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50002U - 一种手术复位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术复位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50002U
CN211750002U CN201922452728.9U CN201922452728U CN211750002U CN 211750002 U CN211750002 U CN 211750002U CN 201922452728 U CN201922452728 U CN 201922452728U CN 211750002 U CN211750002 U CN 211750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handle
forceps
joint
binding c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5272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旭彬
刘守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45272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50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50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500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复位钳,包括钳体,所述钳体包括:钳柄,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之间活动连接;双关节钳头,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第一钳柄相连接,所述第二钳头与所述第二钳柄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活动连接;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一端与所述钳柄相连接,所述导向筒的另一端与双关节钳头相连接,且所述所述导向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之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开路器或电钻等开设通道时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手术复位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术复位钳。
背景技术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在给予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时,为减少手术创伤,常需要小切口置入钢板,在放置锁钉部位切小切口置入螺丝钉。但在微创置入螺丝钉时,因为切口较小,不能直接通过视觉判断钢板与骨干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理想。然而现有技术中常用判断钢板位置的方法却都存在以下的问题:
手术器械钻头方向很难保证在骨干的中间位置,易发生偏移,偏移过大时可能达不到髓腔,仅穿过皮质,有时还会导致穿到皮质外等多种状况,由此导致固定效果明显减弱,出现拔钉、骨折部移位、再手术等医疗事故情况的发生。故对手术复位固定的问题一直成为研究的重点。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复位钳,其采用将两个复位臂拆卸分开,分别使两个复位臂的钳体自手术的原切口置入,再采用铰接组件铰接组合,利用两个钳体的夹持凹槽可实现对骨折块的环抱复位,其固定牢靠,并且复位臂上安装有导向筒,开路器或电钻等沿导向筒滑动,可使开路器或电钻等的一端伸入到两个复位臂的嵌体之间,进而对骨折端进行开设通道。
上述技术虽然能够改善了置钉和操作过程易偏移的问题,但本申请实用新型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上述技术中的复位臂上安装的导向筒结构简单,同时由于钳体整体结构的限制,使得导向筒的长度较短,由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得开路器或电钻等开设通道时定位不准确,易导致螺钉拧入骨内时出现偏移,影响固定复位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复位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开路器或电钻等开设通道时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术复位钳,包括钳体,所述钳体包括:
钳柄,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之间活动连接;
双关节钳头,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第一钳柄相连接,所述第二钳头与所述第二钳柄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活
动连接;
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一端与所述钳柄相连接,所述导向筒的另一端与双关节钳头相连接,且所述导向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双关节钳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钳柄包括第一手柄臂和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手柄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所述第二钳柄包括第二手柄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手柄臂和第二连接臂相连;
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相接处形成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为弧形端,所述弧形端朝着背对所述导向筒的方向弯曲,且所述弧形端与所述第一钳头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为弧形端,所述弧形端朝着背对所述导向筒的方向弯曲,且所述弧形端与所述第二钳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手柄臂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握持部和第一关联部,所述第一握持部与第一关联部的夹角为ɑ1,90°≤ɑ1<180°;
所述第二手柄臂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握持部和第二关联部,所述第二握持部和第二关联部的夹角为ɑ2,90°≤ɑ2<180°。
优选的,所述第一钳头包括第一关节臂和第一钳夹齿,所述第一钳夹齿与所述第一关节臂相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接;
所述第二钳头包括第二关节臂和第二钳夹齿,所述第二钳夹齿与所述第二关节臂相连接,所述第二关节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相连接;
所述第一关节臂与所述第二关节臂相连接形成关节部,所述关节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筒包括筒体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筒体两端部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关节部上。
