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3714U -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03714U CN211603714U CN201821086047.4U CN201821086047U CN211603714U CN 211603714 U CN211603714 U CN 211603714U CN 201821086047 U CN201821086047 U CN 201821086047U CN 211603714 U CN211603714 U CN 2116037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sion device
- gear
- night vision
- supporting plate
- n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0000004297 night vi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438 eyesigh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夜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包括设置在头盔顶部的收纳腔,收纳腔内设置有可伸出和收缩的夜视仪,所述收纳腔的端部设置有发条弹簧,发条弹簧的外侧通过连接带与夜视仪相连;所述夜视仪包括夜视仪外壳,夜视仪外壳内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和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内均依次设置有物镜、光电阴极、微通道板和显示屏,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收纳腔,在平时将夜视仪收纳进收纳腔中,使用时,用手握住夜视仪外壳顶部的凸块往下拉出收纳腔即可。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夜视仪的快速收纳和打开,同时可以对瞳距和镜筒的高度进行微调方便实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夜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
背景技术
夜视仪是人们在夜间进行活动的重要设备,在军用和民用方面均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夜视仪只设置有一个镜筒,工作时人们只能观察到一边的情况,当需要观察区域更广的情况时则该夜视仪满足不了工作需求,且传统的夜视仪未设置头盔,工作时需要人工用手拿着夜视仪观察,当工作时需要手工做其他任务时,则人们无法使用该夜视仪,且传统的夜视仪未设置护镜套,使用时间长了以后物镜面易被刮花,导致无法继续使用,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公开号为CN205920271U,公开日为2017020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小型双目双筒头盔数码夜视仪,包括第一镜杆、红外线器、头盔、第二镜杆和光电阴极,所述第一镜杆与第二镜杆的左侧安装有物镜,所述红外线器安装在第一镜杆与第二镜杆的上方,且红外线器的左侧外壁上安装有红外线发射管,所述头盔与红外线器之间通过固定块连接,且头盔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固定在固定块的右侧,所述第二镜杆与护镜套之间通过绸带连接,且护镜套设置在第二镜杆的下方,所述红外线器的外壁上安装有开关,所述头盔的外壁上覆盖有防撞材料,所述光电阴极设置在第二镜杆的内部。
该技术方案中的夜视仪在使用的时候安装在头盔上,不使用的时候需要取下来另外携带,增加了携带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能够将夜视仪直接设置在头盔上,需要使用夜视仪时能够快速打开,不使用时,能够快速收纳,且可以对瞳距和镜筒的高度进行微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包括设置在头盔顶部的收纳腔,收纳腔内设置有可伸出和收缩的夜视仪,所述收纳腔的端部设置有发条弹簧,发条弹簧的外侧通过连接带与夜视仪相连;所述夜视仪包括夜视仪外壳,夜视仪外壳内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和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内均依次设置有物镜、光电阴极、微通道板和显示屏,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夜视仪外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块,收纳腔的顶壁上设置有凸块滑槽,凸块设置在凸块滑槽内,且凸块的高度高于收纳腔的顶壁。
所述收纳腔的顶部设置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设置于凸块的活动路径上,限位装置包括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两端;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均包括推杆滑槽和卡块滑槽,推杆滑槽和卡块滑槽均与凸块滑槽垂直,推杆滑槽内设置有压缩弹簧和推杆,推杆一端与杠杆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按钮,卡块滑槽内设置有卡块,卡块的一端与杠杆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斜面,斜面的端部伸出卡块滑槽的端部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上方;杠杆一端与推杆铰接,另一端与卡块铰接,中部与支撑杆铰接,支撑杆设置于推杆滑槽和卡块滑槽之间,且与凸块滑槽的侧壁垂直。
