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0028U -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0028U
CN211620028U CN201922017326.6U CN201922017326U CN211620028U CN 211620028 U CN211620028 U CN 211620028U CN 201922017326 U CN201922017326 U CN 201922017326U CN 211620028 U CN211620028 U CN 211620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ive desalination
raw water
capacitive
pure water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173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z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173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0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0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0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原水流动的流道,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流道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流道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的长度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一种具有电容脱盐滤芯的水处理装置,具有电容脱盐滤芯和壳体,该水处理装置还有具结构简单、体积小、无噪音和无需增压的特点,能直接装配于水龙头。

Description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容脱盐制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电容脱盐技术是利用带电电极吸附水中离子,离子逐渐富集在两侧电极,通道中的离子浓度大大降低,以实现水的净化目的。电极再生时,反接或短接电极,电极表面被吸附离子迅速脱附,由通道中的水流带走形成浓水。电容脱盐滤芯还可以吸附水中的余氯和有机污染物。现有技术的电容脱盐滤芯体积限制,造成了流道长度的限制,流道长度仅为电容单元层宽度,从而影响脱盐效率。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容脱盐滤芯。该电容脱盐滤芯能够不增加体积下增加流道长度,从而提高脱盐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原水流动的流道,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流道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 >B>0。
优选的,上述A≥1.5B。
优选的,上述电容脱盐单元为长方形电容脱盐单元。
优选的,上述长方形电容脱盐单元的两条长边定义为端边,两条宽边定义为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为侧边进水侧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端边进水端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端边进水侧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或者侧边进水端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还设置有中心管组件。
优选的,上述电容脱盐单元以中心管组件中心卷制装配。
所述中心管组件为非封闭中心管组件且与电容脱盐单元水路连接;或者
所述中心管组件为封闭中心管组件。
优选的,上述电容脱盐单元以一宽边为中心侧为中心螺旋卷制装配成柱状电容脱盐滤芯。
将所述宽边定义第一宽,与第一宽相对的另一宽边定义为第二宽,将一长边定义为第一长,与第一长相对的另一长边定义为第二长。
优选的,上述第一宽为原水进水口,第二宽为纯水出水口。
原水经过中心管组件的一个端面流向原水进水口,原水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经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优选的,上述第二宽为原水进水口,第一宽为纯水出水口。
原水经过原水进水口进入,原水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经纯水出水口流向中心管组件的一个端面并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优选的,上述第一宽为原水进水口,第二宽为纯水出水口。
原水经过中心管组件的两个端面分别流向原水进水口,原水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经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优选的,上述中心管组件设置有用于原水进入的第一中心子管和用于纯水排出的第二中心子管;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分别与第一宽抵接且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不连通。
优选的,上述第一宽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一宽的另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
原水经第一中心子管进入原水进水口,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流向第二中心子管,最终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优选的,上述中心管组件设置有用于原水进入的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分别与第一宽抵接且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不连通。
优选的,上述第一宽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二长的另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与第二中心子管抵接。
原水经第一中心子管进入原水进水口,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优选的,上述中心管组件设置有用于原水进入的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分别与第一宽抵接且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不连通。
优选的,上述第一宽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二宽的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远离第一长。
原水经第一中心子管进入原水进水口,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优选的,上述第一长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二长的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和原水进水口分别远离第二宽。
原水经原水进水口进入所述电容脱盐单元,且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优选的,上述第一长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且原水进水口远离第二宽。
优选的,上述第二长的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远离第一宽。
原水经原水进水口进入所述电容脱盐单元,且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优选的,上述电容脱盐单元设置有第一子单元层和第二子单元层,第一子单元层与第二子单元层以串联连接。
