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6083U - 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6083U
CN211876083U CN202020383376.6U CN202020383376U CN211876083U CN 211876083 U CN211876083 U CN 211876083U CN 202020383376 U CN202020383376 U CN 202020383376U CN 211876083 U CN211876083 U CN 211876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lame detector
outlet pipe
shell body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833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兵
任国栋
左腾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uneng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uneng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uneng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uneng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833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6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6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6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涉及火焰检测器的技术领域,包括防爆外壳,所述防爆外壳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套接在所述内壳体外,且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密闭的冷却空腔,所述外壳体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冷却空腔连通,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有循环水机构。将防爆外壳设置有两层,且两层壳体之间形成冷却空腔,并且通过循环水机构,使得进水管朝冷却空腔内进入冷却液,并从出水管出来,以对复合型火焰检测器进行冷却作用,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焰检测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锅炉是经常使用到的一种加热设备,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加工工件的要求变得是越来越高,因此加工工艺也变得是越来越严格,比如在对工件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对锅炉的炉腔内部温度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炉腔内的火焰在正常情况下,会产生一个具有较宽频带的光谱,这个光谱中即包含有红外光,同时也包含有可见光和紫外光,为了实现对炉腔内加热状态的实时监控,于是人类研发出来了对炉腔内部进行监控的火焰检测器;当前,传统的火焰检测器种类比较多,但是通过实践环节发现,大致存在如下的缺陷:一、检测的光谱范围比较单一,比如一些是单一检测红外光线,一些是单一检测紫外光线等等;二、炉火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炉灰,因此火焰检测器在使用的过程中,炉腔内部炉灰会进入火焰检测器,进而对其检测精度或者是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设计开发一种具有较宽检测频谱、同时具有防尘效果、使用寿命长、高安全系数的复合型可视火焰检测器显得是尤为重要。
专利公开号为CN204987076U,公开日为2016012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一种复合型可视火焰检测器,其包括快速连接组件、防爆壳体、以及信号检测部件,快速连接组件包括快速连接头和吹扫体;吹扫体包括上连接部、进气嘴、以及与进气嘴连通的吹扫腔和下连接部,在吹扫腔内壁圆周方向设有三个吹扫进风口,吹扫体的上连接部上设有与快速连接接头配合的钢珠嵌装槽,上连接部的外侧设有密封圈安装槽,吹扫体的下连接部上设有外连接螺纹,下连接部螺纹连接防爆壳体;信号检测部件包括光栅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光栅传感器的光电接收元件包括紫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以及可见光探测器;信号调理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以及模数转换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上设有与信号接收终端连接的接线口。