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63149U - 一种急诊护理担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急诊护理担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63149U
CN211863149U CN201922166794.XU CN201922166794U CN211863149U CN 211863149 U CN211863149 U CN 211863149U CN 201922166794 U CN201922166794 U CN 201922166794U CN 211863149 U CN211863149 U CN 211863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olding rod
fixed
bed board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667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亚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21667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63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63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63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护理担架,其结构包括第一支架、固定件、滚轮、固定杆、固定块、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一床板、头枕、第二床板和扶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急诊护理担架,通过设置理线器于第一床板右上端,连接线可以通过进线槽卡入理线槽中进行限位固定,达到了避免连接线缠绕于担架上,对心电图连接线进行分类且提高了对患者连接的准确率的优点,辅助机构通过设置于第二床板右侧,通过逆时针旋转手轮,使得第一折叠杆与第二折叠杆在滑槽中进行滑动,从而带动第三折叠杆与第四折叠杆进行收缩,从而使得顶板上升,达到了利于医护人员对无意识患者进行输液,可调整患者输液的高度,提高了患者的输液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急诊护理担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急诊护理担架,属于护理担架领域。
背景技术
急救即紧急救治的意思,是指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然后从速送往医院,目前救护车内装备的担架,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因担架自身重量较重,搬运时费力,所以现有的护理担架大多装有滚轮进行滑动。
由于现有的急诊护理担架,再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测试时,某些患者抽动时,心电图机的连接线容易缠绕在担架上,且对心电图机连接线过多不便于理线,降低了对患者连接时的准确率,在患者无意识时,医护人员不便对患者进行输液,且患者无意识时,医护人员不便调整患者手部高度,从而降低患者的输液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急诊护理担架,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现有的急诊护理担架,再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测试时,某些患者抽动时,心电图机的连接线容易缠绕在担架上,且对心电图机连接线过多不便于理线,降低了对患者连接时的准确率,在患者无意识时,医护人员不便对患者进行输液,且患者无意识时,医护人员不便调整患者手部高度,从而降低患者的输液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急诊护理担架,包括第一支架、固定件、滚轮、固定杆、固定块、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一床板、头枕、理线器、第二床板、扶手和辅助机构,所述第一支架左下端与固定件通过焊锡固定,所述固定件下端左右两侧与滚轮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左端与固定杆固定成一体,所述固定杆右上端与固定块通过焊锡固定,所述固定块上端与第二支架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二支架后端内侧中部与第三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右上端与第一床板相固定,所述第一床板右端中部设置有头枕,所述第一床板左端与第二床板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二床板左侧与扶手通过焊锡固定,所述第一床板右上端与理线器相固定,所述第二床板右端与辅助机构贯通连接,所述理线器由底板、理线球、进线槽和理线槽组成,所述底板左上端与理线球固定成一体,所述理线球左端开设有进线槽,所述进线槽右端与理线槽中心空腔连接,所述第一床板右上端与底板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机构由底座、第一固定板、滑槽、连杆、螺帽、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第二固定板、顶板、弹力带、第三折叠杆、第四折叠杆、限位杆、螺纹杆和手轮组成,所述底座上端与第一固定板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一固定板右前端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前端与连杆贯通连接,所述连杆前端通过螺纹与螺帽连接,所述连杆前端贯穿第一折叠杆,所述第一折叠杆后端与第二折叠杆相固定,所述第二折叠杆前端与第二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端与顶板固定成一体,所述顶板上端设置有弹力带,所述第二固定板左后端与第三折叠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折叠杆右前端与第四折叠杆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折叠杆右前端与限位杆贯通连接,所述限位杆右端与螺纹杆贯通连接,所述螺纹杆右端与手轮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二床板内侧右端底端与底座通过焊锡固定,所述第二床板右上端与顶板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床板右端与螺纹杆贯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理线球共设置有三个,且进线槽与理线槽分布于理线球左右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共设置有四根,分别与第一折叠杆、第二折叠杆、第三折叠杆和第四折叠杆贯通连接,且结构完全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共设置有两根,沿底座垂直中心点呈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右端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开设长度为3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结构完全相同,且第二固定板沿螺纹杆呈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带宽度为