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90644U - 模块化海绵植坛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海绵植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90644U
CN211690644U CN201922264684.7U CN201922264684U CN211690644U CN 211690644 U CN211690644 U CN 211690644U CN 201922264684 U CN201922264684 U CN 201922264684U CN 211690644 U CN211690644 U CN 211690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ing
box
jar
pipe
fil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46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裕波
赵雯
刘卓然
刘哲
刘砾莎
谭斌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ps Beijing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ps Beijing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ps Beijing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Ups Beijing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646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90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90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90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模块化海绵植坛,包括植坛外壳、存储箱及种植箱,植坛外壳内壁贴合存储箱外壁和种植箱外壁,存储箱两侧竖直开设过滤通孔与溢流通孔,过滤通孔邻近植坛外壳上部,溢流通孔邻近植坛外壳下部,过滤通孔之间安装有过滤管,存储箱底部设置有支撑过滤管的过滤管托架;过滤管的一端穿过过滤通孔与外部雨水管连通,另一端上设置阻水塞,一侧的溢流通孔与外部溢流管连通,另一侧设置有阻水塞。存储箱能够有效的在模块化海绵植坛内存储雨水,在存储箱内加设过滤箱对雨水进行过滤,提高雨水水质,在种植箱底板铺设吸水棉条,吸水棉条与蓄水箱底部接触,保证植物自给,连接件将多个模块化海绵植坛连通,存储更多雨水,使各植坛内水位齐平。

Description

模块化海绵植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屋顶高位植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海绵植坛。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高位植坛仅对落雨管的雨水进行消能滞留作用,不能收集利用雨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模块化海绵植坛,包括植坛外壳、在植坛外壳内部从下至上叠落的存储箱以及种植箱;植坛外壳内壁贴合存储箱外壁和种植箱外壁,存储箱两侧竖直开设多个通孔,植坛外壳对应位置开设有大小相同的通孔,通孔包括过滤通孔与溢流通孔;过滤通孔邻近植坛外壳上部,溢流通孔邻近植坛外壳下部,过滤通孔之间安装有过滤管,存储箱底部设置有支撑过滤管的过滤管托架;过滤管的一端穿过过滤通孔与外部雨水管连通,另一端上设置阻水塞,一侧的溢流通孔与外部溢流管连通,另一侧设置有阻水塞。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存储箱包括从下至上叠落的蓄水箱与过滤箱;过滤通孔设置在过滤箱两侧,过滤管通过过滤管托架架设在过滤箱内,过滤箱底部为过滤板;溢流通孔设置在蓄水箱两侧。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过滤管为鱼骨管,鱼骨管包括过滤主管与在过滤主管两侧水平连通的过滤支管。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植坛外壳侧壁底部开设有取水通孔,取水通孔位于溢流通孔下方,植坛外壳相应位置开设有大小相同的通孔,取水通孔外侧设置阻水塞。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种植箱的底板铺设有吸水棉条,种植箱的底板为过滤板,过滤板上开设有棉条通孔,吸水棉条呈倒置“L”型,吸水棉条穿过棉条通孔竖直接入存储箱,吸水棉条与蓄水箱底部接触。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模块化海绵植坛的个数为两个以上,模块化海绵植坛分为多个植坛主体,相邻植坛主体互相连通,包括首端植坛主体、末端植坛主体以及中间植坛主体,中间植坛主体个数大于等于零;植坛主体通过连接件互相连通,植坛外壳两侧竖直开设有连接件存储槽,连接件存储槽与连接件插接固定,过滤通孔、溢流通孔以及取水通孔均设置在连接件存储槽槽底。