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4218U - 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4218U
CN211744218U CN201922012840.0U CN201922012840U CN211744218U CN 211744218 U CN211744218 U CN 211744218U CN 201922012840 U CN201922012840 U CN 201922012840U CN 211744218 U CN211744218 U CN 211744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outgoing line
out wire
servo motor
control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128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军浩
赵世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Shaanxi Dongfang Aviation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ic Shaanxi Dongfang Aviat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Shaanxi Dongfang Aviation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ic Shaanxi Dongfang Aviat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128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4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4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4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包括壳体、电动机定子和发电机定子,壳体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出线槽,电动机定子压装在壳体前端,发电机定子压装在壳体后端,电动机定子包括空间差90°的激励绕组和控制绕组,激励绕组和控制绕组的引出线分别为激磁绕组引出线和控制绕组引出线,激磁绕组引出线和控制绕组引出线分别平铺在所在侧的出线槽内。本实用新型在交流伺服电机壳体内壁设置了两个出线槽,将电动机定子激励绕组和控制绕组的引出线从交流伺服电机壳体后端引出,并在壳体后端增加了接线柱,保证无外露引出线,同时也能避免引出线破损导致短路等隐患。

Description

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流伺服电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交流伺服电机的定子组件主要由电动机定子、发电机定子和壳体组成,电动机定子在输出轴一端(前端),发电机定子在后端,这样一来电动机定子引出线只能从壳体侧面引出。该种从壳体侧面引出线的方式,结构设计简单,但在电机安装使用过程中,侧面引出线会限制其径向安装空间且将引出线暴露在壳体外部也存在安全隐患,容易破损发生短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即可克服交流伺服电机侧面引出线带来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包括壳体、电动机定子和发电机定子,壳体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出线槽,电动机定子压装在壳体前端,发电机定子压装在壳体后端,电动机定子包括空间差90°的激励绕组和控制绕组,激励绕组和控制绕组的引出线分别为激磁绕组引出线和控制绕组引出线,激磁绕组引出线和控制绕组引出线分别平铺在所在侧的出线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出线槽为壳体内壁上的矩形凹槽,出线槽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可供出线的开口。
进一步,出线槽的深、宽、长的尺寸,与激磁绕组引出线和控制绕组引出线的直径、数量相适配。
进一步地,壳体后端设置有两个接线柱,所述激磁绕组引出线和控制绕组引出线沿出线槽后端出线开口绕出后分别与同侧的接线柱焊接。
进一步地,激磁绕组引出线和控制绕组引出线通过高温焊锡分别与接线柱焊接。
进一步地,出线槽设置在壳体内壁后端处。
进一步地,激磁绕组引出线和控制绕组引出线上均套有聚四氟乙烯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交流伺服电机壳体内壁设置了两个出线槽,将电动机定子激励绕组和控制绕组的引出线从交流伺服电机壳体后端引出,并在壳体后端增加了接线柱,保证无外露引出线,同时也能避免引出线破损导致短路等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 I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Ⅱ部放大图。
图4中a、b、c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的壳体立体结构图、壳体侧视图和壳体局部放大图。
图5中a、b分别是的本实用新型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的带壳体主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中,1、壳体,2、电动机定子,3、发电机定子,4、接线柱,5、激磁绕组引出线,6、控制绕组引出线,7、高温焊锡,8、出线槽,8-1、出线槽深度,8-2、出线槽宽度,8-3、出线槽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壳体1、电动机定子2、发电机定子3,壳体1内壁两侧设置有对称的出线槽8,电动机定子2压装在壳体1前端,发电机定子3压装在壳体1后端,电动机定子2上包括空间差90°的激励绕组和控制绕组,激励绕组和控制绕组的引出线分别为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分别平铺在所在侧的出线槽8内。
出线槽8为壳体1内壁上的矩形凹槽,出线槽8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可供出线的开口。壳体后端设置有两个接线柱4,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沿出线槽8后端出线开口绕出后分别与接线柱4焊接。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通过高温焊锡7分别与接线柱4焊接。出线槽8的深8-1、宽8-2、长8-3的尺寸,与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的直径、数量相适配。出线槽8设置在壳体1内壁后端位置。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外部均套有聚四氟乙烯套管。
