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90748U - 支撑骨架及梁柱结构 - Google Patents

支撑骨架及梁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90748U
CN211690748U CN201921906097.7U CN201921906097U CN211690748U CN 211690748 U CN211690748 U CN 211690748U CN 201921906097 U CN201921906097 U CN 201921906097U CN 211690748 U CN211690748 U CN 211690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connection
tie
column
ru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060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艮杰
吴成
吴敏
李寒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sh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sh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sh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shu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060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90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90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907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骨架及梁柱结构,其中支撑骨架包括: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内具有空腔,且所述第一立柱沿着第一方向延伸;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通孔沿着第二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连接梁,所述连接梁沿着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立柱的外表面连接;贯穿梁,所述贯穿梁的端部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连接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使得支撑骨架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且提高使用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支撑骨架及梁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骨架及梁柱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中,支撑骨架是形成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支撑骨架一部分是起到梁结构的作用,另一部分是起到柱结构的作用,其中柱结构是用于传递梁结构上的载荷,梁结构是承受建筑物楼面板等载荷,梁结构将载荷传递到柱结构上,柱结构将载荷再传递到基础上,基础再把载荷传到地基上。
但是现有的支撑骨架的稳定性差,且结构不稳定,当发生晃动等极端的天气时,支撑骨架之间由于连接质量差,支撑骨架容易发生变形或散落,造成形成的建筑物结构坍圮,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安全。
所以如何支撑骨架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支撑骨架的稳定性,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撑骨架及梁柱结构,提高形成的支撑骨架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骨架,包括: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内具有空腔,且所述第一立柱沿着第一方向延伸;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通孔沿着第二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连接梁,所述连接梁沿着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立柱的外表面连接;贯穿梁,所述贯穿梁的端部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连接梁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柱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正方形或圆形。
可选的,所述连接梁包括:连接梁上翼缘、连接梁下翼缘以及位于所述连接梁上翼缘和连接梁下翼缘之间连接梁腹板,所述连接梁上翼缘与所述连接梁下翼缘呈平行分布。
可选的,所述贯穿梁包括:贯穿梁上翼缘、贯穿梁下翼缘以及位于所述贯穿梁上翼缘和贯穿梁下翼缘之间的贯穿梁腹板,所述贯穿梁上翼缘与所述贯穿梁下翼缘呈平行分布。
可选的,所述贯穿梁上翼缘与所述连接梁下翼缘连接或所述贯穿梁下翼缘与所述连接梁上翼缘连接。
可选的,所述贯穿梁与所述连接梁之间采用焊接或铆接的连接方式。
可选的,还包括:若干保护箍,若干所述保护箍套设在所述连接梁上。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呈平行分布,相邻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梁。
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柱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所述第一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梁。
可选的,所述第二立柱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梁。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梁柱结构,包括上面所述的支撑骨架。
可选的,还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填充在所述空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立柱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在第一立柱上设置有通孔,通孔沿着第二方向贯穿第一立柱,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连接梁沿着第二方向与第一立柱的外表面连接,贯穿梁的端部穿过通孔后与连接梁连接,这样形成的支撑骨架的强度高以及结构稳定性好。这是由于贯穿梁与第一立柱以及连接梁之间形成了双重连接,贯穿梁穿过通孔后再连接在连接梁上,当发生摇晃的时候,连接梁和第一立柱同时提供阻止贯穿梁发生位移的阻力,贯穿梁在双重阻力的阻止下,很难与第一立柱之间或连接梁之间发生滑脱或脱落,从而使得贯穿梁和第一立柱之间的结合强度得到提高,同时连接梁不仅与贯穿梁连接,而且与第一立柱连接,这种双重连接,使得连接梁与第一立柱的连接处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提高,使得最终形成的支撑骨架的稳定性增强,安全系数提高。
进一步,在空腔内填充混凝土层,使得混凝土层与贯穿梁之间形成咬合,这样贯穿梁与第一立柱和连接梁之间发生错位的难度大大增大,从而使得贯穿梁不易发生位移,提高了形成的梁柱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贯穿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梁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在建筑领域中,支撑骨架的形成方法是:先在立柱上形成穿过立柱的连接件,再将连接梁的端部与连接件焊接在一起。
