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52211U - 一种折叠式电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式电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52211U
CN211852211U CN202020082786.7U CN202020082786U CN211852211U CN 211852211 U CN211852211 U CN 211852211U CN 202020082786 U CN202020082786 U CN 202020082786U CN 211852211 U CN211852211 U CN 211852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shell
transverse pipe
electric fan
ro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27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肖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el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elian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elian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elian Import And Expo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827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52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52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52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电风扇,其包括壳体组件和叶片;壳体组件包括前网板、后网板、连接组件和底壳;叶片设置在前网板和后网板合抱形成的扇风框架内;连接组件的第一端部与底壳连接;连接组件的第二端部与扇风框架连接;连接组件能够以第一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底壳的底部平面的平面上转动。本实用新型便于携带,吊扇、台式扇、落地扇三种形态任意切换,满足人们多种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式电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电风扇,具体为一种便携的折叠式电风扇。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电风扇市场一直被台式、落地式、吊顶式这三种类型所占据。同时这三种类型也各自满足着用户不同的需求,但是往往具有携带不方便的问题。近年来,市场上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手持式、穿戴式等小型电风扇,其具有便于携带,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风量小、降温效果差,握持及穿戴不方便等缺陷。因此,有必要开发出新的更有利于携带且有良好出风效果的电风扇以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不便于携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电风扇,其包括壳体组件和叶片;壳体组件包括前网板、后网板、连接组件和底壳;叶片设置在前网板和后网板合抱形成的扇风框架内;连接组件的第一端部与底壳连接;连接组件的第二端部与扇风框架连接;连接组件能够以第一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底壳的底部平面的平面上转动。该转动的幅度至少90°。
进一步地,底壳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用于放置转动折叠到底壳内的连接组件。
进一步地,扇风框架能够以第二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扇面平面的平面上转动。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以及分设在连接杆两端的固定组件和支撑组件;
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固定杆螺纹杆、锁紧固定件和橡胶卡紧件;固定杆由横管和竖管组成倒T字形结构,竖管的一端与横管的中段连接,横管伸入底壳的圆形插孔内且能够在圆形插孔内转动,该转动的圆心即连接组件以第一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底壳的底部平面的平面上转动时的圆心;竖管套设在连接杆外,其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当横管转动时,连接杆随之转动;
固定杆螺纹杆套设在竖管外,且其内表面设置有与竖管外表面的螺纹相匹配的螺纹;锁紧固定件套设在固定杆螺纹杆的靠近横管的一端,且能够随固定杆螺纹杆在竖管上的移动而移动;橡胶卡紧件设置在圆形插孔底部;
锁紧固定件被设置为:当旋转固定杆螺纹杆使得其向横管方向移动到第一位置时,锁紧固定件将横管紧压在橡胶卡紧件上使得横管不能在圆形插孔内转动;当反方向旋转固定杆螺纹杆使得其向背离横管方向移动脱离第一位置时,锁紧固定件松开横管使得横管能够在圆形插孔内转动。
进一步地,锁紧固定件上设置有挡板和与挡板连接的连接臂;当锁紧固定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挡板和/或连接臂抵在底壳上,阻挡横管在圆形插孔内转动。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还包括卡扣;卡扣设置在固定杆的竖管的远离横管的那端,用于限制固定杆螺纹杆向背离横管方向移动的距离。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防摇摆橡胶件和连接件;支撑件与后网板连接,且支撑件上设置有轴;连接件与连接杆的端部连接,且具有圆环结构;防摇摆橡胶件设置在圆环结构内;防摇摆橡胶件中空,套设在轴外;通过轴在防摇摆橡胶件中转动实现扇风框架以第二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扇面平面的平面上转动,且转动幅度至少180°。
进一步地,连接杆为中空的能够伸长和缩短的升降杆。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组件和与控制组件电连接的电机;控制组件包括供电模块和与供电模块电连接的处理模块;底壳包括上底壳和下底壳;供电模块和处理模块均设置在上底壳和下底壳围合的腔室内;电机设置在后网板的内侧,并与叶片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还包括加重块、按钮、LED灯、导光件、拎环、后网板盖板;加重块设置在上底壳和下底壳围合的腔室内;按钮设置在上底壳上,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LED灯设置在下底壳上,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导光件设置在LED灯在上底壳的光路上;拎环设置在底壳的两侧;后网板盖板设置在后网板的内侧,用于遮挡电线。
