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6418U - 一种加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56418U
CN211656418U CN202020186498.6U CN202020186498U CN211656418U CN 211656418 U CN211656418 U CN 211656418U CN 202020186498 U CN202020186498 U CN 202020186498U CN 211656418 U CN211656418 U CN 211656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ump
water
heating
assembly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64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如国
范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Aldo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Aldo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Aldo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Aldo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864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56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56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56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外壳体和加热管组件,加热管组件设置于外壳体内且与外壳体固定,加热管组件包括若干电热管,外壳体包括前盖和后盖,前盖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壳体、中间壳体、下壳体,中间壳体置于上壳体、下壳体之间,若干电热管位于中间壳体与后盖之间,中间壳体为金属材料,中间壳体包括板平面、凸起部,凸起部内具有流体通道。这种加热组件在使用时可以将水泵的进口或者出口与流体通道连通,在流体通道内流过冷水,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冷水先在流体通道中吸收废热升温后再进入加热管组件中加热升温,具有热回收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居生活中涉及到的电器设备逐渐趋向于小型化,在一种用于加热液体的加热组件中,为了使得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加热组件包括壳体和加热管组件,由于加热组件为紧凑型,在使用过程中,加热管组件加热时产生的热量会使得壳体和设备外壳的温度升高,一方面高温会使得电子元器件的寿命降低,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消费者烫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和热回收功能的加热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外壳体和加热管组件,所述加热管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且与所述外壳体固定,所述加热管组件包括若干电热管,所述外壳体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壳体、中间壳体、下壳体,所述中间壳体置于所述上壳体、下壳体之间,若干所述电热管位于所述中间壳体与所述后盖之间,其中,所述中间壳体为金属材料,所述中间壳体包括板平面、以及至少一部分凸出于所述板平面一定高度凸起部,凸起部内具有流体通道。
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温控器和PCB板,所述温控器和PCB板位于所述板平面,所述温控器与所述中间壳体相固定,所述PCB板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固定,所述温控器、水泵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温控器和所述PCB板位于所述凸起部的两侧。
所述流体通道自所述中间壳体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上壳体一体成型有与所述流体通道相对应的第二水路通道,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有与所述流体通道相对应的第一水路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路通道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路通道连通。
所述上壳体与中间壳体通过螺钉固定,所述下壳体与中间壳体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流体通道通过硅胶套与第一水路通道、第二水路通道连接。
所述前盖具有第一延伸部,所述后盖具有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配合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电热管的竖直方向从外壳体延伸,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水泵,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与所述水泵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与所述水泵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所述水泵的至少一部分夹持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所述流体通道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通。
所述前盖具有第一延伸部,所述后盖具有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配合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电热管的竖直方向从外壳体延伸,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水泵,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与所述水泵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与所述水泵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所述水泵的至少一部分夹持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所述第二水路通道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
