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3029U - 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3029U
CN211873029U CN202020201694.6U CN202020201694U CN211873029U CN 211873029 U CN211873029 U CN 211873029U CN 202020201694 U CN202020201694 U CN 202020201694U CN 211873029 U CN211873029 U CN 211873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corner
plate
force transmission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169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ingsite Construction Suppor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ingsite Construction Suppo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ingsite Construction Suppor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ingsite Construction Suppo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0169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3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3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3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包括传力机构,锚固机构,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所述传力机构抵接在基坑转角处两相邻基坑侧壁上,所述锚固机构将传力机构锚固在基坑转角处,所述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对称固定形成支撑部件;所述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柱,连接部件,活络端头,测距机构,所述连接部件一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络端头固定连接,所述测距机构一端与活络端头活动连接,另一端抵接在基坑侧壁上;通过上述方案解决了基坑转角处支撑系统的通用性问题,同时实现了对变形之后的基坑进行柔性调节的技术。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支护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人类对地下空间的需求和开发力度越来越大。
目前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主要为建造地下隧道,地下室,地下商业综合体等,而目前修建地下室的常用技术流程为首先进行地下维护机构施工,接下来进行基坑开挖,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需要平衡土压力,土体中的水压力等外力,需要对建立支撑系统以平衡上述力,进而防止基坑坍塌或者倾覆。
随着人们对地下空间需求度的增加,需要建造的基坑形状已不再是规则的圆形或者矩形,许多异形结构的基坑正在被建造。
目前,基坑处的支护技术已成为基坑支护技术领域研究的重点。在目前已经公开的中国专利中,大部分技术都是使用钢支撑或者混凝土支撑对基坑进行刚性支撑,仅有小部分专利技术是借助液压等结构对支撑的某一端头进行柔性支撑,也就是说,目前尚无一种基坑支撑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在支撑过程中对变形之后的支撑进行调节,使得其由柔性结构变为刚性支撑结构。
中国专利CN201810834814.3公开了一种适应地基变形的格宾石笼挡墙的施工方法,该技术解决了格宾石笼挡墙转角处的支撑问题。
上述技术公开的方案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技术中虽然解决了转角处的支护问题,但是技术具有专一性,也就是说并不能直接使用在各类型的基坑转角处。
2)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是刚性支护技术,并不能实现柔性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用于解决在基坑转角处使用的支撑系统因为基坑自身变形导致基坑存在倾覆或者坍塌风险而需要对支撑进行调节的技术。本拉杆结构通过设置传力机构,锚固机构,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解决了基坑转角处支撑系统的通用性问题,同时实现了对变形之后的基坑进行柔性调节的技术。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进行实时调节的技术。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力机构,锚固机构,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所述传力机构抵接在基坑转角处两相邻基坑侧壁上,所述锚固机构将传力机构锚固在基坑转角处,所述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对称固定形成支撑部件;
所述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包括连接部件,活络端头,测距机构,所述活络端头对称设置在连接部件的两端,所述测距机构一端与活络端头活动连接,另一端抵接在基坑侧壁上;
所述活络端头包括液压系统,球形铰,支撑机构,支撑板,第一连接板,双支耳,所述液压系统一端与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球形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一端与球形铰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传力机构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在液压系统上,所述双支耳固定在第一连接板非液压系统安装的面上。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传力机构包括传力板,连接孔,持力部,所述传力板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孔,所述持力部设置在传力板一端,所述持力部与传力板一体成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锚固机构包括锚索,锚板,紧固头,所述锚索一端穿过基坑侧壁的混凝土结构之后锚固在土体内,另一端穿过连接孔,所述锚板安装在锚索穿过连接孔之后的端头上,所述紧固头对锚索进行紧固,通过所述紧固头的紧固致使锚板抵接在在传力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测距机构包括直齿,齿轮,第二连接板 ,加强肋条,支撑,支撑板,测距单元,所述齿轮与双支耳活动连接,所述直齿一端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强肋条设置在直齿齿槽的对侧面,所述支撑板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加强肋条固定连接,所述测距单元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通过所述齿轮在直齿上的齿距变化值实现测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测距单元为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用于测量齿轮所在位置到基坑侧壁之间的距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孔洞,通过所述孔洞与基坑侧壁上的压顶梁或者腰梁连接而固定第二连接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缸,伸缩杆,进油管路,单向阀,密封机构,所述液压缸一体成型,所述伸缩杆与液压缸活动连接,所述密封机构设置在伸缩杆与液压缸连接端头,且对液压缸起到密封作用,所述进油管路与单向阀固定连接,所述单向阀与液压缸固定密封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单向阀包括阀体,阀芯,弹簧,进油端,出油端,所述阀体为腔体结构,所述阀芯设置在腔体内,所述弹簧安装在阀芯内,所述阀体一端为进油端,另一端为出油端,所述进油端与进油管路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出油端与液压缸固定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力机构,锚固机构,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解决了基坑转角处支撑系统的通用性问题。
