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6235U - 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6235U
CN211626235U CN201922263871.3U CN201922263871U CN211626235U CN 211626235 U CN211626235 U CN 211626235U CN 201922263871 U CN201922263871 U CN 201922263871U CN 211626235 U CN211626235 U CN 211626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deicing
heat exchange
ic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38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能平
季天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anglong Water Suppl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anglong Water Suppl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anglong Water Suppl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anglong Water Suppl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638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6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6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6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属于建筑用供冷供热系统领域,包括壳体、进水管箱、出水管箱、齿轮箱、电动联动装置、机械除冰除垢装置、换热管、管板、隔板、支撑隔板和紊流装置,在壳体上设有壳程进、出管,进水管箱、出水管箱设置在壳体的前后端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换热管内安装机械除冰除垢装置,实现对换热管内的生长的冰层和水垢进行切削和清除,且无需设备停止运行,即可实现在连续工作状态下的除冰除垢功效,是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高效换热器。

Description

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制冷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1、冰蓄冷
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谷价电制冷储存在蓄冷装置中,白天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降低峰价电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和用电量,减少电费,减少空调机组的装机容量,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现有蓄冷方式分为水蓄冷和冰蓄冷两种,由于水的比热约为4.2KJ/kgK,冰水相变潜热约为335KJ/kg,若水蓄冷的蓄冷温差(与空调供回水温差相同)为8℃,其单位蓄冷量约33.6KJ/kg,仅为冰蓄冷方式的10%左右,在蓄冷量相同的前提下,水蓄冷水池容积约为冰蓄冷水池容积的8倍左右。尽管水蓄冷的制冷能效比(EER=5.0)较高,但鉴于建筑面积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的限制,工程上常采用冰蓄冷方式蓄冷,以提高蓄冷量,降低运行成本。常规冰蓄冷主要采用含乙二醇的防冻液体作为载冷剂,从热泵机组蒸发器得到小于0℃的低温流体,循环通入蓄冰盘管,对蓄冰槽内的水进行制冷结冰,并将冰蓄存于盘管上,在白天峰价电时段,将冰进行融化,对外释冷供冷。其蓄冰和释冷的综合能效比EERb较低(EERb=2.6-2.8左右),仅为水蓄冷的机组制冷能效比的60%左右。
