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30753U - 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30753U
CN211830753U CN202020402256.6U CN202020402256U CN211830753U CN 211830753 U CN211830753 U CN 211830753U CN 202020402256 U CN202020402256 U CN 202020402256U CN 211830753 U CN211830753 U CN 211830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ser
transceiver module
antenna
recesses
antenna trans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22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国方
吴娟
唐受功
陆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uachong Diagnost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uachong Diagnost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uachong Diagnost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uachong Diagnost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22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30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30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30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解决了一般三维电路板必须将天线和电路板分别生产然后通过焊接等方式装配后调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两个端面上,底板端面上还设置有电子元器件,竖板上设置有天线。有益效果是一体印刷,整体装配,一次性完成天线和电路的连接;可拆装式的结构设计,便于运输和维护;大小不同的竖板选择,满足不同空间的需求;沟槽嵌槽的设计,安装便捷固定牢固。

Description

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发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无线收发模块都是印刷电路板制成,这种收发模块一般需要外接天线,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天线调整阻抗匹配才能保证天线增益。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短程无线数据传输收发装置 (授权公告号:CN 2862512Y),其由接收天线、发射天线、射频电路、晶振电路、微处理器和外部接口电路构成,接收天线、发射天线和晶振电路分别与射频电路的连接,射频电路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与外部接口电路连接,外部接口电路与中心监控计算机的串口或者USB接口连接;晶振电路产生射频电路所需要的时钟和本振基准频率,并通过射频电路提供微处理器的外部时钟;微处理器通过对射频电路中寄存器的操作控制射频电路的工作状态,当处于接收状态时,射频电路接收由接收天线输出的射频信号,经过处理和变换后得到数据信息,通过数据缓冲区输出到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判读,根据需要经外部接口电路输出给中心监控单元;当处于发射状态时,中心监控单元发出的数据,经外部接口电路输出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对接收的数据,经处理打包输出给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对接收的数据经过处理和变换,变成射频信号输出给发射天线,由发射天线发射出。但这种收发装置和一般的无线收发装置一样,采用三维电路板时必须将天线与电路板分别生产,然后通过焊接等装配方式进行调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一般三维电路板必须将天线和电路板分别生产然后通过焊接等方式装配后调试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包括底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两个端面上,底板端面上还设置有电子元器件,竖板上设置有天线。整个收发模块采用一体印刷,整体装配,一次性完成天线和电路的连接,从而保证天线参数的一致性,略过阻抗匹配的过程。可拆装式的结构设计不影响功能的实现,同时也给运输维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为圆形,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都为半圆形,且第一竖板体积大于第二竖板。采用圆形和半圆形的设计主要因为其相对于矩形等而言体积较小,便于安装。其中第一竖板的直径大于第二竖板的直径,所以第一竖板的体积也大于第二竖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的两个端面沿直径的方向上还设置有凹槽,凹槽在底板侧面两端开口,凹槽两侧还设有与底板表面齐平的嵌板,嵌板与凹槽底面之间形成固定空间。底板上设置凹槽和嵌板是为了让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可以嵌合实现与底板的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道凹槽是对称设置在底板的两个端面上的。凹槽对称设计,一来生产方便;二来,如果一端损坏或其它需要,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都可以安装到另一端继续使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底部两侧都设置有与底部齐平的嵌条,竖板底部和嵌条插入固定空间内实现竖板和底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将竖板沿底部插入固定空间,嵌板压住嵌条,竖板和底板之间不易分离。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嵌条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为一体式注塑而成。设置在竖板底部的嵌条和竖板采用一体制成是因为一体式的结构更稳定牢固。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底部长度都与凹槽长度相同,且半圆形的第一竖板的直径也与凹槽长度相同,半圆形的第二竖板的直径小于凹槽的长度。第二竖板底部长度和凹槽长度相同,但半圆形部分的直径却小于凹槽,也可以理解成第二竖板是一个半圆形加一根底部长条的组合,半圆的直径边与长条贴合,第二竖板的底部也就是长条。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大小不一是为了可以适应不同情况。空间富足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都装上;而空间不够的时候,则可根据需要装第一竖板或第二竖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底面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半球形凸起,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底面上都设置有与所述两个半球形凸起位置对应的两个半球形嵌槽,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和底板固定连接,凸起卡入所述嵌槽内。凸起和嵌槽的存在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因为只有嵌条和嵌板的话,竖板可能会前后滑动。设置两个的目的是加强固定效果。同时半球形的设计在安装的时候,只要直接将竖板插入即可,非常方便。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底面上的两个半球形嵌槽之间都设置有一条沟槽,沟槽连接两个半球形嵌槽,且沟槽的深度小于半球形嵌槽的深度。两个嵌槽之间加设沟槽,可以使竖板插入时更加省力,而且,因为凸起一部分进入沟槽,也就减小了嵌板和嵌条的形变程度,使得整体结构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天线连接在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两侧。这里天线也可只连接在第一竖板或第二竖板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一体印刷,整体装配,一次性完成天线和电路的连接;
2.可拆装式的结构设计,便于运输和维护;
3.大小不同的竖板选择,满足不同空间的需求;
4.沟槽嵌槽的设计,安装便捷固定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竖板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竖板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竖板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竖板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竖板的侧视图。
1-底板,2-第一竖板,3-第二竖板,4-电子元器件,5-天线,11-凹槽,12-嵌板,13-固定空间,14-凸起,21-嵌条,22-嵌槽,23-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两个端面上,底板端面上还设置有电子元器件4,竖板上设置有天线5。底板和竖板装配完成后,再对整个收发模块采用一体印刷,整体装配,一次性完成天线和电路的连接。从而保证天线参数的一致性,略过阻抗匹配的过程。可拆装式的结构设计不影响功能的实现,同时也给运输维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其中,底板为圆形,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都为半圆形,且第一竖板体积大于第二竖板。采用圆形和半圆形的设计主要因为其相对于矩形等而言体积较小,便于安装。其中第一竖板的直径大于第二竖板的直径,所以第一竖板的体积也大于第二竖板。底板的两个端面沿直径的方向上都开有一道凹槽11,凹槽在底板侧面两端开口,凹槽两侧还设有与底板表面齐平的嵌板12,嵌板与凹槽底面之间形成固定空间13。底板上设置凹槽和嵌板是为了让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可以嵌合实现与底板的固定连接。两道凹槽是对称设置在底板的两个端面上的。凹槽对称设计,一来生产方便;二来,如果一端损坏或其它需要,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都可以安装到另一端继续使用。
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底部两侧都设置有与底部齐平的嵌条21,竖板底部和嵌条插入固定空间内实现竖板和底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将竖板沿底部插入固定空间,嵌板压住嵌条,竖板和底板之间不易分离。此外,第一竖板和它底部的嵌条是一体式注塑而成,第二竖板和其底部的嵌条也是如此。设置在竖板底部的嵌条和竖板采用一体制成是因为一体式的结构更稳定牢固。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底部长度都与凹槽长度相同,且半圆形的第一竖板的直径也与凹槽长度相同,半圆形的第二竖板的直径小于凹槽的长度。第二竖板底部长度和凹槽长度相同,但半圆形部分的直径却小于凹槽,也可以理解成第二竖板是一个半圆形加一根底部长条的组合,半圆的直径边与长条贴合,第二竖板的底部也就是长条。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大小不一是为了可以适应不同情况。空间富足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都装上;而空间不够的时候,则可根据需要装第一竖板或第二竖板。此外,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底部两端面为圆弧面,当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与底板连接固定好后,它们的底部两端面能与底板侧面恰好贴合。
凹槽底面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半球形凸起14,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底面上都设置有与所述两个半球形凸起位置对应的两个半球形嵌槽22,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和底板固定连接,凸起卡入所述嵌槽内。凸起和嵌槽的存在起到一个固定的作用,因为只有嵌条和嵌板的话,竖板可能会前后滑动。设置两个的目的是加强固定效果。同时半球形的设计在安装的时候,只要直接将竖板插入即可,非常方便。
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底面上的两个半球形嵌槽之间都设置有一条沟槽23,沟槽连接两个半球形嵌槽,且沟槽的深度小于半球形嵌槽的深度。两个嵌槽之间加设沟槽,可以使竖板插入时更加省力,而且,因为凸起一部分进入沟槽,也就减小了嵌板和嵌条的形变程度,使得整体结构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天线连接在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两侧,也可只连接在第一竖板或第二竖板的两侧。
实施过程中,不论第一竖板还是第二竖板,它们可以垂直固定在底板上,也可以是倾斜地固定在底板上。此外,竖板和底板的形状也可以是矩形、三角形或者其它形状。

