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2740U -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2740U
CN211712740U CN201922266292.4U CN201922266292U CN211712740U CN 211712740 U CN211712740 U CN 211712740U CN 201922266292 U CN201922266292 U CN 201922266292U CN 211712740 U CN211712740 U CN 211712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partition
partition plates
tank
treatment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62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东北
高洪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Shimu Tian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suzhou) Tsinghua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suzhou) Tsinghua,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suzhou) Tsinghua
Priority to CN2019222662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2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2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2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多介质生物滤池包括:池体,多个第一隔板,多个第一隔板沿池体内的水流方向排布设置于池体内,在水流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第一隔板的高度低于位于上游侧的第一隔板的高度;多个第二隔板,多个第二隔板沿水流方向排布设置于池体内,在水流方向上,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交替排列,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在池体内分隔出交替排列的好氧处理区和厌氧处理区。通过设置多级好氧处理区和厌氧处理区使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起来,无需设置例如曝气装置的动力装置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净化处理效果,从而解决了曝气装置安装和维护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多介质生物滤池包括颗粒较大的填料形成的透水层和由土壤及其他填料形成的混合模块层。生活污水可以通过透水层的好氧环境进行硝化作用和有机物的去除,并且通过混合模块层的缺氧环境进行反硝化,从而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现有技术中的多介质生物滤池采用曝气装置提高水力负荷,提高处理效率,但是曝气装置使用电能驱动并且需要维护,增加了运行成本,而且曝气装置埋在地下维护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多介质生物滤池,解决曝气装置安装和维护不便以及多介质生物滤池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介质生物滤池,所述多介质生物滤池包括:
池体,
多个第一隔板,所述多个第一隔板沿所述池体内的水流方向排布设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第一隔板沿大致竖直方向延伸,在所述水流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低于位于上游侧的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
多个第二隔板,所述多个第二隔板沿所述水流方向排布设置于所述池体内,所述第二隔板沿大致竖直方向延伸,在所述水流方向上,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交替排列,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池体内分隔出交替排列的好氧处理区和厌氧处理区,所述好氧处理区的上游侧为所述第一隔板,所述好氧处理区的下游侧为所述第二隔板,所述厌氧处理区的上游侧为所述第二隔板,所述厌氧处理区的下游侧为所述第一隔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设置有镂空部,水能够通过所述镂空部由所述好氧处理区流向所述厌氧处理区。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的上端部设置有布水部,所述布水部能够使水流均匀地通过所述第一隔板,由所述厌氧处理区流向所述好氧处理区。
优选地,所述池体为圆柱状,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对于所述池体的至少一个轴向截面对称设置,使所述好氧处理区和所述厌氧处理区相对于所述池体的至少一个轴向截面对称。
优选地,所述好氧处理区沿所述池体的周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厌氧处理区沿所述池体的周向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好氧处理区和所述厌氧处理区内均设置有填料,在所述水流方向上,所述填料的高度逐渐降低。
