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4351U - 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4351U
CN211774351U CN202020206389.6U CN202020206389U CN211774351U CN 211774351 U CN211774351 U CN 211774351U CN 202020206389 U CN202020206389 U CN 202020206389U CN 211774351 U CN211774351 U CN 211774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wage
groove
debris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63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卓均
罗韵芯
何桂森
梁少焕
高岩
伍梓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2063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74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4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43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包括第一污水流通管、杂物截留管和第二污水流通管,所述杂物截留管位于第一污水流通管的右侧且与第一污水流通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污水流通管位于杂物截留管的右侧且与杂物截留管相连通,所述杂物截留管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缺口。通过将活动插管对准插接通孔插入,直至将活动插管的底部插入至对接槽内腔的底部,此时,活动插管内腔空槽的两端均与杂物截留槽相连通,空槽内腔两侧的金属过滤网和纤维过滤网可以对流入空槽的污水进行两次过滤,将固体杂物截留在杂物截留槽的内腔,通过拆装活动插管可以将杂物截留槽内的固体杂物清除,解决了排污管道容易堵塞的状况,大大提高了排污管道的流通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
背景技术
智能建筑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城市建筑越来越密集,用于排水排污的地下管道,也越来越密集,若管道被异物堵塞发生不通畅的现象,则会造成城市环境污染、影响正常的居民生活。
排污管道中通常会存在大量的固体垃圾,固体垃圾在淤积时,容易造成排污管道堵塞,影响污水在排污管道中的流通,大大降低了污水流通的效率,甚至会引起污水溢出的状况,为此,提出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包括第一污水流通管、杂物截留管和第二污水流通管,所述杂物截留管位于第一污水流通管的右侧且与第一污水流通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污水流通管位于杂物截留管的右侧且与杂物截留管相连通,所述杂物截留管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缺口,所述杂物截留管的内腔开设有杂物截留槽,所述杂物截留槽的底部开设有对接槽,所述杂物截留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接板,所述杂物截留管的顶部开设有插接通孔,所述插接通孔的内腔插接有活动插管,所述活动插管的底部延伸至对接槽的内腔并与对接槽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活动插管的顶部贯穿至对接板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固定盖板,所述活动插管的内腔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金属过滤网,所述空槽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纤维过滤网。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污水流通管的内腔开设有第一流通槽,所述第二污水流通管的内腔开设有第二流通槽,所述第一流通槽和第二流通槽均与杂物截留槽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污水流通管表面的右侧和第二污水流通管表面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盘,所述杂物截留管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盘,两个所述第一法兰盘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盖板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对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拉把手。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纤维过滤网滤孔的孔径为零点一厘米,所述金属过滤网滤孔的孔径为零点五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活动插管对准插接通孔插入,直至将活动插管的底部插入至对接槽内腔的底部,此时,活动插管内腔空槽的两端均与杂物截留槽相连通,空槽内腔两侧的金属过滤网和纤维过滤网可以对流入空槽的污水进行两次过滤,将固体杂物截留在杂物截留槽的内腔,通过拆装活动插管可以将杂物截留槽内的固体杂物清除,解决了排污管道容易堵塞的状况,大大提高了排污管道的流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第一污水流通管;2、第一法兰盘;3、第二法兰盘;4、杂物截留管;5、第二污水流通管;6、固定盖板;7、提拉把手;8、对接板;9、活动插管;10、对接槽;11、空槽;12、插接通孔;13、纤维过滤网;14、金属过滤网;15、杂物截留槽;16、第一流通槽;17、第二流通槽;18、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包括第一污水流通管1、杂物截留管4和第二污水流通管5,杂物截留管4位于第一污水流通管1的右侧且与第一污水流通管1相连通,第二污水流通管5位于杂物截留管4的右侧且与杂物截留管4相连通,杂物截留管4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缺口18,杂物截留管4的内腔开设有杂物截留槽15,杂物截留槽15的底部开设有对接槽10,杂物截留槽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接板8,杂物截留管4的顶部开设有插接通孔12,插接通孔12的内腔插接有活动插管9,活动插管9的底部延伸至对接槽10的内腔并与对接槽10的底部相接触,活动插管9的顶部贯穿至对接板8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固定盖板6,活动插管9的内腔开设有空槽11,空槽1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金属过滤网14,空槽1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纤维过滤网13。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污水流通管1的内腔开设有第一流通槽16,第二污水流通管5的内腔开设有第二流通槽17,第一流通槽16和第二流通槽17均与杂物截留槽15相连通,通过以上设置,可以形成一个流通的通路,使污水在该通路中进行流通。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污水流通管1表面的右侧和第二污水流通管5表面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盘2,杂物截留管4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盘3,两个第一法兰盘2分别与两个第二法兰盘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以上设置,可以对杂物截留管4进行固定安装,提高杂物截留管4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固定盖板6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对接板8固定连接,通过以上设置,可以对固定盖板6进行固定安装,同时通过固定盖板6对活动插管9进行固定,进而避免了活动插管9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脱落的状况。