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维护箱与连接箱;首端植坛主体、末端植坛主体未与中间植坛主体连接的一侧安装有维护箱,连接箱安装在相邻两个植坛主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维护箱外侧设置有与过滤通孔、溢流通孔及取水通孔相匹配的孔,安装在首端植坛主体处的维护箱与外部雨水管、外部溢流管相密封连接,安装在末端植坛主体处的维护箱上均安装有阻水塞。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箱两侧设置有与过滤通孔、取水通孔相匹配的孔,连接管设置在两侧通孔之间,连接管包括过滤连接管与密封连接管;过滤连接管与过滤管密封连通,相邻的两个蓄水箱通过连通连接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接箱中部设置有提手;连接箱内设置有连接管托架,连接管托架固定连接管;连接件存储槽顶部安装有连接区顶盖;维护箱顶部设置有顶盖;阻水塞包括密封塞和截留塞;密封塞一侧设置有握把;截留塞两端连通,一端设置有挡板;首端植坛主体、末端植坛主体远离连接箱一侧的溢流通孔处安装有截留塞,用以保持水位,其余各处溢流通孔上安装有密封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蓄水箱能够有效的在模块化海绵植坛内存储雨水;在种植箱与蓄水箱之间设置过滤箱对雨水进行过滤,提高雨水水质;在种植箱底板铺设吸水棉条,吸水棉条与蓄水箱底部接触,保证植物自给,不需要实施人员频繁浇水;种植箱、过滤箱以及蓄水箱单独设置,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拆卸,清理过滤设备;连接件将多个模块化海绵植坛连通,能够存储更多量的雨水资源,且保证各个模块化海绵植坛内水位齐平,完成对雨水的收集利用。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个模块化海绵植坛连通的立体截面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块化海绵植坛的立体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蓄水箱的立体结构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箱的立体结构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种植箱的立体结构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植坛外壳的立体结构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箱的拆分结构图;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箱的立体结构图;
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管的结构拆分图;
图10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维护箱的结构拆分图;
图1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块化海绵植坛与连接箱连接的示意图;
图1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首端植坛主体的立体图;
图1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末端植坛主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个模块化海绵植坛连通的立体截面图;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块化海绵植坛的立体图;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蓄水箱的立体结构图;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箱的立体结构图;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种植箱的立体结构图;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植坛外壳的立体结构图;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箱的拆分结构图;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箱的立体结构图;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管的结构拆分图;图10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维护箱的结构拆分图;图1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块化海绵植坛与连接箱连接的示意图;图1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首端植坛主体的立体图;图13 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末端植坛主体的立体图。
如图1-7所示,该模块化海绵植坛100包括:植坛外壳1000、从下至上在植坛外壳1000内部搭接的存储箱(图中未示出)以及种植箱3000;植坛外壳 1000内壁贴合存储箱的外壁与种植箱3000的外壁,存储箱两侧竖直开设多个通孔,植坛外壳1000对应位置开设有大小相同的通孔,通孔包括过滤通孔 1200与溢流通孔1300;过滤通孔1200邻近植坛外壳1000上部,溢流通孔1300 邻近植坛外壳1000下部,过滤通孔1200之间安装有过滤管2220,存储箱底部设置有支撑过滤管2220的过滤管托架2230;过滤管2220的一端穿过过滤通孔1200与外部雨水管5000连通,另一端上设置阻水塞7300,一侧的溢流通孔 1300与外部溢流管6000连通,另一侧设置有阻水塞7300。
