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95488U - 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95488U
CN211695488U CN202020168595.2U CN202020168595U CN211695488U CN 211695488 U CN211695488 U CN 211695488U CN 202020168595 U CN202020168595 U CN 202020168595U CN 211695488 U CN211695488 U CN 211695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valve
inlet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85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丽娟
李大鹏
周丹
元爱民
张杨
梅立娜
李鹏超
宋家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ngshan Songyang Refrigerator System Dal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Appliances Refrigeration System Dal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Appliances Refrigeration System Dal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Appliances Refrigeration System Dal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85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95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95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95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包括:低温冷库制冷系统、高温冷库制冷系统和高温冷库制热装置,高温冷库制热系统通过高温冷库制热装置与低温冷库制冷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系统的冷热联用,不仅回收低温机组废热,节能环保,同时增大低温机组冷凝面积,提高制冷量,进而提高制冷效率,效率远高于热泵,减少运行成本;采用制热制冷共用一套管道系统,不仅降低初投资、减小空间占用量及减少安装、维修量,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及人力,从而大大减少初投资及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制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高温冷库制热多采用热泵、集中供暖、厂区供暖(锅炉热水、燃气)三种方式。现有热泵所存在的问题是:冬季制热效率低,耗电量大,运行成本大;现有集中供暖与厂区供暖需另外配备一套制热系统,不仅增大成本、增大占用空间及增加安装、维修量,同时因为厂区供暖还须提供热源装置(锅炉等),从而增加初投资及运行成本。
因此,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制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低温机组制冷的同时高温机组在制热,且高温机组热源采用低温机组冷凝热,从而实现系统的冷热联用,回收低温机组废热,节能环保,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包括:包括低温冷库制冷系统、高温冷库制冷系统和高温冷库制热装置,所述低温冷库制冷系统通过所述高温冷库制热装置与所述高温冷库制冷系统相连;
所述低温冷库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低温系统冷凝器、排气压力调节阀、低温制冷机组、供液截止阀Ⅰ、供液干燥过滤器Ⅰ、供液电磁阀Ⅰ、热力膨胀阀Ⅰ、冷风机和回气截止阀Ⅰ,所述排气压力调节阀的进口通过排气管与所述低温制冷机组的排气出口相连,所述排气压力调节阀的出口与所述低温系统冷凝器的进口相连,所述低温系统冷凝器的出口通过回液管与所述低温制冷机组的回液进口相连,所述低温制冷机组的供液出口通过供液管道与所述供液截止阀Ⅰ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液截止阀Ⅰ的出口与所述供液干燥过滤器Ⅰ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液干燥过滤器Ⅰ的出口与所述供液电磁阀Ⅰ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液电磁阀Ⅰ的出口与所述热力膨胀阀Ⅰ的进口相连,所述热力膨胀阀Ⅰ的出口与所述冷风机的进口相连,所述冷风机的出口与所述回气截止阀Ⅰ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气截止阀Ⅰ的出口连接在回气管的一侧,所述回气管的另一侧与所述低温制冷机组相连;