发明人经过分析发现,这种支撑骨架的稳定性差,连接梁和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差,随着时间的延长,连接梁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发生老化,连接梁与立柱之间容易发生脱落或脱离的现象,从而造成形成的支撑骨架发生坍圮,影响人们居住的环境和居住的舒适度。这是因为连接梁与连接件之间就是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当连接梁与连接件的接口处发生老化时,连接梁与连接件发生脱离时,没有能够提供阻止连接梁发生脱落的阻力,这就造成形成的立柱和连接梁之间容易发生脱离,影响形成的支撑骨架的稳定性。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在第一立柱上设置有通孔,通孔沿着第二方向贯穿第一立柱,连接梁沿着第二方向与第一立柱的外表面连接,贯穿梁的一端穿过通孔后与连接梁连接,这样形成的支撑骨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强度。这是因为贯穿梁的端部穿过第一立柱后,再连接在连接梁上时,一方面贯穿梁与第一立柱和连接梁之间形成整体性连接,贯穿梁与第一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得到提高,形成的贯穿梁的稳定性更好;另外一方面,贯穿梁分别与第一立柱、连接梁之间形成双重连接,这种双重连接的方式,在贯穿梁发生位移时,第一立柱和连接梁能够同时提供阻止贯穿梁发生位移的阻力,这样贯穿梁就不易发生位移,贯穿梁与第一立柱以及连接梁之间不会脱离或脱落;同时连接梁不仅与第一立柱连接,而且与贯穿梁连接,这种双重连接的方式,使得连接梁与第一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形成的支撑骨架的结构稳定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地说明。
首先参考图1,支撑骨架100,包括第一立柱200、连接梁300以及贯穿梁400。
第一立柱200内具有空腔210,且所述第一立柱200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通孔220,位于所述第一立柱200上,所述通孔220沿着第二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立柱200,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连接梁300,所述连接梁300沿着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立柱200的外表面连接;
贯穿梁400,所述贯穿梁400的端部穿过所述通孔220后与所述连接梁300连接。
本实施例中,利用所述贯穿梁400穿过所述通孔220后再与所述连接梁300连接,使得所述贯穿梁400连接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得到提高,提高了形成的所述支撑骨架100的强度和稳定性。这是因为所述贯穿梁400穿过所述通孔220后再与所述连接梁300连接,所述贯穿梁400与所述第一立柱200以及所述连接梁300之间形成整体性连接,在所述贯穿梁400发生相对于所述第一立柱200和所述连接梁300的位移时,所述贯穿梁400、所述第一立柱200以及所述连接梁300要同时发生位移,此时所述贯穿梁400不仅受到来自所述第一立柱200的阻力,而且受到来自所述连接梁300的阻力,使得所述贯穿梁400发生相对位移的难度增大,从而提高了所述贯穿梁400的结构稳定性和连接强度,提高形成的所述支撑骨架100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梁300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也得到提高,这是因为所述连接梁300不仅与所述第一立柱200的外表面实现连接,而且与所述贯穿梁400实现连接,这种双重连接,使得所述连接梁300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得到提高,从而增强了形成的所述支撑骨架100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柱200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柱200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400穿过所述通孔220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所述贯穿梁400的外表面与所述通孔220的边缘焊接在一起;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400和所述通孔220之间还可采用螺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Z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X轴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梁300采用工字梁,所述连接梁300包括:连接梁上翼缘310、连接梁下翼缘320以及位于所述连接梁上翼缘和连接梁下翼缘之间连接梁腹板330,所述连接梁上翼缘310与所述连接梁下翼缘320呈平行分布。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梁300还可采用方口梁(垂直于连接梁中心轴的截面为矩形,即为方口梁)。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400也采用工字梁,所述贯穿梁400包括:贯穿梁上翼缘410、贯穿梁下翼缘420以及位于所述贯穿梁上翼缘410和贯穿梁下翼缘420之间的贯穿梁腹板430,所述贯穿梁上翼缘410与所述贯穿梁下翼缘420呈平行分布。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400还可采用方口梁。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下翼缘420与所述连接梁上翼缘310连接;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上翼缘410与所述连接梁下翼缘320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400与所述连接梁300之间采用焊接的连方式,即所述贯穿梁上翼缘410与所述连接梁下翼缘320之间焊接在一起。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400与所述连接梁300之间采用铆接的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上翼缘410与所述连接梁下翼缘320之间焊接在一起时,焊接处是面和面的连接,这有益于提高焊接处的连接强度,增强形成的所述支撑骨架100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保护箍330,若干所述保护箍330套设在所述连接梁30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箍330套设在所述连接梁300上后,将所述保护箍330与所述连接梁300的接触面焊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箍330具有保护所述连接梁300以及提升所述连接梁300的承载力的作用,原因是一方面所述保护箍330套设在所述连接梁300的外表面,当受到作用力时,首先作用在所述保护箍330上,此时对所述连接梁300起到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当所述连接梁300受力发生膨胀时,所述保护箍330能够产生阻止这种膨胀发生的反作用力,从而提升了所述连接梁300的承载力。
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保护箍330等间距地套设在所述连接梁300上;其他实施例中,若干所述保护箍330还可不等间距地套设在所述连接梁300上。
本实施例中,若干所述保护箍330等间距地套设在所述连接梁300上的目的在于:当所述连接梁300受到外力的作用时,由于所述保护箍330等间距地套设在所述连接梁300上,此时所述连接梁300能够受到均匀地保护作用,从而保证所述连接梁300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另外,当所述连接梁300受力膨胀时,整个所述连接梁300能够均匀地受到来自所述保护箍330提供的反作用力,提高所述连接梁300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1,还包括:第二立柱500,所述第二立柱500与所述第一立柱200呈平行分布,相邻所述第二立柱500与所述第一立柱200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梁30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柱500上没有设置通孔;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柱500上还可设置有通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柱500内部具有空腔510,所述空腔510用于建筑混凝土。
本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第二立柱500与所述第一立柱200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梁300,构成建筑物内部环境,所述贯穿梁400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200上,与所述第一立柱200之间构成外部环境,所述贯穿梁400用作形成阳台的支撑梁,所述连接梁300用于形成建筑物的支撑梁。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骨架100为钢筋骨架。
