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5164U - 一种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55164U
CN211655164U CN202020202183.6U CN202020202183U CN211655164U CN 211655164 U CN211655164 U CN 211655164U CN 202020202183 U CN202020202183 U CN 202020202183U CN 211655164 U CN211655164 U CN 211655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plug
quick
shell
plu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21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大明
赵天亮
贾海鹏
宋鹏
任广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ongde Automobile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ongde Automobile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ongde Automobile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ongde Automobile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021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55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55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55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该快换插头包括互相插接的A端插头和B端插头,其中A端插头与共用采集器相连接,B端插头与电子检具相连接。使用时仅需将连接在电子检具上的B端插头与A端插头插接即可。插接和更换方便,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检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
背景技术
电子检测器是检测汽车玻璃质量的重要工具。每一种汽车玻璃对应一台电子检测器,每一台电子检测器包括一台电子检具和一个采集器。由于企业生产的汽车玻璃品种较多,需要较多的电子检测器完成检测任务。每一台电子检测器的采购成本约为三万元,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成本支出。
由于不同种类的电子检测器根据生产计划排产使用,即在某段时间内集中使用一种电子检测器而其他的电子检测器处于闲置状态。据统计,一种电子检测器的使用率大约为10%,90%的时间闲置,严重浪费资源。
基于电子检测器成本高、利用率低的情况,可以将采集器共用,即使用一台采集器根据使用需求连接不同的电子检具。但是,由于电子检具上探头数量较多,需要与采集器上的连接端口一一连接,因此在电子检具转换时费时费力,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子检具与共用采集器连接困难、费时费力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该快换插头包括互相插接的A端插头和B端插头,其中A端插头与共用采集器相连接,B端插头与电子检具相连接。使用时仅需将连接在电子检具上的B端插头与A端插头插接即可。插接和更换方便,省时省力。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包括相互插接以连通的B端插头和A端插头;其中,
所述B端插头包括B端外壳、固定在所述B端外壳内并插接有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和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的F头和分别与所述电子检具的探头相连的多个三芯针型插头,每一所述三芯针型插头与所述F头之间通过一根B端三芯屏蔽线相连;
所述A端插头包括A端外壳、固定在所述A端外壳内插接有多个2.5平方的接电针型端子和多个0.3平方的信号传输针型端子的M头和多个分别与所述共用采集器的端口相连的三芯孔型插头,每一所述三芯孔型插头与所述M头通过一根A端三芯屏蔽线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B端三芯屏蔽线和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中的屏蔽线分别与所述B端外壳和所述A端外壳内的屏蔽螺丝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芯针型插头的个数与所述电子检具的探头个数相同;所述三芯孔型插头的个数与共用采集器的端口个数相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B端三芯屏蔽线的长度为50-100cm,每一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的长度为100-200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上设置有一个磁环,所述磁环与所述三芯针型插头之间的距离为10-2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距离所述外壳较近的一端通过尼龙软管汇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尼龙软管的直径为35mm,长度为1000mm,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接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三芯针型插头和每一所述三芯孔型插头上设置有标签。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B端三芯屏蔽线和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分别按照所述标签上的序号进行分组,每一组用扎带捆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B端外壳包括顶部开口的方形底座和固定在所述方形底座的顶部开口并与所述开口连通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与所述方形底座连接的保护壳和与所述保护壳转动连接的保护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包括一个与共用采集器相连的A端插头和多个与不同型号的电子检具相连的B端插头。通过共用一个采集器适用于多个不同型号的电子检具,提高了采集器的利用率,减少了采集器的维修成本,降低了电子检测器的采购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使用时仅需将连接在电子检具上的B端插头与A端插头插接即可。插接和更换方便,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通过设置磁环、使用三芯屏蔽线以及屏蔽线接壳,大幅提高了抗干扰能力,更有利于信号的采集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B端插头的连线示意图;
图2所示为A端插头的连线示意图;
