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4535U - 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4535U
CN211744535U CN202020416133.8U CN202020416133U CN211744535U CN 211744535 U CN211744535 U CN 211744535U CN 202020416133 U CN202020416133 U CN 202020416133U CN 211744535 U CN211744535 U CN 211744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ltraviolet
unit
internal
triggering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161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之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4161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4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4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45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包含机壳本体以及紫外线单元,用以发射紫外线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尤其,本实用新型很容易结合外部装置,并利用紫外线单元直接发射紫外线而投射到目标物,进而实现表面杀菌功能,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散播,改善、加强公共卫生。

Description

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尤其是利用机壳本体结合外部装置而由紫外线单元产生紫外线,用以达到灭菌、清洁的功效。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型手已几乎成为现代人必备的随身装置,不仅可用于通话,还能传送简讯、文件、图片、影像,尤其通过社群软件而链接至群组,方便讨论、分享,甚至是进行商品买卖,股票交易,或是实时性的身份验证。
众所周知的,紫外线(Ultraviolet,UV)为波长在10nm至400nm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比可见光的紫光还短,但比X射线长。此外,太阳光中含有部分的紫外线,而电弧、水银灯也会发出紫外线。虽然紫外线不属于游离辐射,但是紫外线仍会引发化学反应而促使某些物质发出荧光。尤其,小于200nm的紫外线会被空气强烈的吸收,因此,小于200nm的紫外线也称为真空紫外线。
太阳辐射出的紫外线可包括紫外线A(称为UVA)、紫外线B(称为UVB)、紫外线C(称为UVC),其中UVA是指波长较长且介于320~400nm,而UVB是波长介于280~320nm,此外,UVC是波长介于100~280nm。另外,UVA可穿透云层、玻璃进入室内及车内,并可穿透至皮肤真皮层而造成晒黑,UVB会引起晒伤及皮肤红、肿、热及痛,严重者还会起水泡或脱皮,类似烧烫伤症状,不过UVB会被臭氧层吸收,而UVC可穿越大气层的波长是介于200~280nm,因为200nm以下会被空气吸收。
由于UVC本身具有杀菌能力,且波长较长,安全性也较高,因此已有许多业者开发出可发射UVC的紫外光灭菌灯,用以达到灭菌目的,改善环境卫生安全,避免传染病的散播。此外,更有业者将紫外光灭菌灯设计成可由手机控制,比如利用耳机音讯线连接手机及紫外光灭菌灯,并在手机的控制下打开紫外光灭菌灯而发射所需的紫外线以投射到希望灭菌的目标物上。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使用者必需额外携带紫外光灭菌灯,相当累赘,而且必须利用实体连接线连接后使用,所以操作使用上非常不方便。
因此,非常需要一种创新的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能很容易结合手机或移动电源,提供照射紫外光功能,方便对目标物进行灭菌,且不需使用任何的实体连接线,从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所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包含机壳本体以及紫外线单元,用以发射紫外线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具体而言,机壳本体具有容置部以及紫外线窗口,其中容置部用以卡设或套设外部装置,可包含移动电源或手机,而紫外线单元配置于机壳本体的容置部内,用以通过触发方式而发射紫外线,并穿过紫外线窗口投射到外部目标。
尤其,紫外线的波长介于200-280nm之间,具有破坏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的能力,进而促使细菌死亡或不能繁殖,达到杀菌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紫外线单元包含一紫外线发射器,所述紫外线发射器包含至少一紫外线发光二极管或至少一紫外灯管。
可选的,所述手机通过内建的一显示单元提供一触控功能,所述手机预先储存一应用程序,并且所述手机卡设或套设至所述机壳本体时电气连接至所述紫外线单元,所述触发方式包含一外部触发方式,所述外部触发方式由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触控功能的控制下执行,产生并传送一外部触发信号,所述紫外线单元接收所述外部触发信号而被打开并发射所述紫外线。
可选的,所述机壳本体还具有至少一光学窗口以及至少一电源接口,所述至少一光学窗口用以穿设所述手机所内建的至少一镜头,所述至少一电源接口用以连接至所述手机的至少一电源接口,且所述机壳本体的电源接口及所述手机的电源接口包含一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可选的,所述触发方式还包含一内部触发方式,且所述紫外线单元还包含一移动传感器、一驱动开关以及一内部电源单元,所述移动传感器以及所述内部电源单元电气连接至所述驱动开关,所述内部电源单元产生并传送一内部驱动电力至所述移动传感器以及所述驱动开关,所述内部触发方式由所述移动传感器在感测到一预设动作时产生并传送一内部触发信号至所述驱动开关,所述驱动开关依据所述内部触发信号,利用所述内部驱动电力以打开所述紫外线发射器而发射所述紫外线。
可选的,所述预设动作包含一振动动作,所述振动动作持续一预设时间,所述预设时间为0.5秒至3秒。
可选的,所述内部电源单元包含至少一充电电池。
