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02138U - 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02138U
CN211702138U CN201922107674.2U CN201922107674U CN211702138U CN 211702138 U CN211702138 U CN 211702138U CN 201922107674 U CN201922107674 U CN 201922107674U CN 211702138 U CN211702138 U CN 211702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hell
interface
fix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076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凡
唐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enrui Technology Co ltd
Sunrise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en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en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en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076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02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02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02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包含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连接主体固定件、高拍支撑臂、图像采集装置,其中连接主体固定件与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高拍支撑臂连接,其中高拍支撑臂为至少包含两个连接端口的通心体结构,其中一个连接端口与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另一个连接端口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可以实现读写功能集于一体,同时包含可视化智能操作功能、指纹识别功能、按键操作、语音功能等使得业务操作更为简捷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高拍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
背景技术
智能卡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银行、通信、酒店等领域的业务办理中,目前传统的办理业务方式往往是通过一台阅读器读取身份证信息后,再将信息反馈给pc终端,pc终端再通过另外的写卡设备将信息写入IC卡中。这种方式繁琐且耗时长,容易出错,导致窗口办理效率低下。将读取和写卡的两种功能设备结合一起的读取终端给柜台业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办理业务随之而应运产生。而在办理这些业务中往往涉及到人员图像信息采集、扫描等需求,所以也需要在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中结合高拍功能,实现功能一体整合化的新设备、新技术,需要对其的产品结构、功能模块实现进行研究设计,同时拓展便利性方面考虑整体的硬件产品设计及数据层给与一定的前瞻性设计考虑,比如装卸、便携性及简易场景的运用可以去除部分功能等。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包含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连接主体固定件、高拍支撑臂、图像采集装置,其中连接主体固定件与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高拍支撑臂连接,其中高拍支撑臂为至少包含两个连接端口的通心体结构,其中一个连接端口与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另一个连接端口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可以实现读写功能集于一体,同时包含可视化智能操作功能、指纹识别功能、按键操作、语音功能等使得业务操作更为简捷便利。在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中结合高拍功能,实现对采集对象高角度图像信息采集、扫描,而其主体固定件具有便于拆装分离的特性,可以与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分离作业,适用多种场合需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包含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连接主体固定件、高拍支撑臂、图像采集装置;其中连接主体固定件与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高拍支撑臂连接,其中高拍支撑臂为至少包含两个连接端口的通心体结构,其中一个连接端口与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另一个连接端口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
优选的,其中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包含PCB主控板模块、指纹识别模块、读写模块、SAM模块、接口模块、语音模块、按键模块、主体固定件、壳体;其中PCB主控板模块包含固定部、连接接口;其中固定部与主体固定件固定,连接接口与指纹识别模块、读写模块、SAM模块、接口模块、语音模块、按键模块的连接接口连接,通过主体固定件于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主体固定件为不规则的一体成型件,包含支撑部、固定部、加强部、凹型缺口结构;其中支撑部、固定部分布在主体固定件的边沿及中部;其中加强部设置于主体固定件的中部;其中凹型缺口结构设置于主体固定件的边沿部分。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为凸起支撑体,该支撑体与所述主体固定件呈垂直方向并以该主体固定件的平面的正、反方向垂直设置,支撑体包含支撑臂、支撑脚,支撑臂与主体固定件和支撑脚间的角度关系包含垂直关系和非垂直关系。
优选的,所述位于主体固定件面上同方向的凸起支撑体高度为等高距离,形状包含矩形体、圆柱体、不规则体,该形状包含支撑体的支撑臂和支撑脚,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臂和支撑脚的形状可以为相同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臂和支撑脚的形状也可以两部分形状各自根据实际使用进行设计,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臂为矩形、支撑脚为三角形等。
优选的,所述设置于主体固定件中部的支撑部为镂空式,该镂空结构至少包含3条边,其中作为支撑部的凸起支撑体以镂空结构的任意一条边作为垂直边,在一些实施例中镂空结构为四边形,其中支撑部的支撑臂与镂空结构的一边上,该边留有一定的非连接空间。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设置于主体固定件的边沿及中部;所述边沿部的固定部基于主体固定件常规边沿线外沿部,其中在边沿部的固定部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主体固定件的中部的固定部为固定孔,分布于主体固定件的面板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同时可以具有固定部的功能,在支撑部的支撑脚延伸部设置固定孔,即可实现固定效果。
