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9082U - 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59082U
CN211659082U CN201920590430.1U CN201920590430U CN211659082U CN 211659082 U CN211659082 U CN 211659082U CN 201920590430 U CN201920590430 U CN 201920590430U CN 211659082 U CN211659082 U CN 211659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heat source
gear
infrared heat
who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904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兴成
吴非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904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59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59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59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包括有红外热源、卡波姆过滤层和治疗床,所述红外热源发出的红外光透过所述卡波姆过滤层后照射在所述治疗床上。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热源发出的红外光通过卡波姆过滤层后照射在治疗床上,治疗床能够供人体平躺,卡波姆过滤层不仅能对红外光进行过滤,还能有效提高用于热疗的红外光的传输水平,解决了水过滤系统无法过滤不需要的红外光,且无法让需要的红外光高效通过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光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
背景技术
随着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新的治疗模式以及治疗方法相继出现,而热疗可以杀死对放疗不敏感的处在缺氧、营养缺乏、低PH值和肿瘤分期为S期环境中的细胞,热疗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近红外热源机,在人体能承受的程度范围内,使人体的核心温度快速上升到39度到41度之间,使之与人体自然发热情况类似,人体自然发热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加快新陈代谢,促进循环,刺激生长素的分泌,从而增加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因子,使神经传导加速,这些被重新激活的免疫细胞利用细胞毒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消灭癌细胞,从而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因此,全身热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高生命质量,最大程度缓解了患者的疼痛。
现有技术中,全身热疗系统基本是单一的红外热源系统,其红外波长范围为300~3000nm,采用直接照射的方式,红外光谱强度显示大于1500nm以上的红外是人体不需要的,而且会使人体皮肤产生灼痛感,为了尽量减少不需要红外辐射的摄入,现有技术中采用德国阿登纳全身热疗系统来实现,其本质上是一种水过滤近红外光照射系统,相对来说,利用水过滤的近红外光照射比红外线或卤素灯直接照射在同一皮肤的情况下,水过滤的热源传输水平(指对热疗有帮助的红外光的传输水平)要高一些,但是通过水过滤近红外光任存在一些问题,其对于不需要的红外光不能做到高过滤,对于需要的红外光不能做到良好的通过,因此,现有技术仍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高用于热疗的红外光的传输水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包括有红外热源、卡波姆过滤层和治疗床,所述红外热源发出的红外光透过所述卡波姆过滤层后照射在所述治疗床上。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透过所述卡波姆过滤层的红外光的波长范围为750nm—1300nm。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治疗床的上方,所述红外热源设置在所述治疗床的侧方,所述红外热源发出的红外光透过所述卡波姆过滤层后,经所述反射片反射后照射在所述治疗床上。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加热部和循环水泵,所述治疗床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人体平躺,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加热部能够加热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中的水流。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容置槽放置人体的脚部的一端,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容置槽放置人体的头部的一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上舱盖、下舱和驱动装置,所述治疗床置于所述下舱中,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上舱盖能够闭合或者打开所述下舱。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舱盖的一端开有供人体头部伸出的避空口。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有风机,所述风机能够向所述下舱中通入空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一扇齿、第一驱动齿轮和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相对所述下舱固定,所述驱动元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旋转,所述第一扇齿与第一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啮合,所述上舱盖相对所述第一扇齿固定,在所述驱动元件的驱动下,所述上舱盖能够闭合或者打开所述下舱。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有过渡齿轮和第二扇齿,所述第二扇齿相对所述上舱盖固定,所述过渡齿轮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扇齿和第二扇齿均与所述过渡齿轮啮合。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有第二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角速度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角速度相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能够与所述第三驱动齿轮啮合或脱离啮合,所述驱动轴能够驱动所述第三驱动齿轮旋转。