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2956U - 采血管处理机构 - Google Patents

采血管处理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2956U
CN211732956U CN201921918290.2U CN201921918290U CN211732956U CN 211732956 U CN211732956 U CN 211732956U CN 201921918290 U CN201921918290 U CN 201921918290U CN 211732956 U CN211732956 U CN 211732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collection
collection tube
blood
tub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182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世贵
韩永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Xinle Medical Equip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ongd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ongd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ongd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182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2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2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2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血管处理机构,本实用新型包括采血管收容部件:用于收纳采血管;上料装置:至少部分上料装置位于所述采血管收容部件内,用于对采血管进行提取;输送部件:输送部件与上料装置相连通,采血管通过上料装置到达所述输送部件;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输送部件远离上料装置的一端与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相连接;分拣机构: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远离输送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分拣结构相连接。

Description

采血管处理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采血管处理机构。
背景技术
在医疗过程中,验血是较为常规的检查方式,对于病人的采血管,需要经过转运、保存、处理和分拣等步骤后才能够形成有效的血液信息供医护人员参考,但是在针对采血管的一系列处理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复杂的过程使得采血管的整个处理流程的效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血管处理机构,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使得对于采血管的保存、运输、处理和分拣通过一个机器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提供了一种采血管处理机构,包括:
采血管收容部件:用于收纳采血管;
上料装置:至少部分所述上料装置位于所述采血管收容部件内,用于对采血管进行提取;
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与所述上料装置相连通,采血管通过所述上料装置到达所述输送部件;
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所述输送部件远离所述上料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相连接;
分拣机构:所述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远离所述输送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分拣机构相连接。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采血管收容部件包含有导料结构,所述导料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具有连接端,所述第一导向板通过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板相连,所述第二导向板具有第一避让槽,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收集结构,所述上料收集结构移动至所述第二导向板处时,所述上料收集结构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避让槽。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收集结构和驱动结构,所述上料收集结构用以收集采血管,所述驱动结构用以驱动所述上料收集结构移动,所述上料收集结构移动至与所述连接端同等高度时,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上料收集结构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采血管的最大长度。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导向板具有弯折的自由端部,所述自由端部弯向所述采血管在所述第二导向板的背向。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收集结构,上料收集结构包括连接臂和设置在所述连接臂上的若干收集挡块,所述收集挡块具有弯折部和端部,所述弯折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端部,所述收集挡块的最高处设有外凸的弧面;
所述端部具有自由端,所述弯折部从所述第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端的延伸趋势方向与所述端部从所述第二端延伸到所述自由端的延伸趋势方向相反,若干所述收集挡块呈梳状排列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料装置还包括采血管脱离结构,当所述上料收集结构移动至所述采血管脱离结构处时,所述上料收集结构收集的采血管脱离并转移至所述采血管脱离结构上;
所述采血管脱离结构具有脱离板和第二避让槽,当所述上料收集结构移动至所述采血管脱离结构处时,所述上料收集结构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避让槽,所述上料收集结构收集的采血管被所述脱离板阻挡,并从所述上料收集结构上脱离;
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宽度宽于所述收集挡块的宽度,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宽度窄于所述采血管的最大长度。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包括安装支架、辊轴组件、驱动组件和扫码机;所述辊轴组件可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辊轴组件包括并排平行设置的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小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同向转动,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相对开合运动;所述扫码机设于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之间的间隙上方。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组件和开合驱动组件;
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同向转动;
所述开合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相对开合运动;所述开合驱动组件包括凸轮传动机构和摆动连接组件;
所述凸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凸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轴可转动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凸轮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凸轮转动;
所述摆动连接组件包括摆动件、第一支撑连接件和第二支撑连接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凸轮的周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支撑连接件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辊轴的两端,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可转动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所述开合驱动组件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摆动件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打开后的复位。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摆动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阻挡采血管掉落的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辊轴背离所述第二辊轴的一侧的第一阻挡部A,和/或,设于所述第二辊轴背离所述第一辊轴的一侧的第一阻挡部B;所述第一阻挡部A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支撑连接件上;所述第一阻挡部B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装置、驱动轮、中间传动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中间传动轮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轮设于所述第一辊轴的一端,所述第二传动轮设于所述第二辊轴的一端;所述驱动轮、所述中间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设于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的同一端侧;所述第一传动带绕设于所述中间传动轮和所述第一传动轮上;所述第二传动带绕设于所述驱动轮、所述中间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上。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采血管处理机构还包括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和采血管推送机构;