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实现较宽频谱的检测,但是该火焰检测器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冷却效果较差,易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以提高其冷却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包括防爆外壳,所述防爆外壳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套接在所述内壳体外,且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形成密闭的冷却空腔,所述外壳体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冷却空腔连通,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有循环水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爆外壳设置有两层,且两层壳体之间形成冷却空腔,并且通过循环水机构,使得进水管朝冷却空腔内进入冷却液,并从出水管出来,以对复合型火焰检测器进行冷却作用,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水机构包括循环水泵和水箱,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循环水泵连通,所述循环水泵设置于水箱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水泵的设置可不断为进水管提供冷却液,并使得冷却空腔内的冷却液通过出水管进入水箱内,使得冷却液在外界被冷却,且实现冷却液循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壳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旋套板,且所述螺旋套板与外壳体贴合设置,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外壳体的连接处分别位于螺旋套板的两端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套板的设置使得冷却液可从进水管一端进入冷却空腔内,并沿着螺旋套板对火焰检测器进行冷却作用,之后冷却液再运行至出水管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体可拆卸套接在内壳体上,所述内壳体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壳体一端设有内螺纹,且外壳体一端与内壳体螺纹连接,所述外壳体另一端与内壳体之间设有密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体可拆卸连接在内壳体上,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冷却空腔内的零部件进行检修、安装,密封组件的设置可提高冷却空腔的密封性减少冷却液流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壳体上在位于外螺纹处设有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与外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体在与内壳体固定时,外壳体会抵紧抵接凸起上的密封片,进而使得冷却液难以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凸起、连接堵套,所述密封凸起固定套接在所述内壳体周侧,所述连接堵套与内壳体螺纹连接,且连接堵套抵接在密封凸起上,所述连接堵套与外壳体之间设有密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堵套在工作时会抵紧密封凸起,进而使得冷却液难以从连接堵套与内壳体之间的螺纹连接处流出,提高了冷却空腔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堵套远离抵接凸起的一端设有环套凸起,所述密封件包括隔热棉布,所述隔热棉布位于环套凸起与外壳体远离抵接凸起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环套凸起和外壳体的端部会抵紧隔热棉布,对冷却空腔起到一定密封作用,进而使得冷却液难以从连接堵套与外壳体之间的间隙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冷却空腔和循环水机构的连接设置:将防爆外壳设置有两层,且两层壳体之间形成冷却空腔,并且通过循环水机构,使得进水管朝冷却空腔内进入冷却液,并从出水管出来,以对复合型火焰检测器进行冷却作用,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2.隔热棉布安置在环套凸起和外壳体之间:环套凸起和外壳体的端部会抵紧隔热棉布,对冷却空腔起到一定密封作用,进而使得冷却液难以从连接堵套与外壳体之间的间隙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志:1、防爆外壳;2、外壳体;3、内壳体;4、冷却空腔;5、进水管;6、出水管;7、循环水机构;8、循环水泵;9、水箱;10、螺旋套板;11、抵接凸起;12、密封垫圈;13、密封凸起;14、连接堵套;15、环套凸起;16、隔热棉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包括防爆外壳1。防爆外壳1包括外壳体2和内壳体3,外壳体2可拆卸套接在内壳体3外,且内壳体3与外壳体2之间可形成密闭的冷却空腔4,外壳体2上分别连接有进水管5和出水管6,进水管5和出水管6均与冷却空腔4连通,且进水管5和出水管6连接有循环水机构7。循环水机构7包括循环水泵8和水箱9,进水管5和出水管6分别与循环水泵8连通,循环水泵8设置于水箱9内。工作时,冷却液在循环水泵8的作用下从进水管5进入冷却水腔内,且冷却液在冷却空腔4内流动至出水管6,再次流入水箱9内以实现对火焰检测器的冷却设置。内壳体3的外侧壁焊接有螺旋套板10,且螺旋套板10与外壳体2贴合设置,进水管5和出水管6与外壳体2的连接处分别位于螺旋套板10的两端位置。这样可使得冷却液从进水管5沿着螺旋套板10流动至出水管6以对火焰检测器进行冷却。