第一子单元层和第二子单元层为层叠设置,且第一子单元层和第二子单元层分别以中心管组件为中心螺旋卷制装配。
优选的,上述第一子单元层和第二子单元层都为长方形结构。
将第一子单元层接近中心管组件的宽边定义为第一宽a,与第一宽a相对的另一宽边定义为第二宽a,将一长边定义为第一长 a,与第一长a相对的另一长边定义为第二长a。
将第二子单元层接近中心管组件的宽边定义为第一宽b,与第一宽b相对的另一宽边定义为第二宽b,将一长边定义为第一长 b,与第一长b相对的另一长边定义为第二长b。
优选的,上述第二长a设置有原水进水口,原水进水口远离第二宽a。
优选的,上述第一长a设置有初处理水出水口,所述初处理水出水口远离第一宽a。
优选的,上述第一长b设置有初处理水进水口,初处理水进水口远离第二宽b,且初处理水进水口和初处理水出水口位于电容脱盐滤芯的同一端面。
优选的,上述第二长b设置有纯水出水口,纯水出水口远离第一宽b,且纯水出水口与原水进水口位于电容脱盐滤芯的同一端面。
原水从原水进水口进入第一子单元层,原水在第一子单元层进行电极吸附得到初处理水,初处理水经初处理水出水口排出第一子单元层,然后初处理水经初处理水进水口进入第二子单元层,初处理水在第二子单元层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经纯水出水口排出第二子单元层。
优选的,上述第一长的一侧设置有原水第一进水口,所述原水第一进水口远离第一宽。
优选的,上述第二长的一侧设置有原水第二进水口,所述原水第二进水口远离第一宽。
优选的,上述第二宽为纯水出水口。
原水分别经原水第一进水口和原水第二进水口进入所述电容脱盐单元,且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优选的,上述电容脱盐单元为通过密封条使原水发生流向转变或者密封的电容脱盐单元。
优选的,上述流向转变为180°流向转变。
优选的,上述流向转变为多次流向转变。
优选的,上述电容脱盐单元设置有两层集流体层、两层碳电极、隔网和绝缘层,并依据绝缘层、一层集流体层、一层碳电极、隔网、一层碳电极和一层集流体层依次层叠设置。
优选的,上述电容脱盐单元设置为多个。
多个所述电容脱盐单元分别以并联连接。
优选的,上述集流体层为碳纤维网层、碳纤维布层、石墨纸层、石墨毡层、碳毡层、钛网层、不锈钢网层或镍网层。
优选的,上述碳电极为活性炭颗粒电极,碳气凝胶电极,碳纳米管电极以及石墨烯电极。
本发电的电容脱盐重复单元还设置有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
优选的,上述阴离子交换膜与其中一层碳电极贴合,所述阳离子交换膜与另一层碳电极贴合。
本发电的电容脱盐重复单元还设置有阴离子交换涂层和阳离子交换涂层。
其中一层所述碳电极面涂覆阴离子交换涂层,另一层所述碳电极面涂覆阳离子交换涂层。
优选的,上述隔网为聚丙烯隔网、尼龙隔网或者聚酯隔网。
优选的,上述隔网的厚度为0.05mm~2mm。
优选的,上述流道为一层碳电极、隔网和一层碳电极之间的空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原水流动的流道,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流道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流道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的长度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电容脱盐滤芯的水处理装置。该具有电容脱盐滤芯的水处理装置能够不增加体积下增加流道长度,从而提高脱盐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具有电容脱盐滤芯的水处理装置,具有上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和壳体,电容脱盐滤芯装配于壳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电容脱盐滤芯的水处理装置,具有电容脱盐滤芯和壳体,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流道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的长度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该水处理装置还有具结构简单、体积小、无噪音和无需增压的特点,能直接装配于水龙头。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实施例2的一种电容脱盐滤芯的流向示意图,其中图1 中的(1)为柱状电容脱盐滤芯时的流向示意图,图1中的(2) 为电容脱盐单元在展开时流道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3的一种电容脱盐滤芯的流向示意图,其中图2 中的(1)为柱状电容脱盐滤芯时的流向示意图,图2中的(2) 为电容脱盐单元在展开时流道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4的一种电容脱盐滤芯的流向示意图,其中图3 中的(1)为柱状电容脱盐滤芯时的流向示意图,图3中的(2) 为电容脱盐单元在展开时流道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5的一种电容脱盐滤芯的流向示意图,其中图4 中的(1)为柱状电容脱盐滤芯时的流向示意图,图4中的(2) 为电容脱盐单元在展开时流道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6的一种电容脱盐滤芯的流向示意图,其中图5 中的(1)为柱状电容脱盐滤芯时的流向示意图,图5中的(2) 为电容脱盐单元在展开时流道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7的一种电容脱盐滤芯的流向示意图,其中图6 中的(1)为柱状电容脱盐滤芯时的流向示意图,图6中的(2) 为电容脱盐单元在展开时流道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8的一种电容脱盐滤芯的流向示意图,其中图7 中的(1)为柱状电容脱盐滤芯时的流向示意图,图7中的(2) 为电容脱盐单元在展开时流道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9的一种电容脱盐滤芯的流向示意图,其中图8 中的(1)为柱状电容脱盐滤芯时的流向示意图,图8中的(2) 为电容脱盐单元在展开时流道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0的一种电容脱盐滤芯的流向示意图,其中图 9中的(1)为柱状电容脱盐滤芯时的流向示意图,图9中的(2) 为电容脱盐单元在展开时流道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1的一种电容脱盐滤芯的流向示意图,其中图10中的(1)为柱状电容脱盐滤芯时的流向示意图,图10中的 (2)为电容脱盐单元在展开时流道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2的电容脱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11中,包括有:
电容脱盐单元1、第一子单元层11、第二子单元层12、
中心管组件2、第一中心子管21、第二中心子管22、
密封条3、
集流体层4、
碳电极5、
隔网6、
绝缘层7、
流道8。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1,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原水流动的流道8,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定义为 B,存在A>B>0。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进一步A≥1.5B。本实用新型的流道并非如现有技术中从电容脱盐单元1的一长边直接流向另一长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流道8将大于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单元1为长方形电容脱盐单元1。
