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37018U - 新型送风口 - Google Patents

新型送风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37018U
CN211837018U CN201922463117.4U CN201922463117U CN211837018U CN 211837018 U CN211837018 U CN 211837018U CN 201922463117 U CN201922463117 U CN 201922463117U CN 211837018 U CN211837018 U CN 211837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ir
novel
filter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631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仕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ousheng Purify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ousheng Purif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ousheng Purify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ousheng Purif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631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37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37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37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送风口,新型送风口包括:壳体、导风部、扩散板、导流板、固定部、密封垫圈、出风口和散流板;壳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至少部分导风部嵌入壳体的一端开口内,且导风部与壳体相连通;扩散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孔,扩散板嵌入导风部内,且扩散板与导风部相连接;至少四个导流板对称设置在导风部的侧壁上,导流板与进风方向呈预定角度,且导流板嵌入壳体内;两个密封垫圈的一个端面分别与四个固定部相贴合,两个密封垫圈的另一个端面同时与过滤器相贴合,且密封垫圈的四个侧面同时与壳体的内壁相贴合;散流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孔,散流板覆盖在出风口处,且散流板与壳体相连接。

Description

新型送风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送风口。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而且气体吹过水平面的气流速度不宜太大,以免吹起表面微粒重返气流,而造成再污染,这一速度一般不宜大于0.2m/s。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送风口。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送风口,新型送风口作为管口向室内运送气体,新型送风口内部设置有过滤器,新型送风口包括:壳体、导风部、扩散板、导流板、固定部、密封垫圈、出风口和散流板;壳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至少部分导风部嵌入壳体的一端开口内,且导风部与壳体相连通;扩散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孔,扩散板嵌入导风部内,且扩散板与导风部相连接;至少四个导流板对称设置在导风部的侧壁上,导流板与进风方向呈预定角度,且导流板嵌入壳体内;四个固定部同时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过滤器嵌入四个固定部之间;两个密封垫圈的一个端面分别与四个固定部相贴合,两个密封垫圈的另一个端面同时与过滤器相贴合,且密封垫圈的四个侧面同时与壳体的内壁相贴合;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开口处,且出风口与壳体相连通;散流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孔,散流板覆盖在出风口处,且散流板与壳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壳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通过使至少部分导风部嵌入壳体的一端开口内,且导风部与壳体相连通,以实现导风部对气体的导流作用;其次,通过在扩散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孔,扩散板嵌入导风部内,且扩散板与导风部相连接,以避免从导风部进入的气体过于集中,减小气体压力,使气压更稳定;再次,通过将至少四个导流板对称设置在导风部的侧壁上,导流板与进风方向呈预定角度,且导流板嵌入壳体内,以实现导流板对气体的导流作用,以使从导风部进入的气体向各个方向分散开,以进一步减小气体的压力,平衡气压;再次,通过将四个固定部同时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过滤器嵌入四个固定部之间,以实现固定部对过滤器的支撑作用,使过滤器更稳定;再次,通过将两个密封垫圈的一个端面分别与四个固定部相贴合,两个密封垫圈的另一个端面同时与过滤器相贴合,且密封垫圈的四个侧面同时与壳体的内壁相贴合,以实现对气体的密封作用,以确保气体全部进入过滤器内进行过滤,同时避免未经过滤的气体直接从出风口排出,进一步提升气体的清洁性;再次,通过将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开口处,且出风口与壳体相连通,并在散流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孔,散流板覆盖在出风口处,且散流板与壳体相连接,以减小从出风口排出的气体的气压,使气体平稳流出。采用此种结构,通过在导风部内设置扩散板,以使气体经导风部缓缓流入过滤器内,通过将导流板设置在导风部内,以使气体向各个方向分散,进一步减小了气体的压力和流速,以确保气体平缓进入到过滤器内进行过滤;通过设置密封垫圈,以确保未经过过滤的气体被阻挡在过滤器外,不从出风口流出;通过将散流板设置在出风口处,以减小出风口的气体流速,以使气体平缓流出;当风速和压力数值较大时,会使产品的漏风量增加,并产生较大的噪音;本产品经过三次分散气流,减小了漏风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过滤效果,同时减小噪音,并减小对产品周围的影响,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而且降低了气流流速,避免气体吹起表面微粒而重返气流,导致气流的二次污染的问题产生,提升过滤质量,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新型送风口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新型送风口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一螺栓;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与导风部的侧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与壳体相贴合;至少两个第一螺栓分别穿过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后,且第一螺栓固定在壳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与导风部的侧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与壳体相贴合;并将至少两个第一螺