优选的,所述边沿部的固定部包含规则图形及不规则图形,其中规则图形包含矩形、椭圆形、三角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为矩形。
优选的,所述边沿部的固定部基于主体固定件常规边沿线的外沿部与主体固定件的水平位置关系包含同一水平面和非同一水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以主体固定件边沿部延伸出的矩形结构,此时该固定部与主体固定件位于同一水平面;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以主体固定件边沿部延伸后向非同水平面方向延伸,包含支撑臂、支撑脚,或者是在一些支撑部的支撑脚上设置有固定孔,形成就有支撑和固定作用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边沿部的固定部上设置得固定孔至少包含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上可以设置2个固定孔,固定部的结构大小及固定孔数目具体根据主体固定件形状设计考虑,在一些薄弱结构部位需要加强固定,进而需要增加固定孔数目。
优选的,所述设置于主体固定件的中部的加强部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至少包含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加强部设置有若干个,呈不规则分布于主体固定件中部,方向可以横向及纵向,也可以交叉设置,主要加强主体固定件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设置于主体固定件的边沿部分的凹型缺口结构至少包含一个,该缺口设置主要用于规避内部部件,形成容置空间容置其他功能部件。
优选的,所述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的壳体由壳体1、壳体2连接组成,其中壳体1为底座,壳体2为操作屏面板,其连接方式包含卡接、螺接和胶结方式。
优选的,所述该底座包含支撑部、线体收纳部、外部接口部、音孔部和触控笔牵引连接部、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至少为1个,其中支撑部包含支撑座和支撑脚,支撑座和支撑脚为分离式结构,支撑脚安装于支撑座上。
优选的,所述该支撑座可为内凹状、平面、凸起。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的形状与支撑座匹配,支撑脚安装与支撑座的连接方式包含胶接、卡接、螺接和焊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和支撑脚的水平面形状包含圆形、方形、矩形及不规则形。
优选的,所述线体收纳部为通槽结构,通槽的内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通槽的直径,凹槽内设置有外部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凹槽设置在整个底座的中心位置,外部接口部设置在凹槽的一侧的面。
优选的,所述通槽结构包含封闭式两端开口型和非封闭式两端开口型,其中通槽内部所述凹槽的封闭式和非封闭式与通槽一致,通槽的切面形状包含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其中规则图形包含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优选的,所述通槽结构的非封闭式两端开口型的缺口面与底座底面处于同一面,其水平面包含两者齐平和通槽结构的缺口面高于底座底面两种情况,通槽结构的缺口两边设置有线体固定结构,所述线体固定结构为向开口方向凸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体固定结构为向开口方向凸起体包含规则体凸起体和不规则凸起体;其中规则凸起体包含矩形体、圆柱体。
优选的,所述线体固定结构为向开口方向的凸起体的排列方式包含对称方式和不对称方式、单边分布和双边分布。在一些实施例实施例中,其排列方式为双边错位分布,所述凸起体顶最外侧边与通槽结构的缺口的对边距离设计需要考虑设备线体最小直径和最大直径,既能使得最大直径线体卡入,同时也要使得最小线体直径不容易滑出,使得线体能固定在线体收纳部内。
优选的,所述线体固定结构的凸起体数量可以根据产品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计,至少需要一个。
优选的,述外部接口部至少包含USB接口、电源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带有USB和电源插座的凹槽设置在线体隐藏部中部,从凹槽中心向右侧延伸出放置电源线和数据线的条状凹槽,条形凹槽的直径大于电源线与数据线直径之和,以便两线一起从右侧条状凹槽牵引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音孔部至少包含一个通孔;所述触控笔牵引连接部包含凸起结构、环形结构、卡接结构,为触控笔挂绳固定用;所述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部包含固定座、固定件,其中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座与固定件连接方式包含螺接、卡接、轴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笔牵引连接部为圆环状,设置于底座的侧边位置。在一些实施例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笔牵引连接部可以为半圆环状。
优选的,底座还包含外部设备拓展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含定位槽、拓展功能触点,定位槽可以在连接外部拓展设备后使得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与其形成稳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操作屏面板包含面板主体、可视化操作屏,面板主体与可视化操作屏连接;其中面板主体包含指纹识别件接口部、触控笔置放部、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部、可视化操作屏安装连接部、语音孔部、按键孔部。
优选的,所述面板主体的可视化操作屏安装连接部包含镂空结构和连接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镂空结构可以为矩形、椭圆形和其他不规则图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和审美需求进行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镂空结构占据面板主体的面积比例二分之一以上,具体可以根据操作习惯及需求进行设定。其中镂空结构占据面板主体的面积比例同时需要兼顾可视化操作屏的尺寸及成本进行设计。
优选的,所述面板主体的可视化操作屏安装连接部的连接部从面板主体正方向面设置有阶梯状卡槽结构,从面板主体反方向面设置有阶梯状卡槽结构,从面板主体正、反方向设置的阶梯状卡槽结构在所述面板主体侧方向对比两者组合整体形成“凸”字型。
优选的,所述面板主体侧方向对比两者组合整体形成“凸”字型卡槽结构的两侧阶梯高度包含同高和不同高。
优选的,所述可视化操作屏包含液晶屏和可触控感应屏,可触控感应屏安装在液晶屏的上面。其中可触控感应屏安装位于面板主体的的表面并卡位在正方向面的阶梯状卡槽结构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其固定方式优选的为胶接,也可以用焊接或者设置卡接结构,此种固定方式的置换手段可以从常规手段中得出,但胶接方式在美观上和操作实施上较之为优选。其中液晶屏安装于面板主体反方向面的阶梯状卡槽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液晶屏的固定方式优选的为胶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液晶屏可以是卡接在面板主体反方向面的阶梯状卡槽结构上,而多功能读写终端内部设置有固定结构或者定位结构以固定。
优选的,所述面板主体上的指纹识别件接口部为镂空结构,其开口形状根据指纹识别件的形状进行设计匹配。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指纹识别件接口部为矩形,并设置于所属面板主体的靠近边缘部分,优选的设置于面板主体操作正方向的右下侧,以符合正常人类的行为习惯。