常规冰蓄冷,均设置蓄冰盘管和水槽,并将蓄冰盘管浸没在水槽的水中,蓄冰盘管所需的传热面积约为热泵机组蒸发器传热面积的20-25倍左右,体积庞大,蓄冰装置的造价相当于同制冷功率热泵机组的价格75%左右,其中蓄冰盘管、二次循环泵、板换及其管道的造价占蓄冰装置的2/3及以上,所以,冰蓄冷热泵机组的总造价较高,前期投资也较高。采用冰盘管制冰蓄冷时,在8小时制冰时段,随着管外冰厚的逐渐增加(从0增加到25mm),传导热阻持续增大,导致换热管的传热系数持续降低,造成下列两种不利结果:
1)在相同传热功率的前提下,其传热温差持续增加,管内制冷温度不断降低,导致热泵机组的蒸发温度不断降低,其机组能效比持续下降。
2)在相同传热温差的前提下,其传热功率不断降低,最终传热功率仅为开始时的28%左右,平均传冷功率约为开始时的50%;所以,冰盘管蓄冰的实际制冷量约为机组配备制冷功率的45%左右,严重制约谷价电时段蓄冷量的提升。
所以,现有技术的冰盘管式冰蓄冷,在有限时间内的蓄冷量小,制冷能效比低,造价高。
2、乙二醇防冻液的危害
在现有热泵技术中,通常选用含乙二醇的防冻液作为中间载冷剂,适应低温工况下的制冰蓄冷或低温取热;由于含乙二醇的防冻水溶液与空气接触后氧化形成草酸(乙二酸),对金属材料的有较大腐蚀性,尤其对不锈钢材料的腐蚀性更大,因此现有蓄冰盘管均采用碳钢材料,对于2mm壁厚的钢管,点蚀穿孔的年限在8-10年左右,因此使用年限较短。同时草酸有毒性,对成年人的致死量为15-30g,所以含乙二醇防冻液的制冰蓄冷装置只能单用不能合用,以免在季节转换时的清洗、排放和污染;更严重的是选用中间载冷剂制冰蓄冷释冷,需要另外增加二次换热和二级泵耗,导致系统能效比偏低。
3、冬季低温取热
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传热系数,减少换热面积,通常选择满液式蒸发器,并选用高效换热管。所述满液式蒸发器是指换热管外(壳程)介质是制冷剂蒸发液体,管内(管程)介质为水的蒸发器。对于水源热泵机组的冬季供热,由于受水冰点温度的限制,防止蒸发器被冻结而损坏,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最低设定在2℃左右,小于该设定温度,机组将自动停机。由于蒸发器的传热温差一般取5℃,因而蒸发器的出水温度一般控制在4℃以上,进水温度(水源温度)一般在8-9℃以上,小于上述进水温度,热泵机组将不能有效供热。常规解决方法是增加辅助热源直接供热,如电、天然气、煤等辅助热源,由于辅助热源的供热能效比小于1,因而造成冬季供热能效比极低,经济性差。
由于地表水的温度随气候温度变化而变化。以长江在2017年和2018年武汉段的冬季水温为例:江水温度低于8℃的时段约1个月,江水最低温度为4.3℃。为了满足水源热泵冬季供热需求,现有技术1,专利公开号:CN10609107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冰源热泵供能系统,提出采用冰水混合物制备装置,解决冬季低温取热问题,该装置采用蒸发器通过类似乙二醇防冻液介质对冰水混合物制备装置提供冷源,实现低温取热,但是该专利没有考虑含乙二醇溶液防冻剂对机组能效比降低的问题,也没有给出冰水混合物制备装置的成熟方案,尤其是怎样脱冰的技术方案。
4、结冰的机理:
4.1结冰原理
2005年2月作者樊玲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冰融冰过程的数值模拟》中公开了:水要结成冰,首先水的温度降到0℃以下,成为过冷水。从热力学观点来看,过冷水处于亚稳态,该状态的解除需要大于临界尺寸的冰核的形成。冰核的形成存在两种机理:水体内的均匀成核和固液相变界面上的非均匀成核。当过冷水中出现尺寸大于临界尺寸的冰核时,结冰过程开始,冰核在过冷水中快速长大,最终成为宏观意义上的冰,同时对外释放热量,使过冷度减小或解除。过冷度的大小对于是否发生结冰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定过冷度的过冷水是否发生结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可能包括水的流动状态,结冰基体表面几何特性、物理特性、表面面积以及外加的作用力等。对于固液相变界面上的非均匀成核结冰,主要依靠管壁和管壁内的冰层传热,在已经成型的冰层表面继续结冰,此时结冰水的过冷度较小。
4.2结冰过程
水在持续降温并最终结冰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4个过程:
(1)降温过程,液态水在被冷却到结晶温度0℃,在此过程的后期,随机产生尺寸较小大小不一且极不稳定的晶胚,它也是随后在水中产生的晶核的来源;
(2)过冷过程,液态水被至冷却到0℃以下,成为过冷水,某些具有较大尺寸因而比较稳定的晶胚真正成长为晶核;
(3)枝晶成长,晶核达到临界尺寸出现棱角,其换热条件优于其他部位,因而优先成长,这种成长方式叫枝晶成长。此时,由于枝晶快速成长,对外释放大量热量,过冷度迅速降低;
(4)冰层形成,大量晶核成长达到相互接触以后,形成大尺寸冰团或冰层,过冷度降至稳定值。