栓分别穿过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后,且第一螺栓固定在壳体内,以实现对导风部的固定作用,以提升导风部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新型送风口还包括:第二限位部、第二螺栓和螺母;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与导风部的内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与扩散板相贴合;至少两个第二螺栓分别依次穿过扩散板和第二限位部;至少两个螺母分别套设在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的外侧,且至少两个螺母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与导风部的内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与扩散板相贴合,以实现对扩散板的支撑作用;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二螺栓分别依次穿过扩散板和第二限位部;并将至少两个螺母分别套设在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的外侧,且至少两个螺母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相贴合,以实现对扩散板的固定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新型送风口还包括:连接螺栓;至少两个连接螺栓同时穿过散流板后,至少部分连接螺栓嵌入壳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至少两个连接螺栓同时穿过散流板后,至少部分连接螺栓嵌入壳体内,通过螺纹连接来提升散流板与壳体连接的紧密性,防止连接松动,以避免散流板脱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新型送风口还包括:电机和静电吸附板;电机包括输出轴,两个电机同时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两个静电吸附板分别套设在两个输出轴的外侧,且静电吸附板与输出轴之间无相对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机包括输出轴,通过两个电机同时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并将两个静电吸附板分别套设在两个输出轴的外侧,且静电吸附板与输出轴之间无相对转动,以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静电吸附板转动,通过静电吸附板旋转,以使静电吸附板与气体摩擦而产生电荷,以吸附气体内带相反电荷的颗粒到静电吸附板上,实现除尘效果。
具体的,电机采用ZD中大力德电机生产的4IK25GN-C电机。
具体的,静电吸附板采用无锡佰锐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静电吸附陶瓷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新型送风口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密封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呈L字型,四个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过滤器相连接;密封部套设在过滤器的外侧,至少部分密封部嵌入第一连接部内,且密封部的外壁同时与四个第一连接部相贴合;第二连接部呈L字型,四个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且四个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密封部相贴合;其中,第一连接部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一连接部呈L字型,四个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过滤器相连接;密封部套设在过滤器的外侧,至少部分密封部嵌入第一连接部内,且密封部的外壁同时与四个第一连接部相贴合,以实现对过滤器过滤后的气体密封的技术效果;通过使第二连接部呈L字型,四个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且四个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密封部相贴合,以实现对密封部的限位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定位部;第一本体的一端与过滤器相连接;第一定位部与第一本体垂直设置,且第一定位部的一端与第一本体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定位部;第二本体的一端与壳体内壁相连接;第二定位部与第二本体垂直设置,第二定位部的一端与第二本体的另一端相连接,且至少部分第二定位部与密封部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新型送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新型送风口的A处放大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新型送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过滤器,12壳体,14导风部,16扩散板,18导流板,20固定部,22密封垫圈,24出风口,26散流板,28第一限位部,30第一螺栓,32第二限位部,34第二螺栓,36螺母,38连接螺栓,40电机,42静电吸附板,44第一连接部,442第一本体,444第一定位部,46密封部,48第二连接部,482第二本体和484第二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新型送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送风口,新型送风口作为管口向室内运送气体,新型送风口内部设置有过滤器,新型送风口包括:壳体12、导风部14、扩散板16、导流板18、固定部20、密封垫圈22、出风口24和散流板26;壳体12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至少部分导风部14嵌入壳体12的一端开口内,且导风部14与壳体12相连通;扩散板16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孔,扩散板16嵌入导风部14内,且扩散板16与导风部14相连接;至少四个导流板18对称设置在导风部14的侧壁上,导流板18与进风方向呈预定角度,且导流板18嵌入壳体12内;四个固定部20同时设置在壳体12的内壁上,过滤器嵌入四个固定部20之间;两个密封垫圈22的一个端面分别与四个固定部20相贴合,两个密封垫圈22的另一个端面同时与过滤器相贴合,且密封垫圈22的四个侧面同时与壳体12的内壁相贴合;出风口24设置在壳体12的另一端开口处,且出风口24与壳体12相连通;散流板26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孔,散流板26覆盖在出风口24处,且散流板26与壳体1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壳体12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通过使至少部分导风部14嵌入壳体12的一端开口内,且导风部14与壳体12相连通,以实现导风部14对气体的导流作用;其次,通过在扩散板16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孔,扩散板16嵌入导风部14内,且扩散板16与导风部14相连接,以避免从导风部14进入的气体过于集中,减小气体压力,使气压更稳定;再次,通过将至少四个导流板18对称设置在导风部14的侧壁上,导流板18与进风方向呈预定角度,且导流板18嵌入壳体12内,以实现导流板18对气体的导流作用,以使从导风部14进入的气体向各个方向分散开,以进一步减小气体的压力,平衡气压;再次,通过将四个固定部20同时设置在壳体12的内壁上,过滤器嵌入四个固定部20之间,以实现固定部20对过滤器的支撑作用,使过滤器更稳定;再次,通过将两个密封垫圈22的一个端面分别与四个固定部20相贴合,两个密封垫圈22的另一个端面同时与过滤器相贴合,且密封垫圈22的四个侧面同时与壳体12的内壁相贴合,以实现对气体的密封作用,以确保气体全部进入过滤器内进行过滤,同时避免未经过滤的气体直接从出风口24排出,进一步提升气体的清洁性;再次,通过将出风口24设置在壳体12的另一端开口处,且出风口24与壳体12相连通,并在散流板26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孔,散流板26覆盖在出风口24处,且散流板26与壳体12相连接,以减小从出风口24排出的气体的气压,使气体平稳流出。