所述高温冷库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高温系统冷凝器、高温制冷机组、供液截止阀Ⅱ、供液干燥过滤器Ⅱ、供液电磁阀Ⅱ、热力膨胀阀Ⅱ、制冷板式换热器、回气截止阀Ⅱ、回水蝶阀Ⅰ、回水Y型过滤器Ⅰ、回水电动阀Ⅰ、回水单向阀、循环水泵、泵后水单向阀、压差旁通阀、供水蝶阀、供水Y型过滤器、供水电动阀Ⅰ、换热器和膨胀水箱,所述高温制冷机组的排气出口与所述高温系统冷凝器的入口相连,所述高温系统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高温制冷机组的回液进口相连,所述高温制冷机组的供液出口与所述供液截止阀Ⅱ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液截止阀Ⅱ的出口与所述供液干燥过滤器Ⅱ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液干燥过滤器Ⅱ的出口与所述供液电磁阀Ⅱ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液电磁阀Ⅱ的出口与所述热力膨胀阀Ⅱ的进口相连,所述热力膨胀阀Ⅱ的出口与所述制冷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相连,所述制冷板式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回气截止阀Ⅱ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气截止阀Ⅱ的出口与所述高温制冷机组的回气进口相连,所述制冷板式换热器的回水出口与所述回水单向阀相连,所述回水单向阀的出口通过回水管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进口相连,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与所述泵后水单向阀的进口相连,所述泵后水单向阀的出口通过供水管与所述供水蝶阀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水蝶阀的出口与所述供水Y型过滤器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水Y型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供水电动阀Ⅰ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水电动阀Ⅰ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相连,所述换热器的出口通过回水管路与所述回水蝶阀Ⅰ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水蝶阀Ⅰ的出口与所述回水Y型过滤器Ⅰ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水Y型过滤器Ⅰ的出口与所述回水电动阀Ⅰ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水电动阀Ⅰ的出口与所述制冷板式换热器的回水入口相连,所述膨胀水箱通过水管与所述循环水泵的进口相连,所述压差旁通阀设置在管道中部,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路相连,所述压差旁通阀通过所述管道将所述供水管和所述回水管路相连通;
所述高温冷库制热装置设有热源,所述热源的出口与所述截止阀Ⅰ的进口相连,所述截止阀Ⅰ的出口与所述电磁阀的进口相连,所述电磁阀的出口与所述厂区热源制热板换的热源进口相连,所述厂区热源制热板换的热源出口与所述截止阀Ⅱ的进口相连,所述截止阀Ⅱ的出口与所述热源的入口相连,所述回水蝶阀Ⅱ的进口与所述回水管路相连,所述回水蝶阀Ⅱ的出口与所述回水Y型过滤器Ⅱ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水Y型过滤器Ⅱ的出口与所述回水电动阀Ⅱ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水电动阀Ⅱ的出口与所述所述厂区热源制热板换的水载热剂侧进口相连,所述厂区热源制热板换的水载热剂侧出口与所述供水单向阀Ⅰ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水单向阀Ⅰ的出口与所述回水管相连;所述低温制冷机组通过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热氟截止阀的进口相连,所述热氟截止阀的出口与所述热氟电磁阀的进口相连,所述热氟电磁阀的出口与所述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的热源进口相连,所述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的热源出口与所述回液截止阀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液截止阀的出口与所述回液管相连;