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3435U - 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3435U
CN211773435U CN201922238243.XU CN201922238243U CN211773435U CN 211773435 U CN211773435 U CN 211773435U CN 201922238243 U CN201922238243 U CN 201922238243U CN 211773435 U CN211773435 U CN 211773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roove
device main
collapse
water conserva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382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光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Kaijiangt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2382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73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3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3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属于水利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固定底座、中部通水槽、顶部导水槽、固定支撑板、侧面通水槽、顶部卡接凹槽、卡接凸起、顶部井盖、限位凹槽和顶部排水孔,装置主体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装置主体中部表面嵌套设置有中部通水槽,中部通水槽左右两侧顶部内侧嵌套设置有顶部导水槽,顶部导水槽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板,装置主体左右两侧嵌套设置有侧面通水槽,且侧面通水槽位于中部通水槽的左右两侧。呈倾斜设置的固定支撑板也能够起到一个引导水流的作用,从而使得水流更好的流入到侧面通水槽中,而在洪汛期过去后单个中部通水槽又能保证水流的充足,从而提高利用率和浇灌率。

Description

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泄洪暗槽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和水域进行控制和调配,以防治水旱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研究这类活动及其对象的技术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称水利科学。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称水利工程。而引水渠也是水利的一种,它是一种通过上游大型堤坝或是河岸牵引的小型人工水利枢纽,使得下游的农业可以利用该种水渠进行浇灌,而现有的引水渠的结构单一,在雨季或是洪汛期缺乏一个有效的排洪结构,使得引水渠的水位上涨溢出至农田,从而造成农业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包括装置主体、固定底座、中部通水槽、顶部导水槽、固定支撑板、侧面通水槽、顶部卡接凹槽、卡接凸起、顶部井盖、限位凹槽和顶部排水孔,所述装置主体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装置主体中部表面嵌套设置有中部通水槽,所述中部通水槽左右两侧顶部内侧嵌套设置有顶部导水槽,所述顶部导水槽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板,所述装置主体左右两侧嵌套设置有侧面通水槽,且侧面通水槽位于中部通水槽的左右两侧,且中部通水槽通过顶部导水槽与侧面通水槽呈贯通设置,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左右两侧嵌套设置有顶部卡接凹槽,所述顶部卡接凹槽左右两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接凸起,所述顶部卡接凹槽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顶部井盖,所述顶部井盖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凹槽,且限位凹槽与卡接凸起呈卡接设置,所述顶部井盖顶部表面开孔设置有顶部排水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撑板分布有若干个,且固定支撑板呈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侧面通水槽分布有两个,且侧面通水槽底部均呈弧形状。
优选的,所述中部通水槽由下至上直径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分布有两组,且固定底座均呈“工”字形状。
优选的,所述顶部井盖呈椭圆状,且顶部排水孔分布有若干个。
优选的,所述侧面通水槽深度大于中部通水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设置有固定底座,固定底座分布有两组,且固定底座均呈“工”字形状,使用时将装置整体安装至地面上,然后将固定底座预埋至地面以下,通过呈“工”字形状的固定底座,使得装置安装后更加不易发生倾斜或是坍塌,由于中部通水槽由下至上直径逐渐增大,在正常的使用中该种结构能够保证水的流量不变而流速则放缓,而在雨季雨水充沛时中部通水槽中的水可能会暴涨,而水位涨至中部通水槽一定的高度时则会通过顶部导水槽导向两侧的侧面通水槽,从而缓解中部通水槽的水位压力,且不会使得暴涨的水流溢出装置主体,从而避免坍塌现象。
2、其次,还设置有固定支撑板,固定支撑板分布有若干个,且固定支撑板呈倾斜设置,分布有若干个的固定支撑板起到一个支撑侧面通水槽顶部的作用,且呈倾斜设置的固定支撑板也能够起到一个引导水流的作用,从而使得水流更好的流入到侧面通水槽中,而在洪汛期过去后单个中部通水槽又能保证水流的充足,从而提高利用率和浇灌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部通水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部导水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1-4中:1-装置主体,101-固定底座,102-中部通水槽,103-顶部导水槽,1031-固定支撑板,104-侧面通水槽,1041-顶部卡接凹槽,1042-卡接凸起,2-顶部井盖,201-限位凹槽,202-顶部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固定底座101、中部通水槽102、顶部导水槽103、固定支撑板1031、侧面通水槽104、顶部卡接凹槽1041、卡接凸起1042、顶部井盖2、限位凹槽201和顶部排水孔202,装置主体1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101,装置主体1中部表面嵌套设置有中部通水槽102,中部通水槽102左右两侧顶部内侧嵌套设置有顶部导水槽103,顶部导水槽103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板1031,装置主体1左右两侧嵌套设置有侧面通水槽104,且侧面通水槽104位于中部通水槽102的左右两侧,且中部通水槽102通过顶部导水槽103与侧面通水槽104呈贯通设置,装置主体1顶部左右两侧嵌套设置有顶部卡接凹槽1041,顶部卡接凹槽1041左右两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接凸起1042,顶部卡接凹槽1041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顶部井盖2,顶部井盖2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凹槽201,且限位凹槽201与卡接凸起1042呈卡接设置,顶部井盖2顶部表面开孔设置有顶部排水孔202。
本实施例中,侧面通水槽104分布有两个,且侧面通水槽104底部均呈弧形状,呈弧形状的侧面通水槽104能够避免侧面通水槽104底部存在夹角,从而更加便于后期的清理与维护。
本实施例中,顶部井盖2呈椭圆状,且顶部排水孔202分布有若干个,顶部排水孔202能够将雨水导入到侧面通水槽104中,且通过开启顶部井盖2可对侧面通水槽104内部进行维修或是疏通。
本实施例中,侧面通水槽104深度大于中部通水槽102,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排洪能力。
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01分布有两组,且固定底座101均呈“工”字形状,使用时将装置整体安装至地面上,然后将固定底座101预埋至地面以下,通过呈“工”字形状的固定底座101,使得装置安装后更加不易发生倾斜或是坍塌,由于中部通水槽102由下至上直径逐渐增大,在正常的使用中该种结构能够保证水的流量不变而流速则放缓,而在雨季雨水充沛时中部通水槽102中的水可能会暴涨,而水位涨至中部通水槽102一定的高度时则会通过顶部导水槽103导向两侧的侧面通水槽104,从而缓解中部通水槽102的水位压力,且不会使得暴涨的水流溢出装置主体1,从而避免坍塌现象。
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撑板1031分布有若干个,且固定支撑板1031呈倾斜设置,分布有若干个的固定支撑板1031起到一个支撑侧面通水槽104顶部的作用,且呈倾斜设置的固定支撑板1031也能够起到一个引导水流的作用,从而使得水流更好的流入到侧面通水槽104中,而在洪汛期过去后单个中部通水槽102又能保证水流的充足,从而提高利用率和浇灌率。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时,首先,使用时将装置整体安装至地面上,然后将固定底座101预埋至地面以下,通过呈“工”字形状的固定底座101,使得装置安装后更加不易发生倾斜或是坍塌,由于中部通水槽102由下至上直径逐渐增大,在正常的使用中该种结构能够保证水的流量不变而流速则放缓,而在雨季雨水充沛时中部通水槽102中的水可能会暴涨,而水位涨至中部通水槽102一定的高度时则会通过顶部导水槽103导向两侧的侧面通水槽104,从而缓解中部通水槽102的水位压力而在洪汛期过去后单个中部通水槽102又能保证水流的充足,从而提高利用率和浇灌率。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7)