进一步地,供电模块包括电池和与电池连接的电源板。
进一步地,该折叠式电风扇包括第一形态、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第一形态时,折叠式电风扇的外形呈圆柱体状,连接组件位于第一凹槽内,扇风框架通过第二端部相对于第一端部的反方向转动而折叠到底壳上方使得扇面与底壳平面平行。第二形态时,折叠式电风扇的形态为台式电风扇形态,即连接组件和扇风框架分别通过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转动到垂直于底壳的状态,且升降杆被设置为收缩或部分伸展。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的转换通过扇风框架以第二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扇面平面的平面上转动的方向与连接组件以第一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底壳的底部平面的平面上转动的方向相反来实现。第三形态时,折叠式电风扇的形态为落地电风扇形态,即第二形态时的折叠式电风扇的升降杆被设置为完全伸展的状态。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之间的转换通过升降杆的伸缩来实现。
进一步地,第一形态时,折叠式电风扇所呈现的圆柱体的直径等于扇风框架的直径,也等于底壳的直径。具体地,该直径的范围是10~30cm,优选18~24cm。
进一步地,升降杆完全伸展时的高度为100~150cm。
进一步地,底壳的下表面设置有挂钩或者吸盘,用于将处于第一状态时的折叠式电风扇悬挂或吸附的墙壁和/或天花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三种形态以满足多种不同需求。当为第一形态时,圆柱体状的外形非常方便携带,可放入背包或者挎包中随身携带。当位于天花板上时,该折叠式电风扇又转化为了吊扇;当位于墙壁上时,该折叠式电风扇又转化为挂壁风扇。当为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时,可满足台式扇和落地扇所具备的需求。配备电池可以将该折叠式电风扇用于户外等没有插座的地方使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叠式电风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叠式电风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叠式电风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第二状态时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叠式电风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第二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折叠式电风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以下的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该实施例中,折叠式电风扇包括壳体组件、叶片1、控制组件和与控制组件电连接的电机8。壳体组件包括前网板2、后网板3、连接组件、底壳、加重块12、按钮16、LED灯、导光件18、拎环15和后网板盖板4。
叶片1设置在前网板2和后网板3合抱形成的扇风框架内。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23,以及分设在连接杆23两端的固定组件和支撑组件。连接组件的第一端部与底壳连接;连接组件的第二端部与扇风框架连接。连接组件能够以第一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底壳的底部平面的平面上转动,该转动的幅度至少90°。
扇风框架能够以第二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扇面平面的平面上转动,该转动的幅度至少180°。
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9、固定杆螺纹杆10、锁紧固定件22、橡胶卡紧件24和卡扣11。固定杆9由横管和竖管组成倒T字形结构,竖管的一端与横管的中段连接,横管伸入底壳的圆形插孔内且能够在圆形插孔内转动,该转动的圆心即连接组件以第一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底壳的底部平面的平面上转动时的圆心。竖管套设在连接杆23外,其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当横管转动时,连接杆23随之转动。
固定杆螺纹杆10套设在竖管外,且其内表面设置有与竖管外表面的螺纹相匹配的螺纹。锁紧固定件22套设在固定杆螺纹杆10的靠近横管的一端,且能够随固定杆螺纹杆10在竖管上的移动而移动。圆形插孔由上半圆凹槽142和下半圆凹槽145拼装而成。上半圆凹槽142和下半圆凹槽145分别位于上底壳144和下底壳143上(如图5所示)。橡胶卡紧件24设置在圆形插孔底部,具体而言是设置在下半圆凹槽145上。
锁紧固定件22被设置为:当旋转固定杆螺纹杆10使得其向横管方向移动到第一位置时,锁紧固定件22将横管紧压在橡胶卡紧件24上使得横管不能在圆形插孔内转动;当反方向旋转固定杆螺纹杆10使得其向背离横管方向移动脱离第一位置时,锁紧固定件22松开横管使得横管能够在圆形插孔内转动。
锁紧固定件22上设置有挡板221和与挡板221连接的连接臂222。当锁紧固定件22位于第一位置时,挡板221和/或连接臂222抵在底壳上阻挡横管在圆形插孔内转动。
卡扣11设置在固定杆9的竖管的远离横管的那端,用于限制固定杆螺纹杆10向背离横管方向移动的距离。
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5、防摇摆橡胶件6和连接件7。支撑件5与后网板3连接,且支撑件5上设置有轴。连接件7与连接杆23的端部连接,且具有圆环结构。防摇摆橡胶件6设置在该圆环结构内。防摇摆橡胶件6中空,套设在轴外。通过轴在防摇摆橡胶件6中转动实现扇风框架以第二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扇面平面的平面上转动,且转动幅度至少180°。
连接杆23为中空的能够伸长和缩短的升降杆。连接杆23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电线,连接电机8和控制组件。
底壳包括上底壳144和下底壳143。底壳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41。具体而言,是上底壳144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41,用于放置转动折叠到底壳内的连接组件。