优选地,所述池体连接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连通到所述池体内的位于所述填料上方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所述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
优选地,所述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预处理设备,所述预处理设备包括隔油沉渣池。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设备还包括预处理池,所述隔油沉渣池设置于所述预处理池内,所述隔油沉渣池设置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将所述隔油沉渣池分为第一处理空间和第二处理空间,所述第一处理空间和所述第二处理空间内均设置有填料,所述第一处理空间的底部镂空,使污水能够从所述第一处理空间的底部进入所述隔油沉渣池。
优选地,所述第一处理空间和所述第二处理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处理空间与大气连通,使空气能够进入所述第二处理空间,所述第二处理空间与所述多介质生物滤池连通,使得由所述第二处理空间处理后的水能够流入所述多介质生物滤池而被进一步处理。
优选地,所述隔油沉渣池的下方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的上表面倾斜设置,所述斜板上面的沉渣能够沿所述斜板下沉并且堆积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斜板包括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相连,所述第一倾斜段位于所述第一处理空间的下方,所述第一倾斜段比所述第二倾斜段的坡度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可以获得以下有益效果中的一个。
1.通过设置多级好氧处理区和厌氧处理区使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起来,无需设置例如曝气装置的动力装置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净化处理效果,从而解决了曝气装置安装和维护不便的问题。
2.隔板组件的高度逐级降低形成台阶状,可以增加污水的水力负荷,水力负荷的加大可以冲刷过厚和老化的生物膜,促进生物膜更新,防止生物膜堵塞填料的微孔。
3.多介质生物滤池内的隔板组件可以使污水在多介质生物滤池内由下向上和由上向下流过填料,水流上下流动的形式可以使填料中的微生物保持较高活性,使净化后的水质良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多介质生物滤池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多介质生物滤池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多介质生物滤池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预处理设备
11预处理池
12隔油沉渣池 121间隔部 122第一处理空间 123第二处理空间 124弯管 125第一出水口
13进水管道
14检修管道
15斜板 151第一倾斜段 152第二倾斜段
16第一通气管道
17第二通气管道
18厌氧处理池 181进水口 182第二出水口 183第四通气管道
2多介质生物滤池
21池体 211立柱
22隔板组件 221第一隔板 221a布水部 222第二隔板 222a镂空部
23连通管道
24出水管道
25进气管道
26第三通气管道
27好氧处理区 271布水板
28厌氧处理区
3排气管 31平直段 32竖直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在该部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除了在本部分描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以外,本实用新型还能够通过其他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相应的改进、变形和替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该部分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预处理设备1、多介质生物滤池2和排气管3,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可以(但不必须)整体埋在地下,在寒冷地区将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埋在地下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微生物可以保持活性。多介质生物滤池2连接于预处理设备1的下游侧,污水先经过预处理设备1进行包括隔油沉渣的预处理后再进入多介质生物滤池2内进一步净化处理。
如图1所示,预处理设备1包括预处理池11、隔油沉渣池12、进水管道13、检修管道14、斜板15、第一通气管道16和第二通气管道17。
隔油沉渣池12设置在预处理池11内,进水管道13、检修管道14和第一通气管道16均一端连接到预处理池11,另一端伸到外界。
进水管道13和隔油沉渣池12可以分别位于预处理池11的两侧,进水管道13的下端可以沉浸在液面以下,防止污水从进水管道13流入预处理池11的过程中发生迸溅。