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用于实现待扫描采血管的单列化排列输送;
所述采血管推送机构设于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用于将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输送过来的待扫描采血管推送到扫描区;所述采血管推送机构包括第四驱动装置、具有滑轨的安装部和与所述滑轨配合连接的滑动推动部;所述滑动推动部设于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上出料端的输送带上方,所述滑动推动部上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的开口朝向与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上出料端的输送方向相对,用于承接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输送过来的采血管;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推动部沿所述滑轨往复运动,以实现将所述限位卡槽承接的采血管推送到扫描区;
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包括:
采血管收容部件,用于收集放置待扫描的采血管;
上料装置,用于对所述采血管收容部件内的采血管进行上料;
输送部件,包括输送带和分设于所述输送带的两侧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大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且小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的两倍;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一下料口,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第二下料口,所述第一下料口和所述第二下料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下料口的底部和所述第二下料口的底部距所述输送带的距离均小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用于非单列化采血管的回收下料;
回收部件,设于所述第一下料口和所述第二下料口的下方,且连接所述采血管收容部件,用于将从所述第一下料口和第二下料口落下的非单列化采血管回送至所述采血管收容部件内;
所述第一下料口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下料口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具有第二侧壁;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前方;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且小于采血管长度的一半。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输送部件还包括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设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且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下料口和第二下料口的前方;所述第二阻挡部距所述输送带的距离大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且小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的两倍。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一缓存盒,所述分拣机构包括收集体、第一轨道和拨动装置,所述第一缓存盒临近所述第一轨道设置,所述第一轨道用于传送采血管,所述拨动装置临近所述第一轨道设置,所述拨动装置可相对所述第一轨道转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扫码装置、进料轨道、第二轨道和收集装置,所述进料轨道用于所述采血管进入所述分拣机构,所述扫码装置临近所述进料轨道设置,所述进料轨道选择性与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一轨道相连通。
还包括有斜板,所述斜板上设有首端、尾端和位于所述首端和所述尾端之间的第一位置,所述首端与所述进料轨道相连接,所述尾端与所述第二轨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轨道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位置相连通;
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框体,所述第二轨道相对所述框体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轨道从邻近所述进料轨道的一端到邻近所述收集装置的一端倾斜设置。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收集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架体、移动轨道和滑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移动轨道设置于架体上,所述第二轨道位于所述收集装置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滑块在所述移动轨道上移动,所述收集装置连接于所述滑块上,使得所述第二轨道做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位置的运动;
或者,还包括有第二驱动装置、架体、移动轨道和滑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移动轨道设置于架体上,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滑块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轨道做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位置的运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收集体包含第一缓存盒、第一收集盒和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缓存盒包含有第一缺口,通过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缓存盒与所述第一收集盒相连通,所述第一活动板能够相对所述第一缓存盒转动,并使得通过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缺口处于封闭状态或开放状态。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架体,所述第一收集盒能够被收纳入所述架体中,所述第一收集盒将第二板抵持在所述第一缓存盒的底部,使得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缺口分离,使得所述第一缺口处于开放状态,所述第一收集盒与所述第一缓存盒相连通;
或者,所述第一收集盒能够脱离所述架体,所述第二板覆盖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缓存盒相对所述第一收集盒封闭;
所述第二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板的一端设有卡块,所述收集盒的底部设有卡口,所述卡块能够卡入所述卡口中。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扭簧和轴,所述活动板可相对所述轴转动,所述扭簧套在所述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板相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存盒相连接;
还包括有第二缓存盒、第二收集盒和换组通道,所述第一缓存盒包括入口,采血管通过所述入口进入所述第一缓存盒,所述换组通道的入口临近所述第一缓存盒的所述入口设置,所述换组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缓存盒相连通,所述第二缓存盒通过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二收集盒相连通,第二活动板可转动的与所述第二缓存盒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缺口处于封闭状态或开放状态。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活动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固定连接,形成L形结构;
或者,所述第一活动板包括第一板。
有益效果:首先通过采血管收容部件对采血管进行收集,然后通过上料装置将位于采血管收容部件中的采血管传送到输送部件上,然后通过输送部件将采血管转移到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上,经过扫描后的采血管通过分拣机构将不同种类的采血管进行分类,完成整个采血管的处理过程,这个过程完全通过机械来完成,提升了采血管处理过程中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采血管处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可用于采血管的送料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的可用于采血管的送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中可用于采血管的送料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上料收集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图6中的上料收集结构的正视图;
