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18735U - 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18735U
CN211618735U CN201921827519.1U CN201921827519U CN211618735U CN 211618735 U CN211618735 U CN 211618735U CN 201921827519 U CN201921827519 U CN 201921827519U CN 211618735 U CN211618735 U CN 211618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heating
cover
outer barrel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75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治国
孙雪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8275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18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18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18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包括外筒、盖体及设置于外筒内部的自热组合,外筒的口部内壁上设置卡合凸台,盖体盖合在外筒的口部,所述盖体包括顶盖、侧挡边,侧挡边固定设置于顶盖的边缘,且侧挡边的形状与外筒口部形状匹配,还在顶盖中间开设溢气孔,在溢气孔上设置自动阀组,自动阀组包括立柱、盖板,所述立柱固定于溢气孔旁边,盖板的一端与立柱铰接,另一端盖合在溢气孔上,所述盖板为与溢气孔紧密结合物,本方案通过在盖体上设置自动阀组,实现对外筒内部的热量的可控制泄出,使得外筒内部的压力适中,既不会造成热量的浪费,也不会因压力过大而造成安全事故。

Description

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热家用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方便快捷的层面,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对饮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安全、健康、绿色,尤其是自热餐盒或自热汤煲、自热饮料等直接食用的产品,更需要注重这几方面的改变。
营养丰富的热汤汁或新熟的热食品营养丰富,口感优异,被人们所钟爱。但上班一族、学生、住院病人及旅游外出人员因没有充分时间或合适空间而无法享受。现有的自热汤汁或食物或果汁装置中,存在诸多缺陷,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自热药包发热时,反应速度及最终发热量不可控制导致筒体内部的热量过大,烫伤操作人员,甚至发生爆炸事故;而筒体顶部设置长开的溢气孔时,使得筒体内的热量无法控制的散失;待加热饮食接触加热用蒸汽,饮食易被污染;自加热药包无防潮措施,短期内失去自加热功能等。自加热食品或装置属一次性使用装置,造成了浪费和消费者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有必要提出一种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
一种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包括外筒、盖体及设置于外筒内部的自热组合,外筒为顶部敞口、且具有内部容纳空腔的筒体或罐体,外筒的口部内壁上设置卡合凸台,以将待加热的饮食罐卡合在外筒内部,盖体盖合在外筒的口部,所述盖体包括顶盖、侧挡边,顶盖为一平面或曲面板,侧挡边固定设置于顶盖的边缘,且侧挡边的形状与外筒口部形状匹配,还在顶盖中间开设溢气孔,在溢气孔上设置自动阀组,自动阀组包括立柱、盖板,所述立柱固定于溢气孔旁边,盖板的一端与立柱铰接,另一端盖合在溢气孔上,所述盖板为与溢气孔紧密结合物,在盖板上还开设若干铰接孔,以通过调节盖板与立柱之间的铰接点的位置来调节外筒内部的控制压力。
优选的,包括外筒、盖体及设置于外筒内部的自热组合、内罐,外筒为顶部敞口、且具有内部容纳空腔的筒体或罐体,外筒的口部内壁上设置卡合凸台,以将内罐卡合在外筒内部,内罐内部用于盛放待加热的营养汤或食物,盖体盖合在外筒的口部,所述盖体包括顶盖、侧挡边,顶盖为一平面或曲面板,侧挡边固定设置于顶盖的边缘,且侧挡边的形状与外筒口部形状匹配,还在顶盖中间开设溢气孔,在溢气孔上设置自动阀组,自动阀组包括立柱、盖板,所述立柱固定于溢气孔旁边,盖板的一端与立柱铰接,另一端盖合在溢气孔上,所述盖板为与溢气孔紧密结合物,在盖板上还开设若干铰接孔,以通过调节盖板与立柱之间的铰接点的位置来调节外筒内部的控制压力。
优选的,所述侧挡边包括内侧侧壁、外侧侧壁、密合垫,内侧侧壁和外侧侧壁之间间隔卡入外筒口部边缘的间隙,密合垫设置于内侧侧壁和外侧侧壁之间的间隙中。