5cm,且最大可张大程度为8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采用铝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采用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急诊护理担架,通过设置理线器于第一床板右上端,连接线可以通过进线槽卡入理线槽中进行限位固定,达到了避免连接线缠绕于担架上,对心电图连接线进行分类且提高了对患者连接的准确率的优点,辅助机构通过设置于第二床板右侧,通过逆时针旋转手轮,使得第一折叠杆与第二折叠杆在滑槽中进行滑动,从而带动第三折叠杆与第四折叠杆进行收缩,从而使得顶板上升,达到了利于医护人员对无意识患者进行输液,可调整患者输液的高度,提高了患者的输液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理线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理线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支架-1、固定件-2、滚轮-3、固定杆-4、固定块-5、第二支架-6、第三支架-7、第一床板-8、头枕-9、理线器-10、第二床板-11、扶手-12、辅助机构-13、底板-101、理线球-102、进线槽-103、理线槽-104、底座-131、第一固定板-132、滑槽-133、连杆-134、螺帽-135、第一折叠杆-136、第二折叠杆-137、第二固定板-138、顶板-139、弹力带-1310、第三折叠杆-1311、第四折叠杆-1312、限位杆-1313、螺纹杆-1314、手轮-1315、滑动槽-138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诊护理担架:包括第一支架1、固定件2、滚轮3、固定杆4、固定块5、第二支架6、第三支架7、第一床板8、头枕9、理线器10、第二床板11、扶手12和辅助机构13,第一支架1左下端与固定件2通过焊锡固定,固定件2下端左右两侧与滚轮3转动连接,固定件2左端与固定杆4固定成一体,固定杆4右上端与固定块5通过焊锡固定,固定块5上端与第二支架6固定成一体,第二支架6后端内侧中部与第三支架7转动连接,第三支架7右上端与第一床板8相固定,第一床板8右端中部设置有头枕9,第一床板8左端与第二床板11固定成一体,第二床板11左侧与扶手12通过焊锡固定,第一床板8右上端与理线器10相固定,第二床板11右端与辅助机构13贯通连接,理线器10由底板101、理线球102、进线槽103和理线槽104组成,底板101左上端与理线球102固定成一体,便于对理线球102进行支撑固定,理线球102左端开设有进线槽103,有利于连接线的进入,进线槽103右端与理线槽104中心空腔连接,便于对连接线进行固定,第一床板8右上端与底板101相固定。
其中,所述辅助机构13由底座131、第一固定板132、滑槽133、连杆134、螺帽135、第一折叠杆136、第二折叠杆137、第二固定板138、顶板139、弹力带1310、第三折叠杆1311、第四折叠杆1312、限位杆1313、螺纹杆1314和手轮1315组成,所述底座131上端与第一固定板132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一固定板132右前端中部开设有滑槽133,所述滑槽133前端与连杆134贯通连接,所述连杆134前端通过螺纹与螺帽135连接,所述连杆134前端贯穿第一折叠杆136,所述第一折叠杆136后端与第二折叠杆137相固定,所述第二折叠杆137前端与第二固定板13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38上端与顶板139固定成一体,所述顶板139上端设置有弹力带1310,所述第二固定板138左后端与第三折叠杆13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折叠杆1311右前端与第四折叠杆1312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折叠杆1312右前端与限位杆1313贯通连接,所述限位杆1313右端与螺纹杆1314贯通连接,所述螺纹杆1314右端与手轮1315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二床板11内侧右端底端与底座131通过焊锡固定,所述第二床板11右上端与顶板139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床板11右端与螺纹杆1314贯通连接,滑槽133有利于第一折叠杆136的滑动。
其中,所述理线球102共设置有三个,且进线槽103与理线槽104分布于理线球102左右两端,可以放置更多的连接线。
其中,所述连杆134共设置有四根,分别与第一折叠杆136、第二折叠杆137、第三折叠杆1311和第四折叠杆1312贯通连接,且结构完全相同,便于带动折叠杆的运作。
其中,所述限位杆1313共设置有两根,沿底座131垂直中心点呈对称分布,有利于带动四根折叠杆的运转。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板138右端开设有滑动槽1381,且滑动槽1381开设长度为3cm,便于第一折叠杆136进行滑动。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32与第二固定板138结构完全相同,且第二固定板138沿螺纹杆1314呈对称分布,利于第一折叠杆136与第二折叠杆137的正常工作。
其中,所述弹力带1310宽度为5cm,且最大可张大程度为8cm,为患者手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1采用铝合金材质,可以对患者的重量提供更大的支撑力度。
其中,所述底板101采用不锈钢材质,有效的防止了生锈的现象,且提高了底板101的使用寿命。
本专利所述的螺帽135,螺母就是螺帽,与螺栓或螺杆拧在一起用来起紧固作用的零件,所有生产制造机械必须用的一种元件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碳钢、不锈钢、有色金属(如铜)等几大类型。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可先将担架放置于所需要使用的地点,然后由医护人员将患者水平放置于第二床板11上,亦可通过医护人员通过移动第三支架7,使得第三支架7在第二支架6上转动,调整患者头部所需要的角度,头枕9的设置可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医护人员可通过扶手12来推动滚轮3,使得担架可以快速移动,在患者身上连接心电图时,避免心电图机的连接线缠绕在第二支脚6,可通过将连接线由进线槽103扣入理线槽104中进行限位固定,且由于某些患者失去意识时,医护人员不便对其进行输液,可先将患者左手套入弹力带1310中进行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将可以对患者进行扎针输液,且为了避免患者无意识的抽动,使得输液线缠绕在患者衣物上,可通过逆时针旋转手轮1315使得螺纹杆1314在限位杆1313中转动收缩,从而使得第一折叠杆136与第二折叠杆137在滑槽133与滑动槽1381中向左滑动,且带动连杆134两侧的第三折叠杆1311与第四折叠杆1312收缩,使得顶板139向上顶出,使得患者手部可以远离衣物,便于对患者进行输液,需要将患者手部拿出时,先通过顺时针旋转手轮1315使得螺纹杆1314带动第一折叠杆136与第二折叠杆137在滑槽133与滑动槽1381中向右滑动,从而使得第三折叠杆1311与第四折叠杆1312进行伸展,从而使得顶板139复位,再将患者的左手从弹力带1310中拿出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急诊护理担架,包括第一支架(1)、固定件(2)、滚轮(3)、固定杆(4)、固定块(5)、第二支架(6)、第三支架(7)、第一床板(8)、头枕(9)、第二床板(11)和扶手(12),所述第一支架(1)左下端与固定件(2)通过焊锡固定,所述固定件(2)下端左右两侧与滚轮(3)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2)左端与固定杆(4)固定成一体,所述固定杆(4)右上端与固定块(5)通过焊锡固定,所述固定块(5)上端与第二支架(6)