隔油沉渣池12内设置有间隔部121,间隔部121将隔油沉渣池12分隔为第一处理空间122和第二处理空间123。第一处理空间122的顶部是封闭的,第一处理空间122的底部可以形成镂空的网状,使污水能够从第一处理空间122的底部进入隔油沉渣池12。第二处理空间123的底部是封闭的,第二通气管道17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处理空间123的顶部,第二通气管道17的另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污水在第一处理空间122可以进行厌氧处理,在第二处理空间123可以进行好氧处理和兼氧处理,这样可以提高处理效率。
第一处理空间122和第二处理空间123均设置有填料,填料堆积至第一处理空间122的顶部,填满了第一处理空间122。在第二处理空间123内填料没有填满,填料距离第二处理空间123的顶部可以留有一定空间。填料中含有微生物,微生物可以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例如填料包括火山灰。
间隔部121设置有将第一处理空间122和第二处理空间123连通的开孔,例如开孔可以位于间隔部121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或上部,使得第一处理空间122的污水在累积一定量以后可以经开孔流向第二处理空间123。
进一步地,间隔部121设置有弯管124,弯管124在第二处理空间123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弯管124在第一处理空间122向下方弯折。可以理解,微生物在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使通过第一通气管道16和第二通气管道17排出的气体可以自然上升。弯管124可以避免第二处理空间123产生的有臭味的气体倒流回第一处理空间122。有臭味的气体可以在第二处理空间123顺着第二通气管道17向上排出。优选地,弯管124为多孔管,多孔管可以使水流在弯管124的横截面内均匀分布,使布水均匀。
斜板15设置于隔油沉渣池12的下方,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等无法透过填料进入隔油沉渣池12而沉淀形成沉渣,这些沉渣可以堆积于斜板15的上表面。斜板15的上表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斜板15包括第一倾斜段151和第二倾斜段152,第一倾斜段151和第二倾斜段152相连,第一倾斜段151位于第一处理空间122的下方。第一倾斜段151比第二倾斜段152的坡度更陡,例如第一倾斜段151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为例如60度,第二倾斜段152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为例如35度。第一倾斜段151更陡峭可以起到使沉渣快速预沉的作用,根据设施整体结构设计连体斜板上部角度为60°起到快速预沉的效果,下部角度为35°使悬浮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等沉渣下沉至设施底部通过斜板装置逐渐堆积在设施右下方。
斜板15可以防止沉渣淤积粘连在预处理池11的底部,并且斜板15使沉渣通过斜板15逐渐堆积在预处理池11的一侧(例如图1中的右侧)。检修管道14可以设置于斜板15的上方,特别是第二倾斜段152的上方,这样便于通过检修管道14取出沉渣。
在处理的污水中可能含有油,由于油和水互不相溶,并且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油可以浮在水面上。为了提高隔油的效果,在预处理设备1稳定运行时污水的水位不低于隔油沉渣池12的底部位置,防止漂浮在水面的油从隔油沉渣池12的底部进入隔油沉渣池12。
如图1至图4所示,多介质生物滤池2包括池体21、隔板组件22、连通管道23、出水管道24、进气管道25和第三通气管道26。出水管道24、进气管道25和第三通气管道26均一端连接于池体21,另一端通向池体21外部。连通管道23的一端连接池体21,另一端连接隔油沉渣池12的第二处理空间123,例如连通管道23可以连接于第二处理空间123和池体21的下部。第二处理空间123内的污水可以从连通管道23进入池体21,从出水管道24排出池体21。
隔板组件22包括第一隔板221和第二隔板222,第一隔板221和第二隔板222均设置于池体21内,第一隔板221和第二隔板222沿大致竖直方向延伸。第一隔板221和第二隔板222优选地沿竖直方向延伸,不过也可以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一定角度,例如不大于10度。在水流方向上,第一隔板221和第二隔板222交替排列设置,通过第一隔板221和第二隔板222在池体21内分隔出交替排列的好氧处理区27和厌氧处理区28。好氧处理区27和厌氧处理区28均设置有填料,污水在好氧处理区27可以进行好氧处理,在厌氧处理区28可以进行厌氧处理。通过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的综合作用,填料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使最终排放的污水达标。
第一隔板221的下端部连接到池体21的底部,第一隔板221的上端部可以形成例如锯齿状的布水部221a,在污水漫过第一隔板221时,布水部221a可以使污水均匀地从第一隔板221的布水部221a流过。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布水部221a还可以为设置于第一隔板221上端部的通孔。
第二隔板222的下端部设置有镂空部222a,污水能够从镂空部222a通过第二隔板222。在水流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第一隔板221的高度低于位于上游侧的第一隔板221的高度,使污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地流向下游。第一隔板221的高度逐渐降低还可以增加污水的水力负荷,从而冲刷填料的过厚或老化的生物膜,促进生物膜更新,防止填料堵塞。
