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1238U - 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 - Google Patents

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1238U
CN211731238U CN201922256542.6U CN201922256542U CN211731238U CN 211731238 U CN211731238 U CN 211731238U CN 201922256542 U CN201922256542 U CN 201922256542U CN 211731238 U CN211731238 U CN 211731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button
storage bag
storage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65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锡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n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nzhi Shenz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65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1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1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1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包括有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卷芯固定轴、按钮;所述卷芯固定轴用于定位成卷连续收纳袋;所述卷芯固定轴可转动式装设于外壳内,所述卷芯固定轴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按钮具有第二止挡部;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第二止挡部受限于第一止挡部,以使卷芯固定轴被锁定而不能转动;再次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第二止挡部脱离第一止挡部,以解除对卷芯固定轴的锁定。如此,兼具收纳袋存放及供出袋后的收纳袋直接悬设使用之功能,巧妙地将收纳袋的存放及使用集成一体,节省空间,按压按钮即可切换锁定、解锁两种状态,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袋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其主要但不局限于车载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成卷式的收纳袋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食物塑料袋、垃圾袋等;其通常是连续式卷绕于一卷绕轴上,卷绕轴一般为空心圆柱体结构,使用时,将其卷绕轴套在一个轴杆上,使用者用手拉动收纳袋再沿撕裂线扯下,再对收纳袋的袋口位进行揉搓并利用手指将袋口打开;若用作垃圾袋,则需将打开袋口后的垃圾袋再套设于垃圾桶内以便于作收纳之用。在实际使用时,会发现:1、垃圾桶占用空间较大;2、针对成卷式收纳袋也需单独存放,不仅占用空间,也给人们带来管理麻烦,使用者容易遗忘放在何处,有时会出现浪费时间找收纳袋的现象;3、收纳袋每次使用都需逐一扯下、开袋、套设等一系列动作,操作较麻烦。
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其锁袋机构的设置,兼具收纳袋存放及供出袋后的收纳袋直接悬设使用之功能,巧妙地将收纳袋的存放及使用集成一体,节省空间,按压按钮即可切换锁定、解锁两种状态,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包括有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卷芯固定轴、按钮;其中:
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纳成卷连续收纳袋的容纳腔,于外壳的侧面设置有出袋口;所述外壳的一端具有卷芯定位端,另一端敞口设置,所述卷芯固定轴、按钮均于外壳的另一端对应敞口处设置,且,所述按钮具有露于敞口处的按压部;