图8是第四实施例中可用于采血管的送料装置中的上料收集结构的正视图;
图9是第五实施例中可用于采血管的送料装置中的上料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0是上料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图11是上料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12是第五实施例中上料收集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采血管扫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输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3中采血管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3中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收集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一个状态的正视图;
图21是收集结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收集结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分拣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4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参照图1和图2,本采血管处理机构包括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输送部件3000、上料装置2000、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4000和分拣机构6000,位于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中的采血管通过上料装置2000的作用,被移动到输送部件3000上,通过输送部件3000将采血管输送到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4000上,然后将被扫描后的采血管,通过扫描出的信息,通过分拣机构6000进行分拣。
参照图3,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可用于采血管的送料装置的侧视图,该送料装置包括导料结构1000 和上料装置2000,导料结构1000包括第一导向板1100和第二导向板1200,所述第一导向板1100具有连接端1110,第一导向板1100通过连接端1110与所述第二导向板1200连接,上料装置2000包括上料收集结构2100和驱动结构2200,该上料收集结构2100用以收集采血管,该驱动结构2200能够驱动上料收集结构2100移动,第一实施例中上料装置2000具有多个上料收集结构2100,连接端1110与上料收集结构2100之间的间隙小于采血管的最大长度,当采血管移动至第一导向板1100的连接端1110时,只有一部分方向的采血管能够通过该间隙落入第二导向板1200,从而位于第二导向板1200和上料装置之间,移动至第二导向板1200处的上料收集结构2100穿过第二导向板1200从而将位于第二导向板1200和上料装置之间的部分采血管收集到上料收集装置2100上,采血管保持其在上料收集装置2100上的姿态被输送至后续处理工位,从而起到了一定的排列整理效果。
为清晰地观察第一导向板的连接端与上料收集结构之间的间隙,参照图4,图4为图3的可用于采血管的送料装置的俯视图,采血管沿导料结构1000的第一导向板1100移动至连接端1110时,由于连接端 1110与上料收集结构2100之间的间隙小于采血管的最大长度,只有一部分方向的采血管能够通过该间隙达到第二导向板1200,随后被上料收集结构2100收集,然后再在驱动结构2200的驱动作用下继续移动运输至后续处理工位。以图5中方向为例,杂乱排序的采血管沿导料结构1000的第一导向板1100移动至连接端1110时,姿态正确的采血管能够直接从该间隙落入第二导向板1200上,并位于第二导向板1200 和上料装置2000之间,此处的姿态正确的采血管是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度小于连接端1110与上料收集结构2100之间的间隙的采血管,该部分采血管由经过第二导向板1200处的上料收集装置2100收集,从而采血管以前后方向延伸的姿态保持在上料收集装置2100上,随上料收集装置2100的流转被输送至后续工位,实现采血管的整理排序。姿态不正确的采血管未能直接通过上述间隙落入第二导向板1200,此处的姿态不正确的采血管是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连接端1110与上料收集结构2100之间的间隙的采血管,例如沿左右方向横跨在改间隙上方的采血管等,因此未能直接落入第二导向板1200,但该部分采血管因导料结构1000后续输送的采血管的冲撞和/或由持续流转经过该间隙的上料收集装置2100 的推动后,有几率实现姿态的调整从而能够通过该间隙落入第二导向板1200,进而能够被上料收集装置 2100收集并保持以前后延伸的方向输送至后续工位,实现了采血管正确姿态的分拣及整理排序。
参见图5,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可用于采血管的送料装置的局部放大图,第二导向板1200具有第一避让槽1210,上料收集结构2100移动至第二导向板1200处时,上料收集结构210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避让槽12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避让槽1210具有弯折的自由端部1220,自由端部1220弯向采血管在第二导向板1200的背向,当采血管从第一导向板1100移动到第二导向板1200后,由于自由端部1220的弯折方向背向采血管在第二导向板1200的方向,因而不会挂住采血管,避免了采血管被自由端部1220 的端面刮损,保证了采血管结构的完整性。
参见图7,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可用于采血管的送料装置中的上料装置2000的立体图,该上料装置 2000包括上料收集结构2100和驱动结构2200,该上料收集结构2110用以收集采血管,该驱动结构2200 能够驱动上料收集结构2100移动,第三实施例中上料装置2000具有多个上料收集结构2100。图7是上料收集结构2100的立体结构图,该上料收集结构2100包括连接臂2110和设置在连接臂2110上的若干收集挡块2120。图8为图7中上料收集结构2100的正视图,该上料收集结构2100中的收集挡块2120具有弯折部2121和端部2122,弯折部2121具有第一端2123和第二端2124,收集挡块2120通过第一端2123 与连接臂2110连接,第二端2124连接端部2122,端部2122具有自由端2125,以图8所示的方向为例,弯折部2121从第一端2123延伸到第二顶端2124具有向上的延伸趋势,端部2122从第二端2124延伸到自由端2125具有向下的延伸趋势,弯折部2121的延伸趋势方向与端部2122的延伸趋势方向相反,使得从弯折部2121延伸到端部2122的部分呈圆弧,使得收集挡块2120的最高处具有外凸的弧面,当采血管进入上料收集结构2100时能够保持采血管结构的完整性。
在第二实施例中,驱动结构2200包括同步带2210和同步带轮2220,上料收集结构2100设置在同步带2210上,同步带轮2220驱动同步带2210移动,从而带动上料收集结构2100的移动。
参见图9,图9为第四实施例中可用于采血管的送料装置中的上料收集结构2100的正视图,该上料收集结构2100中的端部2122位于弯折部2121沿第二端2124的延伸部分,该端部2122呈弧面设置,使得收集挡块2120的最高处具有外凸的弧面,利于采血管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参见图10,图10为第五实施例中可用于采血管的送料装置中的上料装置2000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图12为图10的上料装置2000的侧视图,上料装置2000还包括采血管脱离结构2300,上料收集结构2100 在第一驱动装置2200的驱动下移动至采血管脱离结构2300时,上料收集结构2100收集的采血管能够脱离并转移至采血管脱离结构2300上,该采血管脱离结构2300可用以与后续工位连接,从而使得采血管通过该采血管脱离结构2300送入后续处理工位。图12为上料装置2000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采血管脱离结构2300具有脱离板2310和第二避让槽2320。为了清楚地看到上料收集结构2100与采血管脱离结构2300的位置关系,可以参见图13,图13为上料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当上料收集结构2100在第一驱动装置2200的驱动下移动至采血管脱离结构2300时,上料收集结构2100的连接臂2110和收集挡块2120 均能够通过第二避让槽2320,而上料收集结构2100收集到的采血管被脱离板2310阻挡不能通过该第二避让槽2320,从而使得采血管从上料收集结构2100上脱离。以采血管为采血管为例,利用图12中的上料装置进行上料的过程为:采血管被收集放置在上料收集结构2100上,采血管在收集挡块的阻挡下不容易脱落,并且由于该收集挡块的最高处具有外凸的弧面,采血管不容易被破坏,能够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然后采血管在第一驱动装置2110的驱动作用下随着上料收集结构2100移动,当移动至采血管脱离结构2300时,上料收集结构2100能够通过采血管脱离结构2300的第二避让槽2320,而采血管则脱离板 2310阻挡,从而脱离上料收集结构2100。
为利于采血管顺利从上料收集结构上脱离并转移至采血管脱离结构并且不再次脱落,采血管脱离结构中的避让槽的轮廓线应略宽于上料收集结构的轮廓线,在一些实施例中,避让槽2310的宽度宽于所述收集挡块2120的宽度,避让槽2310的宽度窄于所述采血管的最大长度,保证了上料收集结构能够成功通过避让槽的同时,上料收集结构收集的采血管被脱离板阻挡,并且不再次脱落。
参见图14,图14为第五实施例中上料收集结构2100的俯视图,收集挡块2120以一定的间距排列设置连接臂2110上,呈梳状排列,呈梳状排列的收集挡块2120能够对采血管起到梳理作用,利于采血管排列整齐。
参照图15,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采血管扫描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采血管扫描装置包括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4000,通过上料装置2000和输送部件3000将待扫描的采血管上料至扫描区,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4000主要用于带动置于扫描区的采血管滚动,并扫描采血管管壁上的扫描码,获取扫描信息。
