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3167U - 一种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3167U
CN211873167U CN201922313177.8U CN201922313177U CN211873167U CN 211873167 U CN211873167 U CN 211873167U CN 201922313177 U CN201922313177 U CN 201922313177U CN 211873167 U CN211873167 U CN 211873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line
river
delivery
inter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131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全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3131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3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3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31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多条江河,每条江河上都设有取补装置,所述的取补装置包括开设在江河上游的底部的若干个进水管道,若干个进水管道汇集在成一条出水管道所述的出水管道呈倒“U”型,出水管道上装设有取水阀;江河下游的底部开设有补水管道,补水管道上设有补水阀;所述的每两条江河的取补装置通过互通输水隧道连通,且互通输水隧道分别与取补装置中的进水管道以及补水管道相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和流体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枯水期,江河需要通过水坝对江河内的水进行截流蓄水来控制江河的水位,在丰水期需要通过开闸放水来控制江河内的水位,以此来维持江河内平衡,维护江河周边的生态环境,但是无论是对江河水进行截流蓄水还是开闸放水都需要依赖电力等外部能源,成本较高;同时对于河流水位的控制一般需要通过安排工作人为对水坝上工作,定期进行人工维护,增加了劳动成本与管理成本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将多条江河相互连通,根据需求自动补充江河内的河水,无需水泵进行输送,保证了运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包括多条江河,每条江河上都设有取补装置,所述的取补装置包括开设在江河上游的底部的若干个进水管道,若干个进水管道汇集在成一条出水管道所述的出水管道呈倒“U”型,出水管道上装设有取水阀;江河下游的底部开设有补水管道,补水管道上设有补水阀;所述的每两条江河的取补装置通过互通输水隧道连通,且互通输水隧道分别与取补装置中的进水管道以及补水管道相连通。
所述的进水管道末端汇集连接沉降管道,沉降管道是“U”型管道,“U”型管道上一端连接进水管道,另一端连接出水管道;“U”型管道底部开设排污管道,排污管道处装设排污阀。
所述的江河的上游高于下游,排污管道连接江河的下游。
所述的进水管道的进水口海拔高于出水管道的出水口。
所述的互通输水隧道为一条使两个取补装置连通的隧道,且互通输水隧道的两个隧道出口在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的互通输水隧道上开设有输送管道,输送管道一端与互通输水隧道相连通,另一端伸出地面外,输送管道上设有阀门。
所述的进水管道的进水口固定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上设有滤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条江河通过互通输水隧道相互连接起来,取补装置与互通输水隧道的配合可有效控制多条江河水位,使得高水位的江河中的水无动力输送到低水位江河中去,起到抗旱、排涝、减灾等作用,另外在互通输水隧道上设有输送管道,可对干旱地区进行浇灌,整个过程无需水泵运输,高效节能,结构简单,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江河;2是取补装置;3是进水管道;4是出水管道;5是取水阀;6是补水管道;8是补水阀;7是排污阀;9是互通输水隧道;10是沉降管道;11是排污管道;12是输送管道;13是过滤装置;14是阀门;15是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若干条江河1,每条江河1上都设有取补装置2,所述的取补装置2包括开设在江河1上游的底部的若干个进水管道3,若干个进水管道3汇集在成一条出水管道4所述的出水管道4呈倒“U”型,出水管道4上装设有取水阀5,江河1上游的水通过进水管道3进入取补装置2,再通过取补装置2进入出水管道4,由于出水管道4呈倒“U”型,从而触发虹吸反应,使得江河1上游的水无需水泵,即可源源不断的从出水管道4运输;江河1下游的底部开设有补水管道6,补水管道6上设有补水阀8;所述的每两条江河的取补装置2通过互通输水隧道9连通,且互通输水隧道9分别与取补装置2中的进水管道3以及补水管道6相连通,出水管道4内的水通过互通输水隧道9运输到另一条江河1的取补装置2中,开启另一条江河1内的补水阀8,使得江河1内上游的江河1水补充到另一条江河1下游。
所述的进水管道3末端汇集连接沉降管道10,沉降管道10是“U”型管道,“U”型管道上一端连接进水管道3,另一端连接出水管道4;“U”型管道底部开设排污管道11,排污管道11处装设排污阀7,江河1内上游的江河1水进入进水管道3,汇集进去“U”型管道,在“U”型管道底部沉降,经过沉降后的江河1水经出水管道4进入互通输水隧道9,江河1水沉降的泥沙随着河水经过排污管道11流出管道,将沉降的泥沙排走,清淤方便。
所述的江河1的上游高于下游,排污管道11连接江河1的下游,定期打开排污阀7,沉降管道10底部沉降泥沙随着水流经排污管道11,利用水向低处流的原理流至江河下游。
所述的进水管道3的进水口海拔高于出水管道4的出水口,方便江河1水顺利的从出水管道4流入互通输水隧道9,无需地面人员使用水泵抽取水源。
所述的进水管道3的进水口固定有过滤装置13,过滤装置13上设有滤孔15,以过滤河流中杂物。
所述的互通输水隧道9为一条使两个取补装置2连通的隧道,且互通输水隧道9的两个隧道出口在同一水平线上,根据实际需要将隧道水平设置,也可倾斜向下凹设置,隧道可为环状,也可为直线型。