所述夜视仪外壳的两侧设置有夜视仪滑块,收纳腔的侧壁上设置有夜视仪滑槽,夜视仪滑块设置于夜视仪滑槽内。
所述发条弹簧的中部与第一支撑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轴穿过发条弹簧的中部,第一支撑轴两端与收纳腔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收纳腔为圆弧形,且与头盔顶部的弧度相同,夜视仪滑槽与夜视仪滑块均为圆弧形,且与收纳腔的弧度相同。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一支撑板、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二支撑板、第二齿轮、第一旋钮、连接杆、第三齿轮、第二旋钮、第三螺杆、第二支撑轴、第四齿轮、第三支撑轴、第五齿轮、第三支撑板、螺母、第四支撑板和第五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第一镜筒的下方,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二镜筒的下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均设置有螺纹孔,第一螺杆穿过第一支撑板上的螺纹孔与第一支撑板螺纹连接,第二螺杆穿过第二支撑板上的螺纹孔与第二支撑板螺纹连接;第一螺杆的端部通过轴承与第四支撑板转动连接,第四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第一螺杆上套设有第一齿轮;第二螺杆的端部通过轴承与第五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五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第二螺杆上套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四齿轮设置于第三齿轮与第五齿轮之间,且第四齿轮分别与第三齿轮和第五齿轮啮合;第四支撑板和第五支撑板分别设置在第三支撑板的两端,连接杆穿过第三支撑板,且连接杆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连接,第三齿轮和第一旋钮分别固定设置在连接杆的两端,夜视仪外壳的底壁上设置有供连接杆穿过的通孔,连接杆穿过夜视仪外壳,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均设置在夜视仪外壳外,第四齿轮通过第二支撑轴固定在第三支撑板上,第五齿轮通过第三支撑轴固定在第三支撑板上;第三螺杆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相连,底部与第二旋钮固定连接,第三螺杆的中部穿过螺母与螺母螺纹连接,螺母与夜视仪外壳的底壁固定连接。第一螺杆与第四支撑板互相垂直,第一螺杆与第一齿轮互相垂直,第一螺杆与第一支撑板互相垂直;第二螺杆与第五支撑板互相垂直,第二螺杆与第二齿轮互相垂直,第二螺杆与第二支撑板互相垂直;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均为斜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互相垂直,第二齿轮与第五齿轮互相垂直;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的直径相同,且均设置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夜视仪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玻璃罩,玻璃罩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的前方,且玻璃罩的直径大于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的直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头盔的顶部设置收纳腔,在平时将夜视仪收纳进收纳腔中,使用时,用手握住夜视仪外壳顶部的凸块往下拉出收纳腔即可。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夜视仪的快速收纳和打开,同时可以对瞳距和镜筒的高度进行微调方便实用。
当需要使用夜视仪时,用手握住夜视仪外壳顶部的凸块往下拉,直至凸块穿过限位装置的卡块后,放开凸块,卡块在凸块和发条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固定位置,即可进行使用。当夜视仪使用完成后,用两根手指同时握住限位装置两端的按钮,推动推杆运动,从而带动杠杆绕着支撑杆偏转,从而使杠杆带动卡块向两边分开,当卡块的端部完全收缩至推杆滑槽内时,发条弹簧带动夜视仪向收纳腔中运动,实现夜视仪的自动收纳。
当需要对瞳距进行调整时,用手旋转第一旋钮,第一旋钮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三齿轮旋转,第三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第一螺杆带动第一支撑板沿着第一螺杆左右移动;同时第三齿轮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带动第二支撑板沿着第二螺杆左右移动,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移动方向相反,随着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移动,带动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的向左和向右,实现对瞳距的调整。
