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56975U - 光波导单元阵列和具有其的光学透镜 - Google Patents

光波导单元阵列和具有其的光学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56975U
CN211856975U CN202020198284.0U CN202020198284U CN211856975U CN 211856975 U CN211856975 U CN 211856975U CN 202020198284 U CN202020198284 U CN 202020198284U CN 211856975 U CN211856975 U CN 211856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waveguide
array
equal
layer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82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超
韩东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Dongch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Dongc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Dongch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Dongc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982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56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56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56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波导单元阵列和具有其的光学透镜,所述光波导单元阵列包括:多个光波导单元,相邻两个所述光波导单元之间通过粘接层粘接连接,所述粘接层内嵌设有粒子层,所述粒子层包括多个粒子,多个所述粒子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粒子的高度均相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波导单元阵列,通过粘接层内嵌设包括均匀分布且高度相等的多个粒子的粒子层,可以有效保证粘接层厚度的均匀性,光波导单元阵列不易变形,从而可以提高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光波导单元阵列和具有其的光学透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波导单元阵列和具有其的光学透镜。
背景技术
随着成像显示技术的发展,对成像的特性要求不断提高。一方面要求有较高的解像,保证观察画面清晰度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小畸变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有三维立体显示特性的同时,具有裸眼三维全息显示要求。然而,在现有的成像技术领域,一方面,主要采用透镜成像,其主要受视场和孔径的限制,存在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色差等光学像差,在大视场、大孔径成像显示领域受限较大。另一方面,现有的裸眼三维显示技术大多数是基于调节左右眼视差来实现三维感官,而非实际三维显示技术。
相关技术中,光波导单元阵列平板透镜的相邻的光波导单元之间通过粘接层连接,然而,在粘接两个大尺寸表面时由于胶水分布不均,会使得粘接层厚度不均,从而使光波导变形,导致成像畸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波导单元阵列,降低粘接后光波导单元的变形量,提高成像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光波导单元阵列的光学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包括:多个光波导单元,相邻两个所述光波导单元之间通过粘接层粘接连接,所述粘接层内嵌设有粒子层,所述粒子层包括多个粒子,多个所述粒子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粒子的高度均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波导单元阵列,通过粘接层内嵌设包括均匀分布且高度相等的多个粒子的粒子层,可以有效保证粘接层厚度的均匀性,光波导单元阵列不易变形,从而可以提高成像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光波导单元包括:光波导;两层金属层,两层所述金属层分别设在所述光波导的两侧,且每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光波导和对应的粘接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光波导单元还包括:至少一层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设在所述金属层的远离所述光波导的一侧,所述防护层位于所述金属层和所述粘接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护层为两层,两层所述防护层分别设在两层所述金属层的远离所述光波导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层所述防护层为光学晶体层或光学玻璃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层所述防护层的厚度为Thp,其中所述Thp满足:1μm≤Thp≤0.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层所述金属层为铝层或银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Tm,其中所述Tm满足:1μm≤Tm≤0.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波导的厚度为Tod,所述光波导的宽度为Tow,其中所述Tod、Tow分别满足:0.05mm≤Tod≤5mm,0.06mm≤Tow≤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同一所述光波导单元的至少一侧的所述粒子层的多个所述粒子的底面均粘接于所述同一所述光波导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粒子彼此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粒子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以使多个所述粒子连接成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Tgu,所述粒子层的高度为Hspc,其中所述Tgu、Hspc满足:Tgu≥Hspc。