好氧处理区27的上游侧为第一隔板221,下游侧为第二隔板222,水流在好氧处理区27是从上向下流动的。厌氧处理区28的上游侧为第二隔板222,下游侧为第一隔板221,水流在厌氧处理区28是从下向上流动的。在水流方向上,随着第一隔板221的上端部的高度降低,好氧处理区27和厌氧处理区28中的填料高度也是逐渐降低的。
如图2至图4所示,池体21整体上可以为圆柱状,隔板组件22具有相对于池体21的一个轴向截面对称设置的两组,使好氧处理区27和厌氧处理区28相对于池体21的一个轴向截面对称,该轴向截面可以与水流的整体流向一致。污水进入多介质生物滤池2之后可以被分成两股水流,这样可以保证污水在好氧处理区27和厌氧处理区28的停留时间,使污水被连续稳定地净化处理。每组隔板组件22设置在池体21的180度的半圆柱范围内。具体地,隔板组件22可以在池体21中分隔出5个好氧处理区27和5个厌氧处理区28,好氧处理区27和厌氧处理区28的横截面为扇形。好氧处理区27在池体21的周向上(水流方向)的尺寸大于厌氧处理区28在池体21的周向上的尺寸,使得污水在好氧处理区27停留的时间大于在厌氧处理区28停留的时间。操作人员在安装隔板组件22时,可以在池体21的周向上的尺寸较大的好氧处理区27内进行操作,从而方便安装隔板组件22。
圆柱状的池体21中心设置有立柱211,由于池体21埋在地下,立柱211可以使池体21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
连通管道23位于池体21的下部,这样可以使池体21的填满较浅,从而方便施工安装,安装成本较低。由于在厌氧处理区28污水从下向上流动,连通管道23可以连通厌氧处理区28。污水在进入池体21后可以分为两股水流沿池体21的周向朝相反的方向流动,两股水流分别经过至少一个好氧处理区27和至少一个厌氧处理区28,然后汇合在一起从出水管道24排出池体21。
在好氧处理区27设置有布水板271,布水板271位于好氧处理区27的上部,布水板271设有若干通孔,污水可以在布水板271上流动,通过布水板271使污水可以在好氧处理区27的水平截面上均匀地下渗,避免污水仅在第一隔板221的附近下渗。优选地,在池体21的周向上布水板271向水流方向上的下游倾斜设置,使污水在布水板271上可以沿池体21的周向流动。例如布水板271的倾斜角度为1度至5度。
优选地,出水管道24位于池体21的下部,出水管道24连接于好氧处理区27,在好氧处理区27水流从上向下流动,这样方便经处理的污水从出水管道24排出池体21。
池体21外侧可以覆盖HDPE膜(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膜用于防止污水渗透。
第三通气管道26可以位于池体21的顶部。可以理解,微生物在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池体21内的气体自然上升而通过第三通气管道26排出池体21。气体排出池体21会使池体21内形成负压,进气管道25连通池体21内的位于填料上方的空间,空气通过进气管道25自动进入池体21,空气可以为好氧处理提供氧气。
第一通气管道16、第二通气管道17和第三通气管道26连接于排气管3,排气管3包括平直段31和竖直段32,平直段31和竖直段32连接,第一通气管道16、第二通气管道17和第三通气管道26连接于平直段31。平直段31倾斜设置,平直段31的上游端的位置高于平直段31的下游端的位置,可以使排气过程中凝结的冷凝水流回预处理设备1或多介质生物滤池2,防止冷凝水在排气管3结冰将排气管3堵塞。例如平直段31的倾斜角度可以大于或等于3度。竖直段32可以延伸至距离地面两米以上的位置,不会臭味在低空扩散而影响日常生活。
下面介绍使用上述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
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管道13进入预处理池11,污水从第一处理空间122的底部进入第一处理空间122。污水中例如悬浮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的物质被填料阻挡无法进入第一处理空间122,它们沉淀到斜板15上并且沿着斜板15下滑逐渐堆积,通过检修管道14可以取出这些堆积的沉渣。污水中的油漂浮在水面,水位保持在隔油沉渣池12的底部以上,使油不会进入隔油沉渣池12。污水进入隔油沉渣池12时,污水进入第一处理空间122,填料可以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当污水逐渐累积使水位较高时,污水可以通过弯管124流向第二处理空间123的上部,第二处理空间123的顶部连接了第一通气管道16,可以使空气进入第二处理空间123,填料可以对进入第二处理空间123的污水进行好氧处理和兼氧处理。然后污水通过连通管道23进入多介质生物滤池2,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处理区28,随着水位升高污水由布水部221a通过第一隔板221而进入厌氧处理区28两侧的好氧处理区27,使水流分为两股。污水通过布水板271下渗至好氧处理区27的下部,由镂空部222a通过第二隔板222而进入下游侧的厌氧处理区28。两股水流经过了多个好氧处理区27和厌氧处理区28后在好氧处理区27汇合在一起,经过处理的污水通过出水管道24排出池体21。
由于污水在多介质生物滤池2中被处理时释放热量,使得池体21中的气体通过第三通气管道26和排气管3排出池体21,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管道25进入池体21,为好氧处理提供了氧气。
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相似。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设备1、多介质生物滤池2和排气管3,预处理设备1包括隔油沉渣池12和厌氧处理池18,厌氧处理池18设置于隔油沉渣池12的下游侧。
隔油沉渣池12设置有进水管道13、第一出水口125和第一通气管道16。第一出水口125位于隔油沉渣池12的高度方向上的下部或中间。第一通气管道16可以连接于隔油沉渣池12的顶部。
厌氧处理池18设置有进水口181、第二出水口182和第四通气管道183。进水口181和第一出水口125通过管道连接。厌氧处理池18内设置有填料,污水可以在厌氧处理池18内进行厌氧处理。第四通气管道183可以连接于厌氧处理池18的顶部,第一通气管道16和第四通气管道183连接于排气管3。第二出水口182通过连通管道23与多介质生物滤池2连接。