其中长方形电容脱盐单元1的两条长边定义为端边,两条宽边定义为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为侧边进水侧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端边进水端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端边进水侧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或者侧边进水端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具体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的电容脱盐滤芯为侧边进水侧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边进水侧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可以为一条宽边为进出,另一条宽边出水,也可以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通过流向转变从而同一条宽边进水和出水。对于端边进水端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的原理与侧边进水侧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为还设置有中心管组件2,电容脱盐单元1以中心管组件2中心卷制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中心管组件2为非封闭中心管组件2且与电容脱盐单元1水路连接,中心管组件2也可以为封闭中心管组件2,中心管组件2的选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本实施例的为非封闭中心管组件2。
本实用新型电容脱盐单元1以一宽边为中心侧为中心螺旋卷制装配成柱状电容脱盐滤芯。将所述宽边定义第一宽,与第一宽相对的另一宽边定义为第二宽,将一长边定义为第一长,与第一长相对的另一长边定义为第二长。
该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1,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8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
实施例2。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如图1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宽为原水进水口,第二宽为纯水出水口。
原水经过中心管组件2的一个端面流向原水进水口,原水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经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该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1,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8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
实施例3。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如图2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宽为原水进水口,第一宽为纯水出水口。
原水经过原水进水口进入,原水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经纯水出水口流向中心管组件2的一个端面并排出电容脱盐滤芯。该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1,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定义为 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8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
实施例4。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如图3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宽为原水进水口,第二宽为纯水出水口。
原水经过中心管组件2的两个端面分别流向原水进水口,原水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经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该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1,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8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
实施例5。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如图4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中心管组件2设置有用于原水进入的第一中心子管21和用于纯水排出的第二中心子管22;第一中心子管21和第二中心子管22分别与第一宽抵接且第一中心子管21和第二中心子管22不连通。
第一宽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一宽的另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
原水经第一中心子管21进入原水进水口,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流向第二中心子管22,最终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单元1为通过密封条3使原水发生流向转变或者密封的电容脱盐单元1。流向转变为180°流向转变。
该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1,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8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
实施例6。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如图5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中心管组件2设置有用于原水进入的第一中心子管21和第二中心子管22;第一中心子管21和第二中心子管22 分别与第一宽抵接且第一中心子管21和第二中心子管22不连通。
第一宽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二长的另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与第二中心子管22抵接。
原水经第一中心子管21进入原水进水口,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单元1为通过密封条3使原水发生流向转变或者密封的电容脱盐单元1。流向转变为180°流向转变。
该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1,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8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
实施例7。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如图6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中心管组件2设置有用于原水进入的第一中心子管21和第二中心子管22;第一中心子管21和第二中心子管22 分别与第一宽抵接且第一中心子管21和第二中心子管22不连通。
第一宽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二宽的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远离第一长。
原水经第一中心子管21进入原水进水口,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单元1为通过密封条3使原水发生流向转变或者密封的电容脱盐单元1。流向转变为180°流向转变。
本实施例的流向转变为两次流向转变。
该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1,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8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
实施例8。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如图7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长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二长的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和原水进水口分别远离第二宽。
