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3201U - 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23201U CN211823201U CN202020206897.4U CN202020206897U CN211823201U CN 211823201 U CN211823201 U CN 211823201U CN 202020206897 U CN202020206897 U CN 202020206897U CN 211823201 U CN211823201 U CN 2118232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olar
- water storage
- open space
- roof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设有蓄水池的蓄水屋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盖板、混凝土支承和钢支架,钢支架由紧固件固定在若干混凝土支承上,混凝土支承立于蓄水屋面上的蓄水池内,太阳能盖板倾斜安置在钢支架上并位于蓄水池的水面上方,且太阳能盖板为多块,分成若干组呈阵列状布置于蓄水屋面上方的开放空间。太阳能盖板架空水面一定高度,同时每组盖板与水池边缘及每组盖板之间留有通风和散热过道。本实用新型集隔热、自然通风、空间有效利用以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等多种功能相结合,构造简单,为蓄水屋面和太阳能集热装置在夏热冬冷地区的集成应用提供多重选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能源的开发,太阳能由于其可持续利用、永不枯竭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太阳能也被应用到了很多领域,利用太阳能加热也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近年来兴起的蓄水屋面技术不仅能收集利用屋顶雨水,还能实现屋面被动式冷却,降低能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研究表明,蓄水屋面能减少屋顶进入室内的2/3的热负荷,节能效果乐观。但是,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往往由于建筑物顶层房屋室内夏季过热冬季过冷,降低了使用的舒适性和顶层房屋的经济价值。因此,对屋面空间的优化改造,使之既能有效调节室内环境温度,又能够利用太阳能资源降低建筑能耗就显得势在必行。
因此,研发一种既能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能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交换效率,并使太阳能集热系统与蓄水屋面更为协调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集隔热、自然通风、空间有效利用以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适宜于在夏热冬冷地区蓄水屋面开放空间使用的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设有蓄水池的蓄水屋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盖板、混凝土支承和钢支架,钢支架由紧固件固定在若干混凝土支承上,混凝土支承立于蓄水屋面上的蓄水池内,太阳能盖板倾斜安置在钢支架上并位于蓄水池的水面上方,且太阳能盖板为多块,分成若干组呈阵列状布置于蓄水屋面上方的开放空间。
需要指出,太阳能盖板的倾斜是相对于水平面而言,而该水平面可以是地面,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蓄水屋面以及蓄水池内的水面也按惯常理解为水平面,以此作为太阳能盖板倾斜的基准。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蓄水池内部采用平行的分隔墙等分成若干蓄水区,分隔墙上设有连通相邻两个蓄水区的过水孔,各组太阳能盖板与各蓄水区一一对应设置。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隔墙的厚度为120mm,分隔墙的墙顶至少高出蓄水的水面200mm,相邻分隔墙的间距不大于10m,所述过水孔为140×80mm的矩形孔,过水孔间的中距为750m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太阳能盖板的形状为矩形,单块尺寸为2000×1000mm,厚度为80mm,每组太阳能盖板规格为2×3块。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太阳能盖板倾斜安置的倾斜角度为30°~45°,其最低处距离水面不小于200mm,每组太阳能盖板的最外沿距离相应的蓄水区的围边的距离不小于900m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凝土支承采用C20混凝土,断面尺寸为120×120m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支架为采用工字钢焊接成的稳定的直角三角形支架,并采用螺栓固定于所述混凝土支承上,所述直角三角形支架的斜边倾斜角度为30°~45°,所述钢支架以两个为一组,而各组太阳能盖板与各组钢支架一一对应搭配。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蓄水池四周设有水池外墙,水池外墙上横向均匀间隔布置有溢水管,同时蓄水屋面上在水池外墙的外侧设有位于溢水管下方的汇水槽,汇水槽内设有雨水口并连通水落管;同时蓄水池的水池外墙上在下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装有阀门,且排水管的高度低于溢水管。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太阳能盖板一侧接供水系统,另一侧接热水贮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日间作为隔热板阻止夏日阳光辐射到水面,从而降低水温、避免水温升高水体蒸发,以便稳定隔热,使房屋室内有效降温。