2)本实用新型同时实现了对变形之后的基坑进行柔性调节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模式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锚固机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传力机构,2-锚固机构,3-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4-基坑转角侧壁,11-传力板,12-连接孔,13-持力部,21-锚索,22-锚板,23-紧固头,31-连接部件,32-活络端头,33-测距机构,321-液压系统,322-球形铰,323-支撑机构,324-支撑板,325-第一连接板,326-双支耳,331-直齿,332-齿轮,333-第二连接板 ,334-加强肋条,335-支撑,336-支撑板,337-测距单元,3211-液压缸,3212-伸缩杆,3213-进油管路,3214-单向阀,3215-密封机构,32141-阀体,32142-阀芯,32143-弹簧,32144-进油端,32145-出油端。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详细、准确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结合图1~5所示,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335装置,包括传力机构1,锚固机构2,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3,所述传力机构1抵接在基坑转角处两相邻基坑侧壁上,所述锚固机构2将传力机构1锚固在基坑转角处,所述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3对称固定形成支撑335部件;
所述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3包括连接部件31,活络端头32,测距机构33,所述活络端头32对称设置在连接部件31的两端,所述测距机构33一端与活络端头32活动连接,另一端抵接在基坑侧壁上;
所述活络端头32包括液压系统321,球形铰322,支撑机构323,支撑板324,第一连接板325,双支耳326,所述液压系统321一端与连接部件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球形铰3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323一端与球形铰322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32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324与传力机构1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25安装在液压系统321上,所述双支耳326固定在第一连接板325非液压系统321安装的面上。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传力机构1包括传力板11,连接孔12,持力部13,所述传力板11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孔12,所述持力部13设置在传力板11一端,所述持力部13与传力板11一体成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锚固机构2包括锚索21,锚板22,紧固头23,所述锚索21一端穿过基坑侧壁的混凝土结构之后锚固在土体内,另一端穿过连接孔12,所述锚板22安装在锚索21穿过连接孔12之后的端头上,所述紧固头23对锚索21进行紧固,通过所述紧固头23的紧固致使锚板22抵接在在传力板11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测距机构33包括直齿331,齿轮332,第二连接板 333,加强肋条334,支撑335,支撑板324,测距单元337,所述齿轮332与双支耳326活动连接,所述直齿331一端与第二连接板 333固定连接,所述加强肋条334设置在直齿331齿槽的对侧面,所述支撑板324与第二连接板 33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335一端与支撑板32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加强肋条334固定连接,所述测距单元337安装在第一连接板325上,通过所述齿轮332在直齿331上的齿距变化值实现测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测距单元337为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用于测量齿轮332所在位置到基坑侧壁之间的距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连接板333上设置有孔洞,通过所述孔洞与基坑侧壁上的压顶梁或者腰梁连接而固定第二连接板33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液压系统321包括液压缸3211,伸缩杆3212,进油管路3213,单向阀3214,密封机构3215,所述液压缸3211一体成型,所述伸缩杆3212与液压缸3211活动连接,所述密封机构3215设置在伸缩杆3212与液压缸3211连接端头,且对液压缸3211起到密封作用,所述进油管路3213与单向阀3214固定连接,所述单向阀3214与液压缸3211固定密封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单向阀3214包括阀体32141,阀芯32142,弹簧32143,进油端32144,出油端32145,所述阀体32141为腔体结构,所述阀芯32142设置在腔体内,所述弹簧32143安装在阀芯32142内,所述阀体32141一端为进油端32144,另一端为出油端32145,所述进油端32144与进油管路3213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出油端32145与液压缸3211固定密封连接。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首先,将基坑转角处即待安装支撑335处浇筑为图2式结构,同时在浇筑时安装锚索21,并将锚索21与腰梁或者压顶梁浇筑为一个整体,进一步地,安装传力板11,锚板22以及紧箍头,进一步地,安装活络端自适应连接机构,进一步地,给液压机构加压并致使活络端自适应连接机构对基坑转角处的两基坑侧壁进行支撑335,进一步地,使用红外测距传感器对两基坑侧壁到达红外测距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进一步地,完成装置的安装,最终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3对上述距离进行实时收集和监测。
假设此时基坑转角处发生了位移或者变形,即通过液压系统321的进油管路3213为液压系统321供油加压,最终完成调节。
通过上述方案,解决了基坑转角处支撑系统的通用性问题,同时实现了对变形之后的基坑进行柔性调节的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力机构(1),锚固机构(2),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3),所述传力机构(1)抵接在基坑转角处两相邻基坑侧壁上,所述锚固机构(2)将传力机构(1)锚固在基坑转角处,所述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3)对称固定形成支撑部件;