1.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固定底座(101)、中部通水槽(102)、顶部导水槽(103)、固定支撑板(1031)、侧面通水槽(104)、顶部卡接凹槽(1041)、卡接凸起(1042)、顶部井盖(2)、限位凹槽(201)和顶部排水孔(20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101),所述装置主体(1)中部表面嵌套设置有中部通水槽(102),所述中部通水槽(102)左右两侧顶部内侧嵌套设置有顶部导水槽(103),所述顶部导水槽(103)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板(1031),所述装置主体(1)左右两侧嵌套设置有侧面通水槽(104),且侧面通水槽(104)位于中部通水槽(102)的左右两侧,且中部通水槽(102)通过顶部导水槽(103)与侧面通水槽(104)呈贯通设置,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左右两侧嵌套设置有顶部卡接凹槽(1041),所述顶部卡接凹槽(1041)左右两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接凸起(1042),所述顶部卡接凹槽(1041)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顶部井盖(2),所述顶部井盖(2)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凹槽(201),且限位凹槽(201)与卡接凸起(1042)呈卡接设置,所述顶部井盖(2)顶部表面开孔设置有顶部排水孔(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板(1031)分布有若干个,且固定支撑板(1031)呈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通水槽(104)分布有两个,且侧面通水槽(104)底部均呈弧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通水槽(102)由下至上直径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01)分布有两组,且固定底座(101)均呈“工”字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井盖(2)呈椭圆状,且顶部排水孔(202)分布有若干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通水槽(104)深度大于中部通水槽(102)。
CN201922238243.XU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 Active CN211773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8243.XU CN211773435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38243.XU CN211773435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3435U true CN211773435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82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38243.XU Active CN211773435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734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4381B (zh) 一种局部挡水高度可调节的阶梯型鱼道及其设计方法
CN209221573U (zh) 一种沉沙池
CN211773435U (zh) 一种水利引水渠的防坍塌泄洪暗槽结构
CN1042961A (zh) 防洪保土灌排系统
CN209873933U (zh) 一种山丘区集中联片雨洪集蓄利用装置
CN209194665U (zh) 小区雨水管道排放系统
CN205637082U (zh) 一种带水平格栅拦截装置的截流井
CN205431355U (zh) 一种调节式灌溉装置
CN213952092U (zh) 一种阶梯式水土保持生态护坡结构
CN209053075U (zh) 一种用于土地整治的排水装置
CN210032043U (zh) 具有分流功能的雨水口
CN1041194A (zh) 防洪保土灌排系统
CN210137679U (zh) 高存活率斜坡生态绿化节水灌溉设备
CN207794001U (zh) 典型槽谷斜坡区“拦蓄引用”防洪保土与水资源利用系统
CN208917014U (zh) 可自动调节水流量的农田退水净化沟渠
CN209066536U (zh) 苗木基地使用的一种简易蓄水池
CN207582621U (zh) 一种心形水槽
CN212896693U (zh) 一种岩土工程水量导流边坡结构
CN214328792U (zh) 一种农田中间的道路与排水渠一体化结构
CN212865475U (zh) 一种河道旁绿化用路砖
CN212034836U (zh) 一种生态挡墙的浇灌系统
CN211815982U (zh) 一种梯田式水利生态护堤
CN213926308U (zh) 一种绿化生态护坡
CN212772255U (zh) 一种农田水利循环排灌设施
CN214169384U (zh) 一种隐蔽可调节型海绵溢水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3

Address after: No. 47-5, Fengqing Avenue, Zhucheng Street, Xinzhou District,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00

Patentee after: Wuhan Kaijiangt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91 Zhengdong street, Dongpo District, Meishan, Sichuan 620000

Patentee before: Li Guang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