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33556U - 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和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和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33556U
CN211633556U CN201921360777.3U CN201921360777U CN211633556U CN 211633556 U CN211633556 U CN 211633556U CN 201921360777 U CN201921360777 U CN 201921360777U CN 211633556 U CN211633556 U CN 211633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wave
deformable
framework
radiato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607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中发
齐晓智
孙占赢
许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Enbiens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Enbiens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Enbiens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Enbiens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607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33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33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335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和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涉及微波设备技术领域。该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包括:微波电缆接口、微波辐射器、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微波电缆接口与微波辐射器的一侧相连接;骨架为闭路骨架,可变形包裹为闭路可变形包裹,骨架与微波辐射器的另一侧相接触,可变形包裹层位于骨架外侧,并与骨架之间形成微波腔体。本实用新型提升了对各种部位的微波治疗效果,减少了微波治疗过程中对周围人体的危害。

Description

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和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和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微波治疗是利用微波能量加热人体局部从而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新型医疗器件,它与微波仪器上的微波输出线连接,传输微波能量。它通常采用最常用的频率约为2450兆赫的与人体皮肤、脂肪、肌肉的产热相近的微波,在人体上作用深度约为3~ 5厘米,对局部作用一定时间后,深5厘米处的温度升到40℃,它产生的热效应具有效率高、穿透力强的优点,是红外、短波、超短波的致热所无法比拟的。治疗时,微波可通过脂层到肌层,使蛋白质组织在几秒内凝固,血管收缩封闭,因此利用微波能量可以止血、消炎,对各种炎症、各种妇科疾病、肛肠疾病、消化道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且无副作用。微波治疗就是通过微波仪器将微波能量传输到微波治疗头的前端电极处,电极直接与人体组织接触,微波能量通过电极传导到人体的病变部位对病变蛋白组织凝固治疗,针对不同的疾病部位,使用不同的微波治疗头与微波仪器连接。由于微波治疗头是直接作用在人体组织上治疗的,因此其热传导性能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微波治疗头无法形成腔体结构,在进行微波治疗时微波会辐射向四周,而微波会危害周围人员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和可变形微波治疗,以传统的微波治疗头在使用过程中会危害周围人员健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包括:微波电缆接口、微波辐射器、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微波电缆接口与微波辐射器的一侧相连接;骨架为闭路骨架,可变形包裹为闭路可变形包裹,骨架与微波辐射器的另一侧相接触,可变形包裹层位于骨架外侧,并与骨架之间形成微波腔体。
优选地,骨架选用不吸收微波材料制成。
优选地,微波电缆接口通过微波同轴电缆与微波发生器连接,微波电缆接口通过微波同轴电缆将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输送至微波辐射器。
优选地,可变形包裹层包括金属层,金属层位于可变形包裹层内层。
优选地,可变形包裹层还包括包覆层,包覆层包覆于金属层的外侧。
优选地,金属层选用液态金属、柔性金属网、金属布或金属织物制成。
优选地,包覆层选用不吸收微波且可以透过微波的柔性有机材料制成。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可变形微波治疗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包括:微波电缆接口、微波辐射器、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微波电缆接口与微波辐射器的一侧相连接,通过微波电缆接口将微波传输微波辐射器,微波辐射器的另一侧与骨架相接触,进一步将微波传输向骨架,骨架为闭路骨架,并且外侧包裹有同样是闭路的可变形包裹层,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之间形成微波腔体,需要微波治疗的部位可以放置在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之间形成的微波腔体进行治疗。微波腔体减少了微波的泄露,同时,减少了对周围人体健康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中可变形包裹层的结构。
图中:1-微波电缆接口,2-微波辐射器,3-骨架,4-可变形包裹层,5-金属层,6-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中可变形包裹层的结构。
下面结合图1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包括:微波电缆接口、微波辐射器、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微波电缆接口与微波辐射器的一侧相连接;骨架为闭路骨架,可变形包裹为闭路可变形包裹,骨架与微波辐射器的另一侧相接触,可变形包裹层位于骨架外侧,并与骨架之间形成微波腔体。
人体的关节可以放置在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形成的微波腔体中进行微波理疗,微波腔体阻止了大部分的微波外泄,减少了对微波治疗头周围的的人身体的伤害。
其中,微波电缆接口可以将微波传输至微波辐射器,微波电缆接口可以为频率2.45GHz,功率200W的微波电缆接口。