优选的,所述盖体还包括过滤层,过滤层设置于顶盖的下方,过滤层的边缘与内侧侧壁的下端边缘连接,还在内侧侧壁上开设若干连通孔。
优选的,还在外筒的口部内壁上设置压紧弹性件,所述压紧弹性件位于卡合凸台的上方,以将内罐或饮食罐的口部压紧在卡合凸台的上方。
优选的,内罐的外壁与外筒的卡合凸台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自热组合包括自热药包、液体包、背板、引绳,所述背板为一平板,放置于外筒内部的底部,所述自热药包包括内侧封装包和外部的防潮袋,液体包放置于自热药包上方,二者固定于背板上方,自热药包和液体包的一端与背板固定连接,引绳的一端与液体包及防潮袋的一端连接,引绳的另一端从外筒的口部伸出,所述液体包和防潮袋的撕扯端设置锯齿形口,便于撕开液体包和防潮袋。
优选的,还在液体包的两个侧边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分割段,至少一个分割段将液体包分割为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小包,引绳的一端位于液体包的上方,且与分割段连接,另一端绕过撕扯端,并与其固定后从外筒的口部伸出。
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卡合凸台为一能起到悬挂作用的平板或支撑点,在卡合凸台上开设若干能够通气的小孔或空隙。
优选的,还在外筒外壁上设置警示条。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盖体上设置自动阀组,参与反应的液体可根据需要分段添加,实现对自加热药剂反应速度可控,外筒内部的热量可控制泄出,使得外筒内部的压力适中,既不会造成热量的浪费,也不会因压力过大而造成安全事故。通过盖体上设置过滤层,避免加热用蒸汽污染待加热饮食。通过自加热药包外封防潮袋,防止自加热药包受潮。药剂通过更换自热组合、包括内罐的饮食或单独饮食,达到重复使用自加热装置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所述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6为图4中A、B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盖板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自热组合的示意图。
图9为液体包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卡合凸台与饮食罐或内罐的螺纹连接示意图。
图中:外筒10、卡合凸台11、小孔111、压紧弹性件12、警示条13、把手14、杯盖卡合件15、基座151、卡环152、盖体20、顶盖21、侧挡边22、内侧侧壁221、连通孔2211、外侧侧壁222、密合垫223、溢气孔23、自动阀组24、立柱241、盖板242、过滤层25、自热组合30、自热药包31、封装包311、防潮袋312、液体包32、分割段321、背板33、引绳34、饮食罐或内罐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包括外筒10、盖体20及设置于外筒10内部的自热组合30,外筒10为顶部敞口、且具有内部容纳空腔的筒体或罐体,外筒10的口部内壁上设置卡合凸台11,以与待加热的饮食罐100卡合在外筒10内部,盖体20盖合在外筒10的口部,所述盖体20包括顶盖21、侧挡边22,顶盖21为一平面或曲面板,侧挡边22固定设置于顶盖21的边缘,且侧挡边22的形状与外筒10口部形状匹配,还在顶盖21中间开设溢气孔23,在溢气孔23上设置自动阀组24,自动阀组24包括立柱241、盖板242,所述立柱241固定于溢气孔23旁边,盖板242的一端与立柱241铰接,另一端盖合在溢气孔23上,所述盖板242为与溢气孔紧密结合物,在盖板242上还开设若干铰接孔,以通过调节盖板242与立柱241之间的铰接点的位置来调节外筒10内部的控制压力。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自加热装置包括外筒10、盖体20及设置于外筒10内部的自热组合30、内罐100,内罐100替代饮食罐来使用。如此设计,能够满足另一种需求,即人们可以把食物或营养汤直接倒入内罐内,使用本装置加热,无需将饮食罐放入本装置加热。
进一步,所述侧挡边22包括内侧侧壁221、外侧侧壁222、密合垫223,内侧侧壁221和外侧侧壁222之间间隔卡入外筒10口部的间隙,密合垫223设置于内侧侧壁221和外侧侧壁222之间的间隙中。
进一步,所述盖体20还包括过滤层25,过滤层25设置于顶盖21的下方,过滤层25的边缘与内侧侧壁221的下端边缘连接,还在内侧侧壁221上开设若干连通孔2211。
进一步,还在外筒10的口部内壁上设置压紧弹性件12,所述压紧弹性件12位于卡合凸台11的上方,以将内罐或饮食罐100的口部压紧在卡合凸台11的上方。
进一步,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内罐100的外壁与外筒的卡合凸台11之间还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在该方案中,压紧弹性件12可以去除,即可实现可拆卸卡合的功能。参见图10
