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10252U - 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10252U
CN211610252U CN201922481295.XU CN201922481295U CN211610252U CN 211610252 U CN211610252 U CN 211610252U CN 201922481295 U CN201922481295 U CN 201922481295U CN 211610252 U CN211610252 U CN 211610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plate
support plate
supporting plate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129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若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248129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102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10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102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包括支撑部和牵引组件。支撑部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高度调节组件。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与底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转动连接。高度调节组件滑动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且高度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相连。牵引组件包括电动驱动部、手动驱动部、传动件、牵引部。牵引部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且牵引部的第一端伸出于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用于与肢体连接。传动件与牵引部相连。电动驱动部、手动驱动部设于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且电动驱动部、手动驱动部的输出端与传动件的输入端相连,用于带动传动件移动并带动牵引部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来说,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及时手术需临时复位制动固定治疗,或者是在通过手术治疗后仍继续固定制动治疗,若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极易导致骨折、关节脱位再次移位产生二次损伤等不良后果。对于多种原因所致肢体肿胀、疼痛等慢性疾病需要抬高制动肢体进行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消肿、止痛等治疗。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直接在患者肢体下方放一个简易的布朗氏架,或者直接将患者肢体放置在一个枕头等软垫上。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具体的:
1、现有布朗氏抬高架操作复杂,牵引力调整起来不方便,从而治疗功能较差,且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也较差;
2、现有的用于抬高四肢的枕头或者抬高架不能够根据具体需要来调节高度;
3、现有的布朗氏抬高架不符合人体肢体放置结构,且放置稳定性较差,肢体骨折易于移位,牵引操作繁琐、准确性较差,增加医患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以解决现有装置不符合人体肢体放置结构且不能控制牵引力大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包括支撑部和牵引组件;
所述支撑部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高度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高度调节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相连;
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电动驱动部、手动驱动部、传动件、牵引部;
所述牵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牵引部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转动轴,且所述牵引部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牵引部相连;所述电动驱动部和所述手动驱动部均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电动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件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手动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件的输入端相连,均用于带动所述传动件移动,并进一步带动所述牵引部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所述传动件为齿条;所述电动驱动部包括电机和与所述齿条相对应的第一齿轮;
所述齿条设于所述牵引部上;
所述电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所述手动驱动部包括第一把手、传动轴、第二齿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凸设有一凸块,所述传动轴穿设并转动连接于所述凸块,且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相连,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所述牵引部包括横向板和竖向板,所述横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且所述横向板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所述竖向板与所述横向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竖向板绕与所述横向板连接处转动至与所述横向板垂直或与所述横向板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横向板的导向槽,所述横向板的第二端伸入于所述导向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基板、转轴、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把手;
所述基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转动轴,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基板;
所述第二把手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转轴的两侧分别相对设置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二螺纹段反向;