加重块12设置在上底壳144和下底壳143围合的腔室内。按钮16设置在上底壳144上,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LED灯设置在下底壳143上,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导光件18设置在LED灯在上底壳144的光路上。上底壳144上设置有透光孔,用于透射导光件18折射的LED灯的光线。拎环15设置在底壳的两侧,用于提拉。后网板盖板4设置在后网板3的内侧,用于遮挡电线。
控制组件包括供电模块和与供电模块电连接的处理模块20。供电模块包括电池17和与电池17连接的电源板19。电池17设置在上底壳144和下底壳143围合的腔室内。电池17可以为充电电池或一般干电池。当为可充电电池时,其可通过电源板19从外界进行充电。电机8设置在后网板3的内侧,并与叶片1连接。当操作人按压按钮16时,处理模块20接收到该操作指令,控制电机8的转动、转速和停止,从而带动叶片1以高速、中速、低速转动或者停止转动,并点亮对应的LED灯作为指示。
该折叠式电风扇包括第一形态、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第一形态时,折叠式电风扇的外形呈圆柱体状,连接组件位于第一凹槽内,扇风框架通过第二端部相对于第一端部的反方向转动而折叠到底壳上方使得扇面与底壳平面平行(见图1)。第一形态时,折叠式电风扇所呈现的圆柱体的直径等于扇风框架的直径,也等于底壳的直径。具体地,该直径的范围是10~30cm,优选18~24cm。
第二形态时,折叠式电风扇的形态为台式电风扇形态,即连接组件和扇风框架分别通过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转动到垂直于底壳的状态,且升降杆被设置为收缩或部分伸展(见图2-4)。
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的转换通过扇风框架能够以第二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扇面平面的平面上转动的方向与连接组件以第一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底壳的底部平面的平面上转动的方向相反来实现。即当连接组件以第一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底壳的底部平面的平面上转动的方向是顺时针时,扇风框架以第二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扇面平面的平面上转动的方向就是逆时针;反之,当连接组件以第一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底壳的底部平面的平面上转动的方向是逆时针时,扇风框架以第二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扇面平面的平面上转动的方向就是顺时针。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之间的转换通过升降杆的伸缩来实现。
第三形态时,折叠式电风扇的形态为落地电风扇形态,即第二形态时的折叠式电风扇的升降杆被设置为完全伸展的状态。升降杆完全伸展时的高度为100~150cm。
底壳的下表面设置有挂钩或者吸盘,用于将处于第一状态时的折叠式电风扇悬挂或吸附的墙壁、天花板和/或上铺床板下表面上。尤其是对于睡上下铺的学生、员工,他们夏天晚上睡觉时,希望有一把吊扇来扇风降温;白天希望能够拿到学习或工作的地方使用。那么将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电风扇悬挂或者吸附在上铺床板下表面或天花板上,就可以消暑降温,同时还不占据狭小的上下铺空间,这是常规吊扇(往往太大太重不能这样放置;若是小型吊扇又不能转换出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满足台式扇和落地扇的功能)、台式扇、落地扇所无法做到的。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式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和叶片;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前网板、后网板、连接组件和底壳;所述叶片设置在所述前网板和所述后网板合抱形成的扇风框架内;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底壳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扇风框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能够以所述第一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所述底壳的底部平面的平面上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用于放置转动折叠到所述底壳内的所述连接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风框架能够以所述第二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扇面平面的平面上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以及分设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固定组件和支撑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固定杆螺纹杆、锁紧固定件和橡胶卡紧件;所述固定杆由横管和竖管组成倒T字形结构,所述竖管的一端与所述横管的中段连接,所述横管伸入所述底壳的圆形插孔内且能够在所述圆形插孔内转动,该转动的圆心即所述连接组件以所述第一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所述底壳的底部平面的平面上转动时的圆心;所述竖管套设在所述连接杆外,其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当所述横管转动时,所述连接杆随之转动;
所述固定杆螺纹杆套设在所述竖管外,且其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竖管外表面的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所述锁紧固定件套设在所述固定杆螺纹杆的靠近所述横管的一端,且能够随所述固定杆螺纹杆在所述竖管上的移动而移动;所述橡胶卡紧件设置在所述圆形插孔底部;
