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13081U - 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13081U
CN211813081U CN201922261612.7U CN201922261612U CN211813081U CN 211813081 U CN211813081 U CN 211813081U CN 201922261612 U CN201922261612 U CN 201922261612U CN 211813081 U CN211813081 U CN 211813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
bridge crane
pressure air
pressure
air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16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建新
任兆成
李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22616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13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13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13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包括:高压空气软管,高压空气软管设于所述厂房内,高压空气软管被构造成可沿桥式起重机的移动方向伸缩,高压空气软管的一端适于连接高压空气源,高压空气软管的另一端通过减压阀组与司机室相连以朝向司机室内送风。本实用新型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可以在桥式起重机工作过程中,通过高压空气软管的伸缩保证移动的司机室与高压空气源始终相连,从而可以不间断地为司机室输送室外新鲜空气,从而维持司机室内微正压,阻绝厂房内含尘、酸雾、恶臭气体、有毒气体或其它高污染气体侵入司机室,进而改善司机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保证司机室内工作人员的健康。

Description

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厂房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尘、酸雾、恶臭气体、有毒气体或其它高污染气体环境下厂房内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桥式起重机广泛用于冶金、煤炭、危废等多个行业物料、设备转运吊装等工作场所。桥式起重机现场工作环境多有含尘、酸雾、恶臭气体、有毒气体或其它高污染气体,桥式起重机司机室在车间上方,司机室工作人员工作环境恶劣,影响司机室桥式起重机司机的人身健康。向司机室送入新鲜空气一方面能够确保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内微正压,避免污染空气进入司机室内;另一方面送入新鲜空气也能够给司机创造安全环保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人健康。
由于桥式起重机在工作时处于水平移动状态,司机室随桥式起重机也处于水平移动状态,因此难以将室外新鲜空气送至司机室。多数工作现场中仅为司机室工作人员配备防护面罩,用以在末端防尘或防护有害气体侵入人体。这种方式既影响工作人员的舒适度,也容易出现防护措施的失效,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所述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可以在桥式起重机工作过程中,通过高压空气软管的伸缩保证移动的司机室与高压空气源始终相连,从而可以不间断地为司机室输送室外新鲜空气,从而维持司机室内微正压,阻绝厂房内含尘、酸雾、恶臭气体、有毒气体或其它高污染气体侵入司机室,进而改善司机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保证司机室内工作人员的健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所述桥式起重机可移动地设于厂房内,所述桥式起重机上设置所述司机室,所述送新风系统包括:用于输送高压空气的高压空气软管,所述高压空气软管设于所述厂房内,所述高压空气软管被构造成可沿所述桥式起重机的移动方向伸缩,所述高压空气软管的一端适于连接高压空气源,所述高压空气软管的另一端通过减压阀组与所述司机室相连以朝向所述司机室内送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可以在桥式起重机工作过程中,通过高压空气软管的伸缩保证移动的司机室与高压空气源始终相连,从而可以不间断地为司机室输送室外新鲜空气,从而维持司机室内微正压,阻绝厂房内含尘、酸雾、恶臭气体、有毒气体或其它高污染气体侵入司机室,进而改善司机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保证司机室内工作人员的健康。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厂房内设有沿所述桥式起重机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有多个滑车组件,多个所述滑车组件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所述高压空气软管具有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高压空气软管的长度方向顺次间隔开设置,多个所述连接部与多个所述滑车组件一一对应相连,所述滑车组件随着所述桥式起重机的移动而在所述滑轨上滑动以带动所述高压空气软管伸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高压空气软管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由此使得送新风系统整体结构规整、美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车组件包括:车架;至少一对彼此相对的车轮,所述车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车轮滚动支撑于所述滑轨上;悬挂件,所述悬挂件悬挂于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悬挂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悬挂件上设有卡槽,所述连接部卡设于所述卡槽内。