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粒子层的高度为Hspc,其中所述Hspc满足:1μm≤Hspc≤500μ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粒子之间的距离为Dspc,其中所述Dspc满足:5μm≤Dspc≤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粒子的形状为圆台形、圆柱形、椭圆柱形、长圆柱形、长方体形、棱柱形、球形或椭球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粒子为高分子材料件、树脂件、光学玻璃件、光学晶体件或金属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光波导单元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多个所述光波导单元的排布方向为斜45°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波导单元阵列的外轮廓形状为矩形,每个所述光波导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光波导单元阵列的外轮廓的至少两条边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所述α满足:30°≤α≤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光学透镜,包括:两个透明基板,每个所述透明基板均具有两个光学面;两个光波导单元阵列,两个所述光波导单元阵列设在两个所述透明基板之间,两个所述光波导单元阵列的光波导延伸方向正交布置,每个所述光波导单元阵列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光波导单元阵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透明基板的远离所述光波导单元阵列的光学面上设有增透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波导单元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光波导单元的一侧设有粒子层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多个光波导单元粘接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光波导单元的两侧均设有粒子层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相邻的光波导单元粘接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光波导单元的一侧设有粒子层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多个光波导单元粘接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光波导单元的两侧均设有粒子层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相邻的光波导单元粘接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波导单元阵列的示意图;
图1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粒子层的粒子的示意图;
图1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粒子层的粒子的示意图;
图11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粒子层的粒子的示意图;
图11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粒子层的粒子的示意图;
图11e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粒子层的粒子的示意图;
图11f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的粒子层的粒子的示意图;
图11g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个实施例的粒子层的粒子的示意图;
图11h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个实施例的粒子层的粒子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粒子层的多个粒子的分布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粒子层的多个的粒子的分布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波导单元阵列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所示的光学透镜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光波导单元阵列;
1:光波导单元;11:光波导;12:金属层;13:防护层;
2:粘接层;
3:粒子层;31:粒子;32:连接部;
200:光学透镜;
201:透明基板;202:增透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波导单元阵列100。
如图1-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光波导单元阵列100,包括多个光波导单元1。
具体而言,相邻两个光波导单元1之间通过粘接层2粘接连接,粘接层2内嵌设有粒子层3,粒子层3包括多个粒子31,多个粒子31均匀分布,且多个粒子31的高度均相等。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例如,在图1、图2、图4、图6和图8的示例中,粒子层3可以位于光波导单元1的高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粒子层3的多个粒子31均匀分布在光波导单元1的高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内,且粒子31的形状、大小可以均相等。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相邻两个光波导单元1之间通过粘接层2连接,包括多个粒子31的粒子层3位于在粘接层2内。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粒子层3,均匀分布且高度相等的多个粒子31可以有效保证相邻两个光波导单元1之间距离的均匀性,从而可以保证粘接层2分布的均匀性,避免了传统的粘接层由于厚度不均引起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变形,提高了成像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波导单元阵列100,通过粘接层2内嵌设包括均匀分布且高度相等的多个粒子31的粒子层3,可以有效保证粘接层2厚度的均匀性,光波导单元阵列100不易变形,从而可以提高成像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8所示,每个光波导单元1包括光波导11和两层金属层12,两层金属层12分别设在光波导11的两侧,且每层金属层12位于光波导11和对应的粘接层2之间。金属层12可以作为光洁度很高的光学反射面,主要起到反射作用和阻隔光线作用,由于气泡、杂质、灰尘等容易使得光线散射产生杂光,通过金属层12可以阻止该类光线的产生和传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参照图2、图4、图6和图8,每个光波导单元1还包括至少一层防护层13,防护层13设在金属层12的远离光波导11的一侧,防护层13位于金属层12和粘接层2之间。在相邻两个光波导单元1的粘接过程中,由于相邻两个光波导单元1之间存在粘接压力,粒子层3中的粒子31容易划伤金属层12,在金属层12上形成坏点,从而破坏成像。由此,通过设置防护层13可以极大地降低坏点的产生,提高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合格率。可选地,光波导单元1上邻近粒子层3一侧的防护层13可以取消掉,由此,降低光波导单元1的成本。
