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20013U - 一种智能配电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配电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20013U
CN211720013U CN202020571113.8U CN202020571113U CN211720013U CN 211720013 U CN211720013 U CN 211720013U CN 202020571113 U CN202020571113 U CN 202020571113U CN 211720013 U CN211720013 U CN 211720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fan
power distribution
intelligent pow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11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乐程毅
贝斌斌
王小亮
邢锦锋
李阿鹏
葛颖丰
朱树云
陈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711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20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20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20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配电柜,包括外柜(2)和位于外柜(2)内部的内柜(1),所述内柜(1)内设有隔板,且所述隔板将内柜(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电器层和通风层,所述电器层内设有多个电器格,所述电器格上设有第一风扇(3),所述通风层上设有第二风扇(4),所述内柜(1)与外柜(2)之间设有限流板(5),所述限流板(5)与内柜(1)的外表面和外柜(2)的内表面共同构成导流区域(11),所述外柜(2)在导流区域(11)的位置上设有第三风扇(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这种结构,使得配电柜在降温和除湿时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配电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配电柜,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配电柜中的各种元器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容易使得配电柜中的元器件由于高温而受损,而且在梅雨季节,空气较为潮湿,将会使得配电柜内湿度较大,容易使得配电柜内的元器件短路而受损。
为了防止元器件受损,通常在配电柜内部温度过高或湿度过高时需要及时进行降温和除湿,目前,常用的降温和除湿的装置包括配电柜、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制冷器和除湿器,采用这种装置,当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测得数据异常时,可以通过开启制冷器和除湿器进行降温和除湿。
但是,由于制冷器和除湿器直接对配电柜进行降温和除湿,而配电柜内的元器件通常连在一起,不容易对相邻元器件之间进行降温和除湿,且降温和除湿的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配电柜,使得配电柜在降温和除湿时效率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配电柜包括外柜和位于外柜内部的内柜,所述内柜内设有隔板,且所述隔板将内柜的内部空间分割为电器层和通风层,所述电器层和通风层相邻,所述电器层内设有多个电器格,且每个电器格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电器格上设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通风层相通,所述通风层上设有第二风扇,所述内柜与外柜之间设有限流板,所述限流板与内柜的外表面和外柜的内表面共同构成导流区域,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导流区域相通,所述外柜在导流区域的位置上设有第三风扇。
采用上述结构后,首先,智能配电柜包括外柜和位于外柜内部的内柜,通过增设内柜进行第一层的隔湿,所述内柜内设有隔板,且所述隔板将内柜的内部空间分割为电器层和通风层,所述电器层用于放置电器件,所述通风层用于通风,所述电器层和通风层相邻,使得电器层的空气可以快速流入通风层中,所述电器层内设有多个电器格,且每个电器格之间存在间隙,使得每个电器格相对独立,防止电器格之间的温度传递,所述电器格上设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通风层相通,使得电器格内的空气能够在第一风扇的作用下流入通风层中,所述通风层上设有第二风扇,所述内柜与外柜之间设有限流板,通过限流板的阻挡作用引导空气流向,所述限流板与内柜的外表面和外柜的内表面共同构成导流区域,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导流区域相通,使得通风层中的空气能够在第二风扇的作用下流入导流区域中,所述外柜在导流区域的位置上设有第三风扇,使得导流区域内的空气能够在第三风扇的作用下流向外部环境。
其次,现有技术中,元器件之间连在一起,使得相邻元器件之间进行降温和除湿较难,采用上述装置,元器件通过电器格放置,而每个电器格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相邻元器件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使得相邻元器件之间的降温和除湿更加简单,同时,将元器件放置于相互独立的电器格中,优化元器件的分布,当对每个元器件之间单独降温和除湿时,降温和除湿的效果好、效率高。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内柜与外柜之间的间隙进行第一层隔湿,通过限流板与内柜之间的间隙进行第二层隔湿,通过电器格的表面壳体进行第三层隔湿,通过三层隔湿,防止元器件受到潮湿的空气影响。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的配合,将电器格内的空气导流到外部环境中,优化空气的流通途径,提高空气的流通速度,进而使得配电柜在降温和除湿时效率较高。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通风层与限流板构建流通管道,优化配电柜的内部结构,使得当温度较高或者湿度较大时,可以快速流通空气,从而将电器格内的高温空气和湿度较大的空气导向外部环境,进而进行降温和除湿。