由此实现连接部与悬挂件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高压空气软管与滑车组件之间的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槽形成为弧状。由此使得高压空气软管的伸缩更加光滑,从而可以很好地保护高压空气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还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设于所述高压空气源和所述高压空气软管之间。储气罐可以用于气源的稳压、除湿,通过设置储气罐可以确保高压空气稳定输出至高压空气软管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还包括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设于所述高压空气源和所述高压空气软管之间。通过设置空气过滤装置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有毒、污染性气体等,从而可以确保送风满足人员呼吸空气品质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高压空气源和所述高压空气软管之间设有串联的第一压力表和第一控制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减压阀组包括彼此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依次串联的第二压力表、第二控制阀、减压阀、第三控制阀和安全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高压空气软管和减压阀组之间设置第五控制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减压阀组和所述所述司机室之间设有消声器。由此可以先对新风进行消音后再通入司机室,从而可以降低司机室内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减压阀组和所述所述司机室之间设有变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在厂房内的设备平面图;
图3是图2中A-A剖面图;
图4是图2中B-B剖面图;
图5是图4中C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D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6中的E向视图。
附图标记:
送新风系统100;
高压空气储存净化系统1;第一连接管11;第一进风端111;第一出风端112;第六控制阀12;储气罐13;空气过滤装置14;第一压力表15;第一控制阀16;
高压空气送风管道系统2;高压空气软管21;连接部211;滑轨22;上翼缘221;下翼缘222;腹板223;滑车组件23;车架231;第一竖板2311;第二竖板2312;横板2313;车轮232;悬挂件233;连接件234;
送风管道末端处理系统3;第二连接管31;第二进风端311;第二出风端312;第五控制阀32;减压阀组33;第一支路331;第二压力表3311;第二控制阀3312;减压阀3313;第三控制阀3314;安全阀3315;第二支路332;第四控制阀3321;第三压力表34;第一变径装置35;第七控制阀36;消声器37;第二变径装置38;
桥式起重机200;司机室201;百叶风口2011;
厂房300;支撑立柱301;起重机滑轨30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桥式起重机200的司机室201的送新风系统100,其中,桥式起重机200可移动地设于厂房300内,桥式起重机200上设置司机室201,一般而言,参照图2和图4中所示,厂房300内设置有多个支撑立柱301,支撑立柱301上设置起重机滑轨3011,桥式起重机200滑动支撑在起重机滑轨3011上,桥式起重机200在工作过程中沿起重机滑轨3011滑动以实现在厂房300内的移动,工作人员在司机室201内操控桥式起重机200运转。
参考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桥式起重机200的司机室201的送新风系统100包括用于输送高压空气的高压空气软管21,高压空气软管21设于厂房300内,高压空气软管21被构造成可沿桥式起重机200的移动方向伸缩,高压空气软管21的一端适于连接高压空气源,高压空气软管21的另一端通过减压阀组33与司机室201相连以朝向司机室201内送风。
高压空气软管21用于输送高压空气(高压空气的压力范围为0.01MPa~1.2MPa),包含但不限于压缩空气。通过使高压空气软管21内输送高压空气进行送风,一方面能够克服送风管道(高压空气软管21)压力损失,确保司机室201送风,另一方面高压送风可以使送风管道(高压空气软管21)足够细以便于送风管道(高压空气软管21)可以伸缩以实现移动送风。可以理解地,通过使高压空气软管21被构造成可沿桥式起重机200的移动方向伸缩,可以在桥式起重机200工作过程中,通过高压空气软管21的伸缩保证移动的司机室201与高压空气源始终相连,从而可以不间断地为司机室201输送室外新鲜空气,从而维持司机室201内微正压,阻绝厂房300内含尘、酸雾、恶臭气体、有毒气体或其它高污染气体侵入司机室201,进而改善司机室201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保证司机室201内工作人员的健康。
高压空气源可以为厂区既有的压缩空气管网内的高压空气,也可以为单独为该送新风系统100配备的高压空气制造装置而产生的高压空气,例如高压空气制造装置可以为高压风机或空压机等,通过高压空气制造装置制造产生高压空气以作为高压空气源。可以理解地,当高压空气源为厂区既有的压缩空气管网内的高压空气时,高压空气软管21的一端适于与该压缩空气管网相连;当高压空气源为高压空气制造装置制造产生高压空气时,高压空气软管21的一端适于与该高压空气制造装置相连。