进一步地,防护层13为两层,两层防护层13分别设在两层金属层12的远离光波导11的一侧。如图1、图2、图4、图6和图8所示,两层防护层13分别位于光波导11的高度方向两侧的金属层12上,且位于对应的金属层12的远离光波导11的一侧表面上,如此设置,每层防护层13可以在相邻两个光波导单元1粘接过程中起到保护对应的金属层12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粘接过程中粒子31划伤金属层12而形成坏点,保证了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成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层防护层13为光学晶体层或光学玻璃层等。如此设置,结构简单,防护效果好。
进一步地,每层防护层13的厚度为Thp,其中Thp满足:1μm≤Thp≤0.1mm。当Thp≤1μm时,防护层13的厚度较薄,可能存在被粒子31划伤或者划破的风险,从而会降低对金属层12的保护效果,使得金属层12上易形成坏点;当Thp≥0.1mm时,防护层13的厚度较厚,可能会影响通过光波导单元1的光线,降低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成像质量,且不利于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小型化设计。也就是说,防护层13的厚度Thp满足1μm≤Thp≤0.1mm,既能避免金属层12划伤形成坏点,又能保证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成像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层金属层12为铝层或银层等。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降低成本。
可选地,每层金属层12的厚度为Tm,其中Tm满足:1μm≤Tm≤0.1mm。当Tm≤1μm时,光波导单元1阻隔光线的功能降低,使得气泡、杂质、灰尘等容易造成光线散射,进而光波导单元阵列100产生杂光;当Tm≥0.1mm时,光波导单元1的反射功能降低,影响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成像品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光波导11的厚度为Tod,光波导11的宽度为Tow,其中Tod、Tow分别满足:0.05mm≤Tod≤5mm,0.06mm≤Tow≤20mm。为了防止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成像质量受衍射影响,光波导11的厚度Tod不能太小,可以大于等于0.5mm,同时,为了提高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对物点清晰成像,光波导11的厚度Tod不能太大,可以小于等于5mm,也就是说,光波导11的宽度Tod满足0.05mm≤Tod≤5mm。为了保证光波导11的光波能量集中到相应的形状内,光波导11的宽度不宜过大或者过小,因此光波导11的宽度为0.06mm≤Tow≤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同一光波导单元1的至少一侧的粒子层3的多个粒子31的底面均粘接于同一光波导单元1。例如,如图2所示,仅光波导单元1的高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粒子层3,该粒子层3内的多个粒子31的底面(例如,图2中的下表面)均粘接在同一光波导单元1,由此,加工简单,且对工艺要求简单,易于实现。如图4所示,光波导单元1的高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粒子层3,如此设置,在光波导单元阵列100中一半的光波导单元1可以采用图4中的结构、另一半的光波导单元1可以采用图1中的结构,从而可以实现图4中带有两层粒子层3的光波导单元1与图1中无粒子层3的光波导单元1的交错粘接(如图5所示),这样能够节约加工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2和图4并结合图12和图13,多个粒子31彼此均匀间隔设置。例如,在图12和图13的示例中,粒子层3的多个粒子31可以呈矩阵分布,此时多个粒子31多行多列排布。当然,粒子层3的多个粒子31还可以呈圆形阵列排布(图未示出)。但不限于此。如此设置,在保证粘接层2厚度均匀的同时,不易使光波导单元阵列100变形,且可以节省粒子层3的用料,降低成本。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如图6和图8所示,相邻两个粒子31之间还可以通过连接部32连接以使多个粒子31连接成一体,由此,提高了粒子层3的粘接强度,且多个粒子31之间不易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粘接层2厚度的均匀性。
可选地,如图3、图5、图7和图9所示,粘接层2的厚度为Tgu,粒子层3的高度为Hspc,其中Tgu、Hspc满足:Tgu≥Hspc。如此设置,在保证粘接层2厚度均匀性的同时,可以有效保证相邻两个光波导单元1之间粘接层2的粘接强度。进一步可选地,粘接层2的厚度Tgu可以略大于粒子层3的高度Hspc,从而在保证相邻两个光波导单元1之间粘接层2的粘接强度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小光波导单元1的变形量。
可选地,粒子层3的高度为Hspc,其中Hspc满足:1μm≤Hspc≤500μm。当Hspc≤1μm时,粒子层3的厚度较小,粘接层2可能仍然存在厚度不均的情况,从而光波导单元1容易产生变形;当Hspc≥500μm时,由于粒子层3是嵌套在粘接层2内,会导致粘接层2的厚度过大,影响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成像质量。也就是说,粒子层3的高度Hspc满足1μm≤Hspc≤500μm,既能保证粘接层2厚度的均匀性,又能保证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成像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个粒子31之间的距离为Dspc,其中Dspc满足:5μm≤Dspc≤20mm。当Dspc≤5μm时,导致粒子层3内的粒子31数量较多,从而粘接层2内的粘接材料的用量减少,降低了相邻两个光波导单元1之间的粘接强度;当Dspc≥20mm时,粒子层3内的粒子31分布间隔较大,易造成粘接层2的厚度分布不均匀,使光波导单元1产生变形,影响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成像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如图11a-图11h所示,每个粒子31的形状为圆台形、圆柱形、椭圆柱形、长圆柱形、长方体形、棱柱形、球形或椭球形等。