2.本实用新型在夜间由于太阳能盖板架空水面一定高度,同时太阳能盖板分组呈阵列排布,在每组盖板与相应的蓄水区围边以及每组盖板之间都形成有通风和散热过道,利用自然通风加速夜间屋面蓄水层的散热速率,促进水面降温冷却,避免夜间水温高而向室内反向传热,使建筑顶层获得稳定的舒适度,以减少空调能耗。
3. 本实用新型中架空的太阳能盖板,利用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将一侧供入的常温生活用水加热,形成能够蓄入热水贮水箱供用户使用的热水,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可能降低建筑能耗。
4. 本实用新型有效的利用了蓄水屋面上方的开放空间,空间利用率高,易于安装,成本低,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矩形的蓄水屋面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沿矩形的蓄水屋面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1、太阳能盖板;2、混凝土支承;3、钢支架;4、分隔墙;5、过水孔;6、水池外墙;7、溢水管;8、雨水口;9、水落管;10、排水管;11、阀门;12、汇水槽;A、蓄水屋面;B、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下面结合图1~图3所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描述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矩形的蓄水屋面A,而蓄水屋面A为惯常设计,其具有矩形蓄水池B以蓄水,且为了便于分区检修,以及避免产生过大的风浪,蓄水屋面A上的蓄水池B内部采用平行的分隔墙4等分成多个蓄水区,分隔墙4为120mm厚的C15混凝土制成,墙顶至少高出蓄水池B内的水面200mm,相邻分隔墙4的间距不大于10m。并且分隔墙4上设有连通相邻两个蓄水区的140×80mm的矩形的过水孔5,过水孔5间的中距为750mm,过水孔5的设计促使各个蓄水区间的水能够自由交换流动,达到蓄水区间水量的自动平衡,及夜间的流动降温。
再结合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设计是设置在蓄水屋面A上方的由若干太阳能盖板1、混凝土支承2和钢支架3构成的集热体系。其中钢支架3由紧固件固定在若干混凝土支承2上,混凝土支承2立于蓄水屋面A上的蓄水池B内,太阳能盖板1倾斜安置在钢支架3上并位于蓄水池B的水面上方,且太阳能盖板1为多块,分成若干组呈阵列状布置于蓄水屋面A上方的开放空间。本实施例中各组太阳能盖板1与各蓄水区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蓄水池B的平面尺寸和太阳能盖板1数量实际情况,布置混凝土支承2的数量,其材质为C20混凝土,断面尺寸为120×120mm。钢支架3为使用工字钢焊接成的稳定的直角三角形支架,采用螺栓固定于多个混凝土支承2上,直角三角形支架的斜边倾斜角度为30°~45°,所述钢支架3以两个为一组,而各组太阳能盖板1与各组钢支架3一一对应搭配。每组太阳能盖板1中的多块太阳能盖板1就安置在直角三角形支架的斜边上,故每块太阳能盖板1相对于水面(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也为30°~45°,这样既利于太阳能盖板1接收太阳光照、又不使太阳能盖板1积灰。
太阳能盖板1采用单块尺寸为2000×1000mm的矩形板,厚度为80mm,分若干组,本例中蓄水池B划分为三个蓄水区,故对应三组太阳能盖板1。三组太阳能盖板1根据蓄水池B的尺寸呈阵列状布置,每组的规格为2×3块。对于每组太阳能盖板1而言,其倾斜的最低处距离水面不小于200mm,而每组太阳能盖板1的最外沿距离相应的蓄水区的围边的距离不小于900mm。这些太阳能盖板1日间作为隔热板阻止夏日阳光辐射到水面,从而降低水温、避免水温升高水体蒸发,以便稳定隔热,使房屋室内有效降温,在夜间由于太阳能盖板1架空水面一定高度,同时每组盖板与所在的蓄水区边缘,以及每组盖板之间留有通风和散热过道,利用自然通风加速夜间屋面蓄水层的散热速率,促进水面降温冷却,避免夜间水温高而向室内反向传热,使建筑顶层获得稳定的舒适度,以减少空调能耗。
此外,太阳能盖板1一侧接供水系统(如供水泵或自来水管等,图中省略),另一侧接热水贮水箱(图中省略),利用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将常温生活用水加热并蓄入热水贮水箱供用户使用,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可能降低建筑能耗。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蓄水池B四周为水池外墙6,水池外墙6的壁上横向均匀相隔1.5m布置有直径为50mm的溢水管7,同时蓄水屋面A上在水池外墙6的外侧设有位于溢水管7下方的汇水槽12,汇水槽12内设有雨水口8并连通水落管9;当水位超过设计高度时,多余的水会自动通过溢水管7流出,汇集到雨水口8再经水落管9排出。水池外墙6上在下部设有直径为40mm的排水管10,且排水管10的高度低于溢水管7。排水管10上装有阀门11,若遇到紧急情况,开阀放水,方便检修。