减压阀组33用于对高压空气软管21输送的高压新风进行减压、调节,以使新风的压力和风速等满足工作人员安全以及舒适等要求后再送入司机室20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桥式起重机200的司机室201的送新风系统100,可以在桥式起重机200工作过程中,通过高压空气软管21的伸缩保证移动的司机室201与高压空气源始终相连,从而可以不间断地为司机室201输送室外新鲜空气,从而维持司机室201内微正压,阻绝厂房300内含尘、酸雾、恶臭气体、有毒气体或其它高污染气体侵入司机室201,进而改善司机室201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保证司机室201内工作人员的健康。
可选地,高压空气软管21为高压空气PU软管,高压空气软管21的工作压力不小于1.0MPa。可以理解地,高压空气软管21的管径及耐压可根据实际高压空气的压力、流量及流速进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4以及图6-图7中所示,厂房300内设有沿桥式起重机20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滑轨22,滑轨22上滑动设有多个滑车组件23,多个滑车组件23沿滑轨22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高压空气软管21具有多个连接部211,多个连接部211沿高压空气软管21的长度方向顺次间隔开设置,多个连接部211与多个滑车组件23一一对应相连,滑车组件23随着桥式起重机200的移动而在滑轨22上滑动以带动高压空气软管21沿桥式起重机200的移动方向伸缩,高压空气软管21的伸缩过程稳定、可靠,并且顺畅。
进一步地,多个连接部211沿高压空气软管2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由此使得送新风系统100整体结构规整、美观。可选地,连接部211形成为高压空气软管21自身的部分管段。
可选地,如图6和图7中所示,滑车组件23包括车架231、至少一对彼此相对的车轮232和悬挂件233,车轮232可转动地设于车架231上,车轮232滚动支撑于滑轨22上,从而实现车架231可以沿滑轨22滑动。悬挂件233悬挂于车架231的底部,连接部211与悬挂件233相连,从而将高压空气软管21连接至车架231上。具体地,如图6和图7中所示,滑轨22为工字钢滑轨22,滑轨22包括在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上翼缘221、下翼缘222以及设于上翼缘221和下翼缘222之间的腹板223,上翼缘221与厂房300内的支撑立柱301相连(例如焊接连接、化学锚栓或螺纹连接等),每对车轮232中的两个车轮232相对设置,车轮232均滚动支撑在下翼缘222的内表面上,每对车轮232中的两个车轮232分别位于腹板223的两侧,车架231包括在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竖板2311和第二竖板2312,以及连接于第一竖板2311和第二竖板2312之间的横板2313,横板2313连接于第一竖板2311和第二竖板2312的下端,每对车轮232中的一个车轮232转动连接于第一竖板2311的内侧,另一个车轮232转动连接于第二竖板2312的内侧,悬挂件233通过连接件234(例如螺栓等)连接于横板2313上。可选地,滑车组件23包括沿滑轨22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多对车轮232,由此使得滑车组件23在滑轨22上的滑动更加平稳,如图7中所示,滑车组件23包括两对车轮232。
可选地,悬挂件233上设有卡槽,连接部211卡设于卡槽内,从而实现连接部211与悬挂件233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高压空气软管21与滑车组件23之间的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当然,本申请并不限于此,例如连接部211还可以通过粘结等方式连接于悬挂件233上。
进一步地,悬挂件233形成为弧状,卡槽形成为弧状,由此使得高压空气软管21的伸缩更加光滑,从而可以很好地保护高压空气软管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送新风系统100还包括储气罐13,储气罐13设于高压空气源和高压空气软管21之间,即高压空气先进入储气罐13,然后再由储气罐13中进入高压空气软管21内,储气罐13可以用于气源的稳压、除湿,通过设置储气罐13可以确保高压空气稳定输出至高压空气软管2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送新风系统100还包括空气过滤装置14,空气过滤装置14设于高压空气源和高压空气软管21之间,即高压空气通过空气过滤装置14进行过滤净化后再进入高压空气软管21内,通过设置空气过滤装置14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有毒、污染性气体等,从而可以确保送风满足人员呼吸空气品质要求。可选地,空气过滤装置14为压缩空气油水过滤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高压空气源和高压空气软管21之间设有串联的第一压力表15和第一控制阀16,第一控制阀16具有开闭以及调节开度的功能,第一压力表15可以测得即将通入高压空气软管21内的空气的压力,由此可以根据第一压力表15测得的压力来调节第一控制阀16的开度从而调节通入高压空气软管21内的空气的压力以使通入高压空气软管21内的空气的压力可以满足高压空气软管21的压力要求。另外,第一控制阀16具有开闭功能,从而通过第一控制阀16可以控制高压空气源与高压空气软管21之间的通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减压阀组33包括彼此并联的第一支路331和第二支路332,第一支路331上设置有依次串联的第二压力表3311、第二控制阀3312、减压阀3313、第三控制阀3314和安全阀3315,第二支路332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3321,其中第二压力表3311可以测得第一支路331上的气体压力,减压阀3313具有减压、调节作用,安全阀3315用于在第一支路331上的气体压力过大时将气体排至室外安全位置,第二控制阀3312、第三控制阀3314和第四控制阀3321具有开闭功能以及调节开度的作用,第二支路332为旁通用于检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高压空气软管21和减压阀组33之间设置第五控制阀32,第五控制阀32具有开闭功能,由此可以控制高压空气软管21和减压阀组33之间的通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减压阀组33和司机室201之间设有消声器37,由此可以先对新风进行消音后再通入司机室201,从而可以降低司机室201内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减压阀组33和司机室201之间设有变径装置,变径装置用于衔接管径不同的两段管道,从而适应管路连接的需要。