一方面,微波电缆接口可以减少信号端子即微波辐射器的耗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微波电缆接口还可以增强导体即微波同轴电缆和信号端子接触的力量,提升稳定性。
微波辐射器可以将微波功率辐射向要治疗的部位。
微波辐射器与骨架接触边的相邻侧边设置有微波短路环,使微波辐射器之后的辐射大大减小。微波辐射器的微波功率可以为50w,工作频率可以为2450MHZ
需要说明的是,微波辐射器可以随时进行更换,可以一次微波治疗使用一个微波辐射器,减少了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微波辐射器可以包括单极子微波辐射器和螺旋式微波辐射器等多种形式,其中,单极子微波辐射器,只在一点上集中辐射,聚点处效率高;而螺旋式辐射器辐射比较均匀。
现有的微波辐射器包括内辐射器和外辐射器两大类。内辐射器是通过人体腔道如食管、气管、直肠、尿道、阴道等将辐射器插入组织间进行微波辐射,亦可手术切开或者直接经过皮肤插入组织间进行微波辐射,微波能量完全被辐射器辐射部分周围的组织吸收,微波泄漏小。外辐射器是一种从体外辐射的辐射器。辐射器和组织有一段距离,隔有空气层,空气层的介电常数和组织介电常数相差很大,产生较大的反射,微波大量泄漏到周围环境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即为外辐射器。目前有两种方法可减少微波泄漏:一种是采用紧贴皮肤辐射的辐射器,这种辐射器用于平整的皮肤表面效果好,但用于关节部位如多关节的手部时,因无法紧贴皮肤而效果差,而且无法改变辐射器与皮肤接触处的形状,不能充分贴合皮肤表面。另一种是使用圆柱形密封箱体结构的辐射器,圆柱壁上每相隔120 度有一根天线,共三根天线,以利于微波均匀辐射。这种结构可减少微波泄漏,但只对如腿部这样呈柱状的部位微波均匀辐射,对呈扁平状的手,这种结构辐射均匀性差。
骨架与微波辐射器相接触,骨架可以支撑微波腔体,可以为具有一定机械支撑力的闭路骨架。骨架为部位放置于微波腔体内提供了空间。
可变形包裹层可以用非吸收微波的柔软有机物制作。例如,可变形包裹层可以用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或者聚丙烯等制成。类似于骨架,可变形包裹也为闭路可变形包裹,可变形包裹层和骨架之间形成微波腔体,待治疗的部位可以放置在微波腔体中进行治疗。而且可变形包裹层不吸收微波,尽可能保证了微波始终存在在微波腔体内,提高了微波治疗头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包括:微波电缆接口、微波辐射器、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微波电缆接口与微波辐射器的一侧相连接,通过微波电缆接口将微波传输微波辐射器,微波辐射器的另一侧与骨架相接触,进一步将微波传输向骨架,骨架为闭路骨架,并且外侧包裹有同样是闭路的可变形包裹层,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之间形成微波腔体,需要微波治疗的部位可以放置在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之间形成的微波腔体进行治疗。微波腔体减少了微波的泄露,同时,减少了对周围人体健康的损坏。
优选地,为了减少微波的衰减,进一步提高微波治疗的效率,骨架选用不吸收微波材料制成。
对于不吸收微波的材料,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减少了微波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
骨架可以由不吸收微波的材料制成,例如石英玻璃、聚酰亚胺材料、四氟或者氧化铍陶瓷等。
优选地,为了方便微波的传输,进一步提高微波治疗的效率,微波电缆接口通过微波同轴电缆与微波发生器连接,微波电缆接口通过微波同轴电缆将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输送至微波辐射器。
微波同轴电缆为两根同轴的圆柱导体构成的导行系统,内外导体之间填充空气或高频介质的微波传输线。微波同轴电缆可以用于在微波系统和设备中发射和接收微波。
同轴电缆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护套、外导体层、绝缘介质层和内导体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护套即最外面一层绝缘层,起保护作用;外导体作为屏蔽层有双重作用,它既可以通过传输回路来传导低电平,又具有屏蔽作用;绝缘介质,主要是提高抗干扰性能,防止水、氧侵蚀;内导体主要由铜制成,内导体可以为:退火铜线、退火铜管或者铜包铝线。通常小电缆内导体是铜线或铜包铝线,而大电缆用铜管,以减少电缆重量和成本。对大电缆外导体进行扎纹,这样可以活获得足够好的弯曲性能。
同轴电缆结构上属于双导体传输线,在其横截面上能够建立类似静态场的电磁场分布,同轴电缆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从直流段一直应用到毫米波波段。
同轴电缆主要以广泛应用于宽频带馈线和元器件的设计中。当传输信号的波长远大于传输线长度,在传输线上各点的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和相位可近似相同,此时无须考虑分布参数效应。但是当传输信号的波长与传输线长度可相互比拟时,传输线上各点的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和相位各不相同,显现出分布参数效应,此时传输线就必须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优选地,为了反射微波,使得微波聚集在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形成的微波腔体内,进一步方便微波治疗,可变形包裹层包括金属层,金属层位于可变形包裹层内层
金属层的位置与骨架相对,可以反射微波,金属层可以为可形变层结构提供支撑。
金属层在骨架和包裹层之间,可以反射微波并且减少微波的泄露。
优选地,为了给金属层提供包覆以及绝缘,可变形包裹层还包括包覆层,包覆层包覆于金属层的外侧。
包裹层形状可以和金属层保持一致,包裹层面积可以大于或者等于金属层的面积,保证包裹层可以将金属层包裹在内。
优选地,为了方便改变可变形包裹层的形状,金属层选用液态金属、柔性金属网、金属布或金属织物制成。
具体的,金属层可以由稼合成物、柔性钢材等材料制成。
优选地,为了减少微波的损耗,并且方便改变可变形包裹层的形状,包覆层选用不吸收微波且可以透过微波的柔性有机材料制成。
具体的,包裹层可以由聚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或者柔性塑料等材料制成。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包括前述的可变形微波治疗头。
