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9729U - 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89729U
CN211689729U CN202020071288.2U CN202020071288U CN211689729U CN 211689729 U CN211689729 U CN 211689729U CN 202020071288 U CN202020071288 U CN 202020071288U CN 211689729 U CN211689729 U CN 211689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layer
refuse dump
water retaining
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712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秀民
郭建英
邢恩德
王文君
李锦荣
吴永胜
张铁钢
刘艳萍
珊丹
荣浩
王立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for Pasteral Area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PRC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for Pasteral Area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PR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for Pasteral Area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PRC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for Pasteral Area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PRC
Priority to CN2020200712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89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89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89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包括平台层、覆土层和阻拦板,平台层表面具有沟槽,沟槽与阻拦板适配,阻拦板的下部插接在沟槽内,阻拦板平行于平台层的边缘设置,覆土层在平台层的上方,阻拦板的上沿与覆土层表面齐平或者阻拦板的上沿在覆土层表面的上方,植物种植于覆土层内。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采用上述排土场平台结构的排土场平台覆绿的方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及排土场平台覆绿的方法,平台绿化均匀,植物生根容易,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雨水利用率高,且可防止边坡和下方平台被冲蚀,无须耗费过多土方。

Description

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土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排土场平台结构。
背景技术
排土场是指矿山采矿排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排土场平台是盘旋连通坡底和坡顶的台阶面道路,人们沿平台上下排土场。
对于排土场平台,常采用压实后种植植物的方式进行绿化处理,此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雨水的冲刷,大多数植物集中生长在坡角和平台边缘处,上方边坡与平台交接处为坡角,下方边坡与平台交接处为平台边缘,而平台中间部分光滑无草,整个平台绿化效果不好;二是,平台压实后,地表坚硬,表面较光滑,雨水入渗难,植物不易生根发芽;三是,大型排土场的平台被压实后易起流而不易起沙,边坡地表松散,受平台径流的冲涮,易使边坡产生高强度的面蚀及沟蚀;四是,覆土后遇到大雨或暴雨,很容易使得表层覆土与压实面分离,径流冲向边坡,并裹挟着泥沙冲向下方的平台,易冲蚀下方的平台。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采用水平阶和水平沟等措施,但这些施工需要的土方量较多,施工不便捷,成本高,且绿化效果改善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及排土场平台覆绿的方法,平台绿化均匀,植物生根容易,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雨水利用率高,且可防止边坡和下方平台被冲蚀,无须耗费过多土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包括平台层、覆土层和阻拦板,所述平台层表面具有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阻拦板适配,所述阻拦板的下部插接在所述沟槽内,所述阻拦板平行于所述平台层的边缘设置,所述覆土层在所述平台层的上方,所述阻拦板的上沿与所述覆土层表面齐平或者所述阻拦板的上沿在所述覆土层表面的上方,植物种植于所述覆土层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植物种植于覆土层内,利于植物扎根生长,插接于沟槽内的阻拦板可拦挡从平台上方边坡流下的横向水流对表面覆土层的冲刷,防止覆土层及其内的植物种子被冲走,避免植物种子堆积于边缘或者坡角,覆绿后平台绿化均匀;大量雨水被拦截在平台的覆土层内,覆土层蓄水能力好,雨水利用率高;遇到大暴雨时,阻拦板还可对横向水流起到减速的作用,减速后的径流利于蓄留在覆土层和平台层内,增加雨水渗入量,且径流流速降低,冲刷能力减弱,可防止边坡和下方平台被泥水冲蚀,不易发生水土流失,且无须耗费过多土方。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层上还设置有横向挡水埂,所述横向挡水埂垂直于所述平台层的边缘设置,所述横向挡水埂用于拦蓄纵向水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排土场平台为由坡底到坡顶的盘旋状,平台层具有一定的坡度,降雨时,除具有从上方边坡流向下方边坡的横向水流外,还具有沿平台层坡面流动的纵向水流,横向挡水埂可拦蓄纵向水流,提高纵向水流的利用率,也可避免沿平台层坡面的水土流失。