所述回水蝶阀Ⅲ的进口与所述回水管路相连,所述回水蝶阀Ⅲ的出口与所述回水Y型过滤器Ⅲ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水Y型过滤器Ⅲ的出口与所述供水电动阀Ⅱ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水电动阀Ⅱ的出口与所述所述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的水载热剂侧进口相连,所述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的水载热剂侧出口与所述供水单向阀Ⅱ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水单向阀Ⅱ的出口与所述回水管相连。
进一步地,采用低温机组冷凝热时,所述高温冷库制热系统与低温冷库制冷系统同时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冷库制热系统与所述高温冷库制冷系统的水载冷系统管道合用一套系统进一步地,所述供液管道上连接有两个所述供液截止阀Ⅰ,两个所述供液截止阀Ⅰ并联设置,两个所述供液截止阀Ⅰ各依次连接有所述供液干燥过滤器Ⅰ、所述供液电磁阀Ⅰ和所述热力膨胀阀Ⅰ、所述冷风机和所述回气截止阀Ⅰ,两个所述回气截止阀Ⅰ并联连接在所述回气管的同侧,通过所述回气管与所述低温制冷机组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回水管的一侧连接有两个所述循环水泵,两个所述循环水泵并联设置,两个所述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各连接有一个所述泵后水单向阀,两个所述泵后水单向阀并联连接在所述供水管的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的一侧连接有两个所述供水蝶阀,两个所述供水蝶阀并联设置,两个所述供水蝶阀各依次连接有所述供水Y型过滤器、所述供水电动阀Ⅰ和所述换热器,两个所述换热器并联连接在所述回水管路的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热源包括厂区热源与低温机组冷凝排气回收热源,所述厂区热源为锅炉热水或厂区燃气等。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实现了系统的冷热联用,在低温机组制冷的同时高温机组在制热,且高温机组热源采用低温机组冷凝热,不仅回收废热,节能环保,同时增大低温机组冷凝面积,提高制冷量,进而提高制冷效率,效率远高于热泵,减少运行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与现有集中供暖需另外配备一套制热系统相比,采用制热制冷共用一套管道系统,不仅降低初投资、减小空间占用量及减少安装、维修量,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及人力,从而大大减少初投资及运行成本。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制冷、制热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系统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中:1、低温制冷机组;2、排气管;3、排气压力调节阀;4、低温系统冷凝器;5、回液管;6、供液管道;7、供液截止阀Ⅰ;8、供液干燥过滤器Ⅰ;9、供液电磁阀Ⅰ;10、热力膨胀阀Ⅰ;11、冷风机;12、回气截止阀Ⅰ;13、回气管;14、高温制冷机组;15、高温系统冷凝器;16、供液截止阀Ⅱ;17、供液干燥过滤器Ⅱ;18、供液电磁阀Ⅱ;19、热力膨胀阀Ⅱ;20、制冷板式换热器;21、回气截止阀Ⅱ;22、制冷回水单向阀;23、回水管;24、循环水泵;25、泵后水单向阀;26、供水管;27、供水蝶阀;28、供水Y型过滤器;29、供水电动阀Ⅰ;30、换热器;31、回水管路;32、回水蝶阀Ⅰ;33、回水Y型过滤器Ⅰ;34、回水电动阀Ⅰ;35、膨胀水箱;36、水管;37、压差旁通阀;38、管道;39、热源;40、截止阀Ⅰ;41、电磁阀;42、厂区热源制热板换;43、截止阀Ⅱ;44、回水蝶阀Ⅱ;45、回水Y型过滤器Ⅱ;46、回水电动阀Ⅱ;47、供水单向阀Ⅰ;48、热氟截止阀;49、热氟电磁阀;50、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51、回液截止阀;52、回水蝶阀Ⅲ;53、回水Y型过滤器Ⅲ;54、供水电动阀Ⅱ;55、供水单向阀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包括:包括低温冷库制冷系统、高温冷库制冷系统和高温冷库制热装置,低温冷库制冷系统通过高温冷库制热装置与高温冷库制冷系统相连。
低温冷库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低温系统冷凝器4、排气压力调节阀3、低温制冷机组1、供液截止阀Ⅰ7、供液干燥过滤器Ⅰ8、供液电磁阀Ⅰ9、热力膨胀阀Ⅰ10、冷风机11和回气截止阀Ⅰ12,排气压力调节阀3的进口通过排气管2与低温制冷机组1的排气出口相连,排气压力调节阀3的出口与低温系统冷凝器4的进口相连,低温系统冷凝器4的出口通过回液管5与低温制冷机组1的回液进口相连,低温制冷机组1的供液出口通过供液管道6与供液截止阀Ⅰ7的进口相连,供液截止阀Ⅰ7的出口与供液干燥过滤器Ⅰ8的进口相连,供液干燥过滤器Ⅰ8的出口与供液电磁阀Ⅰ9的进口相连,供液电磁阀Ⅰ9的出口与热力膨胀阀Ⅰ10的进口相连,热力膨胀阀Ⅰ10的出口与冷风机11的进口相连,冷风机11的出口与回气截止阀Ⅰ12的进口相连,回气截止阀Ⅰ12的出口连接在回气管13的一侧,回气管13的另一侧与低温制冷机组1相连。