本实用新型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在壳体1内壁沿长度方向加工了两个对称的出线槽8,出线槽8是深8-1、宽8-2、长8-3尺寸根据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的粗细、数量而定,必须注意在壳体内壁加工的出线槽8不能影响到壳体1的强度。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通过沿壳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接线槽8平铺引出,减少了交流伺服电极的径向安装使用时空间的限制。
电动机定子2的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分别套有聚四氟乙烯套管,电动机定子2压入壳体1前端,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分别平铺在壳体1内壁上的出线槽8内,发电机定子3压入壳体1后端,压装过程中保证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均放置在出线槽8内,这样避免了压伤引出线。聚四氟乙烯套管的电绝缘性、密封性可避免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外露破损出现短路的隐患。
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末端分别塞入接线柱4孔内,然后通过高温焊锡7将引出线与接线柱焊接在一起。接线柱4为伺服交流电机的对外电气接口,用户使用时会将电源线用普通焊锡焊接在接线柱4上,普通焊锡的融化温度要远低于高温焊锡,采用高温焊锡7使得在焊接时不会发生电机接线柱4内的高温焊锡7融化,避免了由于高温焊锡7融化造成的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脱焊,减少了接触不良的故障的发生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电动机定子(2)和发电机定子(3),所述壳体(1)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出线槽(8),所述电动机定子(2)压装在壳体(1)前端,所述发电机定子(3)压装在壳体(1)后端,所述电动机定子(2)包括空间差90°的激励绕组和控制绕组,所述激励绕组和控制绕组的引出线分别为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所述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分别平铺在所在侧的出线槽(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槽(8)为壳体(1)内壁上的矩形凹槽,所述出线槽(8)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可供出线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槽(8)的深(8-1)、宽(8-2)、长(8-3)的尺寸,与所述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的直径、数量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后端设置有两个接线柱(4),所述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沿出线槽(8)后端出线开口绕出后分别与同侧的接线柱(4)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通过高温焊锡(7)分别与接线柱(4)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槽(8)设置在壳体(1)内壁后端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磁绕组引出线(5)和控制绕组引出线(6)外部均套有聚四氟乙烯套管。
CN201922012840.0U 2019-11-20 2019-11-20 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 Active CN211744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2840.0U CN211744218U (zh) 2019-11-20 2019-11-20 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2840.0U CN211744218U (zh) 2019-11-20 2019-11-20 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4218U true CN211744218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7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12840.0U Active CN211744218U (zh) 2019-11-20 2019-11-20 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4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8838B (zh) 一种拔插式电能表现场校验安全接线盒
CN101656387B (zh) 碳刷的连接结构
CN211744218U (zh) 交流伺服电机引出线新型出线结构
CN203150716U (zh) 一种电机的铜线接头
CN101656386A (zh) 电机的碳刷组件
CN205647092U (zh) 接线装置、电机和电器设备
CN210297389U (zh) 一种电机定子、电机及压缩机
CN204045663U (zh) 一种直流供电装置
CN211014375U (zh) 模块化电气装置连接系统
CN209856829U (zh) 串并联结构灯串以及系统
CN210327197U (zh) 一种具有控制板的内绕式定子结构及电机
CN210137224U (zh) 电机的电线的固定结构及电机
CN207818394U (zh) 一种电容器芯包保护组件
CN214428871U (zh) 一种电机漆包线连接结构
CN206864825U (zh) 新型换向器
CN216311407U (zh) 一种用于旋转触接的镀锡铜导线
CN204928488U (zh) 断路器用电机的端盖组件结构
CN204333505U (zh) 安全节能电传输终端
CN107799371A (zh) 一种防水的熔断器组件
CN211062867U (zh) 一种铆接式安全电源连接线
CN218771483U (zh) 一种绝缘耐高温步进电机
CN204760643U (zh) 电源指示防水保险丝座
CN211063019U (zh) 一种电线快速连接装置
CN219040980U (zh) 一种rema插头转安德森插头转接线
CN218731908U (zh) 一种电力带电接火连接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