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层上还设置有纵向挡水埂,所述纵向挡水埂设置于所述平台层的边缘处,所述纵向挡水埂平行于所述平台层的边缘设置,所述纵向挡水埂用于拦蓄横向水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拦蓄平台边缘处的横向水流,降低流速,可在降雨量过大,阻拦板无法有效拦蓄横向水流时,形成第二道防线,避免冲蚀下方边坡和下方的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挡水埂的两端与坡角和所述纵向挡水埂之间均有间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留出一定的水流通道,合理引流,避免形成封闭区域,造成覆土层内的植物淹死或者封闭区域内蓄积大量雨水后,挡水埂底部长期承受高水压,冲垮横向挡水埂。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挡水埂和所述纵向挡水埂的截面均为梯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横向挡水埂和纵向挡水埂均下部承受水压和冲刷大,提高横向挡水埂和纵向挡水埂的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坍塌。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挡水埂具有多段,相邻的两段所述纵向挡水埂之间具有间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留出一定的水流通道,合理引流,避免形成封闭区域,造成覆土层内的植物淹死或者封闭区域内蓄积大量雨水后,挡水埂底部长期承受高水压,冲垮纵向挡水埂。
进一步的,所述阻拦板具有多列,每一列具有多块所述阻拦板,同一列的相邻两块所述阻拦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平台层表面具有与所述阻拦板一一对应的所述沟槽,所有所述阻拦板的下部均插接在对应的所述沟槽内,相邻两列的所述阻拦板交错分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各列阻拦板均能阻拦覆土层及其内植物种子的移动,阻拦效果好,覆土层及其内的种子不易移动,平台覆绿后绿化均匀,径流沿每列阻拦板逐级减速,减速效果好,多余的横向水流可从同一列的阻拦板之间的间隙流向下一列的阻拦板处,避免水流过大冲毁阻拦板或者蓄积的水流过多,阻拦板交错分布,横向水流减速效果好,且对横向水流利用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阻拦板由生物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阻拦板采用生物材料,经过1-2个生长季后,平台植物生长稳定,阻拦板腐烂,腐烂后的阻拦板降解到边坡覆土层内,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排土场平台覆绿的方法,在排土场平台上修建上述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将植物种植于所述覆土层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平台绿化均匀,植物生根容易,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雨水利用率高,可防止边坡和下方平台被冲蚀,且无须耗费过多土方。
进一步的,在排土场平台结构的修建过程中,按照从排土场顶部到排土场底部的顺序对排土场平台进行施工,在同一高度的排土场平台上,按照从所述平台层的边缘到坡角的顺序进行施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对修建好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和播种的植物二次扰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排土场平台结构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为排土场平台结构的实施例的一个拦蓄区域的俯视图;
图3为排土场平台结构的实施例的相邻两个拦蓄区域的俯视图;
图4为排土场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中:1、平台层;2、阻拦板;3、覆土层;4、纵向挡水埂;5、边坡;51、边缘;52、坡角;6、横向挡水埂;7、排土场;81、柠条;82、华北驼绒藜;83、狗尾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排土场平台结构的实施例,包括平台层1、覆土层3和阻拦板2,阻拦板2由生物材料制成,如木质板,或者由沙柳、柠条、葵花杆或者树叶等生物材料制成的压缩板,阻拦板2长50cm,宽20cm,厚1cm,平台层1压实处理,平台层1表面具有沟槽,沟槽与阻拦板2适配,沟槽长50cm,宽10cm,深10cm,阻拦板2的下部插接在沟槽内,阻拦板2垂直于平台层1,阻拦板2埋入沟槽内的部分为10cm,露出平台层1表面10cm,阻拦板2平行于平台层1的边缘51设置,覆土层3在平台层1的上方,覆土层3覆盖平台层1,覆土层3厚度基本填平阻拦板2的上沿,阻拦板2的上沿与覆土层3表面齐平或者阻拦板2的上沿在覆土层3表面的上方,植物种植于覆土层3内。
阻拦板2具有多列,每一列具有多块阻拦板2,同一列的相邻两块阻拦板2之间具有30cm的间隙,平台层1表面具有与阻拦板2一一对应的沟槽,所有阻拦板2的下部均插接在对应的沟槽内,相邻两列的阻拦板2交错分布,相邻两列的阻拦板2之间的距离为150cm。
平台层1上还设置有横向挡水埂6,横向挡水埂6垂直于平台层1的边缘51设置,横向挡水埂6用于拦蓄纵向水流,横向挡水埂6与其上方相邻的阻拦板2之间的距离为30cm,从排土场7的坡底到坡顶从下到上设置有多个横向挡水埂6,相邻两个横向挡水埂6之间的区域形成一个拦蓄区域,每一个拦蓄区域下方的横向挡水埂6将纵向流动的雨水拦蓄在其上方的拦蓄区域内。
平台层1上还设置有纵向挡水埂4,纵向挡水埂4设置于平台层1的边缘51处,纵向挡水埂4平行于平台层1的边缘51设置,纵向挡水埂4用于拦蓄横向水流,纵向挡水埂4与其相邻的一列阻拦板2的距离为150cm,横向挡水埂6的两端与坡角52和纵向挡水埂4之间均有间隙,横向挡水埂6和纵向挡水埂4的截面均为梯形,横向挡水埂6和纵向挡水埂4的顶宽为20cm,底宽为60cm,边坡比为1:1。
纵向挡水埂4具有多段,相邻的两段纵向挡水埂4之间具有间隙,围成一个拦截区域的上下两个横向挡水埂6分别在一段纵向挡水埂4上下端的间隙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排土场7平台覆绿的方法,在排土场7平台上修建上述的排土场7平台结构,将植物种植于覆土层3内,种植的植物选择柠条81、华北驼绒藜82、狗尾草83。柠条81穴播,整地规格10×10厘米,株距30厘米。华北驼绒藜82与狗尾草83按1:2混合撒播。