高温冷库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高温系统冷凝器15、高温制冷机组14、供液截止阀Ⅱ16、供液干燥过滤器Ⅱ17、供液电磁阀Ⅱ18、热力膨胀阀Ⅱ19、制冷板式换热器20、回气截止阀Ⅱ21、回水蝶阀Ⅰ32、回水Y型过滤器Ⅰ33、回水电动阀Ⅰ34、回水单向阀22、循环水泵24、泵后水单向阀25、压差旁通阀37、供水蝶阀27、供水Y型过滤器28、供水电动阀Ⅰ29、换热器30和膨胀水箱35,高温制冷机组14的排气出口与高温系统冷凝器15的入口相连,高温系统冷凝器15的出口与高温制冷机组14的回液进口相连,高温制冷机组14的供液出口与供液截止阀Ⅱ16的进口相连,供液截止阀Ⅱ16的出口与供液干燥过滤器Ⅱ17的进口相连,供液干燥过滤器Ⅱ17的出口与供液电磁阀Ⅱ18的进口相连,供液电磁阀Ⅱ18的出口与热力膨胀阀Ⅱ19的进口相连,热力膨胀阀Ⅱ19的出口与制冷板式换热器20的进口相连,制冷板式换热器20的出口与回气截止阀Ⅱ21的进口相连,回气截止阀Ⅱ21的出口与高温制冷机组14的回气进口相连,制冷板式换热器20的回水出口与回水单向阀22相连,回水单向阀22的出口通过回水管23与循环水泵24的进口相连,循环水泵24的出口与泵后水单向阀25的进口相连,泵后水单向阀25的出口通过供水管26与供水蝶阀27的进口相连,供水蝶阀27的出口与供水Y型过滤器28的进口相连,供水Y型过滤器28的出口与供水电动阀Ⅰ29的进口相连,供水电动阀Ⅰ29的出口与换热器30的入口相连,换热器30的出口通过回水管路31与回水蝶阀Ⅰ32的进口相连,回水蝶阀Ⅰ32的出口与回水Y型过滤器Ⅰ33的进口相连,回水Y型过滤器Ⅰ33的出口与回水电动阀Ⅰ34的进口相连,回水电动阀Ⅰ34的出口与制冷板式换热器20的回水入口相连,膨胀水箱35通过水管36与循环水泵24的进口相连,压差旁通阀37设置在管道38中部,管道38的两端分别与供水管26和回水管路31相连,压差旁通阀37通过管道38将供水管26和回水管路31相连通。
高温冷库制热装置设有热源,热源39的出口与截止阀Ⅰ40的进口相连,截止阀Ⅰ40的出口与电磁阀41的进口相连,电磁阀41的出口与厂区热源制热板换42的热源进口相连,厂区热源制热板换42的热源出口与截止阀Ⅱ43的进口相连,截止阀Ⅱ43的出口与热源39的入口相连,回水蝶阀Ⅱ44的进口与回水管路31相连,回水蝶阀Ⅱ44的出口与回水Y型过滤器Ⅱ45的进口相连,回水Y型过滤器Ⅱ45的出口与回水电动阀Ⅱ46的进口相连,回水电动阀Ⅱ46的出口与厂区热源制热板换42的水载热剂侧进口相连,厂区热源制热板换42的水载热剂侧出口与供水单向阀Ⅰ47的进口相连,供水单向阀Ⅰ47的出口与回水管23相连;低温制冷机组1通过排气管2与热氟截止阀48的进口相连,热氟截止阀48的出口与热氟电磁阀49的进口相连,热氟电磁阀49的出口与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50的热源进口相连,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50的热源出口与回液截止阀51的进口相连,回液截止阀51的出口与回液管5相连;回水蝶阀Ⅲ52的进口与回水管路31相连,回水蝶阀Ⅲ52的出口与回水Y型过滤器Ⅲ53的进口相连,回水Y型过滤器Ⅲ53的出口与供水电动阀Ⅱ54的进口相连,供水电动阀Ⅱ54的出口与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50的水载热剂侧进口相连,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50的水载热剂侧出口与供水单向阀Ⅱ55的进口相连,供水单向阀Ⅱ55的出口与回水管23相连。
本实施例中,采用低温机组冷凝热时,高温冷库制热系统与低温冷库制冷系统同时运行。
本实施例中,高温冷库制热系统与高温冷库制冷系统的水载冷系统管道合用一套系统本实施例中,供液管道6上连接有两个供液截止阀Ⅰ7,两个供液截止阀Ⅰ7并联设置,两个供液截止阀Ⅰ7各依次连接有供液干燥过滤器Ⅰ8、供液电磁阀Ⅰ9和热力膨胀阀Ⅰ10、冷风机11和回气截止阀Ⅰ12,两个回气截止阀Ⅰ12并联连接在回气管13的同侧,通过回气管13与低温制冷机组1相连。
本实施例中,回水管23的一侧连接有两个循环水泵24,两个循环水泵24并联设置,两个循环水泵24的出口各连接有一个泵后水单向阀25,两个泵后水单向阀25并联连接在供水管26的同侧。
本实施例中,供水管26的一侧连接有两个供水蝶阀27,两个供水蝶阀27并联设置,两个供水蝶阀27各依次连接有供水Y型过滤器28、供水电动阀Ⅰ29和换热器30,两个换热器30并联连接在回水管路31的同侧。
本实施例中,热源39包括厂区热源与低温机组冷凝排气回收热源,厂区热源为锅炉热水或厂区燃气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北方2~8℃高温冷库冬季制热的技术方案,低温系统采用一蒸发温度为-25℃的45HP低温制冷机组1,低温系统冷凝器4采用蒸发式冷凝器,该蒸发器采用冷风机11,采用R507a直膨系统。高温系统采用一蒸发温度为-5℃的140HP高温制冷机组14,高温系统冷凝器15采用蒸发式冷凝器,采用乙二醇载冷系统,高温氟利昂系统采用R507a直膨供液方式,乙二醇与R507a靠制冷板式换热器20来换热,循环水泵24为2台扬程40米,流量8m3/h(一用一备)的水泵,换热器30为风机盘管。