如图12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外部雨水管5000与过滤管2220连通,降雨时雨水顺着外部雨水管5000流入过滤管2220,过滤管2220可以过滤掉较大的杂质颗粒物,初步过滤后在存储箱内存储一定量的雨水,当存储箱内的水位高于溢流通孔1300时,过量的雨水顺着外部溢流管6000流出,保证本申请的模块化海绵植坛100在暴雨或者特殊情况时能正常完成流程,不会有过量雨水无法从内部排出,植坛外壳1000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但为了能够使多个模块化海绵植坛100拼接相连,植坛外壳1000的形状为规则形,优选的,植坛外壳1000为长方体,长方体形状的植坛外壳1000,易于生产加工,结构简单具有普遍性,且不需要单独定制模具,相比多面体以及同等体积的球,保证内部乘装量的同时,底面结构更稳固,有利于在高位室外、屋顶等环境设置。
如图4、7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存储箱包括从下至上搭接的蓄水箱2100与过滤箱2200;即植坛外壳1000内分为三层,从下至上依次为蓄水箱2100、过滤箱2200以及种植箱3000,过滤通孔1200设置在过滤箱2200两侧,过滤管2220、过滤管托架2230设置在过滤箱2200内,过滤管2220为鱼骨管,鱼骨管包括过滤主管2221与在过滤主管2221两侧水平连通的过滤支管 2222,过滤支管2222底部为出水槽。过滤箱2200底部为过滤板2240,通过过滤板卡槽2250固定支撑;溢流通孔1300设置在蓄水箱2100两侧。
在此实施例中,在种植箱3000与蓄水箱2100中间加设了过滤箱2200,过滤通孔1200之间架设的过滤管2220为鱼骨管,通过在过滤主管2221两侧水平连通有管径小于过滤主管2221的过滤支管2222,过滤支管2222底部设置出水槽,增大管道过滤雨水的总面积,提升过滤速率,从而有效提升过滤雨水的效率,过滤管托架2230使过滤管2220固定更牢固,为过滤管2220提供稳定性,过滤管2220不会因为水流过大产生晃动进而造成设备损坏,过滤箱2200底部为过滤板2240,使水流在过滤箱2200内二次过滤,进一步提高蓄水箱2100内雨水的水质。
进一步的,由于种植箱3000、过滤箱2200以及蓄水箱2100三层侧壁厚度相同,全部放进去后还有其他设备放置在各箱体内,所以在种植箱3000、过滤箱2200以及蓄水箱2100四个边角处加设有把手7100,把手7100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优选的,把手7100与箱体边角组成三角形,三角形结构的把手7100 具有稳固性,且比方形把手7100更加节省材料,提高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块化海绵植坛100的合理性。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溢流通孔1300下方开设有取水通孔1400,植坛外壳1000相应位置开设有与取水通孔1400大小相同的通孔,取水通孔1400外侧设置密封塞7310。
在此实施例中,取水通孔1400的设置能够便于实施人员有效利用存储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块化海绵植坛100的水资源进行其他工作,在平时,取水通孔1400一般都用密封塞7310堵住,只有在需要时,实施人员才将取水通孔 1400连接外部管道,实现节约水资源,一处水资源多处利用的效果。
如图3-5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种植箱3000的底板为过滤板 2240,过滤板2240上铺设有吸水棉条3100,过滤板2240上开设有棉条通孔3200,吸水棉条3100呈倒置“L”型,吸水棉条3100穿过棉条通孔3200竖直接入存储箱,吸水棉条3100与存储箱底部接触。
在此实施例中,种植箱3000底板为过滤板2240,当本地降雨过多时,种植箱3000内的植物不会因雨水过多无法从种植箱3000内排出而烂根烂茎,导致种植箱3000内植物濒死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在种植箱3000底部过滤板 2240上铺设有倒置“L”型的吸水棉条3100,使吸水棉条3100在种植箱3000 内的覆盖面积尽量扩大,此处需要指出,种植箱3000内的土壤由于重力作用压住吸水棉条3100,当长时间使用后吸水棉条3100的位置可能发生偏移,致使相邻两植物根部吸收水分不均,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素,故可以对吸水棉条3100在过滤板2240上的位置固定,具体固定方式不做限定,使吸水棉条3100在过滤板2240上均匀分布即可。可以通过在过滤板2240相应位置捆绑扎带,对吸水棉条3100的位置进行固定,确保种植箱3000内植物能够相对平均的吸收水分,吸水棉条3100穿过过滤板2240上开设的棉条通孔3200与蓄水箱2100底部接触,棉条通孔3200的设置也能够对吸水棉条3100的位置进一步限定,在旱季或者许久未下雨的时候,蓄水箱2100内仍然具有一定量雨水时,吸水棉条3100从蓄水箱2100内吸收的水分能够持续滋润种植箱3000内的植物,完成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块化海绵植坛100的植物自给,不用本领域实施人员在旱季或干燥环境的时候还需要频繁为种植箱3000中的植物浇水,省时省力。
