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4041U - 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4041U
CN211604041U CN202020694397.XU CN202020694397U CN211604041U CN 211604041 U CN211604041 U CN 211604041U CN 202020694397 U CN202020694397 U CN 202020694397U CN 211604041 U CN211604041 U CN 211604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connector
back plate
backplane
connec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943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亚旭
薛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lestica Technology Consultanc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943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4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4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4041U/zh
Priority to US17/239,665 priority patent/US11404810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所述双背板结构包括:第一背板,具有一中空区域,且正面配置有用于与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第二组装面对应的连接器相连的至少一个连接器;第二背板,装设于所述第一背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背板的正面配置有用于与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第一组装面对应的连接器相连的至少一个连接器,背面配置有用于与硬盘模块连接的多个硬盘连接器;所述第二背板正面的至少一个连接器经所述第一背板的中空区域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第一组装面对应的连接器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双背板结构在不增加机箱宽度和长度的前提下,可提高控制模块间互联信号线数量,有效改善背板信号线在连接器附近的扇出密度,也有利于降低所需电路板层数。

Description

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或存储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背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拥有双控制模块的服务器或存储器而言,有一种常见布局模式:两个控制模块,在机箱中一左一右并排放置,如图1所示,显示为左右并排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21、控制模模块22)服务器系统俯视图。通常状况下,左右并排双控制模块的服务器或存储器,会通过一块背板将系统中的不同模块桥接在一起。这些模块包括:控制模块,硬盘,电源模块等。各模块通过不同的连接器与背板相连。因此,这个背板上会有诸多信号通过。例如:控制模块到硬盘的信号线,两控制模块间的互联信号线,电源模块供给各个模块的电源等。
对于通用服务器或存储器机箱尺寸设计,需要符合一定的服务器机架标准,通常有19寸机架和21寸机架两种标准。所以,服务器或存储器机箱宽度是有限制的。当需要通过背板的信号较少时,单背板架构对于左右并排双控制模块系统是可行的。但是,当需要通过背板的信号线太多,需要更多或更大的连接器时,单背板就无法满足该系统互联要求。单背板架构对于左右并排双控制模块系统可能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有限宽度内,控制模块主板和背板上所能放置的连接器数量有限,可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如图2所示,如果需要在两个方框区域内,放置体积较大的连接器,则,该连接器将会与背板背面的硬盘连接器11发生干涉。这时,需要通过减少所能支持的硬盘数量,来避免干涉。但是,减少所能支持的硬盘数量,会降低服务器或存储器的整体性价比,使其失去客户的青睐。
2)通过背板的信号线太多时,背板上连接器附近信号走线扇出十分困难。
如图3所示,由于所需信号连接器数量过多,背板1正面的连接器12与背板反面的硬盘连接器11间,信号线扇出空间13被大大压缩。这种情况下,一层电路板能够扇出的信号线数也随之减少。通常,需要通过增加电路板层数,来满足信号扇出面积的需要。如此一来,将会增加所需电路板的成本。而高成本电路板设计,无疑也会大大降低产品的竞争力。
3)运用其他方式,例如:线缆,也许可以解决上述两问题,但可能需要加长整个机箱。
如图4所示,假设控制模块21和控制模块22通过线缆23连接的方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线缆23及其组装,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些额外的空间,就需要通过加长机箱来获得。然而,为匹配标准服务器机架,服务器或存储器机箱长度是有限制的。换句话说,能够提供线缆23及其组装的空间是有限的。当线缆23及其组装所需空间超过最大限制时,线缆连接方案将不可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单背板无法很好与双控制模块配合连接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背板结构,所述双背板结构包括:第一背板,具有一中空区域,且正面配置有用于与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第二组装面对应的连接器相连的至少一个连接器;第二背板,装设于所述第一背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背板的正面配置有用于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第一组装面对应的连接器相连的至少一个连接器,背面配置有用于与硬盘模块连接的多个硬盘连接器;所述第二背板正面的至少一个连接器经所述第一背板的所述中空区域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第一组装面对应的连接器相连。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板的中空区域的上边沿形状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经过所述中空区域的整体连接器的上表面形状匹配。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背板的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连接器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连接器相连。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板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背板的两端;所述中空区域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或第二控制模块中与所述第二背板的连接器相连的连接器的长度匹配。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板和所述第二背板上分别设有若干通风孔。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背板和所述第二背板重叠区域中:所述第一背板上的通风孔与所述第二背板上的通风孔位置大小重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板和所述第二背板通过多个螺丝或螺栓固定。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左右并排放置的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相连的如上所述的双背板结构以及与所述双背板结构中第二背板连接的硬盘模块。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连接器相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主板向内缩预设距离;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连接器相对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主板向内缩所述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中向内缩的连接器的竖直外表面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向内缩的连接器的竖直外表面形成第二组装面;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中未向内缩的连接器的竖直外表面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未向内缩的连接器的竖直外表面形成第一组装面。