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63262U - 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63262U
CN211763262U CN201922120441.6U CN201922120441U CN211763262U CN 211763262 U CN211763262 U CN 211763262U CN 201922120441 U CN201922120441 U CN 201922120441U CN 211763262 U CN211763262 U CN 211763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medium
electromagnetic coil
pipeline
electromagnetic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204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知音
李时东
秦柳
陈伟
雷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oliwei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oliwei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oliwei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filed Critical Ningbo Boliwei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204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63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63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632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工质泵和工质箱,第一工质泵输出的工质流经电磁线圈和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工质吸热冷却电磁线圈和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后通过回流管道回流至冷却箱中且在回流管道上连接有换热器,冷却箱的出口与工质箱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工质箱中的工质经第一工质泵输送至电磁线圈,对电磁线圈进行冷却,使之降温,提高电磁线圈的磁感应效率;工质对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进行冷却,使之降温,延长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的变频控制芯片的使用寿命。吸收热量后的工质温度升高,余热被换热器换热后供给其他需要热量的地方,或余热进入冷却箱、工质箱中,实现系统整体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快变模温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快变模温成型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注塑成型加工技术,该技术可有效消除常规注塑成型制件表面易出现的擦接痕、流痕、银纹、浮纤等缺陷,显著提升塑件表面质量,消除打磨、喷涂等二次加工工序,从而有效缩短塑件的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
快变模温设备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来快速升高模具的温度,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的技术;具体为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将380V, 50/60HZ的三相交流电整流变成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成频率为10-20KHZ的高频高压电,用于工业产品加热。在工作中,电磁线圈和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主要是变频控制芯片)均会产生热量,电磁线圈温度过高会使得电磁感应效率降低,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温度升高会影响变频控制芯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工质泵和工质箱;
第一工质泵输出的工质流经电磁线圈和/或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
工质吸热冷却电磁线圈和/或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后通过回流管道回流至冷却箱中,冷却箱的出口与工质箱连接;或者工质吸热冷却电磁线圈和/或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后通过回流管道回流至工质箱中且在回流管道上连接有换热器;或者工质吸热冷却电磁线圈和/或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后通过回流管道回流至冷却箱中且在回流管道上连接有换热器,冷却箱的出口与工质箱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工质箱中的工质经第一工质泵输送至电磁线圈,对电磁线圈进行冷却,使之降温,提高电磁线圈的磁感应效率;工质对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进行冷却,使之降温,延长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的变频控制芯片的使用寿命。吸收电磁线圈和/或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热量后的工质温度升高,余热被换热器换热后供给其他需要热量的地方,或余热随工质一起进入冷却箱、工质箱中,提高了从工质箱输送至加热罐体中水的加热初始温度,从而实现系统整体节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电磁线圈缠绕在加热罐体外壁上,加热罐体由可磁化材料制成,加热罐体外具有保温层,电磁线圈位于加热罐体与保温层之间的容纳空间中。先使加热罐体内的水温度升高而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进入模具内部,为模具加热;本方案的加热罐体和电磁线圈独立于模具设置,可以为不同的模具加热,通用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电磁线圈为具有工质通道的空心管状线圈或者电磁线圈外壁具有工质通道,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的变频控制芯片外设有散热管道;第一工质泵入口与工质箱连通,第一工质泵出口通过工质管道与散热管道和电磁线圈工质通道依次连通或分别独立连通。
