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1789U - 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81789U
CN211681789U CN201921587455.2U CN201921587455U CN211681789U CN 211681789 U CN211681789 U CN 211681789U CN 201921587455 U CN201921587455 U CN 201921587455U CN 211681789 U CN211681789 U CN 211681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gonal pipe
inner polygonal
pipe
spring
bottom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74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宽
孙光华
高振国
杨启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rumqi CRRC Rail Transi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rumqi CRRC Rail Transi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rumqi CRRC Rail Transi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Urumqi CRRC Rail Transi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74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81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81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817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拆装工具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至少一端端部设有第一内多角管、第二内多角管和第三内多角管。所述第一内多角管的顶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底端开口,所述第二内多角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内且两端开口,所述第三内多角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内;所述第一内多角管内设有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内设有第二伸缩机构,根据需要通过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分别将第二内多角管从第一内多角管的底端取出和将第三内多角管从第二内多角管的底端取出,实现了只需携带一把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就能够提供多个不同尺寸的内多角扳手。

Description

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拆装工具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
背景技术
内六角扳手是一种很常用安装与拆卸工具,其利用杠杆原理拧转内六角螺栓和螺钉的手工工具。内六角扳手通常采用碳素或合金材料的结构钢制造,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设有内六角螺栓的开口,使用的时候沿螺纹旋转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栓或螺母。
现有市场上的内六角扳手多为单柄单型号,施工人员需要携带多把型号的工具进行作业。
单柄单型号的内六角扳手在施工过程中十分不方便,且影响了施工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单柄单型号的内六角扳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携带多把不同型号的工具进行作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多种型号内多角扳手的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至少一端端部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内多角管、竖直设置的第二内多角管和竖直设置的第三内多角管,所述第一内多角管、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和所述第三内多角管均设置为中空,其中:
所述第一内多角管的顶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底端开口,所述第二内多角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内且两端开口,所述第二内多角管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外,所述第三内多角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内,所述第三内多角管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外;
所述第一内多角管内设有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内设有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一内多角管通过第一伸缩机构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内多角管通过第二伸缩机构与所述第三内多角管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设置所述第一内多角管内,所述第三内多角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内,且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分别将第二内多角管从第一内多角管的底端取出和将第三内多角管从第二内多角管的底端取出,然后在操作过程中的第一内多角管、第二内多角管和第三内多角管分别与连杆组成扳手可以适应内多角管不同尺寸的要求,实现了只需携带一把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就能够提供多个不同尺寸的内多角扳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携带多把不同型号的工具进行作业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弹簧,其中:
所述第三内多角管的顶端设有通孔;
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内多角管后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后并从所述通孔伸入所述第三内多角管与所述第三内多角管的底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需要使用第二内多角管时,通过第一弹簧的伸长将第二内多角管从第一内多角管内伸出,然后用钳子等夹住第二内多角管保持第二内多角管的固定,对待操作工件进行操作,同理,通过第二弹簧将第三内多角管伸出。很好的解决了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多种不同型号的内多角扳手的需求。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其中:
所述第二内多角管的侧壁上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三内多角管的侧壁上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所述第二限位机构;
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内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的底端端部抵接,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内位于第一位置上方时,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的内壁抵接;
所述第三内多角管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内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的底端端部抵接,所述第三内多角管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内位于第二位置上方时,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的内壁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二内多角管通过第一弹簧的拉伸伸出的时候,由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压缩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所以第一凹槽与第一内多角管分离的时候,压缩弹簧复位弹出带动与限位球离开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的底端抵接,从而很好的将伸出的第二内多角管进行固定。当需要将第二内多角管收缩到第一内多角管内时,将限位球带动压缩弹簧压缩进入到第一凹槽内,然后第二内多角管再第一弹簧的恢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一内多角管内,限位球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的内壁抵接。同理可以使用第三内多角管。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均包括压缩弹簧和限位球,其中:
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均与限位球连接;
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内位于下方的时候,所述限位球位于第一凹槽外且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的底端端部抵接,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内位于上方时,所述限位球和所述压缩弹簧均位于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的内壁抵接;
所述第三内多角管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内位于下方,所述限位球位于第二凹槽外且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的底端端部抵接,所述第三内多角管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内位于上方时,所述压缩弹簧和限位球均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的内壁抵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压缩弹簧和限位球更好的实现限位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内多角管内还设有竖直设置的套管,其中:
所述套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的底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的底端上方;
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套管内且与套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套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从所述套管的底端伸出后与所述第三内多角管的底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套管内可以有效的避免了第一弹簧受到外界干扰正常,有利于第二弹簧正常的伸长或缩短。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套管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套管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更有效的节约了空间,保证了第一弹簧的运动和第二弹簧的运动互不干扰。
进一步,所述连杆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一内多角管、第二内多角管和第三内多角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能够通过连杆的两端进行操作。
进一步,所述连杆的外壁上设有螺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大了摩擦力,有利于握紧连杆和对连杆进行转动。
进一步,所述连杆为“L”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L”型的连杆更有利于扳手的转动和操作。
进一步,所述第一内多角管、第二内多角管和第三内多角管均为内六角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内六角管能符合目前市场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内多角管,101、套管,2、第二内多角管,201、第一凹槽,3、第三内多角管,301、第二凹槽,4、第一弹簧,5、第二弹簧, 8、压缩弹簧,9、限位球,10、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包括连杆10,所述连杆10的至少一端端部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内多角管1、竖直设置的第二内多角管2和竖直设置的第三内多角管3,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和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均设置为中空,其中,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顶端与所述连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底端开口,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且两端开口,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外,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内,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 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外;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设有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内设有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通过第一伸缩机构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通过第二伸缩机构与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滑动连接。
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分别将第二内多角管2从第一内多角管1的底端取出和将第三内多角管3从第二内多角管2的底端取出,然后在操作过程中的第一内多角管1、第二内多角管2和第三内多角管3分别与连杆10组成扳手可以适应内多角管不同尺寸的要求,实现了只需携带一把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就能够提供多个不同尺寸的内多角扳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携带多把不同型号的工具进行作业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弹簧4,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弹簧5,其中,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的顶端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弹簧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后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 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二内多角管 2后并从所述通孔伸入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与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的底端固定连接。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伸缩机构和第二伸缩机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采用第一内多角管1和第二内多角管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二内多角管2和第三内多角管3的外壁均设有外螺纹。第一内多角管1和第二内多角管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和第三内多角管3螺纹连接。通过上述螺纹连接,可以实现第二内多角管2和第三内多角管3的旋紧旋出,从而提供不同型号的内多角管。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侧壁上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凹槽201,所述第一凹槽 201内设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的侧壁上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凹槽301,所述第二凹槽301内设有第二限位机构;
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底端端部抵接,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位于第一位置上方时,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内壁抵接;
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内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底端端部抵接,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内位于第二位置上方时,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内壁抵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均包括压缩弹簧 8和限位球9,其中:
所述压缩弹簧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201或所述第二凹槽 3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8的第二端均与限位球9连接;
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位于下方的时候,所述限位球9位于第一凹槽201外且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底端端部抵接,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位于上方时,所述限位球9和所述压缩弹簧8均位于第一凹槽201内且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内壁抵接;
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内位于下方,所述限位球9位于第二凹槽301外且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底端端部抵接,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内位于上方时,所述压缩弹簧8和限位球9均位于所述第二凹槽301内且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内壁抵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还设有竖直设置的套管101,其中:
所述套管101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101的底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底端上方;
所述第二弹簧5设置在所述套管101内且与套管10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弹簧5的第一端与所述套管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的第二端从所述套管101的底端伸出后与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 的底端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簧4套设在所述套管101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套管101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连杆10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一内多角管1、第二内多角管2和第三内多角管3。
可选的,所述连杆10的外壁上设有螺纹。
可选的,所述连杆10为“L”型。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第二内多角管2和第三内多角管 3均为内六角管。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在操作的过程,当需要使用第一内多角管 1进行拆卸工具的操作的时候。用手将第二内多角管2的底端按压到第一内多角管1内和将第三内多角管3的底端按压到第二内多角管2 内后,将第一内多角管2伸入到所述带拆卸工具内。然后开始通过第一内多角管1和连杆10组合的扳手进行拆卸操作。