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二支架(6)后端内侧中部与第三支架(7)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架(7)右上端与第一床板(8)相固定,所述第一床板(8)右端中部设置有头枕(9),所述第一床板(8)左端与第二床板(11)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二床板(11)左侧与扶手(12)通过焊锡固定;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理线器(10)和辅助机构(13),所述第一床板(8)右上端与理线器(10)相固定,所述第二床板(11)右端与辅助机构(13)贯通连接,所述理线器(10)由底板(101)、理线球(102)、进线槽(103)和理线槽(104)组成,所述底板(101)左上端与理线球(102)固定成一体,所述理线球(102)左端开设有进线槽(103),所述进线槽(103)右端与理线槽(104)中心空腔连接,所述第一床板(8)右上端与底板(101)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机构(13)由底座(131)、第一固定板(132)、滑槽(133)、连杆(134)、螺帽(135)、第一折叠杆(136)、第二折叠杆(137)、第二固定板(138)、顶板(139)、弹力带(1310)、第三折叠杆(1311)、第四折叠杆(1312)、限位杆(1313)、螺纹杆(1314)和手轮(1315)组成,所述底座(131)上端与第一固定板(132)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一固定板(132)右前端中部开设有滑槽(133),所述滑槽(133)前端与连杆(134)贯通连接,所述连杆(134)前端通过螺纹与螺帽(135)连接,所述连杆(134)前端贯穿第一折叠杆(136),所述第一折叠杆(136)后端与第二折叠杆(137)相固定,所述第二折叠杆(137)前端与第二固定板(138)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38)上端与顶板(139)固定成一体,所述顶板(139)上端设置有弹力带(1310),所述第二固定板(138)左后端与第三折叠杆(1311)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折叠杆(1311)右前端与第四折叠杆(1312)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折叠杆(1312)右前端与限位杆(1313)贯通连接,所述限位杆(1313)右端与螺纹杆(1314)贯通连接,所述螺纹杆(1314)右端与手轮(1315)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二床板(11)内侧右端底端与底座(131)通过焊锡固定,所述第二床板(11)右上端与顶板(139)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床板(11)右端与螺纹杆(1314)贯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球(102)共设置有三个,且进线槽(103)与理线槽(104)分布于理线球(102)左右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34)共设置有四根,分别与第一折叠杆(136)、第二折叠杆(137)、第三折叠杆(1311)和第四折叠杆(1312)贯通连接,且结构完全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313)共设置有两根,沿底座(131)垂直中心点呈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38)右端开设有滑动槽(1381),且滑动槽(1381)开设长度为3c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32)与第二固定板(138)结构完全相同,且第二固定板(138)沿螺纹杆(1314)呈对称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诊护理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带(1310)宽度为5cm,且最大可张大程度为8cm。
CN201922166794.XU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急诊护理担架 Active CN211863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6794.XU CN211863149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急诊护理担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66794.XU CN211863149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急诊护理担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63149U true CN211863149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44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66794.XU Active CN211863149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急诊护理担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63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07972U (zh) 一种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协助器
CN203988763U (zh) 心内科用护理床
CN109009980A (zh) 一种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CN211863149U (zh) 一种急诊护理担架
CN210785261U (zh) 神经内科临床辅助架
CN107432817A (zh) 一种新型骨科护理防滑拐杖
CN213883722U (zh) 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装置
CN109394443A (zh) 一种方便伸缩的重症监护床抬运装置
CN207785398U (zh) 一种社区用多功能慢性病护理架
CN213608772U (zh) 一种血液透析护理架
CN212466739U (zh) 一种新型输液泵用输液架
CN211560358U (zh) 一种麻醉科用下颌托架
CN109821092B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放置架
CN201612791U (zh) 精神病患者综合治疗椅
CN113081439A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牵引支架
CN204501279U (zh) 一种手动可升降式轮椅
CN206315224U (zh) 一种呼吸内科术后辅助装置
CN219681061U (zh) 一种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
CN203829110U (zh) 框式颈椎牵引器
CN215132039U (zh) 一种可用于协助病人自行站立的床档
CN215915965U (zh) 一种静脉输液用吊瓶调节支架
CN215780484U (zh) 一种便于调向重症科用输液架
CN215937995U (zh) 一种运动损伤体能恢复装置
CN216318488U (zh) 一种便于对头部限位的病床
CN216148501U (zh) 一种新型髋部损伤护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