散热管道和电磁线圈可串联设置或并联设置。电磁线圈具有工质通道,变频控制芯片外设散热管道,第一工质泵将工质箱中的工质输送至散热管道和电磁线圈工质通道中,从而冷却变频控制芯片和电磁线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工质泵出口通过工质管道与散热管道入口连通,散热管道出口与电磁线圈工质通道入口连通,电磁线圈工质通道出口与回流管道连通。上述方案为散热管道和电磁线圈串联设置的实施方式,优选工质先经过变频控制芯片外的散热管道,再经过电磁线圈工质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工质管道通过第一三通接头连接有第一进支管和第二进支管;第一进支管与散热管道入口连通,散热管道出口连接有第一回流支管;第二进支管与电磁线圈工质通道入口连通,电磁线圈工质通道出口连接有第二回流支管;第一回流支管和第二回流支管通过第二三通接头与回流管道连通。
上述方案为散热管道和电磁线圈并联设置的实施方式,工质分两个支路,一支路冷却电磁线圈,另一支路通过散热管道冷却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加热罐体为立式罐,电磁线圈竖向螺旋的缠绕在加热罐体外,电磁线圈工质通道入口设在电磁线圈工质通道出口的上方。由此使得工质箱里低温工质进入电磁线圈内部进行对流冷却,对流冷却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电磁线圈由筒管制成,电磁线圈外缠绕有耐高温纤维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冷却箱与工质箱之间设有第二工质泵,第二工质泵的入口与冷却箱的出口连通,第二工质泵的出口与工质箱入口连通。通过第二工质泵将冷却箱中冷却的工质泵至工质箱中,效率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散热管道为蛇形或弓形。蛇形、弓形的结构,使得散热路径长,散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实施例一的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三的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四的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工质箱1、第一工质泵2、工质管道3、第一三通接头31、第一进支管32、第二进支管33、散热管道4、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5、第二进支管33、加热罐体6、电磁线圈7、回流管道8、第二三通接头81、第一回流支管82、第二回流支管83、冷却箱9、第二工质泵10、换热器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工质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其包括第一工质泵2和工质箱1;第一工质泵2从工质箱1中输出的工质流经电磁线圈7和/或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5;工质吸热冷却电磁线圈7和/或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5后通过回流管道8回流至冷却箱9中,冷却箱9的出口与工质箱1连接。图1所示为同时冷却电磁线圈7和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5,实际中也可根据情况使工质仅冷却电磁线圈7或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5。
上述技术方案中,工质箱1中的工质经第一工质泵2输送至电磁线圈7,对电磁线圈7进行冷却,使之降温,提高电磁线圈7的磁感应效率;同时工质箱1中的工质经第一工质泵2输送至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5,主要对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5的变频控制芯片进行冷却,使之降温,延长变频控制芯片的使用寿命。
吸收电磁线圈7和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5热量后的工质流至冷却箱9中冷却,余热回收至冷却箱9中,冷却后的工质又进入工质箱1中,等待下一次循环利用;进入工质箱1中的工质仍具有一定的余热,当工质箱1为给加热罐体6提供水源的水箱时,部分余热回收入工质箱1中,提高了从工质箱1输送至加热罐体6中水的加热初始温度,从而实现系统整体节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罐体6由可磁化材料制成,比如铁、钴、镍或硅钢等,加热罐体6外具有保温层(图中未示出);电磁线圈7缠绕在加热罐体6 外壁上,且位于加热罐体6与保温层外之间的容纳空间中。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先使加热罐体6内的水温度升高而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进入模具内部,为模具加热;相比将电磁线圈7直接设在模具上,本方案的加热装置独立于模具设置,可以为不同的模具加热,通用性强。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电磁线圈7为具有工质通道的空心管状线圈,比如电磁线圈7由筒管制成,电磁线圈7外缠绕有耐高温纤维层;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5的变频控制芯片外设有散热管道4,散热管道4为蛇形或弓形;第一工质泵2入口与工质箱1连通,第一工质泵2 出口通过工质管道3与散热管道4和电磁线圈7工质通道依次连通。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工质泵2出口通过工质管道3与散热管道4入口连通,散热管道4出口与电磁线圈7工质通道入口连通,电磁线圈7工质通道出口与回流管道8连通,即工质先经过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5,再先经过电磁线圈7;当然也可第一工质泵2出口通过工质管道3与电磁线圈7工质通道入口连通,电磁线圈7工质通道出口与散热管道4入口连通,即工质先经过电磁线圈7,再经过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5。
应当指出,电磁线圈7也可由设为实心结构的铜丝制成,则电磁线圈7外壁具有工质通道,电磁线圈7被浸泡在工质中,即采用浸泡的方式冷却电磁线圈7。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加热罐体6为立式罐,电磁线圈7竖向螺旋的缠绕在加热罐体6外,电磁线圈7工质通道入口设在电磁线圈7工质通道出口的上方,使低温工质从上螺旋向下流动。由此使得工质箱1里低温工质进入电磁线圈7内部与加热罐体6内的水蒸气进行对流冷却,对流冷却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冷却箱9与工质箱 1之间设有第二工质泵10,第二工质泵10的入口与冷却箱9的出口连通,第二工质泵10的出口与工质箱1入口连通。通过第二工质泵10将冷却箱9中冷却的工质泵至工质箱1中,效率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未设置冷却箱9,如图2所示,工质吸热冷却电磁线圈7和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5后通过回流管道8回流至工质箱1中,且在回流管道8 上连接有换热器11。