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5250U - 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5250U
CN211645250U CN201922245269.7U CN201922245269U CN211645250U CN 211645250 U CN211645250 U CN 211645250U CN 201922245269 U CN201922245269 U CN 201922245269U CN 211645250 U CN211645250 U CN 211645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sample
diluent
micro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52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之裔
陈方璐
裴臣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Nuom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Nuo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Nuom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Nuo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452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5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5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5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属于生化检验设备领域,包括本体,本体为扇形,主体的上端面从外圈到内圈依次设置有反应检测区、环形流道区、稀释混合区和第一通气孔,环形流道区通过混合液流道与稀释混合区连通设置,第一通气孔通过第一通气流道与稀释混合区连通设置,稀释液定量区的上端通过稀释液流道与稀释混合区连通设置,下端与内置稀释液区连通设置,样本定量区的上端通过样本流道与稀释混合区连通设置,下端与样本加样区连通设置,第一通气孔与样本加样区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样本处理的流程,使得整个芯片设计更为简单,芯片生产成本较低,便于产业化推广。

Description

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化检验设备领域,涉及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
背景技术
微微流控芯片技术是在微米尺度的流道中精确操纵和控制纳升和皮升量级流体(生物样品流体)的新技术,应用此技术可以把化学和生物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及细胞培养、分选、裂解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或基本集成到一块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由微流道形成网络,以可控制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用以取代常规化学或生物实验室各种功能的一种技术平台,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多种单元技术在整体可控的微小平台上灵活组合、规模集成。
离心式微流控隶属于微流控的一个分支,特指通过转动离心微流控芯片来驱动液体的流动,从而实现使用离心力在亚微米尺度上操控液体。离心微流控将生物和化学领域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单位集成在一个小型蝶式的(disc-shaped)芯片上。除了微流控所特有的优点外,由于离心微流控只需要一个电机来提供液体操控所需要的力,所以整个设备更为简洁紧凑,而碟片式芯片上的无处不在的离心场既能使得液体驱动更为有效,确保管道内没有残留液体,又能有效使得实现基于密度差异的样本分离,也能让并行处理更为简单,因此,离心式微流控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即时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 POCT)中。
化学发光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反应中间体、反应产物或外加发光试剂将化学能转变为光能的现象,与荧光和吸收光相比,化学发光具有交叉干扰小、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光激化学发光法是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的常用方法之一,可用于研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疾病的检测,该技术整合了高分子微粒技术、有机合成、蛋白质化学及临床检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它通过感光微粒和发光微粒在一定范围内(一般为200nm)结合,产生离子氧能量的传递,发出光信号,从而对待测样本进行检测。目前临床上的化学发光设备以大型化学发光设备为主。