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用于收集放置待扫描的采血管,导料结构1000位于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的底部。上料装置2000用于对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内的采血管进行上料;输送部件3000用于单列化梳理传送上料部件的上料(即待扫描的采血管)。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上料装置2000部分位于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内部,设于上料装置2000的下方,输送部件3000承接设于上料装置2000的上方,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内的待扫描采血管通过上料装置2000向上传输,进而上料至输送部件3000上。
请参阅图16和图17,图17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输送部件3000的结构示意图;输送部件3000包括输送带3310和分设于输送带3310的两侧的第一挡板3320和第二挡板3330。输送带3310的宽度大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且小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的两倍;为了更利于采血管在输送带3310上单列化输送,输送带3310的宽度大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且小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的3/2。输送部件33具体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输送带3310运动以进行输料。
第一挡板3320和第二挡板3330均沿输送带3310的输送方向设置;第一挡板3320上设有第一下料口3340,第二挡板3330上设有第二下料口3350,第一下料口3340和第二下料口3350相对设置,第一下料口3340的底部和第二下料口3350的底部距输送带3310的距离小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用于非单列化采血管的回收下料。其中,非单列化采血管具体是贴合置于输送带331上的采血管上方所叠置的采血管。例如,若贴合置于输送带3310上的采血管A上叠置有采血管B,即在下层采血管A上再叠置了采血管B,采血管B使得采血管沿垂直于输送带331的输送方向呈非单层排布,则叠置于采血管A上的采血管 B则为非单列化采血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3320与上料装置2000同侧设置;另外,第一挡板3320 与第二挡板3330均垂直于输送带3310的输送面设置。
一般而言,第一下料口3340和第二下料口3350沿输送带3310输送方向的最小宽度大于采血管的长度。为了更便于非单列化采血管的下料,可设置为第一下料口3340的底部和第二下料口3350的底部距输送带331的距离均小于或等于采血管上最大直径的一半,通过以上结构设置,非单列化采血管在下料口处无法获得挡板的支撑力,使得其在下层采血管上受力失衡,从而更利于非单列化采血管的落料。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料口3340和第二下料口3350均为朝输送带3310凹陷且上端开口的凹陷下料口,采用凹陷下料口的方式,结构更易于实现,且使其可适用于不同直径的采血管,扩大适用采血管的范围。
另外,第一下料口3340沿输送带3310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具有第一侧壁3360,第二下料口3350沿输送带331输送方向的前端具有第二侧壁3370;并且,沿输送带3310的输送方向上,第一侧壁3360位于第二侧壁3370的前方;第一侧壁3360与第二侧壁3370之间的距离(即水平距离)大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且小于采血管长度的一半。通过第一下料口3340上第一侧壁3360和第二下料口3350上第二侧壁3370 沿输送带3310的输送方向上前后错开设置,可进一步利于非单列采血管的下料回收。具体地,对于非单列化采血管在下层采血管上前端朝第二侧壁3370偏转倾斜的情况,当该非单列化采血管传输至与第二侧壁3370抵接时,第二侧壁3370阻止该单列化采血管前进,而输送带3310带动下层采血管继续前进,进而促使上层的非单列化采血管的另一端转动,甚至转至与第一侧壁3360抵接,第一侧壁3360和第二侧壁3370同时阻止该非单列化采血管前进,使该非单列化采血管受力失衡,通过下料口跌落至回收部件3400 内,从而实现对采血管的单列化梳理。
为进一步提高单列化梳理输送效果,还可在输送部件3000上设置第二阻挡部第一辊轴338,第二阻挡部3380设于第一挡板3320和第二挡板3330之间,且沿输送带3310的输料方向位于第一下料口3340 和第二下料口3350的前方;第二阻挡部338距输送带3310的距离(即以输送面为基准面的高度)大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且小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的两倍。第二阻挡部3380一般设置在靠近第一下料口3340 和第二下料口3350的地方,针对非单列化采血管在经过第一下料口334和第二下料口3350未实现自然跌落下料,且未通过第一侧壁3360与第二侧壁337的配合实现下料的情况,通过以上第二阻挡部3380 的设置,非单列化采血管继续前进至第二阻挡部3380设置处,可通过第二阻挡部3380阻挡其前行,甚至使非单列化采血管在前进过程受到第二阻挡部3380的反向推力,而通过附近的下料口落入回收部件 3400内,进一步实现对采血管的单列化梳理,实现采血管的单列化输送。
回收部件3400设于输送部件3000的下方,具体位于第一下料口3340和第二下料口3350的下方,且倾斜连通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以使从第一下料口3340和第二下料口3350落下的非单列化采血管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至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内。在本实施例中,回收部件3400与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并排设置,且沿输送带3310的输送方向布置在上料装置2000的同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回收部件3400通过倾斜设置,以利用重力作用实现非单列化采血管的回收。除此之外,也可采用其他结构以实现回收,例如,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推料部件(如推板)将落入回收部件3400 内的非单列化采血管推入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内。
以上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中,在分设于输送带331两侧的第一挡板3320和第二挡板3330上分别设置第一下料口3340和第二下料口3350,第一下料口3340和第二下料口3350相对设置,通过以上第一下料口3340和第二下料口3350的设置,对于上料到输送带3310上的非单列化采血管输送到下料口位置时,一些非单列化采血管,由于两侧失去挡板的支撑作用,易出现受力失衡,进而从第一下料口334或第二下料口335跌落到回收部件3400,进而通过回收部件3400回送到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内。通过以上方式,输送带3310两侧均可下料回收,从而可对实现采血管的单列化排序输送,减少卡管现象的发生。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可实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的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
请参阅图13、图15和图16,图1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采血管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采血管推送机构3500设于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上输送带3310出料端的一侧。采血管推送机构3500包括第四驱动装置3510、设有滑轨的安装部3520,以及与安装部3520上的滑轨配合连接的滑动推动部3530;滑轨具体垂直于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出料端的输送方向设置。滑动推动部3530设于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上出料端的输送带3310上方,滑动推动部3530上设有限位卡槽3540,且限位卡槽3540的开口朝向与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上出料端的输送方向相对,用于承接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输送过来的采血管。第四驱动装置3510用于驱动滑动推动部3530沿滑轨往复运动,以用于将限位卡槽3540承接的采血管推送到扫描区。限位卡槽3540的宽度大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且其沿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的深度一般大于或等于采血管长度的一半,以便于采血管的稳定推送。进一步地,可将限位卡槽3540的深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采血管的长度。
为了避免在推送过程中,采血管从限位卡槽3540的上方偏离掉出限位卡槽3540,可在限位卡槽3540 的上方设置第三阻挡部件3550,第三阻挡部件3550距离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的输送面的高度大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
另外,如图13和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血管扫描装置还包括辅助支撑架3600,辅助支撑架3600与采血管推送机构3500的安装部3520以及输送部件3000固定连接,用于辅助支撑固定采血管推送机构3500 和输送部件300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取消辅助支撑架3600的设置,而通过调整采血管推送机构3500 的结构等方式保证整体装置的稳固性。