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驱动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有第一轴套,第一轴套只能相对所述下舱旋转,所述第三驱动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轴套上,所述第三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轴套间隙配合,所述驱动轴插接在所述第一轴套中,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一轴套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轴套沿轴向开有键形孔,所述第三驱动齿轮通过穿过所述键形孔的紧固件与所述驱动轴固定,所述驱动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三驱动齿轮沿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向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能够与所述第三驱动齿轮啮合或脱离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热源发出的红外光通过卡波姆过滤层后照射在治疗床上,治疗床能够供人体平躺,卡波姆过滤层不仅能对红外光进行过滤,还能有效提高用于热疗的红外光的传输水平,解决了水过滤系统无法过滤不需要的红外光,且无法让需要的红外光高效通过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的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的拆除上舱盖和下舱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对应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的又一个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参照图1至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的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的拆除上舱盖11和下舱12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对应图3的俯视图。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包括有舱体1、换气装置2、驱动装置3、红外热源4、卡波姆过滤层5、治疗床6、反射片7、水循环装置8、加热部9和摇把10,舱体1包括有上舱盖11 和下舱12,下舱12中放置有治疗床6,治疗床6用于供人体平躺,在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上舱盖11能够闭合或打开下舱12。
参照图2,为使红外热源4发出的红外光能够均匀照射在人体全身上,红外热源4固定在治疗床6的两侧,红外热源4 的上端设置有一层卡波姆过滤层5,红外热源4发出的红外光透过卡波姆过滤层5后,经过固定在上舱盖11上的反射片7 反射后,照射在人体上,其中,反射片7的反射面呈弧形状,反射片7的反射面可设计成漫反射面,从而使红外热源4发出的红外光呈发散状照射在人体上。
卡波姆过滤层5包括有生理盐水和卡波姆树脂,经卡波姆过滤层5的过滤后,红外热源4照射到反射片7上的红外光的波长范围为750nm—1300nm,提高了所需红外光的透过率,且过滤掉了波长超过1500nm的红外光,减少了人体皮肤的灼痛感,优选的,卡波姆过滤层5包括有99.97%的生理盐水和0.03%的卡波姆树脂,或者卡波姆过滤层5包括有99.95%的生理盐水和0.05%的卡波姆树脂。
参照图3,为同时对人体的背部进行热疗,治疗床6上设置有容置槽61,人体可以平躺在容置槽61中,且容置槽61中可以盛放水,为使水温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以便配合红外光对人体进行热疗,设置有水循环装置8和加热部9,水循环装置8包括有进水管81、水泵82和出水管83,其中进水管81 和出水管83是相对于水泵82而言的,即水流通过进水管81进入到水泵82中,从水泵82中流出的水经出水管83流入到容置槽61中。
加热部9设置在出水管83处,加热部9能够对经过出水管83的水流进行加热,加热方式可采用加热部9直接对出水管83进行加热,也可使出水管83中的水流流进中转的加热箱进行,而加热部9直接对加热箱进行加热。加热部9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进行实现,如采用电阻丝包裹出水管83进行加热,或者采用电热管对加热箱中的水进行加热。
为提高人体的舒适感,容置槽61对应人体脚部一端的水从进水管81进入,经适当净化后,从出水管83进入到容置槽 61对应人体头部的一端。
参照图6,上舱盖11和下舱12闭合后形成的腔体为半封闭的腔体,具体的,上舱盖11对应人体头部的一端开有避空口111,避空口111用于供人体头部伸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热源全身治疗机的舒适性。
参照图1,为使水汽不会弥漫在上舱盖11和下舱12闭合后形成的腔体中,影响红外光的传播,下舱12中还设置有换气装置2,换气装置2包括有气管21和风机22,气管21连通在风机22的出风口,气管21的出风端设置在上舱盖11的内表面,由此可从上舱盖11处往治疗床6处吹风。
参照图3和图5,为使上舱盖11能够闭合或打开下舱12,以进行热疗或供人体离开,设置有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包括有第一支撑杆30、第一扇齿31、过渡齿轮32、第一驱动齿轮33、驱动元件34、第二驱动齿轮35、第三驱动齿轮36、第一轴套37、第二轴套38和驱动轴39,上舱盖11固定在第一支撑杆30上,第一支撑杆30相对第一扇齿31固定,即第一支撑杆30可与第一扇齿31同步转动,第一扇齿31与过渡齿轮32啮合,第一扇齿31和过渡齿轮32均能够相对下舱12转动,过渡齿轮32与第一驱动齿轮33啮合,驱动元件34能够驱动第一驱动齿轮33转动,驱动元件34相对下舱12固定。
由此,当需要闭合或打开上舱盖11时,通过驱动元件34 带动过渡齿轮32旋转,过渡齿轮32带动第一扇齿31旋转,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杆30相对下舱12转动,即上舱盖11能够相对下舱12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元件34为电机。
为使上舱盖11受力更为均匀,运动时更为平稳,同时减少驱动装置3中各零件的磨损,还设置有第二扇齿(未标示) 和第二支撑杆(未标示),第二支撑杆也相对上舱盖11固定,第二扇齿与第二支撑杆同步转动,第二扇齿也与过渡齿轮32 啮合。
为使人工也可方便打开上舱盖11,避免停电时上舱盖11 不方便打开,驱动装置3还设置有手动驱动部分,驱动装置3 的手动驱动部分包括有第二驱动齿轮35、第三驱动齿轮36、第一轴套37、第二轴套38和驱动轴39,其中,驱动轴39可套接上摇把10进行人工驱动,使驱动轴39旋转。
第二驱动齿轮35与第一驱动齿轮33同步转动,即两者的角速度相同,实施时可使第二驱动齿轮35和第一驱动齿轮33 分别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的两端。第三驱动齿轮36能够与第二驱动齿轮35啮合,以使驱动轴39正常工作,第三驱动齿轮 36能够与第二驱动齿轮35脱离啮合,以防止电机旋转时带动驱动轴39一起旋转。
具体的,第一轴套37通过其两端的轴承限定,从而使得第一轴套37不会相对下舱12沿自身的轴向运动,而可以相对下舱12旋转,第三驱动齿轮36套接在第一轴套37上,且与第一轴套37间隙配合。驱动轴39插接固定在第二轴套38中,第二轴套38插接在第一轴套37中,且第二轴套38与第一轴套37间隙配合,第一轴套37沿其轴向开有键形孔(未展示),第三驱动齿轮36通过穿过键形孔的紧固件与第二轴套38固定,其中,紧固件可选择螺钉。
由此,驱动轴39既可带动第三驱动齿轮36沿自身的轴向运动,从而使第三驱动齿轮36与第二驱动齿轮35啮合或脱离啮合,且驱动轴39又能带动第三驱动齿轮36旋转,从而带动第二驱动齿轮35旋转。