高温冷库制冷系统制冷时,由乙二醇通过高温冷库制冷系统的换热板换20与高温系统制冷剂R507a进行换热,经换热后的乙二醇水溶液由2台扬程40米、流量8m3/h(一用一备)的循环水泵24泵进换热器30(风机盘管),经过换热器30(风机盘管)后又回到制冷板式换热器20。
高温冷库制热装置制热时,采用乙二醇载热系统,热源39首选采用低温制冷机组1的低温机组冷凝排气回收热源,管道系统采用高温机组制冷用乙二醇系统管道,仅热源39处引出分支管道,此种方式不仅节约能源、节省大量成本、初投资及维修等人力成本,也大大减少了空间占用量。其中,低温制冷机组1通过排气管2与热氟截止阀48的进口连接,热氟截止阀48的出口连接热氟电磁阀49的进口,热氟电磁阀49的出口连接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50的热源进口,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50的热源出口连接回液截止阀51的进口,回液截止阀51的出口与回液管5连接。乙二醇回水蝶阀Ⅲ52的进口与回水管道31连接,回水蝶阀Ⅲ52的出口连接回水Y型过滤器Ⅲ53的进口,回水Y型过滤器Ⅲ53的出口连接回水电动阀54的进口,供水电动阀Ⅱ54的出口连接低温机组冷凝热源制热板换50的水载热剂侧进口,低温机组冷凝热源制热板换50的水载热剂侧出口连接供水单向阀Ⅱ55的进口,供水单向阀Ⅱ55的出口与回水管23连接。
当冷凝热不够时,热源39采用厂区热源,如锅炉热水或厂区燃气等,管道系统仍采用高温机组制冷用乙二醇系统管道,仅热源39处引出分支管道,此种方式不仅减少了空间占用量,节省大量成本和初投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维修等人力成本。其中,热源39的出口连接截止阀Ⅰ40的进口,截止阀Ⅰ40的出口与电磁阀41的进口连接,电磁阀41的出口连接厂区热源制热板换42的热源的进口,厂区热源制热板换42的热源出口连接截止阀Ⅱ43的进口,截止阀Ⅱ43的出口连接热源39的入口,回水蝶阀Ⅱ44的进口与回水管道31连接,回水蝶阀Ⅱ44的出口连接回水Y型过滤器Ⅱ45的进口,回水Y型过滤器Ⅱ45的出口连接回水电动阀Ⅱ46的进口,回水电动阀Ⅱ46的出口连接厂区热源制热板换42的水载热剂侧进口,厂区热源制热板换42的水载热剂侧出口连接供水单向阀Ⅰ47的进口,供水单向阀Ⅰ47的出口与回水管23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冷库制冷系统、高温冷库制冷系统和高温冷库制热系统,所述高温冷库制热系统由高温冷库制热装置与水载冷系统组成,所述高温冷库制冷系统由高温冷库制冷装置与水载冷系统组成,所述高温冷库制热系统与所述高温冷库制冷系统共用一套水载冷系统,所述高温冷库制热系统通过所述高温冷库制热装置与所述低温冷库制冷系统相连;
所述低温冷库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低温系统冷凝器(4)、排气压力调节阀(3)、低温制冷机组(1)、供液截止阀Ⅰ(7)、供液干燥过滤器Ⅰ(8)、供液电磁阀Ⅰ(9)、热力膨胀阀Ⅰ(10)、冷风机(11)和回气截止阀Ⅰ(12),所述排气压力调节阀(3)的进口通过排气管(2)与所述低温制冷机组(1)的排气出口相连,所述排气压力调节阀(3)的出口与所述低温系统冷凝器(4)的进口相连,所述低温系统冷凝器(4)的出口通过回液管(5)与所述低温制冷机组(1)的回液进口相连,所述低温制冷机组(1)的供液出口通过供液管道(6)与所述供液截止阀Ⅰ(7)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液截止阀Ⅰ(7)的出口与所述供液干燥过滤器Ⅰ(8)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液干燥过滤器Ⅰ(8)的出口与所述供液电磁阀Ⅰ(9)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液电磁阀Ⅰ(9)的出口与所述热力膨胀阀Ⅰ(10)的进口相连,所述热力膨胀阀Ⅰ(10)的出口与所述冷风机(11)的进口相连,所述冷风机(11)的出口与所述回气截止阀Ⅰ(12)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气截止阀Ⅰ(12)的出口连接在回气管(13)的一侧,所述回气管(13)的另一侧与所述低温制冷机组(1)相连;