下面参照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桥式起重机200的司机室201的送新风系统100。
参照图1-图7中所示,送新风系统100包括:依次串联的高压空气储存净化系统1、高压空气送风管道系统2和送风管道末端处理系统3。
其中,高压空气储存净化系统1包括第一连接管11,第一连接管11具有第一进风端111和第一出风端112,在由第一进风端111朝向第一出风端112的方向上,第一连接管11上设置有依次串联的第六控制阀12、上述的储气罐13、上述的空气过滤装置14、上述的第一压力表15和上述的第一控制阀16,第一进风端111适于连接上述的高压空气源,第六控制阀12具有开闭功能以调节高压空气源和储气罐13之间的通断,第一出风端112与高压空气软管21的一端相连。高压空气储存净化系统1可以全部位于厂房300外,也可以一部分位于厂房300外,一部分位于厂房300内。
高压空气送风管道系统2包括上述的高压空气软管21、上述的滑轨22和上述的滑车组件23,高压空气送风管道系统2位于厂房300内,高压空气软管21在厂房300内可沿起重机的移动方向伸缩。滑车组件23包括车架231、至少一对彼此相对的车轮232和悬挂件233,车轮232可转动地设于车架231上,车轮232滚动支撑于滑轨22上,从而实现车架231可以沿滑轨22滑动。悬挂件233悬挂于车架231的底部,连接部211与悬挂件233相连,从而将高压空气软管21连接至车架231上。具体地,如图6和图7中所示,滑轨22为工字钢滑轨22,滑轨22包括在上下方向相对设置的上翼缘221、下翼缘222以及设于上翼缘221和下翼缘222之间的腹板223,上翼缘221与厂房300内的支撑立柱301相连(例如焊接连接、化学锚栓或螺纹连接等),每对车轮232中的两个车轮232相对设置,车轮232均滚动支撑在下翼缘222的内表面上,每对车轮232中的两个车轮232分别位于腹板223的两侧,车架231包括在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竖板2311和第二竖板2312,以及连接于第一竖板2311和第二竖板2312之间的横板2313,横板2313连接于第一竖板2311和第二竖板2312的下端,每对车轮232中的一个车轮232转动连接于第一竖板2311的内侧,另一个车轮232转动连接于第二竖板2312的内侧,悬挂件233通过连接件234(例如螺栓等)连接于横板2313上。滑车组件23包括两对车轮232。悬挂件233上设有卡槽,连接部211卡设于卡槽内,从而实现连接部211与悬挂件233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高压空气软管21与滑车组件23之间的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地,悬挂件233形成为弧状,卡槽形成为弧状,由此使得高压空气软管21的伸缩更加光滑,从而可以很好地保护高压空气软管21。
送风管道末端处理系统3包括第二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1具有第二进风端311和第二出风端312,在由第二进风端311朝向第二出风端312的方向上,第二连接管31上设置有依次串联的第五控制阀32、减压阀组33、第三压力表34、第一变径装置35、第七控制阀36、消声器37和第二变径装置38,第二进风端311与高压空气软管2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出风端312与司机室201相连,司机室201设有百叶风口2011,第二出风端312与百叶风口2011相连,以通过百叶风口2011朝向司机室201内送风。减压阀组33包括彼此并联的第一支路331和第二支路332,第一支路331上设置有依次串联的第二压力表3311、第二控制阀3312、减压阀3313、第三控制阀3314和安全阀3315,第二支路332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3321,其中第二压力表3311可以测得第一支路331上的气体压力,减压阀3313具有减压、调节作用,安全阀3315用于在第一支路331上的气体压力过大时将气体排至室外安全位置,第二控制阀3312、第三控制阀3314和第四控制阀3321具有开闭功能以及调节开度的作用,第二支路332为旁通用于检修。送风管道末端处理系统3整体安装固定在桥式起重机200上且位于司机室201外侧。送风管道末端处理系统3主要用于高压空气的减压调压,调节送风系统压力确保桥式起重机200司机室201送风风速、噪声等满足人员安全及舒适要求。第一变径装置35和第二变径装置38均用于衔接管径不同的两段管道,从而适应管路连接的需要。
其中,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31均为无缝钢管,实际应用时,无缝钢管及减压阀组33规格选型可根据厂区压缩空气实际压力及司机室201实际所需新风量进行调整。
根据《通用桥式和门室起重机司机室201技术条件》GB/T 14407-93第3.4.1.1条规定:“司机室201内部净空高度一般不低于2m,底部面积不少于2m2”。根据现有实际司机室201规格尺寸,本实用新型暂按3000mm(长)×1800mm(宽)×2150mm(高)作为司机室201的设计规格,输送新风量按该设计规格下司机室201的6次/h换气次数计算,即70Nm3/h。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司机室201实际规格尺寸现场调整送风量。
送风管道末端处理系统3用于保证桥式起重机200司机室201微正压及司机职业卫生要求之风量20Nm3/h~200Nm3/h的送风装置。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86-2008,送风管道末端处理系统3的噪音按不大于65dB(A)设计,百叶风口2011按出口风速不大于2.0m/s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式起重机可移动地设于厂房内,所述桥式起重机上设置所述司机室,所述送新风系统包括:
用于输送高压空气的高压空气软管,所述高压空气软管设于所述厂房内,所述高压空气软管被构造成可沿所述桥式起重机的移动方向伸缩,所述高压空气软管的一端适于连接高压空气源,所述高压空气软管的另一端通过减压阀组与所述司机室相连以朝向所述司机室内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房内设有沿所述桥式起重机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有多个滑车组件,多个所述滑车组件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所述高压空气软管具有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高压空气软管的长度方向顺次间隔开设置,多个所述连接部与多个所述滑车组件一一对应相连,所述滑车组件随着所述桥式起重机的移动而在所述滑轨上滑动以带动所述高压空气软管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高压空气软管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组件包括:
车架;
至少一对彼此相对的车轮,所述车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车轮滚动支撑于所述滑轨上;
悬挂件,所述悬挂件悬挂于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悬挂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件上设有卡槽,所述连接部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形成为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设于所述高压空气源和所述高压空气软管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设于所述高压空气源和所述高压空气软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空气源和所述高压空气软管之间设有串联的第一压力表和第一控制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组包括彼此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依次串联的第二压力表、第二控制阀、减压阀、第三控制阀和安全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空气软管和减压阀组之间设置第五控制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减压阀组和所述司机室之间设有消声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减压阀组和所述司机室之间设有变径装置。
CN201922261612.7U 2019-12-13 2019-12-13 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 Active CN211813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1612.7U CN211813081U (zh) 2019-12-13 2019-12-13 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1612.7U CN211813081U (zh) 2019-12-13 2019-12-13 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13081U true CN211813081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140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1612.7U Active CN211813081U (zh) 2019-12-13 2019-12-13 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13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15210Y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万向可调除尘罩
CN111140269A (zh) 一种金属地下矿山基建期的多作业面独头掘进通风系统
CN204727241U (zh) 出料量稳定并可防扬尘的水泥散装机
CN211813081U (zh) 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
DE102014015944A1 (de) Rettungsfahrzeug
CN112354283A (zh) 一种分离过喷漆雾的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漆雾分离系统
KR102498282B1 (ko) 유해물질 배출 및 환기 시스템
CN110963414A (zh) 桥式起重机的司机室的送新风系统
CN202591203U (zh) 滑轨式汽车尾气抽排系统
CN108692414B (zh) 行车空气轨道送风系统
CN107199937A (zh) 一种水射流救援车辆
CN206717153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弯头加工装置
CN218223001U (zh) 一种大型立面自动化喷漆系统
CN214680919U (zh) 一种用于船舶外板喷涂VOCs废气收集处理的装置
CN212731407U (zh) 安装在起重机上的车间除尘装置
CN210250912U (zh) 一种防护装置
CN114087260A (zh) 一种在线移动式智能油液检测、净化装置
CN208082061U (zh) 一种可移动式矿用多孔介质分级净化除尘装置
CN201569101U (zh) 一种移动式吸风系统
CN109647104A (zh) 可移动的空气净化系统
CN206214952U (zh) 一种金属矿山井下巷道除尘滤毒装置
CN111804072B (zh) 安装在起重机上的车间除尘装置
CN217451411U (zh) 单轨道伸缩罩通风系统
CN214030969U (zh) 降尘装置及卸料器
CN220524283U (zh) 一种建筑火灾高效烟气抑制减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