使用本装置时,待加热的内罐或饮食罐100等放入外筒10内部,搭接在卡合凸台11上,使用压紧弹性件12或螺纹连接卡紧,打开待加热的内罐或饮食罐100端盖,抽拉引绳34,撕开自热药包31的防潮袋312及液体包32的端口,使二者接触并发生反应,产生热量和蒸汽,再将本装置的盖体20盖合,此时盖体20的过滤层25刚好将内罐或饮食罐100的口部覆盖,使得内罐或饮食罐100的口部被遮挡,加热时,发热包产生的主要热量蓄积在外筒10底部及外筒10侧壁与内罐或饮食罐100之间,用于加热内罐或饮食罐100,为了使外筒10内部的气压保持安全气压,多余的热蒸汽向上上升,依次沿着外筒10的底部、外筒10侧壁与内罐或饮食罐100之间的通道、卡合凸台上的小孔111、外筒10口部内壁与内侧侧壁221之间、及内侧侧壁221上的连通孔2211,进入盖体20的过滤层25上方,当外筒10内部压力过大时,就会沿着顶盖21的溢气孔23顶起自动阀的盖板242,进而排出,从而维持了外筒10内部的压力平和,避免了因气压过大而造成的安全事故,不仅如此,使得热蒸汽不会直接与内罐或饮食罐100内部接触,避免杂质及细小颗粒,随蒸汽上升,并沿着内罐或饮食罐100的口部落入内罐或饮食罐100内,污染食物或汤汁。
进一步,所述自热组合30包括自热药包31、液体包32、背板33、引绳34,所述背板33为一平板,放置于外筒10内部的底部,所述自热药包31包括内侧封装包311和外部的防潮袋312,自热药包31放置于背板33上方,液体包32放置于自热药包31上方,自热药包31和液体包32的一端与背板33固定连接,引绳34的一端与液体包32及防潮袋312的一端连接,引绳34的另一端从外筒10的口部伸出,以使操作人员能握住引绳34,以抽拉引绳34,所述液体包32和防潮袋312的侧边设置锯齿形口,便于撕开液体包32及防潮袋312。
还在液体包32的两个侧边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分割段321,至少一个分割段321将液体包分割为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小包,引绳34的一端位于液体包的上方,且与分割段连接,另一端绕过撕扯端,并与其固定后从外筒10的口部伸出。分割段321及液体包的撕扯端将引绳34与液体包32二次固定连接,撕开液体包时,抽拉引绳的另一端,液体包从撕扯端被撕开,待液体包被撕开至分割段时,第一个小包中的液体全部流出,参与制热反应,如认为自热药包发热量仍然不够时,继续牵拉引绳,使引绳将第一个分割段撕裂,进而将第二个小包也撕开,则第二个小包的液体也会全部流出,并继续产生热量。
如此方式,使得液体包32被撕开的长度是可控的,漏出的液体量也是可控的,进而使得发热包与液体接触的量和时间得以可控,使得发热包发出的热量和加热时间也是可控的。
进一步,所述外筒10的卡合凸台11为一能起到悬挂作用的平板或支撑点,在卡合凸台11上开设若干能够通气的小孔或空隙111。例如卡合凸台可以是一但不限于环形或方形等平板或断续的支撑点,以起到悬挂内罐或饮食罐并通气的作用。
进一步,还在外筒10外壁上设置警示条13。例如可以是高温变色感应条,在遇到高温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提醒使用者注意高温,避免烫伤。
进一步,还在外筒10的口部外壁上设置把手14。
进一步,还在外筒10的口部外壁上设置杯盖卡合件15,所述杯盖卡合件15包括基座151、卡环152,基座151固定于外筒口部外壁上,卡环152的下端与基座铰接,上端与盖合后的盖体20卡合。
重复使用本装置时,下压压紧弹性件12,将饮食罐取出,将使用过的自热组合30取出丢弃,将新的自热组合30放入外筒内部,再将下次需要加热的另一件饮食罐放入外筒内部,卡合于压紧弹性件12和卡合凸台11之间。
当使用内罐时,下压压紧弹性件12,取出内罐,将使用过的自热组合30取出丢弃,将新的自热组合30放入外筒内部,将清洗后的内罐再次放入外筒内,卡合于压紧弹性件12和卡合凸台11之间,即可实现重复使用。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内罐或饮食罐100的外壁和外筒的卡合凸台11之间还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参见图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盖体及设置于外筒内部的自热组合,外筒为顶部敞口、且具有内部容纳空腔的筒体或罐体,外筒的口部内壁上设置卡合凸台,以将待加热的饮食罐或内罐卡合在外筒内部,盖体盖合在外筒的口部,所述盖体包括顶盖、侧挡边,顶盖为一平面或曲面板,侧挡边固定设置于顶盖的边缘,且侧挡边的形状与外筒口部形状匹配,还在顶盖中间开设溢气孔,在溢气孔上设置自动阀组,自动阀组包括立柱、盖板,所述立柱固定于溢气孔旁边,盖板的一端与立柱铰接,另一端盖合在溢气孔上,所述盖板为与溢气孔紧密结合物,在盖板上还开设若干铰接孔,以通过调节盖板与立柱之间的铰接点的位置来调节外筒内部的控制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边包括内侧侧壁、外侧侧壁、密合垫,内侧侧壁和外侧侧壁之间间隔卡入外筒口部边缘的间隙,密合垫设置于内侧侧壁和外侧侧壁之间的间隙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过滤层