所述的互通输水隧道9上开设有输送管道12,输送管道12一端与互通输水隧道9相连通,另一端伸出地面外,输送管道12上设有阀门14,当地面上出现枯竭时,互通输水隧道9中的水能通过输送管道12输送到地面上,从而对地面进行输送水源,起到抗旱减灾作用。
值得说明的是:高水位的江水通往低水位的江水如下流程:需要高水位江河上游—高水位江河取补装置2的进水管道3—沉降管道10—出水管道4—互通输水隧道9—低水位的取补装置2—补水管道6—低水位江河的下游;高水位的江河1中的水源源不断的向低水位江河1运输,从而达到江河水互通补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根据江河内的水量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排水或补水;
若江河内的水位过高,将高水位江河1的取水阀5打开,高水位江河1内上游的水通过进水管道3,首先在降尘管道10上进行降尘,将河水中的泥沙落在降尘管道中,再进入出水管道4,通过互通输水隧道9向低水位江河进行补水,不仅排涝的作用,也起到了抗旱减灾的作用;当互通输水隧道9在输送水资源的过程中,遇到干旱地区,可将安装在干旱地区的输送管道12上的输送阀门14打开,使得江河内的水通过互通输水隧道9流向干旱地区,从而对干旱地区进行浇灌。
若江河1内的水位过低,将其安装在上游的取水阀5关闭,使得江河1上游的水不再通过取补装置2流入其他河流,从而减少江河1水位继续下降,防止江河1内的水量流失,若关闭取水阀5后,江河1内的水位仍过低,即江河水不能满足其自身的供水要求,将其安装在下游的补水阀8打开,使得其他高水位江河1内的水通过互通输水隧道9流入水量低的江河1中,从而对水位低的江河1进行补水,防止发生枯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包括多条江河(1),每条江河(1)上都设有取补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补装置(2)包括开设在江河(1)上游的底部的若干个进水管道(3),若干个进水管道(3)汇集在成一条出水管道(4)所述的出水管道(4)呈倒“U”型,出水管道(4)上装设有取水阀(5);江河(1)下游的底部开设有补水管道(6),补水管道(6)上设有补水阀(8);每两条江河的取补装置(2)通过互通输水隧道(9)连通,且互通输水隧道(9)分别与取补装置(2)中的进水管道(3)以及补水管道(6)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道(3)末端汇集连接沉降管道(10),沉降管道(10)是“U”型管道,“U”型管道上一端连接进水管道(3),另一端连接出水管道(4);“U”型管道底部开设排污管道(11),排污管道(11)处装设排污阀(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江河(1)的上游高于下游,排污管道(11)连接江河(1)的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道(3)的进水口海拔高于出水管道(4)的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通输水隧道(9)为一条使两个取补装置(2)连通的隧道,且互通输水隧道(9)的两个隧道出口在同一水平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通输水隧道(9)上开设有输送管道(12),输送管道(12)一端与互通输水隧道(9)相连通,另一端伸出地面外,输送管道(12)上设有阀门(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道(3)的进水口固定有过滤装置(13),过滤装置(13)上设有滤孔(15)。
CN201922313177.8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73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3177.8U CN211873167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3177.8U CN211873167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3167U true CN211873167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63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1317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873167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31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54168B (zh) 一种相同泵串联的给水泵站反馈控制系统
CN211873167U (zh) 一种多江河水互通取补装置
CN206693373U (zh) 一种截流限流系统
CN210088122U (zh) 一种管道出口水流流速流态调节器
CN209538111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供水兼泄水装置
CN201686971U (zh) 自流式堰板流量控制器
CN201730082U (zh) 自流式堰板流量控制器
CN109944301A (zh) 一种清水池吸水井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1082961Y (zh) 地上梯级水库
CN208563531U (zh) 一种截流系统
CN106894499A (zh) 一种截流限流系统
CN203301985U (zh) 环形罐装式缓释施肥器
CN113026890A (zh) 一种污水逐级输送系统
CN106818011B (zh) 多功能缓释施肥器
CN205000403U (zh) 一种吸水装置
CN206174102U (zh) 安全分流装置及应用其的雨水回收系统和污水回流系统
CN204742075U (zh) 一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装置
CN213756070U (zh) 一种基于花瓣开合式集雨器的混合供能滴灌系统
CN204729221U (zh) 一种网式过滤器自动发电设备
CN205269389U (zh) 一种脱硫石灰石供浆系统
CN205061860U (zh) 泥浆处理系统
CN205000404U (zh) 一种聚能抽水装置
CN216164045U (zh) 一种建筑综合体用雨水收集排放灌溉系统
CN210636696U (zh) 屋面雨水分流收集装置
CN208748796U (zh) 一种多通道污水排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