其中,通过设置第二轴套38,可以减小驱动轴39的制造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驱动轴39的通用性。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红外热源、卡波姆过滤层和治疗床,所述红外热源发出的红外光透过所述卡波姆过滤层后照射在所述治疗床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特征在于,透过所述卡波姆过滤层的红外光的波长范围为750nm—13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治疗床的上方,所述红外热源设置在所述治疗床的侧方,所述红外热源发出的红外光透过所述卡波姆过滤层后,经所述反射片反射后照射在所述治疗床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加热部和循环水泵,所述治疗床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人体平躺,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加热部能够加热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中的水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容置槽放置人体的脚部的一端,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容置槽放置人体的头部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舱盖、下舱和驱动装置,所述治疗床置于所述下舱中,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上舱盖能够闭合或者打开所述下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舱盖的一端开有供人体头部伸出的避空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风机,所述风机能够向所述下舱中通入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一扇齿、第一驱动齿轮和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相对所述下舱固定,所述驱动元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旋转,所述第一扇齿与第一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啮合,所述上舱盖相对所述第一扇齿固定,在所述驱动元件的驱动下,所述上舱盖能够闭合或者打开所述下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有过渡齿轮和第二扇齿,所述第二扇齿相对所述上舱盖固定,所述过渡齿轮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扇齿和第二扇齿均与所述过渡齿轮啮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有第二驱动齿轮、第三驱动齿轮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角速度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角速度相同,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能够与所述第三驱动齿轮啮合或脱离啮合,所述驱动轴能够驱动所述第三驱动齿轮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有第一轴套,第一轴套只能相对所述下舱旋转,所述第三驱动齿轮套接在所述第一轴套上,所述第三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轴套间隙配合,所述驱动轴插接在所述第一轴套中,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一轴套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轴套沿轴向开有键形孔,所述第三驱动齿轮通过穿过所述键形孔的紧固件与所述驱动轴固定,所述驱动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三驱动齿轮沿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向滑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能够与所述第三驱动齿轮啮合或脱离啮合。
CN201920590430.1U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 Active CN211659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0430.1U CN211659082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0430.1U CN211659082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9082U true CN211659082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30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90430.1U Active CN211659082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590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5312A (zh) * 2019-04-25 2019-07-09 深圳市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5312A (zh) * 2019-04-25 2019-07-09 深圳市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3434B2 (en) LED therapy bed
CN211659082U (zh) 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
WO2003084463A2 (en) Apparatus for moxa cautery
CN103505816A (zh) 信涵宽幅光波段过滤装置
CN107157735A (zh) 一种多功能艾灸按摩仪
CN209809012U (zh) 多功能电子灸治疗仪机头
KR200457647Y1 (ko) 건식 반신욕기
CN202446682U (zh) 脉动紧肤去皱仪
CN209333038U (zh) 一种带液体冷却功能的红外治疗装置
CN106860928A (zh) 光子热疗罐
CN201115719Y (zh) 脐疗温炙器
CN203694418U (zh) 一种光疗器
CN204932629U (zh) 老年仿日光治疗灯
KR101656407B1 (ko) 필터 교환식 광조사 족욕기 및 그의 작동 방법
CN109985312A (zh) 一种红外热源全身热疗机
CN110465000B (zh) 一种红外辐照治疗装置
CN108853739A (zh) 一种儿科黄疸治疗装置
CN210131260U (zh) 一种低强度激光修复全身光疗仪
CN209714014U (zh) 一种新型新生儿光疗装置
CN112168671A (zh) 眼部护理熏蒸装置
CN204655818U (zh) 一种黄疸治疗灯
CN211675924U (zh) 一种宽光谱治疗仪传送设备
CN206577255U (zh) 一种光治疗装置
CN213192174U (zh) 黄疸光治疗用蓝光盘
CN219001156U (zh) 一种智能红外光灸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