当需要调整镜筒的高度时,用手旋转第二旋钮,第二旋钮带动第三螺杆转动,第三螺杆在转动的同时沿着螺母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三支撑板上下运动,第三支撑板带动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上下运动,实现镜筒高度的调整。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正面视图;
图5是限位装置结构透视图;
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是夜视仪结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B-B剖视图。
图中标记:1、头盔;2、收纳腔;3、第一支撑轴;4、发条弹簧;5、连接带;6、夜视仪滑槽;7、夜视仪滑块;8、凸块;9、夜视仪外壳;101、按钮;102、限位装置;103、推杆;104、卡块;105、压缩弹簧;106、推杆滑槽;107、卡块滑槽;108、支撑杆;109、杠杆;901、物镜;902、红外线发射管;903、光电阴极;904、微通道板;905、第一镜筒;906、显示屏;907、玻璃罩;908、第一齿轮;909、第一支撑板;910、第一螺杆;911、第二螺杆;912、第二支撑板;913、第二齿轮;914、第一旋钮;915、连接杆;916、第三齿轮;917、第二旋钮;918、第三螺杆;919、第二支撑轴;920、第四齿轮;921、第三支撑轴;922、第五齿轮;923、第三支撑板;924、螺母;925、第二镜筒;926、第四支撑板;927、第五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本实施例包括: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包括设置在头盔1顶部的收纳腔2,收纳腔2内设置有可伸出和收缩的夜视仪,所述收纳腔2的端部设置有发条弹簧4,发条弹簧4的外侧通过连接带5与夜视仪相连;所述夜视仪包括夜视仪外壳9,夜视仪外壳9内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902和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内均依次设置有物镜901、光电阴极903、微通道板904和显示屏906,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块8,收纳腔2的顶壁上设置有凸块滑槽,凸块8设置在凸块滑槽内,且凸块8的高度高于收纳腔2的顶壁。
所述收纳腔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装置102,限位装置102设置于凸块8的活动路径上,限位装置102包括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两端;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均包括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均与凸块滑槽垂直,推杆滑槽106内设置有压缩弹簧105和推杆103,推杆103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按钮101,卡块滑槽107内设置有卡块104,卡块104的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斜面,斜面的端部伸出卡块滑槽107的端部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上方;杠杆109一端与推杆103铰接,另一端与卡块104铰接,中部与支撑杆108铰接,支撑杆108设置于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之间,且与凸块滑槽的侧壁垂直。
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两侧设置有夜视仪滑块7,收纳腔2的侧壁上设置有夜视仪滑槽6,夜视仪滑块7设置于夜视仪滑槽6内。
所述发条弹簧4的中部与第一支撑轴3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轴3穿过发条弹簧4的中部,第一支撑轴3两端与收纳腔2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收纳腔2为圆弧形,且与头盔顶部的弧度相同,夜视仪滑槽6与夜视仪滑块7均为圆弧形,且与收纳腔2的弧度相同。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齿轮908、第一支撑板909、第一螺杆910、第二螺杆911、第二支撑板912、第二齿轮913、第一旋钮914、连接杆915、第三齿轮916、第二旋钮917、第三螺杆918、第二支撑轴919、第四齿轮920、第三支撑轴921、第五齿轮922、第三支撑板923、螺母924、第四支撑板926和第五支撑板927;所述第一支撑板909设置在第一镜筒905的下方,第二支撑板912设置在第二镜筒925的下方,第一支撑板909和第二支撑板912上均设置有螺纹孔,第一螺杆910穿过第一支撑板909上的螺纹孔与第一支撑板909螺纹连接,第二螺杆911穿过第二支撑板912上的螺纹孔与第二支撑板912螺纹连接;第一螺杆910的端部通过轴承与第四支撑板926转动连接,第四支撑板926与第一支撑板909之间的第一螺杆910上套设有第一齿轮908;第二螺杆911的端部通过轴承与第五支撑板927转动连接,第五支撑板927与第二支撑板912之间的第二螺杆911上套设有第二齿轮913;第一齿轮908与第三齿轮916啮合,第二齿轮913与第五齿轮922啮合,第四齿轮920设置于第三齿轮916与第五齿轮922之间,且第四齿轮920分别与第三齿轮916和第五齿轮922啮合;第四支撑板926和第五支撑板927分别设置在第三支撑板923的两端,连接杆915穿过第三支撑板923,且连接杆915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923连接,第三齿轮916和第一旋钮914分别固定设置在连接杆915的两端,夜视仪外壳9的底壁上设置有供连接杆915穿过的通孔,连接杆915穿过夜视仪外壳9,第一旋钮914和第二旋钮917均设置在夜视仪外壳9外,第四齿轮920通过第二支撑轴919固定在第三支撑板923上,第五齿轮922通过第三支撑轴921固定在第三支撑板923上;第三螺杆918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923相连,底部与第二旋钮917固定连接,第三螺杆918的中部穿过螺母924与螺母924螺纹连接,螺母924与夜视仪外壳9的底壁固定连接。