请参阅图13、图17和图18,图18示出了本实施例中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4000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中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40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4000 相对采血管推送机构3500设于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出料端的另一侧,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4000包括安装支架4100、辊轴组件42000、驱动组件和扫码机(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4100包括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主安装板4110和用于连接两个主安装板4110 且相对设置的两个辅助连接板4120。
辊轴组件4200可活动安装于安装支架4100的两个主安装板4110上,辊轴组件4200包括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相对于采血管推送机构3500的推送方向垂直设置。
驱动组件4300用于驱动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同向转动,以及驱动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相对开合运动,以使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之间在相对开合运动过程中具有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且在闭合状态下,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之间的间隙小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从而可将待扫描采血管置于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之间;而在打开状态下,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 之间的间隙大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从而可实现扫描完成后采血管的落料。具体地,驱动组件4300驱动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同向转动,从而带动位于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之间的采血管滚动,进而进行扫描。驱动组件4300驱动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相对开合运动,以实现扫描完成后采血管的落料。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300包括开合驱动组件4310和旋转驱动组件4320;开合驱动组件4310用于驱动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相对开合运动;旋转驱动组件4320用于驱动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同向转动。
开合驱动组件4310包括凸轮传动机构4330和摆动连接组件4340。凸轮传动机构433包括第一转动轴4332、凸轮4333和第二驱动装置4331;第一转动轴4332可转动设于安装支架4100的主安装板411 上,凸轮4333固定设于第一转动轴4332上,第二驱动装置4331用于驱动第一转动轴4332转动进而带动凸轮4333转动。具体地,第二驱动装置4331的输出轴与第一驱动轮连接,第一转动轴4332的一端与一传动轮连接,第一驱动轮与传动轮之间绕设有传送带。
摆动连接组件4340包括摆动件4345、第一支撑连接件4343和第二支撑连接件4342。摆动件4345 的一端与凸轮4333的周面相抵,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连接件4343和第二支撑连接件4342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连接件4343和第二支撑连接件4342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于第一辊轴4210的两端,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4344可转动设于安装支架4100的主安装板411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为摆动件4345 的一端与凸轮4333的周面相抵,另一端与第一支撑连接件4343或第二支撑连接件4342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利于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打开后的复位,在本实施例中,开合驱动组件4310 还包括弹性复位件4350,弹性复位件4350设于摆动件4345和安装支架4100的辅助连接板4120之间,用于驱动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打开后的复位。弹性复位件4350具体可采用复位弹簧。
以上开合驱动组件4310在工作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4331驱动第一转动轴4332转动,进而带动凸轮4333转动;通过凸轮4333的转动驱动与凸轮4333周面相抵的摆动件4345摆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连接件4343和第二支撑连接件434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辊轴4210转动,实现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之间的相对开合运动;另外,可通过弹性复位件435可辅助驱动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 打开后的复位。
为了防止采血管在被推动到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之间的扫描区时,以及在第一辊轴4210 和第二辊轴4220同向转动带动采血管滚动过程中,采血管从第一辊轴4210背离第二辊轴4220的侧边掉落,摆动连接组件4340还可包括用于阻挡采血管掉落的第一阻挡部4341,第一阻挡部4341设于第一辊轴4210背离第二辊轴4220的一侧,第一阻挡部434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连接件4343和第二支撑连接件4342上。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辊轴4220背离第一辊轴4210的一侧设有承接进料部4130,所述承接进料部4130固定于安装支架4100上,承接进料部4130上具有承接面4131和阻挡面4132,承接进料部4130 的承接面4131与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的输送面平齐,以作为输送面和扫描区之间的承接,便于采血管推送机构3500向扫描区推送待扫描采血管。阻挡面4132用于阻挡采血管从第二辊轴4220背离第一辊轴 4210的一侧掉落。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取消承接进料部4130的设置,而另外在第二辊轴4220背离第一辊轴4210的一侧设置用于阻挡采血管从该侧掉落的其他结构阻挡部。
如图16和图18所示,旋转驱动组件4320包括第三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轮4326、中间传动轮42b、第一传动轮4321、第二传动轮43254322、第一传动带4323和第二传动带4324;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驱动轮4326连接;中间传动轮4333设于第二转动轴4344的一端,第一传动轮4321设于第一辊轴421的一端,第二传动轮43254322设于第二辊轴422的一端;驱动轮4326、中间传动轮42b、第一传动轮4321和第二传动轮43254322设于第一辊轴421和第二辊轴4220的同一端侧;第一传动带4323 绕设于中间传动轮42b和第一传动轮4321上;第二传动带4324绕设于驱动轮4326、中间传动轮42b和第二传动轮43254322上。以上旋转驱动组件4320在工作时,通过第三驱动装置带动驱动轮4326转动,驱动轮4326带动第二传动带转动4324,第二传动带4324带动中间传动轮42b和第二转动轮43254322转动,第二转动轮43254322带动第二辊轴4220转动;同时,中间传动轮4333带动第一传动带4323转动,第一传动带4323带动第一转动轮4321转动,第一转动轮4321带动第一辊轴4210转动;从而实现旋转驱动组件4320带动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的同向转动。
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的旋转驱动组件4320以驱动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同向转动。
扫码机设于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之间的间隙上方,以用于对卡置于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之间的采血管进行扫描。可以理解地,扫码机下方对应的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之间的区域即为扫描区。
在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的下方还可设置下料部件(图中未示出),用于引导完成扫描后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张开掉落的采血管落入落料点5100。