所述卷芯固定轴用于定位成卷连续收纳袋;所述卷芯固定轴可转动式装设于外壳内,所述卷芯固定轴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按钮具有第二止挡部;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第二止挡部受限于第一止挡部,以使卷芯固定轴被锁定而不能转动;再次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第二止挡部脱离第一止挡部,以解除对卷芯固定轴的锁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将收纳袋从出袋口向外拉出时收纳袋固定机构是正向转动;还设置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有控制收纳袋固定机构反向转动的回收转动部;
所述回收转动部联动锁袋机构、收纳袋固定机构一同反向转动以使收纳袋从出袋口向内回收卷绕;
或者,所述回收机构和锁袋机构设置于外壳的异侧,解除锁袋机构对收纳袋固定机构的锁定时,所述回收转动部联动收纳袋固定机构反向转动以使收纳袋从出袋口向内回收卷绕。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钮连接有按钮套件、自锁开关以形成按钮组件;所述第二止挡部形成于按钮套件的内壁面上,相应地,所述第一止挡部形成于卷芯固定轴的外壁面上;还设置有自锁限位件;所述自锁开关具有弹性夹口,在锁定状态下,所述自锁开关处于自然状态,其弹性夹口偏离自锁限位件;按压所述按钮,所述按钮套件、自锁开关均沿按压方向位移,所述第二止挡部脱离第一止挡部以解除锁定,所述自锁开关的弹性夹口抵推自锁限位件变形,并弹性夹口卡于自锁限位件上;再按压所述按钮后释放,所述自锁开关弹性复位并带动整个按钮套件、按钮复位,所述第二止挡部受限于第一止挡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锁限位件具有端板及连接于端板的外环壁、内环壁,所述外环壁围绕内环壁设置,所述端板上对应内环壁围绕区域开设有第一让位孔、对应内环壁和外环壁围绕区域开设有第二让位孔,以及,所述内环壁的内侧延伸有自锁限位部;所述自锁开关自第一让位孔伸入并可选择性适配于自锁限位部;所述按钮套件自第二让位孔伸入内环壁和外环壁之间;所述卷芯固定轴的端部具有端部环形壁,所述第一止挡部形成于端部环形壁的外表面,所述端部环形壁匹配于内环壁的外围且位于内环壁和外环壁之间;所述端部环形壁的端部受限于端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设置有供回收转动部匹配的弹性圈部,所述弹性圈部具有沿周向布置的若干个弹性凸起;所述回收转动部套设于弹性圈部,且,在外力驱动作用下,所述回收转动沿弹性圈部可转动式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钮绕一轴线可偏摆式设置,所述第二止挡部设置于按钮的内侧对应轴线的一侧;按压所述按钮的一侧,所述按钮沿一侧偏摆,其第二止挡部受限于第一止挡部以对卷芯固定轴形成锁定;按压所述按钮的另一侧,所述按钮沿另一侧偏摆,其第二止挡部脱离第一止挡部以解除对卷芯固定轴的锁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止挡部形成于卷芯固定轴的端面;在按钮的内侧外周对应第一止挡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卡扣;在按钮的内侧外周对应第一定位卡扣的对侧处,设置有第二定位卡扣,于外壳设置有第一定位卡槽、第二定位卡槽;按压所述按钮时,相应形成第一定位卡扣、第二定位卡扣两者中,其一适配相应定位卡槽,另一则脱出相应定位卡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连接有用于安装整个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的安装定位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外侧具有沿外壳延伸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具有两端槽口及下侧槽口;
还设置有第一背夹和/或第二背夹;所述第一背夹适配于连接槽内的两内壁面;所述第二背夹适配于连接槽内的内、外壁面。
一种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与收纳袋的组合,包括有前述的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成卷连续收纳袋;所述成卷连续收纳袋定位于收纳袋固定机构且与收纳袋固定机构同步转动;所述成卷连续收纳袋具有若干连续性连接的收纳袋;相邻收纳袋之间设置有撕裂线;所述收纳袋上至少一侧面具有外露式的开口或可撕开的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收纳袋的上、下端的撕裂线之间;所述收纳袋可选择性地从出袋口伸出并使其开口露于外侧,该收纳袋直接于悬挂于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外部作收纳之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其通过锁袋机构的设置,使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兼具收纳袋存放及供出袋后的收纳袋直接悬设使用之功能,巧妙地将收纳袋的存放及使用集成一体,节省空间,按压按钮即可切换锁定、解锁两种状态,操作方便。