Claims (10)

1.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两个端面上,底板端面上还设置有电子元器件(4),竖板上设置有天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为圆形,所述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都为半圆形,且第一竖板体积大于第二竖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两个端面沿直径的方向上还设置有凹槽(11),凹槽在底板侧面两端开口,凹槽两侧还设有与底板表面齐平的嵌板(12),嵌板与凹槽底面之间形成固定空间(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是对称设置在底板的两个端面上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的底部两侧都设置有与底部齐平的嵌条(21),竖板底部和嵌条插入固定空间(13)内实现竖板和底板(1)之间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条(21)与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为一体式注塑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的底部长度都与凹槽(11)长度相同,且半圆形的第一竖板的直径也与凹槽长度相同,半圆形的第二竖板的直径小于凹槽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底面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半球形凸起(14),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的底面上都设置有与所述两个半球形凸起位置对应的两个半球形嵌槽(22),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和底板(1)固定连接,凸起卡入所述嵌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的底面上的两个半球形嵌槽(22)之间都设置有一条沟槽(23),沟槽连接两个半球形嵌槽,且沟槽的深度小于半球形嵌槽的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5)连接在第一竖板(2)和第二竖板(3)的两侧。
CN202020402256.6U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 Active CN211830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2256.6U CN211830753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2256.6U CN211830753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30753U true CN211830753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147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2256.6U Active CN211830753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307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71346U (zh) 一种改进的鱼叉插板式连接器
CN211830753U (zh) 一种塑模互联天线收发模块
CA2347589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CN203747071U (zh) 一种压接部设有凸棱的鱼眼端子
CN202004207U (zh) 一种连接器及无线调制解调器
CN203243593U (zh) 可挠式传输线及传输装置
CN215206109U (zh) Pcb防损治具
CN201533045U (zh) 一种usb接口连接器
CN2760820Y (zh) 电子卡连接器固持结构
US1133071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04929408U (zh) 一种线路板及包括该线路板的无线收发装置
CN201191663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0468223U (zh) 卡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N203967305U (zh) 直插式电路板连接器
CN208739249U (zh) 一种手机弹片接触式摄像头
CN203119115U (zh) 一种接触簧片与印刷电路板及底座触点双向连接结构
CN218103661U (zh) 带有芯片保护结构的5g无线通讯模块线路板
CN207038726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1438541U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1549666U (zh) 端子及其料带
CN216850612U (zh) 一种加装中隔片的板端连接器
CN214849021U (zh) 天线桥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2257764U (zh) 无线发射模块的引脚结构
CN204191038U (zh) 一种用于低频器件连接的组合封装装置
CN218483026U (zh) 电路板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