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设有蓄水池(B)的蓄水屋面(A),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盖板(1)、混凝土支承(2)和钢支架(3),钢支架(3)由紧固件固定在若干混凝土支承(2)上,混凝土支承(2)立于蓄水屋面(A)上的蓄水池(B)内,太阳能盖板(1)倾斜安置在钢支架(3)上并位于蓄水池(B)的水面上方,且太阳能盖板(1)为多块,分成若干组呈阵列状布置于蓄水屋面(A)上方的开放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B)内部采用平行的分隔墙(4)等分成若干蓄水区,分隔墙(4)上设有连通相邻两个蓄水区的过水孔(5),各组太阳能盖板(1)与各蓄水区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墙(4)的厚度为120mm,分隔墙(4)的墙顶至少高出蓄水的水面200mm,相邻分隔墙(4)的间距不大于10m,所述过水孔(5)为140×80mm的矩形孔,过水孔(5)间的中距为7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盖板(1)的形状为矩形,单块尺寸为2000×1000mm,厚度为80mm,每组太阳能盖板(1)规格为2×3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盖板(1)倾斜安置的倾斜角度为30°~45°,其最低处距离水面不小于200mm,每组太阳能盖板(1)的最外沿距离相应的蓄水区的围边的距离不小于9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支承(2)采用C20混凝土,断面尺寸为120×1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架(3)为采用工字钢焊接成的稳定的直角三角形支架,并采用螺栓固定于所述混凝土支承(2)上,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倾斜角度为30°~45°,所述钢支架(3)以两个为一组,而各组太阳能盖板(1)与各组钢支架(3)一一对应搭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蓄水池(B)四周设有水池外墙(6),水池外墙(6)上横向均匀间隔布置有溢水管(7),同时蓄水屋面(A)上在水池外墙(6)的外侧设有位于溢水管(7)下方的汇水槽(12),汇水槽(12)内设有雨水口(8)并连通水落管(9);同时蓄水池(B)的水池外墙(6)上在下部设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上装有阀门(11),且排水管(10)的高度低于溢水管(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盖板(1)一侧接供水系统,另一侧接热水贮水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06897.4U CN211823201U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06897.4U CN211823201U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23201U true CN211823201U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2999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06897.4U Active CN211823201U (zh) | 2020-02-25 | 2020-02-25 | 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23201U (zh) |
-
2020
- 2020-02-25 CN CN202020206897.4U patent/CN2118232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236294A (en) | Basementless solar home | |
US20090199892A1 (en) | Solar earth module | |
CN103835447B (zh) |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热气流发电通风与供热系统 | |
EP1595098A1 (en) | Solar energy system | |
CN102338415A (zh) | 自控热风式太阳能地板蓄热系统 | |
CN203742098U (zh) | 一种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热气流发电通风与供热系统 | |
CN101701732B (zh) | 太阳能卵石蓄热采暖系统 | |
CN212227204U (zh) | 智能感知热回收太阳能供暖屋顶系统 | |
CN203891495U (zh) | 建筑物太阳能采暖结构 | |
CN211823201U (zh) | 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 |
CN107255303A (zh) | 太阳能屋顶蓄热温室供暖系统 | |
CN104032903A (zh) | 具有上下平台上下通道四周栏杆一面坡太阳能房顶 | |
CN101373105A (zh) | 隔板式太阳能集热装置 | |
CN111365862A (zh) | 一种用于蓄水屋面开放空间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 |
CN201569057U (zh) | 太阳能卵石蓄热采暖系统 | |
CN214574965U (zh) | 一种用于建筑外墙被动降温的蓄水遮阳格栅系统 | |
CN202281302U (zh) | 自控热风式太阳能地板蓄热系统 | |
CN215001861U (zh) | 一种三角形太阳能热风供暖装置 | |
CN210067005U (zh) | 一种节能建筑 | |
CN209732123U (zh) | 多功能节能环保阳光房 | |
CN210017174U (zh) | 一种大棚太阳能集放热系统 | |
CN1637218A (zh) | 太阳能系统房屋 | |
CN208201993U (zh) | 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 | |
CN206328964U (zh) | 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型坡屋顶结构 | |
CN115306089B (zh) | 一种基于水冷和热交换的低碳环保屋面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