二、回收机构的设置,可以将收纳袋从出袋口向内回收卷绕,解决收纳袋被非正常出袋过多之问题,也可依需选择将收纳袋部分或全部隐藏于外壳内。
三、所述收纳袋至少一侧面具有外露式的开口或可撕开的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收纳袋的上、下端的撕裂线之间;在出袋后,利用开口作为物件放置入口,收纳袋内放置物件后,使用者可沿收纳袋的上端的撕裂线将收纳袋连同被放置物件一同扯下移除,操作方便实用;
该种收纳袋及装置及方法,尤其适用于车载等较小空间的场合。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图(按压式同侧回收袋);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角度结构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局部截面结构示图(锁定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局部截面结构示图(解锁状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局部分解结构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局部截面结构示图(按压式无回收袋);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局部分解结构示图(按压式无回收袋);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局部截面示图(按压式异侧回收袋);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四的局部分解结构示图(斜按钮式无回收袋);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四的另一局部分解结构示图(斜按钮式无回收袋);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安装定位部的结构示图;
图14a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五所配置的收纳袋的分解结构示图(含卷芯);
图14b是图14a所示收纳袋的制程状态变化示图;
图15是图14a所示收纳袋的另一种制作结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多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包括有外壳、收纳袋固定机构及锁袋机构,其中,所述外壳具有出袋口,所述收纳袋固定机构是用于固定成卷连续收纳袋;所述收纳袋固定机构可转动式装设于外壳;所述锁袋机构装设于外壳以用于可选择性地锁定收纳袋固定机构的转动。
所述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在使用时,在外壳内装设成卷连续收纳袋;所述成卷连续收纳袋具有若干连续性连接的收纳袋;当锁袋机构锁定收纳袋固定机构时,成卷连续收纳袋随同收纳袋固定机构不能转动;当解除锁袋机构对收纳袋固定机构的锁定时,成卷连续收纳袋随同收纳袋固定机构可转动。通常,相邻收纳袋之间设置有撕裂线;所述收纳袋上至少一侧面具有外露式的开口或可撕开的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收纳袋的上、下端的撕裂线之间。所述外壳呈筒状,其内部一端具有卷芯定位端,其内部另一端装设有所述收纳袋固定机构、锁袋机构。成卷连续收纳袋一般是绕卷芯设置,所述收纳袋固定机构包括有卷芯固定轴,利用卷芯固定轴伸入卷芯内以使成卷连续收纳袋被定位于外壳内;通过锁袋机构对收纳袋固定机构(也可以指卷芯固定轴)进行锁定,使其不能转动,这样,已被拉出的收纳袋则悬设于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可以直接悬设在成卷连续收纳袋下方使用,往袋口内放入物品、垃圾等即可,后续撕下该收纳袋连同内置物一起拿走(不需像传统方式那样扯下袋子再套设于垃圾筒),而需用下一个收纳袋时,对锁袋机构进行解锁,其解锁操作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通过触发部来控制锁袋机构对卷芯固定轴解除锁定;当然,对于有些接触阻力式锁袋机构而言,其是利用在自然状态、收纳袋正常承重状态,无其它外力作用时,锁袋机构对卷芯固定轴产生的阻力能够防止卷芯固定轴转动,而当使用者对收纳袋的拉动力量大于某设定值时,可以抵消阻力,将收纳袋从出袋口拉出,因此,该种情况,也可以理解为是使用者的手动拉力作为解锁方式。
优选地,还设置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有回收转动部,所述回收转动部联动锁袋机构、收纳袋固定机构一同反向转动以使收纳袋从出袋口向内回收卷绕;收纳袋从出袋口向外拉出时收纳袋固定机构是正向转动。所述回收机构和锁袋机构设置于外壳的同侧或异侧。