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1/4-1/2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1/2-3/4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固定设置,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固定后形成水泵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水泵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水泵过盈配合。
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管路连接组件,所述管路连接组件包括转接件、硅胶套,所述硅胶套包括一体形成的两个套筒,所述硅胶套的两个套筒分别套设在所述水泵的进口端、出口端,所述转接件具有两个插孔、出水头和进水头,所述硅胶套的两个套筒分别插入所述插孔中并且所述套筒与所述插孔之间过盈配合,所述出水头与水泵出口端连通,所述进水头与水泵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水路通道通过第一软管与所述进水头连通,所述出水头通过第二软管与加热管组件连通。
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为塑料材质,所述上、下壳体周侧开设有组件安装孔、盖体连接孔,所述后盖开设有与所述前盖相对应的组件安装孔,所述后盖还设有与所述盖体连接孔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前盖、后盖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所述上壳体、下壳体设有卡扣,所述第一软管卡接于所述卡扣。
提供的这种加热组件的前盖包括上壳体、中间壳体、下壳体,其中,中间壳体为金属材料,电热管位于中间壳体与后盖之间,中间壳体包括板平面、以及内部具有流体通道凸起部,在使用时可以将水泵的进口或者出口与流体通道连通,在流体通道内流过冷水,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冷水先在流体通道中吸收废热升温后再进入加热管组件中加热升温,具有热回收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图1所示加热组件去除后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加热组件实用新型的水泵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加热组件实用新型的硅胶套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加热组件实用新型的转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加热组件实用新型的后盖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加热组件实用新型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加热组件实用新型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加热组件实用新型的中间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转接件1、第一软管2、第二软管3、PCB板4、进水三通5、进水温度传感器6、上壳体7、出水三通8、出水温度传感器9、组件安装孔10、盖体连接孔11、中间壳体12、温控器13、流体通道14、下壳体15、第一水路通道16、第一延伸部17、第二延伸部18、水泵19、液体加热管组件20、第三软管21、后盖22、硅胶套23、插孔24、出水头25、进水头26、传感器安装座27、卡扣28、第二水路通道2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实用新型。
参照图1-2、图4-6,加热组件包括外壳体和加热管组件20,加热管组件20设置于外壳体内且与外壳体相固定。
外壳体包括前盖和后盖22,前盖和后盖22可以通过螺钉或者卡扣等方式固定,前盖朝向后盖2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加热管组件20与支撑架相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管组件20包括若干根纳米膜电热管和若干第三软管21,纳米膜电热管并排固定于支撑架,相邻的纳米膜电热管通过第三软管21连通,使得这些纳米膜电热管串联在一起以形成液体加热流路。纳米膜电热管内部还可以插设有螺旋弹簧,采用纳米膜加热技术,不仅节能,而且加热效率很高,螺旋扰流弹簧不仅提高加热速度,同时能够避免第三软管21被折弯导致水路堵塞。
前盖具有第一延伸部17,后盖22具有与第一延伸部17相配合的第二延伸部18,其中第一延伸部17和第二延伸部18沿纳米膜电热管的竖直方向从外壳体延伸。
加热组件还包括水泵19,第一延伸部17具有与水泵19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第二延伸部18具有与水泵19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水泵19夹持固定于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第一延伸部17与第二延伸部18可以通过螺钉等方式固定,第一配合部与水泵过盈配合,第二配合部与水泵过盈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7靠近水泵侧具有四分之一圆环形结构,第二延伸部18靠近水泵侧具有四分之三圆环形结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结合后形成水泵的夹持空间,或者第一延伸部17、第二延伸部18均为半圆环形结构等其它的组合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的固定只需在一侧设置固定结构,固定方式较为简单;当然水泵也可以通过固定片包覆后与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相固定,固定片与水泵过盈配合。
采用该种结构固定水泵较为简单,降低装配难度,还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加热管组件20还具有进水三通管5和出水三通管8,进水三通管5的第一端与液体加热流路的一端连通,进水三通管5的第二端中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进水三通管5的第三端可以与水泵19的出口端连通,出水三通管8的第一端与液体加热流路的另一端连通,出水三通管8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水泵19通过管路连接组件与加热管组件20连通,管路连接组件包括转接件1、硅胶套23,硅胶套23为一体形成的双套筒结构,硅胶套23的两个套筒可以分别套设在水泵19的进口端、出口端,转接件1内开设有两个插孔24、出水头25和进水头26,两个插孔24分别与出水头25和进水头26连通,硅胶套23的两个套筒插入插孔24中并且硅胶套23的套筒与插孔24之间过盈配合,使得转接件1与硅胶套23密封固定,转接件从而使得硅胶套23可以连通出水头25与水泵19的出口端、以及进水头26与水泵19进口端,而出水头25和进水三通管5的第三端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软管3加热管组件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