,过滤层设置于顶盖的下方,过滤层的边缘与内侧侧壁的下端边缘连接,还在内侧侧壁上开设若干连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在外筒的口部内壁上设置压紧弹性件,所述压紧弹性件位于卡合凸台的上方,以将内罐或饮食罐的口部压紧在卡合凸台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罐的外壁与外筒的卡合凸台之间螺纹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热组合包括自热药包、液体包、背板、引绳,所述背板为一平板,放置于外筒内部的底部,所述自热药包包括内侧封装包和外部的防潮袋,液体包放置于自热药包上方,二者固定于背板上方,自热药包和液体包的一端与背板固定连接,引绳的一端与液体包及防潮袋的一端连接,引绳的另一端从外筒的口部伸出,所述液体包和防潮袋的撕扯端设置锯齿形口,便于撕开液体包和防潮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在液体包的两个侧边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分割段,至少一个分割段将液体包分割为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小包,引绳的一端位于液体包的上方,且与分割段连接,另一端绕过撕扯端,并与其固定后从外筒的口部伸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卡合凸台为一能起到悬挂作用的平板或支撑点,在卡合凸台上开设若干能够通气的小孔或空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在外筒外壁上设置警示条。
CN201921827519.1U 2019-10-29 2019-10-29 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 Active CN211618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7519.1U CN21161873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7519.1U CN21161873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18735U true CN211618735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4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7519.1U Active CN211618735U (zh) 2019-10-29 2019-10-29 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187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221399Y2 (zh)
NO831645L (no) Fremgangsmaate og anordning for tilberedning av drikke
CN104853996B (zh) 一次性冲泡装置及一次性冲泡装置的用途
CN211618735U (zh) 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自加热装置
US4901630A (en) Dual chambered beverage brewing system
CN102186385A (zh) 用于由可溶性粉末即刻制备热饮料的装置
CN207174296U (zh) 一种倒灌容器
CN208979529U (zh) 一种多功能自加热罐装置
RU23559U1 (ru) Одноразовая упаковка для сыпучего продукта
CN210883507U (zh) 一种密闭式食品或饮品罐体自加热容器
CN209694361U (zh) 一种便携式水杯
CN210527081U (zh) 一种避免饮料满溢的纸杯结构
CN210259586U (zh) 自加热食品包装盒固定盖及自加热食品包装盒
CN107161510A (zh) 具有自动放料功能的瓶盖及保健瓶
CN208439728U (zh) 便于携带的软包装过滤容器
CN210493618U (zh) 一种便携式手冲植物饮品外带杯
CN209995821U (zh) 可拆卸式保温注水碗
CN214777795U (zh) 一种连体翻盖式可降解自热型食品包装盒
CN219699633U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15045185U (zh) 瓶盖装置
CN212213326U (zh) 一种冷热两用的多功能保温杯
CN2247152Y (zh) 新式酒瓶盖
CN211870264U (zh) 一种液态饮料包装装置
CN209750189U (zh) 便携茶器
CN210761784U (zh) 一种高端速溶固体饮料用的多功能密封包装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