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5212U - 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55212U
CN211655212U CN202020711850.3U CN202020711850U CN211655212U CN 211655212 U CN211655212 U CN 211655212U CN 202020711850 U CN202020711850 U CN 202020711850U CN 211655212 U CN211655212 U CN 211655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device
printed circuit
conductive
circuit boar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18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尧永春
韦学谦
龚兴元
何宗平
谭善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Lit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Lit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Lit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Lit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118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55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55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55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均包括外壳、盖板、胶块、导电针以及印刷电路板,外壳开设有容纳腔,外壳的正面固定盖板,盖板开设有插接腔,外壳的正面开设有连通至所述插接腔的开孔,插接腔固定有胶块,胶块内插设有导电针,容纳腔内固定有印刷电路板。本实用新型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的线缆接线结构简单,外界控制设备和电源只要快速接入接线插座、接线端子,即可实现供电以及信号传输,装配结构简单,操作快速方便,壳体内部的布局更加简单,维护更换零配件也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腕装备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化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也需要不断提升,在机器人本体上,除了控制系统、执行器外,快换盘是确保机器人稳定性的关键技术。工业机器人快换盘原理:一个机器人快换装置(又称:智能手腕装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主侧和工具侧,两侧设计可以自动锁紧连接同时可以连通和传递例如电信号、气体、水等介质。机器人工具快换装置为自动更换工具并连通各种介质提供了极大的柔性。工具快换装置的主侧安装在一台机器人上、CNC设备上或者其他结构上。工具侧安装在工具上,例如抓具、焊枪或毛刺清理工具等。在更换不同的末端工具时,机器人与末端工具要进行电气信号的连接(以下简称电连接)。现有的工具与机器人的电连接结构的结构较复杂,使得装配过程操作复杂,电连接环节也较多对电连接的可靠性也有不利影响。例如:
申请号CN200880115373.6的发明及的用于机器人的插头和插塞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结构简单、可靠性更高的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均包括外壳、盖板、胶块、导电针以及印刷电路板,外壳开设有容纳腔,外壳的正面固定盖板,盖板开设有插接腔,外壳的正面开设有连通至所述插接腔的开孔,插接腔固定有胶块,胶块内插设有导电针,第一连接装置的导电针的前端内陷于胶块内,第二连接装置的导电针的前端凸出于胶块外,所述盖板上固定有围绕插接腔设置的挡圈,容纳腔内固定有印刷电路板,线缆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导电针,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的挡圈和对应第二连接装置上的挡圈能够实现插接配合,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的导电针和第二连接装置上的导电针的位置一一对应配合,使得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的挡圈和对应第二连接装置上的挡圈插接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的导电针和第二连接装置上的导电针一一对应接通,印刷电路板正面上设置有导电触点,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固定有接线插座和接线端子,接线插座和接线端子通过印刷电路电连接至所述导电触点,所述导电针的后端顶在所述导电触点上。线缆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控制模块或电源模块,从而通过线缆给手腕装备供电或发送控制、检测信号。外界控制设备和电源只要快速接入接线插座、接线端子,即可实现供电以及信号传输,装配结构简单,操作快速方便,壳体内部的布局更加简单,维护更换零配件也更加方便。
进一步,作为优选,导电针采用弹簧顶针,从而将导电针通过压簧顶在导电触点上。采用这种结构,电连接更加可靠。
进一步,作为优选,印刷电路板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印刷电路,部分导电触点通过印刷电路板正面的印刷电路电连接至接线插座或接线端子,其余导电触点通过印刷电路板背面的印刷电路电连接至接线插座或接线端子。采用这种结构,正面背面均设置印刷电路,提高印刷电路的走线面积,避免印刷电路排布拥挤甚至干涉的情况,因此可以设置更多的导电触点,从而传输更多信号线路。
进一步,作为优选,印刷电路板上固定有若干个金属导电片,金属导电片的正面和背面均外露于印刷电路板表面,每个金属导电片的正面构成一个导电触点。采用这种结构,由于金属导电片的背面是暴露在壳体内的,因此后期设备出现故障,也更加容易排查,例如通过万用表检测导电触点的电压信号,检测电压是否正常;印刷电路板背面的印刷电路也可以通过连通金属导电片的背面,实现连通至导电触点。
进一步,作为优选,导电触点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固定有导电环,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穿入导电环的螺丝固定至外壳内。导电环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同时可以将电源保护接地,接线插座中的信号地连接到外壳。
进一步,作为优选,外壳的背面开设有用于连通至所述容纳腔的开窗,所述开窗的尺寸能够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外壳的背面固定有背板,所述背板封盖所述开窗。