在本实施例采血管扫描装置在使用时,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内的待扫描采血管通过上料装置2000 上料到输送部件3000上,并在输送部件3000的输送过程中进一步进行单列化梳理,非单列化的采血管通过输送带3310两侧挡板上的下料口落入回收部件3400,进而通过回收部件3400回送到采血管收容部件3100内,进行重新上料,从而通过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实现待扫描采血管的单列化排序输送;另外,当待扫描采血管输送至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的出料端时,进入采血管推送机构3500的限位卡槽3540 内,进而通过第四驱动装置3510驱动滑动推动部3530沿安装部3520上的滑轨运动,以将采血管通过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400上承接进料部4130的承接面4131推送至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之间的扫描区;在将采血管推送至扫描区之后,采血管推送机构3500退回原始位置,以进行下一轮推料操作;同时,通过旋转驱动组件4320驱动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同向转动,进而带动待扫描采血管滚动,并在采血管滚动的过程中,通过扫码机扫描采血管管壁上的扫描码,获取扫码信息,并在扫描完成后通过开合驱动组件4310驱动第一辊轴4210和第二辊轴4220张开,以使扫描完成后采血管落入下料部件,以通过下料部件将扫描完成后的采血管引导至指定位置。
由上,本实施例采血管扫描装置可实现对采血管的主动转动扫描,并在此基础上可实现进料和扫描动作分开,使采血管推送机构3500在推送采血管到位后马上可以退回到原位准备进行下一轮推送进料操作,且在此期间,通过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4000实现采血管的扫描和落料。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大大提升采血管扫描分选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分拣机构5000,分拣机构包括收集体,参照图19和图20所示,收集体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第一收集盒5700、第一缓存盒6100和和活动板6300,第一缓存盒6100位于第一收集盒5700的上方,第一缓存盒6100临近第一收集盒5700的一侧为底壁,底壁上设有缺口6130,第一收集盒5700临近第一缓存盒6100的一侧上设有顶壁,该顶壁的三边与第一收集盒5700的侧壁相接触,另一个边悬空,使得第一收集盒5700在顶壁上形成了一个开口,通过该开口和缺口6130,第一收集盒5700和第一缓存盒6100相连通,使得位于第一缓存盒6100中的采血管6600进入到第一收集盒5700中,轴6400临近缺口6130设置,活动板6300可围绕轴6400进行转动,转动板包含有第一板6310和第二板6320,第一板6310和第二板6320固定连接,二者形成L形结构,活动板6300通过第一板6310和第二板6320的连接处与轴6400 相连接,并通过连接处围绕轴6400进行转动,能够围绕轴6400转动的活动板6300具有两种状态,当活动板6300围绕轴6400转动,从而使得活动板6300上的第一板6310将缺口6130封闭,如图21所示,使得第一缓存盒6100和第一收集盒5700不连通时,缺口6130处于封闭状态,当活动板6300围绕轴6400 转动,从而使得活动板6300上的第一板6310不对缺口6130形成封闭结构,使得第一缓存盒6100和第一收集盒5700能够相互连通连通,第二缺口6130处于开放状态。
本实施例还包括有架体6500,第一收集盒5700能够相对架体6500进行滑动,从而第一收集盒5700 能够伸入到架体6500中,或从架体6500中脱离,当第一收集盒5700从脱离架体6500的状态向与伸入到架体6500中的状态转变时,第一收集盒5700的顶壁在移动的过程中对活动板6300上的第二板6320 进行抵持,并使得第二板6320不断相第一缓存盒的底部靠近,并带动第一板6310进行移动,使得第一板6310脱离缺口6130,使得第一收集盒5700和第一缓存盒相连通,当第一收集盒5700从位于架体6500 中相远离架体6500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收集盒5700的顶壁逐渐撤出架体6500,使得顶壁不在对第二板6320进行抵持,使得第二板6320开始复位,使得一板对缺口6130进行封闭,使得第一收集盒5700 和第一缓存盒不会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包含有数套第一收集盒5700和第一缓存盒的结构的并列排列形成的收集体。
作为收集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第二板6320上远离第一板6310的一端上设有卡块6330,第一缓存盒6100的底部设有卡口6140,卡块6330能够卡入到卡口6140中,这使得当第一收集盒5700抵持第二板6320,使得第二板6320与第一收集盒5700的底部进行接触时,卡块6330够卡入到卡口6140中,这种结构使得不会因为活动板6300想要复位的动作造成第一收集盒5700的位置不稳。
作为收集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轴6400上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活动板6300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缓存盒6100相连接,使得当第一收集盒5700的顶壁不在对第二板6320进行抵持时,活动板6300 能够自动复位。
作为收集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还包括有第二缓存盒6700、第二收集盒5800和换组通道6800,第二缓存盒6700的结构与第一缓存盒6100的结构相同,第二收集盒5800和第二收集盒5800的结构相同,第二缓存盒6700和第二收集盒5800的连接关系与第一缓存盒6100和第一收集盒5700的连接关系相同,换组通道6800的入口6110临近第一缓存盒6100入口6110设置,换组通道6800的出口与第二缓存盒6700 入口6110相连通,这种结构使得不同的采血管6600可以通过上述结构进入到第一缓存盒6100或第二缓存盒6700。
作为收集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19所示,可以将不同的采血管6600分入到不同的第一缓存盒 6100或第二缓存盒6700中。
如图23和图24所示,分拣机构5000还包含第一轨道61000、翻转板6900、进料轨道和斜板5400,进料轨道包括落料点5100,采血管6600在落料点5100进入到分拣机构5000,然后通过斜置的斜板5400 落入到第一轨道61000上,第一轨道61000可以相对斜板5400移动,从而使得位于第一轨道61000上的采血管6600被传送至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收集体。
如图25所示,每组第一缓存盒6100、第一收集盒5700、第二缓存盒6700和第二收集盒对应有一个翻转板6900,翻转板6900能够相对第一轨道61000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位于第一轨道61000上的采血管 6600能够被拨动至第一缓存盒6100中,或拨动至临近第一轨道61000设置的换组通道6800的入口6110 中,从而进入到第二缓存盒6700。
在上述结构中,第一缓存盒6100的入口6110和换组通道6800的入口6110分别设置于同一个翻转板6900的两侧,使得当翻转板6900正转时,能够将第一轨道61000上的采血管6600拨动至第一缓存盒6100的入口6110,当翻转板6900反转时,能够将第一轨道61000上的采血管6600拨动至换组通道6800 的入口6110,从而使得采血管6600进入到第二缓存盒6700中。
还包括扫描装置、收集装置5200和第二轨道5300,扫描装置临近落料点5100设置,当采血管经过落料点5100时,扫描装置对采血管进行识别,斜板5400包括有首端、尾端和位于首端和尾端之间的第一位置,斜板5400上从首选到尾端倾斜设置,斜板5400的首端与落料点5100相连接,使得被扫描装置扫描后的采血管进入斜板5400,斜板5400的尾端与第二轨道5300相连接,使得进入到斜板5400的采血管能够被斜板5400传送到第二轨道5300上,收集装置5200可相对斜板5400移动,当收集装置5200的入口移动到与斜板5400上的第一位置相接时,这时进入斜板5400的采血管会被收集装置5200收集,当收集装置5200做远离斜板5400的运动,使得收集装置5200的入口与斜板5400的第一位置分离,则进入到斜板5400的采血管会被传递到第二轨道5300上,从而完成不同采血管的分离。
收集装置5200包括第五驱动装置、移动轨道5230、滑块5240和第三轨道5210,如图24和图25所示,第五驱动装置和移动轨道5230连接于架体上,第五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滑块5240连接,驱动滑块 5240在轨道上移动,从而驱动连接于滑块5240上的第三轨道5210做靠近或远离斜板5400上第一位置的运动,从而使得进入斜板5400的采血管进入到收集装置5200或进入到第二轨道5300。
在此结构中,从斜板5400进入到第三轨道5210的采血管不再进入其他装置,而是直接被收集装置 5200收集,所以在此实施例中,第三轨道5210为位于收集装置5200中的封闭结构。
收集装置5200中还包括有框体5220,框体5220与滑块5240固定连接,第三轨道5210与框体5220 相连接,使得通过第五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框体5220和第三轨道5210做靠近或远离斜板5400上第一位置的运动。此时,第三轨道5210和框体5220可以形成封闭结构,用于接收从斜板5400上传递到移动装置的采血管。
如图26所示,还包括有第三收集盒5600,第三轨道5210倾斜设置,进入第三轨道5210的采血管会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三轨道5210进入到第三收集盒5600中,这种结构可以使得进入到第三收集盒5600 的采血管能够被更稳妥的保存。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还包括承接板5500,承接板5500的首端与滑块5240固定连接,承接板5500 的尾端朝向第三收集盒5600设置,第三轨道5210上临近第三收集盒5600的一端位于承接板5500的正上方,承接板5500从临近滑块5240的一侧向临近第三收集盒5600的一侧倾斜设置。
在上述结构中,第三轨道5210相对框体5220倾斜设置,第三轨道5210从临近斜板5400的一端向临近承接板5500的一端倾斜设置,这使得进入到第三轨道5210的采血管不再被收集装置5200收集,而是经过倾斜的第三轨道5210落入到位于第三轨道5210下部的承接板5500上,然后通过倾斜设置的承接板5500落入到第三收集盒5600中。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三轨道5210和承接板5500,使得从斜板5400进入到第三收集盒 5600的采血管不会受到过大外力的撞击,对采血管起保护作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9)

1.一种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血管收容部件:用于收纳采血管;
上料装置:至少部分所述上料装置位于所述采血管收容部件内,用于对采血管进行提取;
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与所述上料装置相连通,采血管通过所述上料装置到达所述输送部件;