图3所示为B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B端外壳,2-F头,3-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4-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5-三芯针型插头,6-B端三芯屏蔽线,7-标签,8-A端外壳,9-2.5平方的接电针型端子,10-0.3平方的信号传输针型端子,11-M头,12-三芯孔型插头,13-A端三芯屏蔽线,14-磁环,15-尼龙软管,16-密封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应用于FYGZ-B80型号的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包括相互插接以连通的B端插头和A端插头;其中,
所述B端插头,如图1所示,包括B端外壳1、固定在所述B端外壳1内并插接有20个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3和80个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4的100孔的F头2和分别与所述电子检具的80个探头相连的80个三芯针型插头5,每一所述三芯针型插头5与所述F头之间通过一根100cm长的B端三芯屏蔽线6相连。
100孔F头中,1-80角位插接80个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4,81-100角位插接20个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3。
一共有80根B端三芯屏蔽线6,芯线颜色分别为红黄白。其中,80根白线为信号线,分别接到1-80角位与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4。80根红线为+,8根线压倒一个端子内,红线压好后一共10个端子分别接到81-90角位与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3。80根黄线为-,8根线压倒一个端子内,黄线压好后一共10个端子分别接到91-100角位与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3相连。
所述A端插头,如图2所示,包括A端外壳8、固定在所述A端外壳8内并插接有20个2.5平方的电源针型端子9和80个0.3平方的信号传输针型端子10的100孔的M头11和80个分别与所述共用采集器的端口相连的三芯孔型插头12,每一所述三芯孔型插头12与所述M头11通过一根200cm长的A端三芯屏蔽线13相连,共80根A端三芯屏蔽线13。
100孔M头中,1-80角位插接80个0.3平方的信号传输针型端子10,81-100角位插接20个2.5平方的电源针型端子9。
一共有80根A端三芯屏蔽线13,芯线颜色分别为红黄白。其中,80根白线为信号线,分别接到1-80角位与0.3平方的信号传输针型端子10。80根红线为+,8根线压倒一个端子内,红线压好后一共10个端子分别接到81-90角位与2.5平方的电源针型端子9相连。80根黄线为-,8根线压倒一个端子内,黄线压好后一共10个端子分别接到91-100角位与2.5平方的电源针型端子9相连。
所述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3、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4、2.5平方的接电针型端子9和0.3平方的信号传输针型端子10均采用全铜镀银制作工艺,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B端三芯屏蔽线和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中的屏蔽线分别与所述B端外壳和所述A端外壳内的屏蔽螺丝相连,使屏蔽线接地,提高抗干扰能力。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上设置有一个磁环14用以吸收外界电磁波防止信号干扰。所述磁环与对应三芯针型插头之间的距离为20mm。磁环位于三芯针型插头较近的位置,其防干扰效果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距离所述外壳较近的一端通过尼龙软管15汇聚,使整体结构更加整洁,便于管理。
作为优选,所述尼龙软管的直径为35mm,长度为1000mm,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接头16。尼龙软管不能扎的太紧太硬,否则影响其可弯曲性能,不便于使用。密封接头16将尼龙软管内的A端三芯屏蔽线与A端外壳8固定连接,其密封性能可防水防尘,保证A端插头的安全使用。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三芯针型插头和每一所述三芯孔型插头上设置有标签7。标签上标注有序号,方便其与电子检具的探头或采集器的端口进行一一对应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与所述B端三芯屏蔽线均按照所述三芯孔型插头上的标签顺序分组,8个为一组,1-8号为第一组,9-16号为第二组,依次类推共分为十组,每一组用扎带捆扎,方便与共用采集器的端口或电子检具的探头一一连接。
该电子检具有80个探头,为孔型插座,每一探头与一个三芯针型插头连接,然后通过B端三芯屏蔽线将采集到的信号传递给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B端插头中的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与A端插头的0.3平方的信号传输针型端子插接以连通信号传输通道,信号通过A端三芯屏蔽线、三芯孔型插头传输至采集器端口,完成电子检具与采集器的信号连通。
在电子检具品种更换时,将B端插头从A端插头上拔出,然后将连接在另一电子检具上的另一B端插头与A端插头插接,完成电子检具的快速更换,减轻的人力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例2
一种应用于FYGZ-B48型号的电子检具的B端插头。
所述B端插头包括插接部位裸露的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内插接有12个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和48个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的100孔F头和分别与所述电子检具的48个探头相连的48个三芯针型插头,每一所述三芯针型插头与一个所述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之间通过一根50cm长的B端三芯屏蔽线相连,共48根B端三芯屏蔽线。
100孔F头中,1-48角位插接48个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4,81-86和91-96角位插接12个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3。
一共有48根B端三芯屏蔽线6,芯线颜色分别为红黄白。其中,48根白线为信号线,分别接到1-48角位与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4相连。48根红线为+,8根线压倒一个端子内,红线压好后一共6个端子分别接到81-86角位与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3相连。48根黄线为-,8根线压倒一个端子内,黄线压好后一共6个端子分别接到91-96角位与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3相连。
上述B端插头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A端插头插接使用。
