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6402U - 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16402U CN211816402U CN201921986564.1U CN201921986564U CN211816402U CN 211816402 U CN211816402 U CN 211816402U CN 201921986564 U CN201921986564 U CN 201921986564U CN 211816402 U CN211816402 U CN 2118164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plate
- pressure
- mounting surface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基体框的外壁具有上安装面、左安装面和右安装面,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还包括有上承压框,左承压框和右承压框,上承压框包括上承压板和上支板,左承压框包括左承压板和左支板,右承压框包括右承压板和右支板,上承压板与上安装面之间形成上承压腔,上支板位于上承压腔内且连接上承压板和上安装面,左承压板与左安装面之间形成左承压腔,左支板位于左承压腔内且连接左承压板和左安装面,右承压板与右安装面之间形成右承压腔,右支板位于右承压腔内且连接右承压板和右安装面,这种地下综合管廊能够兼顾地下综合管廊的刚度和经济成本,在经济成本较小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综合管廊,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便于工程管线的建设、检修和监测等。如图1所示,现有的地下综合管廊多采用截面为矩形的设计方式,这种截面结构的管廊刚度较低,当承受周围较大的填土压力时,如图2所示,管廊的侧壁会产生较大的失稳形变,影响管廊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若单纯采用增加管廊侧壁厚度的方式,在大幅度提高用料的情况下刚度提升的程度仍然有限,即刚度提升不够的同时,经济性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其能够兼顾地下综合管廊的刚度和经济成本,在经济成本较小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刚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包括基体框,基体框的纵截面呈矩形状,基体框的外壁具有上安装面、左安装面和右安装面,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还包括有上承压框,左承压框和右承压框,上承压框包括上承压板和上支板,左承压框包括左承压板和左支板,右承压框包括右承压板和右支板,上承压板与上安装面之间形成上承压腔,上支板位于上承压腔内且连接上承压板和上安装面,左承压板与左安装面之间形成左承压腔,左支板位于左承压腔内且连接左承压板和左安装面,右承压板与右安装面之间形成右承压腔,右支板位于右承压腔内且连接右承压板和右安装面。
作为优选,上承压腔呈梯形状,上支板由上安装面向上垂直延伸至上承压板,左承压腔和右承压腔均呈三角形状,左支板由左安装面的下侧向上倾斜延伸至左承压板的中上部,右支板由右安装面的下侧向上倾斜延伸至右承压板的中上部。
作为优选,上承压板包括顶板和两个斜板,两个斜板分别连接顶板和上安装面,上支板有两个,两个上支板的顶部分别连接于斜板与顶板的连接处。
作为优选,左承压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左上板和左下板,左上板向下倾斜延伸至左安装面的中下部,左支板的顶部连接于左上板,右承压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右上板和右下板,右上板向下倾斜延伸至右安装面的中下部,右支板的顶部连接于右上板。
作为优选,上承压腔、左承压腔和右承压腔均呈梯形状,上支板由上安装面向上倾斜延伸至上承压板,左支板由左安装面倾斜延伸至左承压板,右支板由右安装面倾斜延伸至右承压板。
作为优选,上支板有两个,两个上支板分别由上安装面中部向上倾斜延伸至上承压板的左右两侧,左支板有两个,两个左支板分别由左安装面中部向左倾斜延伸至左承压板的上下两侧,右支板有两个,两个右支板由右安装面中部向右倾斜延伸至右承压板的上下两侧。
作为优选,两个上支板将上承压腔分隔成三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两个左支板将左承压腔分隔成三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两个右支板将右承压腔分隔成三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