污水从进水管道13进入隔油沉渣池12,隔油沉渣池12的水位高于出水口125,污水中的油漂浮于水面,污水从第一出水口125通过管道流入厌氧处理池18。污水在厌氧处理池18内进行厌氧处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连通管道23通入多介质生物滤池2。
可以理解,隔油沉渣池12也可以直接与多介质生物滤池2连接,而不设置厌氧处理池18,污水在多介质生物滤池2中可以进行厌氧处理。

Claims (13)

1.一种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生物滤池包括:
池体(21),
多个第一隔板(221),所述多个第一隔板(221)沿所述池体(21)内的水流方向排布设置于所述池体(21)内,所述第一隔板(221)沿大致竖直方向延伸,在所述水流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所述第一隔板(221)的高度低于位于上游侧的所述第一隔板(221)的高度;
多个第二隔板(222),所述多个第二隔板(222)沿所述水流方向排布设置于所述池体(21)内,所述第二隔板(222)沿大致竖直方向延伸,在所述水流方向上,所述第一隔板(221)和所述第二隔板(222)交替排列,通过所述第一隔板(221)和所述第二隔板(222)在所述池体(21)内分隔出交替排列的好氧处理区(27)和厌氧处理区(28),所述好氧处理区(27)的上游侧为所述第一隔板(221),所述好氧处理区(27)的下游侧为所述第二隔板(222),所述厌氧处理区(28)的上游侧为所述第二隔板(222),所述厌氧处理区(28)的下游侧为所述第一隔板(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222)的下端设置有镂空部(222a),水能够通过所述镂空部(222a)由所述好氧处理区(27)流向所述厌氧处理区(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21)的上端部设置有布水部(221a),所述布水部(221a)能够使水流均匀地通过所述第一隔板(221),由所述厌氧处理区(28)流向所述好氧处理区(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21)为圆柱状,所述第一隔板(221)和所述第二隔板(222)相对于所述池体(21)的至少一个轴向截面对称设置,使所述好氧处理区(27)和所述厌氧处理区(28)相对于所述池体(21)的至少一个轴向截面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处理区(27)沿所述池体(21)的周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厌氧处理区(28)沿所述池体(21)的周向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处理区(27)和所述厌氧处理区(28)内均设置有填料,在所述水流方向上,所述填料的高度逐渐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21)连接有进气管道(25),所述进气管道(25)连通到所述池体(21)内的位于所述填料上方的空间。
8.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介质生物滤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预处理设备(1),所述预处理设备(1)包括隔油沉渣池(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设备(1)还包括预处理池(11),所述隔油沉渣池(12)设置于所述预处理池(11)内,所述隔油沉渣池(12)设置有间隔部(121),所述间隔部(121)将所述隔油沉渣池(12)分为第一处理空间(122)和第二处理空间(123),所述第一处理空间(122)和所述第二处理空间(123)内均设置有填料,所述第一处理空间(122)的底部镂空,使污水能够从所述第一处理空间(122)的底部进入所述隔油沉渣池(1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空间(122)和所述第二处理空间(123)连通,所述第二处理空间(123)与大气连通,使空气能够进入所述第二处理空间(123),所述第二处理空间(123)与所述多介质生物滤池连通,使得由所述第二处理空间(123)处理后的水能够流入所述多介质生物滤池而被进一步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沉渣池(12)的下方设置有斜板(15),所述斜板(15)的上表面倾斜设置,所述斜板(15)上面的沉渣能够沿所述斜板(15)下沉并且堆积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15)包括第一倾斜段(151)和第二倾斜段(152),所述第一倾斜段(151)和所述第二倾斜段(152)相连,所述第一倾斜段(151)位于所述第一处理空间(122)的下方,所述第一倾斜段(151)比所述第二倾斜段(152)的坡度陡。