4.3换热管结冰与除冰
换热管的结冰属于固液相变界面上的非均匀成核,换热管内是一个细长通道,从进口到出口,其结冰过程随水的流动,同样经历所述4个过程。对于满液式换热器,换热管外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于管内水温,换热管内水结冰的冷量是从管外蒸发制冷剂传导而来,由于换热管采用导热系数较高的金属材料,管壁的传导热阻小,故管壁面的温度较低,冰层首先在管壁上形成,管内流通水实际上是通过管壁和冰层的热传导以及冰层表面的对流换热,获取冷量,进一步过冷,由于冰层热阻小于水的热阻,过冷水的结冰是以在冰层表面快速生长枝状冰晶为主,逐渐增厚冰层。
在管内壁形成的冰层,对于结冰和热传导有着相反的作用,一方面冰层的增加导致热阻增加,使得传热系数降低;另一方面冰层的存在有利于枝晶成长,结冰速度加快。因此,换热管内的结冰呈现两种形式:一是流动水内部由于过冷水的存在形成冰团随水体流动,二是在管壁冰层上直接生长冰晶,固定在管壁上。尽管由于水流的冲击,部分冰晶随水流断裂分离,但大部分冰晶还是植根于冰层表面,使冰层不断增厚。
所以,无论是管外结冰,还是管内结冰,如果能够有效地除冰,及时削减冰层上生长的冰晶,使冰层厚度保持相对薄的定值(如0.1mm厚),从而使制冰过程中的冰层热阻较小,并相对稳定,才能使制冰功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使热泵机组的能效比得以提高,使谷价电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经济性。
4.4冰水混合物的冰堵问题
采用除冰方式,流动水中带有大量的冰晶和冰团,流出换热管,进入管箱,由于管箱内的流通截面积较大,流速大为降低,使冰团和冰晶浮在管箱上部积集交联,容易形成大块冰团,极可有可能造成后续输送管道的堵塞。
5.换热器的污垢系数
由于水源热泵机组的换热器,在夏季制冷时,其冷凝器与水源侧换热,在冬季供热时,其蒸发器与水源侧换热;当水源侧的水质较差,容易使热泵机组换热器的污垢增大,附着在管壁上,造成换热管的传热系数降低,引起热泵机组的能效比下降;尤其是高效换热管,由管壁污垢引起的传热系数下降的幅度较大,其下降幅度一般在运行8小时达到10%-15%,运行36小时达到20%,运行160小时后达到30%,并逐渐趋于稳定。
为了清除换热管表面污垢,现有技术常采用定期停机清理的方法,不仅维护成本高,而且热泵机组将中断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中断运行的情况下,进行除冰除垢处理的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在低温工况下可采用水作为循环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热泵机组在制冰蓄冷、低温取热和冰源取热等低温工况时采用乙二醇水溶液的防冻剂造成的能效比低的问题和热泵机组在冬季水源低温设限问题,同时减少换热器的污垢系数,克服现有热泵机组维护成本高、能效比低、容易产生冰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包括壳体、进水管箱、出水管箱、齿轮箱、电动联动装置、机械除冰除垢装置、换热管、管板、隔板、支撑隔板和紊流装置,在壳体上开设有壳程进、出管,进水管箱、出水管箱安装在壳体的前后端部,并通过管板分隔,齿轮箱设置在进水管箱前端,通过隔板分隔,电动联动装置设置在齿轮箱内,机械除冰除垢装置设置在换热管内,换热管设置在壳体内由支撑隔板支撑,在换热管两端别与管板固定连接,电动联动装置与机械除冰除垢装置连接,紊流装置安装在出水管箱内,在出水管箱上设有出水口,在进水管箱上设有进水口,支撑隔板均分固定换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联动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机、蜗杆、蜗轮、连杆和偏心轮,第一电动机输出轴与蜗杆轴固定连接,蜗杆带动蜗轮旋转,蜗轮与偏心轮同轴旋转,偏心轮与连杆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除冰除垢装置包括螺旋刀组合轴、推力板、推力轴、推动轴套和密封圈,螺旋刀组合轴的一端与推力板一端进行固定连接,推力板另一端与推力轴一端进行固定连接,推力轴另一端与连杆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刀组合轴由轴本体和螺旋刀片组成,螺旋刀片螺旋式设置在轴本体外表面,螺旋刀组合轴的外圆直径小于换热管的内径,螺旋刀组合轴的轴向长度大于换热管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紊流装置包括桨叶、传动轴、下轴承、轴套、上轴承、轴承座、联轴节和第二电动机,第二电动机通过联轴节与传动轴进行连接,传动轴下端部与桨叶进行固定连接,传动轴安装在轴套内,轴套上下端部的传动轴上分别设置有上轴承和下轴承,轴套上端部与轴承座进行固定连接,轴承座固定安装在管箱上。