作为优选,左承压板、上承压板和右承压板由左至右依次连接成弧形板,左支板有多根,多根左支板将左承压腔分隔成多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上支板有多根,多根上支板将上承压腔分隔成多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右支板有多根,多根右支板将右承压腔分隔成多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基体框的外壁具有上安装面、左安装面和右安装面,还包括有上承压框,左承压框和右承压框,上承压框包括上承压板和上支板,左承压框包括左承压板和左支板,右承压框包括右承压板和右支板,上承压板与上安装面之间形成上承压腔,上支板位于上承压腔内,左承压板与左安装面之间形成左承压腔,左支板位于左承压腔内,右承压板与右安装面之间形成右承压腔,右支板位于右承压腔内。上承压框,左承压框和右承压框的设置直接增加了管廊上方、左方和右方的支撑部件,避免了管廊侧壁单一支撑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增加了上承压板、左承压板和右承压板,将管廊侧壁的单一支撑变成了管廊侧壁和各个承压板双重支撑,再辅助以上支板、左支板和右支板的支撑作用,直接增强了管廊刚度;由于上承压腔,左承压腔和右承压腔均为空腔结构,所以在提高相同的管廊侧壁刚度的情况下,相比直接加厚管廊侧壁的方式,空腔结构可以节约材料,减少经济成本;上承压腔,左承压腔和右承压腔中分别加上支板、左支板和右支板,上支板、左支板和右支板具有承压和传力作用,减小了上承压板、左承压板和右承压板跨中的最大弯矩变形,防止失稳形变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地下综合管廊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地下综合管廊承受填土压力时上安装面、左安装面和右安装面产生较大形变的截面示意图,虚线为上安装面、左安装面和右安装面未产生形变时所在的位置;
图3为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包括基体框1,所述基体框1的纵截面呈矩形状,基体框1的外壁具有上安装面11、左安装面12和右安装面13。
现有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通常采用矩形截面,如图1所示。由于管廊上方,左方和右方所在的外侧壁需承受来自周围填土的压力,管廊的外侧壁会产生形变,如图2所示,外侧壁形变到达一定的限度后将对管廊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若要降低管廊的受力变形,通常做法是采用加大截面厚度的设计方式,以提高管廊侧壁的刚度。然而,截面厚度增加在提高材料成本的同时,对于管廊侧壁刚度提升的效果也不够显著,即在经济成本和使用效果上均有待改进。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上承压框2,左承压框3和右承压框4,所述上承压框2包括上承压板21和上支板22,所述左承压框3包括左承压板31和左支板32,所述右承压框4包括右承压板41和右支板42,所述上承压板21与上安装面11之间形成上承压腔2a,上支板22位于上承压腔2a内且连接上承压板21和上安装面11,所述左承压板31与左安装面12之间形成左承压腔3a,左支板32位于左承压腔3a内且连接左承压板31和左安装面12,所述右承压板41与右安装面13之间形成右承压腔4a,右支板42位于右承压腔4a内且连接右承压板41和右安装面13。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上承压框2,左承压框3和右承压框4承受来自周围填土的压力,避免了管廊由于单片侧壁直接接触填土,因厚度不够和跨度过大从而产生失稳形变,又由于上承压框2,左承压框3和右承压框4具有空腔结构,经济成本较低。理由如下:首先,上承压框2,左承压框3和右承压框4的设置直接增加了管廊上方、左方和右方的支撑部件,避免了管廊侧壁单一支撑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增加了上承压板21、左承压板31和右承压板41,将管廊侧壁的单一支撑变成了管廊侧壁和各个承压板双重支撑,再辅助以上支板22、左支板32和右支板42的支撑作用,直接增强了管廊刚度;其次,由于上承压腔2a,左承压腔3a和右承压腔4a均为空腔结构,所以在提高相同的管廊侧壁刚度的情况下,相比直接加厚管廊侧壁的方式,空腔结构可以节约材料,减少经济成本;最后,上承压腔2a,左承压腔3a和右承压腔4a中分别加上支板22、左支板32和右支板42,上支板22、左支板32和右支板42具有承压和传力作用,减小了上承压板21、左承压板31和右承压板41跨中的最大弯矩变形,防止失稳形变现象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上承压腔2a呈梯形状,上支板22由上安装面11向上垂直延伸至上承压板21,所述左承压腔3a和右承压腔4a均呈三角形状,左支板32由左安装面12的下侧向上倾斜延伸至左承压板31的中上部,右支板42由右安装面13的下侧向上倾斜延伸至右承压板41的中上部。上承压板21包括顶板211和两个腰板212,两个腰板212分别连接顶板211和上安装面11,上支板22有两个,两个上支板22的顶部分别连接于腰板212与顶板211的连接处。
由于上承压腔2a呈梯形状,所以上承压板21的上底位置直接承受压力,承受的压力可以传递至上承压板21两侧的腰部,使得上承压板21对来自上方的压力进行有效支撑,两个上支板22的设置同样对上承压板21起到了有效支撑,而且有效减少了上承压板21跨中的最大弯矩变形,防止产生变形失稳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左承压板31包括相互连接的左上板311和左下板312,所述左上板311向下倾斜延伸至左安装面12的中下部,所述左支板32的顶部连接于左上板311,所述右承压板41包括相互连接的右上板411和右下板412,所述右上板411向下倾斜延伸至右安装面13的中下部,所述右支板42的顶部连接于右上板411。