可选的,所述机壳本体还具有至少一电源接口,所述至少一电源接口用以连接至所述移动电源的至少一电源接口,且所述机壳本体的电源接口及所述移动电源的电源接口包含一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可选的,所述触发方式还包含一按键触发方式,且所述机壳本体配置有一按键,所述按键触发方式是在所述按键被按压时产生并传送一按键触发信号,利用所述按键触发信号打开所述紫外线发射器而发射所述紫外线。
可选的,所述机壳本体还具有至少一音源窗口以及至少一喇叭窗口,用以分别对齐所述外部装置的至少一音源窗口以及至少一喇叭窗口。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机壳结构可很容易结合外部装置,利用紫外线单元直接发射紫外线而投射到目标物,实现表面杀菌功能,可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散播,改善、加强公共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紫外线单元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2-外部装置,10-机壳本体,11-容置部,12-紫外线窗口,13-光学窗口,14-电源接口,15-音源窗口,16-喇叭窗口,20-紫外线单元,21-紫外线发射器,22-驱动开关,23-内部电源单元,24-移动传感器,UV-紫外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附图标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从而使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请参考图1及图2,其中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的立体示意图,而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结构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1包含机壳本体10以及紫外线单元20,其中机壳本体10具有容置部11以及紫外线窗口12,且容置部11用以卡设或套设外部装置2,比如移动电源或手机,而紫外线单元20配置于机壳本体10的容置部11内,用以通过触发方式而发射紫外线UV,并穿过紫外线窗口12而投射到外部目标(图中未显示),包含医疗器具、母婴用品、智能马桶、冰箱、餐具橱柜、保鲜盒、智能垃圾桶、保温杯、电扶梯扶手及自动售票机,尤其是会被高度频繁接触到的表面,比如按钮、按键、开关等等,进而利用紫外线UV达到杀菌的目的。
具体而言,紫外线单元20包含紫外线发射器21,而紫外线发射器21可以包含至少一紫外线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至少一紫外灯管,且上述紫外线UV的波长介于200-280nmnm之间。举例而言,外部装置2可包含移动电源或手机。
特别的是,上述手机是通过内建的显示单元(图中未显示)提供触控功能,比如触控屏幕,且手机已预先储存特定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并且手机是卡设或套设至机壳本体10时电气连接至紫外线单元20。尤其,触发方式包含外部触发方式,其中外部触发方式是由应用程序在触控功能的控制下而执行,从而产生并传送外部触发信号,且由紫外线单元20接收外部触发信号而被打开,并发射所需的紫外线UV。
此外,机壳本体10可进一步具有至少一光学窗口13以及至少一电源接口14,其中所述至少一光学窗口13用以穿设手机所内建的至少一镜头(图中未显示),而所述至少一电源接口14用以连接至所述手机的至少一电源接口(图中未显示)。例如,机壳本体10的电源接口14及手机的电源接口包含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
再者,上述触发方式可进一步包含内部触发方式,且紫外线单元20可如图3所示进一步包含驱动开关22、内部电源单元23以及移动传感器24,其中移动传感器24以及内部电源单元23电气连接至驱动开关22,且由内部电源单元23产生并传送内部驱动电力至移动传感器24以及驱动开关22,而内部触发方式是由移动传感器24在感测到预设动作时产生并传送内部触发信号至驱动开关22,并由驱动开关22依据内部触发信号而利用内部驱动电力以打开紫外线发射器21而发射紫外线UV。
进一步,预设动作可包含振动动作,其中振动动作持续一段的预设时间,且预设时间为0.5秒至3秒,比如,上下或左右甩动持续预设时间。此外,内部电源单元23包含至少一充电电池,比如锂电池。
更加具体而言,如果外部装置2是移动电源,则机壳本体10不需配置上述光学窗口13,而只配置至少一电源接口14,其中该至少一电源接口14用以连接至移动电源的至少一电源接口,且机壳本体10的电源接口14及移动电源的电源接口包含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此外,触发方式还可包含按键触发方式,且机壳本体10配置按键(图中未显示),其中按键触发方式是在按键被按压时产生并传送按键触发信号,从而打开紫外线发射器21而发射紫外线UV。
再者,机壳本体20进一步具有至少一音源窗口15以及至少一喇叭窗口16,用以分别对齐于外部装置2的至少一音源窗口(图中未显示)以及至少一喇叭窗口(图中未显示),比如手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使用时,可先将外部装置卡设或套设于机壳本体的容置部中而结合成一体,此时,如果紫外线单元需要使用外部触发的触发方式以发射紫外线,则外部装置可与紫外线单元形成电气连接,但如果紫外线单元是使用内部触发的触发方式以发射紫外线,则外部装置不需电气连接紫外线单元。也就是说,可由外部装置启动外部触发方式或由紫外线单元进行内部触发方式,进而发射所需的紫外线对准目标物,达到表面杀菌的目的,可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散播,加强公共卫生。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相当容易结合至各种电子装置,提供额外的紫外线照射功能,尤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发射的紫外线的波长特别设计成介于200-280nm之间,不含波长200nm以下的真空紫外线,因而相当安全,且仍具有破坏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的分子结构的能力,可促使细菌死亡或不能繁殖,进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适用于任何可携式或手持式电子装置,通过简单结合即可利用紫外线单元发射紫外线而投射到目标物,达到表面杀菌的目的,防止传染性疾病散播,并加强公共卫生。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壳本体,具有一容置部以及一紫外线窗口,所述容置部用以卡设或套设一外部装置;
一紫外线单元,配置于所述容置部内,用以通过一触发方式发射一紫外线,并穿过所述紫外线窗口投射到一外部目标;