采用此种结构,通过在导风部14内设置扩散板16,以使气体经导风部14缓缓流入过滤器内,通过将导流板18设置在导风部14内,以使气体向各个方向分散,进一步减小了气体的压力和流速,以确保气体平缓进入到过滤器内进行过滤;通过设置密封垫圈22,以确保未经过过滤的气体被阻挡在过滤器外,不从出风口24流出;通过将散流板26设置在出风口24处,以减小出风口24的气体流速,以使气体平缓流出;当风速和压力数值较大时,会使产品的漏风量增加,并产生较大的噪音;本产品经过三次分散气流,减小了漏风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过滤效果,同时减小噪音,并减小对产品周围的影响,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而且降低了气流流速,避免气体吹起表面微粒而重返气流,导致气流的二次污染的问题产生,提升过滤质量,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新型送风口还包括:第一限位部28和第一螺栓30;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28与导风部14的侧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28与壳体12相贴合;至少两个第一螺栓30分别穿过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28后,且第一螺栓30固定在壳体12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28与导风部14的侧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28与壳体12相贴合;并将至少两个第一螺栓30分别穿过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28后,且第一螺栓30固定在壳体12内,以实现对导风部14的固定作用,以提升导风部14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新型送风口还包括:第二限位部32、第二螺栓34和螺母36;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32与导风部14的内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32与扩散板16相贴合;至少两个第二螺栓34分别依次穿过扩散板16和第二限位部32;至少两个螺母36分别套设在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32的外侧,且至少两个螺母36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32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32与导风部14的内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32与扩散板16相贴合,以实现对扩散板16的支撑作用;通过将至少两个第二螺栓34分别依次穿过扩散板16和第二限位部32;并将至少两个螺母36分别套设在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32的外侧,且至少两个螺母36分别与至少两个第二限位部32相贴合,以实现对扩散板16的固定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新型送风口还包括:连接螺栓38;至少两个连接螺栓38同时穿过散流板26后,至少部分连接螺栓38嵌入壳体12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至少两个连接螺栓38同时穿过散流板26后,至少部分连接螺栓38嵌入壳体12内,通过螺纹连接来提升散流板26与壳体12连接的紧密性,防止连接松动,以避免散流板26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新型送风口还包括:电机40和静电吸附板42;电机40包括输出轴,两个电机40同时与壳体12的内壁相连接;两个静电吸附板42分别套设在两个输出轴的外侧,且静电吸附板42与输出轴之间无相对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电机40包括输出轴,通过两个电机40同时与壳体12的内壁相连接,并将两个静电吸附板42分别套设在两个输出轴的外侧,且静电吸附板42与输出轴之间无相对转动,以通过电机40的输出轴带动静电吸附板42转动,通过静电吸附板42旋转,以使静电吸附板42与气体摩擦而产生电荷,以吸附气体内带相反电荷的颗粒到静电吸附板42上,实现除尘效果。
具体的,电机40采用ZD中大力德电机40生产的4IK25GN-C电机。
具体的,静电吸附板42采用无锡佰锐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静电吸附陶瓷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新型送风口还包括:第一连接部44、密封部46和第二连接部48;第一连接部44呈L字型,四个第一连接部44的一端与过滤器相连接;密封部46套设在过滤器的外侧,至少部分密封部46嵌入第一连接部44内,且密封部46的外壁同时与四个第一连接部44相贴合;第二连接部48呈L字型,四个第二连接部48的一端与壳体12的内壁相连接,且四个第二连接部48的另一端与密封部46相贴合;其中,第一连接部44与壳体12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连接部44呈L字型,四个第一连接部44的一端与过滤器相连接;密封部46套设在过滤器的外侧,至少部分密封部46嵌入第一连接部44内,且密封部46的外壁同时与四个第一连接部44相贴合,以实现对过滤器过滤后的气体密封的技术效果;通过使第二连接部48呈L字型,四个第二连接部48的一端与壳体12的内壁相连接,且四个第二连接部48的另一端与密封部46相贴合,以实现对密封部46的限位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44还包括:第一本体442和第一定位部444;第一本体442的一端与过滤器相连接;第一定位部444与第一本体442垂直设置,且第一定位部444的一端与第一本体442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连接部48还包括:第二本体482和第二定位部484;第二本体482的一端与壳体12内壁相连接;第二定位部484与第二本体482垂直设置,第二定位部484的一端与第二本体482的另一端相连接,且至少部分第二定位部484与密封部46相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送风口,所述新型送风口作为管口向室内运送气体,所述新型送风口内部设置有过滤器,所述新型送风口与电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送风口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
导风部,至少部分所述导风部嵌入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内,且所述导风部与所述壳体相连通;
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进风孔,所述扩散板嵌入所述导风部内,且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导风部相连接;
导流板,至少四个所述导流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导风部的侧壁上,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风方向呈预定角度,且所述导流板嵌入所述壳体内;
