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3388U - 无线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3388U
CN211743388U CN202020414705.9U CN202020414705U CN211743388U CN 211743388 U CN211743388 U CN 211743388U CN 202020414705 U CN202020414705 U CN 202020414705U CN 211743388 U CN211743388 U CN 211743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antenna
point
wireless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1470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1470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3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3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3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所述中框上间隔开设有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使所述中框分别依次形成三段金属体,分别为第一金属体、第二金属体以及第三金属体,所述第一金属体与所述第二金属体之间间隔有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三金属体与所述第二金属体之间间隔有所述第二缝隙,所述第一金属体上具有第一接地点和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二金属体上具有第二馈电点和第二接地点,所述第三金属体上具有第三接地点和第三馈电点,所述第二接地点设置于所述第二馈电点与所述第一缝隙之间,所述第一馈电点和第三馈电点为中高频馈电点,所述第二馈电点为低频馈电点。其避免了两个中高频天线模组间的信号干扰,显著提高了所述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Description

无线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增加了新频段,且为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需要支持更高阶的多输入与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因此无线电子通信设备所需要的天线数量会可预见地明显增多,如此多的天线集成在无线电子通信设备内,使得天线之间的隔离度成为一个明显的挑战,使得天线的布局成为一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5G天线隔离度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电子设备,包括:
中框,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开设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将所述第一边框分割成第一金属枝节和第二金属枝节,所述第二边框开设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将所述第二边框分割为第三金属枝节和第四金属枝节,所述第三金属枝节与所述第二金属枝节弯折连接;
所述第一金属枝节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金属枝节用于实现第一中频和/或第一高频频段的谐振,所述第三金属枝节的至少部分用于实现低频频段的谐振,所述第三金属枝节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四金属枝节的至少部分用于实现第二中频和/或第二高频频段的谐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所述第一金属枝节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金属枝节用于实现第一中频和/或第一高频频段的谐振,所述第三金属枝节的至少部分用于实现低频频段的谐振,所述第三金属枝节靠近所述第二缝隙的部分和所述第四金属枝节的至少部分用于实现第二中频和/或第二高频频段的谐振。而用于实现低频频段的谐振的辐射体(包括所述第三金属枝节的至少部分)位于用于实现第一中频和/或第一高频频段的谐振的辐射体(包括第一金属枝节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金属枝节)和用于实现第二中频和/或第二高频频段的谐振的辐射体(所述第三金属枝节靠近所述第二缝隙的部分和所述第四金属枝节)之间,即在两个中高频天线模组之间设置了一低频天线模组,所述低频天线模组将所述两中高频天线模组在空间中隔开,保证了两个中高频天线模组之间不会存在重叠,显著地提高了所述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线电子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线电子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线电子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电子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无线电子设备包括中框10、第一馈电点21、第二馈电点22、第三馈电点23、第一馈地点31、第二馈地点32、第三馈地点33。
中框10包括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弯折连接。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边框11为中框10的顶部边框,第二边框12为中框10的侧部边框。在用户接打电话时,所述无线电子设备的侧边并不会正对人体,不会受到人体头部的阻碍,故相对于将天线组件设置于电子设备顶部的方案,其头手模降幅较小,使得所述无线电子设备的SAR值进一步降低。
