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90390U - 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90390U
CN211690390U CN202020080848.0U CN202020080848U CN211690390U CN 211690390 U CN211690390 U CN 211690390U CN 202020080848 U CN202020080848 U CN 202020080848U CN 211690390 U CN211690390 U CN 211690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rod
connecting rod
oblique push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08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小姣
郑明�
韩明江
黄慧青
孙达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is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is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is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ishe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808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90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90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90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上连杆的上端与转盘固定连接,且上连杆的下端通过轴承穿过固定管和工作管与丝杆固定连接,固定管下端与工作管固定连接,且工作管下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同时安装块下侧与第一斜推杆的上端相铰接,并且第一斜推杆的左下侧与连接杆的右端通过铰接块相铰接,固定块安装在丝杆上,且固定块右侧与连接杆的左端相铰接。该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具有固定块通过铰接在其上的四组连接杆分别带动四组斜推杆向外部延伸,使得斜推杆与泥土接触,从而增大斜推杆与泥土的接触面,达到防止水土流失作用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水土保持工程是指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水土保持工程中需要做好监测措施,水土保持监测是指监测水土的流失量和降雨量,现有的方法还是采用在土地上插钎,通过测量漏出地表的钎子高度的变化来测算水土流失量;现有的水土保持装置,需要加大压力使得水土保持装置的底部插接到土壤中去,费时费力,安装和拆解很不方便,使用不方便,而且不能保证水土保持装置可以垂直的插入到土壤中,设计不合理;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缺陷,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CN201920242198.2)一种便于安装和拆解的水土保持装置,文中提出“将固定座1插接到土壤中,土壤将活动板10上顶,滑块9在滑槽8的内部滑动,保证支撑柱13平稳上移,装置结构完整,支撑柱13的上端推动顶板19,同时连接弹簧17压缩,弹性连接带条16有效减少固定座1的内部顶部位置与顶板19之间的碰撞,”底部连接锥7插接在土壤内部的时候,活动板10与土壤接触,在固定座的下端还没有整个插接在土壤内部的时候,活动板10便带动斜推杆向四周发散,影响装置的正常作业。
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改善水土保持装置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缺陷,提供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所述固定块、连接杆、第一斜推杆、第二斜推杆、第三斜推杆和第四斜推杆具有固定块通过铰接在其上的四组连接杆分别带动四组斜推杆向外部延伸,使得斜推杆与泥土接触,从而增大斜推杆与泥土的接触面,达到防止水土流失作用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上连杆的上端与转盘固定连接,且上连杆的下端通过轴承穿过固定管和工作管与丝杆固定连接,固定管下端与工作管固定连接,且工作管下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同时安装块下侧与第一斜推杆的上端相铰接,并且第一斜推杆的左下侧与连接杆的右端通过铰接块相铰接,固定块安装在丝杆上,且固定块右侧与连接杆的左端相铰接;
所述下连杆的下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空腔内部,且空腔开设在工作管的下端,同时下连杆的上端通过轴承穿过工作管的侧壁与丝杆固定连接,固定块上侧安装有第三斜推杆,且固定块下侧安装有第四斜推杆,同时固定块左侧安装有第二斜推杆。
优选的,所述固定管与工作管固定连接形成T字形,且固定管与工作管为同心圆结构。