优选的,所述面板主体上的触控笔置放部包含通孔结构、卡接结构、槽体结构,其触控笔置放部形状具体可以根据触控笔的结构形状进行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触控笔为圆形,而此时触控笔置放部结构设计成卡接结构或者通孔结构、槽体结构都可以匹配;而当触控笔为不规则结构的情况下,卡接结构更不适宜,优选通孔结构、槽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触控笔置放部设置于所属面板主体的靠近边缘部分,优选的设置于面板主体操作正方向的右侧,以符合正常人类的用笔习惯。
优选的,所述面板主体上的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部包含转轴连接部、连接主体固定件置放容纳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部设置于面板主体的侧部边缘,为凹型缺口。其所述转轴连接部位于凹型缺口的底部,可以单侧设置或双侧设置转轴连接部;该转轴连接部为通孔结构。
优选的,所述面板主体上的语音孔部至少包含一个孔,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为分布式的多孔矩阵,通孔的形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定,考虑空间节省和实际使用效果、生产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圆形通孔、方形通孔、不规则性通孔。该语音孔部一般设置于面板主体的侧部靠近操作者的一边,以便于操作者声音录入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面板主体上的按键孔部至少包含一个孔;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按键孔部包含开关键孔、调节键孔,其按键孔的形状根据按键的形状匹配设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孔部的调节键孔包含音量调节孔、亮度调节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只包含一个开关键孔,其音量及亮度调节可以由软件层操作实现。
优选的,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包含手指触压面板、指纹识别模块件,指触压面板与指纹识别模块件连接通过主体固定件的固定部固定于壳体中的操作屏面板的面板主体上的指纹识别件接口部。
优选的,所述高拍支撑臂为至少包含两个连接端口的通心体结构,其中一个连接端口与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另一个连接端口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其连接方式在包含卡接、螺接、胶接、套接;当为卡接、螺接方式连接时,连接处设置有相应的卡接结构、螺接结构,当为套接方式连接时,该高拍支撑臂的连接端口套入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接口及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接口,其中高拍支撑臂通心结构内部设置有导线部加强筋结构,既可以作加强用,也可以作为内部传输线路引导用其导线部由两个加强筋并排组成,两个加强筋中部形成凹槽可以置入传输线体。
优选的,所述连接主体固定件包含包含壳体、PCB板;其中PCB板固定于壳体内,其中壳体由壳体一、壳体二组成,壳体上至少包含2个连接口,其中一个接口用于外接高拍设备。优选的,所述PCB板包含固定部、定位部、USB接口,其中固定部、定位部至少各一个;其中USB接口穿过壳体的其中一个接口,其中PCB板的固定部、定位部为通孔结构,该通孔结构的形状包含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
优选的,所述壳体一包含连接口部、定位部、固定部、衔接部,其中连接接口至少为一个,定位部、固定部至少各一个位于壳体一内,衔接部为与壳体二相衔接的壳体一的边沿部位。
优选的,所述连接口部包含两个开口式接口结构,两个接口部为相邻的两个面,其中一个位于侧面部位;其中该两个接口结构形状包含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其中规则形状至少包含椭圆形、圆角矩形、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壳体一的衔接部为“Z”字型阶梯结构环于壳体一的边沿部位,对应的壳体二的衔接部位相互契合匹配。
优选的,所述壳体二包含定位部、固定部、卡接部、衔接部、连接口部;其中壳体二的定位部、固定部位于壳体二内,至少个一个;其中壳体二的卡接部位于壳体二的侧壁,至少一个;其中壳体二的衔接部位于与壳体一相衔接的边沿部位;其中壳体二的连接口部位于壳体二的侧壁,该侧壁与包含卡接部的侧壁相邻,该连接口部与壳体一的侧壁连接口组合成一个连接口供PCB板的USB接口穿过,实现外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二的衔接部为反“Z”字型阶梯结构环于壳体二的边沿部位,对应的壳体一的衔接部位相互契合匹配。
优选的,所述壳体二的定位部为定位柱、固定部位固定螺柱,壳体一的固定部为固定螺柱;其中壳体一的固定螺柱与壳体二的固定螺柱匹配形成一体式螺柱以螺钉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壳体二的卡接部包含2个,为开口式凹槽,凹槽形状包含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其中规则形状包含矩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为对称式的设置于连接口部的两个相邻的侧壁,用于与多功能智能高拍仪主体定位卡接,其中该矩形开口式凹槽至少其中一端为开口式,以便多功能智能高拍仪主体的卡接结构连接时卡入或拆卸时滑出。
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含壳体、图像采集器、补光灯、外部件连接端;该图像采集器、补光灯固定于壳体内的图像采集部、补光灯部,该外部件连接端为通孔结构连接高拍支撑臂。
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壳体由壳体A、壳体B组成,两者连接方式包含卡接、螺接、胶接螺接、胶接,当为卡接、螺接方式连接时,连接处设置有相应的卡接结构、螺接结构;其中壳体A包含图像采集部、补光灯部,外部件连接端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A上的图像采集部包含图像采集孔、限位部、固定螺柱,其中限位部和固定螺孔位于图像采集柱周边,固定螺孔至少为1个。
优选的,所述壳体A上的补光灯部包含补光灯孔部、卡接部、补光灯罩,其中卡接部位于补光灯孔部周围并与补光灯罩卡接。
优选的,所述补光灯罩为透光性材料,包含卡接部、限位部、环形边,其中卡接部位于环形边上,限位部位于环形边组成的内部容置空间内,该限位部用于补光灯限位作用。
优选的,所述外部件连接端包含外部件连接部、固定部、外部件连接端通孔;其中固定部位于外部件连接端通孔周围。
优选的,所述外部件连接端通孔包含底部通孔、连接通孔,其中外部件连接端通孔的底部通孔小于外部连接物体的连接端口的直径;其中外部件连接通孔为开口式结构,该外部件连接通孔开口直径大于外部连接物体的连接端口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壳体A的卡接部位于壳体A的壳体边沿部分的卡扣槽体结构,与外部边沿齐平,在卡扣槽的中部区域有槽体。
优选的,所述壳体A的边沿呈“L”形阶梯结构,所述壳体B的包含边沿并呈反“L”形阶梯结构,壳体A与壳体B的边沿契合,增强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壳体A包含的线体引导部包含图像采集器线体引导部、补光灯线体引导部,其中图像采集器线体引导部、补光灯线体引导部至少各包含一个引导槽。
优选的,所述读写模块包含NFC模块、读写PCB板,NFC模块与读写PCB板连接;读写PCB板上包含接口部、固定部,其中接口部连接PCB主控板,固定部与主体固定件连接实现固定于壳体内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接口模块至少包含USB接口、电源接口,该USB接口、电源接口与壳体底座的外部接口部匹配卡接并通过主体固定件固定定位。
