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1963U - 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以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以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1963U
CN211871963U CN202020066528.XU CN202020066528U CN211871963U CN 211871963 U CN211871963 U CN 211871963U CN 202020066528 U CN202020066528 U CN 202020066528U CN 211871963 U CN211871963 U CN 211871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spore
box body
sli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65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前富
贾娇
孟玲敏
张伟
王巍巍
白雪
孙嵬
高月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200665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1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1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1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真菌病害监测研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以及系统。其包括第一箱体、抽风机构、双层玻片、显微镜组件以及移动机构。抽风机构连接于第一箱体。双层玻片通过第一毛细管道连接于第一箱体。移动机构连接于显微镜组件,用于驱动显微镜组件在双层玻片上方沿x轴或者y轴移动。该装置利用液体捕捉空气中的孢子,更容易捕捉,且捕捉效果更好。利用毛细管道将第一箱体内的含有孢子的溶液输送到双层玻片,然后利用移动机构带动显微镜组件移动,从而全面地观察双层玻片上的孢子数量。由于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不会对双层玻片进行移动,因此不会对双层玻片上的含有孢子的观察液造成晃动,洒落,观察的目标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以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真菌病害监测研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真菌病害的传播主要通过孢子扩散附着寄主,进而萌发侵染显现病害的症状。而气传植物病害中,孢子的数量是决定病害初侵染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病原孢子数量分析,了解气传病害孢子的数量,对可能造成的病害进行分析,预测病害发生风险程度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监测研究应用的孢子捕捉仪器中,均为在载玻片上涂抹甘油等方法,让孢子附着在上面进行现场观察或者输送载玻片远程观察。但这种方法孢子捕捉效果不好,输送载玻片难度较大,载玻片容易卡壳、运输不到位,因此不能保证检测效果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以及系统,其旨在提高孢子检测效果、检测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孢子捕捉装置,包括:
第一箱体,用于盛放监测水,监测水能够收集孢子;
抽风机构,连接于第一箱体;用于将空气中的孢子吸入第一箱体;
双层玻片,通过第一毛细管道连接于第一箱体;
显微镜组件,设置在双层玻片的上方;以及
移动机构,连接于显微镜组件,用于驱动显微镜组件在双层玻片上方沿x轴或者y轴移动。
该孢子捕捉装置通过设置用于盛放能够收集孢子的监测水的第一箱体,利用液体捕捉空气中的孢子,更容易捕捉,捕捉效果更好,从而能够提高检测效果。利用毛细管道将第一箱体内的含有孢子的溶液输送到双层玻片,然后利用移动机构带动显微镜组件移动,从而全面地观察双层玻片上的孢子。由于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不会对双层玻片进行移动,因此不会造成双层玻片卡壳、运输不到位,从而能够提高检测效果。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孢子捕捉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水的第二箱体;第二箱体上连接有清洗管道,清洗管道连接于双层玻片。
通过设置第二箱体,能够在检测完毕后,对双层玻片上的液体进行清洗,从而保证下一个周期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箱体上设置有排液口,排液口设置有排液管道,排液管道连接于废液收集箱。
通过设置排液管道,能够及时地对第一箱体进行排泄清理,避免堵塞和清除监测剩余的水。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孢子捕捉装置包括第二毛细管道,第二毛细管道连接于双层玻片的出水端,用于将检测完毕的水排出;第二毛细管道连接于废液收集箱。
通过设置第二毛细管道,能够将检测完毕的液体从双层玻片排出。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孢子捕捉装置包括第三箱体,第三箱体通过管道连接于第一箱体,第三箱体用于向第一箱体内输送监测水。
通过设置第三箱体,能够向第一箱体内输送监测水。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显微镜组件包括图像探测器以及至少3个放大倍数互不相同的物镜;图像探测器连接于物镜,物镜传动连接于移动机构,物镜能够相对移动机构转动。
通过设置至少3个放大倍数互不相同的物镜,能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观察到更多的不同大小的孢子。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移动机构包括x轴移动组件和y轴移动组件;