优选的,所述工作管下端的倾斜面为倾斜60°设置,且工作管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同时固定板上开设有开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推杆、第二斜推杆、第三斜推杆和第四斜推杆均铰接在工作管上,且第一斜推杆、第二斜推杆、第三斜推杆和第四斜推杆在工作管上菱形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推杆、第二斜推杆、第三斜推杆和第四斜推杆上均固定连接有凸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周向位置上铰接有四组连接杆,且相邻两组连接杆之间的角度为90°,同时固定块通过其上的四组连接杆分别与第一斜推杆、第二斜推杆、第三斜推杆和第四斜推杆铰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内部开设有螺纹孔,且丝杆与螺纹孔的尺寸相适配,同时丝杆螺接在螺纹孔内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第一斜推杆为V形设置,且第一斜推杆与第二斜推杆关于丝杆为对称结构,同时第三斜推杆和第四斜推杆关于丝杆为对称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斜推杆、第二斜推杆、第三斜推杆和第四斜推杆上均安装有凸板,凸板的设置增加斜推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四组斜推杆对泥土的固定效果;
2.固定块通过铰接在其上的四组连接杆分别带动四组斜推杆向外部延伸,使得斜推杆与泥土接触,从而增大斜推杆与泥土的接触面,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斜推杆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中标号:1、转盘;2、固定管;3、上连杆;4、工作管;5、安装块;6、第一斜推杆;7、固定块;8、连接杆;9、丝杆;10、凸板;11、铰接块;12、开槽;13、固定板;14、倾斜面;15、空腔;16、下连杆;17、第二斜推杆;18、第三斜推杆;19、第四斜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包括上连杆3和下连杆16,上连杆3的上端与转盘1固定连接,且上连杆3的下端通过轴承穿过固定管2和工作管4与丝杆9固定连接,固定管2下端与工作管4固定连接,且工作管4下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5,同时安装块5下侧与第一斜推杆6的上端相铰接,并且第一斜推杆6的左下侧与连接杆8的右端通过铰接块11相铰接,第一斜推杆6、第二斜推杆17、第三斜推杆18和第四斜推杆19均铰接在工作管4上,且第一斜推杆6、第二斜推杆17、第三斜推杆18和第四斜推杆19在工作管4上菱形分布;第一斜推杆6、第二斜推杆17、第三斜推杆18和第四斜推杆19上均固定连接有凸板10;固定管2与工作管4固定连接形成T字形,且固定管2与工作管4为同心圆结构;固定块7安装在丝杆9上,且固定块7右侧与连接杆8的左端相铰接;工作管4下端的倾斜面14为倾斜60°设置,且工作管4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3,同时固定板13上开设有开槽12;下连杆16的下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空腔15内部,且空腔15开设在工作管4的下端,同时下连杆16的上端通过轴承穿过工作管4的侧壁与丝杆9固定连接,固定块7上侧安装有第三斜推杆18,且固定块7下侧安装有第四斜推杆19,同时固定块7左侧安装有第二斜推杆17;固定块7的周向位置上铰接有四组连接杆8,且相邻两组连接杆8之间的角度为90°,同时固定块7通过其上的四组连接杆8分别与第一斜推杆6、第二斜推杆17、第三斜推杆18和第四斜推杆19铰接;固定块7内部开设有螺纹孔,且丝杆9与螺纹孔的尺寸相适配,同时丝杆9螺接在螺纹孔内部;连接杆8与第一斜推杆6为V形设置,且第一斜推杆6与第二斜推杆17关于丝杆9为对称结构,同时第三斜推杆18和第四斜推杆19关于丝杆9为对称结构;
如图1-2所示:第一斜推杆6、第二斜推杆17、第三斜推杆18和第四斜推杆19上均安装有凸板10,凸板10的设置增加斜推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四组斜推杆对泥土的固定效果;
如图1-4所示:通过转动转盘1,转盘1通过上连杆3带动丝杆9进行转动,丝杆9带动螺接在其上的固定块7进行向下移动,使得丝杆9与连接杆8之间的角度增大,固定块7通过铰接在其上的四组连接杆8分别带动四组斜推杆向外部延伸,使得斜推杆与泥土接触,从而增大斜推杆与泥土的接触面,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在使用该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时,通过工作管4下端的倾斜面14,将装置插接在土壤内部之后,随之转动转盘1,转盘1通过上连杆3带动丝杆9进行转动,丝杆9带动螺接在其上的固定块7进行向下移动,使得丝杆9与连接杆8之间的角度增大,固定块7通过铰接在其上的四组连接杆8分别带动第一斜推杆6、第二斜推杆17、第三斜推杆18和第四斜推杆19向外部延伸,使得四组斜推杆插接到土壤中去,与土壤中的泥土接触,从而增大斜推杆与泥土的接触面,避免雨水冲击斜坡,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这就是该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工作的整个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包括上连杆(3)和下连杆(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杆(3)的上端与转盘(1)固定连接,且上连杆(3)的下端通过轴承穿过固定管(2)和工作管(4)与丝杆(9)固定连接,固定管(2)下端与工作管(4)固定连接,且工作管(4)下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块(5),同时安装块(5)下侧与第一斜推杆(6)的上端相铰接,并且第一斜推杆(6)的左下侧与连接杆(8)的右端通过铰接块(11)相铰接,固定块(7)安装在丝杆(9)上,且固定块(7)右侧与连接杆(8)的左端相铰接;