所述高温冷库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高温系统冷凝器(15)、高温制冷机组(14)、供液截止阀Ⅱ(16)、供液干燥过滤器Ⅱ(17)、供液电磁阀Ⅱ(18)、热力膨胀阀Ⅱ(19)、制冷板式换热器(20)、回气截止阀Ⅱ(21)、回水蝶阀Ⅰ(32)、回水Y型过滤器Ⅰ(33)、回水电动阀Ⅰ(34)、回水单向阀(22)、循环水泵(24)、泵后水单向阀(25)、压差旁通阀(37)、供水蝶阀(27)、供水Y型过滤器(28)、供水电动阀Ⅰ(29)、换热器(30)和膨胀水箱(35),所述高温制冷机组(14)的排气出口与所述高温系统冷凝器(15)的入口相连,所述高温系统冷凝器(15)的出口与所述高温制冷机组(14)的回液进口相连,所述高温制冷机组(14)的供液出口与所述供液截止阀Ⅱ(16)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液截止阀Ⅱ(16)的出口与所述供液干燥过滤器Ⅱ(17)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液干燥过滤器Ⅱ(17)的出口与所述供液电磁阀Ⅱ(18)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液电磁阀Ⅱ(18)的出口与所述热力膨胀阀Ⅱ(19)的进口相连,所述热力膨胀阀Ⅱ(19)的出口与所述制冷板式换热器(20)的进口相连,所述制冷板式换热器(20)的出口与所述回气截止阀Ⅱ(21)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气截止阀Ⅱ(21)的出口与所述高温制冷机组(14)的回气进口相连,所述制冷板式换热器(20)的回水出口与所述回水单向阀(22)相连,所述回水单向阀(22)的出口通过回水管(23)与所述循环水泵(24)的进口相连,所述循环水泵(24)的出口与所述泵后水单向阀(25)的进口相连,所述泵后水单向阀(25)的出口通过供水管(26)与所述供水蝶阀(27)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水蝶阀(27)的出口与所述供水Y型过滤器(28)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水Y型过滤器(28)的出口与所述供水电动阀Ⅰ(29)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水电动阀Ⅰ(29)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30)的入口相连,所述换热器(30)的出口通过回水管路(31)与所述回水蝶阀Ⅰ(32)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水蝶阀Ⅰ(32)的出口与所述回水Y型过滤器Ⅰ(33)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水Y型过滤器Ⅰ(33)的出口与所述回水电动阀Ⅰ(34)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水电动阀Ⅰ(34)的出口与所述制冷板式换热器(20)的回水入口相连,所述膨胀水箱(35)通过水管(36)与所述循环水泵(24)的进口相连,所述压差旁通阀(37)设置在管道(38)中部,所述管道(3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供水管(26)和所述回水管路(31)相连,所述压差旁通阀(37)通过所述管道(38)将所述供水管(26)和所述回水管路(31)相连通;
所述高温冷库制热装置设有热源,所述热源(39)的出口与所述截止阀Ⅰ(40)的进口相连,所述截止阀Ⅰ(40)的出口与所述电磁阀(41)的进口相连,所述电磁阀(41)的出口与厂区热源制热板换(42)的热源进口相连,所述厂区热源制热板换(42)的热源出口与所述截止阀Ⅱ(43)的进口相连,所述截止阀Ⅱ(43)的出口与所述热源(39)的入口相连,回水蝶阀Ⅱ(44)的进口与所述回水管路(31)相连,所述回水蝶阀Ⅱ(44)的出口与回水Y型过滤器Ⅱ(45)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水Y型过滤器Ⅱ(45)的出口与回水电动阀Ⅱ(46)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水电动阀Ⅱ(46)的出口与所述厂区热源制热板换(42)的水载热剂侧进口相连,所述厂区热源制热板换(42)的水载热剂侧出口与供水单向阀Ⅰ(47)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水单向阀Ⅰ(47)的出口与所述回水管(23)相连;所述低温制冷机组(1)的冷凝排气通过所述排气管(2)与热氟截止阀(48)的进口相连,所述热氟截止阀(48)的出口与热氟电磁阀(49)的进口相连,所述热氟电磁阀(49)的出口与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50)的热源进口相连,所述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50)的热源出口与回液截止阀(51)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液截止阀(51)的出口与所述回液管(5)相连;回水蝶阀Ⅲ(52)的进口与所述回水管路(31)相连,所述回水蝶阀Ⅲ(52)的出口与回水Y型过滤器Ⅲ(53)的进口相连,所述回水Y型过滤器Ⅲ(53)的出口与供水电动阀Ⅱ(54)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水电动阀Ⅱ(54)的出口与所述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50)的水载热剂侧进口相连,所述低温机组冷凝热源板换(50)的水载热剂侧出口与供水单向阀Ⅱ(55)的进口相连,所述供水单向阀Ⅱ(55)的出口与所述回水管(2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低温机组冷凝热时,所述高温冷库制热系统与低温冷库制冷系统