x轴移动组件传动连接于y轴移动组件,显微镜组件传动连接于y轴移动组件。
通过设置移动组件,避免了对双层玻片的移动,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抽风机构包括吸风机、引流筒以及盖板;盖板盖合在引流筒的一端,吸风机安装在引流筒的另一端,吸风机安装在第一箱体的入口。
通过设置吸风机,能够将空气中的孢子吸入到第一箱体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孢子捕捉系统,包括如上述的孢子捕捉装置;以及
控制终端,显微镜组件电连接于控制终端,控制终端被配置为用于接收显微镜组件检测到的孢子信息。
该系统通过将空气中的孢子抽吸到第一箱体中的捕捉液中,并通过移动显微装置进行观察,灵活性好,效率高,目标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孢子捕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孢子捕捉装置的第一箱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孢子捕捉装置的抽风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孢子捕捉装置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孢子捕捉装置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孢子捕捉装置的显微镜组件以及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1-框架;102-内层铝型材;103-第一区域;104-第二区域;105-支撑架;110-第一箱体;111-第二箱体;112-清洗管道;113-第三箱体;114-排液管道;115-清洗口;120-抽风机构;121-吸风机;122-引流筒;123-盖板;124-安装板;125-喷嘴;130-双层玻片;1301-第一端;1302-第二端;131-第一毛细管道;132-支架;1321-第一支撑部;1322-第二支撑部;1323-支撑板;1324-支撑杆;133-第二毛细管道;134-开关;140-显微镜组件;141-探测器;142-物镜;150-移动机构;151-x轴移动组件;152-y轴移动组件;160-废液收集箱;161-排泄管;162-挡板;163-弹簧;210-控制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6,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孢子捕捉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10、抽风机构120、双层玻片130、显微镜组件140以及移动机构150。
进一步地,第一箱体110用于盛放监测水。监测水能够收集孢子。抽风机构120连接于第一箱体110。抽风机构120用于将空气中的孢子吸入第一箱体110。当抽风机构120将空气中的孢子吸入到第一箱体110后,孢子混于第一箱体的监测水中,与监测水形成悬浮液,从而方便后续采用显微镜组件140进行观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监测水可以采用灭菌水。
进一步地,双层玻片130通过第一毛细管道131连接于第一箱体110。
当第一箱体110内部的监测水携带捕捉到的孢子后,可以将第一箱体110内的含有孢子的液体通过第一毛细管道131输送到双层玻片130内。
进一步地,显微镜组件140设置在双层玻片130的上方。
通过将显微镜组件140设置在双层玻片130的上方,能够采用显微镜组件140对双层玻片130内的孢子进行观测。
进一步地,移动机构150连接于显微镜组件140。移动机构150用于驱动显微镜组件140在双层玻片130上方沿x轴或者y轴移动。
通过将显微镜组件140连接于移动机构150,能够通过移动机构150的移动带动显微镜组件140在双层玻片130的上方沿x轴或者y轴移动。从而使得显微镜组件140能够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对双层玻片130内的孢子进行全面的观测。
该孢子捕捉装置通过设置用于盛放监测水的第一箱体110,利用液体捕捉空气中的孢子,更容易捕捉,从而能够提高检测效果。利用第一毛细管道131将第一箱体110内的含有孢子的溶液输送到双层玻片,然后利用移动机构150带动显微镜组件140移动,从而全面地观察双层玻片130上的孢子。由于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不会对双层玻片130进行移动,因此不会造成双层玻片卡壳、运输不到位,从而能够提高检测效果。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孢子捕捉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水的第二箱体111。第二箱体111上连接有清洗管道112,清洗管道112连接于双层玻片130。
通过设置第二箱体111以及清洗管道112,能够将第二箱体111内的水输送到双层玻片130上,从而对双层玻片130进行清洗。当检测完毕后,通过清洗管道112将第二箱体111内的清水输送至双层玻片130上,将双层玻片130上剩余的观测液冲洗掉,从而保证下一个观察周期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孢子捕捉装置包括第三箱体113,第三箱体113通过管道连接于第一箱体110,第三箱体113用于向第一箱体110内输送监测水。
第三箱体113内盛放有备用的监测水。通过设置第三箱体113,能够将第三箱体113内的备用监测水通过管道输送至第一箱体110内。例如,当第一箱体110中的监测水监测完一个周期后,从第一箱体110中排出。然后可以通过第三箱体113向第一箱体110输送监测水,用于在下一个监测周期收集孢子。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4,该孢子捕捉装置设置有框架101。第一箱体110、第二箱体111以及第三箱体113均放置在框架101上。进一步地,第一箱体110和第二箱体111相邻设置,并连接在一起。可选地,采用胶水粘接在一起。进一步地,第三箱体113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第二箱体111上。
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箱体110、第二箱体111以及第三箱体113可以设置有一个整体,第一箱体110、第二箱体111以及第三箱体113可以看作这个整体的不同的腔体。
