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2595U - 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2595U
CN211642595U CN201922346820.7U CN201922346820U CN211642595U CN 211642595 U CN211642595 U CN 211642595U CN 201922346820 U CN201922346820 U CN 201922346820U CN 211642595 U CN211642595 U CN 211642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helicopter
fuselage
tandem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468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冲
鲁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fy Intelligent Control Tianji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fy Intelligent Control Tianji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fy Intelligent Control Tianji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Efy Intelligent Control Tianji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468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2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2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2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飞行装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设置有机身,机身的前后两端纵列式布置安装有旋翼装置;机身的前后两端柔性连接有两套独立的起落架,机身底部悬挂有货箱;旋翼装置的控制端配套安装有操纵装置,旋翼装置的动力端连接动力装置,旋翼装置和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相比其他直升机,机身尺寸小,结构简单,载重量大,气动效率更高,对重心位置不敏感。两副旋翼相对于机身采用前后的纵列式布置,机身总体尺寸比单旋翼带尾桨式、双旋翼横列式、多旋翼式直升机都要小。相对于相同的旋翼带尾桨的常规直升机,采用了基本相同的两副旋翼新型直升机,可以获得大于其2倍的起飞重量。

Description

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飞行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直升机的突出特点是做低空、悬停、低速和机头方向不变的机动飞行,特别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基于这些特点,直升机广泛用于军用和民用方面,军民通用性强。直升机一般包括机身、起落架、旋翼装置、操纵装置、动力装置、控制装置等。直升机按旋翼构造一般可以分为单旋翼带尾桨式、双旋翼式、多旋翼式。
单旋翼带尾桨式是目前常规最常见的直升机形式,广泛用于大、中、小、微型的有人或无人直升机上。其特点是在尾梁上安装尾桨,尾桨旋转产生拉力,来平衡旋翼旋转产生的使机身逆向旋转的扭矩。由于升力仅靠单旋翼,该形式直升机对重心位置偏离要求高,使用时有较多的限制。另外,尾桨消耗的功率仅用来平衡旋翼的反扭矩,直升机的总功率使用效率偏低。
多旋翼式直升机一般是四个或者更多旋翼组合的直升机,由于其旋翼多,控制复杂,悬停和前飞都比常规单旋翼形式直升机效率低,因此,该构型基本出现在微型无人直升机上,多用作航模、航拍等领域。
双旋翼式直升机基本可以分为纵列式、横列式、共轴双旋翼式。横列式是2 个旋翼分布在机身两侧,前飞阻力较大,一般很少用到。共轴双旋翼式是在一个旋翼轴上下布置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旋翼,两旋翼桨盘完全重叠,上下旋翼气动相互干扰,同时复杂的操纵机构及特殊的桨毂大大的增加了废阻,降低了前飞效率。共轴双旋翼式目前仅出现在个别的小型或微型直升机上。
纵列式直升机是机身前后各布置一个旋翼,目前出现的该构型直升机基本都是油动力的,其两副旋翼完全相同,旋向相反,两副旋翼桨盘不同程度的重叠,旋转相位同步。两副旋翼桨盘重叠目的是为了减少机身的长度,以达到降低重量的目的。但是这样,为了防止两副旋翼相互剐蹭,旋翼旋转要求相位同步,需要贯穿机身的同步轴,无形中也增加了结构的难度和机身的重量及阻力。两副旋翼桨盘重叠,旋翼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气动干扰,导致效率的降低。纵列式直升机采用油动力,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动力,更大的起飞重量,但是油动力的直升机整体机械复杂、占用空间大、使用维护成本高。
虽然目前已经发展各种形式的直升机,缺点也非常突出,气动效率低,结构复杂,机身空间大,使用维护成本高等,难以满足一些特殊的需求。非常需要一种能够克服以上缺点的新构型直升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设置有机身,所述机身的前后两端纵列式布置安装有旋翼装置;
所述机身的前后两端柔性连接有两套独立的起落架,机身底部悬挂有货箱;
所述旋翼装置的控制端配套安装有操纵装置,所述旋翼装置的动力端连接动力装置,所述旋翼装置和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控制装置。
进一步,所述机身采用两个U型硬铝合金件拼接铆接安装或者所述机身整体采用成型的铝合金机身。
进一步,所述机身的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
进一步,所述起落架采用铝合金架,碳纤维架、金属架、非金属架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机身底部固定安装有由自动抛投器。
进一步,两套所述旋翼装置的桨毂相对于机身高度相同,或者前低后高。
进一步,后侧旋翼装置的旋翼轴垂直于机身,所述旋翼装置的前旋翼相对于机身前倾安装。