所述第一滑块螺纹连接于设于所述第一螺纹段上,且所述第一滑块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于设于所述第二螺纹段上,且所述第二滑块的上表面设有第二连接件;
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应的第三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应的第四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测力单元,所述测力单元设于所述牵引部上,且所述测力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用于检测所述牵引部的牵引力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所述测力单元为弹簧测力计,所述弹簧测力计设于所述牵引部上,且所述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拉钩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弹簧测力计沿所述牵引部移动方向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均设有用于摆放肢体的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均包覆有海绵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依次转动连接的底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设置在底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高度调节组件,以实现第二支撑板相对于底板的高度以及第一支撑板相对于底板的角度调节。在第二支撑板下表面上滑动设置牵引部,且牵引部的第一端伸出于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并在牵引部上设置传动件,在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置电动驱动部和手动驱动部,通过电动驱动部以及手动驱动部驱动传动件带动牵引部运动以实现牵引部相对于第二支撑板的相对运动。通过设置牵引组件的电动调节和手动调节,实现了牵引组件的手自一体,使得牵引部的牵引力大小可通过电动驱动部进行设置和调节,也可通过手动驱动部进行设置和调节,便于控制牵引力的大小。同时当肢体放置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后,可调节高度调节组件以使第一支撑板相对于底板的角度和第二支撑板相对于底板的高度与患者肢体所需的角度和高度相适应,来适应于各种理疗要求,保证使用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的牵引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的第二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的高度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的转轴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301:第三连接件;302:第四连接件;303:导向槽4:高度调节组件;401:基板;402:转轴;4021:第一螺纹段;4022:第二螺纹段;4023:连接槽;403:第一滑块;404:第二滑块;405:第一连杆;406:第二连杆;408:第二把手;5:牵引组件;501:齿条;502:电机;503:第一齿轮;504:第一把手;505:传动轴;506:第二齿轮;507:横向板;508:竖向板;509:弹簧测力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参看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包括支撑部和牵引组件5。
支撑部包括底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高度调节组件4。第一支撑板2的第一端与底板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2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板3的第二端转动连接。高度调节组件4滑动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且高度调节组件4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板3的下表面相连。即从侧面上看,底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高度调节组件4配合形成直角梯形。当第二支撑板3相对底板1的高度调高时,高度调节组件4伸长,高度调节组件4与底板1的滑动连接位置朝向底板1与第一支撑板2的连接处移动,底板1与第一支撑板2之间的夹角增大。其中,底板1与第一支撑板2的倾斜角度的调节范围一般在15°-45°之间
牵引组件5包括电动驱动部、手动驱动部、传动件、牵引部。牵引部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板3的下表面上,牵引部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第二支撑板3 与第一支撑板2的转动轴,且牵引部的第一端伸出于第一支撑板2的第二端,用于与肢体连接。传动件与牵引部相连。电动驱动部和手动驱动部均设于第二支撑板3的下表面上,且电动驱动部和手动驱动部的输出端分别与传动件的输入端相连,均用于带动传动件移动,并进一步带动牵引部移动。
通过依次转动连接的底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以及设置在底板1和第二支撑板3之间的高度调节组件4,以实现第二支撑板3相对于底板1的高度以及第一支撑板2相对于底板1的角度调节。在第二支撑板3下表面上滑动设置牵引部,且牵引部的第一端伸出于第二支撑板3的第二端;并在牵引部上设置传动件,在第二支撑板3的下表面上设置电动驱动部和手动驱动部,通过电动驱动部以及手动驱动部驱动传动件带动牵引部运动以实现牵引部相对于第二支撑板的相对运动。通过设置牵引组件5的电动调节和手动调节,实现了牵引组件5的手自一体,使得牵引部的牵引力大小可通过电动驱动部进行设置和调节,也可通过手动驱动部进行设置和调节,便于控制牵引力的大小。同时,当肢体放置于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上后,可调节高度调节组件4以使第一支撑板2相对于底板1的角度和第二支撑板 3相对于底板1的高度与患者肢体所需的角度和高度相适应,来适应于各种理疗要求,保证使用者的舒适度。
此外,通过支撑部的设置将肢体垫高,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疼痛,预防压疮发生,促进术后伤口愈合;通过牵引组件5的设置,又能够对肢体起到牵引的作用,对于四肢骨折、关节脱位的患者来说,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及时手术需临时复位制动固定治疗,或者是在通过手术治疗后仍继续固定制动治疗,若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极易导致骨折,关节脱位再次移位产生二次损伤等不良后果。
在本实施例中,参看图2,传动件为齿条501。电动驱动部包括电机502 和与齿条501相对应的第一齿轮503。齿条501设于牵引部上。电机502设于第二支撑板3的下表面上,电机502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503相连,第一齿轮503与齿条501啮合。通过第一齿轮503与齿条501的啮合,使得电机502带动第一齿轮503正转或反转即可实现牵引部相对于第二支撑板3的前后移动,进而调整牵引部对肢体的牵引力大小。