优选的,所述语音模块包含喇叭、麦克风,其中喇叭通过主体固定件固定于底座壳体的音孔部,麦克风通过主体固定件固定于操作屏面板的语音孔部对应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包含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连接主体固定件、高拍支撑臂、图像采集装置,其中连接主体固定件与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高拍支撑臂连接,其中高拍支撑臂为至少包含两个连接端口的通心体结构,其中一个连接端口与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另一个连接端口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可以实现读写功能集于一体,同时包含可视化智能操作功能、指纹识别功能、按键操作、语音功能等使得业务操作更为简捷便利。在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中结合高拍功能,实现对采集对象高角度图像信息采集、扫描,其内部设置有线体引导部规范线路和外接连接端得通孔结构,便于连接和保障数据传输。补光灯可以对拍摄对象进行补光,而其主体固定件,而其接口设置可以用于固定高拍设备与多功能智能高拍仪主体的连接,从连接关系上采用的是可分离式结构设计,便于拆卸和安装,同时考虑针对不同场景应用的拓展优化,比如一些场合不需要高拍设备,也可以适用于少部分功能适用时去除高拍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产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产品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体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外部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操作屏面板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部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产品高拍采集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主体固定件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包含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连接主体固定件、高拍支撑臂、图像采集装置,其中连接主体固定件与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高拍支撑臂连接,其中高拍支撑臂为至少包含两个连接端口的通心体结构,其中一个连接端口与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另一个连接端口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包含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连接主体固定件072、高拍支撑臂701、图像采集装置703,其中连接主体固定件072与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高拍支撑臂连接701,其中高拍支撑臂702为包含两个连接端口的通心体结构,其中一个连接端口与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另一个连接端口与图像采集装置703连接。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包含PCB主控板模块061、指纹识别模块、读写模块、SAM模块063、接口模块、语音模块、按键模块、主体固定件03、壳体;其中PCB主控板模块061包含固定部、连接接口;其中固定部与主体固定件03固定,连接接口与指纹识别模块、读写模块、SAM模块063、接口模块、语音模块、按键模块的连接接口连接,通过主体固定件03于壳体内。所述壳体由底座01和操作屏面板02连接组成。
如图1-3所示,所述PCB主控板模块061上设置连接接口0611、固定孔0612,连接接口0611通过数据线与指纹识别模块、读写模块062、SAM模块063、接口模块、语音模块、按键模块的连接接口连接。固定孔0612与主体固定件03上的固定孔035通过螺丝固定。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包含手指触压面板0661、指纹识别模块件0662,两者过螺丝连接并卡嵌于指纹识别件接口部0225并通过主体固定件03上的支撑体038支撑加固于壳体内。所述读写模块包含NFC0621、读写PCB板062及连接接口0623,其中NFC0621与读写PCB板062以数据线通过连接接口0623连接;其中读写PCB板上还包含读写卡槽件06221,该读写卡槽件06221与壳体底座01中的卡槽口047、卡槽口046匹配嵌接。所述SAM模块063包含固定部0631、连接部0632,其连接部0632通过数据线与PCB主控板061连接,固定部0631与主体固定件03上的固定部通过螺丝连接并定位于壳体底座01内的固定部044上,因主体固定件03上有支撑体037进行定位,所以可以固定一个孔即可。接口模块为接口主板064设置有USB接口部0641、电源接口部0642、连接接口0643;其中USB接口部0641、电源接口部0642与底座01的USB接口0132、电源接口0131匹配嵌接,连接接口0643与PCB主控板模块061上的连接接口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语音模块包含喇叭0651、麦克风0652,其中喇叭0651通过主体固定件03的固定部0321固定于底座01壳体的音孔部017,麦克风0652通过主体固定件03的固定部0322固定于操作屏面板02的语音孔部0223对应位置。所述按键模块包含外按键部0672和内按键模块,内按键模块包含连接部06712、3个按键06711,外按键部0672为弹性按键并与内按键模块的按键匹配嵌入连接后再与面板主体022上的按键孔部开关键孔0228、音量调节孔0227、亮度调节孔0226匹配嵌入;其中亮度调节孔0226为圆形通孔,其他两个则不是,其内部按模块和外部按键部0672上按键形状同样如此设计区分,所以可以以此进行定位。在壳体的底座01的内部包含有定位螺柱048与主体固定件03的固定部0351通过螺丝固定;壳体底座0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4个支撑螺柱045通过主体固定件03上对应固定部的螺孔螺接固定和支撑主体固定件03;在壳体底座01的边沿上设置有卡扣结构041、卡槽结构043,而对应的操作屏面板02的连接处有匹配得卡扣、卡槽结构,以实现卡接;其中卡扣结构041与边沿定位部042为非连接关系,有助于在卡接时形成弹性,更好的实现卡接。
如图1-3所示,所述主体固定件03为不规则的一体成型件,包含支撑部(037;033;038)、固定部(032;034;035)、加强部(031)、凹型缺口结构(036);其中支撑部、固定部分布在主体固定件的边沿及中部;其中加强部设置于主体固定件的中部;其中凹型缺口结构设置于主体固定件的边沿部分。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支撑部为凸起支撑体037、支撑体033、支撑体038,该支撑体037、支撑体033、支撑体038与所述主体固定件03呈垂直方向并以该主体固定件03的平面的正、反方向垂直设置,其中支撑体038呈对称性设置有2对位于主体固定件03的一个角落端,而位于主体固定件03中部区域设置有2个支撑体037。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位于主体固定件面上同方向的凸起支撑体高度为等高距离,如2对支撑体038为等高,形状包含矩形体,支撑体037和支撑体034为同方向等高。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设置于主体固定件中部的支撑部037为镂空式,该镂空结构包含4条边,即四边形,其中作为支撑部037的凸起支撑体以镂空结构的任意一条边作为垂直边;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镂空结构可以为三边形或者多边形。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固定部设置于主体固定件的边沿及中部;所述边沿部的固定部032基于主体固定件常规边沿线外沿部,其中在边沿部的固定部032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主体固定件的中部固定部035为固定孔,分布于主体固定件的面板上,该中部固定部035设置有若干个,呈不规则分布;其中边沿部的固定部034同时也担当支撑作用。其中所述边沿部的固定部032为矩形。所述边沿部的固定部032基于主体固定件03常规边沿线的外沿部与主体固定件03的水平位置关系为同一水平面,而兼具支撑作用的固定部034则是非同一水平面。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边沿部的固定部032上设置得固定孔一个,而在其他固定部上设置有2个固定孔,该固定孔数目设置可根据固定部的大小和主体固定件需要进行增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设置于主体固定件的中部的加强部为加强筋031,该加强筋至少包含一个,而本实施例中设置了4条,长短及方向根据主体固定件03的形状进行设置。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设置于主体固定件的边沿部分设置有一个凹型缺口结构036,该结构主要用于规避设备内部部件,形成容置空间置放SAM模块。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由底座01、操作屏面板02组成,其连接方式为卡接、螺接混合方式。