原水经原水进水口进入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且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单元1为通过密封条3使原水发生流向转变或者密封的电容脱盐单元1。流向转变为180°流向转变。
该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1,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8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
实施例9。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如图8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长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且原水进水口远离第二宽。
第二长的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远离第一宽。
原水经原水进水口进入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且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单元1为通过密封条3使原水发生流向转变或者密封的电容脱盐单元1。流向转变为180°流向转变。
本实施例的流向转变为两次流向转变。
该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1,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8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
实施例10。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如图9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电容脱盐单元1设置有第一子单元层11和第二子单元层12,第一子单元层11与第二子单元层12以串联连接。
第一子单元层11和第二子单元层12为层叠设置,且第一子单元层11和第二子单元层12分别以中心管组件2为中心螺旋卷制装配。
将第一子单元层11和第二子单元层12都为长方形结构。
将第一子单元层11接近中心管组件2的宽边定义为第一宽 a,与第一宽a相对的另一宽边定义为第二宽a,将一长边定义为第一长a,与第一长a相对的另一长边定义为第二长a。
将第二子单元层12接近中心管组件2的宽边定义为第一宽 b,与第一宽b相对的另一宽边定义为第二宽b,将一长边定义为第一长b,与第一长b相对的另一长边定义为第二长b。
第二长a设置有原水进水口,原水进水口远离第二宽a。
第一长a设置有初处理水出水口,所述初处理水出水口远离第一宽a。
第一长b设置有初处理水进水口,初处理水进水口远离第二宽b,且初处理水进水口和初处理水出水口位于电容脱盐滤芯的同一端面。
第二长b设置有纯水出水口,纯水出水口远离第一宽b,且纯水出水口与原水进水口位于电容脱盐滤芯的同一端面。
原水从原水进水口进入第一子单元层11,原水在第一子单元层11进行电极吸附得到初处理水,初处理水经初处理水出水口排出第一子单元层11,然后初处理水经初处理水进水口进入第二子单元层12,初处理水在第二子单元层12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经纯水出水口排出第二子单元层12。
该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1,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8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
实施例11。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如图10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长的一侧设置有原水第一进水口,所述原水第一进水口远离第一宽。
第二长的一侧设置有原水第二进水口,所述原水第二进水口远离第一宽。
第二宽为纯水出水口。
原水分别经原水第一进水口和原水第二进水口进入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且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该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1,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8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
实施例12。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如图11所示,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电容脱盐单元1设置有两层集流体层4、两层碳电极5、隔网6和绝缘层7,并依据绝缘层7、一层集流体层4、一层碳电极5、隔网6、一层碳电极5和一层集流体层4依次层叠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单元1设置为多个。本实施例的电容脱盐单元1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电容脱盐单元分别以并联连接。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层电容脱盐单元1的装配方式,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具体的电容脱盐单元1的层间装配为公知常识,因此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本实用新型的集流体层4为碳纤维网层、碳纤维布层、石墨纸层、石墨毡层、碳毡层、钛网层、不锈钢网层或镍网层。本实施例的集流体层4为碳纤维网层。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流体层4如用不锈钢网或者镍网制得的集流体层4时,只能作为阴极使用,而且应当避免酸性水质。而集流体层4在边缘设置一段凸出电极的极耳,通过极耳连接外界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碳电极5为活性炭颗粒电极,碳气凝胶电极,碳纳米管电极以及石墨烯电极。本实施例的碳电极5为石墨烯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重复单元还设置有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与其中一层碳电极贴合,阳离子交换膜与另一层碳电极贴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电容脱盐重复单元还设置有阴离子交换涂层和阳离子交换涂层,其中一层所述碳电极面涂覆阴离子交换涂层,另一层所述碳电极面涂覆阳离子交换涂层。本实施例为电容脱盐重复单元还设置有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与其中一层碳电极贴合,阳离子交换膜与另一层碳电极贴合。通过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或者阳离子交换膜,能够提高脱盐效率。
需说明的是,对于电容越高的碳电极5,吸附离子的能力就越高。碳电极5掺杂特殊的吸附材料还可以实现吸附重金属和特殊污染物的功能,比如阳离子螯合树脂对铅,汞,锌,铜离子的有特别的选择吸附功能。另外的,碳电极5材料也可以掺杂抗菌杀菌材料,防止长期使用过程中细菌滋生及污染水源,比如载银颗粒碳、载银树脂或者载银塑料母粒等。
本实用新型的隔网6为聚丙烯隔网6、尼龙隔网6或者聚酯隔网6,而隔网6的厚度为0.05mm~2mm。本实施例的隔网6为聚丙烯隔网6,而隔网6的厚度为1.0mm。
该电容脱盐滤芯,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1,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本实用新型的电容脱盐滤芯,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8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
实施例13。
一种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设置有实施例1至12任意一种的电容脱盐滤芯和壳体,电容脱盐滤芯装配于壳体内部。