接下来,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一的具体结构,其为按压式同侧回收袋设计:
所述外壳11具有用于容纳成卷连续收纳袋的容纳腔,于外壳11的侧面设置有贯通容纳腔的出袋口103;所述外壳11的一端具有卷芯定位端,另一端敞口设置,卷芯固定轴8、按钮2均于外壳11的一端对应敞口处设置,且,所述按钮2具有露于敞口处的按压部;所述卷芯固定轴8用于定位成卷连续收纳袋;所述卷芯固定轴8可转动式装设于外壳11内。所述按钮2具有第一限转部;按压所述按钮2,其第一限转部于收纳袋固定机构的转动周向形成止挡;再次按压所述按钮2,其第一限转部解除对收纳袋固定机构的转动周向的止挡。此处,所述卷芯固定轴8具有第一周向止挡部81;所述按钮2具有第二周向止挡部31;按压所述按钮2时,所述第二周向止挡部31受限于第一周向止挡部81,以使卷芯固定轴8被锁定而不能转动;再次按压所述按钮2时,所述第二周向止挡部31脱离第一周向止挡部81,以解除对卷芯固定轴8的锁定。
所述外壳11的一端或另一端还设置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有回收转动部,所述回收转动部相对外壳11可转动式装设;所述按钮2锁定卷芯固定轴8时,所述回收转动部联动卷芯固定轴8、按钮2同步反向转动以使收纳袋从出袋口103向内回收卷绕;收纳袋从出袋口103向外拉出时卷芯固定轴8是正向转动。所述外壳11设置有供回收转动部匹配的弹性圈部62,所述弹性圈部62具有沿周向布置的若干个弹性凸起621;所述回收转动部套设于弹性圈部62,且,在外力驱动作用下,所述回收转动部沿弹性圈部62可转动式设置。
实施例一中,如图4和图7所示,其包括有旋盖1、按钮2、按钮套件3、自锁开关4、自锁限位件5、外盖6、内盖7、卷芯固定轴8、连接固定件9、卷芯10、外壳11、壳端盖12、中间背夹13、右侧背夹14、左侧背夹15、粘胶16、固定件17;成卷连续收纳袋18是绕设于卷芯10上。所述回收转动部指旋盖1。组装时,壳端盖12装设于外壳11的一端,而连接固定件9装设于外壳11的另一端;实际设计时,也可将壳端盖12、外壳11、连接固定件9设计成一体式的外壳,只需在外壳的另一端形成敞口供卷芯固定轴、按钮装设即可;在外壳内装设带卷芯10的成卷连续收纳袋18,在外壳的一端设置卷芯固定轴8及锁袋机构。按压所述按钮2以联动锁袋机构切换对收纳袋固定机构的锁定、解除锁定两种状态;具体而言,所述按钮2、按钮套件3、自锁开关4三者组装成一体,形成按压组件,该按压组件装设于旋盖1内,沿旋盖1可水平按压位移;所述按钮2的端面露于旋盖1的外端。所述第二止挡部31形成于按钮套件3的内壁面上,相应地,所述第一止挡部81形成于卷芯固定轴8的外壁面上;
如图5所示,所述自锁开关4具有弹性夹口,在锁定状态下,所述自锁开关4处于自然状态,其弹性夹口偏离自锁限位件5;如图6所示,按压所述按钮2,所述按钮套件3、自锁开关4均沿按压方向位移,所述第二止挡部31脱离第一止挡部81以解除锁定,所述自锁开关4的弹性夹口抵推自锁限位件5变形,并弹性夹口卡于自锁限位件5上;如图5所示,再按压所述按钮2后释放,所述自锁开关4弹性复位并带动按钮套件3、按钮2复位,所述第二止挡部31受限于第一止挡部81。
此处,所述自锁限位件5具有端板51及连接于端板51的外环壁52、内环壁53,所述外环壁52围绕内环壁53设置,所述端板51上对应内环壁53围绕区域开设有第一让位孔54、对应内环壁53和外环壁52围绕区域开设有第二让位孔55,以及,所述内环壁53的内侧延伸有自锁限位部56;所述自锁开关4自第一让位孔54伸入并可选择性适配于自锁限位部56;所述按钮套件3自第二让位孔54伸入内环壁53和外环壁52之间;所述卷芯固定轴8的端部具有端部环形壁82,所述第一止挡部81形成于端部环形壁82的外表面,所述端部环形壁82匹配于内环壁53的外围且位于内环壁53和外环壁52之间;所述端部环形壁82的一端部受限于端板51。
所述自锁限位件5的外环壁52组装于外盖6,外盖6具有环形槽61及所述的弹性圈部62,外盖6组装于连接固定件9上且保持相对两者相对固定,内盖7是组装于外盖6,内盖7适配于端部环形壁82的另一端部;通常,外盖6、内盖7、连接固定件9、外壳11及壳端盖12相互组装后定位,作为相对固定部分。所述自锁限位件5的结构较为巧妙,其兼顾到端部环形壁82、按钮套件3、自锁开关4的组装定位,结构紧凑性佳。旋盖1是作为回收转动部,当然,其还作为锁袋机构的外包裹部分,旋盖1的内部中空且两端贯通,旋盖1的一端具有凸条11以用于适配于环形槽61内,从而,防止旋盖1从外盖6上脱落,在旋盖1的内壁面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导条于适配按钮套件3外周的导槽,使得按压动作时,按钮套件3可沿导条位移,同时,导条与导槽的配合,也使得旋盖1转动时可以同步带动按钮套件3、按钮2、自锁开关4、自锁限位件5、卷芯固定轴8一起转动。弹性凸起621的设置,使得自然状态下,旋盖1不能转动,需要借助外力(例如:使用者手动旋转所述旋转盖)才能克服弹性凸起621的弹力形成旋盖1的转动。
