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9637U - 一种医疗扎针弹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疗扎针弹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9637U
CN211749637U CN201922145563.0U CN201922145563U CN211749637U CN 211749637 U CN211749637 U CN 211749637U CN 201922145563 U CN201922145563 U CN 201922145563U CN 211749637 U CN211749637 U CN 211749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icoid
linkage
transition
pressing part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455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冬山
李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pri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pr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pri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pr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455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9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9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9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扎针弹簧,包括通过弹簧钢丝缠绕而成的按压部、联动部;所述按压部包括至少两圈处于同一中心线的第一螺圈;所述第一螺圈的各圈的圈径一致;所述联动部包括与所述按压部处于同一中心线的第二螺圈;所述第二螺圈包括过渡螺圈、联动螺圈;所述过渡螺圈连接于所述按压部的末端,其圈径大于所述第一螺圈的圈径;所述联动螺圈连接于所述过渡螺圈末端,其圈径大于所述过渡螺圈的圈径,其切口向其最底圈的上表面倾斜;本实用新型对比于以往采血笔采用的直筒弹簧,通过设置了分别与笔帽、笔筒相契合的按压部和联动部,具有不会发生偏移,不跑位,使用稳定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医疗扎针弹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扎针弹簧。
背景技术
目前,手动弹射式的采血笔一般由筒体、装配在筒体顶端的按压推杆、装配在筒体侧旁的弹射按钮、与按压推杆连接,并位于筒体底端的针体固定配件使用,在使用时,人手按动按压推杆,推杆挤压筒体内部的弹簧,对准采血点后按动弹射按钮,弹射按钮解除内部弹簧的卡扣,内部弹簧向下回弹并把针体固定配件向下推动,带动采血针刺破人体皮肤达到采血的目的,此种采血笔虽然穿透力好,但对于婴儿皮肤来说过穿透力过大,婴儿皮肤仍未发育成熟,因此婴儿输液一般通过头皮穿透;
除了弹射式采血笔,市面上也有按压式采血笔,通过物理按压的方式,将针体固定配件往下推,并带出采血针,此种采血笔的笔帽一般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装配至筒体的顶端,通过直接按压的方式驱动采血笔进行采血,此种方式可用于婴儿采血,但需要操作人员控制好力度,不然会给婴儿带来较为明显疼痛感,非专业人士在家操作不好把握力度,因此采血笔研发人员往笔头内部装入一个直筒弹簧,弹簧与连杆弹性连接,在按压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但由于是采用直筒弹簧,其上下尺寸一样,一般情况下,笔帽比笔筒小,弹簧在笔筒内部可能会发生左右偏移,影响出厂的设定按压力度,如果笔帽做的跟笔筒一样大,将会增大采血笔整体的尺寸和重量,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稳定用于采血笔中的医疗扎针弹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医疗扎针弹簧,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医疗扎针弹簧,包括通过弹簧钢丝缠绕而成的按压部、联动部;所述按压部包括至少两圈处于同一中心线的第一螺圈;所述第一螺圈的各圈的圈径一致;所述联动部包括与所述按压部处于同一中心线的第二螺圈;所述第二螺圈包括过渡螺圈、联动螺圈;所述过渡螺圈连接于所述按压部的末端,其圈径大于所述第一螺圈的圈径;所述联动螺圈连接于所述过渡螺圈末端,其圈径大于所述过渡螺圈的圈径,其切口向其最底圈的上表面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钢丝的半径为0.3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圈的圈数设有9.5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圈的螺距为0.62mm。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螺圈设有1圈。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螺圈设有2.25圈。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螺圈的螺距为1.6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装配尺寸小,不跑位;本实用新型包括通过弹簧钢丝缠绕而成的按压部、联动部,按压部装配至笔帽中,联动部位于笔筒中,且联动部的圈径大于按压部,采血笔无需额外做大笔帽,减少了整体尺寸,在使用时能获得更好的视野,观察到更多的皮肤,并且按压部尺寸与笔帽相契合、联动部与笔筒相契合,对比于以往采用的直筒弹簧,不会发生偏移,不跑位,使用稳定;2、按压手感好;联动部位于笔筒内,其下方连接有连杆,在按压时,弹簧经过压缩并同时将力传递至连杆,使得连杆向下移动并把采血针从笔筒内移动至笔头;在按压时,联动部由于螺圈数量较少、以及螺距大于按压部的螺距,使得联动部先开始压缩,推动笔筒内的连杆,随着按压行程逐渐增大,按压部也开始压缩,直至手完全按压下去时,按压部也压缩完成,采血针从笔头伸出,完成穿刺,无需刻意控制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并均使用非精准的比列,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医疗扎针弹簧,包括通过弹簧钢丝缠绕而成的按压部10、联动部20;所述弹簧钢丝的半径为0.3mm;