作为优选,所述电器格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均设有第一风扇,且下底板上的第一风扇与所述通风层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外柜的内表面上设有制冷器,所述制冷器与所述上底板上的第一风扇之间通过管件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层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有第二风扇,且左侧板或/和右侧板上的第二风扇与所述导流区域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外柜的内表面上设有制热器,所述制热器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上的第二风扇之间通过管件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内柜上设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第一风扇、第二风扇、第三风扇、制冷器和制热器之间均为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每个电器格内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与处理器之间为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柜上设有报警灯,所述报警灯与处理器之间为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柜包括柜门,所述柜门上设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处理器之间为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限流板上设有便于液体流出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配电柜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配电柜中各部件与处理器相连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配电柜中外柜、内柜、限流板及第三风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智能配电柜的优选结构包括外柜2和位于外柜2内部的内柜1,所述内柜1内设有隔板,且所述隔板将内柜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电器层和通风层,所述电器层和通风层相邻,所述电器层内设有多个电器格,且每个电器格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电器格上设有第一风扇3,所述第一风扇3与所述通风层相通,所述通风层上设有第二风扇4,所述内柜1与外柜2之间设有限流板5,所述限流板5与内柜1的外表面和外柜2的内表面共同构成导流区域11,所述第二风扇4与所述导流区域11相通,所述外柜2在导流区域11的位置上设有第三风扇9。
采用上述结构后,首先,智能配电柜包括外柜2和位于外柜2内部的内柜1,通过增设内柜1进行第一层的隔湿,所述内柜1内设有隔板,且所述隔板将内柜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电器层和通风层,所述电器层用于放置电器件,所述通风层用于通风,所述电器层和通风层相邻,使得电器层的空气可以快速流入通风层中,所述电器层内设有多个电器格,且每个电器格之间存在间隙,使得每个电器格相对独立,防止电器格之间的温度传递,所述电器格上设有第一风扇3,所述第一风扇3与所述通风层相通,使得电器格内的空气能够在第一风扇3的作用下流入通风层中,所述通风层上设有第二风扇4,所述内柜1与外柜2之间设有限流板5,通过限流板5的阻挡作用引导空气流向,所述限流板5与内柜1的外表面和外柜2的内表面共同构成导流区域11,所述第二风扇4与所述导流区域11相通,使得通风层中的空气能够在第二风扇4的作用下流入导流区域11中,所述外柜2在导流区域11的位置上设有第三风扇9,使得导流区域11内的空气能够在第三风扇9的作用下流向外部环境。
其次,现有技术中,元器件之间连在一起,使得相邻元器件之间进行降温和除湿较难,采用上述装置,元器件通过电器格放置,而每个电器格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相邻元器件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使得相邻元器件之间的降温和除湿更加简单,同时,将元器件放置于相互独立的电器格中,优化元器件的分布,当对每个元器件之间单独降温和除湿时,降温和除湿的效果好、效率高。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内柜1与外柜2之间的间隙进行第一层隔湿,通过限流板5与内柜1之间的间隙进行第二层隔湿,通过电器格的表面壳体进行第三层隔湿,通过三层隔湿,防止元器件受到潮湿的空气影响。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和第三风扇9的配合,将电器格内的空气导流到外部环境中,优化空气的流通途径,提高空气的流通速度,进而使得配电柜在降温和除湿时效率较高。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通风层与限流板5构建流通管道,优化配电柜的内部结构,使得当温度较高或者湿度较大时,可以快速流通空气,从而将电器格内的高温空气和湿度较大的空气导向外部环境,进而进行降温和除湿。
为了能够实现快速降温和除湿,本实施例优选电器格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均设有第一风扇3,且下底板上的第一风扇3与所述通风层相通,降温和除湿时,上底板与下底板的第一风扇3同时工作,加快电器格内的空气流通速度,进而实现快速降温和除湿。
为了加快降温的速度,本实施例优选外柜2的内表面上设有制冷器6,所述制冷器6与所述上底板上的第一风扇3之间通过管件相连,降温时,上底板的第一风扇3将外部环境中的空气导入电器格内,下底板的第一风扇将电器格内的空气导入通风层内,通过增设制冷器6,使得上底板的第一风扇3可以导入冷空气进入电器格内,通过冷空气实现快速降温。
为了加快空气流通速度,提高降温和除湿的效率,本实施例优选通风层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有第二风扇4,且左侧板或/和右侧板上的第二风扇4与所述导流区域11相通,降温和除湿时,左侧板与右侧板的第二风扇4同时工作,从而加快空气的流通速度,提高降温和除湿的效率。
为了加快除湿的速度,本实施例优选外柜2的内表面上设有制热器7,所述制热器7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上的第二风扇4之间通过管件相连,除湿时,电器格的上底板和下底板的第一风扇3同时工作,将湿润的空气导入通风层中,左侧板或右侧板上的第二风扇4将热空气导入通风层中,使得从电器格内出来的湿润空气快速蒸发,并通过导流区域11流出,从而加快除湿的速度。
此外,制热器7不直接与电器格上的第一风扇3相连,防止制热器7产生的热空气直接导入到电器格内时,由于快速蒸发电器格内水分导致空气更加湿润,造成元器件损坏,将制热器7与第二风扇4相连,首先可以导入热空气加速除湿,其次,通风层内的热空气通过电器格的外壁间接热传导,由于传导的热量较小,不足以快速蒸发电器格内的水分,避免空气过于湿润导致元器件损坏,同时,传导的热量可以缓慢蒸发电器格内的水分,进而加速电器格内的水分的散失,使得除湿的效率更高。
为了使降温和除湿更加智能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内柜1上设有处理器8,所述处理器与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第三风扇9、制冷器6和制热器7之间均为电连接,通过处理器8实现集中控制,使得控制一体化,从而使配电柜的降温和除湿更加智能化。
为了使得配电柜能够实现自动降温和除湿,本实施例优选每个电器格内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与处理器8之间为电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监测实时的温度和湿度,当温度过高时,将数据传递给处理器8,处理器8控制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第三风扇9和制冷器6工作降温,当湿度较高时,理器8控制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第三风扇9和制热器7工作除湿,从而实现自动化地降温和除湿。