优选的,所述钳体上设有加压旋紧装置,所述加压旋紧装置包括加压杆,所述加压杆包括连接端和滑动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钳柄相连接,所述滑动端与所述第二钳柄滑动连接,且滑动端上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滑动端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钳柄上设有凸起的卡槽,所述滑动端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二钳柄通过卡槽可沿加压杆的长度方向滑动。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旋钮和压紧片,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滑动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压紧片活动套设于所述加压杆上,且所述压紧片位于所述调节旋钮与卡槽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外挡片,所述外挡片罩设于所述滑动端的外部,且所述外挡片与所述压紧片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手术复位钳,通过采用双关节钳头,并且安装有导向筒,且导向筒的两端分别与钳柄、双关节钳头相固定,且所述导向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之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采用以上结构,使得导向筒在导向的方向上有足够的长度,且两点支撑固定,对准效果好,固定牢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开路器或电钻等开设通道时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1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持板器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00、钳柄;200、双关节钳头;300、导向筒;400、加压旋紧装置;
110、第一钳柄;111、第一手柄臂;1111、第一握持部;1112、第一关联部;112、第一连接臂;
120、第二钳柄;121、第二手柄臂;1211、第二握持部;1212、第二关联部;122、第二连接臂;
210、第一钳头;211、第一关节臂;212、第一钳夹齿;
220、第二钳头;221、第二关节臂;222、第二钳夹齿;
310、第一固定座;320、第二固定座;330、筒体;
410、加压杆;420、调节组件;421、调节旋钮;422、压紧片;423、外挡片;500、连接部;600、关节部。
7、持板器;71、第一螺纹;71、第二螺纹;73、转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手术复位钳,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钳体,所述钳体包括钳柄100、双关节钳头200、导向筒300。
钳柄100,包括第一钳柄110和第二钳柄120,所述第一钳柄110和第二钳柄120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钳柄110包括第一手柄臂111和第一连接臂112,所述第一手柄臂111与所述第一连接臂112相连,第一连接臂112的一端为弧形端,此弧形端朝着背对所述导向筒的方向弯曲,且弧形端与双关节钳头200相连接;第二钳柄120包括第二手柄臂121和第二连接臂122,第二手柄臂121和第二连接臂122相连,第二连接臂122的一端为弧形端,弧形端朝着背对所述导向筒的方向弯曲,且弧形端与所述双关节钳头200相连接;第一连接臂112与所述第二连接臂122相连接形成连接部500,采用以上结构,由于连接臂采用弧形结构,使得在持钳操作时,更加便于开路器或电钻等开设通道时的定位操作。
双关节钳头200,包括第一钳头210和第二钳头220,第一钳头210与第一钳柄110相连,第二钳头220与第二钳柄120相连接,具体的,第一钳头210与第一连接臂112的弧形端相连接,第二钳头220与第二连接臂122的弧形端相连接;且第一钳头210和第二钳头220活动连接;第一钳头210包括第一关节臂211和第一钳夹齿212,第一钳夹齿212与第一关节臂211相连接,第一关节臂211与第一连接臂112相连接;第二钳头220包括第二关节臂221和第二钳夹齿222,第二钳夹齿222与第二关节臂221相连接,第二关节臂221与第二连接臂122相连接;第一关节臂211与第二关节臂221相连接形成关节部600,关节部600与连接部500相连接,采用以上结构有利于单手持钳,持钳同时,另一只手可以进行持开路器或电钻等沿导向筒进行手术操作。
导向筒300的一端与钳柄100相连接,导向筒300的另一端与双关节钳头200相连接,且导向筒30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钳头210和第二钳头220之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采用以上结构,使得导向筒300在导向的方向上有足够的长度,以此使得开路器装置能够稳定的固定,且对准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开路器装置戳破骨密质时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具体的,导向筒300包括固定座和筒体330,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310和第二固定座320,且第一固定座310固定于所述连接部500上,第二固定座320固定于关节部600上,且两个固定座分别套于筒体330的两端部,并与筒体330固定连接,由此保证了导向筒有足够的长度,并且两点支撑固定,对准效果好,通过与导向筒300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开路器、电钻或持板器等准确的在骨干的中间穿过,使固定的螺丝钉固定骨质最长,达到最佳的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中,采用持板器7与钳体配合,实现手术通道的开设。具体的,如图4所示,持板器7的端部设有第一螺纹71,所述持板器7可通过第一螺纹7与骨板相连接。同时,持板器的中间处设有第二螺纹72,所述第二螺纹72的外周设有转动件73,通过转动件73与第二螺纹72的相配合,可使得持板器7通过转动转动件73,来实现推动骨板贴近骨面。且持板器7在使用时,首先插入钳体的导向筒300内,并在导向筒300的导向作用下,准确的完成手术通道的开设。
钳体上设有加压旋紧装置400,加压旋紧装置400包括加压杆410,加压杆410包括连接端和滑动端,连接端与第一钳柄110相连接,滑动端与第二钳柄120滑动连接,且滑动端上设有调节组件420,调节组件420与滑动端活动连接,具体的,加压杆410的滑动端外周面上设有螺纹,调节组件420与滑动端通过所述螺纹连接。具体的,第二钳柄120上设有凸起的卡槽,滑动端位于所述卡槽内,第二钳柄120通过卡槽可沿加压杆410的长度方向滑动。调节组件420包括调节旋钮421和压紧片422,调节旋钮421与滑动端通过螺纹连接;压紧片422活动套设于加压杆410上,且压紧片422位于调节旋钮421与卡槽之间,压紧片在调节旋钮的调节作用下,可以压紧和锁定钳柄,同时也可以使得钳柄松动。手术复位钳还包括外挡片423,外挡片423罩设于滑动端的外部,且外挡片423与压紧片422相连接,外挡片423可以起到防护作用,防止加压杆410端部划伤术者或患者。通过采用上述调节加压旋紧装置400夹紧骨骼后,使手术复位钳处于维持加压状态,而无需人工手持保证压紧状态,由此更加便于手术的操作。
实施例2
一种手术复位钳,如图3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手柄臂11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握持部1111和第一关联部1112,本实施例中,第一握持部1111与第一关联部1112为一体结构,且第一握持部1111与第一关联部1112之间夹角为ɑ1,90°≤ɑ1<180°,本实施例中ɑ1=90°。第二手柄臂121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握持部1211和第二关联部1212,本实施例中,第二握持部1211与第二关联部1212为一体结构,且第二握持部1211与第二关联部1212之间夹角为ɑ2,90°≤ɑ2<180°,本实施例中ɑ2=90°。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在持钳操作时手术视野更加开阔,同时更加便于开路器或电钻等开设通道时的定位操作。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下面以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就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使用手术复位钳,使得骨折处复位,而后将钢板放置于骨骼,导套插入手术复位钳的导向筒300与钢板锁定孔对齐,将开路器沿导套戳破骨密质,此时可以直接沿导套拧入螺钉固定钢板,或使用电钻开设通道后拧入螺钉。而所述导向筒300的一端与所述钳柄100相连接,所述导向筒300的另一端与双关节钳头200相连接,且导向筒300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一钳头210和第二钳头220之间,采用以上结构,使得导向筒300在导向的方向上有足够的长度,以此使得开路器或电钻能够稳定的固定,且对准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开路器或电钻等开设通道时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上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时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简介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体,所述钳体包括:
钳柄,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之间活动连接;
双关节钳头,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所述第一钳头与所述第一钳柄相连接,所述第二钳头与所述第二钳柄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活动连接;
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一端与所述钳柄相连接,所述导向筒的另一端与双关节钳头相连接,且所述导向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双关节钳头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钳柄包括第一手柄臂和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手柄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所述第二钳柄包括第二手柄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手柄臂和第二连接臂相连;
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相接处形成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为弧形端,所述弧形端朝着背对所述导向筒的方向弯曲,且所述弧形端与所述第一钳头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为弧形端,所述弧形端朝着背对所述导向筒的方向弯曲,且所述弧形端与所述第二钳头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手柄臂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握持部和第一关联部,所述第一握持部与第一关联部的夹角为ɑ1,90°≤ɑ1<180°;
所述第二手柄臂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握持部和第二关联部,所述第二握持部和第二关联部的夹角为ɑ2,90°≤ɑ2<18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钳头包括第一关节臂和第一钳夹齿,所述第一钳夹齿与所述第一关节臂相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连接;
所述第二钳头包括第二关节臂和第二钳夹齿,所述第二钳夹齿与所述第二关节臂相连接,所述第二关节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相连接;
所述第一关节臂与所述第二关节臂相连接形成关节部,所述关节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包括筒体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筒体两端部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关节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上设有加压旋紧装置,所述加压旋紧装置包括加压杆,所述加压杆包括连接端和滑动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钳柄相连接,所述滑动端与所述第二钳柄滑动连接,且滑动端上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滑动端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柄上设有凸起的卡槽,所述滑动端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二钳柄通过卡槽可沿加压杆的长度方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旋钮和压紧片,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滑动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压紧片活动套设于所述加压杆上,且所述压紧片位于所述调节旋钮与卡槽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挡片,所述外挡片罩设于所述滑动端的外部,且所述外挡片与所述压紧片相连接。
CN201922452728.9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手术复位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50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2728.9U CN211750002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手术复位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52728.9U CN211750002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手术复位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50002U true CN211750002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78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5272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50002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手术复位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50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46008B2 (en) Repositioning instrument for the fixation of bone fractures
US9788869B2 (en) Spinal fixation element rotation instrument
EP2575645B1 (en) Surgical guide device
EP0686375B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use during connection of a fractured bone
CN111493994A (zh) 骨复位夹钳和板保持夹钳
WO2012161977A1 (en) Elbow compression instrument
US9402665B2 (en) Expansion and compression instrument for fracture fixation
CN213525439U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脊柱内镜双通道器械
US20170296248A1 (en) Distraction and compression in one plier
CN211750002U (zh) 一种手术复位钳
US10299806B2 (en) Bone clamp
CN209548076U (zh) 一种环抱带顶压式骨折复位钳
CN215079534U (zh) 一种新型克氏针弯针钳
CN205433854U (zh) 骨折加压固定钳
CN105011992B (zh) 无遮挡骨折复位钳
CN208989102U (zh) 一体化骨折复位固定钳
CN217390842U (zh) 双夹头一体式骨折维持复位钳
CN216021339U (zh) 一种椎弓根钉断钉取出钳
CN213189953U (zh) 胸腔镜肋骨剪
EP3184061B1 (en) Expansion and compression instrument for fracture fixation
CN217593037U (zh) 一种可多点位稳定夹持的骨折复位钳
CN212788669U (zh) 一种新型复位钳
CN214484570U (zh) 一种骨科用可调式椎板咬骨钳
CN207970141U (zh) 钳式椎弓根螺钉钉帽夹持器
CN211704803U (zh) 一种肩胛骨接骨板持骨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7

Termination date: 202112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