例如,在图11a和图2的示例中,当每个粒子31的形状为圆台形时,粒子31的圆形面积较大的一端与光波导单元1连接。例如,在图11d和图11g的示例中,当每个粒子31的形状为圆柱形时,粒子31可以横置在光波导单元1上(如图11g所示),此时圆柱形的粒子31的侧面与相邻两个光波导单元1连接;当然,圆柱形的粒子31还可以竖直设置在光波导单元1上(如图11d所示),此时圆柱形的粒子31的圆形面与相邻两个光波导单元连接。例如,在图11e和图11f的示例中,当每个粒子31的形状为椭圆柱形或椭球形时,椭圆柱形或椭球形的粒子的长轴平行于光波导单元1的接触面,且与光波导单元1连接。例如,在图11h的示例中,当每个粒子31的形状为长圆柱形时,长圆柱形的粒子31的侧面与光波导单元1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长圆柱形的横截面形状为跑道型,具体地,长圆柱形包括两条直线段和两条弧线段,两条直线段相互平行,两条直线段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条弧线段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粒子31为高分子材料件、树脂件、光学玻璃件、光学晶体件或金属件等。由此,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光波导单元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多个光波导单元1的排布方向为斜45°布置。例如,参照图14并结合图1,每个光波导单元1为长条状,多个光波导单元1的长度可以不同,多个光波导单元1沿斜45°排布,从而使得光波导单元阵列100大体为矩形,矩形的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其中两个对角之间的光波导单元1的长度最长另外两个对角处的光波导单元1为三角形且长度最短。中间的光波导单元1为梯形或平行四边形结构,单个光波导11的长度不相等。在一些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延伸在矩形两个对角之间的光波导单元1为基准,位于其两侧的光波导单元1可以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外轮廓形状为矩形,每个光波导单元1的延伸方向与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外轮廓的至少两条边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满足:30°≤α≤60°。例如,如图12所示,光波导单元1的延伸方向(例如,长度方向)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相邻的两条外轮廓的边之间的夹角为α,当α为45°时,能够保证多个光波导单元1的排布方向为斜45°布置,同时保证光波导单元阵列100内光波导单元1的规整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光波导材料可以为树脂、光学玻璃、光学晶体等,但不限于此。由此,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粘接层材料可以为光敏胶或者热敏胶,但不限于此。光敏胶具有固化速度快的优点,能提高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生产效率。热敏胶具有初粘性好的优点,能够有效保证相邻两个光波导单元1之间的粘接效果。
如图15和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光学透镜200,包括两个透明基板201和两个光波导单元阵列100。
具体而言,每个透明基板201均具有两个光学面,两个光波导单元阵列100设在两个透明基板201之间,两个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光波导11延伸方向正交布置,每个光波导单元阵列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光波导单元阵列100。
例如,在图15和图16的示例中,透明基板201的光学面用于保护光波导单元阵列100。两个光波导单元阵列100可以通过粘胶设置在两个透明基板201之间,且两个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光波导11延伸方向正交布置,即光波导单元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使得光束会聚于一点,且保证物像面相对于等效折射率光学透镜200对称,实现光学透镜200成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学透镜200,采用光波导单元1组成阵列结构,可以使二维或者三维光源直接在空气中成实像实现真正的全息影像,成像效果好的同时实现裸眼三维立体显示特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透明基板201的远离光波导单元阵列100的光学面上设有增透膜202。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成像效果。
可选地,在光波导单元阵列100和透明基板201之间可以通过光敏胶或热敏胶进行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学透镜2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光波导单元,相邻两个所述光波导单元之间通过粘接层粘接连接,所述粘接层内嵌设有粒子层,所述粒子层包括多个粒子,多个所述粒子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粒子的高度均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波导单元包括:
光波导;
两层金属层,两层所述金属层分别设在所述光波导的两侧,且每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光波导和对应的粘接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波导单元还包括:
至少一层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设在所述金属层的远离所述光波导的一侧,所述防护层位于所述金属层和所述粘接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为两层,两层所述防护层分别设在两层所述金属层的远离所述光波导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防护层为光学晶体层或光学玻璃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防护层的厚度为Thp,其中所述Thp满足:1μm≤Thp≤0.1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金属层为铝层或银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Tm,其中所述Tm满足:1μm≤Tm≤0.1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的厚度为Tod,所述光波导的宽度为Tow,其中所述Tod、Tow分别满足:0.05mm≤Tod≤5mm,0.06mm≤Tow≤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光波导单元的至少一侧的所述粒子层的多个所述粒子的底面均粘接于所述同一所述光波导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粒子彼此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粒子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以使多个所述粒子连接成一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Tgu,所述粒子层的高度为Hspc,其中所述Tgu、Hspc满足:Tgu≥Hspc。