如图1-5所示,所述底座01包含支撑部、线体收纳部014、外部接口部、音孔部和触控笔牵引连接部018、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固定部019。整个底座01为中部凸出四边低的外凸型结构,其外中部凸出体一侧的高度高于另一侧呈倾斜。其倾斜方向与线体收纳部014垂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支撑部设置有4个,均匀分布在底座01的四个角落位置,支撑结构的平面整体为为椭圆形。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支撑部011包含支撑座0112、支撑脚0111,为了使支撑脚0111能够完美的安装在底座01,底座01上设置的支撑座0112为凹型结构,使支撑脚0111能够嵌进支撑座0112的凹陷处,进而使支撑脚0111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底座01,该支撑脚0111为橡皮材质件,具有一定的减震、防滑作用,整个支撑部的结构为底坐底面凸起,减少底座面与置放面的接触和摩擦。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线体收纳部014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线体收纳部014为通槽结构,通槽的内部设置有凹槽013,凹槽013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通槽的直径,凹槽013内设置有外部接口。其中所述凹槽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凹槽013设置在整个底座的中心位置,外部接口部设置在凹槽013的一侧的面,该面与线体收纳部014的通槽同向。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通槽结构非封闭式两端开口型,其中通槽内部所述凹槽013的与通槽一样是开口非封闭结构,通槽的切面形状为规则圆形。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通槽结构的缺口面与底座底面处于同一面,其水平面齐平,通槽结构的缺口两边设置有线体固定结构,所述线体固定结构为向开口方向凸起体0141。所述线体固定结构为向开口方向凸起体0141为矩形柱体。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线体固定结构为向开口方向的凸起体0141的排列方式为非对称方式双边分布。具体的为双边错位分布,所述凸起体0141顶部最外侧边与通槽结构的缺口的对边距离留有空隙,凸起体0141之间也留有空隙。在凸起体0141对应的线体收纳部014通槽结构的底部为镂空部0142。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线体固定结构的凸起体0141数量共有12个,以通槽方向分两边各均匀分布6个,以凹槽013切分通槽两部分,各部分6个。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述外部接口部包含USB接口0132、电源接口013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USB接口0132和电源接口0131设置在凹槽013的中心面的中部位置,以便从凹槽013中心向线体隐藏部014的一侧延伸出放置电源线和数据线的条状凹槽。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音孔部017为点阵式通孔结构,整体为规则椭圆形,设置于底座01的中部凸起部012的侧壁0121上;所述触控笔牵引连接部018环形结构,为触控笔挂绳固定用,根据触控笔的位置设置于靠近底座01边沿部。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固定部019设置于底座01的外部边沿,呈凸起平面形状,两侧设置有固定螺孔结构,该包含固定座、固定件,其中固定座上设置有固定孔0192,固定座与固定件连接方式为螺接;其中固定件0191为固定螺丝。该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固定部019设置于底座01外侧边沿,位于本实施例产品的底座01的长边上。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施例所述底座还包含外部设备拓展连接部015,所述连接部包含定位槽0151、拓展功能触点0152;其中所述定位槽0151可以在连接外部拓展设备后使得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与其形成稳定结构,其中所述拓展功能触点0152由4个接触片组成。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底座01上还包含有固定螺孔结构,分别分布于底座01四周外沿、中部凸起部012上;其中底座01四周外沿设置有7个固定螺孔0125,中部凸起部012的主区域内设置有4个固定螺孔0123以便于底座01与终端其他结构固定。在中部凸起部012的靠近音孔部017一端的两侧0122有凸起部0126,为内部结构空间规避设计,其中中部凸起部012上凹槽013对应的下方位上设置有外部连接件定位固定部0124,该外部连接件定位固定部0124为椭圆形凸柱,其水平高度与支撑部011齐平。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连接件定位固定部0124为可以为内凹型,其水平高度与支撑部011不齐平。
如图1-7所示,所述操作屏面板02,包含面板主体022、可视化操作屏,面板主体022与可视化操作屏连接;其中面板主体包含指纹识别件接口部0225、触控笔置放部0224、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部02211、可视化操作屏安装连接部、语音孔部0223、按键孔部。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叙述方位正方向为面对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方向,上侧方位为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部02211边,对应的下侧方位为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部02211对立边;指纹识别件接口部0225靠近的边右侧边,其对立边为左侧边。
如图1-7所示,其中本实施例所述面板主体022的可视化操作屏安装连接部包含镂空结构和连接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镂空结构为矩形,该镂空结构占据面板主体的面积比例二分之一以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镂空结构椭圆形和其他不规则图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和审美需求进行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镂空结构占据面板主体的面积比例具体可以根据操作习惯及需求进行设定。其中镂空结构占据面板主体的面积比例同时需要兼顾可视化操作屏的尺寸及成本进行设计。