如图1至4,以及,图13所示,所述外壳连接有用于安装整个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的安装定位部。所述外壳的外侧具有沿外壳延伸的连接槽104,所述连接槽104具有两端槽口及下侧槽口;还设置有第一背夹和/或第二背夹;所述第一背夹适配于连接槽内的两内壁面;所述第二背夹适配于连接槽内的内、外壁面。第一背夹具体是指中间背夹13,第二背夹具体是指右侧背夹14、左侧背夹15。实际设计时,第一背夹、第二背夹可以选用任一或者二者是兼备,以及,外壳11、中间背夹13、右侧背夹14、左侧背夹15、壳端盖12、连接固定件9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生产,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可以在外壳上一体设置安装定位部或者分体组装安装定位部。此处,粘胶16设置于固定件17的后侧,固定件17设置于中间背夹13上,利用粘胶16可以粘附定位于某个合适位置(通常是光滑平面);而右侧背夹14、左侧背夹15是夹口式结构,可以夹在某个合适位置达成定位。事实上,安装定位部不局限于这些零部件的设置,亦可采用其它可行的安装结构(磁吸定位等),只需要满足能够将整个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定位或放置即可。
接下来,请参照图8和图9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二的具体结构,其为按压式无回收袋设计:
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按钮2、按钮套件3、自锁开关4、自锁限位件5’、内盖7’相互间通过限转结构不能转动,盖1’位于按钮2、按钮套件3、自锁开关4、自锁限位件5’的外围,且盖1’相对自锁限位件5’可转动,因此,即使操作时给盖1’一转动外力,盖1’空转,不能达成使卷芯固定轴8反向转动之目的。此处,按钮2、按钮套件3、自锁开关4三者组装连接成一体,按钮套件3伸入自锁限位件5’的第二让位槽内以形成相互限转,自锁限位件5’设置有槽位51’供内盖7’的延伸部71’伸入以形成相互限转,以及,内盖7’可相对连接固定件9’转动。
接下来,请参照图10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三的具体结构,其为按压式异侧回收袋设计:将所述回收机构和锁袋机构设置于外壳的异侧,在解除锁袋机构对收纳袋固定机构的锁定状态下,所述回收转动部联动收纳袋固定机构反向转动以使收纳袋从出袋口向内回收卷绕。具体而言:
其与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将外壳11的壳端盖改为回收旋钮12’,所述回收旋钮12’相对外壳11的可转动式装设,所述回收旋钮12’伸入外壳11内部的容纳腔,并提供卷芯定位端,其卷芯定位端为嵌入段,紧配于卷芯的一端内,如此,反向转动回收旋钮12’时,即可实现对收纳袋的回收,反转动作时,卷芯、卷芯固定轴8、按钮2、按钮套件3、自锁开关4、自锁限位件5’、内盖7’一同相对连接固定件9’转动。所述回收旋钮12’可以直接装设于外壳11的端部,也可以通过于外壳11的端部装设一固定连接件,再将回收旋钮12’装设于固定连接件上。
接下来,请参照图11及图12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四的具体结构,其为斜按钮式设计:
其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锁袋机构的不同;所述按钮2”绕一轴线可偏摆式设置,所述第二止挡部21”设置于按钮2”的内侧对应轴线的一侧;按压所述按钮2”的一侧,所述按钮2”沿一侧偏摆,其第二止挡部21”受限于第一止挡部81”以对卷芯固定轴8”形成锁定;按压所述按钮2”的另一侧,所述按钮2”沿另一侧偏摆,其第二止挡部21”脱离第一止挡部81”以解除对卷芯固定轴8”的锁定。所述第一止挡部81”形成于卷芯固定轴8”的端面;在按钮2”的内侧外周对应第一止挡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卡扣22”;在按钮2”的内侧外周对应第一定位卡扣81”的对侧处,设置有第二定位卡扣23”,于外壳设置有第一定位卡槽101”、第二定位卡槽102”;按压所述按钮2”时,相应形成第一定位卡扣22”、第二定位卡扣23”两者中,其一适配相应定位卡槽,另一则脱出相应定位卡槽。
同样地,如实施例三所示,可以依需在外壳11的端部设置壳端盖或回收旋钮,以实现无回收袋结构或异侧回收结构。
接下来,接下来,请参照图14a及图15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五的配置的收纳袋结构,当然,本文中所列举的各种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均可配置该种收纳袋。所述收纳袋是一种成卷连续收纳袋,其包括有若干连续性连接成卷的收纳袋101,通常,所述若干连续性连接成卷的收纳袋是绕卷芯10形成卷筒体;所述卷芯10至少一端具有组装腔。此处,所述卷芯10为中空式卷芯,其中空部位贯通卷芯10左、右端,所述组装腔的内壁面设置有若干便于紧配的凹凸纹。当然,卷芯也可以为部分空心,即只在连接端部设置空心。