14.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层的高度为Hspc,其中所述Hspc满足:1μm≤Hspc≤500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粒子之间的距离为Dspc,其中所述Dspc满足:5μm≤Dspc≤2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粒子的形状为圆台形、圆柱形、椭圆柱形、长方体形、棱柱形、球形或椭球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粒子为高分子材料件、树脂件、光学玻璃件、光学晶体件或金属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波导单元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多个所述光波导单元的排布方向为斜45°布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单元阵列的外轮廓形状为矩形,每个所述光波导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光波导单元阵列的外轮廓的至少两条边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所述α满足:30°≤α≤60°。
20.一种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透明基板,每个所述透明基板均具有两个光学面;
两个光波导单元阵列,两个所述光波导单元阵列设在两个所述透明基板之间,两个所述光波导单元阵列的光波导延伸方向正交布置,每个所述光波导单元阵列为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波导单元阵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透明基板的远离所述光波导单元阵列的光学面上设有增透膜。
CN202020198284.0U 2020-02-21 2020-02-21 光波导单元阵列和具有其的光学透镜 Active CN211856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8284.0U CN211856975U (zh) 2020-02-21 2020-02-21 光波导单元阵列和具有其的光学透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8284.0U CN211856975U (zh) 2020-02-21 2020-02-21 光波导单元阵列和具有其的光学透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56975U true CN211856975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48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8284.0U Active CN211856975U (zh) 2020-02-21 2020-02-21 光波导单元阵列和具有其的光学透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569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3046A (zh) * 2022-04-22 2022-08-02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平板透镜的加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3046A (zh) * 2022-04-22 2022-08-02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平板透镜的加工方法
CN114833046B (zh) * 2022-04-22 2024-04-09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平板透镜的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329208A1 (en) Light guide and virtual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2177447A (zh) 光学片、面光源装置及透射式显示装置
US8023068B2 (en)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14751118U (zh) 光学系统和头戴显示设备
WO2013123887A1 (zh) 滤色器基板、其制造方法及3d显示装置
CN110794495A (zh) 一种空气成像用平板透镜及空气成像系统
CN211856975U (zh) 光波导单元阵列和具有其的光学透镜
CN108169921B (zh)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CN110286494B (zh) 光波导单元、阵列及平板透镜
CN110208896B (zh) 一种新型光波导及应用新型光波导的屏幕
JP2010068202A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209746177U (zh) 一种光学透镜
JP2023178517A (ja) 光導波路ユニット、アレイ及び平板レンズ
US11982838B2 (en) Optical lens
CN111198418B (zh) 光波导单元阵列和具有其的光学透镜
JPH0710427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0005808U (zh) 光波导单元、阵列及平板透镜
CN210803764U (zh) 一种空气成像用平板透镜及空气成像系统
CN210181311U (zh) 光波导单元、阵列及平板透镜
CN211402814U (zh) 光波导单元阵列和具有其的光学透镜
WO2021179109A1 (zh) 光波导单元阵列和具有其的光学透镜
US11977245B2 (en) Optical waveguide unit, array, and flat lens
TWI831620B (zh) 發光單元
CN217279141U (zh) 一种透镜及投影装置
US20070153394A1 (en) Microlens arr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