为了配电柜能够实现异常报警,本实施例优选外柜2上设有报警灯12,所述报警灯12与处理器8之间为电连接,当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监测数据不在可控的范围内,即配电柜出现危险状况时,通过处理器8控制报警灯12报警。
为了使使用者可以观察出所测得的数据,本实施例优选外柜2包括柜门,所述柜门上设有显示器10,所述显示器10与处理器8之间为电连接,使用者可以通过显示器10观察到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所测得的实时数据和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以及第三风扇9的实时工作状态,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制冷器6与制热器7的实时工作状态。
为了防止液体囤积,本实施例优选限流板5上设有便于液体流出的通孔,除湿时,从通风层内出来的热空气经过导流区域11时,由于限流板5的温度较低,热空气会冷凝为水滴附着在限流板5的表面,长时间积聚会沿限流板5的内表面流动并囤积更多的液体,而这些液体会位于导流区域11时,会使得空气湿润并且影响到电器格内元器件附近的空气湿度,通过增设通孔,积聚的液体流经限流板5的内表面时通过通孔流出,从而防止液体囤积,所述限流板5包括侧板和下底板,所述通孔可以位于限流板5的侧板上,亦可以位于限流板5的下底板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柜(2)和位于外柜(2)内部的内柜(1),所述内柜(1)内设有隔板,且所述隔板将内柜(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电器层和通风层,所述电器层和通风层相邻,所述电器层内设有多个电器格,且每个电器格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电器格上设有第一风扇(3),所述第一风扇(3)与所述通风层相通,所述通风层上设有第二风扇(4),所述内柜(1)与外柜(2)之间设有限流板(5),所述限流板(5)与内柜(1)的外表面和外柜(2)的内表面共同构成导流区域(11),所述第二风扇(4)与所述导流区域(11)相通,所述外柜(2)在导流区域(11)的位置上设有第三风扇(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格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均设有第一风扇(3),且下底板上的第一风扇(3)与所述通风层相通。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柜(2)的内表面上设有制冷器(6),所述制冷器(6)与所述上底板上的第一风扇(3)之间通过管件相连。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层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有第二风扇(4),且左侧板或/和右侧板上的第二风扇(4)与所述导流区域(11)相通。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柜(2)的内表面上设有制热器(7),所述制热器(7)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上的第二风扇(4)之间通过管件相连。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柜(1)上设有处理器(8),所述处理器与第一风扇(3)、第二风扇(4)、第三风扇(9)、制冷器(6)和制热器(7)之间均为电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电器格内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与处理器(8)之间为电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柜(2)上设有报警灯(12),所述报警灯(12)与处理器(8)之间为电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柜(2)包括柜门,所述柜门上设有显示器(10),所述显示器(10)与处理器(8)之间为电连接。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板(5)上设有便于液体流出的通孔。
CN202020571113.8U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智能配电柜 Active CN211720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1113.8U CN211720013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智能配电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1113.8U CN211720013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智能配电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20013U true CN211720013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35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1113.8U Active CN211720013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智能配电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20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40043292A (ko) 냉각 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공기 조화기
CN207474948U (zh) 一种防潮防高温电力屏柜
CN202975882U (zh) 一种在线式智能除湿防凝露系统
CN109412051B (zh) 一种通过水冷散热的汇控柜冷凝除湿装置
CN203071450U (zh) 电子式微型除湿器
CN211720013U (zh) 一种智能配电柜
CN111049039A (zh) 一种智能控制除湿装置
CN208986452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散热式电网配电柜
CN216873642U (zh) 机房温度调节系统
CN208061037U (zh) 电气室除湿系统
CN112332272B (zh) 一种智能控温配电柜
CN214746189U (zh) 一种工器具室环境智能综合治理装置
CN208508334U (zh) 一种智能低压节能控制柜
CN211046157U (zh) 一种恒温低压控制柜
CN214957926U (zh) 一种除湿配电柜
CN114614352A (zh) 一种电气柜智能便捷除湿装置
CN112652969A (zh) 一种微型智能除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01331A (zh) 一种机柜空调的出风框以及具有其的机柜空调
CN206195205U (zh) 一种柜体内置式小型防凝霜除湿器
CN207911230U (zh) 一种封闭式散热机柜
CN217425961U (zh) 一种冷热通道封闭式除湿机结构
CN213878901U (zh) 一种微型智能除湿装置
CN216289686U (zh) 一种防潮配电箱
CN211345596U (zh) 一种小型化电子机柜除湿装置
CN219372830U (zh) 地铁站点终端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