进一步,所述旋翼装置包括第一片桨叶和第二片桨叶,第一片桨叶和第二片桨叶分别成直线的安装在桨毂两侧;桨毂通过销轴铰接安装在旋翼轴上端,旋翼轴安装在机身上,旋翼轴的下端连接动力装置,旋翼轴的上端与桨毂连接。
进一步,所述操纵装置包括自动倾斜器,所述自动倾斜器安装在旋翼轴上,所述自动倾斜器包含动环与不动环,动环两个支臂分别与两片桨叶连接。
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机身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直接与旋翼轴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电动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相比其他直升机,机身尺寸小,结构简单,载重量大,气动效率更高,对重心位置不敏感。
两副旋翼相对于机身采用前后的纵列式布置,机身总体尺寸比单旋翼带尾桨式、双旋翼横列式、多旋翼式直升机都要小。
相对于相同的旋翼带尾桨的常规直升机,采用了基本相同的两副旋翼新型直升机,可以获得大于其2倍的起飞重量。
两副旋翼不交叉,相对于交叉的纵列双旋翼直升机,减少了两旋翼之间的气动干扰,提高了气动效率及操纵品质。
两副旋翼不交叉,相对于交叉的纵列双旋翼直升机,两副旋翼旋转不需要同步,省去了同步轴,减少了机身横截面积,减少了直升机前飞时阻力。
双旋翼直升机动力及操纵采用电动形式,省去了大体积的发动机、复杂的传动系统等,极大的节约了机身空间,减少了机身的大小,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身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2、前起落架;3、后起落架;4、旋翼装置;5、第一片桨叶;6、第二片桨叶;7、桨毂;8、旋翼轴;9、动力装置;10、电机;11、自动抛投器;12、动力电源;13、控制装置;14、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该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包括机身1、起落架、旋翼装置4、操纵装置、动力装置9、控制装置13和货箱14。
起落架设置有两组,分别为前起落架2和后起落架3,前起落架2和后起落架3分别固定在机身1下部的前后位置。旋翼装置4设置有两组,分别固定在机身1上部的前后位置;每组旋翼装置4包括一副桨叶和两片桨叶,第一片桨叶5和第二片桨叶6分别成直线的安装在桨毂7两侧;桨毂7采用跷跷板式桨毂7,桨毂7通过销轴铰接安装在旋翼轴8上端;旋翼轴8安装在机身1上,下端连接动力装置9,上端与桨毂7连接。
操纵装置分别为每组旋翼装置4配置一套。每套操纵装置包括:一组自动倾斜器,自动倾斜器安装在旋翼轴8上,包含动环与不动环,上端动环两个支臂分别与两片桨叶连接;三组电动舵机:安装在机身1上,与不动环的三个支臂连接,受控于控制装置13。
动力装置9安装有两套,分别为旋翼装置4提供机械动力,为操作系统及控制装置13提供电源动力。每套动力装置9包括电机10,所述电机10安装在机身1上,输出端直接与旋翼轴8连接,在控制装置13控制下为旋翼轴8提供动力;动力电源12安装在机身1上,为电机10和操作系统及控制装置13提供电力。
控制装置13自主或者地面遥控控制操纵装置的三组电动舵机和动力装置9 的电机10工作。货箱14安装在机身1底部,通过自动抛投器11与机身1连接。
机身1是全机受力、传力构件,为各系统提供安装接口。
起落架:起落架柔性连接在机身1上,为直升机提供地面支撑及必要的着落缓冲。
旋翼装置4:旋翼装置4为直升机提供升力。两组旋翼装置4在机身1的一前一后纵向分布,旋转方向相反,相互平衡反扭矩。两组旋翼装置4中心间距大于旋翼直径,相互没有重叠,减少了两组旋翼之间的气动干扰,旋转相位不需要同步,省去了同步轴,结构更简单,减少了重量。
一副桨叶:带有翼型的两片桨叶安装在桨毂7上,围绕旋翼轴8旋转,由操作系统的自动倾斜器控制桨叶不同旋转位置的攻角,从而控制了旋翼产生所需的升力大小及方向,进而控制了直升机飞行速度及俯仰、航向及滚转等姿态。
桨毂7:该桨毂7属于一种半刚性跷跷板式桨毂7,包含桨叶的变距铰及挥舞铰。桨毂7是旋翼装置4主要的受力部件,提供桨叶安装,传递并平衡两片桨叶的弯矩,向旋翼轴8传递桨叶的升力,向桨叶传递旋转的动力。
旋翼轴8:将电机10传来的旋转动力传递给桨毂7,将桨毂7传来的升力传递给机身1。
操纵装置:在控制装置13的控制下,分别控制三组电动舵机的工作,从而操纵自动倾斜器的位置及倾斜状态,进而操纵了桨叶在不同旋转位置的攻角。每套操纵装置包括的:
一组自动倾斜器:动环嵌在不动环内,整体通过关节轴承安装在旋翼轴8 上。不动环在环向均布其的三组电动舵机拉动下,可以在旋翼轴8上上下滑动及前后左右倾斜,从而带动动环旋转周期性的控制桨叶攻角的变化。
三组电动舵机:在控制装置13的控制下,提供不动环姿势变化所需的动力。
动力装置9:两套动力装置9,分别为旋翼装置4及操作系统提供动力。
控制装置13:自主或者地面遥控控制操纵装置的三组电动舵机和动力装置 9的电机10工作,从而控制直升机起飞、飞行、着落的基本工作。控制抛投器,实现货箱14的空中自动抛投。
货箱14:装货,实现货物运输。
(1)本发明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相比于单旋翼直升机,取消了尾旋翼,降低了功率损失。同时,相比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提高了无人机的最大载重量。
(2)本发明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相比于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旋翼的前后布局有效降低两旋翼的气动干扰,提高效率。
(3)本发明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相比于常规的单旋翼直升机及共轴双旋翼直升机,重心前后变化区间较大,降低了重心配平的要求,对于运货而言极为有利。
(4)本发明电动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相比于油动的双旋翼直升机,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维护成本低。
(5)本发明电动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相比于市面上现有的电动纵列双旋翼直升机,机身1结构更加稳固,简单,重量轻,可拓展性强,起落架更加简单轻便。前旋翼前倾的布局形式使前飞时效率更高。
(6)本发明电动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相比于市面上现有的电动纵列双旋翼直升机,携带可抛投货箱14,能方便地进行货物运输和投放。
