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3687U - 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13687U CN211813687U CN201922244689.3U CN201922244689U CN211813687U CN 211813687 U CN211813687 U CN 211813687U CN 201922244689 U CN201922244689 U CN 201922244689U CN 211813687 U CN211813687 U CN 2118136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layer
- wetland
- water
- sewage trea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整体结构分为上、下层;下层包括用于净化污水的净化主体、净化主体上游接通的污水池和下游接通的净水池。净化主体由上至下依次为中心隔离层和多孔过滤基础,中心隔离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根系延伸至多孔过滤基础中;中心隔离层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的净水池的上表面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并且在中心隔离层上方设置有湿地。该发明具有占地面积小、总磷、总氮稳定达标、终端维护容易、检修方便、绿化环境等诸多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多,工农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工农业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污水也在日益增加。为了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更美好的环境,提高污水的治理效果成为了亟需处理的问题。
目前污水处理系统大多数是通过微生物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对于重金属、总氮和总磷去除能力有限;污水处理系统的臭味大,处理环境脏乱差。近年来我国的环保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要求排入河道的污水至少达到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有些地区甚至要求达到Ⅳ类标准。
目前的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着诸多弊病:
1、污水处理后,排水溶解氧含量低,水中的营养物质少,生化效果差,不利于生化降解水中的有机物。
2、投资成本高,运行成本高,管理运营复杂,管理人员多。
3、污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
4、污水处理后的总氮、总磷不达标。
5、污水处理装置运行过程对周边环境有很大破坏。
6、污水处理填料不均匀的填放使得水流不均匀,随着装置运行时间的增加造成填料板结,使得污水处理效果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诸多弊病,从而提出一种得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其具有占地面积小、总磷、总氮稳定达标、终端维护容易、检修方便、绿化环境等诸多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整体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包括用于净化污水的净化主体,自净化主体的一端引入污水水流,净化主体内水流方向为沿着净化主体的长方向横向流动;所述的净化主体由上至下依次为中心隔离层和多孔过滤基础;整体结构的上层包括所述的位于中心隔离层上方的湿地,中心隔离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根系延伸至多孔过滤基础中。
进一步的,中心隔离层上方设置有湿地,所述的水生植物生长在湿地内,净化主体滤出的净水引入至所述的湿地中。
进一步的,整体结构的下层还包括所述净化主体上游接通的污水池和净化主体下游接通的净水池;位于净化主体内通入有为所述的净化主体内的污水提供溶解氧的曝气装置和防止堵塞的反冲洗装置。进一步的,污水池包括依次串联的调节池和布水池、布水池通过穿孔墙与净化主体入水端联通。
进一步的,净水池包括依次排布的集水池、清水池、沉淀池,所述的集水池通过穿孔墙与净化主体的出水端联通。
进一步的,净水池中设置提升泵,提升泵上连接有提升管路,提升管路与所述的湿地接通,提升泵将净化主体滤出的净水引入至所述的湿地中。
进一步的,集水池中设置提升泵,提升泵上连接有提升管路,提升管路与所述的湿地接通,提升泵将净化主体滤出的净水引入至所述的湿地中。
进一步的,中心隔离层上方设置多介质填料层,位于多介质填料层上方为湿地,所述的提升管路的出水口延伸至多介质填料层内;所述的湿地上方接通用于取上清液的溢出管,溢出管与清水池接通。
进一步的,多孔过滤基础由下至上依次为砂石层、鹅卵石层、多介质填料层及砂石层。
进一步的,中心隔离层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的净水池的上表面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所得出的有益效果在于:
1、微污染水经过湿地,大幅提高了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水中的生态系统增加了水中的营养成分,使有机物更容易降解,减少了曝气装置的数量,大幅节省了运行费用。
2、多孔过滤基础形成了兼氧和厌氧的环境,大幅提高了水中有机物的去处率。
3、多孔过滤基础中填装的多介质填料,能够很好的去除污染水中的COD、氨氮和磷等污染物。