所述下连杆(16)的下端通过轴承固定在空腔(15)内部,且空腔(15)开设在工作管(4)的下端,同时下连杆(16)的上端通过轴承穿过工作管(4)的侧壁与丝杆(9)固定连接,固定块(7)上侧安装有第三斜推杆(18),且固定块(7)下侧安装有第四斜推杆(19),同时固定块(7)左侧安装有第二斜推杆(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2)与工作管(4)固定连接形成T字形,且固定管(2)与工作管(4)为同心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管(4)下端的倾斜面(14)为倾斜60°设置,且工作管(4)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3),同时固定板(13)上开设有开槽(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推杆(6)、第二斜推杆(17)、第三斜推杆(18)和第四斜推杆(19)均铰接在工作管(4)上,且第一斜推杆(6)、第二斜推杆(17)、第三斜推杆(18)和第四斜推杆(19)在工作管(4)上菱形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推杆(6)、第二斜推杆(17)、第三斜推杆(18)和第四斜推杆(19)上均固定连接有凸板(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7)的周向位置上铰接有四组连接杆(8),且相邻两组连接杆(8)之间的角度为90°,同时固定块(7)通过其上的四组连接杆(8)分别与第一斜推杆(6)、第二斜推杆(17)、第三斜推杆(18)和第四斜推杆(19)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7)内部开设有螺纹孔,且丝杆(9)与螺纹孔的尺寸相适配,同时丝杆(9)螺接在螺纹孔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8)与第一斜推杆(6)为V形设置,且第一斜推杆(6)与第二斜推杆(17)关于丝杆(9)为对称结构,同时第三斜推杆(18)和第四斜推杆(19)关于丝杆(9)为对称结构。
CN202020080848.0U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 Active CN211690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0848.0U CN211690390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0848.0U CN211690390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90390U true CN211690390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1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0848.0U Active CN211690390U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90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90390U (zh) 一种受损边坡生态修复水土保持装置
CN115672843A (zh) 一种5g微基站
CN216978758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水材料检测设备
CN212477633U (zh) 一种自适应型合页活动坝
CN21595269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水利工程液位监测装置
CN215594285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排洪结构
CN214832361U (zh)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网
CN111922627A (zh) 一种钻井钻头与钻杆维护设备
CN209167568U (zh) 一种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平头故障处理设备
CN209131662U (zh) 一种地质测绘用水下水准仪
CN220231710U (zh) 一种新型生态滞留池水质检测装置
CN111733956B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下水道污物清理装置
CN111272260B (zh) 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探地下水监测检测仪
CN212871347U (zh) 一种具有伸缩结构的新型水表
CN215760863U (zh) 一种可降尘环保型围墙
CN218095080U (zh) 一种地形测量用rtk测量仪
CN220414115U (zh) 一种水利施工导流装置
CN215997911U (zh) 一种可变径的清管器
CN217058960U (zh) 一种水利水文监测水尺
CN211736241U (zh) 一种土建用便于移动的抹光机
CN213516458U (zh)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用便于携带的抽样泥浆检测装置
CN212585793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位监测装置
CN216144825U (zh) 一种水利用水流速测量装置
CN220036689U (zh) 一种顶板密封防水导流装置
CN206821536U (zh) 一种漏液回收式农用扇形喷嘴旋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