实施例3
一种应用于FYGZ-B64型号的电子检具的B端插头。
所述B端插头包括B端外壳1、固定在所述B端外壳1内插接有16个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和64个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的100孔F头和分别与所述电子检具的64个探头相连的64个三芯针型插头,每一所述三芯针型插头与一个所述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之间通过一根100cm长的B端三芯屏蔽线相连。
100孔F头中,1-64角位插接64个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4,81-88和91-98角位插接16个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3。
一共有64根B端三芯屏蔽线6,芯线颜色分别为红黄白。其中,64根白线为信号线,分别接到1-64角位与0.3平方的信号传输孔型端子4相连。64根红线为+,8根线压倒一个端子内,红线压好后一共8个端子分别接到81-88角位与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3相连。64根黄线为-,8根线压倒一个端子内,黄线压好后一共8个端子分别接到91-98角位与2.5平方的接电孔型端子3相连。
上述B端插头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A端插头插接使用。
所述B端外壳1包括顶端开口的方形底座1-1和固定在所述方形底座1-1顶部开口并与所述开口连通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与所述方形底座通过螺栓连接的保护壳1-2和与所述保护壳1-2转动连接的保护盖1-3。与A端插头的插接部位位于保护壳1-2内,插接时保护盖1-3打开,闲置时保护盖1-3关闭防止落入灰尘。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插接以连通的B端插头和A端插头;其中,
所述B端插头包括B端外壳、固定在所述B端外壳内并插接有接电孔型端子和信号传输孔型端子的F头和分别与所述电子检具的探头相连的多个三芯针型插头,每一所述三芯针型插头与所述F头之间通过一根B端三芯屏蔽线相连;
所述A端插头包括A端外壳、固定在所述A端外壳内插接有多个接电针型端子和多个信号传输针型端子的M头和多个分别与所述共用采集器的端口相连的三芯孔型插头,每一所述三芯孔型插头与所述M头通过一根A端三芯屏蔽线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B端三芯屏蔽线和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中的屏蔽线分别与所述B端外壳和所述A端外壳内的屏蔽螺丝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芯针型插头的个数与所述电子检具的探头个数相同;所述三芯孔型插头的个数与共用采集器的端口个数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B端三芯屏蔽线的长度为50-100cm,每一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的长度为100-20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上设置有一个磁环,所述磁环与所述三芯针型插头之间的距离为10-2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距离所述外壳较近的一端通过尼龙软管汇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软管的直径为35-40mm,长度为1000mm,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接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三芯针型插头和每一所述三芯孔型插头上设置有标签。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B端三芯屏蔽线和所述A端三芯屏蔽线分别按照所述标签上的序号进行分组,每一组用扎带捆扎。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B端外壳包括顶部开口的方形底座和固定在所述方形底座的顶部开口并与所述开口连通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与所述方形底座连接的保护壳和与所述保护壳转动连接的保护盖。
CN202020202183.6U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 Active CN211655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2183.6U CN211655164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2183.6U CN211655164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5164U true CN211655164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5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2183.6U Active CN211655164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55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23280U (zh) 一种线缆测试仪转接箱
CN211655164U (zh) 一种应用于电子检具和共用采集器之间的快换插头
CN201508374U (zh) 电力采集器与电表的级联接线装置
CN103499761A (zh) 一种快速测试电缆芯线通断的对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5896158A (zh) 线缆结构
CN203535154U (zh) 一种电缆芯线通断检测装置
CN206756996U (zh) 一种电话机单板测试装置
CN202748438U (zh) 一种校线仪
CN205790409U (zh) 快速装配的网络模块
CN202758033U (zh) 428xl电缆检测装置
CN207303600U (zh) 一种用于充电和数据传输的转接线
CN219737737U (zh) 连接器测试柜
CN112910738B (zh) 一种基于路由器、pon的网口面板对接的线序分类方法
CN20952697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一体式io模块
CN212144904U (zh) 一种l9型e1端子专用焊台
CN204858217U (zh) 便捷式摄像机连接线
CN203645090U (zh) 网线插座中的网线快速连接头以及网线插座
CN220207780U (zh) 一种绝缘耐压测试装置
CN211235929U (zh) 一种电缆网组件检测设备
CN218569163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模组信号采集结构
CN219535056U (zh) 一种网口防呆结构
CN215872323U (zh) 一种便于接线的电动车控制器
CN211627696U (zh) 一种网口浪涌测试装置
CN218772127U (zh) 一种城轨车辆网线的校线辅助器
CN208272315U (zh) 一种电以太网测试转接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