第一螺杆910与第四支撑板926互相垂直,第一螺杆910与第一齿轮908互相垂直,第一螺杆910与第一支撑板909互相垂直;第二螺杆911与第五支撑板927互相垂直,第二螺杆911与第二齿轮913互相垂直,第二螺杆911与第二支撑板912互相垂直;所述第一齿轮908、第二齿轮913、第三齿轮916、第四齿轮920和第五齿轮922均为斜齿轮,第一齿轮908与第三齿轮916互相垂直,第二齿轮与第五齿轮922互相垂直;第三齿轮916、第四齿轮920和第五齿轮922的直径相同,且均设置于同一平面内。第三齿轮916、第四齿轮920和第五齿轮922的直径相同,保证了第三齿轮916与第五齿轮922的转速相同,进而保证了第一齿轮908和第二齿轮913转速相同,从而保证了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沿着相同的速度向左和向右移动。
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玻璃罩907,玻璃罩907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的前方,且玻璃罩907的直径大于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的直径。
所述夜视仪外壳9内还设置有用于供电的电池和用于处理的控制器。红外线发射管902与红外线器相连,红外线器设置于夜视仪外壳9内。
所述夜视仪滑槽6和夜视仪滑块7的长度大于夜视仪外壳9的长度,夜视仪滑块7的底部与夜视仪外壳9的底部平齐,夜视仪滑块7顶部的高度高于夜视仪外壳9顶部的高度。当夜视仪外壳9完全滑出收纳腔2后,夜视仪滑块7仍然有顶部的一部分处于夜视仪滑槽6中,防止夜视仪外壳9在使用时出现晃动的请款发生。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本实施例包括: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包括设置在头盔1顶部的收纳腔2,收纳腔2内设置有可伸出和收缩的夜视仪,所述收纳腔2的端部设置有发条弹簧4,发条弹簧4的外侧通过连接带5与夜视仪相连;所述夜视仪包括夜视仪外壳9,夜视仪外壳9内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902和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内均依次设置有物镜901、光电阴极903、微通道板904和显示屏906,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本实施例包括: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包括设置在头盔1顶部的收纳腔2,收纳腔2内设置有可伸出和收缩的夜视仪,所述收纳腔2的端部设置有发条弹簧4,发条弹簧4的外侧通过连接带5与夜视仪相连;所述夜视仪包括夜视仪外壳9,夜视仪外壳9内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902和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内均依次设置有物镜901、光电阴极903、微通道板904和显示屏906,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块8,收纳腔2的顶壁上设置有凸块滑槽,凸块8设置在凸块滑槽内,且凸块8的高度高于收纳腔2的顶壁。
实施例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本实施例包括: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包括设置在头盔1顶部的收纳腔2,收纳腔2内设置有可伸出和收缩的夜视仪,所述收纳腔2的端部设置有发条弹簧4,发条弹簧4的外侧通过连接带5与夜视仪相连;所述夜视仪包括夜视仪外壳9,夜视仪外壳9内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902和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内均依次设置有物镜901、光电阴极903、微通道板904和显示屏906,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块8,收纳腔2的顶壁上设置有凸块滑槽,凸块8设置在凸块滑槽内,且凸块8的高度高于收纳腔2的顶壁。
所述收纳腔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装置102,限位装置102设置于凸块8的活动路径上,限位装置102包括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两端;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均包括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均与凸块滑槽垂直,推杆滑槽106内设置有压缩弹簧105和推杆103,推杆103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按钮101,卡块滑槽107内设置有卡块104,卡块104的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斜面,斜面的端部伸出卡块滑槽107的端部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上方;杠杆109一端与推杆103铰接,另一端与卡块104铰接,中部与支撑杆108铰接,支撑杆108设置于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之间,且与凸块滑槽的侧壁垂直。