如图1、11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模块化海绵植坛100的个数为两个以上,通过连接件4000互相连通,植坛外壳1000两侧竖直开设有连接件存储槽1100,连接件存储槽1100与连接件4000插接固定,过滤通孔1200、溢流通孔1300以及取水通孔1400均设置在连接件存储槽1100槽底。
在此实施例中,多个模块化海绵植坛100通过连接件4000相互连通,植坛外壳1000两侧竖直开设有连接件存储槽1100,连接件4000的高度小于等于连接件存储槽1100的高度,使插接后连接处接触面积充分,确保本申请实施例的多个模块化海绵植坛100整体结构稳固。连接件存储槽1100与连接件4000的形状相匹配,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优选的,连接件4000为方体,连接件存储槽1100为方槽,具有棱角的连接件4000与方槽匹配,能够更好地对连接件4000进行限位,防止连接件4000本身相对植坛外壳1000发生移动,不能充分发挥连接件4000固定连接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为保证种植箱3000与过滤箱 2200的整体结构强度,种植箱3000与过滤箱2200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底板3400,底板3400的材质可以与箱体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的,底板3400与箱体材质相同,且底板3400与箱体加工一体成型,有效的提升了加工效率,易于进行批量生产。两端的连接件存储槽1100底部通过底板3400连接固定,底板3400上开设有棉条通孔3200,种植箱3000与过滤箱2200底部设有过滤板卡槽2250,底板两侧固定安装有过滤板2240。
如图1、12-13所示,进一步的,模块化海绵植坛100分为多个植坛主体 10,包括设置在两端的首端植坛主体200、末端植坛主体300以及夹在之间的中间植坛主体400;中间植坛主体400的个数大于等于零,连接件4000包括维护箱4200与连接箱4100两种;首端植坛主体200、末端植坛主体300未与中间植坛主体400连接的一侧连接件存储槽1100内安装有维护箱4200,连接箱 4100设置在相邻两模块化海绵植坛100之间的连接件存储槽1100内,即维护箱4200设置在多个模块化海绵植坛100整体首端、末端的连接件存储槽1100 内,连接箱4100设置在相邻两模块化海绵植坛100之间的连接件存储槽1100 内。为防止连接件4000在连接件存储槽1100内晃动,在连接件存储槽1100 槽口上加设固定卡1110,对应的,在维护箱4200与连接箱4100上设置有与固定卡1110相匹配的固定卡槽4300,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连接箱4100上的固定卡槽4300宽度是维护箱4200上固定卡槽4300宽度的两倍,由于连接箱4100 安装在相邻的两个连接件存储槽1100拼接到一起的槽内,两个固定卡1110 也拼接到了一起,所以固定卡1110的厚度变为了两倍,相对的,连接箱4100 上的固定卡槽4300宽度就变成了维护箱4200上固定卡槽4300宽度的两倍,固定卡槽4300的设置能对连接件4000在连接件存储槽1100内进一步限位,使多个植坛主体稳固的连通,保证本申请的模块化海绵植坛100的整体强度。
具体的,如图10、12所示,维护箱4200外侧设置有与过滤通孔1200、溢流通孔1300及取水通孔1400相匹配的孔,维护箱4200邻近首端植坛主体200 与外部雨水管5000、外部溢流管6000密封连接,维护箱4200邻近末端植坛主体300处的孔上均安装有阻水塞7300,维护箱4200的高度与植坛外壳1000的高度保持一致,维护箱4200顶部设置有顶盖4210,顶盖4210上设有开启槽 4220,便于实施人员拿取维护箱4200。
当中间植坛主体400的个数为零时,本申请的模块化海绵植坛100共有两个植坛主体,即首端植坛主体200与末端植坛主体300连通;当中间植坛主体 400个数大于一时,如图1所示,首端植坛主体200一侧与外部雨水管5000、外部溢流管6000相连,另一侧连接中间植坛主体400,邻近末端植坛主体300 的中间植坛主体400与末端植坛主体300连接,末端植坛主体300未连接有中间植坛主体400的一侧上的通孔均通过阻水塞7300堵住,保证雨水不会从末端植坛主体300漏出,影响本申请的模块化海绵植坛100正常工作。
如图8-9所示,连接箱4100两侧设置有与过滤通孔1200、取水通孔1400 相匹配的孔,连接管4120设置在两侧过滤通孔1200、取水通孔1400之间,连接管4120包括过滤连接管与连通连接管;过滤连接管与过滤管2220密封连通,通过过滤连接管使雨水能流经每一个模块化海绵植坛100,相邻的两个蓄水箱2100通过连通连接管连通,蓄水箱2100内水位保持一致。维护箱4200的结构与连接箱4100大不相同。更细致的,连接管4120分为过滤连接管与连通连接管,过滤连接管与过滤管2220相匹配,保证雨水能够顺利的流入各个模块化海绵植坛100,连通连接管的设置使各个模块化海绵植坛100的水位保持一致,蓄水量平均,充分利用每个模块化海绵植坛100,处于两端的连通连接管亦可以用于外部用水的取水口。
进一步的,连接箱4100中部设置有提手7200,固定卡槽4300设置在提手 7200两侧,与固定卡1110相匹配,连接箱4100内设置有连接管托架(图中未示出),连接管托架支撑固定连接管4120,确保其工作时稳定,连接件存储槽1100顶部设置有连接区顶盖4150,连接区顶盖上同样设置有开启槽4220,便于实施人员拿取连接区顶盖4150、取放连接箱4100,使大部分落在连接区顶盖4150的雨水不会进入到连接件存储槽1100内,而是流入种植箱3000内,本设备的提升蓄水量。