但将化学发光和微流控芯片结合起来的资料及文献并不多,实用及可产业化的更少,如中国专利201510696709.4描述了一种用于全血样品检测的磁微粒直接化学发光微流控芯片,该芯片由四层结构组装而成,生产工艺复杂,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量产,且利用磁微粒法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属于非均相的系统,检测过程中需要设计复杂的清洗流程,增加了检测时长。
基于PCR扩增的分子诊断是通过引物介导特异性扩增目的基因以检测内源性(遗传或变异)或外源性(病原体)目的基因的存在与否,进而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其主要的应用场景有传染病的诊断,血筛,肿瘤突变位点的检测,遗传病的诊断,产前诊断,组织分型等。基于PCR扩增的分子诊断一般包含以下步骤:样本裂解、核酸纯化,核酸在特定引物约束下扩增,荧光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在某些分子诊断的项目中,由于样本比较简单,常常在样本裂解之后就可以直接进行扩增;另一方面,现在日渐成熟的一步法DNA提取扩增试剂盒的出现也是的样本裂解后直接扩增成为可能,避免了核酸纯化这个比较复杂的步骤。但是,在基于PCR扩增的分子诊断体系中,由于 PCR扩增时候会有气容胶污染,也为了避免样本之间的交叉污染,一般情况下要组建一个分区。这个实验室要实现样本处理,核酸提取,PCR扩增的分区操作,且必须具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实验室搭建成本高,往往只有大型医疗机构才有搭建的财力。另一方面,实验室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也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与此同时,过多人工的介入势必也会带来人为的操作失误,这些问题大大地提高了基于PCR的分子诊断的技术使用门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通过离心力来操纵液体在蝶式微流控芯片上的流动来实现,液体操纵及分析检测系统更为简单,此外本结构简化了样本处理的流程,使得整个芯片设计更为简单,芯片生产成本较低,便于产业化推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扇形,所述本体的上端面从外圈到内圈依次设置有反应检测区、环形流道区、稀释混合区和第一通气孔,所述反应检测区为多个且与环形流道区连通设置,所述环形流道区通过混合液流道与所述稀释混合区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通气孔通过第一通气流道与所述稀释混合区连通设置;
所述第一通气流道的一侧设有稀释液定量区,另一侧设有样本定量区,所述稀释液定量区的上端通过稀释液流道与稀释混合区连通设置,下端与内置稀释液区连通设置,所述样本定量区的上端通过样本流道与稀释混合区连通设置,下端与样本加样区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样本加样区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稀释液定量区远离所述第一通气流道的一侧设有连通的稀释液废液区,所述稀释液废液区与所述内置稀释液区之间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与稀释液废液区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流道远离所述混合液流道的一端设有连通的混合液废液区,所述混合液废液区为环形且圆心同所述本体的圆心设置,所述混合液废液区远离所述环形流道一端的内圈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样本定量区远离所述样本流道的一侧设有连通的样本废液区,所述样本废液区内部且远离所述样本定量区的一侧设有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样本废液区的上端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检测区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布设置,所述反应检测区通过检测流道与所述环形流道连通设置,所述检测流道相对所述反应检测区居中设置,所述检测流道的中心线延长线穿过所述本体的圆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稀释液定量区和样本定量区的纵向中心线延长线均穿过所述本体的圆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稀释液流道相对本体圆心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稀释液定量区到所述本体中心的距离,所述样本流道相对本体圆心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样本定量区到所述本体中心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稀释液区内预封装稀释液液囊,将感光微球上标记上抗体1冻干成固体颗粒预封装,将发光微球标记上抗体2冻干成固体颗粒,将两种颗粒预封装在反应检测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样本流道靠近所述样本定量