实施例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本实施例包括: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包括设置在头盔1顶部的收纳腔2,收纳腔2内设置有可伸出和收缩的夜视仪,所述收纳腔2的端部设置有发条弹簧4,发条弹簧4的外侧通过连接带5与夜视仪相连;所述夜视仪包括夜视仪外壳9,夜视仪外壳9内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902和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内均依次设置有物镜901、光电阴极903、微通道板904和显示屏906,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块8,收纳腔2的顶壁上设置有凸块滑槽,凸块8设置在凸块滑槽内,且凸块8的高度高于收纳腔2的顶壁。
所述收纳腔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装置102,限位装置102设置于凸块8的活动路径上,限位装置102包括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两端;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均包括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均与凸块滑槽垂直,推杆滑槽106内设置有压缩弹簧105和推杆103,推杆103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按钮101,卡块滑槽107内设置有卡块104,卡块104的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斜面,斜面的端部伸出卡块滑槽107的端部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上方;杠杆109一端与推杆103铰接,另一端与卡块104铰接,中部与支撑杆108铰接,支撑杆108设置于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之间,且与凸块滑槽的侧壁垂直。
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两侧设置有夜视仪滑块7,收纳腔2的侧壁上设置有夜视仪滑槽6,夜视仪滑块7设置于夜视仪滑槽6内。
实施例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本实施例包括: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包括设置在头盔1顶部的收纳腔2,收纳腔2内设置有可伸出和收缩的夜视仪,所述收纳腔2的端部设置有发条弹簧4,发条弹簧4的外侧通过连接带5与夜视仪相连;所述夜视仪包括夜视仪外壳9,夜视仪外壳9内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902和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内均依次设置有物镜901、光电阴极903、微通道板904和显示屏906,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块8,收纳腔2的顶壁上设置有凸块滑槽,凸块8设置在凸块滑槽内,且凸块8的高度高于收纳腔2的顶壁。
所述收纳腔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装置102,限位装置102设置于凸块8的活动路径上,限位装置102包括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两端;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均包括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均与凸块滑槽垂直,推杆滑槽106内设置有压缩弹簧105和推杆103,推杆103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按钮101,卡块滑槽107内设置有卡块104,卡块104的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斜面,斜面的端部伸出卡块滑槽107的端部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上方;杠杆109一端与推杆103铰接,另一端与卡块104铰接,中部与支撑杆108铰接,支撑杆108设置于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之间,且与凸块滑槽的侧壁垂直。
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两侧设置有夜视仪滑块7,收纳腔2的侧壁上设置有夜视仪滑槽6,夜视仪滑块7设置于夜视仪滑槽6内。
所述发条弹簧4的中部与第一支撑轴3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轴3穿过发条弹簧4的中部,第一支撑轴3两端与收纳腔2的侧壁固定连接。
实施例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本实施例包括: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包括设置在头盔1顶部的收纳腔2,收纳腔2内设置有可伸出和收缩的夜视仪,所述收纳腔2的端部设置有发条弹簧4,发条弹簧4的外侧通过连接带5与夜视仪相连;所述夜视仪包括夜视仪外壳9,夜视仪外壳9内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902和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内均依次设置有物镜901、光电阴极903、微通道板904和显示屏906,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块8,收纳腔2的顶壁上设置有凸块滑槽,凸块8设置在凸块滑槽内,且凸块8的高度高于收纳腔2的顶壁。