进一步地,上述的框架101由铝型材制成。该框架101大致呈长方体框架。由12根铝型材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形成。在框架101的内部设置有4根铝型材,形成内层铝型材102,将框架101分隔成两层。进一步地,内层铝型材102分为两个区域,第一区域103中间设置有至少两根铝型材,从而使得第一区域103能够放置物体。第二区域104用于设置双层玻片130和显微镜组件140。
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框架101通过焊接的方式制成。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箱体110靠近第二区域104,第二箱体111紧挨第一箱体110,靠近第一区域103的另一端,第三箱体113设置在第二箱体111和第一箱体110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的双层玻片130通过支架132设置在第二区域104。
进一步地,参照图2,支架132包括第一支撑部1321、第二支撑部1322、支撑板1323以及支撑杆1324。第一支撑部1321、第二支撑部1322均由铝型材制成。且第一支撑部1321、第二支撑部1322分别连接在框架101底层的两个长边对应的铝型材上。进一步地,支撑板1323连接于第一支撑部1321和第二支撑部1322。进一步地,支撑杆1324一端连接于该支撑板1323,另一端向上延伸至第二内层铝型材102的第二区域104内,并且连接于双层玻片130。从而将双层玻片130设置在第一箱体110的一侧,进而方便将第一箱体110内的含有孢子的液体输送至双层玻片130。
进一步地,第一毛细管道131和第二毛细管道133均连接于双层玻片130的腔体内。
双层玻片130能够保证含有孢子的液体在容置在双层玻璃的腔体内,减低液体的散落、挥发等,进一步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双层玻片130为长方体形状,入口位于左侧壁,第一毛细管道131和清洗管道112均从该入口连接至双层玻片130的腔体内,从而能够将监测水和冲洗水输送至双层玻片130的腔体内。在双层玻片130的底壁设置有出口,第二毛细管道133从该出口连接于双层玻片130的腔体内,从而能够将废液排出。
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双层玻片130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第一毛细管道131、清洗管道112以及第二毛细管道133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
进一步地,在第一箱体110的底端设置有出液口,第一毛细管道131的一端连接于该出液口内,另一端从双层玻片130的第一端1301伸入到双层结构的内部腔体内,从而能够将第一箱体110的液体输送至双层玻片130内。
进一步地,第二毛细管道133从双层玻片130的相对于第一端1301的第二端1302伸入到双层结构的内部腔体内,第二毛细管道133的另一端延伸至废液收集箱160。
进一步地,废液收集箱160放置在框架101的底层铝型材上。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将双层玻片130检测完毕的液体输送至废液收集箱160内。
进一步地,第一毛细管道131和第二毛细管道133上均设置有开关134。根据实际的需要打开或者关闭开关134,以使液体通过第一毛细管道131输送到双层玻片130,或者通过第二毛细管道133排出。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5,在框架101的底层铝型材上设置有支撑架105。废液收集箱160放置在支撑架105上。支撑架105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铝型材,两个铝型材均连接于框架101底层相对的长边对应的铝型材上。
进一步地,废液收集箱160的底部还是有排泄管161。通过设置排泄管161,能够将排泄管161中的废液排除。需要说明的是,在排泄管161上设置有挡板162。挡板162通过弹簧163连接在排泄管161的出口端。挡板162与弹簧163通过销轴连接。当排泄完毕后,依靠弹簧163的弹力将挡板162关闭,从而防止其它杂物进入排泄管161中。
进一步地,第二箱体111上连接有清洗管道112,清洗管道112连接于双层玻片130。
通过设置清洗管道112,能够将第二箱体111内的清水输送至双层玻片130内,当检测完毕后对双层玻片130清洗,保证下一个检测周期检测的准确性。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箱体111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清洗管道112一端连接于该出水口,另一端从双层玻片130的第一端1301伸入到双层结构的内部腔体内,从而能够将第二箱体111的清水输送至双层玻片130内。
进一步地,第一箱体110的底部还连接有排液管道114。进一步地,排液管道114的出口延伸至废液收集箱160内,当第一箱体110需要排出其内部的液体时,可以通过该排液管道114排出,避免第一箱体110内部发生堵塞。
进一步地,第二箱体111和第一箱体110上均设置有清洗口115。通过设置清洗口115能够进一步地对第二箱体111和第一箱体110进行清洗,避免内部发生堵塞。
进一步地,参照图3,抽风机构120包括吸风机121、引流筒122以及盖板123;盖板123盖合在引流筒122的一端,吸风机121安装在引流筒122的另一端,吸风机121安装在第一箱体110的入口。
通过设置盖板123,能够避免空气中的杂物进入到盖板123中。进一步地,引流筒122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从而能够在吸风机121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孢子吸入到引流筒122内。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引流筒122的周壁的通孔均为圆孔。上述的盖板123的面积远远大于引流筒122的端口,从而能够严密地封堵引流筒122的一个开口端。进一步地,引流筒122的另一个端口设置有安装板124。吸风机121安装在该安装板124上,并且延伸至第一箱体110的入口内,该安装板124位于入口的外部,从而能够将该入口封闭。