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所述输送部件远离所述上料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相连接;
分拣机构:所述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远离所述输送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分拣机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收容部件包含有导料结构,所述导料结构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具有连接端,所述第一导向板通过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板相连,所述第二导向板具有第一避让槽,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收集结构,所述上料收集结构移动至所述第二导向板处时,所述上料收集结构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避让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收集结构和驱动结构,所述上料收集结构用以收集采血管,所述驱动结构用以驱动所述上料收集结构移动,所述上料收集结构移动至与所述连接端同等高度时,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上料收集结构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采血管的最大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板具有弯折的自由端部,所述自由端部弯向所述采血管在所述第二导向板的背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收集结构,所述上料收集结构包括连接臂和设置在所述连接臂上的若干收集挡块,所述收集挡块具有弯折部和端部,所述弯折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臂,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端部,所述收集挡块的最高处设有外凸的弧面;
所述端部具有自由端,所述弯折部从所述第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端的延伸趋势方向与所述端部从所述第二端延伸到所述自由端的延伸趋势方向相反,若干所述收集挡块呈梳状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采血管脱离结构,当所述上料收集结构移动至所述采血管脱离结构处时,所述上料收集结构收集的采血管脱离并转移至所述采血管脱离结构上;
所述采血管脱离结构具有脱离板和第二避让槽,当所述上料收集结构移动至所述采血管脱离结构处时,所述上料收集结构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避让槽,所述上料收集结构收集的采血管被所述脱离板阻挡,并从所述上料收集结构上脱离;
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宽度宽于所述收集挡块的宽度,所述第二避让槽的宽度窄于所述采血管的最大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滚动扫描机构,包括安装支架、辊轴组件、驱动组件和扫码机;所述辊轴组件可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辊轴组件包括并排平行设置的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小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同向转动,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相对开合运动;所述扫码机设于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之间的间隙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驱动组件和开合驱动组件;
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同向转动;
所述开合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相对开合运动;所述开合驱动组件包括凸轮传动机构和摆动连接组件;
所述凸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轴、凸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轴可转动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凸轮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凸轮转动;
所述摆动连接组件包括摆动件、第一支撑连接件和第二支撑连接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凸轮的周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连接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支撑连接件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辊轴的两端,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可转动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所述开合驱动组件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摆动件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打开后的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阻挡采血管掉落的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辊轴背离所述第二辊轴的一侧的第一阻挡部A,和/或,设于所述第二辊轴背离所述第一辊轴的一侧的第一阻挡部B;所述第一阻挡部A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支撑连接件上;所述第一阻挡部B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装置、驱动轮、中间传动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中间传动轮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轮设于所述第一辊轴的一端,所述第二传动轮设于所述第二辊轴的一端;所述驱动轮、所述中间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设于所述第一辊轴和所述第二辊轴的同一端侧;所述第一传动带绕设于所述中间传动轮和所述第一传动轮上;所述第二传动带绕设于所述驱动轮、所述中间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采血管处理机构还包括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和采血管推送机构;
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用于实现待扫描采血管的单列化排列输送;
所述采血管推送机构设于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用于将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输送过来的待扫描采血管推送到扫描区;所述采血管推送机构包括第四驱动装置、具有滑轨的安装部和与所述滑轨配合连接的滑动推动部;所述滑动推动部设于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上出料端的输送带上方,所述滑动推动部上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的开口朝向与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上出料端的输送方向相对,用于承接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输送过来的采血管;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推动部沿所述滑轨往复运动,以实现将所述限位卡槽承接的采血管推送到扫描区;
所述采血管单列化输送机构包括:
采血管收容部件,用于收集放置待扫描的采血管;
上料装置,用于对所述采血管收容部件内的采血管进行上料;
输送部件,包括输送带和分设于所述输送带的两侧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大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且小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的两倍;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一下料口,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第二下料口,所述第一下料口和所述第二下料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下料口的底部和所述第二下料口的底部距所述输送带的距离均小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用于非单列化采血管的回收下料;
回收部件,设于所述第一下料口和所述第二下料口的下方,且连接所述采血管收容部件,用于将从所述第一下料口和第二下料口落下的非单列化采血管回送至所述采血管收容部件内;