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双背板结构中第二背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总宽度匹配;所述双背板结构中第一背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中向内缩的连接器的长度、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向内缩的连接器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中向内缩的连接器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向内缩的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之和匹配。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双背板结构中,互联信号线被分到不同背板上,单块背板所需承载的信号线数目相对减少,在不增加机箱宽度和长度的前提下,可提高控制模块间互联信号线数量,有效改善背板信号线在连接器附近的扇出密度,从而简化电路板布线,也有利于降低所需电路板层数,从而降低电路板成本,特别适用于左右并排双控制模块的服务器,存储器以及其他电子设备。
2、本实用新型的双背板结构中因为主板及其相应连接器只是稍微内缩,不会增加机箱长度,能很好的匹配标准服务器机架,具有更广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显示显示为现有技术中双控制模块中背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背板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背板结构中第一背板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背板结构中第一背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背板结构中第二背板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背板结构中第二背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背板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子设备中控制模块的连接器错位布置示意图。
图1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子设备中双控制模块语双背板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21、22 控制模块
11 硬盘连接器
12 连接器
13 信号线扇出空间
23 线缆
100 双背板结构
110 第一背板
111 中空区域
112 第一连接器
113 第二连接器
114 通风孔
115 连接孔
120 第二背板
121 连接器
122 硬盘连接器
123 通风孔
124 连接孔
125 连接器
210 第一控制模块
211 连接器
212 连接器
213 第一组装面
214 第二组装面
220 第二控制模块
221 连接器
222 连接器
300 硬盘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5至图1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双CPU布置方式影响机箱长度、无法灵活配置CPU数量以及散热性能等问题。
以下将详细阐述本实施例的一种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施例的一种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实施例1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背板结构100,所述双背板结构100包括:第一背板110和第二背板120。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背板110具有一中空区域111,且(如图11所示)正面配置有用于与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第二组装面214对应的连接器(图12中所示的连接器211或连接器221)相连的至少一个连接器(连接器112和连接器113)。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背板120装设于所述第一背板110的背面。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第二背板120的正面配置有用于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第一组装面213对应的连接器(连接器212和连接器222)相连的至少一个连接器(连接器121、连接器125),背面配置有用于与硬盘模块300连接的多个硬盘连接器122。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背板120正面的至少一个连接器(连接器121或连接器125)经所述第一背板110的所述中空区域111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第一组装面213对应的连接器(图12中所示的连接器211或连接器221)相连。
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背板120正面有多个连接器(连接器121、连接器125),部分连接器(连接器121)经所述第一背板110的所述中空区域111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第一组装面213对应的连接器(图12中所示的连接器211或连接器221)相连。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具有第一组装面213和第二组装面214。即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双背板结构100连接的控制模块中与背板连接的连接器的连接面不是均在同一平面。部分连接器(连接器211、连接器221)向内缩一定距离,使之与其它连接器(连接器212、连接器222)发生错位,进而使得所述控制模块中与背板连接的连接器形成两个组装面:第一组装面213和第二组装面214。未内缩未发生错位的连接器(连接器212、连接器222)形成第一组装面213,内缩发生错位的连接器(连接器211和连接器221)形成第二组装面214。
所述第一背板110用于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的错位的连接器(连接器211、连接器221)。所述第二背板120用于连接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的非错位的连接器(连接器212、连接器222)。
由于错位的连接器(连接器211、连接器221)装设在控制模块的主板上,只是稍微内缩,所述第一背板110和所述第二背板120不会增加额外的机箱长度,能很好的匹配标准服务器机架,具有更广的适用性。但需注意错位的连接器(连接器211、连接器221)内缩距离不宜过大,应确保所述第一背板110和所述第二背板120之间的间隙在方便固定的前提下保持最小,从而减少风流损失。
第一背板110的“C”型结构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中空区域111,使得控制模块主板上的非错位的连接器(连接器212、连接器222)可以穿过该区域,直接和第二背板120的连接器(连接器121或连接器125)相连。于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背板110的中空区域111的上边沿形状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经过所述中空区域111的整体连接器(连接器212或连接器222)的上表面形状匹配。
即所述第一背板110的下边沿(中空区域111的上边沿)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中所要经过所述中空区域111的第一组装面213对应的连接器(连接器212)整体形状进行开口,根据所述第二背板120的连接器121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中所要经过所述中空区域111的第一组装面213对应的连接器122连接之后的整体高度设定所述中空区域111的高度,所述中空区域111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背板120的连接器121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中所要经过所述中空区域111的第一组装面213对应的连接器212连接之后的整体高度。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210和第二控制模块220;所述第一背板110的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112和第二连接器113,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的连接器211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的连接器221相连。
