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52686U - Rv减速机 - Google Patents

Rv减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52686U
CN211852686U CN202020089245.7U CN202020089245U CN211852686U CN 211852686 U CN211852686 U CN 211852686U CN 202020089245 U CN202020089245 U CN 202020089245U CN 211852686 U CN211852686 U CN 211852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in
disc
cycloi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924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威
汤勇
陈海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sheng Huak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sheng Huak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sheng Huak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sheng Huak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8924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52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52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52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RV减速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RV减速机包括:针轮外壳,其由铝合金制成,其内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填充有胶体;针齿壳,其由合金钢制成,其过盈配合地安装在所述针轮外壳内,其内壁沿圆周设有若干的销槽,其周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填充有胶体;若干的针齿销,其安装在所述销槽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RV减速机实现了整机轻量化设计的目的,其具有重量较轻、定位精度高、适用于工业机器人普遍的高速低载场合等优点。

Description

RV减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RV减速机。
背景技术
针对用于取放轻量物品的搬运机器人,由于取放的物品较轻,所以该类机器人所采用的减速器适用于高速、低载场合。而目前通常采用的行星摆线减速器包括壳体、刚性盘、输出盘,其中,壳体、刚性盘与输出盘的材料均为合金钢,使得该类减速器的整体重量较大。由于整机的自身重量过大,会极大地影响实际运行下机器人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并且,因合金钢加工性能低,所以壳体的加工难度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V减速机,其具有重量较轻、转速较快的优点。
一种RV减速机包括:针轮外壳,其由铝合金制成,其内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填充有胶体;针齿壳,其由合金钢制成,其过盈配合地安装在所述针轮外壳内,其内壁沿圆周设有若干的销槽,其周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填充有胶体;若干的针齿销,其安装在所述销槽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RV减速机通过将原本由合金钢一体制成的外壳分割成针轮外壳、针齿壳两部分,其中针轮外壳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针齿壳采用合金钢材料制成,不仅大大地降低了RV减速机的整体重量,而且还能达到原有外壳的所需性能。并且,由于针轮外壳由铝合金制成,所以在针轮外壳与针齿壳的过盈装配过程中,可以采用温差法进行过盈配合,将铝合金的针轮外壳加热至100±10摄氏度,再将针齿壳压装至加热后的针轮外壳中,等待组合体冷却至室温,即可在不损伤接触表面的情况下完成高过盈量的过盈配合。此外,胶体除了起到加固粘合作用外,还能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在配合部位起到消振的作用,使得配合部位能够达到更高的使用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摆线齿轮、第二摆线齿轮、隔垫,所述第一摆线齿轮与所述第二摆线齿轮叠装在一起且产生相位错齿,所述隔垫设置在所述第一摆线齿轮与所述第二摆线齿轮之间,所述针齿销分别与所述第一摆线齿轮、所述第二摆线齿轮间隙啮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输入盘、输出盘,所述输入盘、所述输出盘分别安装在所述针轮外壳内,所述输入盘、所述输出盘分别位于所述针齿壳的两端,所述输入盘、所述输出盘均由铝合金制成。
进一步地,还包括凸轮轴,所述凸轮轴穿设在所述输出盘、所述第一摆线齿轮、所述第二摆线齿轮、所述输入盘上;所述凸轮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所述输入盘、所述输出盘转动连接;所述凸轮轴的周侧面上设有第一偏心轮、第二偏心轮,所述第一偏心轮、所述第二偏心轮通过轴承分别与所述第一摆线齿轮、所述第二摆线齿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盘、所述输出盘与所述凸轮轴之间嵌合有轴套。