进一步地,该抽风机构120还包括喷嘴125。喷嘴125安装在该安装板124上。进一步地,喷嘴125可转动,从而通过该喷嘴125能够对第一箱体110和第二箱体111内部进行清洗,进一步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进一步地,喷嘴125清洗后的污水可以直接从清洗口115排出。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6,显微镜组件140包括图像探测器141以及至少3个放大倍数互不相同的物镜142;图像探测器141连接于物镜142,物镜142传动连接于移动机构150,物镜142能够相对移动机构150转动。
通过设置图像探测器141能够获取孢子的图像信息。通过设置至少3个放大倍数互不相同的物镜142,能够更好地看清楚不同大小的孢子。由于捕捉到的孢子的大小是不相同的,现有技术中只设置一个固定倍数的物镜,无法观看到各种大小的孢子,观察的准确性较差。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孢子捕捉装置通过设置至少3个放大倍数互不相同的物镜142,极大地扩大了观察的范围,能够观察到更多的孢子,提高观测准确性。
进一步地,由于该物镜142传动连接于移动机构150。通过将上述的物镜142传动连接于移动机构150,能够移动至双层玻片130的不同位置对孢子进行观察,提高检测的效率以及准确性。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移动双层玻片,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孢子捕捉装置完全不需要移动双层玻片,避免了移动双层玻片过程中对双层玻片上孢子的损坏,提高了检测效果,并且避免了对双层玻片移动不畅,容易卡住的问题。
进一步地,上述的图像探测器141为CCD。
进一步地,物镜142能够相对移动机构150转动。
通过将上述的物镜142设置为能够相对移动机构150转动,能够在转动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双层玻片130上的孢子进行观测,提高观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移动机构150包括x轴移动组件151和y轴移动组件152;进一步地,x轴移动组件151传动连接于y轴移动组件152,显微镜组件140传动连接于y轴移动组件152。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述的x轴移动组件151和y轴移动组件152均为丝杠螺母直线传动机构。x轴移动组件151和y轴移动组件152均包括螺母、丝杠以及电机。y轴移动组件152的电机座连接于x轴移动组件151的螺母,显微镜组件140安装在y轴移动组件152的螺母上,从而使得显微镜组件140能够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进而移动到不同的位置观察双层玻片。
上述的x轴移动组件151和y轴移动组件152设置在框架101的第二区域104,其能够运动的区域能够观察在双层玻片130的各个位置。
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x轴移动组件151和y轴移动组件152也可以选择其他直线传动机构,例如带传动等。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孢子捕捉仪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孢子捕捉装置;以及控制终端210。进一步地,显微镜组件140电连接于控制终端210,控制终端210被配置为用于接收显微镜组件140检测到的孢子信息。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控制终端210放置在框架101的底层,靠近第一箱体110的一侧,从而使得整个孢子捕捉仪系统结构紧凑,体积较小。进一步地,前述的开关134为电磁阀,连接于控制终端210。
该孢子捕捉仪系统检测的准确性高,检测效率高。
当该孢子捕捉仪系统工作时,先关闭所有的开关134,向第一箱体110中注入定量的液体诱食剂,然后开启抽风机构120将孢子吸入并混入到监测水中,达到一个采样周期后,开启第一箱体110底部的开关134,使液体通过第一毛细管道131流到双层玻片130上,并通过移动机构150中移动带动显微镜组件140来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数据传送到控制终端210上,检测完毕后,在通过第二箱体111的清洗管道112将清水输送至双层玻片130,将双层玻片130上的液体冲走,并通过第二毛细管道133流到废液收集箱160中,然后从废液收集箱160中的排泄管161中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箱体,用于盛放监测水,所述监测水能够收集孢子;
抽风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入口;用于将空气中的孢子吸入所述第一箱体;
双层玻片组件,通过第一毛细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出口;
显微镜组件,设置在所述双层玻片的上方;以及
移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显微镜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显微镜组件在所述双层玻片上方沿x轴或者y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孢子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孢子捕捉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水的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上连接有清洗管道,所述清洗管道连接于所述双层玻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孢子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箱体上设置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设置有排液管道,所述排液管道连接于废液收集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孢子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孢子捕捉装置包括第二毛细管道,所述第二毛细管道连接于所述双层玻片的出水端,用于将检测完毕的水排出;所述第二毛细管道连接于