所述收纳腔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装置102,限位装置102设置于凸块8的活动路径上,限位装置102包括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两端;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均包括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均与凸块滑槽垂直,推杆滑槽106内设置有压缩弹簧105和推杆103,推杆103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按钮101,卡块滑槽107内设置有卡块104,卡块104的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斜面,斜面的端部伸出卡块滑槽107的端部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上方;杠杆109一端与推杆103铰接,另一端与卡块104铰接,中部与支撑杆108铰接,支撑杆108设置于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之间,且与凸块滑槽的侧壁垂直。
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两侧设置有夜视仪滑块7,收纳腔2的侧壁上设置有夜视仪滑槽6,夜视仪滑块7设置于夜视仪滑槽6内。
所述发条弹簧4的中部与第一支撑轴3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轴3穿过发条弹簧4的中部,第一支撑轴3两端与收纳腔2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收纳腔2为圆弧形,且与头盔顶部的弧度相同,夜视仪滑槽6与夜视仪滑块7均为圆弧形,且与收纳腔2的弧度相同。
实施例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本实施例包括: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包括设置在头盔1顶部的收纳腔2,收纳腔2内设置有可伸出和收缩的夜视仪,所述收纳腔2的端部设置有发条弹簧4,发条弹簧4的外侧通过连接带5与夜视仪相连;所述夜视仪包括夜视仪外壳9,夜视仪外壳9内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902和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内均依次设置有物镜901、光电阴极903、微通道板904和显示屏906,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块8,收纳腔2的顶壁上设置有凸块滑槽,凸块8设置在凸块滑槽内,且凸块8的高度高于收纳腔2的顶壁。
所述收纳腔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装置102,限位装置102设置于凸块8的活动路径上,限位装置102包括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两端;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均包括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均与凸块滑槽垂直,推杆滑槽106内设置有压缩弹簧105和推杆103,推杆103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按钮101,卡块滑槽107内设置有卡块104,卡块104的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斜面,斜面的端部伸出卡块滑槽107的端部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上方;杠杆109一端与推杆103铰接,另一端与卡块104铰接,中部与支撑杆108铰接,支撑杆108设置于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之间,且与凸块滑槽的侧壁垂直。
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两侧设置有夜视仪滑块7,收纳腔2的侧壁上设置有夜视仪滑槽6,夜视仪滑块7设置于夜视仪滑槽6内。
所述发条弹簧4的中部与第一支撑轴3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轴3穿过发条弹簧4的中部,第一支撑轴3两端与收纳腔2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收纳腔2为圆弧形,且与头盔顶部的弧度相同,夜视仪滑槽6与夜视仪滑块7均为圆弧形,且与收纳腔2的弧度相同。