所述锁紧固定件被设置为:当旋转所述固定杆螺纹杆使得其向所述横管方向移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紧固定件将所述横管紧压在所述橡胶卡紧件上使得所述横管不能在所述圆形插孔内转动;当反方向旋转所述固定杆螺纹杆使得其向背离所述横管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紧固定件松开所述横管使得所述横管能够在所述圆形插孔内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固定件上设置有挡板和与所述挡板连接的连接臂;当所述锁紧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挡板和/或所述连接臂抵在所述底壳上,阻挡横管在圆形插孔内转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固定杆的所述竖管的远离所述横管的那端,用于限制所述固定杆螺纹杆向背离所述横管方向移动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防摇摆橡胶件和连接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后网板连接,且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连接,且具有圆环结构;所述防摇摆橡胶件设置在所述圆环结构内;所述防摇摆橡胶件中空,套设在所述轴外;通过所述轴在所述防摇摆橡胶件中转动实现所述扇风框架以所述第二端部为圆心在垂直于扇面平面的平面上转动,且转动幅度至少180°。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电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中空的能够伸长和缩短的升降杆。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电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组件和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的电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供电模块和与供电模块电连接的处理模块;所述底壳包括上底壳和下底壳;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处理模块均设置在所述上底壳和所述下底壳围合的腔室内;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后网板的内侧,并与所述叶片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式电风扇,其特征在于,壳体组件还包括加重块、按钮、LED灯、导光件、拎环、后网板盖板;所述加重块设置在所述上底壳和所述下底壳围合的腔室内;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上底壳上,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LED灯设置在所述下底壳上,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导光件设置在所述LED灯在所述上底壳的光路上;所述拎环设置在所述底壳的两侧;所述后网板盖板设置在所述后网板的内侧,用于遮挡电线。
CN202020082786.7U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折叠式电风扇 Active CN211852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2786.7U CN211852211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折叠式电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2786.7U CN211852211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折叠式电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52211U true CN211852211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12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2786.7U Active CN211852211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折叠式电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52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52211U (zh) 一种折叠式电风扇
CN111156184A (zh) 一种折叠式电风扇
CN210050618U (zh) 一种可调节照明角度的落地式台灯
CN209300414U (zh) 一种智能化移动式办公桌
CN113551294A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室内暖通供热设备
CN209819404U (zh) 便携式多功能太阳能台灯
CN213088316U (zh) 一种支撑结构可拆卸的暖冷风机
CN214501062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台灯
CN213930529U (zh) 一种便携的智能台灯
CN211625066U (zh) 一种可伸缩便携台灯
CN209909656U (zh) 无线Wi-Fi控制的落地灯
CN213271706U (zh) 一种多功能支架
CN205383481U (zh) 一种沉入式折叠台灯
CN214119732U (zh) 一种带多功能提手的营地灯
CN218095637U (zh) 一种便携式户外取暖照明设备
CN212259036U (zh) 多功能手机支架
CN211475560U (zh) 一种室外用便携式太阳能灯
CN213026661U (zh) 一种可调节连接角度使用方便的dc线
CN217519697U (zh) 多功能便携灯具
CN218327603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台灯
CN210013852U (zh) 一种便携风扇
CN214412318U (zh) 一种可悬挂便携式多用途移动电源
CN210831270U (zh) 多电源供电柔性支架
CN219220802U (zh) 一种风扇灯
CN218128199U (zh) 一种用于户外支撑臂的转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5899 room a1716, building 1, Xinqi Changjia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building,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Gel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899 room a1716, building 1, Xinqi Changjia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building,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Gelian import and Expor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