进一步的,所述紊流装置在轴承座与出水管箱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轴承座与传动轴之间设置有机械密封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换热管内安装机械除冰除垢装置并作轴向往复运动,简化了除冰除垢装置及其联动部分的结构,实现了对换热管内的冰层和水垢的连续削减和清除,同时可减少换热器的污垢系数,提高了连续工作状态下的除冰除垢功能的可靠性,最终实现热泵机组换热器的制冷、制热、制冰、低温取热和冰源取热的高效换热问题,克服现有热泵机组能效比低、维护成本高、容易产生冰堵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械除冰除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紊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制备得到的热泵机组制冷系统图;
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制备得到的热泵机组循环水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进水管箱7、出水管箱8、齿轮箱30、电动联动装置3、机械除冰除垢装置4、换热管2、管板21、隔板10、支撑隔板5和紊流装置6,壳体1上开设有壳程进管11和壳程出管12,进水管箱7、出水管箱8安装在壳体1的前后端部且通过管板21分隔,齿轮箱30设置在进水管箱7前端且通过隔板10分隔,电动联动装置3设置在齿轮箱30内,机械除冰除垢装置4设置在换热管2内,换热管2、支撑隔板5设置在壳体1内,换热管2左右两端部与管板21固定连接,电动联动装置3与机械除冰除垢装置4连接,紊流装置6安装在出水管箱8内,出水管箱8上设有管箱出口81,进水管箱7上安装有一管箱进口71,支撑隔板5均分固定支撑换热管2。
电动联动装置3包括第一电动机31、蜗杆32、蜗轮33、连杆34和偏心轮35,第一电动机31输出轴与蜗杆32轴固定连接,蜗杆32带动蜗轮33旋转,蜗轮33与偏心轮35同轴旋转,偏心轮35与连杆34铰接。
机械除冰除垢装置4包括螺旋刀组合轴41、推力板42、推力轴43、推动轴套44和密封圈45,螺旋刀组合轴41的一端与推力板42一端进行固定连接,推力板42另一端与推力轴43一端进行固定连接,推力轴43另一端与连杆34铰接。
螺旋刀组合轴41由轴本体和螺旋刀片组成,螺旋刀片螺旋式设置在轴本体外表面,螺旋刀组合轴41的外圆直径小于换热管2的内径,螺旋刀组合轴41的轴向长度大于换热管2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动机31带动蜗杆32同轴旋转,蜗杆32带动蜗轮33旋转,实现变速,蜗轮33带动偏心轮35旋转,偏心轮35带动连杆34的一端旋转,连杆34的另一端带动推力轴43作轴向往复运动,推力轴43带动推力板42和螺旋刀组合轴41一起作轴向往复运动,从而使螺旋刀组合轴41与换热管2内壁作往复相对运动,实现对换热管2内壁的冰层或污垢的切削和清除,且其往复运动的行程大于相邻螺旋刀片的间距,有效切除换热管2内壁的新生冰层或垢层,使冰层厚度保持稳定,所切冰屑或垢屑随管程循环水带出换热管2外,流入出水管箱8,经管箱出口81流出。
紊流装置6包括桨叶61、传动轴62、下轴承63、轴套64、上轴承66、轴承座67、联轴节68和第二电动机69,第二电动机69通过联轴节68与传动轴62进行连接,传动轴62下端部与桨叶61进行固定连接,传动轴62安装在轴套64内,轴套64上下端部的传动轴62上分别设置有上轴承66和下轴承63,轴套64上端部与轴承座67进行固定连接,轴承座67固定安装在出水管箱8上。在轴承座67与出水口管箱8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在轴承座67与传动轴62之间设置机械密封装置65,本申请中的机械密封装置65选用一种旋转机械的轴封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密封装置,这边不做详细概述。
紊流装置6在制备冰水混合物时开启,通过桨叶61扰动出水管箱8内的冰水混合物,提高出水管箱8的内循环速度,抑制冰水混合物中冰晶交联度的增加,减小冰团尺寸,防止后续管道出现冰堵现象。