件的出水头和进水头可以根据需要而调整为不同朝向,从而可以使得加热组件更加紧凑;水泵可以与管路连接组件组装后形成一个组件后再与加热管组件连接,可以先将水泵和加热管组件分别与外壳体安装固定后在通过第二软管连接,该种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为半自动化装配打下基础,可以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还固定有PCB板4,PCB板固定于前盖的外表面侧,PCB板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纳米膜电热管具有电极,电极可以通过导线与PCB板4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与电极所在部位相固定,支撑架的一部分可以为导电材料或者一部分导线位于支撑架与电极之间并通过支撑架使得导线与电极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三通管5的第二端口密封插设有与PCB板4电连接的进水温度传感器6,出水三通管8的第二端口密封插设有与PCB板4电连接的出水温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可以在三通管内直接与流动的水接触,能够较为准确的检测进出水温度。
前盖或者后盖具有多个用于固定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座27,多个传感器安装座27设置在进水三通5、出水三通8的第二端口的周侧,设置多个安装座,可以固定传感器,而且可以避免温度传感器对加热装置的装配产生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前盖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壳体7、中间壳体12、下壳体15,中间壳体12置于上壳体7、下壳体15之间,若干电热管位于中间壳体与所述后盖之间,上壳体7、中间壳体12、下壳体15可以通过卡扣、螺钉等方式固定安装,其中,中间壳体12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中间壳体12包括板平面、以及至少一部分凸出于板平面一定高度凸起部,凸起部内具有流体通道14,流体通道14自中间壳体1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板平面固定安装有温控器13,并且PCB板4也与板平面相接触,温控器13与PCB板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温控器13和PCB板4分别位于凸起部的两侧。由于中间壳体12是金属材料制成,有利于温控器和PCB板的散热,并且具有流体通道14的凸起部凸出于板平面一定距离可以减小中间壳体的厚度,从而节省材料。
上壳体7一体成型有与流体通道14相对应的第二水路通道29,下壳体15一体成型有与流体通道14相对应的第一水路通道16,流体通道14的一端与第一水路通道16连通,流体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水路通道29连通,为了提高相互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可以通过硅胶套连接流体通道和第一水路通道、第二水路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7和下壳体15可以是塑料材质制成,中间壳体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结构相对中间壳体较为复杂,如果也为金属材料制成,则加工较为复杂,而塑料材质则可以通过注塑制成,例如可以将固定加热组件的螺钉孔等结构设置于上下壳体中,加工较为简单。
第二水路通道29可以通过第一软管2与进水头26连通,冷水可以通过第一水路通道16、流体通道14、第二水路通道29、第一软管2、管路连接组件后从水泵的进水口进入水泵,之后从水泵的出水口流向加热管组件20,通过加热管组件20加热后排出。由于冷水会经过中间壳体12,冷水可以对中间壳体12起到降温的作用,即冷水会带走中间壳体12吸收的加热管组件20散发出来的热量、温控器13散发的热量、以及PCB板4散发的热量,不仅起到热量回收利用的功能,使得散发的热量也能够收集起来用于加热冷水,从而提高加热效率,而且能够对整个装置进行降温,提高温控器、PCB板上电子元器件的寿命,还能够防止类似于电热水壶等局部高温而烫伤消费者。
而且,这种结构可以将加热组件的进水口设置于下壳体,可以使得进水口低于进水头26,使得加热组件在使用时结构较为紧凑。
当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水路通道29可以通过第一软管2与进水三通管5的第三端连通,而第二软管3连通出水头25和第一水路通道16。区别于上述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进水口位于管路连接组件的进水头26。当然,可以也是第一软管2与第一水路通道连通,第二软管3与第二水路通道16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固定第一软管2,上壳体7、下壳体15上均设有用于固定第一软管2的卡扣28。为了便于PCB板的固定,也为了加工简单,PCB板4固定在上壳体7、下壳体15。
前盖的上、下壳体周侧开设有组件安装孔10、盖体连接孔11,后盖22上开设有与前盖相对应的组件安装孔10,后盖22上还设有与盖体连接孔11相对应的螺纹孔,前盖、后盖22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通过组件安装孔10可以将本装置安装在成品设备(例如热水器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得到的技术方案、构思、设计,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外壳体和加热管组件,所述加热管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且与所述外壳体固定,所述加热管组件包括若干电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壳体、中间壳体、下壳体,所述中间壳体置于所述上壳体、下壳体之间,若干所述电热管位于所述中间壳体与所述后盖之间,其中,所述中间壳体为金属材料,所述中间壳体包括板平面、以及至少一部分凸出于所述板平面一定高度凸起部,凸起部内具有流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温控器和PCB板,所述温控器和PCB板位于所述板平面,所述温控器与所述中间壳体相固定,所述PCB板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固定,所述温控器、水泵与所述PCB板电连接,所述温控器和所述PCB板位于所述凸起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自所述中间壳体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上壳体一体成型有与所述流体通道相对应的第二水路通道,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有与所述流体通道相对应的第一水路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路通道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路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中间壳体通过螺钉固定,所述下壳体与