如图1-7所示,其中本实施例所述面板主体022的可视化操作屏安装连接部的连接部从面板主体正方向面设置有阶梯状卡槽结构02221,从面板主体反方向面设置有阶梯状卡槽结构02222,从面板主体正、反方向设置的阶梯状卡槽结构在所述面板主体侧方向对比两者组合整体形成“凸”字型,中间的阶梯凸出体为0222。
如图1-7所示,其中本实施例所述面板主体侧方向对比两者组合整体形成“凸”字型卡槽结构的两侧阶梯高度不相等,其中卡槽结构02222阶梯高度大于卡槽结构02221。
如图1-7所示,其中本实施例所述可视化操作屏包含液晶屏023和可触控感应屏021,可触控感应屏021安装在液晶屏023的上面。其中可触控感应屏021安装位于面板主体022的的表面并卡位在正方向面的阶梯状卡槽结构02221上,并用胶接方式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其固定方式优选的为胶接,也可以用焊接或者设置卡接结构,此种固定方式的置换手段可以从常规手段中得出,但胶接方式在美观上和操作实施上较之为优选。其中液晶屏023安装于面板主体022反方向面的阶梯状卡槽结构02222上,并用胶接方式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液晶屏023可以是卡接在面板主体反方向面的阶梯状卡槽结构02222上,而多功能读写终端内部设置有固定结构或者定位结构以固定。
如图1-7所示,其中本实施例所述面板主体022上的指纹识别件接口部0225为镂空结构,其开口形状根据指纹识别件的形状进行设计匹配。在本实施例中,该指纹识别件接口部为矩形,并设置于所属面板主体022正操作方向的右下侧靠近边缘部分,以符合正常人类的行为习惯。
如图1-7所示,其中本实施例所述面板主体022上的触控笔置放部0224为通孔结构,其触控笔置放部形状具体可以根据触控笔的结构形状进行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触控笔为圆形,而此时触控笔置放部结构设计成卡接结构或者通孔结构、槽体结构都可以匹配;而当触控笔为不规则结构的情况下,卡接结构更不适宜,优选通孔结构、槽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触控笔置放部0224设置于所属面板主体022的靠近边缘部分操作正方向的右上侧,以符合正常人类的用笔习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客户需求或者其他生活习惯进行变更设计。
如图1-8所示,其中本实施例所述面板主体022上的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部02211包含转轴连接部02212、连接主体固定件置放容纳部。该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部02211设置于面板主体022的操作正方向的前侧部边缘,为凹型缺口。其所述转轴连接部02213位于凹型缺口的底部侧壁,左右各一个,位置对称,该转轴连接部02213为开放型缺口式通孔结构,该转轴连接部02213在本实施例中为预留拓展结构,与连接主体固定件不产生实际结构关系。
如图1-9所示,其中本实施例所述面板主体022上的语音孔部0223为单孔设计,位于面板主体022正操作方向的下侧边缘并靠近可视化操作屏,该语音孔部0223靠近操作者的一边,以便于操作者声音录入的质量。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为分布式的多孔矩阵,通孔的形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定,考虑空间节省和实际使用效果、生产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圆形通孔、方形通孔、不规则性通孔。
如图1-9所示,其中本实施例所述面板主体022上的按键孔部包含开关键孔0228、音量调节孔0227、亮度调节孔0226,其按键孔的形状根据按键的形状匹配设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只包含一个开关键孔,其音量及亮度调节可以由软件层操作实现。
如图1-9所示,其中本实施例所述面板主体022的侧部边缘0229设计为具有弧度的弧面,以形成良好操作中良好的触感。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习惯或者产品应用场合需求设计成矩形平面。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座由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主体的上壳体中的安装座02214及下壳体的安装座0195两个部分构成,安装座02214和安装座0195上设置有连接接口。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座02214上设置的连接接口包含限位块接口02212,在限位块接口02212外侧有缺口02211,该缺口02211与安装座0195的连接面连接;其中安装座0195上设置的连接接口包含限位块接口0194。其中安装座02214为横切面形似为“匚”字型的开口结构;其中安装座0195由一个底面和三个侧壁组成,其三个侧面组成的“匚”字型与安装座02214的机构匹配衔接。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座02214的限位块接口02212和安装座0195的限位块接口0194为卡接接口,两个接口形成叠加状态,与主体固定装置的定位部07214形成定位卡接连接;该卡接接口为矩形接口。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下壳体的安装座0195上的连接接口还包含螺孔固定接口0192和定位卡凸结构0193、限位块接口0194;其中该螺孔固定接口0192位于安装座0192的底面上,该限位块接口0194位于安装座0195的中部侧壁。其中定位卡凸结构0193位于安装座0195的两个侧壁上,各设置2个,共计4个,呈一字型分布,该定位卡凸结构0193与的主体固定装置的卡接部07221卡接,形成定位连接效果,再以底部的螺孔固定接口0192以螺丝固定加固。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多图像高拍采集装置包含连接主体固定件072、高拍支撑臂701、图像采集装置703,其中连接主体固定件072与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高拍支撑臂701连接,高拍支撑臂701与图像采集装置703连接。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高拍支撑臂701为包含两个连接端口的通心体结构,其中一个连接端口与连接主体固定件072的连接口07211连接,另一个连接端口与图像采集装置703的外部件连接部073211连接;其连接方式为套接与螺接混合式;连接处设置螺接结构,该高拍支撑臂的连接端口套入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接口及图像采集装置703连接接口,其中高拍支撑臂701通心结构内部设置有2个加强筋结构7011,可与图像采集装置703的外部件连接端的固定部07322形成螺接结构,通过螺丝加强固定图像采集装置703与高拍支撑臂701,在一些实施例中,既可以作加强用,也可以作为内部传输线路引导用其导线部由两个加强筋并排组成,两个加强筋中部形成凹槽可以置入传输线体。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技术实施例所述主体固定装置包含壳体、PCB板0723;其中PCB板0723固定于壳体内,其中壳体由壳体一0721、壳体二0722组成,壳体上至少包含2个连接口,其中一个接口用于外接高拍设备。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PCB板0723包含固定部07232、定位部07231、USB接口07233,其中固定部07234为弧形缺口结构,其中USB接口07233穿过壳体的其中一个接口。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07232、定位部07231各设置一对,为对称阵式,定位部07231在固定部07232的内侧。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PCB板0723的固定部07232、定位部07231为通孔结构,该通孔结构的形状为规则图形,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07232的通孔结构的形状采用圆形,而定位部07231的通孔结构则是矩形,与之匹配壳体一0721和壳体二0722上的固定结构、定位结构的形状。