4、植物庞大的根系代替了人工弹性立体填料,植物根系附着的菌群达到了3000多种,比人工立体填料的菌群数量提高了3倍以上,根系膜内微生物产生的多聚糖能有效吸附水中悬浮物;植物的根系寿命可达上百年,而人工立体填料使用寿命为3-5年,节省了更换填料的花费。同时,植物的树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树茎传送到根系,从而使根系周围形成了好氧的区域,大幅度提升了污水处理效果。
5、下层的多孔过滤基础深度为300mm-10000mm,对于生活污水处理的曝气系统可分为1-10层。大幅节省动力消耗节约运营成本。湿地的多介质填料,进一步降低了水中的悬浮物;湿地包括水生的动植物,如田螺、河虾、螃蟹、泥鳅及各种鱼类,是为了去除上层填料中的污泥,控制各种植物的生长从而达到平衡的动植物生态系统,从而减少人工成本。
6、多孔过滤基础、清水池及沉淀池采用挖槽铺土工膜,大大降低了投资费用。
7、在多孔过滤基础增加了反冲洗装置,反冲洗设置横向n个单元、纵向m个单元分别进行反冲洗,这样大大降低了污泥沉淀池的占地面积并且可以防止填料板结和污泥堵塞。
8、污水处理系统的所有电气部件通过PLC程序控制,操作界面实现自主设定;提供多种终端选择,满足互联网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面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图。
图中:1是调节池、2是布水池、3是穿孔墙、4是多孔过滤基础、5是集水池、6是清水池、7是沉淀池、8是多介质填料、9是水生植物植物、10是中心隔离层、11是提升泵、12是提升泵、13是反冲泵、14是曝气装置、15是反冲洗装置、16是砂石层、17是鹅卵石层、18是多介质填料层、19是砂石层、20是穿孔墙、21是曝气管路、22是溶解氧仪、23是反冲管路、24是收集管路、25是水生动物。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整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包括污水池、净化污水的净化主体、净水池。净化主体由上至下依次为中心隔离层10和多孔过滤基础4,上层包括所述的位于中心隔离层10上方的湿地,中心隔离层10上种植有水生植物9,水生植物9根系延伸至多孔过滤基础4中。水流自污水池流入经净化主体和湿地到达净水池的清水池6中。
上述水生植物9,具体为亲水木本植物,例如竹柳、中山杉,还包括挺水草本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例如美人蕉、浮萍、菖蒲、睡莲、金鱼藻、苦草。
中心隔离层10上方设置有湿地,水生植物生长在湿地内,湿地底部设有多介质填料8。湿地还包括能在水生动物25,具体如田螺、河虾、螃蟹、泥鳅及各种鱼类等。
污水池包括依次串联的调水池1和布水池2,调水池1通过提升泵11将水提升至布水池2。布水池通过穿孔墙3与净化主体的入水端连接。净水池包括依次排布的集水池5、清水池6、和沉淀池7,净化主体出水端通过穿孔墙20与集水池5相连接。在集水池5中设有提升泵12,提升泵12连接有提升管路,提升管路与湿地底部的多介质填料8处接通,提升泵12将净化主体滤出的净水在集水池5中引入至湿地底部的多介质填料8,经过湿地的生态系统,经湿地上方的收集管路24将上清液收集到清水池6。
多孔过滤基础由下至上依次为砂石层19、鹅卵石层17、多介质填料层18及砂石层19。
多介质填料包括多孔火山岩、沸石、烧结改性碳酸镁矿石、铝矿石、钢渣等;对难降解的污水采用多介质球形填料。
在多孔过滤基础4中,用植物庞大的根系代替了人工弹性立体填料。植物根系附着的菌群达到了3000多种,比人工立体的菌群数量提高了3倍以上,植物的根系寿命可达上百年。
清水池6中设置反冲泵13,多孔过滤基础设置有均匀排布的曝气装置14和反冲洗装置15,反冲洗采用单元反冲洗,单元管路收集,反冲洗时,启动反冲泵13将清水池的清水通过反冲管路23分别进行单元反冲,反冲出水通过收集管路24收集到沉淀池7。沉淀池的污泥经吸泥车吸走。
启动风机通过曝气装置14对多孔过滤基础4进行曝气,根据溶解氧仪22的数值来调节风机供风量的大小。
水流的具体流动方向:水流自污水池的调水池1通过提升泵11将水提升至布水池2,水流通过布水池2的作用,水流均匀穿过穿孔墙3到达多孔过滤基础4中;经过过滤水流再次穿过穿孔墙20进入净水池的集水池5中;集水池5中的提升泵12将水流引入上层湿地的多介质填料8,由于湿地的作用,将微污染的水进一步净化,取上层清液通过溢出管排入清水池6。
本实用新型能够周围不同的环境,设计小型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匹配,同时也为整体环境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Claims (10)
1.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整体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包括用于净化污水的净化主体,自净化主体的一端引入污水水流,净化主体内水流方向为沿着净化主体的长方向横向流动;所述的净化主体由上至下依次为中心隔离层和多孔过滤基础;整体结构的上层包括所述的位于中心隔离层上方的湿地,中心隔离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根系延伸至多孔过滤基础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隔离层上方设置有湿地,所述的水生植物生长在湿地内,净化主体滤出的净水引入至所述的湿地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体结构的下层还包括所述净化主体上游接通的污水池和净化主体下游接通的净水池;位于净化主体内通入有为所述的净化主体内的污水提供溶解氧的曝气装置和防止堵塞的反冲洗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池包括依次串联的调节池和布水池、布水池通过穿孔墙与净化主体入水端联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水池包括依次排布的集水池、清水池、沉淀池,所述的集水池通过穿孔墙与净化主体出水端联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净水池中设置提升泵,提升泵上连接有提升管路,提升管路与所述的湿地接通,提升泵将净化主体滤出的净水引入至所述的湿地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集水池中设置提升泵,提升泵上连接有提升管路,提升管路与所述的湿地接通,提升泵将净化主体滤出的净水引入至所述的湿地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地底部设置多介质填料层,提升管路的出水口延伸至多介质填料层内;所述的湿地上方接通用于取上清液的溢出管,溢出管与清水池接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过滤基础由下至上依次为砂石层、鹅卵石层、多介质填料层及砂石层。