即第一背板110只负责两个控制模块间互联信号线。其余信号线,都通过第二背板120互联。互联信号线被分到不同背板上,单块背板所需承载的信号线数目相对减少。有效降低单块背板的层数,从而降低电路板成本,而且也使得背板上连接器附近信号线扇出密度变小,从而简化电路板布线。
其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构造相同,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的连接器211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的连接器221分别装设于侧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的连接器211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的连接器221分别向主板内错位,形成第二组装面214。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板110中第一连接器112和第二连接器113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背板110的两端;所述中空区域111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或第二控制模块220中与所述第二背板120的连接器(连接器121或连接器125)相连的连接器(连接器212或连接器222)的长度匹配。
其中,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的连接器211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的连接器221分别装设于靠近第一控制模块210的侧边,则所述第一背板110装设于第一控制模块210处,如图12所示,使得第一控制模块210的连接器212通过所述第一背板110的中空区域111与所述第二背板120的连接器121相连接。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的连接器211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的连接器221分别装设于靠近第二控制模块220的侧边,则所述第一背板110装设于第二控制模块220处,使得第二控制模块220的连接器222通过所述第一背板110的中空区域111与所述第二背板120的连接器125相连接。
如图10和图1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背板110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中向内缩的连接器211的长度、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中向内缩的连接器221的长度加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中向内缩的连接器211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中向内缩的连接器221之间的距离之和匹配。第二背板120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的总宽度匹配。
于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板110上分别设有若干通风孔114,所述第二背板120上分别设有若干通风孔。通风孔114和通风孔分别呈阵列排布,通风孔114和通风孔形状为方形、菱形等并不限定。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背板110和所述第二背板120重叠区域中:所述第一背板110上的通风孔114与所述第二背板120上的通风孔位置大小重合,以减少第一背板110对风流量的影响。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板110上分别设有多个连接孔115,所述第二背板120上分别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一背板110和所述第二背板120通过多个螺丝或螺栓固定。所述第一背板110和所述第二背板120之间没有任何信号线互连。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左右并排放置的第一控制模块210、第二控制模块220、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和第二控制模块220相连的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双背板结构100以及与所述双背板结构100中第二背板120连接的硬盘模块300。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1和体12所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的连接器211相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的主板向内缩预设距离;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的连接器221相对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的主板向内缩所述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中向内缩的连接器211的竖直外表面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中向内缩的连接器221的竖直外表面形成第二组装面214;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中未向内缩的连接器212的竖直外表面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中未向内缩的连接器222的竖直外表面形成第一组装面213。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双背板结构100中第二背板120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的总宽度匹配;所述双背板结构100中第一背板110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中向内缩的连接器211的长度、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中向内缩的连接器221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210中向内缩的连接器211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中向内缩的连接器221之间的距离之和匹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服务器、存储器或工业计算机等。所述电子设备为2U或2U以上高度的双控制模块服务器或存储器或工业计算机等。
实施例1已经对双背板结构100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双背板结构100进行赘述。
此外,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部分,本实施例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技术特征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例中不存在其它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背板结构中,互联信号线被分到不同背板上,单块背板所需承载的信号线数目相对减少,在不增加机箱宽度和长度的前提下,可提高控制模块间互联信号线数量,有效改善背板信号线在连接器附近的扇出密度,从而简化电路板布线,也有利于降低所需电路板层数,从而降低电路板成本,特别适用于左右并排双控制模块的服务器,存储器以及其他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双背板结构中因为主板及其相应连接器只是稍微内缩,不会增加机箱长度,能很好的匹配标准服务器机架,具有更广的适用性。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双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背板结构包括:
第一背板,具有一中空区域,且正面配置有用于与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第二组装面对应的连接器相连的至少一个连接器;