一种具有电容脱盐滤芯的水处理装置,具有电容脱盐滤芯和壳体,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使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1的流道8 长度增加,从而提高脱盐效果。同时因为电容脱盐滤芯的体积不变,而流道8增加,从而提高原水在电容脱盐单元1内部的流速,能够降低双电极层、提高脱盐效率、提高抗污染性能及延长电容脱盐滤芯寿命。该水处理装置还有具结构简单、体积小、无噪音和无需增压的特点,能直接装配于水龙头。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31)

1.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电容脱盐单元;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原水流动的流道,将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流道长度定义A,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的宽度定义为B,存在A>B>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A≥1.5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脱盐单元为长方形电容脱盐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长方形电容脱盐单元的两条长边定义为端边,两条宽边定义为侧边;
为侧边进水侧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端边进水端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端边进水侧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或者侧边进水端边出水电容脱盐滤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中心管组件;
所述电容脱盐单元以中心管组件中心卷制装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组件为非封闭中心管组件且与电容脱盐单元水路连接;或者
所述中心管组件为封闭中心管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脱盐单元以一宽边为中心侧为中心螺旋卷制装配成柱状电容脱盐滤芯;
将所述宽边定义第一宽,与第一宽相对的另一宽边定义为第二宽,将一长边定义为第一长,与第一长相对的另一长边定义为第二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为原水进水口,第二宽为纯水出水口;
原水经过中心管组件的一个端面流向原水进水口,原水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经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宽为原水进水口,第一宽为纯水出水口;
原水经过原水进水口进入,原水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经纯水出水口流向中心管组件的一个端面并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为原水进水口,第二宽为纯水出水口;
原水经过中心管组件的两个端面分别流向原水进水口,原水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经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组件设置有用于原水进入的第一中心子管和用于纯水排出的第二中心子管;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分别与第一宽抵接且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不连通;
所述第一宽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一宽的另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
原水经第一中心子管进入原水进水口,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流向第二中心子管,最终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组件设置有用于原水进入的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分别与第一宽抵接且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不连通;
所述第一宽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二长的另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与第二中心子管抵接;
原水经第一中心子管进入原水进水口,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组件设置有用于原水进入的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分别与第一宽抵接且第一中心子管和第二中心子管不连通;
所述第一宽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二宽的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远离第一长;
原水经第一中心子管进入原水进水口,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二长的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和原水进水口分别远离第二宽;
原水经原水进水口进入所述电容脱盐单元,且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的一侧设置有原水进水口,且原水进水口远离第二宽;
所述第二长的一侧设置有纯水出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远离第一宽;
原水经原水进水口进入所述电容脱盐单元,且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经过流向转变并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脱盐单元设置有第一子单元层和第二子单元层,第一子单元层与第二子单元层以串联连接;
第一子单元层和第二子单元层为层叠设置,且第一子单元层和第二子单元层分别以中心管组件为中心螺旋卷制装配;
所述第一子单元层和第二子单元层都为长方形结构;
将第一子单元层接近中心管组件的宽边定义为第一宽a,与第一宽a相对的另一宽边定义为第二宽a,将一长边定义为第一长a,与第一长a相对的另一长边定义为第二长a;
将第二子单元层接近中心管组件的宽边定义为第一宽b,与第一宽b相对的另一宽边定义为第二宽b,将一长边定义为第一长b,与第一长b相对的另一长边定义为第二长b。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a设置有原水进水口,原水进水口远离第二宽a;
所述第一长a设置有初处理水出水口,所述初处理水出水口远离第一宽a;
所述第一长b设置有初处理水进水口,初处理水进水口远离第二宽b,且初处理水进水口和初处理水出水口位于电容脱盐滤芯的同一端面;
所述第二长b设置有纯水出水口,纯水出水口远离第一宽b,且纯水出水口与原水进水口位于电容脱盐滤芯的同一端面;
原水从原水进水口进入第一子单元层,原水在第一子单元层进行电极吸附得到初处理水,初处理水经初处理水出水口排出第一子单元层,然后初处理水经初处理水进水口进入第二子单元层,初处理水在第二子单元层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经纯水出水口排出第二子单元层。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的一侧设置有原水第一进水口,所述原水第一进水口远离第一宽;
所述第二长的一侧设置有原水第二进水口,所述原水第二进水口远离第一宽;
所述第二宽为纯水出水口;
原水分别经原水第一进水口和原水第二进水口进入所述电容脱盐单元,且原水在所述电容脱盐单元进行电极吸附得到纯水,纯水从纯水出水口排出电容脱盐滤芯。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脱盐单元为通过密封条使原水发生流向转变或者密封的电容脱盐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1、12、13、14或者15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向转变为180°流向转变。