CN201922266292.4U 2019-12-17 2019-12-17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1712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6292.4U CN211712740U (zh) 2019-12-17 2019-12-17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6292.4U CN211712740U (zh) 2019-12-17 2019-12-17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2740U true CN211712740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18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6292.4U Active CN211712740U (zh) 2019-12-17 2019-12-17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27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5011A (zh) * 2019-12-17 2020-02-28 清华大学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10845011B (zh) * 2019-12-17 2024-06-07 吉林十亩恬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5011A (zh) * 2019-12-17 2020-02-28 清华大学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10845011B (zh) * 2019-12-17 2024-06-07 吉林十亩恬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58411B2 (en) Combined bio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by means of anaerobic, aerobic and anoxic processes of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with zone separator system and collection of biogases, scum and sludge
EA023425B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глубокой биохим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215855645U (zh) 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
CN103613255B (zh) 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与处理方法
CN219156733U (zh) 一种低能耗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1712740U (zh)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CA2835304C (en) Biofilter for waste water digestion
CN110845011B (zh)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4612082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10845011A (zh) 多介质生物滤池以及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4457495U (zh) 一种自维护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12740885U (zh) 一种河道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111320340B (zh) 一种用于处理垃圾中转站压沥液的生物反应器
CN112759201A (zh) 一种自维护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KR102182069B1 (ko) 식생이 결합된 생물막 수처리 장치
CN103922550B (zh) 一种升流组合式二级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3346179U (zh) 增氧器、自流增氧生物滤池、自流增氧生态床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01722260U (zh) 生态一体化好氧-潜流型湿地组合污水处理系统
KR100381901B1 (ko) 접촉산화방법을 이용한 오염심화 하천수 및 하수, 오수처리시설의 방류수 처리시스템
CN107459205B (zh) 河道排污口废水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CN205473194U (zh) 地埋式微动力净化槽污水处理设备
CN110980952A (zh) 村镇污水渗滤池
CN214936877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4060285U (zh) 一种无电耗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5161350U (zh) 一种内置填料池的泥水分离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4

Address after: 130000 room 612-3, block B, building 13, Chaoda Venture Park, No. 3355, Silicon Valley Street,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lin Shimu Tiany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No. 1 Tsinghua Yuan,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SUZHOU) TSING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