区的一端设有第一相变阀,所述稀释液流道靠近稀释液定量区的一端设有第二相变阀,所述样本定量区内设有顺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预先封装在样本定量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相变阀和第二相变阀均采用相变材料制备,相变材料为石蜡、合成蜡或天然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一个待检样本对应一个微流控芯片,不增加额外的耗材,由于检测集成到微流控技术平台上,检测平台可以做到结构紧凑,小巧便携,适用于现场检测;本结构所提出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也可实现分子诊断(荧光PCR),是一款便携式的分子诊断系统,该分子诊断平台才用了免核酸提取法来大大简化了样本处理的流程,可自动在芯片上实现核酸裂解、释放、稀释、扩增、荧光检测全流程,使得整个芯片设计更为简单,芯片生产成本较低,便于产业化推广,且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带来的染污及检测误差;
2、设置多个光学检测模,应用中,多个光学检测模可以采用不同的波长,其中一组光学检测模用于光激化学发光反应进行激发并检测,激发光波长为680nm,发射光波长为580nm~620nm,其余光学检测模用于荧光PCR检测,当需要采用对应的波长对微流控芯片进行检测时,通过检测平台上的旋转电机将微流控芯片的反应检测区移动至一个光学模块的激发光口处,能够根据检测需要对多个微流控芯片分别进行不同波长的检测;
3、检测流道相对反应检测区居中设置,检测流道的中心线延长线穿过本体的圆心设置,反应检测区均布设置,离心力更加均衡,这样进入到每个反应检测区的介质更加均衡,有利于保证检测结构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部详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详图;
图5是图3的C部详图。
附图标记:
1、本体;2、反应检测区;21、检测流道;3、环形流道;4、稀释混合区;5、混合液流道;6、混合液废液区;7、第一通气孔;71、第一通气流道;8、稀释液定量区;81、稀释液流道;82、稀释液废液区;83、内置稀释液区;84、第二通气孔;85、第二相变阀;9、样本定量区;91、样本流道;92、样本废液区;93、样本加样区;94、第三通气孔;95、第一相变阀;96、顺磁性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包括本体1,本体1为扇形,本体的上端面从外圈到内圈依次设置有反应检测区2、环形流道 3区、稀释混合区4和第一通气孔7,反应检测区2为多个且与环形流道3区连通设置,环形流道3区通过混合液流道5与稀释混合区4连通设置,第一通气孔7通过第一通气流道71与稀释混合区4连通设置;
第一通气流道71的一侧设有稀释液定量区8,另一侧设有样本定量区9,稀释液定量区8的上端通过稀释液流道81与稀释混合区4连通设置,下端与内置稀释液区83连通设置,样本定量区9的上端通过样本流道91与稀释混合区4连通设置,下端与样本加样区93连通设置,第一通气孔7与样本加样区93连通设置。
优选地,稀释液定量区8远离第一通气流道71的一侧设有连通的稀释液废液区82,稀释液废液区82与内置稀释液区83之间设有第二通气孔84,第二通气孔84与稀释液废液区82连通设置。
优选地,环形流道3远离混合液流道5的一端设有连通的混合液废液区6,混合液废液区6为环形且圆心同本体1的圆心设置,混合液废液区6远离环形流道3一端的内圈与第二通气孔84连通设置,环形区域的设置有利于液体在其内部的均布设置。
优选地,样本定量区9远离样本流道91的一侧设有连通的样本废液区92,样本废液区92内部且远离样本定量区9的一侧设有第三通气孔94,第三通气孔94的上端面低于样本废液区92的上端面设置,第一通气孔7、第二通气孔84和第三通气孔94的设置,在液体过多的时候可产生溢流的效果,避免外泄或者串流影响测试效果,保证测试精度。
优选地,反应检测区2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布设置,反应检测区2通过检测流道21与环形流道3连通设置,检测流道21相对反应检测区2居中设置,检测流道21的中心线延长线穿过本体1的圆心设置,反应检测区2均布设置,离心力更加均衡,这样进入到每个反应检测区2的介质更加均衡,有利于保证检测结构的精确度。
优选地,稀释液定量区8和样本定量区9的纵向中心线延长线均穿过本体1的圆心设置,此结构的离心力更稳定。
优选地,稀释液流道81相对本体1圆心的最小距离小于稀释液定量区8到本体1中心的距离,样本流道相对本体1圆心的最小距离小于样本定量区到本体1中心的距离,有利于控制介质的流量,只有离心力得到预设的竖直后,介质才可流入到下一个工序,方便通过速度控制流量。
优选地,本体在生化分析仪的带动下高速旋转,转速的范围为3000rpm-10000rpm,可根据液体的粘度选择初始转速,不低于3000rpm,粘度越大,转速越高,保证试剂顺利被排出。
实施例1:内置稀释液区83内预封装稀释液液囊,将感光微球上标记上抗体1冻干成固体颗粒预封装,将发光微球标记上抗体2冻干成固体颗粒,将两种颗粒预封装在反应检测区2内。
利用本结构进行光激化学发光检测的工作流程如下:
S1、将待测样本加入样本加样区93内,将微流控芯片放置在检测平台上并固定;
S2、检测平台电机启动旋转,待测样本进入样本定量区9内,稀释液液囊自动释放,稀释液进入稀释液定量区8内;
S3、检测平台电机停止旋转,样本流道91与稀释液流道81打通;
S4、检测平台电机启动旋转,样本定量区9内定量出来的待检样本与稀释液定量区8 内定量出来的稀释液进入稀释混合区4内;
S5、检测平台电机进行急加速慢减速流程循环,使稀释混合区4内产生液体振荡,促进待测样本稀释;