其中,第一边框11上开设有第一缝隙115,第一缝隙115将第一边框11分割成第一金属枝节111和第二金属枝节112。第二边框12上开设有第二缝隙125,第二缝隙125将第二边框12分割成第三金属枝节123和第四金属枝节124。其中,第三金属枝节123与第二金属枝节112弯折连接。
第一馈电点21和第一接地点31均设置于第一金属枝节111上,其中,第一馈电点21设置于第一接地点31与第一缝隙115之间,其用于馈入第一中频和/或第一高频频段的激励信号。第二馈电点22设置于第三金属枝节123上,第二接地点32设置于第二金属枝节112或者所述第三金属枝节123上,其中,第二馈电点22设置于第二接地点32与第二缝隙125之间,其用于馈入所述低频频段的激励信号。第三馈电点23和第三接地点33均设置于第四金属枝节124上,其中,第三馈电点23设置于第三接地点33与第二缝隙125之间,其用于馈入第二中频和/或第二高频频段的激励信号。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地点32设置于第三金属枝节123与第二金属枝节112弯折连接处,以使第一馈电点21的馈入信号的质量更强以及第二金属体12的尺寸更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其也可以设置在第三金属枝节123或者第二金属枝节112上,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缝隙125至第二接地点32的距离在30毫米以上,以保证第二馈电点馈入信号的效果。
上述的结构中,所述低频天线模组位于两中高频天线模组之间,将所述两中高频天线模组隔开,保证了两个中高频天线模组之间不会存在重叠,避免了两个中高频天线模组之间的信号干扰,显著地提高了所述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低频(low band,LB)对应的频段为703MHz-960MHz;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频(middle band,MB)对应的频段为1710MHz-2170MHz;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高频(high band,HB)对应的频段为2300MHz-2690MHz;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高频(middle-high band,MHB)对应的频段为1710MHz-2690MHz。可以理解的,本公开中的所述第一中频频段和第二中频频段可以为相同的频段也可以为不同的频段,所述第一高频频段和第二高频频段可以为相同的频段也可以为不同的频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高频包含LTE中高频及Sub6G频段,所述第二中高频包含相同的LTE中高频及Sub6G频段。当所述第一中高频频段和第二中高频频段为相同的频段时,由于其天线辐射体设置于不同的边框处,可以作为互相的备份,避免在某些使用场景下,由于部分天线辐射体被遮挡导致的天线信号的减弱。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用新型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无线电子设备还包括多个频段切换电路,分别为第一频段切换电路41、第二频段切换电路42以及第三频段切换电路43。其中,第一频段切换电路41与第一馈电点21电连接,第二频段切换电路42与第二馈电点22电连接,第三频段切换电路43与第三馈电点23电连接。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频段切换电路41设置于第一馈电点21处,与第一馈电点21一同连接于第一金属枝节111上。第二频段切换电路42设置于第二缝隙125与第二馈电点22之间,连接于第三金属枝节123上。第三频段切换电路43设置于第二缝隙125与第三馈电点23之间,连接于第四金属枝节124上。
其中,第一接地点31至第一缝隙115之间的第一金属枝节111形成第一天线枝节91,第一天线枝节91的1/4波长谐振模式用于实现所述第一中频频段的主模态谐振,其长度为第一中频频段的主模态频率对应波长的1/4。第二接地点32至第一缝隙115之间的第二金属枝节112形成第二天线枝节92,其为第一天线枝节91的寄生枝节。第二天线枝节92的1/4波长谐振模式用于实现所述第一高频频段的主模态谐振,其长度为所述第一高频频段的主模态频率对应波长的1/4。其中,第一天线枝节91和第二天线枝节92共同构成第一天线辐射体,用以辐射中高频信号波。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1/2波长谐振模式用于弥补所述第一中频频段的主模态和所述第一高频频段的主模态所覆盖的频率带宽的不足,以使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频率在所述第一中频频段以及所述第一高频频段能够覆盖更广泛的频率范围。同时第一频段切换电路41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频率,以进一步提升所述第一中频频段以及所述第一高频频段能够覆盖的频率范围,使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频率能够完全覆盖4G中频频段以及高频频段。可以理解地,第二天线枝节92的1/4波长谐振模式除用于实现所述第一高频频段的主模态谐振,还可以用于实现Sub-6G频段的谐振。同时,为了使所述无线电子设备能够覆盖所有Sub-6G频段,第一天线枝节91的1/4波长谐振模式和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1/2波长谐振模式的高次模也会用于实现Sub-6G频段的谐振。例如第一天线枝节91的1/4波长谐振模式的高次模3/4波长谐振模式和第一天线辐射体的1/2波长谐振模式的高次模1倍波长谐振模式。
第二接地点32至第二缝隙125之间的第三金属枝节123形成第三天线枝节93,第三天线枝节93的1/4波长谐振模式用于实现所述低频频段的主模态谐振,其长度为低频频段的主模态频率对应波长的1/4。第三天线枝节93单独构成第二天线辐射体,用以辐射4G低频信号波。第二频段切换电路42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频率,以弥补所述为低频频段的主模态所覆盖的频率带宽的不足,使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频率能够完全覆盖4G低频频段。