所述活络端自适应调节机构(3)包括连接部件(31),活络端头(32),测距机构(33),所述活络端头(32)对称设置在连接部件(31)的两端,所述测距机构(33)一端与活络端头(32)活动连接,另一端抵接在基坑侧壁上;
所述活络端头(32)包括液压系统(321),球形铰(322),支撑机构(323),支撑板(324),第一连接板(325),双支耳(326),所述液压系统(321)一端与连接部件(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球形铰(3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323)一端与球形铰(322)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32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324)与传力机构(1)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25)安装在液压系统(321)上,所述双支耳(326)固定在第一连接板(325)非液压系统(321)安装的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机构(1)包括传力板(11),连接孔(12),持力部(13),所述传力板(11)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孔(12),所述持力部(13)设置在传力板(11)一端,所述持力部(13)与传力板(11)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机构(2)包括锚索(21),锚板(22),紧固头(23),所述锚索(21)一端穿过基坑侧壁的混凝土结构之后锚固在土体内,另一端穿过连接孔(12),所述锚板(22)安装在锚索(21)穿过连接孔(12)之后的端头上,所述紧固头(23)对锚索(21)进行紧固,通过所述紧固头(23)的紧固致使锚板(22)抵接在传力板(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机构(33)包括直齿(331),齿轮(332),第二连接板(333),加强肋条(334),支撑(335),支撑板(324),测距单元(337),所述齿轮(332)与双支耳(326)活动连接,所述直齿(331)一端与第二连接板(333)固定连接,所述加强肋条(334)设置在直齿(331)齿槽的对侧面,所述支撑板(324)与第二连接板(33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335)一端与支撑板(32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加强肋条(334)固定连接,所述测距单元(337)安装在第一连接板(325)上,通过所述齿轮(332)在直齿(331)上的齿距变化值实现测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单元(337)为红外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用于测量齿轮(332)所在位置到基坑侧壁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33)上设置有孔洞,通过所述孔洞与基坑侧壁上的压顶梁或者腰梁连接而固定第二连接板(3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321)包括液压缸(3211),伸缩杆(3212),进油管路(3213),单向阀(3214),密封机构(3215),所述液压缸(3211)一体成型,所述伸缩杆(3212)与液压缸(3211)活动连接,所述密封机构(3215)设置在伸缩杆(3212)与液压缸(3211)连接端头,且对液压缸(3211)起到密封作用,所述进油管路(3213)与单向阀(3214)固定连接,所述单向阀(3214)与液压缸(3211)固定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3214)包括阀体(32141),阀芯(32142),弹簧(32143),进油端(32144),出油端(32145),所述阀体(32141)为腔体结构,所述阀芯(32142)设置在腔体内,所述弹簧(32143)安装在阀芯(32142)内,所述阀体(32141)一端为进油端(32144),另一端为出油端(32145),所述进油端(32144)与进油管路(3213)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出油端(32145)与液压缸(3211)固定密封连接。
CN202020201694.6U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 Active CN211873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1694.6U CN211873029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1694.6U CN211873029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3029U true CN211873029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51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1694.6U Active CN211873029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30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619A (zh) * 2020-12-19 2021-05-04 徐东新 一种可解决深浅基坑中坑偏压问题的内支撑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619A (zh) * 2020-12-19 2021-05-04 徐东新 一种可解决深浅基坑中坑偏压问题的内支撑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73029U (zh) 一种适用于基坑转角处的支撑装置
CN107620313A (zh) 静压沉井装置
CN107165275A (zh) 一种组合式抗震螺栓连接节点
CN107023020B (zh) 深基坑装配式组合钢结构水平内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3926757U (zh) 一种抗拉抗剪预埋件
CN211873028U (zh) 一种支撑活络端自适应调节结构
KR20100109654A (ko) 다수개의 강선을 인장부의 전단면에 배치한 프리스트레스트콘크리트거더와 이의 제작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조립식교량시공방법
CN111560972A (zh) Phc管桩与承台插榫式半刚性节点
CN110792097A (zh) 一种预应力监测可调的衡重式组合挡土墙及施工方法
CN211498935U (zh) 一种悬臂式挡土墙
CN213836119U (zh) 一种桩板式路基桩板连接装置
CN214834052U (zh) 一种方便钢柱吊装及固定的柱脚系统
CN213115045U (zh) 一种适应于不同尺寸的建筑变形缝用保护装置
CN108547289A (zh) 一种三爪式固定锚
CN212742652U (zh) 一种防渗漏钢锚固抗浮锚杆
CN213361348U (zh) 锚固式管道抗震防护结构
CN113653207A (zh) 一种可更换连梁阻尼器的连接构造
JP4424236B2 (ja) 鋼管矢板の継手構造及び鋼管矢板の施工方法
CN110777843A (zh) 一种悬臂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KR20010028793A (ko) 마이크로 파일을 이용한 프리캐스트 옹벽
CN216809970U (zh) 一种土木工程桩基固定结构
CN220246954U (zh) 一种基坑侧壁加固结构
CN211368711U (zh) 一种静压植桩机操作平台
KR200238768Y1 (ko) 내진용 교좌장치
CN218508410U (zh) 一种弹性支座抗拔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