S6、检测平台电机停止旋转,混合流道打通;
S7、检测平台电机启动旋转,稀释液后的待检样本混合液进入发光反应区;
S8、检测平台进行正反转循环,产生振荡涡流,稀释后的待检样本中的待测抗原与感光珠上标记的抗体1及发光珠上标记的抗体2形成夹心结构;
S9、检测平台上对光激化学发光反应区进行照射激发,一般激发波长为680nm,发光波长为520nm-620nm,通过接受并检测发光反应处内发光强度来计算待测样本中待测物质的浓度。
将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微流控光激化学发光检测平台与其他公司的微球体系检测技术进行平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如下表一所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623645140000081
表一
对比结果:本组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与其他公司相比在各浓度表现了更优的精密度和更高的发光效率,测试精度更高,结构更加简单和智能化。
利用实施例1的结构进行光激化学反应评价实例如下,测定批内精密度,测试条件如下。
待测样品:伯乐标准质控血清水平1(L)、水平2(H),两个水平质控血清,一个为低浓度,一个为高浓度;
检测项目:促甲状腺激素(TSH)、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过程:重复检测10次;
离群点的判定标准:超出±3SD。
测试结果如表二所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623645140000082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623645140000091
表二
结论:本组实验所有CV均在5%以内,结果等超过了化学发光技术,说明本结构具有很好的精密度,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样本流道91靠近样本定量区9的一端设有第一相变阀95,稀释液流道81靠近稀释液定量区8的一端设有第二相变阀85,样本定量区9 内设有顺磁性物质96,顺磁性物质96预先封装在样本定量区9内;更优选地,第一相变阀95和第二相变阀85均采用相变材料制备,相变材料为石蜡、合成蜡或天然蜡,相变材料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发生相变,其中内置稀释液区83中预封装稀释液液囊,PCR反应试剂干粉包括PCR反应所需的酶、dNTPs、引物等预封装在反应检测区2内,将顺磁性物质96预先封装在样本定量区9内,顺磁物质可以在磁场的驱动下进行运动,样本定量槽内预先封装固体颗粒,该固体颗粒不受磁场作用,可以是坚硬的微米级别钢球,钢球可以在顺磁性物质96的扰动下无序运动,产生研磨效果。
利用本结构进行分子检测的工作流程如下:
S1、将待测样本加入样本加样区93内,将微流控芯片放置在检测平台上并固定;
S2、检测平台电机启动旋转,待测样本进入样本定量区9内;稀释液液囊自动释放,稀释液进入稀释液定量区8内;
S3、检测平台电机停止旋转,检测平台上产生磁场变化,在磁场的作用下,顺磁性物质96沿径向方向来回运动,与样本槽内预先封装的固体颗粒相互作用,完成待测样本匀浆过程;
S4、检测平台电机启动高速旋转,将匀浆后产生的沉淀杂质等贴壁,使待检样本在上清液里面富集,此时第一相变阀95、第二相变阀85处于关闭状态,待测样本停留在样本定量槽内,稀释液停留在稀释液定量槽内;
S5、检测平台电机停止旋转,检测平台对第一相变阀95、第二相变阀85进行加热,第一相变阀95和第二相变阀85融化打开;
S6、检测平台电机启动旋转,将样本定量槽内定量出来的待检样本与稀释液定量槽内定量出来的稀释液甩进稀释混合区4。
S7、检测电机检测平台电机进行急加速慢减速流程循环并对稀释混合区4进行高温加热,待检样本中的目的DNA进行裂解,并完成稀释过程;
S8、检测平台电机停止旋转,混合流道打通;
S9、检测平台电机启动旋转,稀释后的待检样本进入PCR反应检测区2;
S10、检测平台对反应检测区2进行PCR扩增所需要的交替加热循环,完成PCR扩增,对并反应检测区2进行激光照射,光PCR检测模块可扫描读出每个PCR扩增腔内的各个荧光通道的光强,绘制QPCR曲线。
该微流控芯片可在芯片内部通过离心场的作用自动实现光激化学发光检测中样本定量、样本稀释、与感光微球抗原/抗体反应、与发光微球抗原/抗体反应、发光检测所有检测流程,也可实现分子诊断(PCR)检测中核酸裂解、提取、样本稀释、扩增、荧光检测全流程,该结构包括两个模块,一个模块为光激化学发光检测模块,光激化学发光检测模块可扫描读出化学发光的光强,并通过定标曲线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一个为实时荧光PCR检测模块,荧光PCR检测模块可扫描读出每个PCR扩增腔内的各个荧光通道的光强,绘制QPCR曲线,计算Ct值,且给出阴阳性报告,两个检测模块集成到一个分析平台上,可实现光激化学发光检测和荧光PCR检测。
实施例:准备10份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样品,将50ul的核酸释放剂放入稀释液液囊内进行密封,按照本发明提出的分子检测的流程进行反应;同时将30ul PCR反应液冻干成试剂小球预封装在反应检测区内,采用传统的磁珠法对上述10份样品进行处理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各实施例的Ct值如图表3所示,PCR扩增的条件为:
预变性和酶激活:95℃反应1min;逆转录反应:60℃反应30min;热变性反应:95 ℃反应1min,扩增反应:95℃反应15s,60℃反应30s,45个循环;冷却:25℃反应10s