相邻收纳袋101之间设置有撕裂线201;所述收纳袋101上至少一侧面具有外露式的袋口111或可撕开的袋口,所述袋口111朝上设置。所述收纳袋101的袋口111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设置有两个以上;每个袋口111向下连通有一容置空间,也可以是两个以上袋口111向下分别连通至一共同的容置空间,布置袋口111时,两个以上的袋口111左右并排布置或上下间距布置,当然,也可以左右、上下均布置,所指的左右并排、上下间距,并不局限于正对,稍偏移位置亦可。
如图14b所示,所述撕裂线201的左、右端与收纳袋101相应左、右端均保留有连续连接部2a”。具体而言:所述若干连续性连接成卷的收纳袋101具有叠设的前层膜1021、后层膜1011;前层膜1021、后层膜1011的左、右侧边相应连接;沿前层膜1021、后层膜1011延伸长度方向间距布置有若干封口线2a’;所述撕裂线201位于封口线2a’的下方;所述撕裂线201一同形成于前层膜1021、后层膜1011,前层膜1021上的撕裂线2张开以形成前述的袋口111。所述撕裂线201均未延伸至前层膜1021、后层膜1011的左、右端;相邻两收纳袋101之间,通过前层膜1021上袋口111两端部位形成连接,以及通过后层膜1011撕裂线2及该撕裂线201两端部位形成连接。在制作时,先将中空膜套于柱状物,形成袋体,再将袋体压扁,然后依次做封口线2a’、撕裂线201,此处撕裂线201是点断线,然后,将前层膜1021、的点断线挑开使其张开形成前述的袋口111。因此,袋口111与撕裂线201两者位置齐平。
针对实施例一的制作方式,若需制作两个以上并排布置的袋口111,可以在做封口线2a’时,同时相邻袋口位置之间的分隔线,后续将袋口111张开后,即可获得多个袋口111连通至不同容置空间。
如图15所示,其显示收纳袋101的另一制作结构示图;制作时,由上层膜1021、下层膜1011叠设复合,可以采用热压方式复合,主要适用于塑料袋等;所述收纳袋的材质不作限制,选用可卷绕材质即可,通常为柔性材质。上层膜1021、下层膜1011的连接区域为多个依次连接的压合环(例如:矩形环,或其它形状的环形);然后,在压合环所围设区域内靠近上端位置打点断线201,点断线201通常是打穿上层膜1021、下层膜1011;再将上层膜1021从点断线201处挑开以形成袋口111(下层膜1011的间断线未被挑开);相邻两收纳袋101之间,两侧位置分别由压合位完全连接,形成连续连接部2a”,如此,其制作过程简单,适于批量生产,压合环确保了收纳袋01的周边连接可靠,同时,收纳袋101悬设使用时,借助两侧的压合位进一步加强连接强度,受力平衡,使用安全;需扯下收纳袋101时,由于只是两侧较窄位置是完全连接,中间大部分区域是点断式连接,撕扯移除容易。
一种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与收纳袋的组合,包括有所述的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成卷连续收纳袋;所述成卷连续收纳袋定位于收纳袋固定机构且与收纳袋固定机构同步转动;所述成卷连续收纳袋具有若干连续性连接的收纳袋;相邻收纳袋之间设置有撕裂线;所述收纳袋上至少一侧面具有外露式的开口或可撕开的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收纳袋的上、下端的撕裂线之间;所述收纳袋可选择性地从出袋口伸出并使其开口露于外侧,该收纳袋直接于悬挂于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外部作收纳之用。
一种收纳袋存放取用方法,其基于所述的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与收纳袋的组合;
解除锁袋机构对收纳袋固定机构的锁定,将收纳袋从出袋口拉出以实现出袋;完成出袋后,锁袋机构再次锁定收纳袋固定机构,收纳袋固定机构及成卷连续收纳袋不能转动,被出袋的收纳袋则悬挂于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外部作收纳之用。被出袋的收纳袋,在放置物件后,沿收纳袋的上端的撕裂线将收纳袋连同被放置物件一同扯下移除。所述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优选被放置于车内。在换袋时,将外壳两端的任一端打开,将卷芯拿出,将收纳袋套于卷芯上,再装回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外壳等部件,其材质不作局限,可以依需灵活选用金属、塑胶等多种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锁袋机构的设置,使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兼具收纳袋存放及供出袋后的收纳袋直接悬设使用之功能,巧妙地将收纳袋的存放及使用集成一体,节省空间,按压按钮即可切换锁定、解锁两种状态,操作方便;其次是,回收机构的设置,可以将收纳袋从出袋口向内回收卷绕,解决收纳袋被非正常出袋过多之问题,也可依需选择将收纳袋部分或全部隐藏于外壳内;再者是,所述收纳袋至少一侧面具有外露式的开口或可撕开的开口,在出袋后,利用开口作为物件放置入口,收纳袋内放置物件后,使用者可沿收纳袋的上端的撕裂线将收纳袋连同被放置物件一同扯下移除,操作方便实用;综上,该种收纳袋及装置及方法,尤其适用于车载等较小空间的场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卷芯固定轴、按钮;其中:
所述外壳具有用于容纳成卷连续收纳袋的容纳腔,于外壳的侧面设置有出袋口;所述外壳的一端具有卷芯定位端,另一端敞口设置,所述卷芯固定轴、按钮均于外壳的另一端对应敞口处设置,且,所述按钮具有露于敞口处的按压部;
所述卷芯固定轴用于定位成卷连续收纳袋;所述卷芯固定轴可转动式装设于外壳内,所述卷芯固定轴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按钮具有第二止挡部;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第二止挡部受限于第一止挡部,以使卷芯固定轴被锁定而不能转动;再次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第二止挡部脱离第一止挡部,以解除对卷芯固定轴的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收纳袋从出袋口向外拉出时收纳袋固定机构是正向转动;还设置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有控制收纳袋固定机构反向转动的回收转动部;
所述回收转动部联动锁袋机构、收纳袋固定机构一同反向转动以使收纳袋从出袋口向内回收卷绕;
或者,所述回收机构和锁袋机构设置于外壳的异侧,解除锁袋机构对收纳袋固定机构的锁定时,所述回收转动部联动收纳袋固定机构反向转动以使收纳袋从出袋口向内回收卷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连接有按钮套件、自锁开关以形成按钮组件;所述第二止挡部形成于按钮套件的内壁面上,相应地,所述第一止挡部形成于卷芯固定轴的外壁面上;还设置有自锁限位件;所述自锁开关具有弹性夹口,在锁定状态下,所述自锁开关处于自然状态,其弹性夹口偏离自锁限位件;按压所述按钮,所述按钮套件、自锁开关均沿按压方向位移,所述第二止挡部脱离第一止挡部以解除锁定,所述自锁开关的弹性夹口抵推自锁限位件变形,并弹性夹口卡于自锁限位件上;再按压所述按钮后释放,所述自锁开关弹性复位并带动整个按钮套件、按钮复位,所述第二止挡部受限于第一止挡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限位件具有端板及连接于端板的外环壁、内环壁,所述外环壁围绕内环壁设置,所述端板上对应内环壁围绕区域开设有第一让位孔、对应内环壁和外环壁围绕区域开设有第二让位孔,以及,所述内环壁的内侧延伸有自锁限位部;所述自锁开关自第一让位孔伸入并可选择性适配于自锁限位部;所述按钮套件自第二让位孔伸入内环壁和外环壁之间;所述卷芯固定轴的端部具有端部环形壁,所述第一止挡部形成于端部环形壁的外表面,所述端部环形壁匹配于内环壁的外围且位于内环壁和外环壁之间;所述端部环形壁的端部受限于端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供回收转动部匹配的弹性圈部,所述弹性圈部具有沿周向布置的若干个弹性凸起;所述回收转动部套设于弹性圈部,且,在外力驱动作用下,所述回收转动沿弹性圈部可转动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绕一轴线可偏摆式设置,所述第二止挡部设置于按钮的内侧对应轴线的一侧;按压所述按钮的一侧,所述按钮沿一侧偏摆,其第二止挡部受限于第一止挡部以对卷芯固定轴形成锁定;按压所述按钮的另一侧,所述按钮沿另一侧偏摆,其第二止挡部脱离第一止挡部以解除对卷芯固定轴的锁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形成于卷芯固定轴的端面;在按钮的内侧外周对应第一止挡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卡扣;在按钮的内侧外周对应第一定位卡扣的对侧处,设置有第二定位卡扣,于外壳设置有第一定位卡槽、第二定位卡槽;按压所述按钮时,相应形成第一定位卡扣、第二定位卡扣两者中,其一适配相应定位卡槽,另一则脱出相应定位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连接有用于安装整个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的安装定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侧具有沿外壳延伸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具有两端槽口及下侧槽口;
还设置有第一背夹和/或第二背夹;所述第一背夹适配于连接槽内的两内壁面;所述第二背夹适配于连接槽内的内、外壁面。