所述按压部包括设有9.5圈,且处于同一中心线的第一螺圈;所述第一螺圈的各圈的圈径一致;所述第一螺圈的螺距为0.62mm;
所述联动部包括与所述按压部处于同一中心线的第二螺圈;所述第二螺圈包括过渡螺圈21、联动螺圈22;所述过渡螺圈21设有1圈,且连接于所述按压部10的末端,其圈径大于所述第一螺圈的圈径;所述联动螺圈22设有2.25圈,且连接于所述过渡螺圈21末端,其圈径大于所述过渡螺圈21的圈径,其切口向其最底圈的上表面倾斜;所述联动螺圈22的螺距为1.6mm。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主要安装于按压式采血笔的笔帽中,所述按压部 10与采血笔的笔帽相契合,该笔帽与吸血针的笔筒滑动连接,所述联动部20 位于笔筒内,其下方连接有连杆,在按压时,弹簧经过压缩并同时将力传递至连杆,使得连杆向下移动并把采血针从笔筒内移动至笔头;在按压时,所述联动部20由于螺圈数量较少、以及螺距大于所述按压部10的螺距,使得所述联动部20先开始压缩,推动笔筒内的连杆,随着按压行程逐渐增大,所述按压部10也开始压缩,直至手完全按压下去时,所述按压部10也压缩完成,采血针从笔头伸出,完成穿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医疗扎针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弹簧钢丝缠绕而成的按压部、联动部;所述按压部包括至少两圈处于同一中心线的第一螺圈;所述第一螺圈的各圈的圈径一致;所述联动部包括与所述按压部处于同一中心线的第二螺圈;所述第二螺圈包括过渡螺圈、联动螺圈;所述过渡螺圈连接于所述按压部的末端,其圈径大于所述第一螺圈的圈径;所述联动螺圈连接于所述过渡螺圈末端,其圈径大于所述过渡螺圈的圈径,其切口向其最底圈的上表面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扎针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钢丝的半径为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扎针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圈的圈数设有9.5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扎针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圈的螺距为0.6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扎针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螺圈设有1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扎针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螺圈设有2.25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扎针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螺圈的螺距为1.6mm。
CN201922145563.0U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医疗扎针弹簧 Active CN211749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5563.0U CN211749637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医疗扎针弹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45563.0U CN211749637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医疗扎针弹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9637U true CN211749637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73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45563.0U Active CN211749637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医疗扎针弹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9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91945U (zh) 无痛采血笔
CN211749637U (zh) 一种医疗扎针弹簧
CN201692306U (zh) 一种自动针灸器
CN209378199U (zh) 改良胰岛素笔
CN201098328Y (zh) 具有按摩功能的梳子
CN211272381U (zh) 一种抽药注射装置
CN204745218U (zh) 一种儿科注射辅助装置
CN201064556Y (zh) 笔式针灸进针器
CN211674261U (zh) 采血笔笔帽
CN209304035U (zh) pH电极导管中阻抗环的压装机构
CN2453889Y (zh) 笔式弹射进针器
CN218501095U (zh) 一种注射器结构
CN216963197U (zh) 一种带有针头螺旋状结构的胰岛素笔
CN206463297U (zh) 一种医用注射器
CN207220819U (zh) 一种安全末梢采血针
CN220585554U (zh) 一种免焊接双头弹簧顶针
CN217510947U (zh) 一种便携式胰岛素笔用针头取针器
CN209829013U (zh) 一种单道移液器
CN211751078U (zh) 一种医用取药器
CN209391983U (zh) 一种双档点刺针
CN211050517U (zh) 一种免捏皮的胰岛素注射笔
CN219501549U (zh) 一种便于穿线的埋线装置
CN216318874U (zh) 一种取药装置
CN210390564U (zh) 一种长度可调式铅笔
CN219558325U (zh) 一种定量的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