参照图1和图2,内壳体3上设有外螺纹,外壳体2一端设有内螺纹,内壳体3上在位于外螺纹处焊接有环形抵接凸起11,外壳体2一端与内壳体3螺纹连接,抵接凸起11与外壳体2之间设有密封垫圈12。外壳体2另一端与内壳体3之间设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环形的密封凸起13、连接堵套14。密封凸起13焊接在内壳体3周侧,且密封凸起13位于冷却空腔4内。连接堵套14与内壳体3螺纹连接,且连接堵套14抵接在密封凸起13上,连接堵套14与外壳体2之间设有密封件。连接堵套14远离抵接凸起11的一端设有环套凸起15,密封件包括隔热棉布16,隔热棉布16位于环套凸起15与外壳体2远离抵接凸起11端之间,以对冷却空腔4进行密封作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复合型火焰检测器在炉膛内工作时,其所处环境为高温环境,此时循环水泵8作用,使得冷却液从进水管5进入冷却空腔4内,并在冷却空腔4内沿着螺旋套板10的螺旋线方向进行流动至出水管6,之后沿着出水管6再次流动至水箱9内,以使得冷却液均匀的对复合型火焰检测器进行降温作用,从而提高复合型冷却液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包括防爆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外壳(1)包括外壳体(2)和内壳体(3),所述外壳体(2)套接在所述内壳体(3)外,且所述内壳体(3)与外壳体(2)之间形成密闭的冷却空腔(4),所述外壳体(2)分别连接有进水管(5)和出水管(6),所述进水管(5)和出水管(6)分别与冷却空腔(4)连通,且所述进水管(5)和出水管(6)连接有循环水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机构(7)包括循环水泵(8)和水箱(9),所述进水管(5)和出水管(6)分别与循环水泵(8)连通,所述循环水泵(8)设置于水箱(9)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旋套板(10),且所述螺旋套板(10)与外壳体(2)贴合设置,所述进水管(5)和出水管(6)与外壳体(2)的连接处分别位于螺旋套板(10)的两端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可拆卸套接在内壳体(3)上,所述内壳体(3)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壳体(2)一端设有内螺纹,且外壳体(2)一端与内壳体(3)螺纹连接,所述外壳体(2)另一端与内壳体(3)之间设有密封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3)上在位于外螺纹处设有抵接凸起(11),所述抵接凸起(11)与外壳体(2)之间设有密封垫圈(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凸起(13)、连接堵套(14),所述密封凸起(13)固定套接在所述内壳体(3)周侧,所述连接堵套(14)与内壳体(3)螺纹连接,且连接堵套(14)抵接在密封凸起(13)上,所述连接堵套(14)与外壳体(2)之间设有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堵套(14)远离抵接凸起(11)的一端设有环套凸起(15),所述密封件包括隔热棉布(16),所述隔热棉布(16)位于环套凸起(15)与外壳体(2)远离抵接凸起(11)端之间。
CN202020383376.6U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 Active CN211876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83376.6U CN211876083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83376.6U CN211876083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6083U true CN211876083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56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83376.6U Active CN211876083U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60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5352A (zh) * 2021-02-08 2021-05-18 山东宇能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火焰检测器的封闭可循环自动除尘冷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5352A (zh) * 2021-02-08 2021-05-18 山东宇能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火焰检测器的封闭可循环自动除尘冷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37293U (zh) 多功能一体化燃烧器
CN211876083U (zh) 一种复合型火焰检测器
CN110259603A (zh) 固体燃料扩散燃烧精细化诊断燃烧器
CN109443548A (zh) 便携式低成本的耐压耐温红外测温内窥镜
CN206362451U (zh) 插入式空气预热器转子热点红外检测装置
CN202853754U (zh) 锅炉烟气测温仪
CN111714946B (zh) 一种斜插式低温过滤器
CN102103309A (zh) 风冷高温防爆摄像机
CN219590033U (zh) 一种双极过滤高温加热气体取样探头
CN209042749U (zh) 热水锅炉
CN209264120U (zh) 一种便携式低成本的耐压耐温红外测温内窥镜
CN220067998U (zh) 一种气体传感器外部保护壳结构
CN214088418U (zh) 反应器和反应系统
CN220611583U (zh) 一种配线、冷却、吹扫三合一的管线系统
CN219933966U (zh) 一种喷枪
CN216559405U (zh) 一种清华炉专用高温多点热电偶
CN220403824U (zh) 一种改进的披萨炉
CN204829984U (zh) 一种高效急冷罐
CN215339125U (zh) 一种可燃气体防爆取样探头
CN216667992U (zh) 热水器
CN214252264U (zh) 一种消防设施维保用可燃气体检测仪
CN201254563Y (zh) 气化炉高温热偶防泄漏接线盒
CN210434492U (zh) 一种四氯化锆发热体加工用防护装置
CN201327414Y (zh) 一种火焰检测器探头
CN209296152U (zh) 一种传感器降温保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