参考图2,所述贯穿梁400包括端部401、连接部402。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400的端部4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贯穿梁400的端部401分别穿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立柱200。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端部401分别与所述连接部402之间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所述贯穿梁400;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端部401分别与所述连接部402之间非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402连接两个所述贯穿梁400的所述端部410,形成类似U形结构的所述贯穿梁400。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400作为阳台支撑梁使用,所以所述连接部420连接两个所述端部410,形成类似U形结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400可以之间采用所述连接梁300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400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贯穿梁400的材料还可为锰合金、铝合金等材料。
参考图3,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梁柱结构600,所述梁柱结构600包括上述的所述支撑骨架100,还包括混凝土层700,所述混凝土层700填充在所述空腔210内。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立柱200的所述空腔210内填充满所述混凝土层700,所述混凝土层700将所述贯穿梁400与所述第一立柱200之间实现咬合,加强了所述贯穿梁400与所述第一立柱20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形成的所述梁柱结构600的强度和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立柱500的所述空腔510内也填充满所述混凝土层700。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内具有空腔,且所述第一立柱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通孔沿着第二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连接梁,所述连接梁沿着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立柱的外表面连接;
贯穿梁,所述贯穿梁的端部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连接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正方形或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包括:连接梁上翼缘、连接梁下翼缘以及位于所述连接梁上翼缘和连接梁下翼缘之间连接梁腹板,所述连接梁上翼缘与所述连接梁下翼缘呈平行分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梁包括:贯穿梁上翼缘、贯穿梁下翼缘以及位于所述贯穿梁上翼缘和贯穿梁下翼缘之间的贯穿梁腹板,所述贯穿梁上翼缘与所述贯穿梁下翼缘呈平行分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梁上翼缘与所述连接梁下翼缘连接或所述贯穿梁下翼缘与所述连接梁上翼缘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梁与所述连接梁之间采用焊接或铆接的连接方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保护箍,若干所述保护箍套设在所述连接梁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呈平行分布,相邻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所述第一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梁。
11.一种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支撑骨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填充在所述空腔内。
CN201921906097.7U 2019-11-04 2019-11-04 支撑骨架及梁柱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90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6097.7U CN211690748U (zh) 2019-11-04 2019-11-04 支撑骨架及梁柱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6097.7U CN211690748U (zh) 2019-11-04 2019-11-04 支撑骨架及梁柱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90748U true CN211690748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86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0609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90748U (zh) 2019-11-04 2019-11-04 支撑骨架及梁柱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907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9230B (zh) 设置端柱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1368407B (zh) 钢结构高延性抗震节点
CN109914617A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房屋建筑
CN201296977Y (zh) 一种混凝土和型钢混合结构构件
CN206581147U (zh) 用于桥梁长悬臂盖梁施工的支撑系统
CN211690748U (zh) 支撑骨架及梁柱结构
CN211285977U (zh) 一种高强钢梁翼缘锥形削弱型梁柱节点
CN211621953U (zh) 一种预制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KR101165442B1 (ko) 긴장장치를 구비하는 철골지붕시스템
CN210032128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用角柱与梁的干法施工连接结构
CN110863565A (zh) 支撑骨架及梁柱结构
CN110725402A (zh) 多腔体组合剪力墙与h型钢梁装配式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109914616A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用角柱与梁的干法施工连接结构
CN215053871U (zh) 新增夹层钢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
CN109914614A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建筑用边柱或中柱与梁的连接结构
CN202520007U (zh) 一种组合加固框架结构的节点构造
CN209941913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房屋建筑
CN207296081U (zh) T型装配式钢骨混凝土剪力墙
CN106284687A (zh) 一种梁柱斜交结构
CN112392141A (zh) 一种用于平衡端压重不足的大悬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143826U (zh) 一种在既有钢筋砼柱梁上新增梁的节点连接装置
KR200409486Y1 (ko) 조립식 철 구조물
CN104929241B (zh) 绿色生态可行性建筑体系之梁板柱结构
CN110056234A (zh) 一种屈曲约束钢板墙加固既有框架结构的连接节点
CN213268850U (zh) 一种超大跨度框架结构的连墙件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