进一步地,还包括输入轴,所述输入轴穿设在所述输入盘、所述第二摆线齿轮、所述第一摆线齿轮、所述输出盘上,所述输入轴的端部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位于所述输出盘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轴的端部设有内齿轮,所述内齿轮位于所述输出盘内,还包括外齿轮,所述外齿轮上设有与所述内齿轮连接的内齿,所述外齿轮上还设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外齿。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盘与所述输出盘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输入盘、所述第二摆线齿轮、所述第一摆线齿轮后与所述输出盘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一滚珠轴承、第二滚珠轴承,所述第一轨道设置在所述针齿壳与所述输出盘之间,所述第二轨道设置在所述针齿壳与所述输入盘之间,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分别相抵于所述针齿销的两端,所述第一滚珠轴承设置在所述输出盘与所述第一轨道构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滚珠轴承设置在所述输入盘与所述第二轨道构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胶体为消音减震材料。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RV减速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凸轮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外齿轮与内齿轮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针轮外壳与针齿壳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凸轮轴组件;110、凸轮轴;111、第一偏心轮;112、第二偏心轮;113、内齿轮;120、滚针轴承;130、滚子轴承;140、垫片;150、外齿轮;200、摆线齿轮组件;210、第一摆线齿轮;220、第二摆线齿轮;230、隔垫;300、针齿壳组件;310、针轮外壳;311、第一凹槽;320、针齿壳;321、第二凹槽;322、销槽;330、针齿销;340、第一轨道;350、第二轨道;360、第一滚珠轴承;370、第二滚珠轴承;400、输出盘;500、输入盘;510、挡圈;600、输入轴;610、螺栓;620、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RV减速机,参见图1,包括两个凸轮轴组件100、摆线齿轮组件200、针齿壳组件300、输出盘400、输入盘500、输入轴600。
参见图1至图3,凸轮轴组件100包括凸轮轴110、滚针轴承120、滚子轴承130、垫片140、外齿轮150。其中,凸轮轴110的周侧面上设有第一偏心轮111、第二偏心轮112,第一偏心轮111、第二偏心轮112均为圆柱体状,凸轮轴110、第一偏心轮111、第二偏心轮112三者的轴线均不在同一直线上;凸轮轴110的一端部设有内齿轮113,在内齿轮113上设有对齿标记线。在第一偏心轮111、第二偏心轮112上均安装有上述的滚针轴承120,该滚针轴承120的内圈紧靠凸轮的周侧面。在滚针轴承120远离相邻滚针轴承120的一侧安装有上述的滚子轴承130,该滚子轴承130的内圈紧贴在凸轮轴110的轴肩的周侧面上。在相邻的滚针轴承120与滚子轴承130之间均安装有上述的垫片140。外齿轮150为渐开线行星齿轮,外齿轮150套设在凸轮轴110上,外齿轮150的周侧面设有外齿,外齿轮150的内侧面设有内齿,外齿轮150的内齿与内齿轮113配合以实现外齿轮150与凸轮轴110的连接;外齿轮150上还设有对齿标记线,外齿轮150的对齿标记线与内齿轮113的对齿标记线呈90°垂直分布。
参见图1,摆线齿轮组件200包括第一摆线齿轮210、第二摆线齿轮220、隔垫230。其中,第一摆线齿轮210绕径向旋转180°后再与第二摆线齿轮220叠装在一起,使得第一摆线齿轮210与第二摆线齿轮220之间产生相位错齿。隔垫230为圆环状,隔垫230设置在第一摆线齿轮210与第二摆线齿轮220之间,第一摆线齿轮210与第二摆线齿轮220夹着隔垫230。凸轮轴110穿设在第一摆线齿轮210、第二摆线齿轮220上,凸轮轴110上的一个滚针轴承120的外侧面与第一摆线齿轮210的内孔面相接触,凸轮轴110上的另一个滚针轴承120的的外侧面与第二摆线齿轮220的内孔面相接触,凸轮轴110上的一个滚子轴承130位于第一摆线齿轮210远离第二摆线齿轮220的一侧,凸轮轴110上的另一个滚子轴承130位于第二摆线齿轮220远离第一摆线齿轮210的一侧。
参见图1与图3,针齿壳组件300包括针轮外壳310、针齿壳320、若干的针齿销330、第一轨道340、第二轨道350。其中,针轮外壳310由铝合金制成;沿着针轮外壳310的内壁,在针轮外壳310的内壁设有圆形的第一凹槽311,该第一凹槽311的圆心位于针轮外壳310的轴线上,并且在第一凹槽311内填充有胶体。针齿壳320为圆环状,针齿壳320由合金钢制成,针齿壳320过盈配合地装配在针轮外壳310内,针齿壳320的轴线与针轮外壳310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使得针齿壳320与针轮外壳310共同构成现有行星摆线减速器中的针轮外壳310;具体地,在针齿壳320的内侧面设有若干的销槽322,绕针齿壳320的轴线,若干的销槽322等间距地环形排列在针齿壳320的内侧面上;在针齿壳320的外侧面上设有与第一凹槽311相配合的第二凹槽321,第二凹槽321的圆心位于针齿壳320的轴线上,并且也在第二凹槽321内填充有胶体。在实际操作中,待第一凹槽311与第二凹槽321填充胶体后,采用温差法来进行针轮外壳310与针齿壳320的过盈装配,并且采用定位夹具来对针齿壳320进行定位,以确保针轮外壳310与针齿壳320的装配精度。若干的针齿销330对应安装在若干的销槽322内。第一轨道340、第二轨道350间隙配合地套装在针轮外壳310内,第一轨道340与第二轨道350分别位于针齿壳320的两侧,第一轨道340与第二轨道350分别相抵于针齿销330的两端,通过第一轨道340、第二轨道350、销槽322来限定针齿销330的位置及运动。摆线齿轮组件200设置在第一轨道340与第二轨道350之间,第一摆线齿轮210与针齿销330啮合,第二摆线齿轮220与针齿销330啮合。