如图9所示,在此实施例中,连接管4120上设置有环形隔离卡槽4121,连接管4120上设置的隔离卡槽4121能够将连接管4120固定在连接管托架上,连接管4120两端设置有连接塞4130,连接塞4130上设置有形状与连接管4120 上形状相同的隔离卡槽4121,连接塞4130上的隔离卡槽4121用以将连接管 4120整体的移动范围限制在连接箱4100内。由于需要确保过滤管2220与连接管4120、各个箱体之间连通的防水密封性,需要在连接塞4130上的隔离卡槽 4121两侧套设橡胶套,保证与过滤管2220连接、蓄水箱2100连接时防水密封,连接箱4100内不会渗入雨水。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末端植坛主体300远离首端植坛主体200一侧的溢流通孔1300为观察窗,观察窗为透明挡板,实施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观测到本申请的模块化海绵植坛100内的水位情况,便于对其日后的日常维护,且对装置内过滤管2220、过滤板2240等过滤组件是否需要清理进行判断,不需要通过拆卸才能够对内部使用状况进行判断是否需要清理维护。
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阻水塞7300包括密封塞7310和截留塞7320,所有密封塞7310上均设置有握把,本领域实施人员能轻松打开密封塞7310,截留塞7320两端连通,一端设置有截流槽;首端植坛主体200、末端植坛主体300300远离连接箱4100一侧的溢流通孔1300处安装有截留塞 7320,用以提高整体模块化海绵植坛100内的水位。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连接箱4100上并不开设有与溢流通孔1300相匹配的通孔,溢流通孔1300的作用是将过量的雨水从箱体内排出,避免过多雨水囤积导致本申请的模块化海绵植坛100无法合理的运行,而且蓄水箱2100底部设置有取水通口确保多个模块化海绵植坛100相互连通,保证各箱体内水位齐平,不需要再设置作用相同的管件连通各个溢流通孔1300,所以只需要保证首端植坛主体200、末端植坛主体300外侧的溢流管能连通外界,使水能够排出即可,其余本申请中的溢流通孔1300,均从过滤箱2200内侧安装密封塞 7310进行密封,确保各个模块化海绵植坛100之间不会发生漏水的问题。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海绵植坛,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坛外壳、在所述植坛外壳内部从下至上叠落的存储箱以及种植箱;
所述植坛外壳内壁贴合所述存储箱外壁和所述种植箱外壁,所述存储箱两侧竖直开设多个通孔,所述植坛外壳对应位置开设有大小相同的所述通孔,所述通孔包括过滤通孔与溢流通孔;
所述过滤通孔邻近所述植坛外壳上部,所述溢流通孔邻近所述植坛外壳下部,所述过滤通孔之间安装有过滤管,所述存储箱底部设置有支撑所述过滤管的过滤管托架;
所述过滤管的一端穿过所述过滤通孔与外部雨水管连通,另一端上设置阻水塞,一侧的所述溢流通孔与外部溢流管连通,另一侧设置有阻水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海绵植坛,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箱包括从下至上叠落的蓄水箱与过滤箱;
所述过滤通孔设置在所述过滤箱两侧,所述过滤管通过所述过滤管托架架设在所述过滤箱内,所述过滤箱底部为过滤板;
所述溢流通孔设置在所述蓄水箱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海绵植坛,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为鱼骨管,所述鱼骨管包括过滤主管与在所述过滤主管两侧水平连通的过滤支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海绵植坛,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坛外壳侧壁底部开设有取水通孔,所述取水通孔位于所述溢流通孔下方,所述植坛外壳相应位置开设有大小相同的通孔,所述取水通孔外侧设置阻水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海绵植坛,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箱的底板铺设有吸水棉条,所述种植箱的底板为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棉条通孔,所述吸水棉条呈倒置“L”型,所述吸水棉条穿过所述棉条通孔竖直接入所述存储箱,所述吸水棉条与所述蓄水箱底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海绵植坛,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海绵植坛的个数为两个以上,所述模块化海绵植坛分为多个植坛主体,相邻所述植坛主体互相连通,包括首端植坛主体、末端植坛主体以及中间植坛主体,所述中间植坛主体个数大于等于零;
所述植坛主体通过连接件互相连通,所述植坛外壳两侧竖直开设有连接件存储槽,所述连接件存储槽与所述连接件插接固定,所述过滤通孔、溢流通孔以及所述取水通孔均设置在所述连接件存储槽槽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海绵植坛,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维护箱与连接箱;