检测结果如下表3所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62364514000010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623645140000111
表三
根据检测结果可知,本结构与传统PCR检测平台均能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阳性样本,结果一致率达100%,准确性较好,另外Ct数值越小说明检测灵敏度越高,对比Ct值可知本发明平台的灵敏度比传统PCR检测平台的灵敏度高。
在整个结构中,设置多个光学检测模,应用中,多个光学检测模可以采用不同的波长,其中一组光学检测模用于光激化学发光反应进行激发并检测,激发光波长为680nm,发射光波长为580nm~620nm,其余光学检测模用于荧光PCR检测,当需要采用对应的波长对微流控芯片进行检测时,通过检测平台上的旋转电机将微流控芯片的反应检测区2 移动至一个光学模块的激发光口处,能够根据检测需要对多个微流控芯片分别进行不同波长的检测。
本结构属于POCT体外诊断领域,是首个用于光激化学发光的微流控检测平台,一个待检样本对应一个微流控芯片,不增加额外的耗材,由于检测集成到微流控技术平台上,检测平台可以做到结构紧凑,小巧便携,适用于现场检测;本结构所提出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也可实现分子诊断(荧光PCR),是一款便携式的分子诊断系统,该分子诊断平台才用了免核酸提取法来大大简化了样本处理的流程,可自动在芯片上实现核酸裂解、释放、稀释、扩增、荧光检测全流程,使得整个芯片设计更为简单,芯片生产成本较低,便于产业化推广,且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人工操作带来的染污及检测误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扇形,所述本体的上端面从外圈到内圈依次设置有反应检测区、环形流道区、稀释混合区和第一通气孔,所述反应检测区为多个且与环形流道区连通设置,所述环形流道区通过混合液流道与所述稀释混合区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通气孔通过第一通气流道与所述稀释混合区连通设置;
所述第一通气流道的一侧设有稀释液定量区,另一侧设有样本定量区,所述稀释液定量区的上端通过稀释液流道与稀释混合区连通设置,下端与内置稀释液区连通设置,所述样本定量区的上端通过样本流道与稀释混合区连通设置,下端与样本加样区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通气孔与所述样本加样区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液定量区远离所述第一通气流道的一侧设有连通的稀释液废液区,所述稀释液废液区与所述内置稀释液区之间设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与稀释液废液区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流道远离所述混合液流道的一端设有连通的混合液废液区,所述混合液废液区为环形且圆心同所述本体的圆心设置,所述混合液废液区远离所述环形流道一端的内圈与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定量区远离所述样本流道的一侧设有连通的样本废液区,所述样本废液区内部且远离所述样本定量区的一侧设有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样本废液区的上端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检测区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布设置,所述反应检测区通过检测流道与所述环形流道连通设置,所述检测流道相对所述反应检测区居中设置,所述检测流道的中心线延长线穿过所述本体的圆心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液定量区和样本定量区的纵向中心线延长线均穿过所述本体的圆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液流道相对本体圆心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稀释液定量区到所述本体中心的距离,所述样本流道相对本体圆心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样本定量区到所述本体中心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稀释液区内预封装稀释液液囊,将感光微球上标记上抗体1冻干成固体颗粒预封装,将发光微球标记上抗体2冻干成固体颗粒,将两种颗粒预封装在反应检测区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流道靠近所述样本定量区的一端设有第一相变阀,所述稀释液流道靠近稀释液定量区的一端设有第二相变阀,所述样本定量区内设有顺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预先封装在样本定量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变阀和第二相变阀均采用相变材料制备,相变材料为石蜡、合成蜡或天然蜡。