所述第一下料口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下料口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具有第二侧壁;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壁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前方;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且小于采血管长度的一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输送部件还包括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设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且沿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下料口和第二下料口的前方;所述第二阻挡部距所述输送带的距离大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且小于采血管的最大直径的两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缓存盒,所述分拣机构包括收集体、第一轨道和拨动装置,所述第一缓存盒临近所述第一轨道设置,所述第一轨道用于传送采血管,所述拨动装置临近所述第一轨道设置,所述拨动装置可相对所述第一轨道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扫码装置、进料轨道、第二轨道和收集装置,所述进料轨道用于所述采血管进入所述分拣机构,所述扫码装置临近所述进料轨道设置,所述进料轨道选择性与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一轨道相连通;
还包括有斜板,所述斜板上设有首端、尾端和位于所述首端和所述尾端之间的第一位置,所述首端与所述进料轨道相连接,所述尾端与所述第二轨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轨道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一位置相连通;
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框体,所述第二轨道相对所述框体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轨道从邻近所述进料轨道的一端到邻近所述收集装置的一端倾斜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收集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架体、移动轨道和滑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移动轨道设置于架体上,所述第二轨道位于所述收集装置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滑块在所述移动轨道上移动,所述收集装置连接于所述滑块上,使得所述第二轨道做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位置的运动;
或者,还包括有第二驱动装置、架体、移动轨道和滑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移动轨道设置于架体上,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滑块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轨道做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位置的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体包含第一缓存盒、第一收集盒和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缓存盒包含有第一缺口,通过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缓存盒与所述第一收集盒相连通,所述第一活动板能够相对所述第一缓存盒转动,并使得通过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缺口处于封闭状态或开放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固定连接,形成L形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架体,所述第一收集盒能够被收纳入所述架体中,所述第一收集盒将第二板抵持在所述第一缓存盒的底部,使得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缺口分离,使得所述第一缺口处于开放状态,所述第一收集盒与所述第一缓存盒相连通;
或者,所述第一收集盒能够脱离所述架体,所述第二板覆盖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缓存盒相对所述第一收集盒封闭;
所述第二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板的一端设有卡块,所述收集盒的底部设有卡口,所述卡块能够卡入所述卡口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采血管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扭簧和轴,所述活动板可相对所述轴转动,所述扭簧套在所述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板相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缓存盒相连接;
还包括有第二缓存盒、第二收集盒和换组通道,所述第一缓存盒包括入口,采血管通过所述入口进入所述第一缓存盒,所述换组通道的入口临近所述第一缓存盒的所述入口设置,所述换组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缓存盒相连通,所述第二缓存盒通过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二收集盒相连通,第二活动板可转动的与所述第二缓存盒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缺口处于封闭状态或开放状态。
CN201921918290.2U 2019-11-07 2019-11-07 采血管处理机构 Active CN211732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8290.2U CN211732956U (zh) 2019-11-07 2019-11-07 采血管处理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8290.2U CN211732956U (zh) 2019-11-07 2019-11-07 采血管处理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2956U true CN211732956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74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18290.2U Active CN211732956U (zh) 2019-11-07 2019-11-07 采血管处理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29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0209A (zh) * 2019-11-07 2020-04-10 深圳永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采血管处理机构
CN112474420A (zh) * 2020-11-19 2021-03-12 九江诚和实验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采血管分拣系统
CN114762596A (zh) * 2021-12-24 2022-07-19 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方便后续分类的移动采血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0209A (zh) * 2019-11-07 2020-04-10 深圳永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采血管处理机构
CN112474420A (zh) * 2020-11-19 2021-03-12 九江诚和实验室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采血管分拣系统
CN114762596A (zh) * 2021-12-24 2022-07-19 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方便后续分类的移动采血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2956U (zh) 采血管处理机构
CN210098258U (zh) 一种采血管分拣装置
CN118323813A (zh) 一种采血管分拣装置
US4758126A (en) Plate feed apparatus
CN110980209A (zh) 采血管处理机构
US6030171A (en) Battery plate feeder having oscillating pick-up head
CN104646297B (zh) 一种药品分拣设备和药品分拣方法
CN110775603B (zh) 采血管扫描装置
CN114130708B (zh) 一种全自动试管样品智能分拣机
CN210236295U (zh) 一种采血管分拣机
CN219356997U (zh) 一种回流分拣系统
CN104924778B (zh) 输送器
CN211733025U (zh) 采血管扫描装置
CN218173515U (zh) 一种试剂条输送检测装置
KR20190143560A (ko) 시험관 자동정렬 라벨 부착 장치
CN211733178U (zh) 收集结构和分拣机构
CN212633472U (zh) 一种遥控器按键自动检测筛选装置
CN114308696A (zh) 采血管分拣方法及采血管分拣机
KR101266745B1 (ko) 매체자동지급기의 매체이송장치 및 매체이송방법
KR101126082B1 (ko) 지폐류 자동 수납처리기의 반송로 오픈유지장치
JP5101832B2 (ja) 硬貨繰出装置
CN216835891U (zh) 手套收集整理机构和手套收集整理输送线
CN216018602U (zh) 一种中蚕养殖用的桑叶投料收集装置
CN216835890U (zh) 手套收集整理机构和手套收集整理输送线
WO2021073273A1 (zh) 气动传输设备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5

Address after: 050700 No. 2, Xingye street, Xinle City,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XINLE MEDICAL EQUIP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a02, floor 1, building r1-b, No. 21, Gaoxin South Fourth Road,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ongd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