进一步,作为优选,第一连接装置的盖板和第二连接装置的盖板上分别固定有定位套和定位销,定位销和定位套插接配合,实现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的插接定位。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盖板上的挡圈内固定有卡条,胶块的外壁开设有用于卡入所述卡条的卡接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的线缆接线结构简单,外界控制设备和电源只要快速接入接线插座、接线端子,即可实现供电以及信号传输,装配结构简单,操作快速方便,壳体内部的布局更加简单,维护更换零配件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内导电针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的导电针和第二连接装置的导电针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第一连接装置;2-第二连接装置;31-外壳;311-容纳腔;312-开孔;313-开窗;32-盖板;321-插接腔;322-挡圈;323-卡条;33-胶块;331-卡接槽;34a、34b-导电针;341-压簧;35-印刷电路板;351-导电触点;352-接线插座;353-接线端子;354-导电环;361-定位套;362-定位销;37-背板;38-金属导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7,本实施例智能手腕装备(机器人快换装置)的主侧和工具侧分别固定第一连接装置1(俗称:母端)和第二连接装置2(俗称:公端),第一连接装置1和第二连接装置2均包括外壳31、盖板32、胶块33以及印刷电路板35,外壳31开设有容纳腔311,外壳31的正面通过螺丝固定盖板32,盖板32开设有插接腔321,外壳31的正面开设有连通至所述插接腔321的开孔312,插接腔321固定有胶块33,第一连接装置1上的胶块33内插设有导电针34a,第二连接装置2上的胶块33内插设有导电针34b,第一连接装置1的导电针34a的前端内陷于胶块33内,第二连接装置2的导电针34b的前端凸出于胶块33外,盖板32上固定有围绕插接腔321设置的挡圈322,容纳腔311内通过螺丝固定有印刷电路板35。
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上的挡圈322和对应第二连接装置2上的挡圈322能够实现插接配合,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上的导电针34a和第二连接装置2上的导电针34b的位置一一对应配合,本实施例中,导电针34a和导电针34b进行插接配合,使得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上的挡圈322和对应第二连接装置2上的挡圈322插接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上的导电针34a和第二连接装置2上的导电针34b一一对应接通。
所述印刷电路板35上固定有接线插座352和接线端子353,印刷电路板35正面上设置有导电触点351,印刷电路板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印刷电路,部分导电触点351通过印刷电路板正面的印刷电路电连接至接线插座352或接线端子353,其余导电触点351通过印刷电路板背面的印刷电路电连接至接线插座352或接线端子353。所述导电针34a、34b的后端顶在所述导电触点351上,从而实现导电触点351和接线插座352、接线端子353的电连接。印刷电路板上固定有若干个金属导电片38,金属导电片38的正面和背面均外露于印刷电路板表面,每个金属导电片38的正面构成一个导电触点,印刷电路板背面的印刷电路连接至金属导电片38的背面,从而实现和导电触点(金属导电片38的正面)的连通。由于金属导电片38的背面是暴露在壳体内的,因此后期设备万一出现故障,也更加容易排查,例如通过万用表检测导电触点351的电压信号。线缆的一端电连接至接线端子353和接线插座352,线缆包括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的通信线缆以及用于供电的供电线缆,线缆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控制模块或电源模块,从而通过线缆给手腕装备供电或发送控制、检测信号。金属导电片38的中心(导电触点351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
导电针34a、34b采用弹簧顶针,从而将导电针34a、34b通过压簧341顶在导电触点351上。采用这种结构,电连接更加可靠。外界控制设备和电源只要快速接入接线插座352、接线端子353,即可实现供电以及信号传输,装配结构简单,操作快速方便,壳体内部的布局更加简单,维护更换零配件也更加方便。
所述印刷电路板35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固定有导电环354,所述印刷电路板35通过穿入导电环354的螺丝固定至外壳31内。导电环354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同时可以将电源保护接地,接线插座352中的信号地连接到外壳31。
外壳31的背面开设有用于连通至所述容纳腔311的开窗313,所述开窗313的尺寸能够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35,外壳31的背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背板37,所述背板封盖所述开窗313。安装印刷电路板35时,需要打开背板37,放入印刷电路板35,并通过螺丝将背板固定在外壳31的背面。
为了保证第一连接装置1和第二连接装置2插接后的相互之间的定位精准,使得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上的导电针34a和第二连接装置2上的导电针34b的位置一一对应顺利对接,第一连接装置1的盖板32和第二连接装置2的盖板32上分别固定有定位套361和定位销362,定位销362和定位套361插接配合,实现第一连接装置1和第二连接装置2的插接定位。
所述盖板32上的挡圈322内固定有卡条323,胶块33的外壁开设有用于卡入所述卡条323的卡接槽331。在装配过程中,胶块33强行塞入挡圈322内,并使得卡条323卡入卡接槽331,完成胶块33的安装,操作方便快速。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均包括外壳、盖板、胶块、导电针以及印刷电路板,外壳开设有容纳腔,外壳的正面固定盖板,盖板开设有插接腔,外壳的正面开设有连通至所述插接腔的开孔,插接腔固定有胶块,胶块内插设有导电针,第一连接装置的导电针的前端内陷于胶块内,第二连接装置的导电针的前端凸出于胶块外,所述盖板上固定有围绕插接腔设置的挡圈,容纳腔内固定有印刷电路板,线缆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导电针,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的挡圈和对应第二连接装置上的挡圈能够实现插接配合,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的导电针和第二连接装置上的导电针的位置一一对应配合,使得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的挡圈和对应第二连接装置上的挡圈插接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的导电针和第二连接装置上的导电针一一对应接通,印刷电路板正面上设置有导电触点,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固定有接线插座和接线端子,接线插座和接线端子通过印刷电路电连接至所述导电触点,所述导电针的后端顶在所述导电触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针采用弹簧顶针,从而将导电针通过压簧顶在导电触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印刷电路板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