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一0721包含连接口部、定位部07216、固定部07217、衔接部07218,其中连接接口包含2个,定位部07216对称式设置有2个,固定部07217设置有3个,位于壳体一0721内,衔接部07218为与壳体二0722相衔接的壳体一0721的边沿部位。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一0721的连接口部包含两个开口式接口结构,两个接口部为相邻的两个面,其中一个位于侧面部位的连接口07215,另一个位于顶部的连接口07211;其中该两个接口结构形状为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位于侧面部位的连接口07215呈矩形,位于顶部的连接口07211为规则椭圆形;其中顶部的连接口07211边沿周围为凸起部07212,凸起成弧形,在靠近侧面的连接口07215上部设置有定位部07214,实现与多功能智能高拍仪主体相应部位定位对接;其中连接口07215所在侧面为独立侧面,与其他侧面不相连,高拍支撑臂701其中一个连接端口套接在该连接口07211内。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一0721的衔接部07218为“Z”字型阶梯结构环于壳体一0721的边沿部位,对应的壳体二0722的衔接部位相互契合匹配。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二0722包含定位部07225、固定部07223、卡接部07221、衔接部07227、连接口部07224;其中壳体二0722的定位部07225、固定部07223位于壳体二0722内;其中壳体二0721的卡接部07221位于壳体二0722的侧壁;其中壳体二0722的衔接部07227位于与壳体一0721相衔接的边沿部位;其中壳体二0722的连接口部07224位于壳体二0722的侧壁,该侧壁与包含卡接部07221的侧壁相邻,该连接口部07227与壳体一0721的侧壁连接口07215组合成一个连接口供PCB板0723的USB接口07233穿过,实现外接。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二0722的衔接部07227为反“Z”字型阶梯结构环于壳体二0722的边沿部位,对应的壳体一0721的衔接部位相互契合匹配。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二0722的定位部07225为定位柱、固定部07223位固定螺柱,壳体一0721的固定部07217为固定螺柱;其中壳体一0721的固定螺柱与壳体二0722的固定螺柱匹配形成一体式螺柱以螺钉连接固定。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二0722的卡接部07221包含2个,为开口式凹槽,凹槽形状为矩形规则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对称式的设置于连接口部07224的两个相邻的侧壁,用于与多功能智能高拍仪主体定位卡接,其中该矩形开口式凹槽其中一端为开口式,以便多功能智能高拍仪主体的卡接结构连接时卡入或拆卸时滑出。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703包含壳体、图像采集器7033、补光灯7034、外部件连接端;该图像采集器7033、补光灯7034固定于壳体内的图像采集部70327、补光灯部70325,该外部件连接端为通孔结构。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壳体由壳体A7032、壳体B7031组成,两者连接方式采用卡接、螺接方式混选,连接处设置有相应的卡接结构07324、螺接结构07328;其中壳体A7032包含图像采集部70327、补光灯部70325及外部件连接端部70321。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A7032上的图像采集部70327包含图像采集孔703276、限位部703271、固定螺柱703272、定位部703273、线体引导部703275,其中限位部703271和固定螺柱703272位于图像采集孔周边,固定螺柱703272为3个;其中定位部703272为凹槽用于图像采集器7033定位嵌入,固定螺柱703272用于固定图像采集器7033,图像采集孔703276供图像采集器7033的摄像头70333穿过,限位部703271对图像采集器7033PCB板限位,线体引导部703275用于图像采集器7033的相关线路引导。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A7032上的补光灯部70325包含补光灯孔部70325、卡接部、补光灯罩7035,其中卡接部位于补光灯孔部70325周围,包含卡接口703251、卡接口703252、卡凸703253。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补光灯罩7034为透光性材料,包含卡接部、限位部70353、环形边,其中卡接部位于环形边上,限位部70353位于环形边组成的内部容置空间内,该限位部70353用于补光灯限位作用。补光灯罩7035的卡接部包含两种卡接结构,其中一种是外卡凸07351共有4个呈对称分布,内卡凸70352也有4个,呈对称式分布;补光灯罩7035的外卡凸07351与补光灯孔部70325的卡接口703251卡接,而补光灯罩7035的内卡凸07352与补光灯孔部70325的卡接口073252契合组成一个卡接结构实现与补光灯7034的PCB板卡接,而在补光灯罩7035内还设置有6个限位部70353均匀分布,用于补光灯7034卡接后限位固定作用。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外部件连接端包含外部件连接部073211、固定部07322、外部件连接端通孔07321;其中固定部位07322于外部件连接端通孔07321周围。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外部件连接端通孔07321包含底部通孔、连接通孔,其中外部件连接端通孔07321的底部通孔小于外部连接物体的连接端口的直径;其中外部件连接通孔为开口式结构,该外部件连接通孔开口直径大于外部连接物体的连接端口的直径,其中底部通孔即是外部连接通孔07321所示,连接通孔即是连接部703211的通孔结构,其中高拍支撑臂701套接在接部703211内。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A7032的卡接部70323位于壳体A7032的壳体边沿部分的卡扣槽体结构,与外部边沿齐平,在卡扣槽的中部区域有槽体,而对应的壳体B7031上的相应位置也设置有契合的卡扣结构。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A7032的边沿703241、边沿70324为呈“L”形阶梯结构,其中边沿703241为弧形并与其对边比邻边凸出;所述壳体B7031的包含边沿并呈反“L”形阶梯结构,其边沿70311呈弧形与壳体A7032的边沿703241匹配,且壳体B7031的边沿70311与其对边沿70312比邻边凹陷,使得壳体A7032与壳体B7031的边沿契合,其正反“L”形设计可以增强壳体的密封性。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壳体A7032包含的线体引导部包含图像采集器线体引导部703275、补光灯线体引导部70326,其中图像采集器线体引导部703275设置有一个引导槽,其作用已经前述;补光灯线体引导部70326设置有3个引导槽,其作用也是对线体进行引导规整,不仅限于对补光灯线体的规整引导。
