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80607U - 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80607U
CN211880607U CN202021138113.5U CN202021138113U CN211880607U CN 211880607 U CN211880607 U CN 211880607U CN 202021138113 U CN202021138113 U CN 202021138113U CN 211880607 U CN211880607 U CN 211880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hose
main part
earphone main
loud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381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1381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80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80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806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属于蓝牙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蓝牙耳机的久戴耳内有胀痛感,密闭隔音效果差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后通过卡扣固定连接面壳,所述耳机主体通过点胶固定连接喇叭前腔,所述喇叭前腔上设置有硅胶耳帽,所述喇叭前腔内设置有入耳透气孔,所述耳机主体内设置有耳外透气孔,所述耳机主体上设置有透气孔拨动开关,所述耳机主体内设置有喇叭,所述软管连接入耳透气孔和耳外透气孔,所述软管一端穿入前腔固定孔,具有佩戴也相对舒适,在密闭状态与通透状态随意切换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蓝牙是一种低成本大容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规范。蓝牙笔记本电脑,就是具有蓝牙无线通信功能的笔记本电脑。一千年后的今天,当新的无线通信规范出台时,人们用蓝牙来为它命名。1995年,爱立信公司最先提出蓝牙概念。蓝牙规范采用微波频段工作,传输速率每秒1M字节,最大传输距离10米,通过增加发射功率可达到100米。蓝牙技术是全球开放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全世界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无形蓝牙网连成一体。
目前市场上TWS蓝牙耳机戴方式有入耳式和半入耳式两种,但都有各自的佩戴不足。入耳式蓝牙耳机密闭隔音降噪效果好,但耳内气压与耳外不平衡,久戴耳内有胀痛感。半入耳式蓝牙耳机耳内气压与耳外平衡,佩戴相对舒适,但密闭隔音效果差,在公共汽车和地铁等热闹场所听歌体验感差。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包括耳机主体,所述耳机主体后通过卡扣固定连接面壳,所述耳机主体通过点胶固定连接喇叭前腔,所述喇叭前腔上设置有硅胶耳帽,所述硅胶耳帽由于具有柔软特性,密闭隔音效果好,对周边的环境噪音起到阻隔的作用,所述喇叭前腔内设置有入耳透气孔,所述耳机主体内设置有耳外透气孔,所述耳机主体上设置有透气孔拨动开关,所述透气孔拨动开关可以开启或者关闭耳外透气孔,所述耳机主体内设置有喇叭,所述软管连接入耳透气孔和耳外透气孔,所述软管一端穿入前腔固定孔,所述软管使得空气可以流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软管靠近入耳透气孔处设置有入耳软管套,所述软管靠近耳外透气孔处设置有软管固定套,所述软管固定套和入耳软管套负责固定软管,防止软管晃动导致漏气,耳外透气孔与入耳透气孔通过软管保持互通,耳外声音通过透气进入耳内,方便人与人对面交流,耳内气压与耳外气压达到平衡,佩戴也相对舒适。在密闭状态与通透状态随意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耳机主体内设置有耳机主板,所述耳机主板控制整个耳机的工作,所述耳机主板上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负责给蓝牙耳机供电,所述耳机主板连接充电小板,所述充电小板负责控制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防止对佩戴人员产生危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喇叭和充电小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耳机主板,防止出现松动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软管一端插入入耳软管套孔内点胶密封固定,所述入耳软管套点胶固定在前腔听筒口处,所述软管另一端插入软管固定套圆孔内点胶密封固定,喇叭点胶固定在喇叭前腔相应位置,充电小板插入喇叭前腔相应孔内点胶固定,耳机主体插入喇叭前腔对应的孔内点胶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耳软管套上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可以防止灰尘进入装置内,所述软管固定套外侧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可以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装置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耳外透气孔与入耳透气孔通过软管保持互通,耳外声音通过透气进入耳内,方便人与人对面交流,耳内气压与耳外气压达到平衡,佩戴也相对舒适,通过防尘网可以防止灰尘进入装置内,密封垫可以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装置内。