本实施例中,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包括微波氨盐化法脱硫脱销设备,其中,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包括:微波电缆接口、微波辐射器、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微波电缆接口与微波辐射器的一侧相连接,通过微波电缆接口将微波传输微波辐射器,微波辐射器的另一侧与骨架相接触,进一步将微波传输向骨架,骨架为闭路骨架,并且外侧包裹有同样是闭路的可变形包裹层,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之间形成微波腔体,需要微波治疗的部位可以放置在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之间形成的微波腔体进行治疗。微波腔体减少了微波的泄露,同时,减少了对周围人体健康的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所述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包括:微波电缆接口、微波辐射器、骨架和可变形包裹层;所述微波电缆接口与所述微波辐射器的一侧相连接;所述骨架为闭路骨架,所述可变形包裹为闭路可变形包裹,所述骨架与所述微波辐射器的另一侧相接触,所述可变形包裹层位于所述骨架外侧,并与所述骨架之间形成微波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选用不吸收微波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电缆接口通过微波同轴电缆与微波发生器连接,所述微波电缆接口通过所述微波同轴电缆将所述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输送至所述微波辐射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包裹层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位于所述可变形包裹层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包裹层还包括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覆于所述金属层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选用液态金属、柔性金属网、金属布或金属织物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选用不吸收微波且可以透过微波的柔性有机材料制成。
8.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形微波治疗头。
CN201921360777.3U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和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 Active CN211633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0777.3U CN211633556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和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0777.3U CN211633556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和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33556U true CN211633556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1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60777.3U Active CN211633556U (zh) 2019-08-21 2019-08-21 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和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335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65047A (en) Hyperthermia applicator
US20180303547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livering microwave energy
ES2497567T3 (es) Sistema de ablación basado en radiofrecuencia que comprende un transformador dieléctrico
US7699841B2 (en) Microwave apparatus for controlled tissue ablation
US8282632B2 (en) Feedpoint optimization for microwave ablation dipole antenna with integrated tip
US20130261616A1 (en) Patient isolation in a microwave-radio frequency generator
US20170135761A1 (en) Adjustable tuning of a dielectrically loaded loop antenna
EP1118310A1 (en) A microwave ablation instrument with flexible antenna assembly and method
CN101410068A (zh) 能量传递系统
CA2962434A1 (en) Miniaturized microwave ablation assembly
US20170265940A1 (en) High-efficiency, directional microwave ablation antenna
CN211633556U (zh) 一种可变形微波治疗头和可变形微波治疗系统
US10707581B2 (en) Dipole antenna for microwave ablation
Gu et al. A 2 1/4-turn spiral antenna for catheter cardiac ablation
CN111012483B (zh) 一种基于螺旋缝隙结构的微波消融天线
US8521302B2 (en) Thermal treatment apparatus
CN206587036U (zh) 一种柔性微波消融天线及采用其的微波消融针
Challa et al. Design of multiband implantable loop antenna for in body applications
Luyen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designing balun-free interstitial antennas for minimally-invasive microwave ablation
JPS6133961Y2 (zh)
Maini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apered cap floating sleeve antenna for interstitial microwave ablation for liver tumor
US11786303B2 (en) Microwave ablation probe
ITO et al. Basics of microwave interstitial hyperthermia
Sato et al. Design of inner-layer capsule dipole antenna for ingestible endoscope
Pchelnikov Medical application of slow-wave struc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707-6, building 1, Suzhou nano City, No. 99, Jinjihu Avenu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yinbia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0075 A 206 Building No. 181 Taibai South Road, Xi'an High-tech Zone,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 ENBIENS PHOTO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