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1032U - 管线束固定夹 - Google Patents

管线束固定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1032U
CN211821032U CN201922127569.5U CN201922127569U CN211821032U CN 211821032 U CN211821032 U CN 211821032U CN 201922127569 U CN201922127569 U CN 201922127569U CN 211821032 U CN211821032 U CN 211821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clamping
fixing
elastic component
penc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275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朝阳
谢兴旺
魏红玲
孙山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275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1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1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1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管线束固定夹。管线束固定夹包括:固定件和与固定件连接的夹持件,夹持件包括:连接部、弹性部和第一扳动部,连接部的一端用于连接固定件,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弹性部的一端连接,连接部与弹性部形成环形夹持结构,连接部的一端与弹性部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线束入口,第一扳动部与弹性部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管线束固定夹,通过向远离连接部的方向扳动第一扳动部使弹性部的另一端远离连接部,使线束入口变大,将线束安装进环形夹持结构,从而完成线束的安装过程,再通过固定件将夹持件固定在固定架上,从而完成线束的固定过程。该管线束固定夹操作过程简单,无需螺栓辅助即可对线束进行夹持,且不容易松脱。

Description

管线束固定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线束固定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塑料拉带或者P型管对线束进行固定,但塑料拉带固定线束时常常出现松脱的现象,P型管使用时还需要辅助的螺栓才能完成对线束的固定,操作过程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线束固定结构操作复杂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管线束固定夹,包括:固定件和与所述固定件连接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连接部、弹性部和第一扳动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固定件,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部形成环形夹持结构,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线束入口,所述第一扳动部与所述弹性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线束固定夹,通过向远离连接部的方向扳动第一扳动部使弹性部的另一端远离连接部,从而使线束入口变大,将线束安装进连接部与弹性部组成的环形夹持结构后,放开第一扳动部,从而完成线束的安装过程,再通过固定件将夹持件固定在固定架上,从而完成线束的固定过程。该管线束固定夹操作过程简单,无需螺栓辅助即可对线束进行夹持,且不容易松脱。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线束固定夹,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扳动部的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扳动部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一扳动部的所述一端朝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延伸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上开设有槽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槽体为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部和夹持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端,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远离所述连接部且与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夹持部上设有朝向所述连接部的弯折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二扳动部,所述第二扳动部连接在所述夹持部的另一端且沿着所述弯折区的方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刺,所述夹持刺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扳动部上,所述夹持刺的另一端由所述夹持刺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连接部延伸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刺为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夹持刺均匀布置在所述弯折区的两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线束固定夹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管线束固定夹夹持管线束时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0:管线束固定夹;
10:固定件、11:固定部、12:夹持部、121:弯折区、122:夹持刺、13:第二扳动部;
20:夹持件、21:连接部、22:弹性部、23:第一扳动部、24:线束入口、25:槽体;
200:线束;
300: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管线束固定夹100,管线束固定夹100包括:固定件10和与固定件10连接的夹持件20,夹持件20包括:连接部21、弹性部22和第一扳动部23,连接部21的一端用于连接固定件10,连接部21的另一端与弹性部22的一端连接,连接部21与弹性部22形成环形夹持结构,连接部21的一端与弹性部22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线束入口24,第一扳动部23与弹性部22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线束固定夹,通过向远离连接部的方向扳动第一扳动部23使弹性部22的另一端远离连接部21,从而使线束入口24变大,将线束200安装进连接部21与弹性部22组成的环形夹持结构中后,放开第一扳动部23,从而完成线束200的安装过程,再通过固定件10将夹持件20固定在固定架300上,从而完成线束200的固定过程。该管线束固定夹操作过程简单,无需螺栓辅助即可对线束进行夹持,且不容易松脱。
具体地,当固定件10固定在固定架300上时,连接部21紧贴固定架300,以保证管线束固定夹100与固定架300连接的牢固性,因此,可根据固定架300的形状将连接部21设计直板型、弧板型或其他型,本实施例中将连接部21设计成直板型,以适应大多数固定架300的使用。另外,管线束固定夹100除了用于固定线束外还可以用于固定管装物或其他类似管线的物体。
进一步地,第一扳动部23的一端与弹性部22的所述另一端连接,第一扳动部23的另一端由第一扳动部23的一端朝远离固定部11的方向延伸而成,除了便于对第一扳动部23扳动外,第一扳动部23还起到为线束200导向的作用。另外,第一扳动部23还可以设置在弹性部22的其他便于操作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20上开设有多个槽体25。具体地,连接部21上开设有用于减重的槽体,弹性部22上开设的槽体既起到减重的作用,又起到便于弹性部22变形的作用。另外,也可以在夹持件20上开设多个长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0包括固定部11和夹持部12,固定部11的一端与连接部21的一端,固定部11的另一端远离连接部21且与夹持部12的一端连接,固定部11与夹持部12之间设有一定夹角,夹持部12上设有朝向连接部21的弯折区121,连接部21、固定部11和夹持部12安装在固定架300上,通过弯折区121抵在固定架300上,从而实现管线束固定夹100的固定。