换热器11所换的回流管道8中工质的热量可用于其他需要热量的地方,比如用于注塑前的颗粒物料干燥。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即设冷却箱9也设换热器11,具体如图3所示,工质吸热冷却电磁线圈7和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5后通过回流管道8回流至冷却箱9中,且在回流管道8上连接有换热器11,冷却箱9的出口与工质箱1连接,冷却箱9与工质箱1之间设有第二工质泵10。换热器11换热后,回流管道8中的工质流入冷却箱9中进行冷却,冷却之后由第二工质泵10将冷却箱 9中的工质泵至工质箱1中,等待下一次循环利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质泵2出口通过工质管道3与散热管道4 和电磁线圈7工质通道独立连通,即散热管道4和电磁线圈7并列设置。具体地,如图4所示,工质管道3通过第一三通接头31连接有第一进支管32和第二进支管33;第一进支管32与散热管道4入口连通,散热管道4出口连接有第一回流支管82;第二进支管33与电磁线圈7工质通道入口连通,电磁线圈7工质通道出口连接有第二回流支管83;第一回流支管82和第二回流支管83 通过第二三通接头81与回流管道8连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的实施方式”、“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质泵和工质箱;
第一工质泵输出的工质流经电磁线圈和/或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
工质吸热冷却电磁线圈和/或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后通过回流管道回流至冷却箱中,所述冷却箱的出口与工质箱连接;或者工质吸热冷却电磁线圈和/或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后通过回流管道回流至工质箱中且在回流管道上连接有换热器;或者工质吸热冷却电磁线圈和/或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后通过回流管道回流至冷却箱中且在回流管道上连接有换热器,冷却箱的出口与工质箱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缠绕在加热罐体外壁上,所述加热罐体由可磁化材料制成,加热罐体外具有保温层,所述电磁线圈位于加热罐体与保温层之间的容纳空间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为具有工质通道的空心管状线圈或者电磁线圈外壁具有工质通道,所述高频交变电流控制装置的变频控制芯片外设有散热管道;所述第一工质泵入口与工质箱连通,第一工质泵出口通过工质管道与散热管道和电磁线圈工质通道依次连通或分别独立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质泵出口通过所述工质管道与散热管道入口连通,散热管道出口与电磁线圈工质通道入口连通,电磁线圈工质通道出口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管道通过第一三通接头连接有第一进支管和第二进支管;第一进支管与散热管道入口连通,散热管道出口连接有第一回流支管;第二进支管与电磁线圈工质通道入口连通,电磁线圈工质通道出口连接有第二回流支管;第一回流支管和第二回流支管通过第二三通接头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罐体为立式罐,电磁线圈竖向螺旋的缠绕在加热罐体外,电磁线圈工质通道入口设在电磁线圈工质通道出口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由筒管制成,电磁线圈外缠绕有耐高温纤维层。
8.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与所述工质箱之间设有第二工质泵,第二工质泵的入口与冷却箱的出口连通,第二工质泵的出口与工质箱入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为蛇形或弓形。
CN201922120441.6U 2019-12-02 2019-12-02 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1763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0441.6U CN211763262U (zh) 2019-12-02 2019-12-02 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0441.6U CN211763262U (zh) 2019-12-02 2019-12-02 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63262U true CN211763262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61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20441.6U Active CN211763262U (zh) 2019-12-02 2019-12-02 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632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58315U (zh) 变压器换热系统
CN211763262U (zh) 一种电磁加热快变模温余热回收装置
CN219459326U (zh) 硫化机电磁感应热板
CN114121423B (zh) 一种变压器散热机构及高智能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CN204071750U (zh) 水电分离式节能饮水机
CN211616517U (zh) 一种电磁加热模具的一体化设备及其控制系统
CN208084845U (zh) 一种具有节能降耗的注塑模具
CN105783246A (zh) 一种电磁涡流加热系统
CN202272928U (zh) 一种多管连续感应退火装置
CN206961650U (zh) 一种电磁线圈液冷系统
CN102127631A (zh) 胎圈钢丝金属线回火加热器
CN201514020U (zh) 超/变频电磁感应电子热水锅炉
CN216658646U (zh) 一种热挤压模具的快速冷却机构
CN201566132U (zh) 节能减碳热回收装置
CN205269618U (zh) 一种釜式聚酯合成降温系统
CN201908117U (zh) 胎圈钢丝超音频感应加热回火装置
CN211843379U (zh) 一种压机分段节能冷却系统
CN203560982U (zh) 一种层叠式加热体
CN218576795U (zh) 一种平板模压模具感应加热装置
CN219890146U (zh) 一种高频感应炉头
CN202979350U (zh) 一种节水型内循环感应器冷却系统
CN206690523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高周波电流热压模具
CN202786361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焊带用铜带的新型连续退火炉
CN201908114U (zh) 胎圈钢丝金属线回火加热器
CN220503121U (zh) 一种超微晶铁芯热处理余热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