因此可知,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可以实现读写功能集于一体,同时包含可视化智能操作功能、指纹识别功能、按键操作、语音功能等使得业务操作更为简捷便利。在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中结合高拍功能,实现对采集对象高角度图像信息采集、扫描,其内部设置有线体引导部规范线路和外接连接端得通孔结构,便于连接和保障数据传输。补光灯可以对拍摄对象进行补光,而其主体固定件,而其接口设置可以用于固定高拍设备与多功能智能高拍仪主体的连接,从连接关系上采用的是可分离式结构设计,便于拆卸和安装,同时考虑针对不同场景应用的拓展优化,比如一些场合不需要高拍设备,也可以适用于少部分功能适用时去除高拍设备。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其特征在于,包含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连接主体固定件、高拍支撑臂、图像采集装置;其中连接主体固定件与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高拍支撑臂连接,其中高拍支撑臂为至少包含两个连接端口的通心体结构,其中一个连接端口与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另一个连接端口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其中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包含PCB主控板模块、指纹识别模块、读写模块、SAM模块、接口模块、语音模块、按键模块、主体固定件、壳体;其中PCB主控板模块包含固定部、连接接口;其中固定部与主体固定件固定,连接接口与指纹识别模块、读写模块、SAM模块、接口模块、语音模块、按键模块的连接接口连接,通过主体固定件于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固定件为不规则的一体成型件,包含支撑部、固定部、加强部、凹型缺口结构;其中支撑部、固定部分布在主体固定件的边沿及中部;其中加强部设置于主体固定件的中部;其中凹型缺口结构设置于主体固定件的边沿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可视化读写操作主体的壳体由壳体1、壳体2连接组成,其中壳体1为底座,壳体2为操作屏面板,其连接方式包含卡接、螺接和胶结方式;其中底座包含底座外部结构和底座内部结构,其中底座外部结构包含支撑部、线体收纳部、外部接口部、音孔部和触控笔牵引连接部、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屏面板包含面板主体、可视化操作屏,面板主体与可视化操作屏连接;其中面板主体包含指纹识别件接口部、触控笔置放部、连接主体固定件连接部、可视化操作屏安装连接部、语音孔部、按键孔部;其中面板主体的可视化操作屏安装连接部的连接部从面板主体正方向面设置有阶梯状卡槽结构,从面板主体反方向面设置有阶梯状卡槽结构,从面板主体正、反方向设置的阶梯状卡槽结构在所述面板主体侧方向对比两者组合整体形成“凸”字型;其中可视化操作屏包含液晶屏和可触控感应屏,可触控感应屏安装在液晶屏的上面;所述面板主体上的指纹识别件接口部为镂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模块包含NFC模块、读写PCB板,NFC模块与读写PCB板连接;读写PCB板上包含接口部、固定部,其中接口部连接PCB主控板,固定部与主体固定件连接实现固定于壳体内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至少包含USB接口、电源接口,语音模块包含喇叭、麦克风;其中接口模块的USB接口、电源接口与壳体底座的外部接口部匹配卡接并通过主体固定件固定定位;其中喇叭通过主体固定件固定于底座壳体的音孔部,麦克风通过主体固定件固定于操作屏面板的语音孔部对应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固定件包含包含壳体、PCB板;其中PCB板固定于壳体内,其中壳体由壳体一、壳体二组成,壳体上至少包含2个连接口,其中一个接口用于外接高拍设备;其中该PCB板包含固定部、定位部、USB接口,其中固定部、定位部至少各一个;其中USB接口穿过壳体的其中一个接口,其中PCB板的固定部、定位部为通孔结构,该通孔结构的形状包含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含壳体、图像采集器、补光灯、外部件连接端;该图像采集器、补光灯固定于壳体内的图像采集部、补光灯部,该外部件连接端为通孔结构连接高拍支撑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壳体由壳体A、壳体B组成,两者连接方式包含卡接、螺接、胶接螺接、胶接,当为卡接、螺接方式连接时,连接处设置有相应的卡接结构、螺接结构;其中壳体A包含图像采集部、补光灯部,外部件连接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A上的图像采集部包含图像采集孔、限位部、固定螺柱,其中限位部和固定螺柱位于图像采集孔周边,固定螺孔至少为1个;其中壳体A上的补光灯部包含补光灯孔部、卡接部、补光灯罩,其中卡接部位于补光灯孔部周围并与补光灯罩卡接;其中补光灯罩为透光性材料,包含卡接部、限位部、环形边,其中卡接部位于环形边上,限位部位于环形边组成的内部容置空间内,该限位部用于补光灯限位作用;其中外部件连接端包含外部件连接部、固定部、外部件连接端通孔。
CN201922107674.2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 Active CN211702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7674.2U CN211702138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7674.2U CN211702138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02138U true CN211702138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88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07674.2U Active CN211702138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02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1250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
JP2020508475A (ja) Lcd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移動端末
US20180205809A1 (en) Borderless ultra-thin slide phone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CN110809099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
CN210724973U (zh) 一种带双图像采集装置的多功能智能高拍仪
CN211702138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
CN212623997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鼠标
CN110798587A (zh) 一种带双图像采集装置的多功能智能高拍仪
CN210721529U (zh) 一种带图像采集装置的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
CN210724979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高拍仪的高拍采集装置
CN210721532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
CN117319565A (zh) 一种折叠式双摄像头智能高拍仪
CN210721530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的底座
CN111193835A (zh) 一种智能高拍仪的读写操作台
CN205942241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投影装置
CN110781990A (zh) 一种带图像采集装置的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
CN208538022U (zh) 一种平板电脑底座
CN207098199U (zh) 一种具有桌面固定夹子结构的集线器
CN214101452U (zh) 一种手机支架支撑板
CN210804185U (zh) 一种具有电子功能的保护壳
CN210573835U (zh) 电子设备
CN214278906U (zh) 一种具有高屏占比性能的液晶手写板
CN210721531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读写终端的操作屏面板
CN209674356U (zh) 一种红外触摸拼接框结构及红外触摸边框系统
CN206138335U (zh) 一种新型探视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