印刷电路,部分导电触点通过印刷电路板正面的印刷电路电连接至接线插座或接线端子,其余导电触点通过印刷电路板背面的印刷电路电连接至接线插座或接线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电触点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固定有导电环,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穿入导电环的螺丝固定至外壳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壳的背面开设有用于连通至所述容纳腔的开窗,所述开窗的尺寸能够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外壳的背面固定有背板,所述背板封盖所述开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装置的盖板和第二连接装置的盖板上分别固定有定位套和定位销,定位销和定位套插接配合,实现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的插接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的挡圈内固定有卡条,胶块的外壁开设有用于卡入所述卡条的卡接槽。
CN202020711850.3U 2020-04-30 2020-04-30 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 Active CN211655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1850.3U CN211655212U (zh) 2020-04-30 2020-04-30 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1850.3U CN211655212U (zh) 2020-04-30 2020-04-30 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5212U true CN211655212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9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1850.3U Active CN211655212U (zh) 2020-04-30 2020-04-30 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552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7762A (zh) * 2021-03-31 2021-07-0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与bdu集成的换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7762A (zh) * 2021-03-31 2021-07-0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与bdu集成的换电连接器
CN113097762B (zh) * 2021-03-31 2022-06-0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与bdu集成的换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92311B1 (en) Sensor system and connector used therefor
CN106207526B (zh) 用于产生连接的装置
CN201029168Y (zh) 电连接器
CN211655212U (zh) 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
CN207082689U (zh) 插拔连接器
WO2022233273A1 (zh) 端子连接结构
CN111628327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
CN211655123U (zh) 工业机器人智能手腕装备系统电连接结构
CN111864439A (zh) 一种磁刺激康复仪的电液接头
CN112882163B (zh) 一种光模块以及光电连接器
US20020090861A1 (en) Ethernet plug connection having additional contacts for feeding in a voltage supply
US3958858A (en) Modified circuit card extender
CN106785654B (zh) 一种连接结构、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
CN109586064B (zh) 一种装有弯式1394接触件的混装插座连接器
CN112086839A (zh) 一种转接结构及使用该转接结构的弯式插座连接器
CN213717215U (zh) 一种用于信号转接装置的Type-C数据线及信号测试系统
CN203339421U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20240022021A1 (en)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N215579443U (zh) 一种电磁阀插脚的转接结构
CN214957384U (zh) 一种端子一出二大电流连接器
CN216598086U (zh) Usb连接器
CN219677717U (zh) 一种应用于测试夹具的回弹信号端子及装置
CN219998524U (zh) 一种应用于测试夹具的插拔便捷式信号端子及装置
CN216903637U (zh) 一种通讯连接装置及物联网通讯系统
CN21980143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7

Address after: 545000 10-3, unit 2, Huaxin International, No. 17, Tanzhong East Road, Chengzhong District,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Liuzhou zhe'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45000 no.707, building 1, Guantang R & D center, No.10 Shuangren Road, Liudong New District,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Guangxi Lit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8

Address after: 545000 no.707, building 1, Guantang R & D center, No.10 Shuangren Road, Liudong New District,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Guangxi Lit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45000 10-3, unit 2, Huaxin International, No. 17, Tanzhong East Road, Chengzhong District, Liuzhou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Liuzhou zhe'a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