参见图1,输出盘400的结构与现有产品的结构近似,其与现有产品的区别在于:输出盘400由铝合金制成。并且,输出盘400安装在针轮外壳310内,输出盘400位于第一轨道340远离第二轨道350的一侧,输出盘400与第一轨道340之间安装有第一滚珠轴承360。另外,凸轮轴110穿设在输出盘400上,凸轮轴110上的一个滚子轴承130设置在输出盘400上,具体地,滚子轴承130的周侧面与输出盘40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由合金钢制成的第一轴套(图未示)以减少摩擦,延长输出盘400的使用寿命;凸轮轴110上的外齿轮150也设置在输出盘400内。
参见图1,输入盘500的结构与现有产品的结构近似,其与现有产品的区别在于:输入盘500由铝合金制成。并且,输入盘500安装在针轮外壳310内,输入盘500位于第二轨道350远离第一轨道340的一侧,在输入盘500与第二轨道350之间安装有第二滚珠轴承370;输入盘500通过螺栓610与输出盘400固定连接,该螺栓610依次穿过输入盘500、第二摆线齿轮220、第一摆线齿轮210后与输出盘400螺纹连接。另外,凸轮轴110穿设在输入盘500上,凸轮轴110上的另一个滚子轴承130设置在输入盘500上,具体地,滚子轴承130的端面与输入盘500之间设有挡圈510,滚子轴承130的周侧面与输入盘50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由合金钢制成的第二轴套(图未示)以减少摩擦,延长输入盘500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1,输入轴600的一端设有驱动齿轮620,输入轴600依次穿过输入盘500、第二摆线齿轮220、第一摆线齿轮210、输出盘400后,驱动齿轮620同时与两个外齿轮150啮合。
一种RV减速机的安装方法,该RV减速机为上述的RV减速机结构,其安装方法依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各零件必须经过煤油或工业汽油清洗,使用气枪吹干;轴承在装配前需要进行手感转动测试,确认合格;检查各零件装配位置是否存在毛刺、飞边,如有则先使用锉刀去除后使用气枪吹干净,如有异常附着物则视情况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清洁。
在步骤S1中,所述各零件至少包括凸轮轴110、外齿轮150、第一摆线齿轮210、第二摆线齿轮220、隔垫230、针轮外壳310、针齿壳320、第一轨道340、第二轨道350、输出盘400、输入盘500、输入轴600。
步骤S2:凸轮轴组件100的装配,将两个滚针轴承120分别安装在凸轮轴110上的第一偏心轮111、第二偏心轮112上,接着将两个垫片140分别安装在凸轮轴110的偏心轮部分的两端,最后再将两个滚子轴承130安装在凸轮轴110两端的轴肩,且垫片140位于滚针轴承120与滚子轴承130之间。
在步骤S2中,需要注意的是:1、在轴承内圈压入凸轮轴110时,工装支撑轴承内圈;2、压装过程中凸轮轴110竖直摆放,在最开始压装时通过轻压—转动—轻压的流程进行校正,待手感凸轮轴110已经被压入足够的导向长度后再加力完成,禁止在压装初始阶段使用大力或冲击操作;3、在凸轮轴110压装中间阶段,保持用力均匀;4、在凸轮轴110压装最后阶段,允许施加一定的冲击力,保证轴承被压紧贴合凸轮轴110的轴肩;5、压装完成后100%目视检查凸轮轴110的偏心轮部分,确保滚针轴承120的轴承内圈始终紧靠偏心轮部分;6、压装完成后100%目视检查凸轮轴110的轴肩位置,确保滚子轴承130的轴承内圈与凸轮轴110的轴肩贴合无侧隙。
步骤S3:摆线齿轮组件200的装配,将隔垫230放置在第一摆线齿轮210上;再将第一摆线齿轮210与第二摆线齿轮220叠装在一起,使得隔垫230位于第一摆线齿轮210与第二摆线齿轮220之间;待第一摆线齿轮210、第二摆线齿轮220、隔垫230三者叠装好后,依序将两个凸轮轴组件100安装在摆线齿轮组件200中,其中,凸轮轴110上的一个滚针轴承120的外侧面与第一摆线齿轮210的内孔面相接触,凸轮轴110上的另一个滚针轴承120的的外侧面与第二摆线齿轮220的内孔面相接触。
在步骤S3中,第一摆线齿轮210与第二摆线齿轮220叠装时不能采用普通的完全重合叠装方式,采用将第一摆线齿轮210绕径向旋转180°后再与第二摆线齿轮220叠装,使第一摆线齿轮210与第二摆线齿轮220产生相位错齿,使得在旋转过程中凸轮轴110的偏心轮部分所受应力相互抵消。
步骤S4:先对针轮外壳310的第一凹槽311、针齿壳320的第二凹槽321填充胶体;然后,合金钢的针齿壳320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在铝合金的针轮外壳310上,针齿壳320的铝-钢复合处最小过盈量为58.2um,采用温差法进行过盈配合,具体地,将铝合金的针轮外壳310加热至100±10摄氏度,再将针齿壳320压装至加热后的针轮外壳310中,等待组合体冷却至室温,即可在不损伤接触表面的情况下完成高过盈量的过盈配合。
在步骤S4中,对于针齿壳320在针轮外壳310内的定位,是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定位夹具来确定针齿壳320的安装位置,从而保证针齿壳320与针轮外壳310的装配精度。此外,在步骤S4中的胶体除了起到加固粘合作用外,还能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在配合部位起到消振的作用,使得配合部位能够达到更高的使用性能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步骤S5:向输出盘400装入第一轴套;然后,依序将第一滚珠轴承360、凸轮轴组件100与摆线齿轮组件200的总成安装在输出盘400上,待组装完成后,第一滚珠轴承360位于输出盘400与摆线齿轮组件200之间,凸轮轴110上的一个滚子轴承130安装在第一轴套内。