其中所述紫外线的波长介于200-280nm之间,所述外部装置包含一移动电源或一手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单元包含一紫外线发射器,所述紫外线发射器包含至少一紫外线发光二极管或至少一紫外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通过内建的一显示单元提供一触控功能,所述手机预先储存一应用程序,并且所述手机卡设或套设至所述机壳本体时电气连接至所述紫外线单元,所述触发方式包含一外部触发方式,所述外部触发方式由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触控功能的控制下执行,产生并传送一外部触发信号,所述紫外线单元接收所述外部触发信号而被打开并发射所述紫外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本体还具有至少一光学窗口以及至少一电源接口,所述至少一光学窗口用以穿设所述手机所内建的至少一镜头,所述至少一电源接口用以连接至所述手机的至少一电源接口,且所述机壳本体的电源接口及所述手机的电源接口包含一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方式还包含一内部触发方式,且所述紫外线单元还包含一移动传感器、一驱动开关以及一内部电源单元,所述移动传感器以及所述内部电源单元电气连接至所述驱动开关,所述内部电源单元产生并传送一内部驱动电力至所述移动传感器以及所述驱动开关,所述内部触发方式由所述移动传感器在感测到一预设动作时产生并传送一内部触发信号至所述驱动开关,所述驱动开关依据所述内部触发信号,利用所述内部驱动电力以打开所述紫外线发射器而发射所述紫外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动作包含一振动动作,所述振动动作持续一预设时间,所述预设时间为0.5秒至3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电源单元包含至少一充电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本体还具有至少一电源接口,所述至少一电源接口用以连接至所述移动电源的至少一电源接口,且所述机壳本体的电源接口及所述移动电源的电源接口包含一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方式还包含一按键触发方式,且所述机壳本体配置有一按键,所述按键触发方式是在所述按键被按压时产生并传送一按键触发信号,利用所述按键触发信号打开所述紫外线发射器而发射所述紫外线。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本体还具有至少一音源窗口以及至少一喇叭窗口,用以分别对齐所述外部装置的至少一音源窗口以及至少一喇叭窗口。
CN202020416133.8U 2020-03-27 2020-03-27 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44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6133.8U CN211744535U (zh) 2020-03-27 2020-03-27 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6133.8U CN211744535U (zh) 2020-03-27 2020-03-27 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4535U true CN211744535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3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1613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44535U (zh) 2020-03-27 2020-03-27 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45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8951A (zh) * 2020-12-17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8951A (zh) * 2020-12-17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70160B1 (ko) 유해 전자파 노출을 줄이는 치료기 및 앞판
US20210379219A1 (en) Portable sanitizing arrangement
CN211744535U (zh) 具有紫外线的机壳结构
KR100686703B1 (ko) 자외선 젖병 살균 장치
US20060079948A1 (en) Hand-held ultraviolet germicidal system
KR101736767B1 (ko) 친환경 살균 도어 손잡이
TWM597652U (zh) 具有紫外線之機殼結構
CN211434266U (zh) 感应式紫外线杀菌机
CN112459614A (zh) 一种紫外线智能消毒杀菌门把手
CN211744510U (zh) 具有紫外线的手机结构
JP2004159723A (ja) 靴殺菌脱臭具
US20230238199A1 (en) Apparatus for sterilizing electrical switches and electrical switch cover plates with sanitizing ultra violet c sterilizing germicidal light
KR20160077688A (ko) 휴대 전자기기용 살균기
CN113975423A (zh) 一种紫外杀菌电梯按钮
CN212415008U (zh) 电子设备及集成杀菌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套
US20210316021A1 (en) Footwear sanitizing system
WO2022117728A1 (en) Uv disinfection device
TWM598574U (zh) 具有紫外線之手機結構
CN111538380A (zh) 集成杀菌功能的智能电子设备
CN219536116U (zh) 一种通讯设备
CN111588880A (zh) 一体式杀菌消毒器
CN111557537A (zh) 电子设备及集成杀菌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套
CN212679646U (zh) 一种大功率便携式led深紫外线消毒棒
KR20230052039A (ko) 휴대용 펜타입 자외선 살균기
CN214105309U (zh) 一种手持式紫外线消毒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