状况的防护服
CN212650451U (zh) 一种医用防护服
CN211241820U (zh) 一种多功能口罩
CN112674407A (zh) 一种有进气排气设计的面罩一体式防护服
CN208972710U (zh) 一种防花粉过敏用口罩装置
CN214802596U (zh) 一种衣长可调隔离衣
CN215913390U (zh) 一种气管插管用的一次性防喷溅隔离衣
CN212994491U (zh) 医用防护服
CN211983825U (zh) 具有口罩的衣服
CN205947186U (zh) 传染病护理防护罩
CN207590117U (zh) 一种外科手术衣
CN213154193U (zh) 一种具有嵌入式空气过滤装置的全封闭防护服
CN214962864U (zh) 一种透气散热的手术衣
CN212465032U (zh) 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护理用口罩
CN211721990U (zh) 医用防护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