机身1是全机受力、传力构件,为各系统提供安装接口。货箱14安装在机身底部,通过自动抛投器11与机身1连接。起落架分为前起落架2和后起落架 3,分别固定在机身1下部的前后位置为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着陆时提供支撑及必要的着落缓冲。旋翼装置4分为前旋翼和后旋翼分别布置在纵列双旋翼直升机前后,可分别进行旋转,通过桨叶挥舞转动得到升力。前后动力装置9为安装在机身1上的电机10,它们由安装在机身1上的动力电源12提供电力进行旋转,并将转动动能输出给旋翼轴8,实现旋翼的转动。前后操纵装置主要包括三组电动舵机,它们根据收到的遥控器控制信号进行舵机臂(盘)的转动,并通过连杆推动(拉动)倾斜器的倾转从而控制旋翼桨叶的攻角,实现桨盘平面的倾转,来影响飞行姿态实现飞行控制;
抛投器通过舵机控制,实现货箱14的空中自动抛投。货箱14用来装货,实现货物运输。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设置有:
机身;
所述机身的前后两端纵列式布置安装有旋翼装置;
所述机身的前后两端柔性连接有两套独立的起落架,机身底部悬挂有货箱;
所述旋翼装置的控制端配套安装有操纵装置,所述旋翼装置的动力端连接动力装置,所述旋翼装置和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控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采用两个U型硬铝合金件拼接铆接安装或者所述机身整体采用成型的铝合金机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采用铝合金架,碳纤维架、金属架、非金属架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底部固定安装有自动抛投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两套所述旋翼装置的桨毂相对于机身高度相同,或者前低后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后侧旋翼装置的旋翼轴垂直于机身,所述旋翼装置的前旋翼相对于机身前倾安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装置包括第一片桨叶和第二片桨叶,第一片桨叶和第二片桨叶分别成直线的安装在桨毂两侧;桨毂通过销轴铰接安装在旋翼轴上端,旋翼轴安装在机身上,旋翼轴的下端连接动力装置,旋翼轴的上端与桨毂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装置包括自动倾斜器,所述自动倾斜器安装在旋翼轴上,所述自动倾斜器包含动环与不动环,动环两个支臂分别与两片桨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机身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直接与旋翼轴连接。
CN201922346820.7U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 Active CN211642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6820.7U CN211642595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6820.7U CN211642595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2595U true CN211642595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8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46820.7U Active CN211642595U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2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99290B1 (en) Rotating proprotor arrangement for a tiltrotor aircraft
US10850833B2 (en) Tiltrotor aircraft having rotatable wing extensions with winglets
KR20210008017A (ko) 전기 틸트로터 항공기
US10005554B2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11003166A (zh) 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及其控制系统
JP2001001995A (ja) 転換式航空機
EP1704089A1 (en) Tilt-rotor aircraft
CN107416200B (zh) 一种电动复合翼飞行器
CN106218887A (zh) 一种分布式动力装置布局的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03332293A (zh) 倾转式双涵道超小型无人机
CN107117300A (zh) 基于共轴多旋翼姿态调整的无人飞行器
CN106915459A (zh) 一种混合式倾转旋翼无人机
RU2548304C1 (ru) Многовинтовой преобразуемый скоростной вертолет
RU2521090C1 (ru) Скоростной турб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вертолет
CN105775122A (zh) 一种倾转旋翼式飞行器
CN109533319A (zh) 一种具有搭接翼的倾转旋翼无人飞行器结构系统
CN206141823U (zh) 一种多旋翼植保无人机
US3744743A (en) Helicopter power plant system
CN103832584B (zh) 一种带有固定机翼,可折叠尾翼的对转旋翼飞机
CN112027073A (zh) 复合式倾转机翼纵列自转双旋翼飞行器
CN211642595U (zh) 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
CN207346096U (zh) 一种螺旋桨后置的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
CN207029549U (zh) 一种混合式倾转旋翼无人机
CN1583511B (zh) 旋转机翼及翼上双旋翼
CN113998103B (zh) 螺旋桨-旋翼复合构型的倾转旋翼机的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