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状沉淀自动脱水压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水压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絮状沉淀自动脱水压片装置。
背景技术
絮状沉淀有吸附作用,可做净水剂,如明矾,氢氧化铝,絮状沉淀的样子就像是棉花在水里的样子,絮状沉淀是一种从液体中沉淀的小而松散之物料凝结块,一般在对大量的絮状沉淀回收时,需要对其进行脱水和挤压形成片状缩小体积。
现有的絮状沉淀的脱水和压片大都是分开的,脱水效率也较低,且需要脱水后捞出转移至压片处才可进行压片,使得不便于快速脱水和快速压片,工作效率低,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絮状沉淀自动脱水压片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絮状沉淀自动脱水压片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絮状沉淀自动脱水压片装置,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呈矩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腿,所述箱体的顶部一侧转动安装有盖板,且盖板的底部与箱体的顶部活动接触,所述箱体内转动套设有顶部为开口设置的圆筒,盖板的底部与圆筒的顶部活动接触,圆筒的侧壁上呈环形开设有多个脱水细孔,所述圆筒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伞形齿轮,箱体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箱体内并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伞形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伞形齿轮,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伸出端延伸至圆筒内并转动安装有圆压板,圆筒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竖杆,圆压板滑动套设在竖杆上,圆筒的侧壁与圆压板的外侧活动接触,所述盖板的顶部一侧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定位杆,且定位杆上滑动套设有L形把手,L形把手的顶部延伸至盖板的上方,箱体的一侧顶部开设有卡槽,L形把手的底端延伸至盖板的下方,L形把手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卡杆,且卡杆的一端延伸至卡槽内并设为锥形结构,卡杆与卡槽相卡装,L形把手的一侧与矩形孔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活动套设在定位杆上的弹簧,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设为倾斜面,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排水孔,四个支腿中的两个支腿靠近另两个支腿的一侧活动接触有位于排水孔下方的接水箱。
优选的,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的侧壁与圆筒的外侧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与圆筒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孔,圆筒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三圆孔,且第三圆孔和第二圆孔的侧壁均与电动伸缩杆的伸出端外侧活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圆压板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内固定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电动伸缩杆的伸出端外侧固定套装。
优选的,所述L形把手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方孔,且方孔的内壁与定位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压板的顶部一侧开设有第四圆孔,且第四圆孔的侧壁与竖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箱体、圆筒、盖板、第一伞形齿轮、驱动电机、第二伞形齿轮、电动伸缩杆、圆压板、矩形孔、定位杆、L形把手、弹簧、卡槽、卡杆、脱水细孔、排水孔、第一轴承与竖杆相配合,向右移动L形把手使其在定位杆上向右滑动并对弹簧压缩,L形把手带动卡杆与卡槽分离,此时向上拉动L形把手通过定位杆带动盖板向上翻开,将絮状沉淀倒入圆筒内,然后向下回转盖板与箱体合闭,此时放松对L形把手的拉力,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复位并通过L形把手带动卡杆插入卡槽内,脱水时,启动驱动电机带动第二伞形齿轮转动,第二伞形齿轮通过第一伞形齿轮带动圆筒转动,圆筒通过竖杆带动圆压板转动,能够产生旋转离心力,达到快速将絮状沉淀内的水分甩出,压片时,正向启动电动伸缩杆带动圆压板在竖杆上向上滑动,圆压板向上将絮状沉淀挤压在盖板的底部形成片状,压片完成,此时即可再次打开盖板将压片完成的絮状沉淀取出。