第三接地点33至第二缝隙125之间的第四金属枝节124形成第五天线枝节95,第五天线枝节95的1/4波长谐振模式用于实现所述第二中频频段的主模态谐振,其长度为第二中频频段的主模态频率对应波长的1/4。第二频段切换电路42至第二缝隙125之间的第三金属枝节123形成第四天线枝节94,其为第五天线枝节95的寄生枝节。第四天线枝节94的1/4波长谐振模式用于实现所述第二高频频段的主模态谐振,其长度为所述第一高频频段的主模态频率对应波长的1/4。其中,第四天线枝节94和第五天线枝节95共同构成第三天线辐射体,用以辐射中高频信号波。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的1/2模式的1/2波长谐振模式用于弥补所述第一中频频段的主模态和所述第一高频频段的主模态所覆盖的频率带宽的不足,以使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的频率在所述第二中频频段以及所述第二高频频段能够覆盖更广泛的频率范围。同时第三频段切换电路43用于调节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的频率,以进一步提升所述第二中频频段以及所述第二高频频段能够覆盖的频率范围,使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的频率能够完全覆盖4G中频频段以及高频频段。可以理解地,第四天线枝节94的1/4波长谐振模式除用于实现所述第二高频频段的主模态谐振外,还可以用于实现Sub-6G频段的谐振。同时,为了使所述无线电子设备能够覆盖所有Sub-6G频段,Sub-6G频段所对应的频率还可以由第五天线枝节95的1/4波长谐振模式和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的1/2波长谐振模式也会用于实现Sub-6G频段的谐振。例如第五天线枝节95的1/4波长谐振模式的高次模3/4波长谐振模式和第三天线辐射体的1/2波长谐振模式的高次模1倍波长谐振模式。
可以理解地,上述的第一频段切换电路41、第二频段切换电路42以及第三频段切换电路43的设置方式不唯一,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频段切换电路41设置于第二缝隙125与第二接地点32之间,与第二金属体12连接。第二频段切换电路42设置于第二缝隙125与第二馈电点22之间,与第二金属体12连接。第三频段切换电路43设置于第三馈电点23处,与第三馈电点23一同连接于第三金属体13上。上述的第一频段切换电路41、第二频段切换电路42以及第三频段切换电路43还可以根据所述无线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设置于中框10上的其他位置处,例如第一频段切换电路41还可以设置于第一接地点31值第二接地点32之间的任意位置,第二频段切换电路42也可以设置于第二馈电点22上,第三频段切换电路43也可以设置于第二频段切换电路42至第三接地点33之间的任意位置处。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4)

1.一种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开设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将所述第一边框分割成第一金属枝节和第二金属枝节,所述第二边框开设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将所述第二边框分割为第三金属枝节和第四金属枝节,所述第三金属枝节与所述第二金属枝节弯折连接;
所述第一金属枝节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金属枝节用于实现第一中频和/或第一高频频段的谐振,所述第三金属枝节的至少部分用于实现低频频段的谐振,所述第三金属枝节靠近所述第二缝隙的部分和所述第四金属枝节的至少部分用于实现第二中频和/或第二高频频段的谐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枝节上设置有第一馈电点和第一接地点,所述第一馈电点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地点与所述第一缝隙之间,所述第一馈电点用于馈入所述第一中频和/或第一高频频段的激励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频段切换电路,与所述第一馈电点电连接,用于调节第一馈电点所对应的天线模组的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点至所述第一缝隙之间的所述第一金属枝节形成第一天线枝节,所述第一天线枝节的1/4波长谐振模式用于实现所述第一中频频段的主模态谐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枝节上设置有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二金属枝节或者所述第三金属枝节上设置有第二接地点,所述第二馈电点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地点与所述第二缝隙之间,所述第二馈电点用于馈入所述低频频段的激励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点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枝节与所述第二金属枝节弯折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频段切换电路,所述第二频段切换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缝隙与所述第二馈电点之间或者第二馈电点处,与所述第二馈电点电连接,用于调节第二馈电点所对应的天线模组的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隙至所述第二频段切换电路之间的所述第三金属枝节形成第四天线枝节,所述第四天线枝节的1/4波长谐振模式用于实现所述第二高频频段的主模态谐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隙至所述第二接地点之间的所述第二金属枝节和第三金属枝节形成第二天线枝节,所述第二天线枝节的1/4波长谐振模式用于实现所述第一高频频段的主模态谐振。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点至所述第二缝隙之间的所述第三金属枝节形成第三天线枝节,所述第三天线枝节的1/4波长谐振模式用于实现所述低频频段的主模态谐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金属枝节上设置有第三馈电点和第三接地点,所述第三馈电点设置于所述第三接地点与所述第二缝隙之间,所述第三馈电点用于馈入所述第二中频和/或第二高频频段的激励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频段切换电路,与所述第三馈电点电连接,用于调节第三馈电点所对应的天线模组的频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地点至所述第二缝隙之间的所述第四金属枝节形成第五天线枝节,所述第五天线枝节的1/4波长谐振模式用于实现所述第二中频频段的主模态谐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金属枝节的长度大于或等于30毫米。