所述废液收集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孢子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管道和所述第二毛细管道均连接于所述双层玻片的腔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孢子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孢子捕捉装置包括第三箱体,所述第三箱体通过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箱体,所述第三箱体用于向所述第一箱体内输送所述监测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孢子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微镜组件包括图像探测器以及至少3个放大倍数互不相同的物镜;所述图像探测器连接于所述物镜,所述物镜传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机构,所述物镜能够相对所述移动机构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孢子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x轴移动组件和y轴移动组件;
所述x轴移动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y轴移动组件,所述显微镜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y轴移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孢子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风机构包括吸风机、引流筒以及盖板;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引流筒的一端,所述吸风机安装在所述引流筒的另一端,所述吸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一箱体的入口。
10.一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以及
控制终端,所述显微镜组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被配置为用于接收所述显微镜组件检测到的孢子信息。
CN202020066528.XU 2020-01-13 2020-01-13 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以及系统 Active CN211871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6528.XU CN211871963U (zh) 2020-01-13 2020-01-13 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以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6528.XU CN211871963U (zh) 2020-01-13 2020-01-13 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以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1963U true CN211871963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60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6528.XU Active CN211871963U (zh) 2020-01-13 2020-01-13 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以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1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763468B2 (ja) 光散乱を用いた液体内の粒子分類装置
US982317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oiling of an object
EP2864761B1 (en) Two station sample and washing system
CN105725908B (zh) 马桶
EP114378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ilking animals
CN109044409B (zh) 一种尿液检验取样装置
EP3978118A1 (en) Microfluidic sample processing device
CN211871963U (zh) 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以及系统
CN111073804A (zh) 植物病原真菌孢子捕捉装置以及系统
CN113176116A (zh) 一种泌尿外科尿液检测用男性尿液取样设备
CN109443889B (zh) 一种全自动推片染色系统
CN115902280A (zh) 一种糖尿病肾病的鉴别检测装置
CN212669428U (zh) 一种生物实验室废水处理组件
CN109696346A (zh) 同位素前处理器
KR20240027133A (ko) 온라인 샘플러 및 오염물 분석 시스템
KR102068518B1 (ko) 부품 청정도 검사를 위한 수동식 이물질 추출장치
CN208965024U (zh) 一种滤光片镀膜装置
CN217245789U (zh) 息肉收集装置及设备
JP4347084B2 (ja) スミヤ分析装置及びスミヤ分析方法
CN115737008B (zh) 消化道内镜标本收集装置
JP4008448B2 (ja) 海塩粒子モニタリング方法
CN209764548U (zh) 一种自清洗的沉沙缸
CN211511873U (zh) 息肉收集器
CN108801709A (zh) 一种尿液自动收集单元
CN215931322U (zh) 一种三维移动式样本采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