第二背板,装设于所述第一背板的背面,所述第二背板的正面配置有用于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第一组装面对应的连接器相连的至少一个连接器,背面配置有用于与硬盘模块连接的多个硬盘连接器;所述第二背板正面的至少一个连接器经所述第一背板的所述中空区域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第一组装面对应的连接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的中空区域的上边沿形状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主板上经过所述中空区域的整体连接器的上表面形状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背板的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连接器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连接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背板的两端;所述中空区域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或第二控制模块中与所述第二背板的连接器相连的连接器的长度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和所述第二背板上分别设有若干通风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背板和所述第二背板重叠区域中:所述第一背板上的通风孔与所述第二背板上的通风孔位置大小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背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板和所述第二背板通过多个螺丝或螺栓固定。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左右并排放置的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相连的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背板结构以及与所述双背板结构中第二背板连接的硬盘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连接器相对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主板向内缩预设距离;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连接器相对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主板向内缩所述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中向内缩的连接器的竖直外表面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向内缩的连接器的竖直外表面形成第二组装面;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中未向内缩的连接器的竖直外表面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未向内缩的连接器的竖直外表面形成第一组装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背板结构中第二背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总宽度匹配;所述双背板结构中第一背板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中向内缩的连接器的长度、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向内缩的连接器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中向内缩的连接器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向内缩的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之和匹配。
CN202020694397.XU 2020-04-29 2020-04-29 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604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4397.XU CN211604041U (zh) 2020-04-29 2020-04-29 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US17/239,665 US11404810B2 (en) 2020-04-29 2021-04-25 Dual-backplan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4397.XU CN211604041U (zh) 2020-04-29 2020-04-29 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4041U true CN211604041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4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94397.XU Active CN211604041U (zh) 2020-04-29 2020-04-29 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4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74726B2 (en) Rack level pre-installed interconnect for enabling cableless server/storage/networking deployment
US1002180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storage and networking provisioning in large scalable processor installations
US9402328B2 (en) Server
US6351375B1 (en) Dual-purpose backplane design for multiple types of hard disks
US9681578B2 (en)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11596073B2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that provides multi-function slots
US8358511B2 (en) Electronic board arrangement and electronic interconnect board of an electronic board arrangement
US2008026681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conjoin blade modules
TW202144958A (zh) 桌上型電腦的供電結構
US20080147930A1 (en) Multi-layer hard disk mounting arrangement of an atca card assembly
US6608761B2 (en) Multiple processor cards accessing common peripherals via transparent and non-transparent bridges
CN211604041U (zh) 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US10856409B1 (en) Foldable board with flexible PCB coupling
US20060063400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server blades
CN111427833A (zh) 服务器集群
CN111381642A (zh) 双背板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设备
CN213069668U (zh) 一种提升2u边缘计算服务器业务容量的装置结构
CN212009564U (zh) 服务器集群
CN210428236U (zh) 一种高密度八路服务器
CN109213285A (zh) 一种边缘计算服务器架构
US10862232B2 (en) Circuit board pad connector system
US9953004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 with main and balcony boards
US689490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plane having a high-speed bus
Winkel et al. First-and second-level packaging of the z990 processor cage
US11404810B2 (en) Dual-backplan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