本实用新型作为制备冰水混合物的蒸发器使用时,在出水管箱8内设置紊流装置6;在作为非制冰换热器使用时,出水管箱8内可不设置或不开启紊流装置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具备换热管内壁在线除冰或除垢功能,其换热管2可采用高效换热管,其传热系数优于现有技术的满液式换热器,能够持续保持高效换热;在热泵机组中,作为满液式蒸发器使用,可正常制冷、制冰蓄冷和低温取热,作为满液式冷凝器使用时,污垢系数较小,可实现高效换热。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制备得到的热泵机组制冷系统图,热泵机组9包含蒸发器93与冷凝器91、压缩机92、膨胀阀94,其组成形式和工作原理与常规热泵机组形式相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作为蒸发器93使用时,热泵机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不受低温限制,在夏季可直接制冷或制备冰水混合物蓄冷,在冬季可直接在低温水源中换热,提取水源的显热或潜热,适合正常供冷、冰蓄冷、供热、低温取热和冰源取热等多种工况,适用范围可扩展到包括南北极在内的水源供热。
如图5所示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制备作为蒸发器93使用时得到的热泵机组循环水系统图,按照图4制备得到的热泵机组9,在夏季制冰蓄冷时,需要在热泵机组9之外,另外配置蓄水罐和循环水泵;在夏季可蓄冰释冷。在夏季供冷或制冰蓄冷时,热泵机组的冷凝器的冷却水通过阀109、1010、泵100,向水源侧循环散热;本实用新型制备换热器93的冷冻水通过阀106、108、1011和泵1019,向建筑侧供冷;换热器93制备的冰水混合物通过阀1013、1014和泵1018,向蓄水罐102蓄冷。蓄水罐102的冷水通过阀1012、1015和泵1018,向供冷管道释放冷量。
在冬季供热时,通过阀门切换,本实用新型制备换热器93的冷冻水或冰水混合物,通过阀105、107、1011和泵100循环,从水源侧换取显热或潜热,通过热泵机组9的冷凝器向建筑侧供热。
通过本实用新型制备的满液式换热器,能够取得如下积极的效果:
1)可使热泵机组的制冰蓄冷的综合能效比相对提高15%-28%;
2)本实用新型采用制冷剂直接制冰蓄冷和低温取热,避开了使用中间载冷剂带来的危害,减少有毒排放和环境污染,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是夏季制冰蓄冷装置兼作为冬季低温取热和冰源取热装置使用,解决冬季低温取热问题,与其组合的热泵机组的适用性可扩展到全球有水地区的供热和供冷,避免了冬季辅助热源的使用,减少了设备投入,大幅度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电动联动装置中的蜗杆涵盖小齿轮、蜗轮涵盖大齿轮,蜗轮与蜗杆的变速涵盖小齿轮与大齿轮的变速及其多级齿轮变速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进水管箱(7)、出水管箱(8)、齿轮箱(30)、电动联动装置(3)、机械除冰除垢装置(4)、换热管(2)、管板(21)、隔板(10)、支撑隔板(5)和紊流装置(6),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壳程进管(11)和壳程出管(12),所述进水管箱(7)、出水管箱(8)安装在壳体(1)的前后端部,通过管板(21)分隔,齿轮箱(30)设置在进水管箱(7)前端,通过隔板(10)分隔,所述电动联动装置(3)设置在齿轮箱(30)内,所述机械除冰除垢装置(4)设置在换热管(2)内,所述换热管(2)、支撑隔板(5)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换热管(2)左右两端部与管板(21)固定连接,所述电动联动装置(3)与机械除冰除垢装置(4)连接,所述紊流装置(6)安装在出水管箱(8)内,所述出水管箱(8)上设有管箱出口(81),所述进水管箱(7)上安装有一管箱进口(71),所述支撑隔板(5)均分固定和支撑换热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联动装置(3)包括第一电动机(31)、蜗杆(32)、蜗轮(33)、连杆(34)和偏心轮(35),所述第一电动机(31)输出轴与蜗杆(32)固定连接,所述蜗杆(32)带动蜗轮(33)旋转,所述蜗轮(33)与偏心轮(35)同轴旋转,所述偏心轮(35)与连杆(34)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除冰除垢装置(4)包括螺旋刀组合轴(41)、推力板(42)、推力轴(43)、推动轴套(44)和密封圈(45),所述螺旋刀组合轴(41)的一端与推力板(42)一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推力板(42)另一端与推力轴(43)一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推力轴(43)另一端与连杆(34)