左承压框3和右承压框4采用三角形结构,一方面使其刚度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对于来自左方的填土压力,在左承压框3中,主要由左上板311承受来自填土的压力,左下板312承受的来自填土的压力大大减小,左上板311的压力大部分被分解至垂直向下的方向,左下板312和左支板32对左上板311的压力进行分力传递,刚度很好,这样的话左方的填土压力对左安装面12的压力很小,防止产生变形失稳现象,大大增强了支撑刚度。同样地,对于来自右方的填土压力,右承压框4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承压腔2a、左承压腔3a和右承压腔4a均呈梯形状,上支板22由上安装面11向上倾斜延伸至上承压板21,左支板32由左安装面12倾斜延伸至左承压板31,右支板42由右安装面13倾斜延伸至右承压板41。
在本实施例中,上支板22有两个,两个上支板22分别由上安装面11中部向上倾斜延伸至上承压板21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支板32有两个,两个左支板32分别由左安装面12中部向左倾斜延伸至左承压板31的上下两侧,所述右支板42有两个,两个右支板42由右安装面13中部向右倾斜延伸至右承压板41的上下两侧。
本实施例中,上承压框2,左承压框3和右承压框4的设置直接增加将管廊侧壁的单一支撑变成了管廊侧壁和各个承压板双重支撑,再辅助以上支板22、左支板32和右支板42的支撑作用,直接增强了管廊刚度;上承压腔2a,左承压腔3a和右承压腔4a均为空腔结构,节约材料,减少经济成本;上支板22、左支板32和右支板42具有承压和传力作用,减小了上承压板21、左承压板31和右承压板41跨中的最大弯矩变形。相比于实施例一,两个上支板22以倾斜的方式延伸至上承压板21的左右两侧,这样的话,两个支板在垂直方向对上承压板21的支承力较小,其对上承压板21跨中的最大弯矩变形减少得较小。另外,实施例二中左承压框3由于采用梯形状,相比于实施例一,左承压板31的底边以及腰位置均受到了来自填土的压力,这些压力会较多地被传递到管廊的左安装面12。
另一方面,实施例二的用料会较多。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上支板22将所述上承压腔2a分隔成三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两个左支板32将所述左承压腔3a分隔成三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两个右支板42将所述右承压腔4a分隔成三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采用三角形结构使得刚度大大增强。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左承压板31、上承压板21和右承压板41由左至右依次连接成弧形板,所述左支板32有多根,多根左支板32将左承压腔3a分隔成多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所述上支板22有多根,多根上支板22将上承压腔2a分隔成多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所述右支板42有多根,多根右支板42将右承压腔4a分隔成多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
本实施例中,上承压框2,左承压框3和右承压框4的设置直接增加将管廊侧壁的单一支撑变成了管廊侧壁和各个承压板双重支撑,再辅助以上支板22、左支板32和右支板42的支撑作用,直接增强了管廊刚度;上承压腔2a,左承压腔3a和右承压腔4a均为空腔结构,节约材料,减少经济成本;上支板22、左支板32和右支板42具有承压和传力作用,减小了上承压板21、左承压板31和右承压板41跨中的最大弯矩变形。由于上支板22、左支板32和右支板42分别将上承压腔2a,左承压腔3a和右承压腔4a分隔成多个三角形状的腔体,这种三角形结构使得刚度大大增强。另外,相比于实施例一,由于左承压板31、上承压板21和右承压板41由左至右依次连接成弧形板,弧形板的预制成本相对较高、弧形板的精度要求也较高,所以相比于实施例一,经济性会较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包括基体框,所述基体框的纵截面呈矩形状,基体框的外壁具有上安装面、左安装面和右安装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还包括有上承压框,左承压框和右承压框,所述上承压框包括上承压板和上支板,所述左承压框包括左承压板和左支板,所述右承压框包括右承压板和右支板,所述上承压板与上安装面之间形成上承压腔,上支板位于上承压腔内且连接上承压板和上安装面,所述左承压板与左安装面之间形成左承压腔,左支板位于左承压腔内且连接左承压板和左安装面,所述右承压板与右安装面之间形成右承压腔,右支板位于右承压腔内且连接右承压板和右安装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压腔呈梯形状,上支板由上安装面向上垂直延伸至上承压板,所述左承压腔和右承压腔均呈三角形状,左支板由左安装面的下侧向上倾斜延伸至左承压板的中上部,右支板由右安装面的下侧向上倾斜延伸至右承压板的中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压板包括顶板和两个斜板,两个斜板分别连接顶板和上安装面,上支板有两个,两个上支板的顶部分别连接于斜板与顶板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承压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左上板和左下板,所述左上板向下倾斜延伸至左安装面的中下部,所述左支板的顶部连接于左上板,所述右承压板包括相互连接的右上板和右下板,所述右上板向下倾斜延伸至右安装面的中下部,所述右支板的顶部连接于右上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压腔、左承压腔和右承压腔均呈梯形状,上支板由上安装面向上倾斜延伸至上承压板,左支板由左