同时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冷库制热系统与所述高温冷库制冷系统的水载冷系统管道合用一套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道(6)上连接有两个所述供液截止阀Ⅰ(7),两个所述供液截止阀Ⅰ(7)并联设置,两个所述供液截止阀Ⅰ(7)各依次连接有所述供液干燥过滤器Ⅰ(8)、所述供液电磁阀Ⅰ(9)和所述热力膨胀阀Ⅰ(10)、所述冷风机(11)和所述回气截止阀Ⅰ(12),两个所述回气截止阀Ⅰ(12)并联连接在所述回气管(13)的同侧,通过所述回气管(13)与所述低温制冷机组(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23)的一侧连接有两个所述循环水泵(24),两个所述循环水泵(24)并联设置,两个所述循环水泵(24)的出口各连接有一个所述泵后水单向阀(25),两个所述泵后水单向阀(25)并联连接在所述供水管(26)的同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26)的一侧连接有两个所述供水蝶阀(27),两个所述供水蝶阀(27)并联设置,两个所述供水蝶阀(27)各依次连接有所述供水Y型过滤器(28)、所述供水电动阀Ⅰ(29)和所述换热器(30),两个所述换热器(30)并联连接在所述回水管路(31)的同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包括厂区热源与低温机组冷凝排气回收热源,所述厂区热源为锅炉热水或厂区燃气。
CN202020168595.2U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 Active CN211695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8595.2U CN211695488U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8595.2U CN211695488U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95488U true CN211695488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8595.2U Active CN211695488U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95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9481B (zh) 一种带辅助冷源的冷却机组
CN201212721Y (zh) 一种空调全热回收机组
CN206094374U (zh) 一种分体低温变频三联供热泵系统
CN105258389A (zh) 一种补偿式双源热泵冷热水机组
CN105276861A (zh) 一种补偿式双源热泵冷热风空调机组
CN201322468Y (zh) 新型多功能热泵空调机
CN202973654U (zh) 余热回收式双效双温装置
CN208652782U (zh) 一种热管多联机房空调系统
CN113739238A (zh) 一种单水侧换热器的热泵三联供系统
CN201318799Y (zh) 一种空气热源热水器
CN210861760U (zh) 一种自然冷却制冷系统
CN102927718B (zh) 一种新型双效双温高温热泵装置
CN1137359C (zh) 一种适于大温差、可充分利用能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CN112161415A (zh) 一种基于冷却水余热回收的冷热水供应系统
CN105571151B (zh) 一种太阳能磁悬浮中央空调供热系统
CN203550287U (zh) 用于电镀液加热的电镀热泵
CN209165778U (zh) 一种新型热泵系统
CN211695488U (zh) 一种回收机组排气冷凝热的冷热联用节能装置
CN102620476A (zh) 太阳能辅助空气源跨临界二氧化碳多功能热泵系统
CN207815764U (zh) 一种超低温型多功能热泵系统
CN203550140U (zh) 高效全热回收中央空调
CN203550279U (zh) 空调生活热水两用机
CN101706186A (zh) 一种空气热能热泵热水器的除霜装置
CN1384320A (zh) 高节能空调
CN110631281A (zh) 一种自然冷却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16600 No. 8 Songlan Street, Dal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ingshan Songyang Refrigerator System (Dalian) Co.,Ltd.

Address before: 116000 No.8 Songlan street, Jinzhou new district, Dalia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REFRIGERATOR SYSTEM (DALIA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