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刀组合轴(41)由轴本体和螺旋刀片组成,所述螺旋刀片螺旋式设置在轴本体外表面,所述螺旋刀组合轴(41)的外圆直径小于换热管(2)的内径,所述螺旋刀组合轴(41)的轴向长度大于换热管(2)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装置(6)包括桨叶(61)、传动轴(62)、下轴承(63)、轴套(64)、上轴承(66)、轴承座(67)、联轴节(68)和第二电动机(69),所述第二电动机(69)通过联轴节(68)与传动轴(62)进行连接,所述传动轴(62)下端部与桨叶(6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62)安装在轴套(64)内,所述轴套(64)上下端部的传动轴(62)上分别设置有上轴承(66)和下轴承(63),所述轴套(64)上端部与轴承座(67)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座(67)固定安装在出水管箱(8)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67)与出水管箱(8)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轴承座(67)与传动轴(62)之间设置有机械密封装置(65)。
CN201922263871.3U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 Active CN211626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3871.3U CN211626235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3871.3U CN211626235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6235U true CN211626235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9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3871.3U Active CN211626235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62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0769B (zh) 一种具有相变能源塔的热泵系统及其换热方法
CN110986656A (zh) 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
US6681593B1 (e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8518779B (zh) 流态冰热泵系统
CN108266933A (zh) 一种可预防冰堵的过冷解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2082131U (zh) 一种换热器专用在线除冰、除垢装置
CN201666706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10986655A (zh) 一种换热器专用在线除冰、除垢装置
CN211626235U (zh) 一种可在线除冰、除垢的满液式换热器
CN203561008U (zh) 水能汽化制冰蓄冷空调系统
CN201731581U (zh) 一种新型水蓄冷系统
CN201724490U (zh) 管状冰制冰机
CN109780657A (zh) 一种无板换新式动态蓄冰和电蓄热系统
CN211451458U (zh) 一种蓄冰蒸发器
CN104315635A (zh) 中小型大温差双工况动态流态冰冰蓄冷空调
CN112591837B (zh) 一种双效热泵冷冻海水淡化装置
CN110986432A (zh) 一种蓄冰蒸发器
CN112129017B (zh) 一种直接蒸发旋转式制冰系统
CN204176831U (zh) 中小型大温差双工况动态流态冰冰蓄冷空调
CN101666543B (zh) 一种热泵热水机的控制方法
CN201277771Y (zh) 一种利用热泵节能真空制取二元冰系统
CN211451234U (zh) 一种蓄冰蒸发器用壳程内循环装置
CN211451457U (zh) 一种热泵机组的制冷供热系统
CN210463179U (zh) 一种间接冷却相变蓄能型冰源热泵系统
CN209415663U (zh) 一种无板换新式动态蓄冰和电蓄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