安装面倾斜延伸至左承压板,右支板由右安装面倾斜延伸至右承压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板有两个,两个上支板分别由上安装面中部向上倾斜延伸至上承压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支板有两个,两个左支板分别由左安装面中部向左倾斜延伸至左承压板的上下两侧,所述右支板有两个,两个右支板由右安装面中部向右倾斜延伸至右承压板的上下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两个上支板将所述上承压腔分隔成三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两个左支板将所述左承压腔分隔成三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两个右支板将所述右承压腔分隔成三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承压板、上承压板和右承压板由左至右依次连接成弧形板,所述左支板有多根,多根左支板将左承压腔分隔成多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所述上支板有多根,多根上支板将上承压腔分隔成多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所述右支板有多根,多根右支板将右承压腔分隔成多个纵截面成三角形的腔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86564.1U CN211816402U (zh) | 2019-11-18 | 2019-11-18 | 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86564.1U CN211816402U (zh) | 2019-11-18 | 2019-11-18 | 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16402U true CN211816402U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3027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986564.1U Active CN211816402U (zh) | 2019-11-18 | 2019-11-18 | 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164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05066A (zh) * | 2019-11-18 | 2020-02-18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 |
-
2019
- 2019-11-18 CN CN201921986564.1U patent/CN21181640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05066A (zh) * | 2019-11-18 | 2020-02-18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16195B (zh) | 栅格型托板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 |
CN211816402U (zh) | 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 | |
CN110805066A (zh) | 一种具有承压结构的地下综合管廊 | |
CN205605223U (zh) | 一种预制管节液压式组合钢模板 | |
CN210767411U (zh) | 一种蓄水陶土板幕墙梁柱装饰结构 | |
CN217866318U (zh) | 一种可增强抗拉强度的传送带 | |
CN210565487U (zh) | 一种转向散热器支架 | |
CN213062121U (zh) | 一种便于施工且防水的地下室外墙伸缩缝构造 | |
CN209636621U (zh) | 一种有效调节贝雷片钢桥的平衡梁 | |
CN203613652U (zh) | 一种侧板加强型蜂窝式h型钢梁框架节点构件 | |
CN218268507U (zh) | 一种基于热轧技术的高强度六角棒 | |
CN207944328U (zh) | 预制拼装墩柱的水平拼接缝灌浆排气构造 | |
CN207362673U (zh) | 一种无支座单肢薄壁墩连续刚构桥 | |
CN217022796U (zh) | 一种t排组合角钢的纵骨结构 | |
CN219313652U (zh) | 一种具有防弯折变形的型材货架 | |
CN219583691U (zh) | 一种高强度的铝材结构 | |
CN210887778U (zh) | 一种组合式钢结构柱 | |
CN219261033U (zh) | 一种基坑支护梁 | |
CN221053701U (zh) | 一种隧道衬砌加固结构 | |
CN221779016U (zh) | 一种用于混凝土柱子加固的新型背楞 | |
CN211621607U (zh) | 预应力桁架型钢支撑中的横向连接件 | |
CN218117413U (zh) | 一种耐腐蚀高强度的水泥拉盘 | |
CN217379505U (zh) | 一种钢结构建筑墙体 | |
CN218091200U (zh) | 一种成套增强水箅盖 | |
CN218203865U (zh) | 一种新型桥梁伸缩缝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