步骤S6:首先,第一轨道340安装在针轮外壳310内,第一轨道340相抵于针齿壳320的端面;然后,将输出盘400、第一滚珠轴承360、凸轮轴组件100、摆线齿轮组件200的总成安装在针轮外壳310内,待组装完成后,第一滚珠轴承360位于输出盘400与第一轨道340构成的空间内,摆线齿轮组件200位于针齿壳320内;最后,利用间隙分配的原则,缓慢转动凸轮轴110,使得第一摆线齿轮210、第二摆线齿轮220、针齿壳320构成的间隙能允许一个针齿销330沿着该间隙插入至针齿壳320的销槽322中,如此反复,直至针齿壳320的所有销槽322均装有一个针齿销330。
步骤S7:先向输入盘500装入挡圈510,再装入第二轴套;待输入盘500安装完成后,依序将第二轨道350、第二滚珠轴承370、输入盘500安装在针轮外壳310内腔的另一端,接着螺栓610依次穿过输入盘500、第二摆线齿轮220、第一摆线齿轮210后与输出盘400螺纹连接;待组装完成后,第一轨道340与第二轨道350分别相抵于针齿销330的两端,第二滚珠轴承370位于输入盘500与第二轨道350构成的空间内,凸轮轴110穿设在输入盘500中,凸轮轴110的另一个滚子轴承130位于第二轴套内,且该滚子轴承130的端面相抵于挡圈510。
步骤S8:输入轴600依次穿过输入盘500、第二摆线齿轮220、第一摆线齿轮210、输出盘400,且输入轴600的驱动齿轮620位于输出盘400中;接着,将外齿轮150安装在凸轮轴110上,并且两个外齿轮150均与驱动齿轮620啮合。
在步骤S8中,需要明确注意的是:外齿轮150的对齿标记线与内齿轮113的对齿标记线呈90°垂直分布,其作用是确保外齿轮150的外齿一直到凸轮轴110的偏心远程点的相位关系保持永久固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RV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RV减速机包括:
针轮外壳(310),其由铝合金制成,其内壁设有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凹槽(311)内填充有胶体;
针齿壳(320),其由合金钢制成,其过盈配合地安装在所述针轮外壳(310)内,其内壁沿圆周设有若干的销槽(322),其周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311)相配合的第二凹槽(321),所述第二凹槽(321)内填充有胶体;
若干的针齿销(330),其安装在所述销槽(3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V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摆线齿轮(210)、第二摆线齿轮(220)、隔垫(230),所述第一摆线齿轮(210)与所述第二摆线齿轮(220)叠装在一起且产生相位错齿,所述隔垫(230)设置在所述第一摆线齿轮(210)与所述第二摆线齿轮(220)之间,所述针齿销(330)分别与所述第一摆线齿轮(210)、所述第二摆线齿轮(220)间隙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V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盘(500)、输出盘(400),所述输入盘(500)、所述输出盘(400)分别安装在所述针轮外壳(310)内,所述输入盘(500)、所述输出盘(400)分别位于所述针齿壳(320)的两端,所述输入盘(500)、所述输出盘(400)均由铝合金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V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轮轴(110),所述凸轮轴(110)穿设在所述输出盘(400)、所述第一摆线齿轮(210)、所述第二摆线齿轮(220)、所述输入盘(500)上;所述凸轮轴(110)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所述输入盘(500)、所述输出盘(400)转动连接;所述凸轮轴(110)的周侧面上设有第一偏心轮(111)、第二偏心轮(112),所述第一偏心轮(111)、所述第二偏心轮(112)通过轴承分别与所述第一摆线齿轮(210)、所述第二摆线齿轮(22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V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盘(500)、所述输出盘(400)与所述凸轮轴(110)之间嵌合有轴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RV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轴(600),所述输入轴(600)穿设在所述输入盘(500)、所述第二摆线齿轮(220)、所述第一摆线齿轮(210)、所述输出盘(400)上,所述输入轴(600)的端部设有驱动齿轮(620),所述驱动齿轮(620)位于所述输出盘(400)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RV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110)的端部设有内齿轮(113),所述内齿轮(113)位于所述输出盘(400)内,还包括外齿轮(150),所述外齿轮(150)上设有与所述内齿轮(113)连接的内齿,所述外齿轮(150)上还设有与所述驱动齿轮(620)啮合的外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V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盘(500)与所述输出盘(400)通过螺栓(610)进行连接,所述螺栓(610)依次穿过所述输入盘(500)、所述第二摆线齿轮(220)、所述第一摆线齿轮(210)后与所述输出盘(400)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V减速