CN201922245269.7U 2019-12-13 2019-12-13 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 Active CN211645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5269.7U CN211645250U (zh) 2019-12-13 2019-12-13 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5269.7U CN211645250U (zh) 2019-12-13 2019-12-13 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5250U true CN211645250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5269.7U Active CN211645250U (zh) 2019-12-13 2019-12-13 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52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9797A (zh) * 2021-01-20 2022-08-05 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封闭试剂的微流控芯片
WO2023245955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浙江大学 核酸检测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9797A (zh) * 2021-01-20 2022-08-05 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封闭试剂的微流控芯片
WO2023245955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浙江大学 核酸检测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72558A (zh) 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及使用方法
US11633739B2 (en) Droplet-based assay system
JP7230125B2 (ja) 細胞を単離し分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6081565B2 (ja) 合成液体セル
EP3964821A1 (en) Droplet-based assay system
Sasso et al. Automated microfluidic processing platform for multiplexed magnetic bead immunoassays
US20140106462A1 (en) Microfluidic system for high-throughput, droplet-based single molecule analysis with low reagent consumption
CN1143917A (zh) 用于测定和加工分析物的中尺度样品制备设备和系统
WO2020043036A1 (en) Co-detection and digital quantification of bioassay
US10512910B2 (en) Droplet-based analysis method
US20200086312A1 (en) Detection method for a target nucleic acid
CN211645250U (zh) 光激化学发光及分子检测用微流控芯片系统
US20220041967A1 (en) Real-time monitoring of single cell or events
CN209923319U (zh) 微流控芯片结构及分析装置
CN212770649U (zh) 一种集成核酸提取与荧光扩增的离心式微流控芯片
US20230372935A1 (en) Partition-based method of analysis
CN209778828U (zh) 离心微流控芯片结构及核酸分析装置
Kanies et al. A modular microfluidic device that uses magnetically actuatable microposts for enhanced magnetic bead-based workflows
KR20190111588A (ko) 고속 중합효소 연쇄반응 분석 플레이트
WO2021114040A1 (zh) 一种无扩增的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
Chen et al. Droplet-based microfluidics for single-cell encapsulation and analysis
US20220008914A1 (en) Partition-based method of analysis
WO2022086405A1 (en) Anion exchange and mixed-mode chromatography ligands for detection of nucleic acids
McMillan et al.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microfluidics and rapid PCR to analysis of microbial targets
Yang Microfluidics for Liquid Biopsy toward Early Stage Cancer Diagno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