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剖面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剖面B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入耳透气孔、2-耳外透气孔、3-透气孔拨动开关、4-密封垫、5-软管固定套、6-软管、7-入耳软管套、8-硅胶耳帽、9-耳机主体、10-防尘网、11-喇叭前腔、12-面壳、13-耳机主板、14-电池、15-充电小板、16-喇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5,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包括耳机主体9,所述耳机主体9后通过卡扣固定连接面壳12,所述耳机主体9通过点胶固定连接喇叭前腔11,所述喇叭前腔11上设置有硅胶耳帽8,所述硅胶耳帽8由于具有柔软特性,密闭隔音效果好,对周边的环境噪音起到阻隔的作用,所述喇叭前腔11内设置有入耳透气孔1,所述耳机主体9内设置有耳外透气孔2,所述耳机主体9上设置有透气孔拨动开关3,所述透气孔拨动开关3可以开启或者关闭耳外透气孔2,所述耳机主体9内设置有喇叭16,所述软管6连接入耳透气孔1和耳外透气孔2,所述软管6一端穿入前腔11固定孔,所述软管6使得空气可以流通。
所述软管6靠近入耳透气孔1处设置有入耳软管套7,所述软管6靠近耳外透气孔2处设置有软管固定套5,所述软管固定套5和入耳软管套7负责固定软管6,防止软管6晃动导致漏气,耳外透气孔2与入耳透气孔1通过软管6保持互通,耳外声音通过透气进入耳内,方便人与人对面交流,耳内气压与耳外气压达到平衡,佩戴也相对舒适。在密闭状态与通透状态随意切换。
所述耳机主体9内设置有耳机主板13,所述耳机主板13控制整个耳机的工作,所述耳机主板13上设置有电池14,所述电池14负责给蓝牙耳机供电,所述耳机主板13连接充电小板15,所述充电小板15负责控制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防止对佩戴人员产生危害。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14、喇叭16和充电小板1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耳机主板13,防止出现松动的情况。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软管6一端插入入耳软管套7孔内点胶密封固定,所述入耳软管套7点胶固定在喇叭前腔11听筒口处,所述软管6另一端插入软管固定套5圆孔内点胶密封固定,喇叭16点胶固定在喇叭前腔11相应位置,充电小板15插入喇叭前腔11相应孔内点胶固定,耳机主体9插入喇叭前腔11对应的孔内点胶固定。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5,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包括耳机主体9,还包括密封垫4和防尘网10,所述耳机主体9后通过卡扣固定连接面壳12,所述耳机主体9通过点胶固定连接喇叭前腔11,所述喇叭前腔11上设置有硅胶耳帽8,所述硅胶耳帽8由于具有柔软特性,密闭隔音效果好,对周边的环境噪音起到阻隔的作用,所述喇叭前腔11内设置有入耳透气孔1,所述耳机主体9内设置有耳外透气孔2,所述耳机主体9上设置有透气孔拨动开关3,所述透气孔拨动开关3可以开启或者关闭耳外透气孔2,所述耳机主体9内设置有喇叭16,所述软管6连接入耳透气孔1和耳外透气孔2,所述软管6一端插入入耳软管套7,所述入耳软管套7点胶固定在喇叭前腔11听筒口处,所述软管6使得空气可以流通。
所述软管6靠近入耳透气孔1出设置有入耳软管套7,所述软管6靠近耳外透气孔2出设置有软管固定套5,所述软管固定套5和入耳软管套7负责固定软管6,防止软管6晃动导致漏气,耳外透气孔2与入耳透气孔1通过软管6保持互通,耳外声音通过透气进入耳内,方便人与人对面交流,耳内气压与耳外气压达到平衡,佩戴也相对舒适。在密闭状态与通透状态随意切换。
所述耳机主体9内设置有耳机主板13,所述耳机主板13控制整个耳机的工作,所述耳机主板13上设置有电池14,所述电池14负责给蓝牙耳机供电,所述耳机主板13连接充电小板15,所述充电小板15负责控制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防止对佩戴人员产生危害。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入耳软管套7上设置有防尘网10,所述防尘网10可以防止灰尘进入装置内,所述软管固定套5外侧设置有密封垫4,所述密封垫4可以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装置内。