进一步地,手动驱动部可以包括第一把手504、传动轴505、第二齿轮 506。第二支撑板3的下表面上凸设有一凸块,传动轴505穿设并转动连接于凸块,且传动轴505的第一端伸出于第二支撑板3。第一把手504与传动轴 505的第一端相连,用于带动传动轴505转动。传动轴505的第二端与第二齿轮506相连。第二齿轮506与齿条501啮合。在不需使用电动控制牵引力大小或电机502控制出现问题时,即可将第一把手504套设至传动轴505的第一端,以转动传动轴505和第二齿轮506,并通过第二齿轮506与齿条501 的啮合实现牵引部相对于第二支撑板3的前后移动,进而调整牵引部对肢体的牵引力大小。
其中,第一把手504与传动轴505的连接可以是在传动轴505的第一端上开设一个连接槽4023,在第一把手504上设置一个相对应的连接块,通过连接块卡入连接槽4023以实现第一把手504与传动轴505在转动方向上的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牵引部包括横向板507和竖向板508,横向板507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板3的下表面上,且横向板507的第一端伸出于第一支撑板 2的第二端。竖向板508与横向板507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竖向板508绕与横向板507连接处转动至与横向板507垂直或与横向板507同一平面。
当将竖向板508调节为垂直于横向板507的时候,该牵引部用于下肢的牵引;当将竖向板508调节为与横向板507位于同一平面内的时候,该牵引部用于上肢牵引;从而使得该牵引组件5可同时适用于上下肢的牵引,拓宽了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参看图3,可在第二支撑板3的下表面上设置用于容置横向板507的导向槽303,横向板507的第二端伸入于导向槽303内。横向板507 被限位在导向槽303内,使得横向板507仅能沿导向槽303进行移动,避免了牵引方向的偏移。
在本实施例中,参看图3、图4和图5,高度调节组件4包括基板401、转轴402、第一滑块403、第二滑块404、第一连杆405、第二连杆406、第二把手408。基板401滑动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可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开设一个滑动槽,在基板401的下表面上设置与滑动槽相对应的滑动块,这样基板401和底板1就可通过滑动块和滑动槽的配合实现滑动连接。转轴402 转动连接于基板401上,且转轴402平行于第二支撑板3的转动轴,转轴402 的第一端伸出于基板401。第二把手408与转轴402的第一端相连。转轴402 的两侧分别相对设置第一螺纹段4021和第二螺纹段4022,第一螺纹段4021 与第二螺纹段4022反向。第一滑块403螺纹连接于设于第一螺纹段4021上,且第一滑块403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二滑块404螺纹连接于设于第二螺纹段4022上,且第二滑块404的上表面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有与第一连接件相对应的第三连接件301以及与第二连接件相对应的第四连接件302。第一连杆40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 30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0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302转动连接。
在转轴402上设置了相对的第一螺纹段4021和第二螺纹段4022,且第一螺纹段4021和第二螺纹段4022反向;并将第一滑块403和第二滑块404 分别螺纹连接至第一螺纹段4021和第二螺纹段4022上,同时通过第一连杆 405和第二连杆406实现对第一滑块403和第二滑块404转动方向上的限位;使得转轴402在转动时,第一滑块403和第二滑块404可同步靠近或远离对方。又由于第二支撑板3与第一连杆405和第二连杆406连接的第三连接件301和第四连接件302的位置固定,因此在第一滑块403和第二滑块404之间互相水平运动时,第一连杆405和第二连杆406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会发生变化;第一连杆405和第二连杆406的长度又是固定的,角度改变使得第一连杆405和第二连杆406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板3与底板1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实现第二支撑板3与底板1之间的高度变化。
其中,第一连杆405和第二连杆406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当数量为两个时,两个第一连杆405和两个第二连杆406分别设于第一滑块403和第二滑块404的两端;相应的,第二支撑板3上的连接件的数量也会增加,数量设置为两个可提高装置的整体稳定性,以保证第二支撑板3和底板1之间高度调节的可靠性。
其中,第二把手408与转轴402的连接可以是在转轴402的第一端上开设一个连接槽4023,在第二把手408上设置一个相对应的连接块,通过连接块卡入连接槽4023以实现第二把手408与转轴402在转动方向上的限位。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转轴402上设置传动段,例如蜗杆段或齿轮。当传动段为蜗杆段时,则可设置与之匹配的蜗轮和电机502,通过蜗轮蜗杆传动带动转轴402转动。当传动段为齿轮时,则可设置与之匹配的齿轮和电机502,通过两个齿轮之间的啮合带动转轴402转动。
进一步地,还可在基板401上设置一个竖直方向的第一竖块,并在第一竖块的上表面上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开设一竖直导向槽303,并在第二支撑板3的下表面设置一个竖直方向的第二竖块,第二竖块的横截面积与竖直导向槽303的横截面积相适应,第二竖块插入于竖直导向槽303内,以确保第二支撑板3与基板401之间始终保持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牵引组件5还可包括测力单元,测力单元设于牵引部上,且测力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二支撑板3相连,用于检测牵引部的牵引力大小。即通过牵引部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的相对位置移动来检测牵引部当前对肢体施加的牵引力大小。
具体地,测力单元可为弹簧测力计509,弹簧测力计509设于牵引部上,且弹簧测力计509的弹簧拉钩连接至第二支撑板3。弹簧测力计509沿牵引部移动方向平行设置。同时还可在弹簧测力计509上设置一个用于显示牵引力大小的显示屏,以便于使用者调节牵引力大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用其他测力器,此处不做限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驱动部内进一步设置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502的转动圈数进而实现对牵引力大小的自动控制,亦可将测力单元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可根据反馈的该数据进一步调整电机502从而再次精确调整牵引力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2的上表面上和第二支撑板3的上表面上均设有用于摆放肢体的凹陷部,有利于防止肢体的移动,从而避免碰到伤口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2的上表面上和第二支撑板3的上表面上均包覆有海绵层。优选的,海绵采用高弹性海绵,具有舒适性强,柔软度高等优点。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和牵引组件;