当需要用第二内多角管2的时候,通过手或辅助工具将第二内多角管2从第一内多角管3内拉出,第一弹簧4被拉伸。随着第二内多角管2的继续向下运动,所述第一凹槽201与第一内多角管1分离,第一凹槽201内的压缩弹簧8反弹复位带动限位球9运动到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底端下方并与其抵接。很好的限制了第二内多角管2 的运动。从而使用第二内多角管2和连杆10组成扳手进行拆卸工具的操作。
需要用到第三内多角管3的时候,通过手或辅助工具将第三内多角管3从第二内多角管2内拉出,第二弹簧5被拉伸。随着第三内多角管3的继续向下运动,所述第二凹槽301与第二内多角管2分离,第二凹槽301内的压缩弹簧8反弹复位带动限位球9运动到所述第二内多角管1的底端下方并与其抵接。很好的限制了第三内多角管3 的运动。从而使用第三内多角管3和连杆10组成扳手进行拆卸工具的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10),所述连杆(10)的至少一端端部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内多角管(1)、竖直设置的第二内多角管(2)和竖直设置的第三内多角管(3),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和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均设置为中空,其中:
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顶端与所述连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底端开口,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且两端开口,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外,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内,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外;
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设有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内设有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通过第一伸缩机构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通过第二伸缩机构与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弹簧(4),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弹簧(5),其中:
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的顶端设有通孔;
所述第一弹簧(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后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的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后并从所述通孔伸入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与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的底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其中:
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侧壁上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凹槽(201),所述第一凹槽(201)内设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的侧壁上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凹槽(301),所述第二凹槽(301)内设有第二限位机构;
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底端端部抵接,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位于第一位置上方时,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内壁抵接;
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内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底端端部抵接,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内位于第二位置上方时,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均包括压缩弹簧(8)和限位球(9),其中:
所述压缩弹簧(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201)或所述第二凹槽(3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8)的第二端均与限位球(9)连接;
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位于下方的时候,所述限位球(9)位于第一凹槽(201)外且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底端端部抵接,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位于上方时,所述限位球(9)和所述压缩弹簧(8)均位于第一凹槽(201)内且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内壁抵接;
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内位于下方,所述限位球(9)位于第二凹槽(301)外且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底端端部抵接,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在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内位于上方时,所述压缩弹簧(8)和限位球(9)均位于所述第二凹槽(301)内且与所述第二内多角管(2)的内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内还设有竖直设置的套管(101),其中:
所述套管(101)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101)的底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的底端上方;
所述第二弹簧(5)设置在所述套管(101)内且与套管(10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弹簧(5)的第一端与所述套管(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的第二端从所述套管(101)的底端伸出后与所述第三内多角管(3)的底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4)套设在所述套管(101)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套管(101)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0)的两端端部均设有第一内多角管(1)、第二内多角管(2)和第三内多角管(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0)的外壁上设有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0)为“L”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多角管(1)、第二内多角管(2)和第三内多角管(3)均为内六角管。
CN201921587455.2U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81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7455.2U CN211681789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7455.2U CN211681789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81789U true CN211681789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0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745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81789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817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1315A (zh) * 2019-09-20 2019-12-13 乌鲁木齐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1315A (zh) * 2019-09-20 2019-12-13 乌鲁木齐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81789U (zh) 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
CN209007434U (zh) 一种用于井口装置零部件拆卸的扳手
CN109514474A (zh) 一种用于汽车修理的新型扳手
CN110561315A (zh) 一种单柄多型内多角扳手
CN106622812B (zh) 可伸缩延长杆
CN207415226U (zh) 一种油田用多用途小型组合扳手
CN207788814U (zh) 无损伤拆除干涉配合紧固件的工具
CN207402713U (zh) 一种拉拔器
CN206663073U (zh) 一种新型万能扳手
CN211867622U (zh) 一种拆卸过滤设备用梅花扳手
CN207465095U (zh) 一种多功能扳手组件
CN109866157A (zh) 一种可顺利拆装的螺纹扳手
CN110695898B (zh) 磁力伸缩套筒
CN208681424U (zh) 一种多功能可拆卸式扳手
CN203611187U (zh) 一种组合扳手
CN206899147U (zh) 一种螺栓螺母预紧工具
CN112171565A (zh) 一种六角扳手
CN207448333U (zh) 一种电力安装多功能扳手
CN209007487U (zh) 一种五合一活动扳手
CN211916652U (zh) 一种打壳气缸支座螺栓紧固套筒扳手
CN205835129U (zh) 活络套筒
CN205600575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应急扳手
CN207358955U (zh) 螺纹紧固装置的内驱动机构
CN207953692U (zh) 一种防爆内六角扳手
CN208854522U (zh) 一种新型内六角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