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耳外透气孔2与入耳透气孔1通过软管6保持互通,耳外声音通过透气进入耳内,方便人与人对面交流,耳内气压与耳外气压达到平衡,佩戴也相对舒适,通过防尘网10可以防止灰尘进入装置内,密封垫4可以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装置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包括耳机主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9)后通过卡扣固定连接面壳(12),所述耳机主体(9)通过点胶固定连接喇叭前腔(11),所述喇叭前腔(11)上设置有硅胶耳帽(8),所述喇叭前腔(11)内设置有入耳透气孔(1),所述耳机主体(9)内设置有耳外透气孔(2),所述耳机主体(9)上设置有透气孔拨动开关(3),所述耳机主体(9)内设置有喇叭(16),所述入耳透气孔(1)通过软管(6)连接耳外透气孔(2),所述软管(6)一端穿入前腔(11)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6)靠近入耳透气孔(1)处设置有入耳软管套(7),所述软管(6)靠近耳外透气孔(2)处设置有软管固定套(5),耳外透气孔(2)与入耳透气孔(1)通过软管(6)保持互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9)内设置有耳机主板(13),所述耳机主板(13)上设置有电池(14),所述耳机主板(13)连接充电小板(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4)、喇叭(16)和充电小板(1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耳机主板(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6)一端插入入耳软管套(7)点胶密封固定,所述入耳软管套(7)点胶固定在前腔(11)听筒口处,所述软管(6)另一端插入软管固定套(5)圆孔内点胶密封固定,喇叭(16)点胶固定在喇叭前腔(11)相应位置,充电小板(15)插入喇叭前腔(11)相应孔内点胶固定,耳机主体(9)插入喇叭前腔(11)对应的孔内点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软管套(7)上设置有防尘网(10),所述软管固定套(5)外侧设置有密封垫(4)。
CN202021138113.5U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80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8113.5U CN211880607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8113.5U CN211880607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80607U true CN211880607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35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3811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80607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806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1164B (zh) * 2021-01-26 2022-04-11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外界音物理通透模式之耳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1164B (zh) * 2021-01-26 2022-04-11 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外界音物理通透模式之耳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9816A (zh) 降噪耳机的测试装置和方法
CN207968808U (zh) 便携式骨传导耳机
CN211880607U (zh) 一种新型通透模式tws蓝牙耳机
CN208623872U (zh) 一种便携式头戴耳机
CN215184722U (zh) 插座及电子设备
CN202799151U (zh) 降噪耳机的测试装置
CN205864672U (zh) 一种防水防尘的降噪耳机
CN208971742U (zh) 一种耳机
CN207235048U (zh) 一种防水耳机
CN208609154U (zh) 一种前后置咪降噪耳机
CN107172520A (zh) 一种骨传麦克风及其耳机
CN202496477U (zh) 一种带蓝牙装置的通讯头盔
CN105592380A (zh) 降噪耳机
CN206077650U (zh) 耳机麦克风及设有该麦克风的耳机
CN212413400U (zh) 独立腔体耳机
CN204598287U (zh) 一种微型音箱
CN208609155U (zh) 一种后置咪降噪耳机
CN207968811U (zh) 具有防掉结构的便携式骨传导耳机
CN208509219U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技术智能主动降噪耳机
CN207968809U (zh) 耳塞可调节的骨传导耳机
CN207039838U (zh) 一种耳机壳体及耳机
CN207304837U (zh) 一种耳机的前腔结构
CN207652646U (zh) 一种带导声管的耳套
CN207340136U (zh) 具有防水功能的音频播放设备
CN201063843Y (zh) 无线头戴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