21.根据权利要求11、12、13、14或者15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向转变为多次流向转变。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脱盐单元设置有两层集流体层、两层碳电极、隔网和绝缘层,并依据绝缘层、一层集流体层、一层碳电极、隔网、一层碳电极和一层集流体层依次层叠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脱盐单元设置为多个。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容脱盐单元分别以并联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层为碳纤维网层、碳纤维布层、石墨纸层、石墨毡层、碳毡层、钛网层、不锈钢网层或镍网层。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电极为活性炭颗粒电极,碳气凝胶电极,碳纳米管电极以及石墨烯电极。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脱盐重复单元还设置有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
所述阴离子交换膜与其中一层碳电极贴合,所述阳离子交换膜与另一层碳电极贴合。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脱盐重复单元还设置有阴离子交换涂层和阳离子交换涂层;
其中一层所述碳电极面涂覆阴离子交换涂层,另一层所述碳电极面涂覆阳离子交换涂层。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网为聚丙烯隔网、尼龙隔网或者聚酯隔网;
所述隔网的厚度为0.05mm~2mm。
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为一层碳电极、隔网和一层碳电极之间的空隙。
31.一种具有电容脱盐滤芯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到3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脱盐滤芯和壳体,复合式电容脱盐滤芯装配于壳体内部。
CN201922017326.6U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1620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7326.6U CN211620028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7326.6U CN211620028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0028U true CN211620028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6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17326.6U Active CN211620028U (zh) 2019-11-20 2019-11-20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00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9438A (zh) * 2019-11-20 2020-02-07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59438A (zh) * 2019-11-20 2020-02-07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Comparison of faradaic reactions in flow-through and flow-by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CDI) systems
US10202294B2 (en) Concentric layer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cylinder,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9359226B2 (en) Regenerable filter unit, regenerable filter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regenerable filter system
US20080035548A1 (en) Multi-functional filtration and ultra-pure water generator
CN205151856U (zh) 一种电容去离子净水装置
WO2006047945A1 (fr) Echange de documents informatises de flux de retour
CN211620028U (zh)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US20120241383A1 (en) Regenerable filter unit for removing metal, regenerable filter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regenerable filter system
WO2022033204A1 (zh) 净水器滤芯及净水器
KR101976590B1 (ko) 이온교환막을 구비한 탈염용 복합전극,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탈염 장치
CN110759438A (zh) 一种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EP3642165B1 (en) Desal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device
CN202808446U (zh) 环流式电吸附液体净化装置
CN216918712U (zh) 一种多流道电吸附单元和卷式滤芯
CN212315795U (zh) 复合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设备
CN214210073U (zh) 一种双极膜组件、双极膜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10915612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CN211255553U (zh) 一种复合式电容脱盐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水处理装置
CN113401989A (zh) 滤芯及分离装置
TWM592436U (zh) 膜管電透析脫鹽系統
CN213834781U (zh) 一种净水装置
CN113401988B (zh) 一种分离装置及其水处理设备
KR101655364B1 (ko) 이온교환막을 구비한 탈염용 복합전극,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탈염 장치
CN220951334U (zh) 净水器
Dehgha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effective parameters on brackish water desalination by flow-electrod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0

Address after: 528300 No. 2, North Xinxi 4th Road, Xiashi village, Lunjiao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1-6, north of the first floor of office building, block a, Shengda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Liz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second floor, building 1, No. 2, North Xinxi Fourth Road, Xiashi village committee, Lunjiao sub district offic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yunmi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Xiao Ping Che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