CN202020414705.9U 2020-03-26 2020-03-26 无线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743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4705.9U CN211743388U (zh) 2020-03-26 2020-03-26 无线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4705.9U CN211743388U (zh) 2020-03-26 2020-03-26 无线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3388U true CN211743388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4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14705.9U Active CN211743388U (zh) 2020-03-26 2020-03-26 无线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338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8875A (zh) * 2020-12-25 2021-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928469A (zh) * 2021-01-22 2021-06-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28456A (zh) * 2021-03-30 2021-06-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013593A (zh) * 2021-02-24 2021-06-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8875A (zh) * 2020-12-25 2021-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928469A (zh) * 2021-01-22 2021-06-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28469B (zh) * 2021-01-22 2023-12-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13593A (zh) * 2021-02-24 2021-06-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928456A (zh) * 2021-03-30 2021-06-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43388U (zh) 无线电子设备
AU2018423290B2 (en) Antenna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KR101166089B1 (ko) 다중 대역 mimo안테나
US9748661B2 (en) Antenna for achieving effects of MIMO antenna
CN113013594A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EP3171455B1 (en) Antenna module
CN103078174A (zh) 多频天线装置
WO2009130747A1 (ja) 携帯無線機
CN113922048A (zh) 一种终端天线及终端电子设备
CN112751203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1973261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US20210210837A1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same
CN210576421U (zh) 基于金属边框的mimo天线结构及移动设备
CN210092334U (zh) 一种天线结构以及通信设备
CN108172973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天线处理方法
CN106898880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080094303A1 (en) Planer inverted-F antenna device
CN215771563U (zh) 一种基于耦合馈电的超宽带天线和电子设备
CN111816985B (zh) 适用于金属中框形式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13708093B (zh) 天线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6898879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581347B (zh) 一种应用于4g-mimo智能眼镜的双环天线
CN114336010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8940002U9 (zh)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及电子装置
JP7243966B2 (ja)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