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轨道(340)、第二轨道(350)、第一滚珠轴承(360)、第二滚珠轴承(370),所述第一轨道(340)设置在所述针齿壳(320)与所述输出盘(400)之间,所述第二轨道(350)设置在所述针齿壳(320)与所述输入盘(500)之间,所述第一轨道(340)与所述第二轨道(350)分别相抵于所述针齿销(330)的两端,所述第一滚珠轴承(360)设置在所述输出盘(400)与所述第一轨道(340)构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滚珠轴承(370)设置在所述输入盘(500)与所述第二轨道(350)构成的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V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为消音减震材料。
CN202020089245.7U 2020-01-15 2020-01-15 Rv减速机 Active CN211852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9245.7U CN211852686U (zh) 2020-01-15 2020-01-15 Rv减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9245.7U CN211852686U (zh) 2020-01-15 2020-01-15 Rv减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52686U true CN211852686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12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9245.7U Active CN211852686U (zh) 2020-01-15 2020-01-15 Rv减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526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0679B2 (en) Wheel driving device
NL2008769C2 (en) An idler gear assembly, as well as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mprising the idler gear assembly, and a method for fixing a bushing in a through bore of a gear of the idler gear assembly.
CN115435074A (zh) 一种自消隙结构rv减速机
CN211852686U (zh) Rv减速机
CN103307124A (zh) 高速转子定位联结结构
CN111075891A (zh) 偏心式摆线针轮减速器
US11067150B2 (en) Transmission speed reduction device
CN111140624A (zh) Rv减速机
CN111156309B (zh) Rv减速机的安装方法
CN111868412B (zh) 行星齿轮箱以及相关的机器人关节和机器人
CN201170292Y (zh) 一种减速机构
CN114001125B (zh) 一种超低速比高刚性高精度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减速器
CN114396461A (zh) 工业机器人中空摆线减速一体机
CN114278717A (zh) 用于转动关节的传动结构
JP5074292B2 (ja) 減速機の出力部構造
WO2020174811A1 (ja)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US20220252147A1 (en) Planetary gearbox,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associated robot joint and robot
CN201615330U (zh) 一种改进型摩托车机油泵
CN110848359A (zh) 一种大额定输出转矩的高承载精密减速机
CN218494170U (zh) 一种自消隙结构rv减速机
CN219119746U (zh) 一种柔性齿套连接环
CN104565123A (zh) 带行星减速机构的单向离合器
CN219242565U (zh) 工业机器人中空内摆线减速一体机
CN219795986U (zh) 联接装置以及包括其的皮带传动装置
CN204387157U (zh) 带行星减速机构的单向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uilding A, 5th Floor, Building 1, Bo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k, No. 4 Chuangxing Avenu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Qing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52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ZHONGSHENG HUAK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40 room 10, 20th floor, Dongzhao building, No. 515, Dongfeng Middle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self No.: unit 201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ZHONGSHENG HUAK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