所述支撑部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高度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高度调节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且所述高度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相连;
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电动驱动部、手动驱动部、传动件、牵引部;
所述牵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牵引部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转动轴,且所述牵引部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牵引部相连;所述电动驱动部和所述手动驱动部均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电动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件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手动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件的输入端相连,均用于带动所述传动件移动,并进一步带动所述牵引部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齿条;所述电动驱动部包括电机和与所述齿条相对应的第一齿轮;
所述齿条设于所述牵引部上;
所述电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驱动部包括第一把手、传动轴、第二齿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凸设有一凸块,所述传动轴穿设并转动连接于所述凸块,且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相连,用于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包括横向板和竖向板,所述横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且所述横向板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所述竖向板与所述横向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竖向板绕与所述横向板连接处转动至与所述横向板垂直或与所述横向板同一平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横向板的导向槽,所述横向板的第二端伸入于所述导向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基板、转轴、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把手;
所述基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转动轴,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伸出于所述基板;
所述第二把手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转轴的两侧分别相对设置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二螺纹段反向;
所述第一滑块螺纹连接于设于所述第一螺纹段上,且所述第一滑块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于设于所述第二螺纹段上,且所述第二滑块的上表面设有第二连接件;
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应的第三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应的第四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测力单元,所述测力单元设于所述牵引部上,且所述测力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用于检测所述牵引部的牵引力大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单元为弹簧测力计,所述弹簧测力计设于所述牵引部上,且所述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拉钩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弹簧测力计沿所述牵引部移动方向平行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均设有用于摆放肢体的凹陷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牵引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均包覆有海绵层。
CN201922481295.X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 Active CN2116102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1295.XU CN21161025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1295.XU CN21161025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10252U true CN211610252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4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1295.XU Active CN21161025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102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34685U (zh) 一种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体位垫
CN208426364U (zh) 一种医用腿部检查固定架
CN209033001U (zh) 一种用于骨科固定护理装置
CN211610252U (zh) 一种肢体牵引治疗装置
CN210644464U (zh) 一种可调节型骨科护理换药装置
CN201790985U (zh) 一种卧姿调整医疗用床
CN205867013U (zh) 一种下肢支撑垫
CN205569300U (zh) 一种手足显微外科辅助治疗装置
CN209361224U (zh) 一种具有缓冲张力的儿童固定检查装置
CN214074126U (zh) 一种乳腺微创旋切手术臂支撑装置
CN211610484U (zh) 一种肢体康复治疗装置
CN111728780A (zh) 一种血液透析装置
CN210250441U (zh) 一种多功能手术床
CN209574986U (zh) 一种保健床
CN219896285U (zh) 一种侧俯卧位患者肢体固定装置
CN212347042U (zh) 一种骨折患者护理支架
CN216021821U (zh) 一种可调节抬腿架
CN209074922U (zh) 一种医疗用可调节的颈椎和头部固定架
CN220860091U (zh) 一种多功能超声检查床
CN217723996U (zh) 一种护理用换药支架
CN219538743U (zh) 一种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的下肢抬高垫装置
CN215132159U (zh) 一种带有多向调节功能的换药用下肢支撑装置
CN219307265U (zh) 一种多功能俯卧位辅助装置
CN218979549U (zh) 一种心内科介入术后肢体护理装置
CN215779398U (zh) 一种上肢抬高固定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