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便于快速将盖板打开和合闭固定,能够形成旋转离心力达到自动快速的对絮状沉淀进行脱水,且便于在脱水完成后快速进行压片,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絮状沉淀自动脱水压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絮状沉淀自动脱水压片装置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圆筒、3盖板、4第一伞形齿轮、5驱动电机、6第二伞形齿轮、7电动伸缩杆、8圆压板、9矩形孔、10定位杆、11L形把手、12弹簧、13卡槽、14卡杆、15脱水细孔、16排水孔、17第一轴承、18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絮状沉淀自动脱水压片装置,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箱体1,箱体1的底部呈矩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腿,箱体1的顶部一侧转动安装有盖板3,且盖板3的底部与箱体1的顶部活动接触,箱体1内转动套设有顶部为开口设置的圆筒2,盖板3的底部与圆筒2的顶部活动接触,圆筒2的侧壁上呈环形开设有多个脱水细孔15,圆筒2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伞形齿轮4,箱体1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且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延伸至箱体1内并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伞形齿轮4相啮合的第二伞形齿轮6,箱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7,且电动伸缩杆7的伸出端延伸至圆筒2内并转动安装有圆压板8,圆筒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竖杆18,圆压板8滑动套设在竖杆18上,圆筒2的侧壁与圆压板8的外侧活动接触,盖板3的顶部一侧开设有矩形孔9,矩形孔9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定位杆10,且定位杆10上滑动套设有L形把手11,L形把手11的顶部延伸至盖板3的上方,箱体1的一侧顶部开设有卡槽13,L形把手11的底端延伸至盖板3的下方,L形把手1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卡杆14,且卡杆14的一端延伸至卡槽13内并设为锥形结构,卡杆14与卡槽13相卡装,L形把手11的一侧与矩形孔9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活动套设在定位杆10上的弹簧12,箱体1的底部内壁设为倾斜面,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排水孔16,四个支腿中的两个支腿靠近另两个支腿的一侧活动接触有位于排水孔16下方的接水箱,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便于快速将盖板3打开和合闭固定,能够形成旋转离心力达到自动快速的对絮状沉淀进行脱水,且便于在脱水完成后快速进行压片,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伞形齿轮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的侧壁与圆筒2的外侧焊接固定,箱体1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一轴承17,且第一轴承17的内圈内侧与圆筒2的外侧固定连接,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圆孔,圆筒2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三圆孔,且第三圆孔和第二圆孔的侧壁均与电动伸缩杆7的伸出端外侧活动接触,圆压板8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且转动槽内固定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与电动伸缩杆7的伸出端外侧固定套装,L形把手1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方孔,且方孔的内壁与定位杆10的外侧滑动连接,圆压板8的顶部一侧开设有第四圆孔,且第四圆孔的侧壁与竖杆18的外侧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便于快速将盖板3打开和合闭固定,能够形成旋转离心力达到自动快速的对絮状沉淀进行脱水,且便于在脱水完成后快速进行压片,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向右移动L形把手11使其在定位杆10上向右滑动并对弹簧12压缩,L形把手11带动卡杆14与卡槽13分离,此时向上拉动L形把手11,L形把手11通过定位杆10带动盖板3在箱体1的顶部向上翻开,此时即可将絮状沉淀倒入圆筒2内,然后向下回转盖板3与箱体1合闭,此时放松对L形把手11的拉力,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2复位并通过L形把手11带动卡杆14插入卡槽13内,此时卡槽13通过卡杆14限制L形把手11,L形把手11通过定位杆10限制盖板3,实现能够快速将盖板3打开和合闭固定;
脱水时,启动驱动电机5带动第二伞形齿轮6转动,第二伞形齿轮6通过与其啮合的第一伞形齿轮4带动圆筒2转动,圆筒2通过竖杆18带动圆压板8转动,此时转动的圆压板8和圆筒2带动倒入的絮状沉淀转动,达到产生旋转离心力,从而达到能够快速将絮状沉淀内的水分经多个脱水细孔15甩出,达到快速脱水的目的,甩出的水经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的排水孔16逐渐流出至接水箱内;
压片时,正向启动电动伸缩杆7带动圆压板8在竖杆18上向上滑动,圆压板8向上挤压絮状沉淀,达到将絮状沉淀逐渐向上推移并挤压在盖板3的底部,此时在盖板3的底部和圆压板8向上的相互挤压力下,脱水后的絮状沉淀逐渐被压成片状,压片完成,此时即可再次打开盖板3将压片完成的絮状沉淀取出,使得便于快速旋转脱水,提高脱水效率,且便于快速进行压片,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