进一步地,固定件10还包括第二扳动部13,第二扳动部13连接在夹持部12的另一端且沿着弯折区121的方向设置,通过扳动第二扳动部12使夹持部12远离固定架300或连接部21,从而解除管线束固定夹100与固定架300的固定关系或将管线束固定夹100夹持在固定架30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夹持部12包括夹持刺122,夹持刺122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扳动部13上,夹持刺122的另一端由夹持刺122的一端朝向连接部21延伸而成,夹持刺122的偏向连接部21的角度大于弯折区121向连接部弯折的角度,以保证夹持刺122先抵在固定架300上,实现双重夹持的作用。弯折区121也具有弹性作用,扳动第二扳动部12时,第二扳动部12沿着弯折区121翘起或落下,以满足夹持刺122对固定架300夹持或解除夹持的需求。
进一步地,夹持刺122为多个,多个夹持刺122抵在固定架300上以保证管线束固定夹100与固定架300连接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多个夹持刺122均匀布置在弯折区121的两侧,以保证管线束固定夹100受力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管线束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和与所述固定件连接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连接部、弹性部和第一扳动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固定件,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部形成环形夹持结构,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线束入口,所述第一扳动部与所述弹性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束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扳动部的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扳动部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一扳动部的所述一端朝远离所述固定件的方向延伸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束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上开设有槽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线束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束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部和夹持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端,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远离所述连接部且与所述夹持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夹持部上设有朝向所述连接部的弯折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线束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二扳动部,所述第二扳动部连接在所述夹持部的另一端且沿着所述弯折区的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线束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刺,所述夹持刺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扳动部上,所述夹持刺的另一端由所述夹持刺的所述一端朝向所述连接部延伸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线束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刺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线束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持刺均匀布置在所述弯折区的两侧。
CN201922127569.5U 2019-11-29 2019-11-29 管线束固定夹 Active CN211821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7569.5U CN211821032U (zh) 2019-11-29 2019-11-29 管线束固定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7569.5U CN211821032U (zh) 2019-11-29 2019-11-29 管线束固定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1032U true CN211821032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30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27569.5U Active CN211821032U (zh) 2019-11-29 2019-11-29 管线束固定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10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59682B2 (en) Device for holding at least one longitudinal element, of the wiring harness or tube type, on a support
US8840071B2 (en) Cable support and method
RU2539279C1 (ru)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для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й подачи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к 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ему устройству и подающий рукав для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US7294789B1 (en) Retainer with band clip and cable holder
US6508442B1 (en) Mounting clamp for a tubular part
US7992829B1 (en) Pipe and conduit clamp for strut
US20220243842A1 (en) Multi-conduit flexible retention mechanism
US20120112017A1 (en) Self-centering cable strap
CN211821032U (zh) 管线束固定夹
US20240068269A1 (en) Wire strand attachment clip
US7276666B2 (en) Fastener for electrical conduits and tubes
US20170110039A1 (en) No flip flag clip
CN212377042U (zh) 夹式管套结构
JP2009118562A (ja) ケーブル固定具及びケーブル固定構造
US9379530B2 (en) Grommet with spreader mounting feature
CN209130302U (zh) 一种支吊架管夹
KR101169933B1 (ko) 케이블 안내유닛
KR200223916Y1 (ko) 케이블 고정용 클램프
KR20090077397A (ko) 와이어 하네스 고정용 클립
US20150102180A1 (en) Post Support
CN211649298U (zh) 多功能管道支架
CN214197563U (zh) 一种车用管夹及汽车
CN210007296U (zh) 一种电缆桥架卡圈
CN216813138U (zh) 管夹及车辆
CN214472440U (zh) 一种塑料管抗弯检测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