固定部,四个所述固定部同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过滤器嵌入所述四个所述固定部之间;
密封垫圈,两个所述密封垫圈的一个端面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部相贴合,两个所述密封垫圈的另一个端面同时与所述过滤器相贴合,且所述密封垫圈的四个侧面同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贴合;
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开口处,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壳体相连通;
散流板,所述散流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孔,所述散流板覆盖在所述出风口处,且所述散流板与所述壳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送风口还包括:
第一限位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导风部的侧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壳体相贴合;
第一螺栓,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分别穿过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后,且所述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送风口还包括:
第二限位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导风部的内壁相连接,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扩散板相贴合;
第二螺栓,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螺栓分别依次穿过所述扩散板和所述第二限位部;
螺母,至少两个所述螺母分别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外侧,且至少两个所述螺母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送风口还包括:
连接螺栓,至少两个所述连接螺栓同时穿过所述散流板后,至少部分所述连接螺栓嵌入所述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送风口还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输出轴,两个所述电机同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接;
静电吸附板,两个所述静电吸附板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输出轴的外侧,且所述静电吸附板与所述输出轴之间无相对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新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送风口还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L字型,四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过滤器相连接;
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套设在所述过滤器的外侧,至少部分所述密封部嵌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且所述密封部的外壁同时与四个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贴合;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呈L字型,四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且四个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部相贴合;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过滤器相连接;
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本体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的另一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送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相连接;
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本体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相连接,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密封部相贴合。
CN201922463117.4U 2019-12-31 2019-12-31 新型送风口 Active CN211837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3117.4U CN211837018U (zh) 2019-12-31 2019-12-31 新型送风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63117.4U CN211837018U (zh) 2019-12-31 2019-12-31 新型送风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37018U true CN211837018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08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63117.4U Active CN211837018U (zh) 2019-12-31 2019-12-31 新型送风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370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21479A1 (zh) 水洗新风装置、空调内机及空调
WO2016163075A1 (ja) 分離装置
CN110792639B (zh) 风扇以及风扇更换过滤器的方法
CN110762060A (zh) 风扇
CN107158867A (zh) 空气过滤器
CN111578497B (zh) 出风结构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WO2021057226A1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1837018U (zh) 新型送风口
CN110792640A (zh) 风扇
CN110762061A (zh) 风扇
CN110762063A (zh) 风扇
CN204629909U (zh) 一种新风净化机
WO2015074350A1 (zh) 一种引风机结构及其应用的中央空调冷却系统
CN110762062B (zh) 风扇以及风扇更换过滤器的方法
CN104633828A (zh) 一种新风净化机
CN102305216B (zh) 净气高压送风机
CN210949302U (zh) 风扇
CN210949304U (zh) 风扇
CN209197031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1501019U (zh) 风扇
CN205216423U (zh) 双进风空气净化器
CN210949216U (zh) 风扇
CN210919598U (zh) 风扇
CN210919599U (zh) 风扇
CN210949303U (zh) 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