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隔离层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净水池和所述污水池的上表面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44689.3U CN211813687U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44689.3U CN211813687U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13687U true CN211813687U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3139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44689.3U Active CN211813687U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1368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90392A (zh) * | 2019-12-13 | 2020-02-14 | 赵鸿奕 | 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 |
-
2019
- 2019-12-13 CN CN201922244689.3U patent/CN21181368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90392A (zh) * | 2019-12-13 | 2020-02-14 | 赵鸿奕 | 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90353B (zh) | 一种大容积立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 |
CN201587886U (zh) | 一种复合式mbr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 |
CN101913696B (zh) | 一种河道沟渠水质生物强化装置及其应用 | |
CN101863587A (zh) | 生物质有机废水净化回收利用工艺 | |
CN203768124U (zh) |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 |
CN108128967A (zh) | 一种河道水体异位综合高效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3708671A (zh) | 一种多介质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
CN212198931U (zh) | 一种流水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装置 | |
CN106007181A (zh) | 一种潮汐混合流人工湿地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209759238U (zh) | 一种采用组合工艺净化湖泊水的系统 | |
CN205892991U (zh) | 一种生物生态水处理装置 | |
CN204661512U (zh) | 一种农村污水微动力生态处理系统 | |
CN211813687U (zh) | 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6447733U (zh) |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 |
CN100584773C (zh) | 分散式污水及污泥生化处理系统 | |
CN110122398B (zh) | 一种易位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 | |
CN219156677U (zh) | 一种高效过滤循环回流接触氧化塘 | |
CN206799250U (zh) | 奥贝尔氧化沟与生态浮床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0790392A (zh) | 一种叠加式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2403874U (zh) | 一种生态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1362418B (zh) | 一种交替运行潜表流复合人工湿地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1343115B (zh) | 一种兼具增氧和反冲洗功能的无动力生物滤池净水系统 | |
CN100506707C (zh) | 可控生物膜景观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及技术 | |
CN109592791B (zh) | 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202346821U (zh) | 一种大孔滤料曝气生物滤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