10.一种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与收纳袋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何一项所述的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成卷连续收纳袋;所述成卷连续收纳袋定位于收纳袋固定机构且与收纳袋固定机构同步转动;所述成卷连续收纳袋具有若干连续性连接的收纳袋;相邻收纳袋之间设置有撕裂线;所述收纳袋上至少一侧面具有外露式的开口或可撕开的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收纳袋的上、下端的撕裂线之间;所述收纳袋可选择性地从出袋口伸出并使其开口露于外侧,该收纳袋直接于悬挂于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外部作收纳之用。
CN201922256542.6U 2019-12-16 2019-12-16 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 Active CN211731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6542.6U CN211731238U (zh) 2019-12-16 2019-12-16 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6542.6U CN211731238U (zh) 2019-12-16 2019-12-16 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1238U true CN211731238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68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6542.6U Active CN211731238U (zh) 2019-12-16 2019-12-16 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12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20733A1 (zh) * 2019-12-16 2021-06-24 本质(深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20733A1 (zh) * 2019-12-16 2021-06-24 本质(深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65280U (zh) 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
CN211731238U (zh) 按压式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
CN111038399A (zh) 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及其与收纳袋的组合及方法
CN107207155A (zh) 用于收纳多种柔性袋组件的容器
RU97115938A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озирования бессердечниковых рулонов бумажной продукции
CA2836796C (en) Vacuum bag attachment assembly
CN201323993Y (zh) 一种提物把手
DE102008004134A1 (de) Elektrogerät mit einem verbesserten Kabelwickel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Elektrogeräts
CN112929473A (zh) 电子设备
US20190234119A1 (en) Emergency release device of lock system
CN102076254B (zh) 具有第一和第二盖子的真空吸尘器
CN110329211B (zh) 一种隐藏式行李箱脚轮快速变干净装置
CN107386836A (zh) 一种防止幼儿开启的锁具
CN214855960U (zh) 一种撕膜下料装置及其组成的自动烹饪设备
CN210455805U (zh) 便于识别锁紧状态的油箱盖
CN207277995U (zh) 一种接插式连接方杆结构
CN110200506B (zh) 饮水机桶装水辅助安装装置
CN213414958U (zh) 收纳袋存放取用装置
CN211081337U (zh) 具有柔韧分离机构的推拉式门手柄
CN220595895U (zh) 一种自动打包垃圾桶
CN214986929U (zh) 一种无菌帽存取盒
CN218023421U (zh) 垃圾桶
CN114784568B (zh) 一种插排用插头
CN219729072U (zh) 一种收纳盒用旋转锁扣及收纳盒
CN111806895A (zh) 收纳袋存储取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