在排土场7平台结构的修建过程中,按照从排土场7顶部到排土场7底部的顺序对排土场7平台进行施工,在同一高度的排土场7平台上,按照从平台层1的边缘51到坡角52的顺序进行施工。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层(1)、覆土层(3)和阻拦板(2),所述平台层(1)表面具有沟槽,所述沟槽与所述阻拦板(2)适配,所述阻拦板(2)的下部插接在所述沟槽内,所述阻拦板(2)平行于所述平台层(1)的边缘(51)设置,所述覆土层(3)在所述平台层(1)的上方,所述阻拦板(2)的上沿与所述覆土层(3)表面齐平或者所述阻拦板(2)的上沿在所述覆土层(3)表面的上方,植物种植于所述覆土层(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层(1)上还设置有横向挡水埂(6),所述横向挡水埂(6)垂直于所述平台层(1)的边缘(51)设置,所述横向挡水埂(6)用于拦蓄纵向水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层(1)上还设置有纵向挡水埂(4),所述纵向挡水埂(4)设置于所述平台层(1)的边缘(51)处,所述纵向挡水埂(4)平行于所述平台层(1)的边缘(51)设置,所述纵向挡水埂(4)用于拦蓄横向水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挡水埂(6)的两端与坡角(52)和所述纵向挡水埂(4)之间均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挡水埂(6)和所述纵向挡水埂(4)的截面均为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挡水埂(4)具有多段,相邻的两段所述纵向挡水埂(4)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板(2)具有多列,每一列具有多块所述阻拦板(2),同一列的相邻两块所述阻拦板(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平台层(1)表面具有与所述阻拦板(2)一一对应的所述沟槽,所有所述阻拦板(2)的下部均插接在对应的所述沟槽内,相邻两列的所述阻拦板(2)交错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排土场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板(2)由生物材料制成。
CN202020071288.2U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 Active CN211689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1288.2U CN211689729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1288.2U CN211689729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89729U true CN211689729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3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71288.2U Active CN211689729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897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8350A (zh) * 2020-01-14 2020-04-24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及排土场平台覆绿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8350A (zh) * 2020-01-14 2020-04-24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及排土场平台覆绿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3022A (zh) 一种基于集蓄排顺序的采石场弃渣边坡山体整形方法
CN210827501U (zh) 一种料场岩质边坡的绿化结构
CN111456043A (zh) 一种排土场边坡覆绿的结构
CN111919629A (zh) 一种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植生系统
CN210104936U (zh) 一种生态型排水沟
CN111254952A (zh) 排土场高陡边坡的生态恢复结构
CN211689729U (zh) 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
CN104594445A (zh) 利用等高线水平蓄水槽保水浸润灌溉的方法及其结构
CN110800415A (zh) 一种秦巴山区土地整治工程中生态化治理方法
CN211816332U (zh) 排土场高陡边坡的生态恢复结构
CN114303806B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植被复绿方法及其植被复绿辅助结构
CN111058350A (zh) 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及排土场平台覆绿的方法
CN206245319U (zh) 一种防稀土迹地边坡水力侵蚀系统
CN115288168A (zh) 一种砂性土路基施工期边坡综合防冲刷结构以及防护方法
CN112726766B (zh) 一种适用于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降水管控系统
CN204626510U (zh) 用于保水浸润灌溉的等高线水平蓄水槽
CN212452694U (zh) 一种排土场边坡覆绿的结构
CN112095640A (zh) 一种生态隔离带梯田及其构建方法
CN212201542U (zh) 一种取土场结构
CN214460492U (zh) 一种排土场边坡蓄排水结构
CN220414274U (zh) 一种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浅表含水层构建结构
CN211973359U (zh) 一种平地型弃土场保土蓄水的结构
CN212534153U (zh) 一种水土保持用防护坡
CN212405000U (zh) 一种有利于经济林木树盘水土保持的梯田
CN114837202B (zh) 一种露天矿排土场台阶坡改梯生态修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