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齿轮908、第一支撑板909、第一螺杆910、第二螺杆911、第二支撑板912、第二齿轮913、第一旋钮914、连接杆915、第三齿轮916、第二旋钮917、第三螺杆918、第二支撑轴919、第四齿轮920、第三支撑轴921、第五齿轮922、第三支撑板923、螺母924、第四支撑板926和第五支撑板927;所述第一支撑板909设置在第一镜筒905的下方,第二支撑板912设置在第二镜筒925的下方,第一支撑板909和第二支撑板912上均设置有螺纹孔,第一螺杆910穿过第一支撑板909上的螺纹孔与第一支撑板909螺纹连接,第二螺杆911穿过第二支撑板912上的螺纹孔与第二支撑板912螺纹连接;第一螺杆910的端部通过轴承与第四支撑板926转动连接,第四支撑板926与第一支撑板909之间的第一螺杆910上套设有第一齿轮908;第二螺杆911的端部通过轴承与第五支撑板927转动连接,第五支撑板927与第二支撑板912之间的第二螺杆911上套设有第二齿轮913;第一齿轮908与第三齿轮916啮合,第二齿轮913与第五齿轮922啮合,第四齿轮920设置于第三齿轮916与第五齿轮922之间,且第四齿轮920分别与第三齿轮916和第五齿轮922啮合;第四支撑板926和第五支撑板927分别设置在第三支撑板923的两端,连接杆915穿过第三支撑板923,且连接杆915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923连接,第三齿轮916和第一旋钮914分别固定设置在连接杆915的两端,夜视仪外壳9的底壁上设置有供连接杆915穿过的通孔,连接杆915穿过夜视仪外壳9,第一旋钮914和第二旋钮917均设置在夜视仪外壳9外,第四齿轮920通过第二支撑轴919固定在第三支撑板923上,第五齿轮922通过第三支撑轴921固定在第三支撑板923上;第三螺杆918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923相连,底部与第二旋钮917固定连接,第三螺杆918的中部穿过螺母924与螺母924螺纹连接,螺母924与夜视仪外壳9的底壁固定连接。第一螺杆910与第四支撑板926互相垂直,第一螺杆910与第一齿轮908互相垂直,第一螺杆910与第一支撑板909互相垂直;第二螺杆911与第五支撑板927互相垂直,第二螺杆911与第二齿轮913互相垂直,第二螺杆911与第二支撑板912互相垂直;所述第一齿轮908、第二齿轮913、第三齿轮916、第四齿轮920和第五齿轮922均为斜齿轮,第一齿轮908与第三齿轮916互相垂直,第二齿轮与第五齿轮922互相垂直;第三齿轮916、第四齿轮920和第五齿轮922的直径相同,且均设置于同一平面内。第三齿轮916、第四齿轮920和第五齿轮922的直径相同,保证了第三齿轮916与第五齿轮922的转速相同,进而保证了第一齿轮908和第二齿轮913转速相同,从而保证了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沿着相同的速度向左和向右移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头盔(1)顶部的收纳腔(2),收纳腔(2)内设置有可伸出和收缩的夜视仪,所述收纳腔(2)的端部设置有发条弹簧(4),发条弹簧(4)的外侧通过连接带(5)与夜视仪相连;所述夜视仪包括夜视仪外壳(9),夜视仪外壳(9)内设置有红外线发射管(902)和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内均依次设置有物镜(901)、光电阴极(903)、微通道板(904)和显示屏(906),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凸块(8),收纳腔(2)的顶壁上设置有凸块滑槽,凸块(8)设置在凸块滑槽内,且凸块(8)的高度高于收纳腔(2)的顶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腔(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装置(102),限位装置(102)设置于凸块(8)的活动路径上,限位装置(102)包括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两端;左限位机构和右限位机构均包括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均与凸块滑槽垂直,推杆滑槽(106)内设置有压缩弹簧(105)和推杆(103),推杆(103)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按钮(101),卡块滑槽(107)内设置有卡块(104),卡块(104)的一端与杠杆(109)铰接,另一端设置有斜面,斜面的端部伸出卡块滑槽(107)的端部设置于凸块滑槽的上方;杠杆(109)一端与推杆(103)铰接,另一端与卡块(104)铰接,中部与支撑杆(108)铰接,支撑杆(108)设置于推杆滑槽(106)和卡块滑槽(107)之间,且与凸块滑槽的侧壁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两侧设置有夜视仪滑块(7),收纳腔(2)的侧壁上设置有夜视仪滑槽(6),夜视仪滑块(7)设置于夜视仪滑槽(6)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条弹簧(4)的中部与第一支撑轴(3)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轴(3)穿过发条弹簧(4)的中部,第一支撑轴(3)两端与收纳腔(2)的侧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腔(2)为圆弧形,且与头盔顶部的弧度相同,夜视仪滑槽(6)与夜视仪滑块(7)均为圆弧形,且与收纳腔(2)的弧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齿轮(908)、第一支撑板(909)、第一螺杆(910)、第二螺杆(911)、第二支撑板(912)、第二齿轮(913)、第一旋钮(914)、连接杆(915)、第三齿轮(916)、第二旋钮(917)、第三螺杆(918)、第二支撑轴(919)、第四齿轮(920)、第三支撑轴(921)、第五齿轮(922)、第三支撑板(923)、螺母(924)、第四支撑板(926)和第五支撑板(927);所述第一支撑板(909)设置在第一镜筒(905)的下方,第二支撑板(912)设置在第二镜筒(925)的下方,第一支撑板(909)和第二支撑板(912)上均设置有螺纹孔,第一螺杆(910)穿过第一支撑板(909)上的螺纹孔与第一支撑板(909)螺纹连接,第二螺杆(911)穿过第二支撑板(912)上的螺纹孔与第二支撑板(912)螺纹连接;第一螺杆(910)的端部通过轴承与第四支撑板(926)转动连接,第四支撑板(926)与第一支撑板(909)之间的第一螺杆(910)上套设有第一齿轮(908);第二螺杆(911)的端部通过轴承与第五支撑板(927)转动连接,第五支撑板(927)与第二支撑板