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固定盖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拉把手7,通过以上设置,可以为使用者在拆装活动插管9时提供一个施力点,提高了提拉活动插管9时的便利性。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纤维过滤网13滤孔的孔径为零点一厘米,金属过滤网14滤孔的孔径为零点五厘米,通过以上设置,金属过滤网14可将直径大于零点五厘米的固体垃圾进行截留,纤维过滤网13可将直径大于零点一厘米的固体杂物截留在杂物截留槽15的内腔。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通过将活动插管9对准插接通孔12插入,直至将活动插管9的底部插入至对接槽10内腔的底部,然后通过螺栓是固定盖板6与对接板8紧密连接,即可完成对活动插管9的安装,此时,活动插管9内腔空槽11的两端均与杂物截留槽15相连通,杂物截留槽15、第一流通槽16和第二流通槽17形成一个连通的腔体,污水从第一流通槽16经过杂物截留槽15流入第二流通槽17,在此过程中,空槽11内腔两侧的金属过滤网14和纤维过滤网13可以对流入空槽11的污水进行两次过滤,金属过滤网14可将直径大于零点五厘米的固体垃圾进行截留,纤维过滤网13可将直径大于零点一厘米的固体杂物截留在杂物截留槽15的内腔,通过拆装活动插管9可以将杂物截留槽15内的固体杂物清除,解决了排污管道容易堵塞的状况,大大提高了排污管道的流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包括第一污水流通管(1)、杂物截留管(4)和第二污水流通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截留管(4)位于第一污水流通管(1)的右侧且与第一污水流通管(1)相连通,所述第二污水流通管(5)位于杂物截留管(4)的右侧且与杂物截留管(4)相连通,所述杂物截留管(4)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缺口(18),所述杂物截留管(4)的内腔开设有杂物截留槽(15),所述杂物截留槽(15)的底部开设有对接槽(10),所述杂物截留槽(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对接板(8),所述杂物截留管(4)的顶部开设有插接通孔(12),所述插接通孔(12)的内腔插接有活动插管(9),所述活动插管(9)的底部延伸至对接槽(10)的内腔并与对接槽(10)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活动插管(9)的顶部贯穿至对接板(8)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固定盖板(6),所述活动插管(9)的内腔开设有空槽(11),所述空槽(11)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金属过滤网(14),所述空槽(1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纤维过滤网(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水流通管(1)的内腔开设有第一流通槽(16),所述第二污水流通管(5)的内腔开设有第二流通槽(17),所述第一流通槽(16)和第二流通槽(17)均与杂物截留槽(15)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水流通管(1)表面的右侧和第二污水流通管(5)表面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盘(2),所述杂物截留管(4)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盘(3),两个所述第一法兰盘(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法兰盘(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板(6)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对接板(8)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拉把手(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过滤网(13)滤孔的孔径为零点一厘米,所述金属过滤网(14)滤孔的孔径为零点五厘米。
CN202020206389.6U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74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6389.6U CN211774351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6389.6U CN211774351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4351U true CN211774351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11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638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74351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743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74351U (zh) 一种智能建筑给排水排污管道
CN205369479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植草沟降洪系统
CN214696008U (zh) 一种市政工程排水管道道口装置
CN213329314U (zh) 一种可有效避免堵塞的市政排水管
CN209523273U (zh) 一种综合临时排水管道系统
CN211446850U (zh) 一种河道污水漂浮物清理装置
CN111013217A (zh) 一种智能反冲洗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17299128U (zh) 一种城市绿色屋顶雨水净化装置
CN212103537U (zh) 一种市政道路透水铺砌路面结构
CN216191442U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水源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3895403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管道
CN214634389U (zh) 一种市政排水过滤装置
CN219671607U (zh) 一种雨污合流沟渠的截污装置
CN218779630U (zh) 虹吸排水雨水斗
CN214809020U (zh) 一种换热站可调节排水沟渠杂物过滤装置
CN216005585U (zh) 一种新型固液分离环保型玻璃钢化粪池
CN21432920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植被绿化的导水系统
CN212050858U (zh) 一种具有多重过滤功能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18686707U (zh) 用于生活废水处理的反冲洗器
CN220847907U (zh) 一种淤地坝坝区积水处理结构
CN216275935U (zh) 一种建筑工程降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12926259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建筑墙
CN211486745U (zh) 一种市政污水环保过滤装置
CN218931743U (zh) 一种家用纯水机的废水桶
CN220214152U (zh) 一种雨水分离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