中间壳体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流体通道通过硅胶套与第一水路通道、第二水路通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具有第一延伸部,所述后盖具有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配合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电热管的竖直方向从外壳体延伸,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水泵,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与所述水泵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与所述水泵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所述水泵的至少一部分夹持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所述流体通道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具有第一延伸部,所述后盖具有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配合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电热管的竖直方向从外壳体延伸,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水泵,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与所述水泵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具有与所述水泵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所述水泵的至少一部分夹持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之间,所述第二水路通道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1/4-1/2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部具有1/2-3/4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固定设置,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固定后形成水泵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水泵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水泵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管路连接组件,所述管路连接组件包括转接件(1)、硅胶套(23),所述硅胶套(23)包括一体形成的两个套筒,所述硅胶套(23)的两个套筒分别套设在所述水泵(19)的进口端、出口端,所述转接件(1)具有两个插孔(24)、出水头(25)和进水头(26),所述硅胶套(23)的两个套筒分别插入所述插孔(24)中并且所述套筒与所述插孔之间过盈配合,所述出水头(25)与水泵(19)出口端连通,所述进水头(26)与水泵(19)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水路通道通过第一软管与所述进水头连通,所述出水头(25)通过第二软管(3)与加热管组件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为塑料材质,所述上、下壳体周侧开设有组件安装孔、盖体连接孔,所述后盖开设有与所述前盖相对应的组件安装孔,所述后盖还设有与所述盖体连接孔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前盖、后盖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下壳体设有卡扣,所述第一软管卡接于所述卡扣。
CN202020186498.6U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加热组件 Active CN211656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6498.6U CN211656418U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加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6498.6U CN211656418U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加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6418U true CN211656418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5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6498.6U Active CN211656418U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加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56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56418U (zh) 一种加热组件
CN111294994A (zh) 一种加热组件
CN211656417U (zh) 一种加热组件
CN211656419U (zh) 一种加热组件
CN111163541A (zh) 一种加热组件
CN211833974U (zh) 咖啡机锅炉加热器及咖啡机
CN111263477A (zh) 一种加热组件
CN206943091U (zh) 管接口设有加热装置的水泵
CN213075011U (zh) 具有速热功能的集成智能厨卫电器
CN211695358U (zh) 一种发热体组件及采用发热体组件的电加热饮水装置
CN113499011A (zh) 加热泵和洗涤电器
CN209101542U (zh) 发热体组件及采用该发热体组件的电加热饮水装置
CN212165612U (zh) 一种发热体组件及采用该发热体组件的电加热饮水装置
CN219955645U (zh) 一种智能马桶即热组件
CN217816685U (zh) 一种蒸汽发生集成模块
CN219368008U (zh) 一种紧凑型片状即热式加热器
CN111076412A (zh) 一种小型液体加热组件
CN109826827B (zh) 一种集成加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13811134U (zh) 一种电开水器的加热装置
CN216531816U (zh) 液体恒温加热器
CN218152658U (zh) 水龙头用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水龙头
CN214701222U (zh) 一种冲凉装置
US20230280069A1 (en) Instant water heater
CN213178541U (zh) 结构紧凑型电暖器
CN219812860U (zh) 无线供电恒温加热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