(912)之间的第二螺杆(911)上套设有第二齿轮(913);第一齿轮(908)与第三齿轮(916)啮合,第二齿轮(913)与第五齿轮(922)啮合,第四齿轮(920)设置于第三齿轮(916)与第五齿轮(922)之间,且第四齿轮(920)分别与第三齿轮(916)和第五齿轮(922)啮合;第四支撑板(926)和第五支撑板(927)分别设置在第三支撑板(923)的两端,连接杆(915)穿过第三支撑板(923),且连接杆(915)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923)连接,第三齿轮(916)和第一旋钮(914)分别固定设置在连接杆(915)的两端,第四齿轮(920)通过第二支撑轴(919)固定在第三支撑板(923)上,第五齿轮(922)通过第三支撑轴(921)固定在第三支撑板(923)上;第三螺杆(918)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第三支撑板(923)相连,底部与第二旋钮(917)固定连接,第三螺杆(918)的中部穿过螺母(924)与螺母(924)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夜视仪外壳(9)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玻璃罩(907),玻璃罩(907)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的前方,且玻璃罩(907)的直径大于第一镜筒(905)和第二镜筒(925)的直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86047.4U CN211603714U (zh) | 2018-06-30 | 2018-06-30 |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86047.4U CN211603714U (zh) | 2018-06-30 | 2018-06-30 |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03714U true CN211603714U (zh) | 2020-09-29 |
Family
ID=72574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86047.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603714U (zh) | 2018-06-30 | 2018-06-30 |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0371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46401A (zh) * | 2018-06-30 | 2018-10-12 | 成都工业学院 | 一种基于头盔的红外线夜视仪 |
-
2018
- 2018-06-30 CN CN201821086047.4U patent/CN211603714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46401A (zh) * | 2018-06-30 | 2018-10-12 | 成都工业学院 | 一种基于头盔的红外线夜视仪 |
CN108646401B (zh) * | 2018-06-30 | 2023-10-27 | 成都工业学院 | 一种基于头盔的红外线夜视仪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82398B2 (en) | Support frame and photographing device | |
CN208331630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计算机显示屏 | |
CN108646401B (zh) | 一种基于头盔的红外线夜视仪 | |
CN211603714U (zh) |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夜视仪 | |
CN108802997B (zh) | 一种基于头盔的夜视仪 | |
US20110090328A1 (en) | Portable microscope | |
CN108194781B (zh) | 一种人工智能交互支架 | |
CN211603715U (zh) | 一种基于头盔的双筒红外线夜视仪 | |
CN110500497A (zh) | 一种含可视屏幕和手轮调节的多节电动摄影杆 | |
JP2020177212A (ja) | 調節に便利な自撮り棒 | |
CN106687851A (zh) |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模组 | |
CN212083811U (zh) | 一种夜视仪 | |
CN212083813U (zh) | 一种红外线夜视仪 | |
CN210518437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11163806U (zh) | 一种多功能地质锤 | |
CN207992551U (zh) | 可以连接手持终端设备观看的显微望远镜 | |
CN215449752U (zh) | 一种望远镜目镜调节机构 | |
CN114007000A (zh) | 一种组合便携式安全防护性拍摄设备 | |
CN216349109U (zh) | 一种具有手电筒功能的便携式光强计 | |
CN110638157A (zh) | 一种用于5g通讯的具有除尘功能的安全型手环 | |
KR20190114313A (ko) | 내장형 셀피스틱 | |
CN215838958U (zh) | 一种可延伸式纤维支气管镜支架 | |
CN209390118U (zh) | 一种用于手机的放大装置 | |
CN218064476U (zh) | 一种变焦透镜 | |
CN215495568U (zh) | 多功能日语语音学习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7 |