所述首端植坛主体、所述末端植坛主体未与所述中间植坛主体连接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维护箱,所述连接箱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植坛主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化海绵植坛,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箱外侧设置有与所述过滤通孔、所述溢流通孔及所述取水通孔相匹配的孔,安装在所述首端植坛主体处的所述维护箱与所述外部雨水管、所述外部溢流管相密封连接,安装在所述末端植坛主体处的所述维护箱上均安装有阻水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化海绵植坛,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箱两侧设置有与所述过滤通孔、所述取水通孔相匹配的孔,连接管设置在两侧所述通孔之间,所述连接管包括过滤连接管与密封连接管;
所述过滤连接管与所述过滤管密封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蓄水箱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海绵植坛,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箱中部设置有提手;
所述连接箱内设置有连接管托架,所述连接管托架固定所述连接管;
所述连接件存储槽顶部安装有连接区顶盖;
所述维护箱顶部设置有顶盖;
所述阻水塞包括密封塞和截留塞;
所述密封塞一侧设置有握把;
所述截留塞两端连通,一端设置有挡板;
所述首端植坛主体、所述末端植坛主体远离所述连接箱一侧的所述溢流通孔处安装有所述截留塞,用以保持水位,其余各处所述溢流通孔上安装有所述密封塞。
CN201922264684.7U 2019-12-16 2019-12-16 模块化海绵植坛 Active CN211690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4684.7U CN211690644U (zh) 2019-12-16 2019-12-16 模块化海绵植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4684.7U CN211690644U (zh) 2019-12-16 2019-12-16 模块化海绵植坛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90644U true CN211690644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91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4684.7U Active CN211690644U (zh) 2019-12-16 2019-12-16 模块化海绵植坛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906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3131A (zh) * 2021-06-15 2021-08-27 浙江诚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市政花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3131A (zh) * 2021-06-15 2021-08-27 浙江诚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市政花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90644U (zh) 模块化海绵植坛
CN210838896U (zh) 电缆沟
CN206061631U (zh) 一种生态外窗植物养殖装置
CN211153407U (zh) 一种具有保湿防雨功能的昆虫释放装置
CN211257147U (zh) 一种房屋露台海绵花园水循环装置
CN110547122A (zh) 一种园林道路绿化结构
CN207383006U (zh) 一种园林绿化用绿植箱
WO2015137538A1 (ko) 벽면녹화용 화분 및 그 화분을 이용한 벽면녹화 시스템
CN210470418U (zh) 一种带有排蓄水功能的花池
CN208167940U (zh) 一种园林专用的雨水口盖板
CN207700266U (zh) 一种带有储水箱的室内二次用水系统
CN211607515U (zh) 一种雨水花箱
CN219158199U (zh) 一种绿色建筑集成屋顶
CN218353441U (zh) 一种城市规划设计用绿化景观建筑
CN219205355U (zh) 海绵城市用植物种植装置
CN21315306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绿色屋顶
CN210055449U (zh) 一种集水型雨伞收纳装置
CN216475334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回收装置
CN214008969U (zh) 一种景观灯
CN217088796U (zh) 一种景观设计用方便拼接绿植栽培托架
CN218148641U (zh) 一种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
CN212827513U (zh) 一种会计凭证管理装置
CN220255187U (zh) 一种兰花种植盆
CN215519547U (zh) 一种排水管连接件及排水管连接结构
CN215582691U (zh) 一种多功能保水花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